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为什么会开启了黑暗时代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马食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称帝,效法汉献帝禅让曹丕。
按理说一个新的朝代应该有新的气象,至少在立国之初不会有动乱,但是晋朝明显出现了问题。
问题来源于晋皇室,司马炎并非贤君,或者他只是贤了一段时间而已,之后他便骄奢淫逸。
立储又出现了问题,选了一个并不聪明的司马衷做接班人。
贾南风是一个追求权力的皇后,为了她的地位勾结了晋室诸侯-八王之乱开始。
本姓诸侯本来是司马炎维护统治工具,反而成了祸患。
汉朝以来,胡族已经像中原渗透,三国时期也没有动乱,那时候魏国对胡族有有效控制。
八王之乱,国内一团乱,胡族趁虚而入,就是五胡乱华。
汉族南逃,皇室建立东晋,东晋政治上依然是门阀政治,无论士族子弟多么愚蠢,都能身处高位,政治极其腐朽,再加上胡族自相打击,造成了没办法很快统一的这一时代。
统治阶级士族腐朽必然导致动乱,皇室不作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
司马家建立晋朝以前,不管天下怎么分分合合,王朝怎么起起落落,“胡人”都无法入主中原。
可是,司马家接管天下后,一顿操作,直接把历史带入了“五胡乱华”的至暗时刻。
司马家是怎么做到的?
游牧民族之患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但是,不管怎么分,怎么合,晋朝以前,游牧民族都最多只是“边患”。
强盛的时代就不说了,即使在衰落、分裂的时代,也不曾让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然而,犬戎掠夺后就走了,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依然牢牢控制着天下。
战国时,七国打来打去,你死我活,但秦、赵、燕,都能击败匈奴、东胡,不曾让其得逞。
西汉、东汉衰落之际,虽然内部问题一大堆,但也能保持对“北胡南蛮”的压制。
汉末三国时期,群雄割据,烽火连天不休,但无论是北方的曹魏,还是南方的蜀吴,都能压制住北胡、南蛮、越人。
唯一比较屈辱的是汉初,白登之围后,汉天子忍辱负重,和亲换和平。
然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匈奴也只是北方“边患”,虽然时时侵掠,但不至于带来亡国之危。
然而,这一光荣,却在司马家的晋代中断了。
一切,要从司马家夺权开始说起。
司马懿的阴谋,带来致命隐患曹爽、司马懿联合辅政时期,曹爽系的夏侯玄曾经提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审官择人”。
夏侯玄的这个改革方案,发现了问题。
原本,早在曹丕时期,陈群、司马懿等人一起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为评定人才,选拔人才的选举制度。
这套制度,本意是通过对人才家世、品德、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考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可是,在现实中,由于“打分”的中正一职长期由关系盘根错节的大士族担任,所以,在品评人才时,只看家世,几乎本看品德、才能,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鉴于此,夏侯玄提出“审官择人”,就是要限制中正官的权力,以选拔更多寒门人才。
然而,这一举措,显然触动了大士族的利益。
司马懿表示:“大善”!你的办法很好,但还没有到实施的时机!此后,在士族们的支持下,司马懿成功夺权。
