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华为这两家公司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微观和中观之差成群,凝聚而成的宏观之异则独立,故最大的区别不会多。
认为,华为与联想的最大区别只有1个,是在客观上,即:在中国与别国较量中的作用大不一样。
对在中国与别国较量时作用迥异这个最大区别,也许,任正非和柳传志主观上原先都未料到,根据是至今都没说到。
正由于这个区别,华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联想让中国人垂头丧气,华为大概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作用是那么的大,还空前,让中国人终于格外(!)地痛快、骄傲了一回。
为什么叫格外?
华为,不是在被技术封锁、产品断供之后才发愤
够格外的吧?
!中国人清楚地记得,这是让自己在真正该痛快、该骄傲的当口就痛快、骄傲了的头一回。
不是在被别国打爬下了之后又被这个别国扶起的情形下,才开始认弱、认软,才开始发誓雪耻,同时大骂不让买中国东西、不让卖本国东西的别国不是个东西,其实,自己先不行的,能主要怪人家吗?
也不是事后不得不地奋起,进而终至自己爬起,然后用此作自我表彰,以至被作为宣传报道的先进典型,华为显著不同于此,虽然显著地做大、做强于早前,到了中国与别国较量时就一下子顶了用、顶了硬,却连后来被中国周知、对美国高调都是被动的,所以,中国人自发地表彰、宣传华为,久久不已。
还有格外之处,在于美国连番邀集友国围堵,华为却依靠\"最先进″冲出,反而用135至136国:2国,包围了美国,必定的,是存在于1年后的今天在手中握着的现实,可让今天的中国更加硬气,这也是中国以前所无,现今只因有华为才有,这是多么难得的作用和倚重啊!中国人当然不能不格外地痛快、骄傲。
强调一下,同样追求营收和利润最大化的华为在客观上所起到的让中国格外地硬气的作用,亦即令中国人格外地痛快、骄傲的地方,则归集于、引发成中国在与别国的当前较量中胜算大增,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而这般的作用,是中国以前所未借助过的,中国当前的硬气与华为的硬实力关联上了,较量一开始就紧密关系、联系,头一回是毫无疑问的。
在中国与别国的较量中,当前决定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较量,联想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不用再展开说了吧。
只说整体上,没有提供什么实质性的有效助力,更别说大力支撑,不硬!还根本就不想予以大力支撑,而且居然要逃离中国,估计倒是暂时十九八九不想逃了,就看特朗普到时候废止不废止禁购令、禁售令了,视这个风向而定,实软!
参考:
一个掌握和有自主核心技术,另一个有丰富国际技术并购经验,一个至死不变都要造芯片,另一个宁愿舔人家脚指也不愿造芯片,一个宁死不屈,终于在全世界杀出一条血路,另一个对美国政府和企业唯命是从,也惨遭美国337制裁。
这就是华为与联想最大的不同!华为在全世界受尊重,如联想却受众人鞭挞,这也是华为和联想最大的区别。
望华为继续乘风破浪,将5G技术大旗插遍全球。
望联想且行且珍惜,做好一个\"海绵宝宝\"最后用拜伦一句话作结束语:我会遇见你,事隔经年。
我该如何贺你?
以眼泪?
以沉默?

