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提到的末世应该怎么理解
《红楼梦》写于清代王朝的乾隆盛世,从历史的表层来看,即是如此。
但曹雪芹从自已家族七十余年接受皇恩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赫赫揚揚近百年的显耀风光,最后尽走到日暮途穷,势败家亡的残酷现实中,总结出了封建社会末世的基本特征!曹雪芹生于贵族家族的末世,对往日的风月繁华之盛逐渐走向衰落是身同感受的。
珠光宝气的荣宁二府,是清代王朝贵族社会的典型代表,这个“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翰墨之族“外表看的确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外面架子虽好,但内部却呈现一派骄奢淫逸,腐败堕落的景象。
时不时传来南京甄家被抄家了,这似乎是贾家被抄的预兆,整个家族处于惶恐不安之中。
那“盛宴必散,的“异兆悲音",一直袭击着这个家族上层成员中,这实际上反映出清代雍正,乾隆两朝不同政治集团的贵族家庭所面临的险恶风暴。
《红楼梦》正是通过对贾氏荣宁二府的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它们怎样走着下坡路,逐渐地衰败着,没落着,最终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由于清代残酷的文字狱,曹雪芹在自已的小说里,着意对他那个时代的黑暗政治,不作直接描写。
但是作者一生的兴衰际遇,毕竟和政治风云的变化关系太大了,而《红楼梦》又取材于这样几个由盛到衰的贵族家庭,要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斗争,就无法避免对政治生活的描写,尽管作者反复表明自已“此书无意干涉朝政,”但最终还是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联络有亲,贪赃枉法的黑暗内幕。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荣国府,宁国府的解剖,把大大小小的情节贯串起来,他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人物的形象,揭露其丑恶的面目和腐朽的本质,由此说明封建统治阶级“一代不如一代“,已经不可救药。
曹雪芹描写了大家庭内部互相争斗,狼狈为奸的大量事实,有力地说明它巳是病入膏肓,已经到了势败家亡的地步。
看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奢侈豪华已到了何种程度?
象秦可卿的丧事,棺材要用一干两银子也没处买的“樯木"做成,出大殡时的场面更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
为了迎接贾妃省亲,盖造大观园,那种“奢华糜费"的程度就连贾妃本人也觉得太过份,在临别时“再四叮咛"以后“万不可如此!而象贾珍,贾蓉等浪荡之辈,即使是在居丧期间,以习射为由,约朋聚友,“天天宰猪割羊,屠鸡戳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
闹得个乌烟瘴气,天昏地暗,恣意行乐不止。
这种经济生活的挥霍无度,任意妄为,实际上已为家族的死亡埋下了祸根,这荣府的三四百口人的小王国,可以看成是清代盛世整个贵族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
他们整日间忙忙碌碌,尔虞我诈的中心内容,都只是为了自已的享乐,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穿住的是豪华的装饰,还豢养大批家奴,层层阶阶,待人丫环无数,如此惊人的化费巳达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古董商冷子心议论贾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这也的确道出了贾氏家族“运终数尽"的部分真相!虽然表面门庭光鲜,但管家的凤姐最清楚,她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总绕不弯子",她感到:“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样讲究”,曾经管事的探春在检抄大观园的时候,也说出了悲哀的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被抄的日子有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可敏探春的警告又有何用?
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亲戚一族,如薛蟠,邢大舅,王仁等辈,还不照样眠花宿柳,偷鸡摸狗,聚赌斗殴,无所不为,特别是性生活的糜烂,无异于禽兽。
“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就活画出这个贵族家庭的已经是溃烂不堪的了,又有何德何能可言?