既然司马家是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夺权的,司马家当然在掌权后优容士族,以巩固其统治基础。
因此,重要官职,悉数为门阀士族世代垄断。
能否当官,能否升迁,完全看家世,以及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一致命隐患,带来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统治集团素质的急速下降司马懿夺权之初,统治集团的军政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可是,由于司马家的“劣根性”,统治集团的素质急速下降。
第一步:优秀人才迅速出局。
司马家本身就是以有功士族的代表夺权的。
因此,其对优秀人才防得非常厉害,担心被人依样画葫芦。
灭蜀战争结束后,邓艾、钟会立刻死于权力斗争。
平定淮南三叛后,原本以良将石苞坐镇淮南,但很快引起司马家不安,险些遇害。
邓艾、石苞,都是出身寒族,为司马家一手提拔,钟会更是司马昭的绝对亲信,此三人都是司马家“自己人”,尚且被司马家如此防范,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第二步:朝堂充斥阴谋家。
有才能,事功,就会遭到猜忌、打压,而不求有功,只依靠身世就可以保有高位。
因此,统治集团迅速腐化,不思进取。
司马昭灭蜀时,满朝反对,只有钟会支持。
司马炎灭吴时,满朝反对,只有杜预等寥寥数人支持。
王朝刚刚建立,但统治集团已经暮气沉沉。
司马昭、早期的司马炎都有求功之心,尚能力排众议,坚定推进统一战争。
可是,统一天下后,司马炎也失锐气,完全融入了统治集团的腐化氛围中。
在这样的集团中,立功会遭到猜忌,安于现状可以保有位置,而施展阴谋是不断晋升的唯一途径。
因此,到司马炎后期,掌权者,或是庸碌无能的外戚,或是贾充、卫瓘这样的阴谋家。
第三步:统治集团素质史无前例的低劣。
阴谋家的特点是:为获取
因此,朝堂乌烟瘴气,阴谋丛生。
最离奇的是:在阴谋家们的运作下,弱智者成了太子、天子。
司马炎明知太子智力低下,却在阴谋家们的操作下,让晋惠帝做了接班人。
连天子之位,司马炎都可以让弱智来继承,那么,他们在选拔其他各级官员时,对才能的“无视”就更不必说了。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晋王朝可能是“藐视”才能的政权了!)一个弱智天子,加上一群只顾自己利益的阴谋家,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垃圾的一个执政集体,真是什么昏招都用得出来。
很快,他们作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低劣决策。
致命的决策原本,在强汉的持续打击下,曾经强大的匈奴帝国被打趴下了。
部分匈奴人迁入内地,依附于中原王朝,与其他几个内迁民族一起合称为“五胡”。
虽然这些部族进入内地后,为中原王朝所统治,但毕竟仍然拥有很大威胁。
因此,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分而治之”。
司马炎时期,司马攸指出匈奴威胁较大,建议加大分化、打击力度,司马炎虽未采纳但也没有重用匈奴。
到晋惠帝即位后,外戚杨骏辅政。
或许是为了拉刘渊为斗争的外援,或许是纯粹的愚蠢,杨骏做出决定:任命刘渊统管五部!如此,曾经被分而治之的匈奴,再次为刘渊所掌握。
刘渊才能卓越,治理高超,赢得了匈奴各部的支持,又深知晋统治者们的名堂,因此,他一面作晋的宁朔将军,一面在内部被称为“大单于”。
真是作!然而,当时的匈奴毕竟已与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晋自己不再作,也搞不出太大名堂。
然而,司马家早早为自己埋下了另一个雷。
宗王出镇,八王之乱司马家掌权后,反省老曹家丢掉江山的教训,得出结论:一定要加强宗亲力量!另一方面,让外人担任都督,也不利于司马家的统治。
因此,司马家掌权后,依次让宗王出镇。