参考:
感谢
一,选择不同,路线不同。
这是领导的决策能力。
1.联想:其实说起来联想我们就会想到柳传志,1984年的联想有柳创立,再到96年其实销量已经是全国第一名的位置,不得不说的是联想当初的发展很快,其实超过了当时的华为不止一星半点,但是最后的柳的决策不能说有误,只能说见仁见智。
汉卡过后,联想的势头有所下降,再加上业务的一些打击,所以就有了研发的区别,柳传志和倪光南两
2.华为,华为成立的时间是1987年,但是任正非的眼光算是独到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做自研发,再好的东西也需要自己去研发,借鉴别人虽然短时间内发展比较快,但是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不管是之后的交换机,还是通信,以及在手机端十年磨一剑的付出,比如华为的处理器,基本上到了2013年的时间才有了转机,之后才被人们慢慢的熟知,中间的艰辛研发过程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现在国内为什么没有一个厂商愿意去研发,就说明了其中的难度。
也就是在2013年,华为研发投入就达到了300多亿万元,占当年收入的12.8%。
并且每年的投入都在递增,2016年甚至超过了苹果和思科。
从研发经费的投入上来说,联想十年的投入,没有华为一年多。
二,后期发展路线和想法不同。
1.联想:其实联想完全有能力去搞研发的,因为在2002年联想再次崛起,甚至冲击了很多国外的品牌,在电脑行业中站稳了脚跟,也是在当年华为收购了IBM,这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很强大,当时也是无可匹敌的,但是联想仍然没有自主研发的意思。
截至目前就在前一段时间,杨元庆还是我们不会研发操作系统和芯片,说明了自己的看法,所以思想的转变很重要,没有核心的技术,也就有了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是美国降价来达到自己预期的销量,这也算是联想被人们唾弃的一个开端。
2.华为:不同的是华为前期的付出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了,但是自研发和海思麒麟的芯片,用到了各行各业,还有在通信方面4G/3G国内发展较慢,所以被诺基亚,爱立信,还有专利方面高通抢先去了,但是时至今日在5G方面的华为的技术是最先进,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另外华为在手机方面,自研发处理器,以及有海思麒麟的撑腰,所以这次美国打压事件也没有得以成功,反而是再次激发了华为的研发实力,操作系统马上就要问世了,自己的处理器,自己的操作系统,芯片国产化,当然有些还是要用到国外的芯片的,但是已经很强大啦!总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华为前期很沉寂,但是现在爆发了,这是我们看到的,而联想看中的是眼前的利益,我们不想去付出那么多,我们要的利润,所以两者的想法不同,导致了后面一连串的事情,自研发和组装本来就是两条不归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两者的区别会很大,但是很多人说的倒闭不至于,因为我们还是有美国有差距,我们还是要承认他们技术的领先,国内很多厂商也有采用高通等等厂商的芯片,所以这样才有了竞争,双方才会有了更好的发展。
回答完毕
一个有美国资本,一个没有。

参考:
联想和华为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领导人,第二点是企业方向,第三点就是爱国精神。
第一点,领导人。
联想在柳传志接手后,不断的在走下坡路。
电脑领域占比直线下滑,移动手机也不见起色,第一代联想人辛苦建立的数码帝国就这样被柳传志给毁了。
华为的任正非则是一个身先士卒、坚持创新的领导人。
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逐渐成为国产数码领域的扛把子,并且在5G这一国际高精尖领域内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华为的力量、中国的力量,现在的华为,在实力上完全不输给美国的苹果公司,在未来也许会成为世界最强的IT公司。
第二点,企业方向。
柳传志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公开表示“创新是找死”,这样的企业还能有何作为?
联想本身就已经处于技术落后的不利地位,却还不想着创新,那可真的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华为则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每一年都在持续的、大力的投入技术研发,看得出他们的决心就是把华为的技术做到世界第一。
有了技术的支持,华为完全有希望把中国的产品推向全世界,让全世界都使用中国创新的技术。
第三点,爱国精神。
5G信息数据码投票事件,几乎所有的中国厂商都在支持华为、力挺华为,而联想则带着收购的摩托罗拉一起支持高通。
给华为投票的甚至还有华为的竞争队友中兴、OPPO、小米、VIVO,但是联想坚决不投华为。
最后华为失败,联想的目的达成,本来属于我们国家的利好旁落,联想被痛骂“卖国企业”。
华为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和他们的领导人、企业方向、爱国精神是分不开的。
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已经丢掉了这些精神,逐步走向灭亡。

参考:
联想和华为这两家公司都大的区别是,华为投巨资搞科研、是爱国的民营企业,联想现在是搞金融、搞组装披着国企外衣的外企。

参考:
一个是电脑组装公司,一个是世界级高科技企业;
一个是化公为私的教夂领导,一个是胸怀天下,化私为公的民族英雄领导。
格局之大小,一目了然。

参考:
联想和华为都是目前我国比较大的两个民营企业,但是两个企业却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至于联想和华为有哪些区别,我认为主要体现在
第一、经营思路不一样。
联想走的是贸工技的经营线路,华为走的是技工贸的经营线路。
虽然贸工技和技工贸三个字都一样,但因为顺序不一样,结果经营思路是天差地别。
联想的贸工技简单来说就是以电子产品作为贸易来进行,更多的是以别人的核心产品为主,联想通过自己的品牌包装之后,把产品售卖出去。
华为的技工贸则是以技术为导向,通过技术带动产品的研发,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然后再把产品售卖出去。