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中国封建制度,封建贵族阶级的一切毒瘤与烂疮,在《红楼梦》中受到了广泛的揭露,深刻的批判,不管它怎样修饰,装璜,也都无法掩盖它的腐朽没落的必然趋势,也挽救不了它即将“怱啦啦似大厦倾"的历史命运!正是从这个意义说,《红楼梦》是清朝封建贵族阶级,也是整个封建贵族制度必将灭亡的宣判书。
参考:
感谢
说的是远古的时侯,封建社会的天要塌了,女娲氏炼五色石把天修补了起来。
作者借这个故事,隐喻封建社会的天已经走到“末世”,坍塌了。
【末世】解读之二:王熙凤的判词,这页的
”冰山,比喻即将倾塌的封建“末世”。
雌凤,指王熙凤,这首诗表现了王熙凤的性格,并暗示出了她的身世和悲惨结局。
【末世】解读之三: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
经过雍正、乾隆两次残酷的迫害,曹雪芹看到了当时代表最反动、最腐朽势力的雍正、乾隆之流,实行的是怎样专治黑暗的社会。
在所谓“乾隆盛世”,曹雪芹就能清醒地看到封建“末世”的种种症状。
尽管作者主观上不是要“变天”,而是要“补天”,但又清醒地看到了这个千疮百孔的残天已经是无法补救了。
作者:一片红与红楼梦,
参考:
,
国家灭亡了,民族不存在了,也算末世!红楼梦中所谓的末世,应该就是后者。
但是由于表达的比较隐晦,仅仅在表象上看,绝对会给人一种小题大做的感觉。
但作者绝对不是一个虚与浮夸的人,不可能做这种风马牛之叹。
所以,这“末世”两个字,仅在红楼的表象中,是难以看到一二的。
因为无论家族多么庞大,仅仅因为一家的消亡,是绝对不可能成为末世的!而作者能写出来,就表明作者写的绝对不是一家之亡!但是如果是一个国家灭亡了,一个民族灭亡了。
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从此沦为奴才。
可不就是末世了?
而红楼正包含了这样的一个真相!在红楼梦中,用到末世二字的地方并不太多,可记得的判词中有两句:“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而这所谓的末世,在红楼的表象中。
四大家族还没有败落,所以称之为末世,根本就是毫无道理。
所以这些话绝对不是基于表象说的。
而是暗指了真相中的内容。
我对红楼梦的解读基于明亡清更那段历史。
中华数千年中土文明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朝为蛮夷灭亡。
而对于从此沦为满清奴才的华夏子民,可不就是亡国灭族了?
称之为末世,绝不为过!而因为判词中所指代的这两
探春应暗射了南明鲁王朱以海,王熙凤则影射了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帝。
皆出身皇族,只可怜皇族已沦为瓦土。
君王以死社稷,空负黎民!皇族的身份反而成了累赘。
绑架了必死的结局!对于这些人,可不是可悲中的可悲!满清入主中原,是我大汉华夏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
几致亡族灭种!亿万华夏子民沦为满清的奴隶,遭受那近三个世纪的非人的奴役。
并且直到最后,还把中华民族推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时代!满清之于华夏历史实在是罪莫大矣!但我华夏从来不缺为国赴死的英烈。
无论是什么时代?
一旦民族危亡,便会有无数的英杰之士前赴后继的跳出来洒血断头。
正因为如此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永远不会灭亡!
参考:
《红楼梦》中提到的“末世”,应该是指贾府的衰落期。
探春有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王熙凤有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府已经向外卖东西了,并说当时的贾府是处在末世。
从小说的发展来看,最后探春远嫁,王熙凤死去,贾府被抄。
这就是说探春、王熙凤、贾府的存在,都是处在末世的环境之下。
这里要说的是,探春的远嫁,这个事在当时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这在当时人来看,远嫁是不幸的,否则贾探春的母亲赵姨娘也不可能在探春外嫁时哭的死去活来。
若把末世与政治联系起来说,说他映射了一个朝代的衰落,这应该是对文本的二度创造了。
参考:
《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创作,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倘若作家的修养深厚,所创作的作品流传百世而不衰,影响一代又一代而昌盛,达到如此境界,一则要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二则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三则要有娴熟的驾驭文字的功夫、四则要有政治的、历史的敏锐的洞察力------等等。
然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反反复复地读,并没有发现曹公提及的末世,曹公身世为没落贵族,政治上忠诚于封建王朝。
满满一脑子的皇权思想,他怎么能够洞察所谓的末世呢?
