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早已经被废除,为何朱元璋要恢复

分封制伴随着郡县制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
到了清朝才真正被废除;
清朝规定,亲王的势力范围不能超出北京城。
简单说,分封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一直得到历代皇帝的追捧;
如果彻底废除,皇帝怎么提现
作为分封制的一种\"补充\",秦始皇开始实行了郡县制;
隋唐以后又实行了\"科举制\";
这一制度成了皇帝任用官员的一种重要补充;
换句话说,郡县制由于科举制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在历史上长期与分封制共存;
一来皇帝可以继续实行宗法制;
另一方面,科举制又为皇帝提供了\"任人唯贤\"的干部队伍;
换言之,分封制与郡县制两种用人制度并行不悖,恰恰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皇帝可以继续推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
同时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为老百姓提供一条上升通道;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岂不妙哉!
参考:
不能把分封制说的一无是处,也应该看到这种制度对国家政权初建时的积极的一面。
朱元璋在明初搞分封,对国家的稳定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大家知道,朱元璋的出身很低,是一个乞丐,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因此许多人都看不起朱元璋,尤其是那些士大夫阶层,他们从内心中都认为朱元璋不配当皇帝。
所以在幅圆辽阔的明朝大地,对朱元璋不服气的人很多,如何控制边疆的广阔领土,对朱元璋的政治智慧来说是一种考验。
分封制固然有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往往是等诸侯壮大之后,在分封之初,诸侯还很弱小时,确实对国家起到稳定的作用,初期诸侯都是很尽心尽力的维护自己封地的统治的。
秦朝的速亡与废分封有很大关系,汉朝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与刘邦对广大东部地区的分封有很大作用。
曹魏被司马懿篡夺时没有任何人起来反抗,也与没有进行分封有关。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它消极的一面,也应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朱元璋是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会看不到分封制的危害,但他首先是看到分封制对国家稳定的积极作用。
象燕王、宁王、晋王、秦王等明初的各王,确实对国家稳定起到了作用。
象镇守云南三百年的沐王府,对西南边的作用很大。
诸侯发生叛乱都是在中央权力消弱,诸侯坐大时才发生,在初期并没有,初期往往是积极作用。
象清初吴三桂等三藩,是镇压南明势力的急先锋,对清朝统一南方的作用很大,没有它们,清朝很难控制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
后来诸侯发生叛乱是后来的事,国家如果在前期都站不住脚,那还有后来的平叛?
刘邦若不分封刘姓诸王,到吕后时就会灭亡。
朱元璋若是没有分封他的儿子们镇守全国各地,他死后绝不单单是朱棣叛乱,而是全国各地不服气的人都叛乱。
诸侯叛乱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朝廷中央出现了问题,威信下降,不足以震摄住诸侯们。
如东周的衰落是由于周幽王被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所杀,周平王靠晋、秦、郑的护卫才迁到洛阳。
汉朝发生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听了晁错的蛊惑急于削藩,激发了叛乱。
西晋发生八王之乱是由于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贾南风乱政所致。
朱棣反叛也是由于朱允炆明了黄子澄、齐泰的削藩之策,急于削藩,他若是有康熙之能,朱棣就不会成功。
那句“藩王必反”也是相对的,朝廷不逼的过甚也是不会激化矛盾的。
你象汉武帝就用阳谋——推恩令,一步步是藩国瓦解。
放权与收权历来是统治者的政治手段,玩的好则效果倍增,玩的不好是成祸害。
打天下时要善于放权,给下边人点看得见的好处,这样才有人为你冲锋陷阵,才会为你流血牺牲,否则,谁是傻子。
治天下时则要慢慢收权,否则地方坐大,必生叛乱。
但也不能一下子收死,那样地方就没有活力。

参考:
我们表达的政治体制分期,采用了西方的叙事概念。
把人类社会归结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表述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引起了许多疑惑和争议。
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从来没有奴隶制社会。
贵族世袭的封建统治体制,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500多年间。
游牧民族地区,实行过臭名昭著的奴隶买卖,但多数牧民不是奴隶,有点象地主和佃户的性质。
历代社会的有钱人(主要是皇族)通过买卖人口,蓄养家奴女佣,并不代表主流社会形态。
封建贵族对兄弟、子侄、功臣、将军进行分封采邑,他们都拥有土地、人口、军队的支配权,被称为诸侯国,拥戴封建领主为国王。
封建制带来四大问题:一是黄河泛滥无法统一治理,二是不能团结起来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三是诸侯国家内部篡夺王位,四是各国为相互掠夺战争不断。
到战国末期,300多个诸侯小国己兼并为七个国家。
秦始皇战胜六国,中国实现统一,立即采取郡县制,废除封建制。
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此后无论王朝更替,还是蒙满民族入主中原,都实行皇权专制下的郡县制,不敢随意更改政治体制。
皇权专制的最大弊端,是周期牲的政治瘸败,由腐败导致改朝换代。
明王朝试
少数族裔登上皇帝宝座,立刻完全彻底地恢复传统体制,快速融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维护了皇权统治体系。

参考:
朱元璋恢复了吗?
分封制早废除了吗?
儒家对秦国二世而亡的总结就是没有尊周礼的分封。
这个观点被项羽接受了,灭了秦国之后分封诸侯,相当一部分是功臣。
没想当成就了刘邦。
刘邦总结多分封刘姓,少分封功臣,结果还是不放心,把功臣都逼反了。
最后来了“非刘不封”结果还不行,西汉东汉两次的王爷们联合起兵造反。
使得东汉后期基本上不在给王爷封地和实权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分封的思想就此消失。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又一次搞分封,从六个王到最后封了二千七百多个王。
儒家对分封的固执认识与实践不知死了多少人,这才消停。
至于说朱元璋恢复分封,不知讲的是哪一段?

参考:
帝王的传承是一家的天下,朱元璋也想把权势代代相承和秦始皇要做始皇帝一样。
古代帝王世袭是一种不变的传统,谁做了皇帝也不会放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