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脚嫁朱元璋成为一代贤后郭子兴之女嫁朱元璋为何默默无闻
朱元璋娶了郭子兴两个女儿为妻:养女马大脚飞黄腾达成皇后,生女郭惠封妃惨死。
。
郭惠死后,朱元璋为了掩人耳目,对外谎称郭惠暴病而亡,还为其风光大葬。
马皇后嫁给朱元璋在前,是正妻;
郭子兴去世,朱元璋称帝后,郭的次妻小张夫人做主,便让女儿郭氏入宫做了妃子。
要问为什么郭子兴的义女、马大脚嫁朱元璋后成了皇后,而亲女儿郭惠嫁给朱元璋后默默无闻,得从六个方面理解回答:一是朱元璋的发迹。
元朝末年发生了白莲教大起义,马皇后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女儿去投靠在濠州起义的好友郭子兴。
马父在死之前把女儿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便把马小姐收为义女,视若己出,十分疼爱。
而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名小卒。
但朱元璋计谋多,有决断,作战勇敢,很快便升为亲兵九夫长。
郭子兴也越来越倚重这个和尚出身的九夫长,什么事都和朱元璋商量,对他言听计从,为了笼络住朱元璋,他就把自己的义女马小姐嫁给朱元璋。
二、朱元璋和马大脚是患难夫妻。
朱元璋二十五岁,马大脚二十岁。
婚后两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
马氏温柔贤慧,很受朱元璋的敬重。
她知道朱元璋虽然胸怀大志,但和自己一样出身穷苦,识字不多,便时常规劝朱元璋征战之余,多多读书。
朱元璋很是听从马氏的劝告,很快就能读书断句,还能写诗。
马氏自己也对读书识字十分用心,她在军中见有文书,就叫人教她认字。
朱元璋凭着自己的才能,慢慢成为郭子兴手下的干将。
郭子兴的儿子对朱元璋十分妒忌、怨恨,时常在父亲面前进谗言,因此朱元璋和郭氏父子的关系都很紧张。
马氏对这种情况很担忧,时常劝朱元璋对郭子兴更加恭敬一些,作战时如果有什么掳获,也都献给郭子兴和他宠爱的二夫人,马氏自己也经常把金银首饰送给二夫人,谎称是朱元璋让她孝敬二夫人的。
有了马氏居中调解,才使朱元璋避免和郭子兴反目成仇,朱元璋才得以从容积蓄自己的力量。
一次,朱元璋又惹郭子兴生气,被郭子兴幽禁了起来,还不许送茶饭进去。
马氏便把热腾腾的炊饼揣在怀里,偷偷拿给朱元璋,自己的胸口却被烫得通红。
朱元璋四处征战,难得在家里好好吃一顿饭,马氏便总准备好一些干粮腌肉,想法子让丈夫能够吃饱。
丈夫在前线征战,她便带着妇女在后方缝衣做鞋。
如果前方打了胜仗,她便拿出自己家中的财物犒劳士兵,大家都称赞她贤惠。
三、马大脚是朱元璋皇帝的贤立助。
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马氏也被册封为皇后。
这时马皇后已经三十五岁,但朱元璋还是十分敬重她,马皇后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每天马皇后都叫女官教自己读书,让自己知道历代有名妇女的事迹,以此来要求自己。
马皇后虽然这时已经贵为一国之后,但还是坚持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别人劝她不必如此操劳,但她说:“侍奉丈夫是我的分内事,不能推辞。
”她自己的衣服破旧了,也舍不得换新的。
朱元璋看到妻子这样贤惠,时常对群臣感慨说:“皇后和我同起布衣,历尽忧患。
朕每每不能忘怀当年她不宋濂像顾灼伤皮肤,为朕送来热食。
而当朕受到郭公的猜忌,几乎被置于死地时,皇后更是为朕多方设法周旋,救我出危难。
如果没有皇后,我哪里会有今天?朕怎么敢因为现在富贵了而忘了以前贫贱时的妻子?”马皇后却说:“妾听说,夫妇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难。
陛下能够不忘怀妾,更希望陛下始终不忘群臣百姓。
”四、朱元璋对岳父郭子兴。
你给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在饥寒交迫的年代,郭子兴先是给了朱元璋一个饭碗,又给了朱元璋展示
朱元璋称帝后,给郭子兴追封为王,建庙祭祀,也算得上皇恩浩荡。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太祖朱元璋想起郭子兴的一世恩情,感动不已,遂亲自动手写下郭子兴的生前事迹,命太常丞张来仪将其刻在庙前石碑上,以昭后人。
五、朱元璋和小舅子。
郭子兴死后,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成为义军的都元帅,这一职务是刘福通封的,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是义军的右副元帅,朱元璋是义军的左副元帅。
这三人当中,以朱元璋的职务最低。
朱元璋能忍能伸,手下又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如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加上义军的士兵大多数是朱元璋亲自招来的,因此,朱元璋是义军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在感觉羽毛丰满的时侯,朱之璋设计除去心中大患,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是朱元璋以“借刀杀人”之计害死,三子郭天爵是因为参与反叛朱元璋的行动而被处死,为称王称霸扫除了障碍。