这些宗王到地方后,有地盘有兵马,自成独立王国。
司马炎时期,这些宗王还算老实。
弱智皇帝即位后,阴谋家们各自放飞。
很快,各地宗王逐渐卷入权力斗争,大打出手。
其中,一些作战,双方参战兵力达30万人,彼此厮杀,损耗国力。
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其中激战7年,使晋的精锐军力损耗殆尽。
事情还没完!另外一个雷,也炸了!流民之乱,天下虚弱晋武帝灭吴后,又吸取了东汉末年的教训,认为地方刺史掌兵,会威胁皇权。
因此,晋武帝废州郡兵,刺史不再掌兵。
地方上,掌兵的只有以宗王为代表的都督们。
可是,这些宗王都督们,都忙着去参加“八王之乱”了,地方空虚。
门阀制度下,地方官的素质本来就堪忧,遇到八王之乱这样的大乱,自然更没有办法维持统治了。
结果,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刺史们既没有政治才能安抚流民,手里又没有州郡兵去镇压,而有兵的都督们忙着参与夺权,没空管这些流民。
因此,流民队伍迅速做大做强,越搞越大。
很快,益州割据,南北各地也失去了统治秩序,天下大乱。
更有甚者,一些起义的流民,又与石勒等羯族起义者搞到一起,使五胡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至暗时刻晋虚弱不堪之时,匈奴、羯等武装发动了。
晋的精锐已经消耗,又缺乏良将,甚至连粮草都因打乱而变得紧张。
晋根本无法抵抗,很快,洛阳被破。
晋怀帝逃到长安,“续命”。
然而,此时的关中已经在战乱中残破不堪,连百官都只能采野生谷物为生,更不要说部队了。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晋统治者还在内斗!驻扎上邽的南阳王就在附近,晋怀帝派人求救,不来!晋怀帝君臣又考虑前去投奔南阳王,但又认为如果被南阳王控制,“必逞其私志”,遂作罢。
这时候还这么讲究权力斗争,不灭亡才怪!晋灭亡了。
然而,历史的至暗时刻刚刚到来。
五胡只把汉人当成“双脚羊”,随意掠夺、屠杀中原人士,整个中原,如人间地狱!神州沉陆!观西晋历史,统治集团的关键词是两个:避世、阴谋。
避世的士族们,或寄情山水,或放纵享乐,将
阴谋家们则将
在阴谋家们的纵横捭阖下,国家利益被不断交换、损耗,国家的敌人则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原本强大、统一的中原王朝变得分裂、虚弱,原本已经没落、分裂的匈奴等内迁游牧民族则变得统一、强大。
最终,神州沉陆。
中原的历史,由此被带入了一段漫长的至暗时刻。

参考:
这不是一个司马家族就能背起的锅。
首先,是秦汉帝国制度的衰亡。
自从商鞅变法开始,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大权尽归于中央。
直到汉朝,刘邦建立郡国制、刘彻重用酷吏打击豪强,中央集权到达鼎盛。
这时候的帝国,外击四方、内抑豪强,江山稳固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多——大臣、外戚、地方地主,这些人占据了大片的土地,建立堡垒,成为一个个独立王国。
王莽就是在这些人的支持下篡位。
然而,王莽的社会主义构思触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一番征战,刘秀成为了他们的代表。
所以东汉王朝自从建立起,就已经是一个中年人。
只是因为打仗死了很多人,土地的矛盾不是那么的突出,所以才有了后来所谓的盛世。
然而,导致西汉灭亡的主要因素—豪强,并没有被根治,反而更加的强大。
发展到汉末三国时候,就成了决定天下走向的主要因素。
三国征战百年,依然是两汉之交那场战争的翻版。
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全死了。
直到最后,司马家族成了这批豪强的代表人物。
比之东汉更加不如的是,西晋建立之初就成了老年人。
你觉得是百十个家族支持的政权稳定,还是一个家族统治千万老百姓稳定?
