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

唐僧可以解释为唐代的高僧,是一个泛称,但在这是指的是唐玄奘(如
唐玄奘(602~664)是唐僧的法号,本名叫陈祎(yi),古洛州缑(gou)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现在偃师市有唐僧的许多遗址,比如唐僧墓就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有兴趣的亲们可游览一番。
我们通常对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津津乐道,这是因为受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人们对唐僧取经后的事儿知之甚少,比如唐僧是怎么死的?
我估计有许多人不知道。
下面我就跟亲们聊一聊唐僧是怎么死的《西游记》书中描述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如来佛祖对唐僧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
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引自《西游记》什么是旃檀(zhan,tan)功德佛呢?
简单说就是三十五位佛之一,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能消过去,能阻止僧人的罪业。
(如
所以《西游记》中的唐僧不生不灭,一直不死。
真实的唐僧是肉身,虽然取回了真经依然要死,是不是很悲哀?
悲哀的事还在后面呢!亲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陈家好像和佛有缘,唐僧的父亲陈惠生了4个儿子,唐僧是第四个儿子,他的二哥陈素,10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
唐僧到了10岁时也在净土寺出家了,跟着哥哥(长捷法师)研究佛经。
这一年是唐僧人生的转折点,所以唐僧把这一年,即公元612年(隋大业八年)牢牢记在心里。
(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14岁。
)唐僧果然有天赋,加上哥哥刻意培养,之后名声大噪,不断受到
唐僧一边讲经一边深造,经过四五年的磨练和名师指教,他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等有了很深的见解。
转眼十年又过去了,唐僧在讲经求学过程中,发现西方的佛学和中国的佛学有冲突有矛盾的地方,也就是说理论很混乱,各执一说,没有统一的答案。
唐僧这时产生了想去印度取经的念头。
要去印度取经的想法萌生于公元627年(贞观元年),这一年唐僧记得很清楚,李世民刚刚称帝。
要去印度取经相当于出国取经,要出国必须有通关文碟,唐僧于是就向李世民请示“西行求法”。
你猜怎么着?
李世民竟然不批准,根本不是《西游记》描写的那样——李世民很感激唐僧还和唐僧结拜为兄弟,御弟长,御帝短的叫,真实的历史就没那回事儿。
皇帝不批准我偷渡也要去,唐僧很执着。
次年,也就是公元628年,27岁的唐僧背上行囊,不顾众徒弟的劝阻,决然的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唐代如果有直播,唐僧肯定会挣到大钱,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他穿越了许多国家,见识了异域风光,这都是可以换成金钱的资本。
亲们可以查看一下世界地
31岁时(公元633年)终于进入了中印度。
当时的古印度面积很大,它是一个联邦制的形式,由许多小国组成。
唐僧游历了当时的十几个小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学习整理当地的佛经。
在印度经过了11年时间的整理、学习和考察,唐僧收获满满的,到了公元643年,42岁的唐僧踏上了回国之路。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唐僧回到了长安。
这一年他43岁。
也就是说从27岁踏上取经之路,经过了16年的学习和领会,唐僧最终带着大量的经书和一些佛教文物回到了大唐。
唐僧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佛经佛典非常丰富,共有526箱、657部佛经,还有大量的舍利子及高僧遗骨。
讲真唐僧对大唐的佛教事业贡献巨大,接下来他要用毕生的精力把这些印度佛经翻译成中文,以便在大唐推广开来。
唐僧实指望皇上能支持他的事业,然而李世民对这些并不感兴趣,就在唐僧回国的第二年,他提出让唐僧还俗来朝廷做官。
当时唐僧很愕然,随即断然拒绝了。
李世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原来李世民对和尚很反感,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出家当和尚的做法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梁武帝统治期间,全国各地建了许多寺庙,养了大批的和尚。
李世民害怕重蹈梁武帝的覆辙,老百姓都当和尚谁来种地呢?