六、朱元璋和郭惠妃。
郭惠妃,是郭元兴的女儿,朱元璋是非常宠爱。
一从他们生儿育女的数量上可以看出来,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三男二女五个孩子,仅次于生育五男二女的马皇后。
而且,根据《南京太常寺志》的说法,马皇后其实没有生育能力,五男二女均是其她嫔妃记在她名下的。
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郭惠妃就是为朱元璋生育二女最多的女子。
二对郭惠妃所生子女予以重用。
传闻,郭惠与朱元璋旗下大将蓝玉蓝将军情投意合,朱元璋为了得到她,胁迫郭惠母亲假造恩师遗嘱,硬生生地把一对有情人给拆散了。
郭母临死前为免女儿受屈,把事实相告,郭惠闻知十分气愤,不顾自己已是惠妃的显贵身份,在母丧其间与蓝玉频频私会。
他们的私会让朱元璋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盛怒之下赐其一死。
郭惠妃所生的三位皇子,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爱屋及乌,朱元璋对他们都很宠爱。
特别是蜀王朱椿,就藩时是获得赏赐最多的,达到钞30万锭。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其余诸王除了楚王给了20万锭以外,不管是富硕的中原地区还是贫苦的北国,都远远不及这个数额。
这也让明朝人陆釴在《病逸漫记》大发感慨:天下王府惟蜀府最富,楚府、秦府次之。
朱椿也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厚爱,他“博综典籍,容止都雅”,特别喜欢读书和做学问,因此在洪武朝有“蜀秀才”的雅号。
他到蜀地之后,不仅安顿百姓,让当地得以休养生息,更是书写了“忠孝为藩”四个字自警。
他也做到了这四个字,永乐十四年时,自己的亲弟弟谷王朱橞企
参考:
马大脚、郭惠妃都是郭子兴的女儿,只不过马大脚是义女,郭惠妃则是亲生女。
之所以马大脚能够成为一代贤后,而郭惠妃默默无闻,主要原因在于郭惠妃的底子不干净。
马大脚、郭惠妃的事迹朱元璋在郭子兴帐下担任亲兵长期间,曾被郭子兴关入监狱禁食过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如果不是马大脚从中作梗,偷偷拿烙好的大饼塞到胸口处送给朱元璋吃,朱元璋当时就有很大的可能饿死。
称帝之后的朱元璋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总是感慨万千,毕竟烙好的大饼可是非常烫的,而马大脚则不顾大饼所带来的灼烧感,强行将大饼塞到胸口处,可见其用心良苦。
有的人或许好奇,当时朱元璋到底犯了什么过错,郭子兴为什么要将他置于死地。
要将这个过错说出来的话,那将显得郭子兴非常荒唐。
这个过错就是,其他的将领都在到处为他郭子兴搜罗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而朱元璋别说奇珍异宝,就连一个银子都见不到,以至于郭子兴感觉朱元璋轻视他。
朱元璋在二十四岁那一年参军,在二十六岁那一年就察觉到郭子兴是一个难成大事的人。
当时郭子兴的根据地濠州城内并不止郭子兴一位将军,还有四位将军。
这四位将军与郭子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郭子兴是地主出身,而这四位将军都是“打工者”出身,矛盾可想而知。
由于郭子兴孤身一人,面对其他四位将军,根本不是对手,多次在四位将军的手上吃到苦头。
曾有一次被抓到地窖当中差点打死,若不是朱元璋将四位将军之首孙德崖贪污公款的证据摆到明面上来,估计郭子兴当时就得栽在地窖里。
朱元璋只是一个亲兵,就多次拯救郭子兴于水火,这让郭子兴很没面子,也因此郭子兴产生了除掉朱元璋的念头,上面提到的将朱元璋关入监狱禁食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朱元璋能够参军不到两年就当上亲兵长,可见其能力绝非常人能比(马大脚是朱元璋当亲兵长期间娶的,别以为朱元璋吃软饭),对于郭子兴的这点小九九,他肯定也能够察觉得到,因此在二十六岁那一年他决定单干。
别人单干肯定要挑选上百乃至上千上万的兵马,而朱元璋单干仅仅只挑选了二十四
自从朱元璋拿下应天开始,就大有一副争雄的势头,四处侵略。
在这期间,马大脚一直尽心尽力的当好贤内助的角色。
朱元璋这
争雄初期,朱元璋论武力比不过西边的陈友谅,论财力比不过东边的张士诚,而要做大做强,与陈友谅、张士诚有地盘上的冲突是很正常的。
龙湾之战,陈友谅率领十万水军顺流而下,直扑应天,朱元璋的手下直接乱成一锅粥,毕竟陈友谅有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战船,这种战船最高的能够高达三层楼,其恐怖可想而知。
别说与这种战船战斗了,单单是看着这种战船,都能给人的心里莫名的造成一股压力。
面对如此劲敌,朱元璋没有退路,只能够坚守,如果投降,必将死于陈友谅之手。
如果说是别的女人,可能在这个时候就“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而马大脚非但不“大难临头各自飞”,还将自己积攒的所有金银财宝全部拿出来犒赏将士,亲自与将士的家属缝补各种衣服、鞋子,支持将士,总的来说就是尽自己所能,支持丈夫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不辜负马大脚的期望,在龙湾、狮子山一带设下埋伏,引陈友谅的水军上岸,将其击溃。