其次,西晋的统治集团压根没有开创辉煌王朝的觉悟——或者说,他们努力了,但是时局不允许。
因为豪强已经很强大了,不经过一番大的动荡进行洗牌,这个阶层是不会自行灭亡的。
这个洗牌一直进行了三百年,直到唐朝建立,甚至唐朝时,斗争还在继续,直到黄巢、朱温出来,彻底收拾了这个阶层。
在这么一个豪强遍地的局面下,朝廷想要编户齐民是不可能的。
不能编户齐民,就没有税收、没有钱。
这样的政权,压根没有基础,想要有任何作为,想都别想。
所以,面对无望的国家前途,贵族们醉生梦死。
你能看到眼巴巴等着君主欣赏的酷吏,却看不到雄才大略的帝王;
你能看到三千死士一朝云集,却看不到胸怀天下的热血男儿,全都是为了名利纠集起来的恶徒。
整个天下,都在浑浑噩噩中等死。
最后,胡汉人口比例的变化。
江充的奏折中说了,胡汉的比例是2:3,在这种情况下,全部杀光胡人或者把他们全部迁移走,就是不现实的。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融合。
你杀我、我杀你,杀到难解难分了,杀到彼此熟悉了,就开始融合了。
直到三百年后,我们看到一个身怀胡汉血脉的帝王带着一个胡汉融合的统治集团,开创了一个最伟大的王朝。
我们称之为大唐,那个帝王叫天可汗。
所以,司马家族有很大的问题,但也有时代的悲剧。
二者应该各背一半的锅。

参考:
三国剧情精彩纷呈导致接下来的两晋存在感相当弱基本上属于餐后水果的角色它的特点是:事儿多不持久、活儿差还重口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功掌权骄奢淫逸、被外族灭国的王朝血腥战乱、嗑药扯淡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自从司马家卧底三国,一统乱世后准备想提高全国GDP奔小康没想到朝廷上下开始花式作死亲戚互怼,五胡乱华,都是海量级信息导致了晋朝的寿命只有短短一百多年除了同族相残、骄奢狂躁各种惨无人道的癖好盛产奇葩的晋朝还有一样绕不开的特色——炫富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功劳巨大,沉湎在奢侈的生活中文武百官的骄奢风气愈加盛行当时的京都洛阳还出现了三大富豪不像今天的首富们没事就搞搞慈善公益那时的富豪们争相斗富,花钱不眨眼其中最激烈的数王恺和石崇王恺把家门口的大路旁用紫丝编成屏障绵延四十里石崇则用比紫丝更贵的彩缎夹道五十里王恺气不过,于是找来外甥晋武帝帮忙晋武帝便赏赐了他一株两尺高的珊瑚树没想到王恺还是落败了如此穷奢极侈,石崇的财富可见一斑他还修筑了金碧辉煌的金谷园园内楼榭亭阁,景色宜人,宛如宫殿还入选了当时的洛阳八大景之一不但如此,连他家的厕所都富丽堂皇“石崇厕,常有十馀婢侍列,皆丽服藻饰”——《世说新语》富豪石崇不但有钱,还在政坛上崛起当时的权臣贾谧凑了一个24人的文学小圈子号称“二十四友”,石崇就在其中然而,就在石崇即将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八王之乱中的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谧被杀随后司马伦派人向石崇索要他的爱妾绿珠正在金谷园度假的石崇死活不肯最终被夷三族晋朝一开场就骄奢淫逸富者争相斗富,贫者衣食难保后面的剧情更是纷争不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炫富有风险,装逼需谨慎----------------------------------------【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
本来,司马家族是三国乱世最大的赢家,各路诸侯拼死厮杀,都想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哪知道,无论是曹家、刘家还是孙家,谁也没占到半点便宜。
司马家族半路杀出,经过三代人的经营,最后所有人的辛苦都白费,天下归到了司马家族的名下。
说起来,这是何等的荣光,何等的让人赞叹。
(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可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大杀四方一统天下的家族,竟然并没有把中华民族引向一个辉煌的和平繁荣的时代,反而是让中华民族进入了最大的混乱,让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长达四百年的“黑暗时代”。
后人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主要有
司马家族最终能够获得天下,主要靠四次政变。
第一次是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除掉了自己的政敌大将军曹爽。