虽然联想的贸工技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如果还是继续走贸工技的路线,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其实在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思路的时候联想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分歧,当初联想有两大核心人物,一个是柳传志,一个是倪光南,倪光南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他也是联想的核心创始人之一,刚开始的时候,倪光南作为联想的总工程师,他一直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
但是联想的另一个核心人物柳传志是联想的总裁,他主张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所以决定走贸工技的路线,最后因为产生严重的分歧,倪光南离开了联想,然后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之下走上了贸工技的路线。
技工贸和贸工技术发展路线到底哪一个更好,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因为在不同的时期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与竞争环境都不一样。
就像华为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就要走的是贸易路线,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华为已经意识到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作用,所以当华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华为就成立自己的研发团队,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
通过多年的发展之后,目前华为的技术实力已经非常雄厚,目前华为是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手机供应商。
正因为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华为在面临外界的各种制裁时候能够坦然面对,不会因为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相对来说目前联想发展反而遇到了一个瓶颈,因为没有自己的绝对核心的东西,联想只能够通过不断的并购来实现企业的扩张,但是总体的利润却提不上去,所以联想虽然做的很大,但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联想是大而不强。
第二、股权结构不一样。
联想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权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有机构持股,也有联想的一些创始人持股,也有员工持股,这些员工持股主要通过持股平台持有股票,具有一定的投票权。
而这些员工持股所具有的价值,主要体现为股票的市值。
相对来说华为的股权结构就比较单一,目前华为的股东只有两个,一个是任正非,另一个是华为的员工工会,其中任正非的持股比例大概是在1.2%左右,而华为员工工会的持股比例在98%
不过华为的员工所持有的股票跟联想所持有的股票有一定的差别,联想的员工持有是实股,而华为员工持有是干股,也就是说只享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和所有权。
不过从的实际表现来看,华为员工每年所获得的分红,应该要比联想员工所获得分红高度很多。
第三、对技术的理解不一样。
对技术的理解其实跟两者的经营思路也就是技工贸还是贸工技有很大的关系。
联想对技术的理解是一直为人诟病的,特别是联想董事长杨元庆一些技术言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比如杨元庆说技术无国界,所以我们看到目前联想很多核心的技术都是国一些公司的技术,也正因为如此,联想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是相对比较小的,比如2018年联想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400亿元
跟联想有所不同的是,华为一直非常看重技术,相信技术可以改变命运。
所以目前华为的研发人员是非常庞大的,而且每年的研发投入也非常庞大,比如2018年科研投入就达到了1000亿
正因为对技术的重视,并持续不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所以华为取得了非常丰厚的成果,目前华为的PTC国际申请专利遥遥领先国内其他企业,正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华为在5G通信,智能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方面一直是高歌猛进,让竞争对手望其硕背。
第四、管理者的格局不一样。
不论是企业经营思路,股权结构还是对技术的理解,联想和华为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格局不一样。
联想的管理层更在乎的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是练好自身的内力。
所以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联想在全球各地到处并购,包括IBM的pc业务都被联想收入囊中,但是联想除了PC业务占据第一市场的份额之外,其他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相反我们看到华为经常不断的给大家创造惊喜,很多技术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
相比联想来说,我认为华为的管理者格局要更高一些,看事情也更远一些。