在朱元璋尚未称帝之前,马大脚就尽显贤后本色,等到朱元璋称帝之后,贤后本色更是一览无疑。
在马大脚活着的时候,朱元璋的饮食一直是由马大脚负责。
当时的马大脚已经贵为皇后,哪里需要再跟之前一样照顾朱元璋的饮食,宫里要太监,有太监,要宫女,有宫女。
马大脚之所以这样做,是替宫里的太监、宫女着想。
朱元璋或许会有一两天得病不处理奏折,但是绝对不会一两天不吃饭。
饭天天都吃,总会出现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太监、宫女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
就比如有一次,朱元璋喝汤的时候嫌汤冷了,一下子就将汤洒在地上。
如果当时饮食工作不是由马大脚负责,在场的太监、宫女都难逃一死,多亏是由马大脚负责,此事才不了了之。
马大脚陪伴朱元璋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的艰辛,不过幸运的是能够修成正果。
一般女人在修成正果之后,肯定会过上极为奢侈的生活,但是马大脚不一样,别的皇后穿衣服从来只穿一遍,而她穿衣服不断的穿,不断的洗,以至于衣服上有明显的皱纹。
要是碰上灾年的话,她还会带领后宫的妃子一块吃素,祈求上天,保佑大明天下永世昌盛。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功臣基本上都遭到了朱元璋的血洗,能够活到善终的寥寥无几,两只手就能够数得过来。
马大脚虽然不能够从朱元璋的手中将开国功臣全部救下来,但是也尽自己所能,劝说朱元璋,救下来一些。
这一些分别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亲外甥李文忠、太子老师宋濂、大都督府参军郭景祥等等。
最能够体现出马大脚是一个贤后的,莫过于她临终前不肯喝太医熬给她的药。
不是她不想喝,是因为她感觉到她已经活到头了,无论药喝下去还是不喝下去,都难逃一死。
而她一旦喝下去,去世之后,那个为她熬药的太医也一定与她一样难逃一死,因为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熬药的太医。
为了保全太医,她只能忍着痛苦不喝药,试问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有几个皇后能够做到如此地步。
马大脚的事迹数不胜数,而郭惠妃的事迹则寥寥无几,至于她在宫中过得如何,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关于她的记载,最长的一句是她生儿子的记载——“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郭惠妃在宫中的生活,但是可以判断出她在宫中的生活肯定过得不怎样,如果说过得有滋有味的话,史书上一定会有记载。
郭惠妃是仇人之女郭子兴1355年去世,由于朱元璋与郭子兴同隶属于红巾军系统,再加上两人有着姻亲关系,作为红巾军系统掌舵者的小明王将朱元璋部、郭子兴部,合为一部,主将由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担任,副将则由郭子兴的妻弟张天祐与朱元璋共同担任。
朱元璋部在军队中占有很大的成分,再加上朱元璋有徐达、汤和、李善长、冯国用辅佐,郭天叙与张天祐都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虽然明面上郭天叙的权力大过朱元璋,但其实根本制衡不了朱元璋,还反过来让朱元璋制衡。
元至正十五年,民间地主陈埜先与元朝廷合力围剿太平,而当时的朱元璋正在太平当中。
由于敌方的人数太过于庞大,单是陈埜先所率领的民兵就高达数万人,朱元璋逐渐呈现出不支的之势,多亏急中生智,率领一支大军饶后前后夹击,才得以击溃元朝廷,生擒陈埜先。
陈埜先是一个奸诈的人,朱元璋劝他投降加入红巾军,他明面上表示同意,但是在背地里却与元朝集庆城的守将福寿暗中来往。
朱元璋扣了他的家属,叫他与张天祐去攻打集庆,结果他只在旁边看。
经此一战,朱元璋知道了他的小心思,决定来一次借刀杀人,故意放了他的家属,叫郭天叙与张天祐与他一块合力攻打集庆。
结果可想,而知,郭天叙与张天祐遭到了城内的守将福寿攻打,又遭到了城外的陈埜先攻打,无力回天,命丧黄泉。
自从郭天叙、张天祏战死沙场,朱元璋彻头彻尾的成了军中唯一说了算的人物。
而作为郭子兴次子的郭天爵,眼看着郭家的财产全部落入朱元璋的手中,心生不满,时不时的就发牢骚。
当时的郭天爵手中一没有兵,二没有权,只是朱元璋的下属。
对于郭天爵发牢骚的行为,朱元璋采取的手段非常果断,那就是杀。
郭子兴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的两个儿子郭天叙与郭天爵都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中,而他唯一的一个女儿郭氏则沦落为朱元璋的小妾,这个小妾就是后来的郭惠妃。
朱元璋对于郭惠妃而言,有着杀兄之仇,纵管朱元璋吃了雄心豹子胆,都不敢过于宠爱,毕竟是有生命危险的,这也是为什么郭惠妃在历史上只留下生儿子的记载。
有的人或许会说,朱元璋都将她的两个兄长都杀掉了,干嘛不杀掉她?