第二次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杀掉曹芳的支持者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改立曹髦为帝。
第三次是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司马昭杀掉皇帝曹髦及其支持者,改立曹奂为帝。
第四次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直接废掉皇帝曹奂,自立为帝。
一家三代,通过四次政变,废杀三个皇帝,诛灭无数大臣并夷其家族,最终才获得帝位。
这一种方式,自古以来都是与正统思想格格不入,都是会遭到天下人鄙视的。
所以说,司马家族虽然获得天下,但是并没有获得天下人心。
(高平陵政变)第二,司马家族以魏国老班底建国,魏国老班底本身千疮百孔。
虽说三国乱世的结局是三国归晋,但是,准确地说,是魏国战胜了蜀国和吴国。
司马家族建国的基础是魏国的老班底,并不是一套全新的人马。
以魏国老班底建国,一方面,这个老班底并不真心拥护司马家族。
从司马家族一路残杀走过来,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人对他们不服气。
而残杀的结果,是结下了更多的仇恨,更多人对他们不满。
另一方面,魏国内部本身就有着巨大的矛盾,曹家皇室、文官集团、武官集团,甚至还有原先忠于刘汉天下的人,这种矛盾一直堆积着,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尽管司马家族建立了晋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兴气象,依然是一派残破的样子。
第三,司马家族把权力都交给了家族内部人,国家的稳定和治理无人分担。
很多人诟病司马家族在建国以后,把中国早已废弃不用的分封诸侯王的制度又重新捡起来用,以至于产生了“八王之乱”。
不知道,司马家族之所以会这样做,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矛盾没解决,内部不太平。
司马家族想要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方式,让本家族的江山得到稳固。
但是这样一来,又形成了新的藩王拥兵作乱的矛盾,汉朝曾经费尽心机才基本解决掉的这个问题,又在晋朝出现了。
而且,由于把权力都交给了家族内部人,这些人本身又没有什么本事,这样,国家的治理,就找不到优秀的人才。
边关的防守,也找不到优秀的武将。
于是,晋朝不但国内没治理好,边关也没有守好,因此“五胡”才趁虚而入,南下乱中华。
(司马炎剧照)第四,司马家族在家族继承人上的一系列乱政,给家族自掘坟墓。
一般来说,富贵人家的二代、三代都不怎么成器。
而开国皇帝司马炎竟然把皇位传给一个白痴儿子。
再加上又没有卓有才干的大臣帮助治国,所以,到第二代(司马家族的第四代)时,中央就已经失控。
失去了对朝臣的控制能力,失去了对后宫的控制能力,失去了对地方诸侯的控制能力。
结果,内部闹成一团,外族趁虚而入,中华民族的祸乱,又开始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参考:
1.复分封制逆历史潮流。
司马炎为避免重滔曹魏宗室藩屏无力导致权臣篡位的后果,大封子侄为王,重演了西汉七国之乱的故事,只不过这次没有救主的周勃出现。
2.立弱智皇嗣招引觊觎。
即使大行分封,如果皇帝是汉文帝汉景帝类似的明君,朝廷还可拨乱反正,还有走上正道的机会,可是司马炎立的皇嗣是弱智,这就刺激了藩王的野心。
3.选野心皇后祸乱朝政。
更可怕的是司马炎为弱智皇嗣选定的皇后是十足的泼妇恶妇,有武则天之野心而无武则天之才干,祸乱朝政,藩王乱于外,贾后作于内,不作不死。
4.纵北方胡族深入中原。
魏晋时期,北方胡族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越过长城,渗入中原地区,他们或是归顺魏晋,或是被魏晋贵族当奴隶贩卖而来,或是藩王抓壮丁而来。
藩王作乱,河洛地区汉族损失惨重,胡人趁虚而入,在魏晋政权的废墟上建立各类政权,称为五胡乱中华。
其实西晋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胡人南下的隐患,但朝廷不采纳不作为,为何?
弱智皇帝,野心皇后,暴虐藩王,谁会管?

参考:
在建立西晋时,司马懿利用手中权力提拔自己的人,使得官场黑暗,就埋下了黑暗时代的祸根。
在建立西晋后,进入黑暗时代的导火线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司马衷是白痴,只能任由下面胡干,导致了“八王之乱”,当然就进入了黑暗时代。

参考:
古来立国,必然要追问自己的合法性来自哪里,所谓合法性,就是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为什么是你?
第二个,为什么只能是你?