所以极力劝说唐僧还俗。
其实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李世民想经营西域、番邦这些地区,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国地理交通、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的人才,而唐僧恰恰符合这些条件。
皇上需要唐僧帮助自己打江山,而不需要什么狗屁的经文。
李世民从来不相信“仁慈”可以坐天下,假如李世民信佛,他就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了,也就不会射杀哥哥、勒死弟弟、逼父退位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唐僧逃避李世民的征召,一
李世民信奉武力,手持利刃磨刀霍霍,唐僧一心向善,教导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两种不同的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唐僧在李世民的政治压迫和威逼之下战战兢兢翻译着经文。
唯恐有一天惹怒李世民。
李世民对唐僧确实很恼火,但障于情面又不便动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和唐僧的高徒——辩机和尚通奸的事儿。
辩机是唐僧翻译经文的徒弟。
李世民的小女儿高阳公主主动勾引辩机,二人偷情被李世民侦知。
本来唐朝公主十分滥情,公主与和尚私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李世民借题发挥腰斩了辩机。
其实这是李世民变相向唐僧施压,唐僧比谁心里都清楚。
也许是上天保佑唐僧,他的徒弟辩机被杀半年后,(公元649年)李世民突然病逝。
李世民52岁就死了,任谁看来都不正常,当时有人说是如来佛保佑唐僧而改变了李世民的寿命,否则,按李世民心黑手辣的行事作风,唐僧早晚会被他杀死。
这下好了,唐僧可以全心全意的翻译他的经文了,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这些印度经文翻译成中文,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作。
暑去寒来,15年的光阴匆匆而过。
在唐僧62岁时,从印度带回来的所有佛经终于译制完成。
此时耗尽了他的最后一点精力,看着自己的成果,唐僧含笑坐化而死。
唐高宗李治辍朝三日,朝野为唐僧送葬者达百万余人,高宗将火化后的唐僧遗骨葬于西安东郊浐(chan)水东岸的白鹿原上。
文/秉烛读春秋
参考:
北周武帝宇文邕时,佛教盛行全国,佛教信徒数百万,寺院有数万余所。
教徒遁入空门,逃避各种劳役;
寺庙占有大量土地,免交各种赋税。
宇文邕铲除权臣宇文护后,为扩大兵源、增加国库收入,稳固政权,大力打压佛教,重振儒学。
在这次灭佛运动中,有4万余所寺院被辟为府第,300余万僧尼被强制还俗,佛教活动陷于低潮。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后,建立隋朝,他采取了和宇文邕截然不同的做法,他大兴佛教,修缮寺庙,允许百姓出家。
他的继任者杨广也笃信佛教,继位后也大建寺庙,开展译经事业,佛教在隋朝开始全面复兴。
玄奘法师就出生在佛教全面复兴的隋朝,他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也就是独孤伽罗皇后去世的那年。
玄奘法师便是后世俗称的“唐僧”。
玄奘本名陈祎,河南洛州缑氏人氏。
他出身于诗书世家,祖上陈钦、陈康都学而优则仕,出任高官。
玄奘的父亲陈惠也是个博学的大帅哥,曾做过隋朝的县令,不过后来辞官归隐。
玄奘的童年比较孤苦,父亲辞官归隐后,家道就中落了。
不幸的是,玄奘在5岁和10岁时,接连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后跟随早已出家的二哥陈素(长捷法师)前往洛阳净土寺生活,学习佛经。
玄奘年少早慧,在年仅10岁的时候,被当时的洛阳度僧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慧眼识中,破格准许他在净土寺出家为僧,法号玄奘。
玄奘在净土寺师从慧景、慧严,学习经文。
隋朝末年,战乱四起,洛阳也不太平。
玄奘与其兄长捷离开洛阳,辗转来到四川益州的空慧寺。
这里聚集了大批躲避战乱的高僧,玄奘在这里如鱼得水,勤奋求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此受具足戒。
此后,玄奘开始云游四方,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在讲学的过程中,由于佛学派别各异,对教义的理解不一,玄奘决定西行印度求法。
可是,因为当时突厥经常骚扰唐朝边境,所以当时西行的边境就关闭了,玄奘几次申请出境都没有被允许。
玄奘求知心切,在贞观元年(627年)就偷偷出境了。
历经千辛万苦,玄奘于贞观三年到达印度。
此后玄奘游历印度各地,学习梵文经典,讲经说法,其佛学造诣,备受当地人推崇。
贞观十九年(645年),在印求学十余年之久的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佛经。
唐太宗李世民在洛阳行宫召见了玄奘,唐太宗有意让玄奘还俗,辅佐他处理西域事务,可玄奘志在佛学,婉拒了唐太宗的要求。
此后,玄奘入驻长安弘福寺,专心翻译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记》。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住持大慈恩寺,继续从事译经。
唐高宗李治继位后,也曾多次要求玄奘还俗辅佐自己,均被玄奘婉拒。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到洛阳游历,命玄奘伴驾。
玄奘是洛阳人,此时他已50多岁。
伴驾之际,他乘机提出年高体弱,请求皇上准许他归隐少林寺,专心译经。
这项请求又被高宗李治否决,这次伴驾耗时一年之久,光做这些皇家脸面的事情,耗费了玄奘宝贵的时间。
晚年的玄奘为了专心译经,离开了喧闹的长安,入住洛阳玉华寺,专心翻译《大般若经》。