这有很大的可能是马大脚从中作梗,阻止这朱元璋的残暴行为。
有的人或许又会说,马大脚难道不是郭子兴的养女吗?
为什么朱元璋敢宠爱马大脚?
养的毕竟跟亲生的有一定的差别。
在那个夫唱妇随的年代,想要指望养女为己报仇,杀掉丈夫,几乎不可能。
结语马大脚的父亲马公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所抚养的女儿,竟然能够有一天成为一代贤后。
要知道,他只不过是一个以仗义出名,杀了人逃亡在外的老汉。
参考:
其实郭宁妃朱元璋也是挺喜爱的,只不过还有两
郭氏的父亲据说会相面,在朱元璋还没有雄霸一方的时候就看出此人野心勃勃,未来不可限量,遂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当了他的随从,还把女儿郭氏也嫁给了他,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这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朱元璋来说是很感动的,他干出一番大事业后便把郭氏晋为了宁妃,对她的两个兄弟也加以重用,可以说郭氏一家受到了朱元璋特别的照拂,地位早已与从前大不相同。
马皇后逝世后,很多人都以为依朱元璋对郭氏的宠爱程度,他定会让郭氏成为新的后宫之主,谁知朱元璋对嫡妻念念不忘,不愿再立皇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将掌管六宫的权力交到了一个毫不起眼的李氏女子手中。
朱元璋可能也考虑到了李氏名分卑微的问题,所以有意晋升她的位分,可是由于马皇后刚刚香消玉殒不久,所以册封仪式是在马皇后丧期结束、洪武十七年时才进行的。
李氏的封号为淑字,朱元璋是一个很理智的人,那么他选择了不受宠的李氏握权,而摒弃了郭氏,说明李氏对于他一定是特别的。
根据记载的史料上看,李氏应当很早就陪伴在朱元璋身边了,或许因为朱元璋是念旧的,因此无论李氏在他心目中是不是最好最美的那一位,我们都不可否认李氏陪伴朱元璋的时间很长,总结下来朱元璋看中李氏有两个原因,一是权当弥补长久冷落她的愧疚;
二是按照李氏的年龄资历来说,她的确够格统领六宫。
虽无皇后的名义,但肩负着号令六宫的重担,这对于李氏来说也算是无上荣光了,假如她能一直尽忠职守,未必不能换来朱元璋的几分怜爱,晋升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惜命运弄人,没过几年,李淑妃就因病逝世了。
兜兜转转到最后,替代了李淑妃的还是郭氏。
所以郭氏在史书里一直是默默无闻没有太多提起。
参考:
马皇后以贤惠扬名后宫。
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
她善待后宫嫔妃。
她不为娘家谋私创明后宫、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正是她以谦仁、宽厚,灼灼其华,遮蔽了大明后宫所有人的光辉。
郭子兴的女儿郭慧、惠妃也不例外。
马皇后肯为朱元璋贤内助,始终不忘自己是马秀英、马大脚马秀英既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也是他的贴身护卫。
马秀英“有智鉴,好书史”。
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为义女。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郭为笼络人心,不仅让两个儿子给朱元璋做了随从,还把义女、女儿嫁给了朱元璋。
郭子兴暴戾、偏狭,在恶人挑唆下把朱元璋关起来,用饥恶惩罚他。
马氏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致烫伤了胸脯。
她呈献了纯情少女的挚爱。
在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马氏一边照顾朱元璋饮食起居,还一边为将士缝衣做鞋、传令、筹军粮。
战事吃紧时还亲自出战。
《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峙,为陈军尾随,马氏背负朱逃脱。
她大脚擅跑,朱元璋的江山里,有马皇后的一份功劳。
马皇后由爱朱元璋而及子女。
勉励他们苦学、勤俭,把宫中用旧料做成的被褥送给他们,谆谆教诲,说:“你们生于富贵之家,不知纺织之难,当爱惜财物。
”她视朱元璋之侄如亲生。
朱元璋侄儿朱文正,对战陈友谅时立功,因叔父未及时赏赐心怀不悦。
马后劝朱元璋说:侄儿多有战功,守南昌尤为不易,且只是性急使强,非为反叛,无需责罚。
朱元璋将文正免官了事。
马后不徇私情,但也能很好地保护亲属正当权益。
马后每当说到父母早逝就痛哭流涕。
朱元璋也因关心她而及于外家。
要为马后访察亲属,以便封赏。
马后认为封外戚容易乱政,拒绝寻访。
事实上,马后为遗孤,娘家已没有亲眷。
朱元璋遂追封马公为徐王,郑媪为王夫人。
于宿州为他们立祠祭署,以邻家王姓主持奉祀之事。
她时时处处为民着想。
虽不干政,但因无私,更敢于力谏节俭,不大兴土木,休养生息。
因而更能为朱元璋所接受。
处理后宫之事,仍不忘妻子的职责和自己的本来身份马后与妃嫔、宫人相处和睦。
妃嫔诞子,必厚母婴。
皇后身份至尊,还要管丈夫的饮食,宫女认为她不必这样做。
她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尽妻子之责,理应照顾丈夫饮食;
二是怕皇帝饮食不周,多生怪罪,宫人难当其责,好自己一人承受。
她设法袒护宫女,使她们免受处罚。
一次,朱元璋盛怒,要惩罚一宫女,马后佯作怒状,命捆缚而交宫正司。
朱元璋说:“为皇后本分,交宫正司为何?”马后回答:“公方能服众,君主焉能事必躬亲?