任正非不论是在战略布局,还是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竞争的理解都是顶尖的,所以我们看到华为很多东西都是未雨绸缪,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更看重的是未来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正因为如此,华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脱颖而出,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尊重。

参考:
联想和华为这两家公司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现在的联想和华为在国民中的印象截然不同,一个是有底气、硬气的华为,一个是影响力逐渐消退的联想。
一个公司的发展与其定位有极大的关系。
1984年成立的联想起初就是“贸工技”的路线,说白了就是一赚钱为主,技术研发摆在后面。
如同一个大型超市一样,整天就想着怎么赚钱,迎合市民的购买需求,对于科技、制造上没有建树。
有句话说的好,就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国家要想发达,工业就是基础,是发展的力量源泉,而商业则是盘活市场罢了。
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
与联想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相比,截然不同,一个是国资背景,有人有钱。
华为则是芸芸众生中的几
但华为坚持的路线不同,走的是“技工贸”路线,以技术作为出发点,走自己独有的道路。
比如谷歌公司,凭借其安卓系统收费,啥活不干,到年底也是荷包满满。
1987年,创立于广东省深圳市,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89 年,自主开发PBX;
1994年,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把触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场欧美,2010年,华为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可见,华为在通信市场的开发路径、技术研发都有极高的成就。
但国民对华为了解最多的是手机,也是近些年被国内大众感知。
就目前来说,华为的研发费用比联想高的多。
2020年华为总体研发费用将会超过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1亿元。
而联想集团2015-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6.36亿元、93.95亿元、80.09亿元、85.27亿元和94.64亿元。
两者相比,华为的研发费用为联想的十倍,可以看到华为是多么重视研发。
只有自己的技术才是“真正的技术”,才能走的更远。
据悉,华为内部财务系统统计,其2020年实现总营收1367亿美元;
而联想2019/2020年只有3531人民币(约542美元)。
如同市界媒体评价的那样:一个技工贸,一个贸工技;
一个要做强,一个要做大;
一个老板的股权越来越少,一个老板的股权越来越多。

参考:
风云激荡30年:华为、联想的品牌战略对决最近华为、联想被对比的特别厉害,下边引用我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从品牌的角度,论述华为之所以成功,联想之所以衰败的真正原因。
Part 1每个灰姑娘都希望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每个品牌亦希望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
然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有幸找到了精准的市场定位,确定了品牌战略目标,很多中小企业却没有清晰的路径和有效的工具,去实施心中的蓝
犹如华为和联想,从00年代开始,品牌定位和宣传口号,都会把[创新]作为金字招牌吸引消费者,然具体实践起来,却是南辕北辙。
联想一直以来,以资本运作和销售为驱动主力,通过国际并购和不错的营销,曾经一度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然后联想的创新只存在于媒体和宣传层面,2018年联想依然只是进口核心零件,进行组装的PC/手机品牌商,在高端创新方面毫无可取之处。
联想并非缺钱,相反联想大量的金钱被用于饱和并购国际企业和投资不相关的金融、房地产领域;
对于创新,联想的掌舵人柳传志充满疑虑,他曾经说:哪一条路都不好走,处理不好的话,“不创新是等死,一创新马上就死”。
如果说在改革开始阶段,这种贸-工-技战略是可行的,那么到了2018年,联想依然坚持与品牌定位(向消费者展现的)背道而行的策略,就显得落后了。
继2018年4月联想沦为最差科技股之后,又遭遇信任危机,低质高价/华为5G投票问题被国内用户吐槽。
背后深刻的原因是联想有意识或无意识背离了他的品牌定位,造成产品和用户期望值之间的口碑崩盘。
而华为在94年就研究自主创新之路,经过30年发展,成为了世界顶级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手机品牌商,5G标准世界唯二的拥有者,中国70年发展的世界级、民族企业代表,被中国民众喜闻乐见。
华为一开始并没很有钱,但华为聚焦核心业务,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效率、低成本的企业运营、快节奏的市场开发;
厚积薄发,才能在近些年创新井喷,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企业。
当然了,我们在这里无意于评判联想和华为做法的孰优孰劣,只是从品牌实践的角度,去探索企业如何利用有效的品牌工具、找到品牌清晰的路径,去最终实现心中的品牌目标。
Part 2 对品牌和营销不太感兴趣的读者可略过此段,直接跳入Part 3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华为和联想如何实现自己的品牌定位/目标,我这里引入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品牌生产力,即把品牌目标的实现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她拥有三个驱动因素:品牌工具/品牌对象/品牌人,她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品牌人:顾名思义,进行品牌经营的企业人员品牌对象:即我们通过STP确定的品牌定位或品牌目标品牌工具:我们要达到品牌目标,所能够调动的、利用的财力/物力/智力资源。