历时四年之久,这部600卷的大部头终于完成翻译,玄奘也为此耗尽了心血。
据玄奘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一,众僧请求玄奘再译《大宝积经》,可是玄奘已体力不支,翻译了几行就停笔了。
到了初八日,弟子玄觉梦到佛塔塌陷,玄奘自知大限已至。
过了一日,玄奘不慎跌倒,从此病倒。
至二月五日夜圆寂。
玄奘一生致力于佛学传播,不畏艰险,独行数万里,耗时十余年,游历印度寻求真经。
他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被鲁迅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参考:
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归来,修成正果,这是小说和电视剧里的结局。
其实,唐僧真正的结局并不美好,他的故事虽然倍受民众的拥戴和崇拜,并且身居佛教领袖的地位,但是他却陷入了当时的佛道之争,受到了朝廷打压,甚至被限制居住,直到病故。
想要了解唐僧死前是怎么样的,得从他取经后回到大唐开始说起。
盛名所累,失去自由公元645年的一天,大唐长安城发生了一件超大型“追星”事件。
在佛教的圣地——印度荣获了大师称号的唐僧,取经归来,返回长安,受到官员、市民以及所有寺院僧侣夹道
闻讯赶来的百姓多达百万人,人群热血沸腾,阻塞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
受到这种“超巨星”待遇的主角,自然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即玄奘法师。
朝庭专门派了护卫队维持秩序,护卫玄奘带回来的宝物,有657部印度佛经,7尊珍贵的佛像,150多粒佛舍利。
这么多难得一见的珍品被玄奘法师带回大唐,人们能不激动吗。
这一局面让玄奘明白了一个道理:译经,只有盛唐具备这种实力。
这一局面也让唐太宗明白了一个道理:招安,必须让玄奘还俗。
因为西行前,唐朝与突厥战事紧张,多次下达“禁边令”,不允许百姓私自出国,玄奘上表被拒,于是非法偷渡。
如今归来,一呼百应的领袖风采,不能为朝庭所用,必成隐患。
唐太宗多次
最终两人达成了合作,玄奘用“自由”换取了唐太宗对“译经”的支持。
所谓修成正果,就是玄奘凭实力找到这份正式工作,而他并不清楚修成正果带给他的是什么。
玄奘接受朝庭的安排,住在长安弘福寺,从此有了住处。
唐太宗命人从全国各大寺院选拔9名优秀僧侣作为玄奘助手,协助他翻译佛经。
朝庭负责各项经费,包括寺院修缮、保存佛经,人员吃住。
传播佛法不再是玄奘
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母亲建造大慈恩寺,唐太宗任命玄奘为第一任主持。
还亲自给玄奘翻译的佛经作序:《大唐三藏圣教序》,同时赠给玄奘一件价值百金的袈裟。
四年后,玄奘亲自设计建造大雁塔,保存佛经佛像。
玄奘传播佛法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度。
玄奘在盛唐的“悲剧”才刚刚开始首先给他带来第一个打击的是他最有名的著作《大唐西域记》。
这本书成书之后最早的用途并不是被朝廷用于佛教,而是用于血腥杀戮的军事。
这与玄奘传扬佛法理念背道而驰。
玄奘虔诚信仰佛教,怀着慈悲之心弘扬佛法,将自己行程5万里,历时19年的取经见闻实录,真实的口述下来,他的大徒弟辩机奉唐太宗之命笔录,共同编写《大唐西域记》。
书中记录玄奘西行的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对西域和印度的地理贡献是空前的。
玄奘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与人分享游历佛教圣地的喜悦。
唐太宗也期待这本书快点完成,尽快了解西域地理民俗,为进攻突厥和西域那些威胁大唐的民族做好准备。
公元646年,在唐太宗的督促下,《大唐西域记》在玄奘回国的第2年就完成了。
唐太宗早在公元640年派兵攻灭西域高昌国,此后向西域各国推进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
沙漠道路难行,粮草运输困难。
西域很多传奇国家,时而联盟,时而投降,军情复杂,致使大唐不能保障丝路的安全,严重威胁大唐。
大唐向西域进兵困难重重,迫切需要西域各国地理实际情况。
《大唐西域记》对唐太宗意义非同一般,被视为地理指南,此书完成第2年,即公元647年,大唐开始全面进攻西域各国,最终收复突厥,打通丝绸之路。
这是玄奘在大唐受到礼遇的最初价值。
玄奘明白唐太宗对《大唐西域记》的喜爱不是为佛,而是为兵,也并没有气馁,他性格坚毅,通晓世故,他视取经和译经为自己的事业,只要能继续翻译佛经,《大唐西域记》用在国家其他事业上,他也能默默承受,毕竟写书也是传播佛教的一部分。
徒弟被腰斩,事业遭受沉重打击玄奘主要工作是翻译佛经。
然而翻译工作十分艰巨,并不是1人之力能完成的,帮助玄奘翻译的9名优秀佛门子弟中,最著名的弟子叫辩机。
辩机被选为玄奘弟子时虽然才26岁,但依然才华出众,英俊帅气。
颇有《西游记》中“唐僧”的神韵,是能吸引各路女王、女妖怪的存在,然而辩机并不具备“唐僧”的定力,香艳风流案最终败露。
受唐太宗之命,玄奘口述西行游历见闻,辩机下笔,编写《大唐西域记》。
辩机陪同玄奘,经常有机会出入皇室,辩机随即认识了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性格娇惯放纵,是典型的公主病,放在民间就是“作死女”,易生事端。
虽然已经嫁给丞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为妻,但仍然密会辩机,两人相见倾心,私下里做下苟且之事。
本来交往是极其秘密的,不会漏给外人知道。
但是,机缘巧合之下,这个秘密被一落网盗贼揭开了。
经过审讯,盗贼供出一个镶满黄金和宝石的名贵玉枕,是从辩机和尚的住处偷来的,查问玉枕来源,竟然是高阳公主赠送的定情信物。
《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
”凭借《大唐西域记》和翻译佛经的成就,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辩机和尚应该会成为一代高僧而不是一位淫僧。
没有人敢给辩机立传,正史也避而不谈,只有寥寥数笔。