第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吊民伐罪”,替苦难的老百姓主持正义,诛灭暴君;
第二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君权神授”,老天爷是我爹,不是你爹。
而有些时候,具备了当皇帝实力的人,不一定就有“吊民伐罪”的条件,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师法上古三代尧、舜、禹,搞一搞“禅让”。
大体的流程还是体面的,虽然本质上不过是逼迫既定的失败者仪式性地承认失败把皇权让渡给实权者。
注意,曹丕篡汉,汉献帝还是有体面的。
但司马家族的篡位,就不是那么体面了。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说东晋明帝司马绍和王导、温峤聊天,问二人我们司马家是怎么得到天下的,温峤不知道怎么回答,王导位高权重,说温峤年纪太小不了解这些,我给你讲讲吧。
于是从司马懿如何创业讲起,一路讲到司马昭手下的贾充暗示成济杀高贵乡公的事情——高贵乡公之死,是中古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高贵的皇帝奋起最后的热血向权臣发起自杀式的攻击,然后被一个小角色当街像宰猪一样杀死。
王导特意谈到这件事,意味很明显,就是挑明了说——你们司马家没有合法性啊。
你打碎了皇帝的权威,但是你们篡位的目的,却是自己当皇帝。
于是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意思是:真像您说得那样,我们家的天下怎么能长久呢?
于是,西晋没办法鼓励大臣搞“忠”,只能曲线救国,大谈“以孝治天下”,实际上是非常虚伪的。
无法依赖大臣,对自己得国途径的深深戒备导致司马炎只能依赖自己的宗室,于是西晋的宗室,很多都是有兵的实权派。
而历时三代人的篡位历程,也给皇室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司马炎防备自己的兄弟司马攸,为了传位给自己的傻儿子,不得不在宗室、元勋之外另外引入了外戚杨氏的势力,打破了权力的均衡。
于是,他死后不久,八王之乱就开始了。
请注意,司马氏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正义,所以他们过度防御,视线是向内的。
于是面对胡人内附之后北方人口的危机,司马氏根本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举措,反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
当八王之乱结束之后,胡人的铁蹄踏碎了中原,大城洛阳沦为死城,很多年后,拓跋宏来到这座城市,所见除了废墟之外,只剩下乌鸦了。
庚午,幸洛阳,周巡故宫基迹。
帝顾谓侍臣曰:“晋德不修,荒毁至此!”遂咏《黍离诗》,为之流涕。
这是多么悲凉的一幕啊。

参考:
五胡乱华,开启中华历史的一个黑暗时代。
推溯五胡乱华的始因,乱华者华者,倘若华夏不自乱,五胡焉能乱之?
华夏自乱,始于“八王之乱”,这是血流成河的内斗。
那么,为什么司马氏的晋朝,会发生史上最惨烈的“八王之乱”呢?
这里我来分析一下,西晋到底干了什么,导致国家陷入黑暗呢?
其一,贵族生活腐败不堪,拜金主义盛行晋武帝统一中国后,声色犬马,专注游宴,怠于政事。
在皇帝火车头的带领下,晋国贵族阶层生活腐朽不堪,炫富攀比之风气,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故事,便是石崇与王恺斗富。
正所谓上行下效,皇帝自己荒淫无度,带了个坏头,底下贵族士大夫们把奢侈放纵攀比炫富当作一种时尚,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
大家想想,这些家伙这么阔绰,钱从哪儿来?
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有人极富,自然有更多的人极贫,当极贫的人活不下去时,那就是大规模民变的开始。
这个结果,将在十几年后看到。
其二,滥封诸侯晋武帝生前封有多少诸侯王呢?