品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成本(供给原料、供应链...)技术(研发、创新...)制造(工艺、品质...)企业经营效率(管理、运营...)销售(渠道、层级、利润...)营销(传播、广告...)......第二个概念是品牌实践系统,即品牌生产力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进化的过程;
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品牌人和品牌工具对品牌目标产生不同的强化作用或调节(弱化)作用,以增强或抑制品牌主体企业向品牌目标进化;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品牌实践系统,我们把品牌目标设定为水池里的存水量,起到强化作用的品牌人或品牌工具,我们设定为进水量;
起到调节(弱化)作用的品牌人或品牌工具,我们设定为出水量;
进水越多、出水越少,意味着存水量越多,品牌目标实现的越好。
Part 3下边我们就以华为和联想为具体实例,形象展示品牌生产力和品牌系统实践过程。
案例-华为94年开始,华为就确立了创新驱动,自主研发的品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即:是在研发上不断投入,根据欧盟《2017企业研发排行榜》,华为研发投入896亿元,比联想2006-2015连续10年的研发投入44.05亿美元还多。
2008-2017年华为十年累积研发投入3940亿元,超越BAT之和。
②华为2017年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接近15%,且每年的增长高达20-30%。
未来几年内成为研发费用第一的企业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了,华为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财大气粗,但从确立品牌目标一开始,华为就在投入上不遗余力,坚定不移的执行制定的品牌战略。
①鉴于华为开始时候财力弱小的境况,华为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先拿下中国县乡级市场,用农村包围城市,抓住了中国城镇化的极速成长期,取得中国通讯设备市场的一席之地;
然后再运用国际版的农村保卫市场,先拿下中东、非洲等非发达市场,然后再蚕食欧洲。
由于华为前期不像联想,靠政府采购和中科院的资源拿下订单,所以华为产品利润保持了一定水准,并获得了市场的第一手反馈信息,以有利于技术的升级、提升和微创新。
⑦在保证足够销售收入、利润的同时,为了有更多可以投入研发,华为建立了自己的制造工厂和高标准的供应链体系,以控制制造成本,保证质量和品质。
⑤同时,93-97年,华为支付IBM20亿元(相当于当时华为一年多利润),进行管理、运营、项目流程、标准等全面的革新,让华为从一个‘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官僚主义盛行’的中国土企业变成按照世界级先进标准运转的企业,从一个“量产”型企业慢慢转变为一个“创新”型企业,运营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并对华为每年投入10%销售额进行技术研发有了更新的认识。
③④华为更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中国高素质的理工科人员的薪酬比西方落后的巨大差距,以及员工持股激励,削减了大量工资成本,并签订奋斗者协议,加班加点熬夜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利用中国高技术毕业生多的优势。
品牌实践系统
1995年销售额67亿元,但同时事情这时起了一定的变化。
1994年是联想的分水岭,联想在完成初步资本积累后,柳传志决定放弃技工贸的品牌目标,转为贸工技,这也就是说,联想虽然依然对外宣称自己是高科技创新企业,但实际上品牌目标变成了销售/规模,以销售额为品牌目标。
①②为了激增销售额,联想利用中科院是大股东的优势,利用民族企业扶持的政策优势,得到了大量政府采购订单,一定占到联想总销售额的50%
2014年收购MOTO也是基于相同考虑,在联想手机业务表现不佳的境况下,想要靠收购MOTO的技术和渠道,重现收购IBM的辉煌,但时过境迁,中国市场不同了,收购MOTO并没有让联想手机业务起死回生,联想手机继续沉沦,同时整个联想集团也遇到了巨大瓶颈:联想在14-18年,五年股权下挫超过50%,被香港恒生指数剔除,国内也遭到民众的口诛笔伐。
归根到底,是中国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要求提高了,中国GDP世界第二,也出现了高铁、移动互联网等领先世界的行业,出现了华为、大疆等领先世界的技术驱动型企业,作为当初寄予厚望的民族企业代表:联想,依然只是玩资本游戏,没有高端技术,产品核心组件都是靠进口,和联想的以及民众对它的期望明显不符。
由于联想在执行贸工技品牌战略时的偏执,导致即使收购了IBM和MOTO,联想对它们技术的吸收和融合非常吃力,没有起到1+1>2的效果,反而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同时联想企
联想企
③④品牌人方面,联想和华为的股权激励形成了鲜明差别,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在2000年采用MBO股权改制,拿走了35%的科研人员持股,从研发投入到科研人员的回报上,彻底堵住了创新基因。
或许从贸工技开始,规模销售才是联想的品牌目标,从柳传志任命渠道出身的杨元庆担任CEO并信任不变就可以看出。
联想为什么不创新,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发表2019联想新年贺词,在文中有着这样一句话:未来世界由科技主导,但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道路却异常艰辛,创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 守成等死,或许是联想的真实写照。
如果把规模销售看做联想的品牌目标,联想的品牌实践系统
最后,我们以几张联想/华为92-2018销售额、利润、研发投入比图,结束本次的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