高阳公主成为皇家最大丑闻,也是唐太宗最坑爹的女儿,但她没有因此事受到处罚,也没有因为惨死的辩机收敛,天下“作死女”的通病,就是一作再作,于是几年后的又一次“作死”而被唐高宗处死,还连累了房玄龄一家被清洗,此处放下不表,单说通奸事件对玄奘的影响。
和尚通奸皇室公主,在长安城影响极其恶劣,人们纷纷质疑僧侣的品行,影响人们对佛教的信任,破坏了玄奘和皇室的关系,作为辩机的师傅,他自然要承担教徒不严的责任。
此后,出于无奈,玄奘努力修复与皇室的关系,多次为皇室成员祈福,包括为武则天生子祈福。
同时辩机的去世,使玄奘缺少一名得力助手,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夜以继日的翻译佛经,这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
唐朝借助玄奘抑佛重道,晚年遭受致命一击。
佛门清苦,生活不易,玄奘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僧侣争取生存空间。
公元655年,玄奘上表唐高宗,要求调整佛道名位,惹怒高宗。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高宗回复:“佛道名位,先朝处分。
”当天就拒绝了。
原来,唐朝的国教是道教。
李渊颁布《沙汰佛道诏》记载:“浮惰之人,苟避徭役。
”意思是:僧侣是懒惰的人,逃避徭役,对国家没有好处,命令还俗。
唐太宗也曾颁布《令道士在僧前诏》,直接划定佛道地位,明确佛教排位在道教之后。
但是,佛教在民间发展日渐崛起,有超越道教的趋势。
玄奘归唐引起轰动一幕仍然令李唐皇族记忆犹新。
当初,唐太宗看中德高望重的玄奘,也是为了掌控佛教,防止佛教势力做大,给予什么待遇,修建何种规模的寺庙,这些都要皇族说了算。
这才是玄奘的真正价值。
玄奘明白犯了李唐大忌,自己西行19年,没有吃透政策,高估了自己的贡献。
玄奘上表要求去嵩山少林寺静修,再次被驳回,并要求他以后不要再提。
朝廷的决定昭然若揭,玄奘年近60岁,连去一个理想寺院的自由都没有,这已经形同高等级软禁了。
玄奘决定避祸,求往陕北玉华寺翻译《大般若经》,这里是皇家的避暑之地,但远离了权利中心,从此专心翻译佛经。
三年后,玄奘62岁时,因为一次意外摔倒受伤,几日后,就悄然离世了。
出殡那天,百万民众自发送葬。
一代高僧功成名就后,结局却如此悲凉,在近似幽禁的环境中生活了19年。
但是,他为中国佛教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一生所翻译的佛经多达一千多卷,其中,他所译的《心经》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而他《大唐西域记》更是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为我国的历史增添了色彩。

参考:
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被后人称为大遍觉,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初祖。
在翻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后,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农历二月五日夜半,玄奘法师圆寂于陕西铜川玉华寺,虚岁寿64岁。
详细记载请看玄奘法师亲传弟子慧立所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1,玄奘法师圆寂前后玄奘法师晚年在陕北的玉华寺专心翻译《大般若经》。
玉华寺是由唐太宗的避暑行宫玉华宫改建而成,冬季气候较冷。
玄奘法师早年西行去印度求法,经过大雪山,受过风寒,落下风疾,回国后曾屡次发病。
玄奘法师在翻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后,感觉时日无多。
麟德元年(公元664)正月初一,众弟子请他接着翻译《大宝积经》,也大约有六百卷,玄奘法师只翻译了几行就搁下,没有再接着翻译《大宝积经》。
玄奘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正月八日,一个高昌国僧人玄觉,梦见有一尊佛像非常高大,忽然崩倒。
玄觉非常吃惊,就告诉玄奘法师。
玄奘说:不是你的事,这是我谢灭的征兆。
正月初九晚上,玄奘到后房去的时候,迈过一个小沟渠,大概是因为结冰的缘故,就跌倒了,但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腿上擦破了点皮。
一连四天,都还可以随意走动。
正月十三日,玄奘就卧病在床。
正月十六日,玄奘无论睁眼闭眼总看到白莲花:“吾眼前有白莲华,大于槃(盘),鲜净可爱。
”正月二十三日,“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
所作事毕无宜久住。
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兜率陀天)弥勒内眷属中。
奉事慈尊。
佛下生时。
亦愿随下广作佛事。
乃至无上菩提。
”“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二月五日夜半,“弟子光(普光)等问。
和上(和尚:亲教师)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
法师报云。
得生。
言讫喘息渐微。
少间神逝。
”玄奘法师信奉弘扬唯识学的弥勒菩萨,最后往生兜率天内院,面见弥勒菩萨。
《西游记》说太上老君也在兜率天炼丹。
2,唐高宗对玄奘法师猜忌多于支持唐朝的皇帝把自己的族谱追溯到老子李耳,唐高宗更倾向于道教,还把老子封为太上玄元皇帝,下圣旨将道教排在佛教前面,“况道先佛后,又何疑焉!”唐高宗还认为:黄、老,中国之大圣,佛乃西胡之善人。
所以唐高宗自己对玄奘法师比较冷淡,在政治上还警惕形成宗教的一种势力。
但因为武则天崇信佛教,所以唐高宗对玄奘法师时冷时热。
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到洛阳去住,也把玄奘带过去,其实也是一种监视,安排他住在西苑的积翠宫。
在皇宫里面被卫士看守,非常不自在。
玄奘曾向唐高宗上表到少林寺翻译佛经,唐高宗不准许。