他忠于朝廷,但是朝廷不喜欢他,无奈之际曹雪芹只能避世。
避世于现实生活中难以超脱,其愤懑惟有书中渲泄而已。
于是乎才有了贾宝玉的于始端锦衣玉食斗鸡走狗游荡优伶至结局的归依空门。
再者,封建王朝存在所谓的末世吗?
封建社会是私有制的产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天下”封建王朝的兴衰更迭,只是姓氏的转换,今日周家、明日赵家、后日李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演义着一回又一回的恶循环,它改变不了其腐朽没落的本质。
如此推论,何来末世之谓呢?
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社会从茹毛饮血发展到了现代文明,“家天下”已经消亡了,国家的建立模式具有了现代科学理念的政治架构,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谁也吃不掉谁,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会自行消亡。
上一个世纪有一位伟人叫”列宁“,他有一个盛极一时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论》。
中心思想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的历史阶段,到了这个历史阶段它必然是腐朽的,垂死的。
但是,帝国主义死了吗?
这个理论推演在沙盘上可能结论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任何一个政党在驾驭国家、治理社会上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皆大欢喜,当这架国家的马车出现病症的时候,他们会紧急刹车,望闻问切对症施医,这个不仅仅为了社会的稳定,也是为了统治集团利益的永固。
当然,人类社会的末世不可否认地说是存在的。
有可能灭亡于由于人类贪婪攫取导致的资源枯竭、有可能灭亡于大国之间爆发的核战争、有可能灭亡于太阳死亡后的太阳系的分崩离析--------不管人类的结局如何,人类用自身脆弱的蛋白质生命形态欲在宇宙中求得永远与永恒,是不科学的,这样的认知不符合物质的发展规律。
参考: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也隐寓着国家的兴亡。
从书中的家族来看,四大家族已经享了几代的荣华。
后世子孙已经没有祖先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斗志,全府上下只知贪
连作为奴才的管家赖大都发财发到自己家建起了楼台厅厦,还有后花园,子孙也能拿钱捐官了。
贾母是个明白人,但年事已高,和太上皇一样,安享尊荣,不管闲事,乐一天算一天。
男人如贾赦贾珍贾琏贾蓉之流,好色无度,贾政也是没有什么治家才干。
家中人口众多,府中靠女人当家理事,王夫人邢夫人都不行。
凤姐当家算是能力出众的,从协理宁国府就可以看出来,其实管理才能比男人还要强些。
但是有才无德,胆子太大,什么也敢干,从无敬畏之心,为贾府招来祸事。
再说大厦将倾,也不是她一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个家族的发展,和当时的国家是一样的。
靠血汗打下的江山,稳定之后,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这样内里亏空,一旦外族入侵,势必一败涂地。
八十集后的内容我们已无从得知,抄家,大观园易主,是肯定会发生的。
也许还有国家逢战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所以,大概这个末世,是家族的末世也是国家的末世吧。
参考:
未与本相对立,人们常用本末倒置或颠倒本末形容讽刺一些人或文化。
红楼梦为什么不直接写真阐述真意真实,而借假隐真?