总共封了五十七个王,都是同姓诸侯。
这些诸侯王不但有封国,还有军队,具体规定是这样的:两万户
晋武帝能从曹氏手中夺取江山,原因之一是曹魏帝国无有实力诸侯拱卫。
他不想步曹氏后尘,便反其道而行,广封诸侯,让诸王统率劲旅,以为如此便可保皇权无虞。
然而他的历史知识显然不及格,因为历史一而再地证明一个事实:诸侯越多,实力越强,国家越容易陷入混乱。
晋武帝忽略人性中自私的、恶的一面,或者更准确点说,在政治舞台上,权力向来是超越亲情的。
后来导致天下大乱的,便是这些拥兵自重的诸侯王。
其三,裁撤州郡地方武装。
自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来,州刺史(或州牧)一级的地方大吏,不仅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手掌兵权,权势极重。
由于战事频频,各州郡自行招兵买马,在大混战时代是极其重要的武装力量。
平定天下之后,晋武帝对州郡地方武装不放心。
只要州牧或刺史身兼行政长官与军事长官两职,就有沦为军阀的可能。
于是皇帝一道圣旨下达,裁撤地方武装。
从今往后,刺史或州牧不再有兵权,大的郡只保留武吏一百人,小的郡五十人,不要说打仗,就是负责一般治安都不够用。
在八王之乱爆发后,民变迭起,胡人势力乘机兴起,而晋帝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地方武装力量来镇压,遂导致五胡乱华之结局。

参考:
三国两晋之际,中国权力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王权神授的观念不再占有主导地位,汉以来世袭皇权的神圣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看似偶然发生的人祸,其实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黑暗时代的出现也是大概率的事件。
一,汉王朝建立本来就是新兴阶层对传统贵族的胜利。
周至春秋战国及秦,姬姓公国家族体系形成的贵族阶层一直把握着绝对的权力,血脉的高贵神圣性深入人心,就是以贩夫走卒身份崛起的刘邦集团,得势后也延续着这这种理念,定下“非刘姓王者,天下共诛之”的铁律。
但三国时期从曹睿到司马家族,都玩起了权臣篡位的把戏,为后世的野心家树下了榜样。
当皇室一旦式微,权臣就乘机而起,取而代之。
王权的更替频繁,必然造成时局混乱。
二,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门阀大族形成的主要时期,新兴贵族长期掌控资源,利用商业农业矿产聚敛了大量财富,豢养家奴私兵,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势力,其中自然有觊觎王权之辈。
而动荡的时局更利于他们攫取权力。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三,汉末贵族名门就有养胡兵的传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部族大多都和汉族权贵暗通款曲。
五胡通过和汉人的交往,学会了先进的战争理论,武器铸造,加上传统的人强马壮,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西晋朝廷。
当中原动荡混乱时,战祸已经不可避免。
西晋朝廷溃逃江南,把北方大地留给了野蛮彪悍的游牧民族,变成了他们放马争强的战场,北方汉民族的黑暗时代也就成了必然。
其实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侵占,中外历史上都一样。
只是有的游牧民族通过征服定居下来,建立了新的生存模式,有的游牧民族争战失败,逐渐消亡。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大多数游牧民族都经过和中原族群的争斗,慢慢融合在巨大的华夏民族里,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族群——汉族。
五胡乱华既是民族争斗的黑暗时代,也是华夏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
五胡乱华的结果只有一个——五胡从中原大地上消失不见,华夏民族在东方崛起,盛世唐朝也就随之而来了。

参考:
这个锅得司马炎来背。
1、司马炎通过曹魏灭亡的经验教训,总结曹魏灭亡很大程度是没有实权派的曹魏宗室来为王朝保驾护航。
于是司马炎大封宗室,一次就封了27个王,这些王都是有兵权的。
他想的是一旦皇帝有事这些王爷就能带兵勤王。
可是现实是这些王不但没勤王还要来夺皇位。
2、司马炎不顾群臣劝阻执意立了自己的傻儿子。
而且还自作聪明的为儿子找了几个外援。
一个是杨皇后及其家族、二是太子妃贾南风的家族-贾家。
满以为在外援的帮助下能够帮儿子挺过去,等那个聪明的孙子(司马遹)长大后司马家就无忧了。
上面两条是导致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
司马炎死后杨皇后的父亲杨俊辅政,杨俊从资历和才能上都罩不住。
很快杨俊就被野心勃勃的贾南风干掉了,八王之乱拉开序幕。
一个傻子都能当皇帝,这些手握兵权的王爷谁不眼馋,都争先恐后的冲向洛阳争夺皇权去了。
遗憾的是这几位王爷一个比一个差劲、一个比一个混蛋。
没有一个是成大事、罩得住的。
最后把国家打的稀烂,早已渗透进中原地区的胡人趁机崛起,西晋王朝根本无力控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