玄奘在积翠宫继续译经,积劳成疾,这次病得非常严重。
积翠宫连医生都没有,玄奘没有请示唐高宗,直接从积翠宫到了洛阳一个寺院,请医生来治疗。
唐高宗非常不高兴。
玄奘只得赶紧上表谢罪。
显庆三年,唐高宗带玄奘回到长安,却把玄奘安排到了新建的西明寺,给了玄奘十个新弟子。
而玄奘原来培养的译经人才都在弘福寺和慈恩寺,这导致玄奘无法正常翻译佛经。
再加上唐高宗和武则天开始整肃旧大臣,特别是原来唐太宗留下来的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长孙无忌最终被逼死。
这些大臣多与玄奘关系良好。
一方面为了翻译,一方面为了避祸,玄奘上表请求到非常偏远的陕北玉华寺去,并请派五个卫士把守寺门。
唐高宗看到是偏远之地,就准许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

参考:
我觉得,这道题是想问,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是怎么圆寂的(在佛教中,高僧大德一般不说死,而是圆寂)。
《西游记》中的唐僧因被封为佛,不会死如果是问《西游记》里面的唐三藏,那肯定是没有死的。
根据《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的记载,唐僧是被如来封为了“旃檀功德佛”、“正果了本位”,随后留在了如来佛的身边。
(小说与电视剧完全不同。
在电视剧中,唐僧是留在长安讲经说法。
其实,在小说中,唐僧把经文送回长安之后,就被八大金刚带回了灵山)。
《西游记》中的唐僧,前世原本是如来佛的徒弟,金蝉子,因为不听如来说法,生出了轻慢之心,才被如来贬到东土。
取经之后,功德圆满,肯定留在如来身边,长生不老。
因此,就不存在死亡之说。
真实的玄奘晚年并不舒心,回到长安之后经受了一连串打击那么,真实的玄奘法师究竟是怎么圆寂的呢?
我们很多人受到《西游记》的影响,肯定认为玄奘法师一生光明磊落,作为高僧大德,晚年一定是顺利圆寂的。
但其实根据由玄奘弟子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晚年并不愉快,发生的几件事直接导致玄奘内心凄苦不已,也直接促使玄奘圆寂的。
那究竟是什么事呢?
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话说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偷渡出关,西行求法,历经种种艰辛,终于在贞观五年(631年)到达印度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并在那里学习了5年之后,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学成归国。
在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43岁的时候,带着大量梵文经书回到长安,受到太宗李世民的热情迎接。
随后,玄奘就被安排到了弘福寺,与许多僧人一起,开始了晚年的译经生涯。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46岁,慈恩寺落成,玄奘成为住持,开始在那里继续翻译佛经。
不过,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奘开始接接二连三受到打击。
第一个打击是唐太宗的去世。
唐朝虽然笃信道教,把道教当成是国家宗教,但是太宗李世民却对佛教也非常倾心。
玄奘回国之后,太宗经常与其攀谈,甚至想让玄奘参与政治,辅佐自己,不过被玄奘拒绝。
玄奘翻译佛经,也是太宗出面,由政府出资支持,供养这些僧侣。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由此,大力支持玄奘的帝王不在了。
或许是玄奘觉得,新皇帝也许不再关心佛经翻译工作,随时有可能不再支持他们;
也或许是玄奘看到太宗去世,深受震动,觉得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
所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自此之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
”从那个时候开始,玄奘一门心思开始了翻译,每天制定计划,做不完就不睡觉。
大量的翻译工作,开始逐渐损害玄奘的身体。
第二件事是玄奘晚年最看重的弟子辩机和太宗女儿高阳公主私通。
事发之后,辩机直接被腰斩。
这件事对玄奘打击更大,或许玄奘觉得,自己晚年不再有衣钵传人。
第三件事则是一场牵涉政治的论争。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玄奘五十六岁。
此时的玄奘,已经翻译了多部经典佛经,玄奘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有了大批的信徒,就连日本、朝鲜、西域的僧人都来长安拜见玄奘。
于是,有人看不惯了。
一位名叫吕才的文人,写了一部书,批驳玄奘翻译的两本逻辑(因明)学著作《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门理论》。
表面上是批判佛教的逻辑学著作,背后则是认为,玄奘的影响太大,很多人因为玄奘开始信仰佛教,这导致国家僧侣地位增高,人数增多,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高宗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没有支持玄奘,而是下令,让玄奘与吕才进行辩论。
玄奘此时应该也预感到,高宗开始对他产生了怀疑。
第四件事则是玄奘晚年的一个“污点”。
有一位印度僧人福生,带来了一千五百余部佛经来到长安,也打算将其翻译为汉文。
结果,这名福生遭到了玄奘的压制,或许也可能是玄奘的弟子和信徒对他进行压制,导致福生被迫离开长安,最后死在了南方瘴气之地,而他带来的梵文佛经,也被玄奘拿走。
这件事后来被传开,对玄奘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也让他内心很痛苦。
第五件事则是玄奘曾经给高宗上了两道奏章,全被高宗驳回。
玄奘建议高宗,希望可以改变“先道后佛”的宗教政策,把佛教排到道教前面。