原因就在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或文化背景是末世。
在末世,人们的世界观普遍是颠倒的,作者写本而反对末必然遭受官及民的强烈反对与反感,这就是借假隐真的原因。
“凡鸟偏从末世来”,就是对“末世”的定位,即末世是偏颇不正的(偏),“凡”是多见不稀奇不珍贵的,也即末世缺少非凡非俗,缺少新稀珍贵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人造产品。
“鸟”是言末世文化只是耍嘴鸣叫的虚文化,而缺少技术创新进步的实文化。
那么,从“末”的对立面就可以知“本”。
“本”就是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领先,先进新技术新产品曾出不穷,非凡才俊处处可见,技术创新型、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社会就是“本世”社会。
探索未知自然和创新生产制造技术,用前所未有的,新鲜的,非凡非俗的“一”引领各行各业的发展,引领国家民族的未来,就是本或人本。
那么,“生于末世运偏消”就是红楼梦作者的真实目的。
“生于末世”是言红楼梦一书诞生在儒学执政文化统治的大背景下,儒学文化只是注意仁义、礼义、情义这些无本末节的东西,陶醉于虚而无用的文化之中而不能自拔,造成落后而处于国运大难临头不自觉不自知的麻醉麻木之中,甚至还有人夜郎自大。
儒学文化及观念就是“偏”,那么,红楼梦的目的就是要运化孕育儒学文化慢慢消亡。
而使能促进技术创新“一”发展的古道无为文化逐渐增长状大。
“本(人类社会之本)”就是人的真正自己,就是探索未知和创新提升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且活跃,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在”。
由此可知“自在”的人类社会就是“本世”。
参考: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据书中第一回记叙,全书是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块石头上抄录回来的。
这石头还会说话,空空道人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
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
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
”,“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云云。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他辩解说,这书的时代背景并不重要,写书“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样写,反而“新奇别致”,正好可以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见《红楼梦》有意隐瞒了它的时代背景,而且作者曹雪芹还特别指出书上的时代背景并不重要。
(一)贾氏家族的“末世”那么《红楼梦》是不是果真就稀里糊涂,没有时代观念呢?
也不完全如此。
曹雪芹之所以回避朝代年纪,有意回避敏感的现实话题,无非是为了逃避文网监控,躲避文字狱灾祸,实出于无奈。
然而时间是小说存立的必然要素,曹雪芹有意无意间都得有所交待,其中他特别强调的就是“末世”这个时间概念。
“末世”一词,曾在文本中反复出现。
一言以蔽之,《红楼梦》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末世”。
“末世”就是“末代”“末日”的意思,指的是事物在演变、发展中处于衰亡时期。
红楼现实世界的末日也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末日。
贾府经历百年的荣华富贵,到了书中描写的阶段就如同强弩之末,家道中落,眼看着就要衰亡了。
《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仙子偶遇宁、荣二公,嘱咐她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
”宁、荣二公眼见自己的家族“运终数尽”,他们从嫡孙贾宝玉身上看到了些许家族复兴的希望,奈何天命难违,即便有神仙帮忙开导贾宝玉,也是徒劳、枉然。
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这是家族发展的普遍规律。
书中贾府经历“水代文玉草”五个字辈,已经接近衰落,正符合了这一宿命理论。
宁、荣二公创下的基业,眼睁睁看着,就这样慢慢毁在了后世儿孙之手,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实际上,宁、荣二公这段话已经基本锁定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
“国朝定鼎”即建立国家朝代,离清代最近的朝代“明代”建国后,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显然不是宁、荣二公所说的“国朝”。
如此一来,这所谓的“末世”就更不可能代表是明代末年了。
这里的“国朝”只能是清朝,自清朝建立,经历百年,正是雍正、乾隆时期,也就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当然,小说毕竟不是历史。
很多人愿意把《红楼梦》当作历史书来看,他们要考证、索隐,把《红楼梦》字句间的含义理解透彻,找出其中隐含的另一层意思。
如果仅仅把“末世”当做贾府一个家族的末世,他们是不甘心的。
于是有人就把“末世”解读成封建社会的末世,并且认为作者曹雪芹为封建社会的“末世”敲响了丧钟。
这样的解读也未尝不可,一个家族的兴衰正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进程。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曹雪芹对贾家“末世”的描述就如同解剖麻雀,透过贾家,人们了解到整个封建社会,一个朝代,一个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衰败期,都可以从中窥见,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另外,“末世”也可以理解为王朝的更替时期。