”朱元璋又问:“汝怒为何?”答:“圣怒之时,我故作怒。
分你之忧,亦为有司更能执法公正。
”她对丈夫、宫女双方都表现出极致的关怀。
马后对朝臣以家人礼来接待,给人以温暖,对朝臣的家庭也给以关心有人告发和州知州郭景祥子弑父,朱元璋以不孝赐郭子死。
马后听闻后,说此当为传言。
郭景祥只一子,事不可信。
朱元璋核实后,果不其然。
1380年,知制诰宋濂因长孙宋慎陷胡惟庸党而获罪。
朱元璋要处他极刑。
宋濂是明朝开国“文学之首臣”,又是太子师,这时他已告老还乡,与胡党毫无牵涉。
朱元璋搞胡党扩大化,宋濂**眼看要遭殃,马后及时出面救援。
她说:老百姓请一位先生,还知道终生不忘尊师的礼节;
再说他致仕回籍,京中的事必定不知道,可别冤枉了他。
朱元璋一心惩办胡党,不听马后的劝告。
马后陪丈夫吃饭,她不喝酒也不吃肉,元璋问为什么不吃不喝,她说:听闻宋先生获咎,我不近荤酒,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免祸。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动恻隐之心,免宋濂死罪。
马后对士庶的生活也十分关心。
明朝太学建成,朱元璋临幸回宫,马后问有多少学生,回答有几千。
当时有些太学生携带眷属在京,没有薪俸,马后建议按月发给口粮,朱元璋专门设立“红板仓”存储粮食,发给太学生。
“月粮”成明代学校的一项制度。
明初巨贾沈万三,“赀钜万万,田产遍吴下”。
朱元璋筑南京城墙,洪武门至水西门段城墙由他出资。
沈万三又提出犒赏军队,朱元璋问:“我有百万军士,你能普遍犒劳吗?
”他说可每人发银一两。
沈万三富可敌国,敢同天子抗衡,激恼了朱元璋,欲以乱民罪名杀之。
马皇后说:“沈万三富得出奇,但他没有犯法,没有谋反,杀他不合法令。
朱元璋思虑再三,免死,放逐云南。
明太医治病不愈赐死。
马后已奄奄一息,朱元璋命太医诊治,但马后拒不服药。
说:“我服药也治愈不了我的绝症,因此你会杀死那些医师,这不等于我害了他们吗?