但是,唐朝立国根本是道教,于是高宗直接将这个建议驳回了。
第二个则是希望高宗废除僧尼犯法与百姓同罪的法律条文,给予僧尼“治外法权”。
这一条同样也被高宗驳回。
玄奘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再受皇帝信任,于是内心更加不安。
玄奘晚年旧病发作,开始受到高宗猜疑显庆元年(656年),在这两道奏章被驳回不久,玄奘西行求法,翻越雪山时染上的疾病开始发作。
随后,玄奘跟高宗要求,自己想离开长安,去嵩山少林寺闭门翻译佛经。
结果,高宗就连这个建议都不允许,亲自给他回信,让他不许去!我们推测,高宗是害怕玄奘离开长安,玄奘的弟子和信徒太多,脱离控制,万一造反的话,高宗很难对付。
这件事让玄奘内心更加痛苦。
这一年十一月,玄奘再次发病,身体日渐虚弱,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玄奘的最后时刻,从意识到命不久矣到陷入昏迷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六十五岁。
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命不久矣。
他甚至跟弟子们说,如果我“无常”(即圆寂)之后,你们办葬礼的时候,一定要节俭,使用最简单的礼仪。
正月初三,玄奘的弟子恳请玄奘翻译《大宝积经》,但玄奘却说这部经体量太大,我“死期已至”,已经没有精力翻译了。
此后,玄奘彻底停止了他将近20年的译经工作。
正月初八,玄奘的一位弟子,突然梦到一座佛塔倒塌。
玄奘说“此是吾灭谢之征”,也就是说这是自己圆寂的征兆。
转天,玄奘突然在屋子后面的小水沟摔了一下,虽然只是脚上擦破了点皮,但引起了玄奘的病情急转直下。
到了正月十六,玄奘陷入了昏迷状态,口里不停的说:“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转天,玄奘又梦见自己的屋子里,出现了佛教里极乐世界的景象:成百上千的人,身着锦绣服装,不停的穿梭,屋子后面布满了金幡、旗帜,林间有各种各样的音乐,门外有华丽的车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玄奘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正月二十四,玄奘开始了“回光返照”,此时,他说出了最后的一段话。
大意是:我自己的身体是不洁净的,我已经厌恶了这个肉身。
我在人间的事都已经做完了,我愿把我的福德回向给有情众生。
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到弥勒菩萨身边,获得最高的智慧。
说完这段话之后,玄奘就不再说话了,只是不停的口诵佛经。
二月初四夜晚,玄奘右手支撑头部,左手放在左腿上,右胁而卧,准备圆寂。
二月初五晚上,有弟子问玄奘:“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玄奘回答:“得生”。
说完之后,玄奘圆寂。
一代高僧玄奘,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62岁。

参考:
《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重要人物唐僧更是妇孺皆知,而他的历史原型就是唐朝时期的著名高僧玄奘大师。
《西游记》里说唐僧取经成功后,成佛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真实的玄奘大师,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玄奘大师剧照)玄奘俗家姓名叫做陈祎,出生官宦世家。
祖上曾出任太守,父亲陈惠曾做过县官。
公元602年,玄奘出生于河南洛阳缑氏县。
幼时的玄奘,聪慧机敏。
父亲去世后,11岁的玄奘随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为僧,学习佛学经典达6年之久。
公元618年,为躲避战乱,玄奘与兄长从长安出发,辗转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遍访高僧,求佛学法,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公元627年,当玄奘又一次回到长安时,深感当时的佛经纷繁杂乱,歧义丛生,于是萌生了前往佛学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的想法。
公元628年秋天,玄奘只身一人踏上了西行求经之路。
他沿着漫长的河西走廊西行,横穿了人迹罕至的茫茫戈壁,独自跋涉了广袤无垠的荒凉西域,徒步穿越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灼热沙漠,翻越了险峻高耸的喀喇昆仑山和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艰难跋涉1.3万余里,途经数十个国家,终于抵达了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天竺。
在天竺,玄奘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遍访天竺得道高僧,成为那烂陀寺的十大法师之一,赢得了天竺佛学界的普遍尊重。
17年后,也就是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了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接待。
其后,玄奘分别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寺等地开始了他长达19年的翻译经书和讲学生涯。
前后共翻译经书47部和1335卷高难度的佛经,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佛教文化和精神财富,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唐太宗剧照)那么,这样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是怎么去世的呢?
