泰语是不是广西壮语的分支
创造壮族」白荷婷( Katherine Palmer Kaup )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东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做田野调查。
2000年,她将调查结果发表为《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Creating the Zhuang: Ethnic Politics in China)一书。
她认为,1949年以前,中国没有相关的制度承认「壮族」这个名称,壮族是被「创造」出来的,早先并没有,后来因为国家需要,才被建构了出来。
▲Creating the Zhuang: Ethnic Politics in China,Katherine Palmer Kaup,Lynne Rienner Publishers,2000在白荷婷看来,在50年代民族识别过程中,今天我们认为是壮族的群体,他们在上报自己的民族名称时并不相同,但最后被统一归入了「壮族」支系。
而且,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壮族历史,并不像壮族人自身或者国家所书写的那样,具有完全一致的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
例如,仅仅就“壮族是世居民族还是移民群体”这个问题上,壮族研究者的答案也都不尽相同,可归纳为三种说法:(1)壮族是从广西以外的地区移民过来;
(2)壮族是广西当地的世居民族;
(3)壮族是早先外来移民和广西本地人通婚后逐渐形成的民族。
在壮族来源说法都不统一的情况下,说壮族自古以来就是同一个民族,显然令人生疑。
即使今天来看,被称为壮族的人群,其内部也具有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而那些不被归为壮族的人群,却也有着和壮族相通的语言和类似习俗,比如贵州的布依族和广西北部的壮族。
那么,壮族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呢?
对比于族群原生论,白荷婷的观点在族群研究中属于建构论,这种观点强调,某些族群是历史的、流动的,受外部环境,尤其是政治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白荷婷指出,49年以后,国家在识别壮族时,包含有很多政治考量:比如边疆治理问题,比如依据历史经验,防止地方势力过大从而威胁中央权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国家做出整体设计,以一个集体的民族名义,让地方的少数群体对国家保持忠诚。
所以,国家精心设计了壮族的身份,以便于管理和控制广西。
并且,为了加强壮族的身份认同,官方还专门编撰壮族的民族历史,收集整理壮族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以便从历史和文化两个两方面强化壮族的身份认同。
对于「壮族」这事,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这样写道:「回忆五〇年代之末,我正襄赞李宗仁先生撰写其回忆录时,告诉他说,广西今日已不是个省,而是「壮族自治区」了。
李公竟不知「壮族」为何族。
我书人旁加童的繁体僮字以示之,李宗仁先生,这位广西王,竟不知「童族」,住在广西什么地方。
而当时北京公布,壮族为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有人口六百万,云云,而李宗仁不知也,岂非滑稽哉?
」傣泰民族和壮族没有任何关系,壮族是近代由二十多民族组成的新民族,广西军阀李宗仁都没听说过有壮族,语言相近,古汉语了解一下,古代亚洲都是以汉文化为中心,壮族在吹牛逼能改变壮族十大姓是汉人,能改变壮族是马来人种?
能改变史籍记载壮族并非是广西原住民?
参考:
泰语不是现代广西壮语的分支!是古壮语的分支!相当于现在的两广白话都是广府话的分支!
参考:
泰语和广西壮语的关系,有很多人问过。
从语言学的角度,用通俗的话来说,泰语和壮语在古代有血源关系,所以有些与人类基本生活有关的词汇是一样的或相似的,如吃、喝、水、田、牛、蛇、坐、走、家、妈等。
多年前曾经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语言学院的学者去广西边境地区考察了很多天,确认上述的内容的正确性。
但现代的泰语,与现代的壮语基本不相通。
壮语更像古代的泰语,或泰语的原始方言。
如果没有专门学过对方的语言,壮族人与泰国人进行沟通,如果只是吃喝拉撒这些基本事情,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深入交流情感或工作,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了解广西少数民族语言与泰国民族的关系,可以参考一本书叫《同根生民族》,是广西民族大学语言学专家编写的,就是当年我们一起去考察语言的中方学者写的。
参考:
泰语是泰语,不是壮语的分支,虽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泰语和壮语之间可以交流,但不是完全无障碍的。
本人壮族。
参考:
泰族与壮族不是同根,自然也不是分支,泰语与壮语在一定上有相同之处,这也不奇怪,因为泰族是从我们国家出去的,他们根在中国,跟我们国家的傣族是同根。
要说语言为什么能相通交流,准确的说,就是在古代时期,各民族之间都生活在同一个地区里,语言之间相互借用,也就是说,一个少数民族遇到陌生的事物和东西,不知道怎么说,也说不上来,这个民族就会借别的少数民族语言来说,这叫借语,久而久之,也就变成自己的语言了,交流一多,语言就相通的多,这个解释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真实存在的。
参考:
泰语是广西壮语分支,尤其跟靖西壮语极为相似。
宋朝侬智高起义失败后壮族人逃到泰国后说的话,但是分离一千年,除了基础词汇,泰语借用梵语壮语借用汉语,导致现代词汇很多不同,无法正常交流。
其实壮语各村寨十里不同音,距离远一些了就无法正常交流了,所以不能说不能交流就不是同一种语言。
南壮和北壮就很多不同,就像很多汉语方言也不能互通。
不过也没必要把泰语和壮语拉到一起,因为分离太久了
参考:
壮语汉化,壮语的词汇掺杂了很多汉语词汇,所以泰国人听不懂我们壮族人的词汇。
也就是汉语的部分泰国人听不懂。
其他的是可以听懂。
还有泰语用旧壮语用来表达新的意思的部分壮族听不懂,还有泰语借用英文的部分我们壮族人听不懂。
最主要的是口音,泰族的口音与壮族的口音存在差异,不相处一段时间大家互相听不懂。
壮族内部的,越泱族,越农安族,越宋族,等族群之间的语法一样但是词汇发音个别不一样,所以泰语与各地壮语语法一样,但是口音和个别词汇发音不一样,所以导致大家可能交流没有那么通畅。
最接近我这边壮语的是老挝语的发音,跟我村完全一样。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我视频。
我自己的壮语跟老挝语很像,我也听懂老挝语的电影和视频。
泰语和壮语不是谁是谁的分之,而是平行的,大家都是一个系统的兄弟,也就是我们壮泰族群都听懂的单词(比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