”朱元璋安慰马后:“你吃药,就是治不好,我因为你也不会惩治他们。
”马后至死没有用药。
马后替医生着想,宽厚之心可鉴。
马后卒于1382年,享年51岁。
马皇后为朱元璋极为得体地处理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朱元璋腾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处理国事。
马皇后的宽厚,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偏爱;
慈德流传后世马后生前,朱元璋褒奖她,比诸史上贤后唐太宗长孙皇后,特为马父起坟立庙。
她死后,朱元璋不再册立皇后,表示对她的敬重和怀念。
朱元璋、马秀英不因地位的改变而改变,一生互相眷恋、互相体贴,至死不渝,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丈夫多妻妾,她的生活还是完满的。
《明史》盛赞马皇后:“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她能做到“母仪天下,慈德昭彰”,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按“待人以宽,责己以严”的原则去办事,与他人的矛盾化解于无形。
朱元璋在马后之后,不立郭、李二妃为后的原因马后后期,宫中事务已由李妃代为打点。
之所以少用郭妃,因为郭慧出身富家,对日子不会精打细算。
李妃出身贫贱,勤恳质朴又难以服众。
关键是,朱元璋和郭子兴之女郭慧的感情远没有与马深笃。
且当时传慧与大将军蓝玉互生情愫,伤了朱元璋的面子。
发妻马氏虽然只是郭之养女,但是她一直伴朱元璋左右,随他东征西杀。
因为马氏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患难见真情。
所以,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封马氏为皇后。
郭慧之所以会被朱娶进家门,是因为他看中了其父手中的兵权。
而坊间流传的郭慧和蓝玉在婚前早生情愫的说法也让朱元璋心里感觉不舒服,一直怀疑她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郭慧当时对朱元璋拆散初恋更多的是恨,因此,朱元璋娶了郭慧后只是把她封为惠妃,和她之间的来往反而变得很少。
正因为如此,马皇后死后,李妃、郭妃都没有晋升皇后。
除朱对马皇后念念不忘外,原因应该有多个:一是,朱与二妃感情不够深笃,缺乏互信甚至心存芥蒂。
朱元璋清除诸功臣后,隔代传位皇孙,表明对妃嫔始终不放心。
二是,马称后与郭子兴无关,而郭慧称妃却与父亲有关。
郭慧称妃,朱元璋认为对郭子兴的恩已报,已经不再欠郭的情,所以不再考虑她女儿称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的冷血和自私。
朱元璋穷苦出身,做了天下君王才得以享受,所以死后希望在地下也能够不寂寞。
他生前好节俭,宫里嫔妃和宫女众多,消耗很大。
他弥留之际,竟以省粮食为名,下令将20位嫔妃和18名得意的宫女(除张后因女儿年幼幸免)缢死殉葬。
李后、郭后也在其中。
参考:
郭子兴的俩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养女马秀英,一个则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惠妃。
马秀英我们非常熟悉,被称为大脚马皇后,秀英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名字,她只是郭子兴的养女,而郭子兴的亲女儿郭惠妃,我们却不怎么熟悉,这是为什么呢?
马秀英陪伴朱元璋多年,可谓是夫唱妇随。
马秀英的老爸是郭子兴的好朋友,临死前将马秀英托付给了郭子兴。
等到郭子兴在濠州起义以后,马秀英其实也是加入了这一支义军。
从小马秀英就得到郭子兴夫妻俩的照料,他们教育她读书认字,希望她将来能够有一个好归宿。
完全没想到天下大乱会到了那种局面。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
太祖有劄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
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
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
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
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
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
太祖善之。
---《明史》朱元璋在朋友的帮助下,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子兴发现他人才难得,所以就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他。
这个时候他的亲生女儿并没有嫁给朱元璋。
马秀英和朱元璋的感情简直太好了,首先她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其次她和朱元璋是生死之交,再者她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走南闯北。
当朱元璋在前线作战的时候,朱元璋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都是马秀英一
比如说把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等养育成人,又把他们培养成个顶个的大英雄。
郭子兴怀疑朱元璋的时候,把他关入禁闭室,不准他吃东西。
是马秀英把炊饼揣入胸口,带入牢房之中送给朱元璋吃,马秀英的胸口也因此被严重烫伤。
此后更是散尽家财保住了朱元璋的小命。
朱元璋不识字,他南征的时候,都是马秀英来负责来往的文书,简直就是朱元璋的兼职秘书。
而且马秀英的一些建议,往往能够得到朱元璋的赞赏。
此后朱元璋在前线与陈友谅交战,马秀英在后面为他鼓舞将士,安抚将士们的家眷,甚至再次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分给将士们,以此安定人心。
可以说马秀英真的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没有马秀英的帮助,朱元璋的大后方早就暴乱无数次了。
这样的媳妇儿怎么可能不闻名天下呢?
郭惠妃除了生孩子有记录,啥故事都没有。
郭惠妃是郭子兴和张夫人所生的女儿,关于这个女人的记录实在是不多。
朱元璋的媳妇儿实在是太多了,有记载的就有20个之多。
郭惠妃肯定是朱元璋比较喜爱的一个,毕竟两
胡充妃生楚王桢。
达定妃生齐王榑、潭王梓。
郭宁妃生鲁王檀。
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
胡顺妃生湘王柏。
---《明史》此后大家都是一家人,时间长了朱元璋对郭惠妃当然也动了心思。
郭惠妃到底是啥时候嫁给朱元璋的,也没有相关记录,不过可以根据郭惠妃所生的孩子来推断。
郭惠妃给朱元璋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其中蜀献王朱椿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他出生于1371年。
朱元璋是在1368年正式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大明皇帝,改元洪武的。
所以郭惠妃极有可能是在朱元璋称帝以后,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朱元璋。
此后过了3年时间,为朱元璋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朱椿,此后又陆续生了4个孩子。
而郭子兴死于1355年,也就是说郭惠妃是在1355年之前出生,极有可能是郭子兴最小的孩子。
当年马秀英嫁给朱元璋的时候,郭惠妃年纪还很小。
等到朱元璋建国以后,郭惠妃至少也有十四五岁了,这个时候再嫁给朱元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朱元璋不会提拔郭家的人,这是原则问题。
朱元璋是怎么起家的呢?