《大恩慈寺三藏法师传》里,对玄奘临终前的言行,有详细的记载。
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仍然在玉华寺夜以继日的翻译佛经。
有一日,玄奘召集弟子说到:“玄奘今年六十有二,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辛劳。
”也就是说,这时的玄奘,似乎在冥冥之中已经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
尤其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后,玄奘愈发地感到体力精力不济,因此鼓励众弟子勤奋工作。
不久之后,玄奘又对弟子们交代了身后事:“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遽除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
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到了这一年的正月初三,玄奘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开始翻译《大宝积经》。
但也只是开了一个头,就此停下了他终身爱不释手的翻译工作,并满怀遗憾地对弟子们说:“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正月初八,玄奘的一个弟子半夜梦见玉华寺里的一座佛塔倒塌,惊醒之后的他,心急火燎地跑到玄奘的禅舍,询问玄奘梦境的预示。
玄奘对他说:“非汝身事,此是吾灭谢之征。
”一天之后,玄奘不慎摔倒,脚踝受伤,从此卧病不起,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经常发出呓语:“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在清醒之时,他会将昏迷中所见情景告诉弟子,说他见到了众多的僧人,乘着华丽的马车,载着各种精美的食物,举着鲜艳的金幡,前来迎接自己。
(玄奘故里石碑)正月24日,玄奘的病情突然有明显好转,他召集所有弟子齐聚佛堂,留下了最后的一段思路清晰的话:“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
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此后,玄奘几乎不再说话,直到公元664年的二月初四半夜,“以右手而自支头,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累右胁而卧,迄至命终竟不回转”,保持着一副标准的卧佛姿势,再也没动过分毫。
二月初五夜半时刻,玄奘的弟子询问道:“师傅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这句话的意思是问玄奘是否已经决定生到弥勒身边。
玄奘回到:“得生。
”在留下这最后的两个字后,玄奘就此圆寂。
唐高宗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地说到:“朕失国宝矣!”而后下诏,罢朝数日,命户部下拨玄奘下葬的全部费用,允许京城所有寺庙的僧众参加玄奘的葬礼。
其后,玄奘被葬于浐水之滨。
朝野送葬之人达百万余众,每天前来墓地吊唁的的民众络绎不绝。
直到现在,玄奘的影响还在持续着,虽然他所翻译的经卷已大部分遗失,但他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刻苦专研、惜时如金的治学态度,给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大恩慈寺三藏法师传》)
参考:
提起唐僧,马上就会想到《西游记》,《西游记》里的唐僧最后成了佛,他是永远不会死的。
现实生活中的唐僧和我们一样,也是肉体凡胎,也会生老病死。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唐僧是怎么死的呢?
唐僧原名陈㭏,法号唐玄奘,公元628年,乘船渡海,历尽艰辛到达印度,在那里他走遍了大小寺庙,取得真经,于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他接风洗尘,他也因此成了弘福寺的主持,开始了他译经,传经的生涯。
据《后汉书》记载,唐僧死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圆寂长安玉华宫,后迁至樊川。
陵墓毁于黄巢起义,顶骨迁至终南山紫阁寺,公元998年被僧人可政带回南京天禧寺供奉。
关于唐僧的死,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他取得真经之后,日夜整理文献,积劳成疾,终于把全部经文全部翻译过来。
然后他坐下来,笑着圆寂了,他死后被葬在白鹿原。
另一种说法是,农历大年初九,独自到后屋东西,不慎滑倒,卧病不起,直到最后生命结束。

参考: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的创始人,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13岁出家,24岁时就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门课程,而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为了探究佛教各派学说,于唐贞观元年向唐太宗打报告,请求西行前往印度留学,唐太宗都没有批,多次申请无果后,求学若渴的玄奘决定偷渡,私自前往印度,他一
贞观十九年玄奘到达长安,此时唐太宗为了征战高句丽,住在洛阳,立即诏令玄奘前往洛阳见他,唐太宗见到玄奘,深感欣慰,并问玄奘当年取经为何不告知朝廷,玄奘说,我再三陈表,但朝廷就是不批,没有办法,我只能私自前行。
玄奘想到家乡附近的少林寺翻译经书,那里远离市集,环境清静,但唐太宗不准,他想让玄奘弃佛还俗,帮助他处理政务,唐太宗的这些要求与玄奘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的宗旨相违背,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玄奘的断然拒绝,唐太宗仍不放弃,又想要玄奘随自己一同前往辽东观战,也遭到了玄奘的拒绝。
唐太宗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自然也就不允许玄奘回少林寺,只允许玄奘在长安的皇家寺庙弘福寺及大感恩寺等地译经。
唐太宗及唐高宗李治之所以多次要求玄奘还俗,主要是因为唐朝初期对佛教并不支持,甚至排斥佛教,再加上唐朝多次受到西突厥的骚扰,先后多次发动战争,唐太宗非常需要精通西域、中亚各地地理、交通、民族风情、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人才,而玄奘沿途历经西域、中亚等多地,对那里的情况都非常了解,他是不二人选,唐太宗多次提出让他还俗都遭到拒绝,因此玄奘想会少林寺的请求唐太宗也是不答应的。
玄奘无奈,只好潜下心来编译佛经,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在贞观二十二年将翻译好的《瑜伽师地论》呈送给唐太宗作序,唐太宗亲自撰写了700多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后来唐高宗李治又为其撰写后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都由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