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旧朝廷的臣子们来说,新王朝的到来就是他们的“末世”,终究难逃被新主子抛弃宰割的命运。
一旦卷入政治漩涡,稍不留意,被打击、抄家、流放、监禁等等厄运,都有可能接踵而至。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王朝变革,曾经发生无数激烈变化的政治悲喜剧。
变革之际,流言四起,沸沸扬扬,雍正皇帝甚至还亲自颁布《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白”,希望平息谣言。
《红楼梦》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即便在书中对这样的“末世”有所隐射,也是正常的。
(二)《红楼梦》中“末世”一词的运用我们不妨来看看《红楼梦》中“末世”一词用于何处。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甄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
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
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这“末世”一词最先用在贾雨村身上。
对此曹雪芹对“末世”已作了解释:“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
”,就是指家族衰败,无依无靠。
第二回,贾雨村在论说“正邪两赋论”中说到“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三人都是著名书画家,“近日”二字说明《红楼梦》的时代背景距离明代不远。
于是有人说,这“末世”应该是指明末。
因为贾雨村如果生活在清朝雍乾时期,距离祝枝山等人生活的明中期二百多年,用“近日”一词显然不合适。
实际上,这里“近日”一词就是指相隔清朝最近的朝代,即元、明时期的意思。
纯粹靠计算日子来推测“末世”说不过去,倪云林是元代大画家,其与唐伯虎、祝枝山两人在时间上就相差近两百年。
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入荣府,见堂屋中高挂皇帝书赐“荣禧堂”巨匾,墙上有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勋袭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这个书写人东安郡王“穆蒔”谐音“末世”,可见曹雪芹反复强调“末世”的良苦用心。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红楼众女儿的判词,其中探春的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末世”一词同时用在了探春、王熙凤的身上,而其他姐妹的判词中并未出现这个字眼。
为什么呢?
曹雪芹的用意很明显,探春、王熙凤两位都是贾府能干的女管家,她们为了维持贾府的虚假繁荣,苦心经营,殚精竭虑,尽心尽力。
然而她们面对的是贾府走向灭亡的“末世”,更何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们终究是白忙一场,再能干也是回天无力。
书中这些“末世”一词的运用,为我们指明了《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也说明《红楼梦》描绘的就是一部家族的衰落史。
(三)“末世”结局的凄凉景象许多神话和宗教传说都有对“末世”——世界末日的描述,灾难恐怖即将降临,从而引起人们对现实的警觉和反思。
《红楼梦》反复强调“末世”意象,其用心也是如此。
“末世”的到来不以
身处“末世”的人们,穷途末路,结局凄凉。
《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通过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提醒红楼儿女尽快醒悟,看破红尘。
甄士隐在《好了歌》注解中说到:“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末日来到,经历富贵繁华的红楼儿女将会是怎样的下场?
那公子哥沦落为乞丐,小姐被卖进烟花巷成为妓女,还有人被逼上梁山成为强盗,还有人被锁上枷杠,身陷囹圄。
就连那苦心经营,终于赢得富贵荣华的人,荣荣禄禄,也是白忙活一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黄粱梦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真的是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子《飞鸟各投林》对贾氏家族的“末世”结局作了进一步强调:“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绝代风华的林妹妹凄凄惨惨,泪尽而逝了;
那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贾宝玉看破红尘,当和尚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大难来临,树倒猢狲散,红楼儿女们的悲惨命运让人唏嘘不已。
参考:
《红楼梦》所说的末世,其实就是明清易代之时,明朝的末世,其时汉人反抗遭清军残酷屠杀,造成白骨如山,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等。
《红楼梦》用极其隐蔽的手法写了这些血腥场面。
如黛玉葬花隐写了扬州十日大屠杀,葬花即“葬华”,埋葬被屠杀的汉人。
所以《红楼梦》才始终有一种浓厚悲剧气氛。
参考:
所谓末世,很可能就是指明末。
因为满清大兴文字狱,很多内容意思无法直白地说清楚,所以作者采用了小说家笔法,隐晦地表达思想。
曹雪芹也只是个笔名,取典于“野老献芹”,意在自嘲建议浅薄,不堪入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