可以说这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当初朱元璋给郭子兴卖力地干活,可是人家家里是有儿子的,还有俩儿子等着接班呢,根本轮不到朱元璋继承家业。
郭子兴去世以后,按照小明王的命令,是让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来继承郭子兴的家业,这基本也是郭子兴旧部们一致认可的事情。
所以郭天叙为大元帅,而战功赫赫的朱元璋则是副元帅,依旧轮不到他来当家做主。
在这个时候谁也想不到郭天叙也战死了,也有说是朱元璋设计谋害的,这下子怎么也得轮到朱元璋了。
可是郭子兴还有一个三儿子郭天爵,这哥们本事不大,可是野心不小。
他觉得就应该让他来继承郭子兴和郭天叙的遗产,结果被朱元璋给杀了。
这么一来郭子兴一族基本绝户了,而朱元璋是幕后最大的操作之人。
要说忘恩负义,这个大兄弟是天下第一人了。
既然郭子兴的接班人都是朱元璋除掉的,那么郭惠妃这棵独苗到底会怎么想呢?
她是为了给父兄报仇呢,还是相夫教子做个好媳妇儿呢?
子兴三子。
长子前战死,次天叙、天爵。
子兴死,韩林儿檄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及太祖副之。
天祐,子兴妇弟也。
太祖渡江,天叙、天祐引兵攻集庆,陈野先叛,俱被杀。
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
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
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子兴后遂绝。
有一女,小张夫人出者,事太祖为惠妃,生蜀、谷、代三王。
---《明史》因此郭惠妃的地位不可能被朱元璋拔高,她能够活下来,只因为她是个女人,如果是个男子依旧还是会被朱元璋给干掉。
但凡有继承权的,朱元璋都容不下。
总结:朱元璋很可能是为了掩人耳目,才娶了郭惠妃。
朱元璋是没有合法继承权的,他最初只是郭子兴的养女婿,马秀英和郭子兴没有血缘关系,怎么也轮不到朱元璋来继承大位。
所以朱元璋就先后除掉了郭天叙和郭天爵,可这么一来好像这大位就是他抢来的了。
他心里怎么想也不得劲儿。
这个时候朱元璋想到郭惠妃。
朱元璋利用郭惠妃的身份,坐实了自己继承人的身份。
既然老郭家的男子都死绝了,那么自然是由女儿来继承家业,郭惠妃的丈夫朱元璋自然就拥有合法继承权了。
老朱这么做,是为了过心里的一道坎。
尽管后来郭子兴的影响力已经逐步被朱元璋给拔出了,可是他在老朱心里的影响力却一直都在。
参考资料:《明史》
参考:
感谢您
马氏的父亲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他的生死之交郭子兴。
不幸的是马公客死在了外地,郭子兴可怜此女孤苦,便收为养女。
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夫人张氏也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十几岁的马氏非常聪明伶俐,凡事一经别人指导,马上知晓。
二十的马氏,她的模样更加端庄秀丽,态度和蔼可亲,无论遇到何等急事,她总举止从容,冷静解决,从不厉行于色,所以郭子兴夫妇很是喜欢她,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使她终身有托,不辜负马公遗言,这是我们的主角朱元璋,便及时出现了,这难道就是缘分的安排吗?
我觉得不完全是,应该是命中注定我爱你。
一、先说马皇后朱元璋的相遇1、相遇在郭子兴的军营里1352年郭子兴在安徽定远起兵反元,成为当地白莲教的首领,2月27日,他率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自称元帅。
朱元璋拿着发小汤和的信,来投奔郭子兴的义军,差点被当成叛徒杀掉,入伍后由于打仗时身先士卒,处事得当,获得的战利品还全部都上交给郭子兴元帅,很快得了郭领导的赏识和赏赐,再加上他从来不贪功吃独食,并把赏赐分给大家,还说功劳是大家的,很快他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大家都喜欢和他共事。
郭子兴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便想拉拢他,于是便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从此视他为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先和他商量 ,再做决定。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做事风格很独特,作战英勇,即讨上司欢喜,得到赏赐,又能与别人分享,可谓名利双收。
2、情定在军营,美女爱英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
一次,郭子兴听信别人说朱元璋意
马氏还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来替朱元璋求情,请她们在义父前给朱元璋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最终才使得朱元璋成功脱离困境。
3、夫妻情深,互相支持后朱元璋独自南下征战时,脱离了郭子兴的领导,马氏便负责往来的文书,不仅做得井井有条,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渡江,马氏和将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当时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马氏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攻下集庆以后,由于后勤保障跟不上,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
朱元璋亲自领兵抵御 ,面对强敌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居民惊慌失措,有的打算逃难,有的忙着窖藏金银,囤积粮食。
马氏却镇静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不仅稳定了军心,还为朱元璋获得了军民的拥戴,为这次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二、册封皇后,后宫典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
马氏虽然做了皇后,并没有被荣华富贵迷失,仍然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
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即使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
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等,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也不舍得扔掉,又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告诫她们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一定要俭省节约,勤俭持家,爱惜财物。
“ ,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她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马皇后也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还对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爱有加,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朱元璋对她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能认真听取和采纳。
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
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也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更换掉他。
马皇后知道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容易造成军心不稳,并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您难道可以轻易相信吗?