唐麟德元年(664年)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跨越屋后水渠时不慎跌倒,小腿被划伤破皮,从此一病不起,至二月初五夜半时圆寂,据说当年有近百万人为其送葬,这么多人为一个和尚送葬,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参考:
唐僧回国后的日子,过得不那么舒心,最后是在忧郁中病死的。
在死前最后一段日子里,玄奘失去了自由,要在武装守卫监视下缓慢的进行译经,甚至得病了也得不到及时治疗。
(皇室确实派出了御医,但却是在他死后2天才姗姗来迟)玄奘最后死的地方,是在今天陕西的铜川市玉华山。
这里一度是唐朝皇室避暑胜地,但另一方面,这里到了冬季又非常冷,而玄奘西行时留下了畏寒的毛病,一到冬季就发病不过,所以把他安排在这里生活,其用意无疑是有问题的。
玄奘死在公元664年的2月5日,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而玄奘死后的葬礼,其实也办得不符合他的身份,虽然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为他送行,但送葬行列里诡异的没有出现一名朝官。
也没有人敢出面为他撰写塔铭墓志。
大家都知道----皇帝李治不喜欢他。
等他死后,皇帝宣布西行带回来的佛经翻译工作随之结束,所以取经带回来的经书大部分实际都没有翻译完。
至于唐高宗为什么这么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西游记后没写的事——玄奘和尚不为人知的凄凉结局》,而在
而对于世俗化的唐朝政权来说,在朝廷之外出现另一个精神崇拜中心是非常危险的。
但经过巧妙的谈判,玄奘和李世民达成了一定默契,在李世民老年时,玄奘和李世民的一批臣子相处得不错,而且李世民本人也因为玄奘,慢慢的对佛教产生了好感。
玄奘因此一度向李唐皇室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佛教地位的要求:如让佛教徒在司法审判中享受特权,放开对佛教寺庙数量限制等等,他希望佛教能替代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
但等到李世民于649年驾崩后,接任的新皇帝李治,却是个崇信道教的皇帝。
于是无论从宗教角度和世俗权力角度,佛教和玄奘都要靠边站,于是李治对玄奘采取了表面热情但私下打压的态度。
参考文献:《玄奘法师与唐太宗、高宗——初唐政教关系的个案研究》《玄奘的最後十年_655_664_兼論總章二年_669_改葬事》_劉淑芬
参考: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更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
在小说中,唐僧是佛祖如来二弟子金蝉子转世,被唐太宗李世民呼为“御弟”,西行途中他遇到三位各具本领的徒弟,更是得到各路神仙的鼎力相助,最终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并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可谓功德圆满。
而唐僧这一形象其实来自于唐代高僧玄奘法师。
在真实的历史上,玄奘没有被李世民亲自送行,一路上也没有遇见妖魔鬼怪、神仙精灵。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周游天竺四处求取真经,历时十七年才得以回到故土。
那么,历史上的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
史书有何记载呢?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玄奘出生在洛州缑氏,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辖下的偃师市。
他本名陈祎,是东汉“颍川四长”之一的陈宴之后。
算起来,玄奘也算是出身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陈钦曾经官至太守,他的祖父陈康则曾在北齐担任掌管经学传授的国子博士,他的父亲虽然只做到县官,但声名远扬,为世人所敬重。
大业八年(612),年仅十岁的玄奘被破格举荐到著名的净土寺学法,一直到大业十二年(618),玄奘才为了躲避战祸前往相对和平的四川。
唐朝建立后的武德五年(622),玄奘离开四川,开始了游学生涯。
武德九年(626)玄奘偶然听了一次天竺僧人在长安的讲课,便下决心前往天竺。
终于,在唐太宗继位的贞观元年(627),玄奘做好准备,上书皇帝请求西行,但唐太宗并没有应允,于是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偷渡前往了天竺。
根据后世的考证,为了到达天竺,玄奘孤身一人跋涉了足足一万三千八百余里。
玄奘在天竺最为著名的事迹,可能就是他在曲女城的辩经了。
贞观十五年(641),玄奘被印度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戒日王赏识,于是戒日王让玄奘作为论主,和前来的十几位国王、三千余名高僧及两千多其他流派的高人进行了辩论。
玄奘凭借渊博的知识、深刻的理解以及善辩的口才论得满座皆服。
自此,大乘教尊称玄奘为“大乘天”,小乘教则尊称他为“解脱天”。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经过两年的跋涉,终于回到了祖国。
和去时不同,唐太宗听说他回来了,立刻下诏要接见,于是玄奘来到唐太宗所在的洛阳,“帝迎慰甚厚。
”而这之后,唐太宗看重玄奘的智慧,竟然多次“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
”为了实现翻译经书的理想,玄奘固辞不受,唐太宗只好顺着玄奘的意思,支持他四处传道讲经。
玄奘一边讲经,一边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瑜伽师地论》等著作。
根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时,“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并在当年二月圆寂,结束了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参考:
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仍然在玉华寺夜以继日的翻译佛经。
某天玄奘说梦到了佛塔倒塌,感觉自己命不久已,希望众弟子一起加油,努力翻译佛经。
这个时候的玄奘就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拼命的翻译佛经。
一天之后,玄奘不慎摔倒,脚踝受伤,从此卧病不起,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经常说梦话:“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在清醒的时候,他就告诉他的弟子,他看到了天上的神佛,下来迎接他。
在正月二十四的时候,他突然清醒了召集弟子。
传达自己的意志说,希望弟子能够继续发扬佛道。
在那之后,玄奘就不怎么说话了,不求以后他摆出了标准的卧佛姿势,再也没有动过。
玄奘的弟子半夜过来询问:“师傅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
”这句话的意思是问玄奘是不是已经决定生到弥勒身边?
玄奘回答:“得生”。
一代高僧就此圆寂。
玄奘的死,很多原因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西天取经恶劣的生活环境,为身体埋下了病根,而且晚年生活政治上不得意还被皇帝针对,高僧也有难处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