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名广绣传承人坚持刺绣44年一幅作品30万你怎么看
刺绣都是需要时间的,每一位绣娘都是用光阴堆出作品的。
比如蜀绣的传承人——孟德芝世人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这世上比上蜀道更难的事,便是十年才能磨一技的蜀绣。
以针为笔,以布为纸,一张绷架,便能诉说蜀绣传承人孟德芝的青春。
从平凡的蜀绣厂下岗女工,到四川非遗蜀绣传承人,创作出无数个优秀绣品,获奖无数。
1992年,孟德芝被评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大师。
作品《秋色高原》、《芙蓉鲤鱼》都陈列于人民大会堂。
作品《秋色高原》,长7.5米,高3.4米,这幅作品是她带领34名熟练绣工,耗时109天,日夜赶工绣制。
去年,孟德芝接受百度
这
其复杂的程度,不逊于大型作品。
蜀绣的精髓在于巴蜀文化的底蕴,与其他名绣的针法、选稿体裁都有差异,代表作品鲤鱼、熊猫等“慢”动物,和巴蜀地域风格有很大关系。
作为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共有12大类,122种针法。
晕针、铺针、滚针、沙针......组合多变。
一种普通针法的学习,最少也要半个月。
而组合针法的学习,更是耗时非常。
出身蜀绣世家的孟德芝,也用了数年时间才完全掌握。
当她技艺越发精湛的时候,厂里面临倒闭的危机。
为了生活,她白天摆摊,晚上刺绣,直到生活有所好转,才安心回厂刺绣。
直到2005年蜀绣厂彻底倒闭,于是孟德芝成了下岗工人。
第二年蜀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便开启了蜀绣的创业之路。
一幅幅精美的蜀绣,渐渐从两间简陋的出租屋,流通到了市场。
于是,她在刺绣界也开始大放异彩。
在孟德芝的蜀绣作品中,有名扬天下的“芙蓉鲤鱼”。
它是蜀绣中最为精绝的,双面异色异型绣。
以净色的轻缎或尼龙纱作“纸”,特殊加工的线为“墨”,一面为花鸟,一面为人物。
色彩、
制作蜀绣主要分为几个步骤:选稿、上料、配线、绣制。
蜀绣选材很讲究,底料要真丝软缎。
每幅作品短的耗费需要几天,长的则要几个月。
孟德芝对传承比较忧心,年轻人不能吃苦,加之蜀绣三年算入门,五年为中等,甚至十年内没有任何收入。
能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对蜀绣来说,每少一份年轻人的坚持,就少一笔“财富”的传承。
情为针,意为线刺一锦蜀绣缝一匹传承更多精彩内容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不然没有谁能坚持44年,到现在终于作品才这么值钱。
要只是为了做刺绣挣钱的话,早在很多年前自己做的刺绣还不值钱就已经放弃了。
(1)阮贤娥在做刺绣、坚持刺绣这么多年的时候一定没有在想,我要坚持下去将来一定可以发大财的,而是想我喜欢刺绣,我怎么把它绣得更好,我怎么匀出更多的时间来绣它呢!要不然在这44年中,她早就有一千一万个放弃的理由, 谁能在做了这么多年多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还去坚持着呢。
所以唯有兴趣的支撑。
我们可以喜欢钱,但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必然是别的。
而钱就是当你把你那些感兴趣的事情做好后所带来的副产品,自然而然会产生的附加价值。
但如果不管做什么一开始就是冲着挣大钱去很能坚持下去,就像本文中的,44年,谁坚持地下去,谁还有信心。
所以,现在的成就也是她应得的。
(2)为了鼓励古代很多独特技艺的传承,我们应该用市场经济价值去鼓励那些对这些技艺有天赋、有兴趣的人。
现在很多人有兴趣也有天赋,但没办法,他们得生活。
而那些东西不能当饭吃,所以无奈只能从事社会上一些普遍的工作,从而也埋没了人才。
也让这些中国独特传统的技艺无法很好得继承发展。
参考:
我外婆给妈妈的嫁妆,22米《清明上河
也许,不少人看到的是30万元这个数字。
但是,熟悉刺绣的人都知道,要完成一幅精美绝伦的作品绝非易事。
需要的是几十年的手艺和不怕孤独的耐心,更何况,刺绣这一种手工艺凝聚了中华上千年的艺术精华之一。
之前,一位苏绣大师的作品已经作为国礼走出了国门。
广绣也称为粤绣,虽然不如四大名绣那样闻名于世,但也是古老的刺绣门派之一。
笔者也经常在自己的自媒体号上撰写和分享关于刺绣的文章。
现在艺术品收藏的风口正盛,如果再过七八年,阮贤娥大师的作品的升值空间仍然会很大,价格绝对不会是现在的30万元可以媲美!
参考:
我桂城石肯也有很多绣娘在兴趣路上坚持着。
参考:
坚持的价值,艺术的价值都值得尊重!
参考:
在刺绣行业里,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手工艺人越老越值钱,一幅作品30万不算多,毕竟是凝结了时间和技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