”朱元璋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要定为死罪,马皇后便劝阻他说:“普通的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都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
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
”朱元璋不听,正好赶上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马皇后不吃饭,朱元璋问原因。
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
”朱元璋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想想马皇后的说的有道理,第二天便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吴兴富商沈万三,在海外经商多年,为全国第一富户,被迫捐献家财助修都城城墙的三分之一,出资犒劳军队,他多有怨言和不满。
事情被朱元璋闻知,不料触犯了忌讳,大怒说:“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高皇后劝谏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
民富敌国,民自不祥。
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经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才得免去死罪,遣戍云南。
据《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氏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
后来朱标与父亲朱元璋政见不合,朱元璋追打他,朱标故意把
三、操劳过度,突然去世1382年农历8月,马皇后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由于年龄大了,不小心得了病。
朱元璋下令太医院的良医诊治,治不好格杀勿论,群臣请求祈求祭祀。
马皇后知道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病情加重时,朱元璋每晚陪在她身边,问她还有什么话想说,她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自始至终都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对待他们,子孙也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朱元璋连连答应,希望她不要过于担心,她含笑而逝,享年年51岁。
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1538年(嘉靖十七年 )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哭的非常伤心,几天茶饭不思,他失去了一生挚爱,与她阴阳相隔,这是常人无法接受的,可是,人都有一死,人死不能复生,再怎么哭也没有用,从此他失去了一位好伴侣和贤内助,这对他的晚年生活影响很大,他从此变得更加多疑,喜怒无常,杀伐果断,陪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被他杀的所生无几,他也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明史》评价她:“马皇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蔡东藩:“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遽色,是国母风范。
”而郭子兴的女儿有可能是政治联姻,只是以笔带过,当然不能和马皇后相比。
后记:马皇后对朱元璋来说,即是夫妻,和贤内助,又是非常好的事业伙伴。
俗话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宋弘传》。
大意是说:“贫困时结交的朋友不可遗忘,共患难的妻子不能轻易抛弃。
“,用现在的话说:“选对了好妻子,就成功了一半”,可现实是天生丽质的好妻子,不是天生的,好的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经营的,是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
您们怎么看?
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
说起郭子兴之女郭慧为何在明朝默默无闻,而他的养女马秀英却成为一代贤后。
这事先从明太组朱元璋说起:公元1344年,年轻的朱元璋投奔到郭子兴领导的红领巾队伍,反抗元朝。
由于朱元璋智勇双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深得郭子兴赏识,在几次战役后,郭子兴将朱元璋留在自己的身边,作为亲信,郭子兴欣赏朱元璋的胆识和魄力,而朱元璋的表现也没有让郭子兴失望,但他忌惮朱元璋的野心,想来思去,为安扶朱元璋。
郭子兴才将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
成婚后,马秀英就一心帮助丈夫,为他排忧解难。
朱元璋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但生性耿直,经常遭到旁人的嫉恨。
他曾多次被人诬陷,受到郭子兴的关押与监 禁,都是马秀英从中斡旋,使他脱离困境。
当郭子兴阵亡后,朱元璋逐渐开始掌握军权。
而一切军状文书,则均交马秀英管理,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
朱元璋率领 部队,在与元军以及张士诚、陈友谅等队伍作战时,马秀英便动员义军家属,为将士们缝衣做鞋,以供军需。
在遇到强敌时,作战失利,人心浮动。
她毅然散发金帛, 犒赏将士,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在阵前受伤,马氏在危急时刻,仗着有双大脚,竟背着朱元璋逃脱。
朱元璋最后能取得胜利,马秀英功不可没。
因而,当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以后,对马秀英非常尊重与感激,册封她为皇后。
朱元璋打下江山,大功告成后, 为保持日后的统治地位,不断寻找借口,屠杀功臣良将。
对此,马娘娘总是婉言规劝,减少了不少冤狱,保护了很多无辜臣民。
像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功臣,都曾险些被朱元璋治以重罪,而被马娘娘救下来的。
富户沈万山曾捐资帮助修筑都城,并要出资犒赏军队,受到朱元璋的嫉恨,欲治死罪,经马娘娘的劝说,免除死 罪,流放云南。
在宫中,她一方面主张内侍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职,杜绝宦官乱政之弊。
一方面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建议不要大兴土木。
平时粗茶淡饭,并带头缝织衣服,赏 赐给王妃与公主们,要她们爱惜财物,知道养蚕种桑的艰难。
当臣下进贡珠宝等财物,她就劝说朱元璋:元朝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而不能保住国家。
只有招揽人才,才能治好天下。
这些意见,都被朱元璋所采纳。
朱元璋一生自负,生性多疑,但是对马娘娘从来都很尊重。
1382年,马娘娘病故,朱元璋失去贤德的妻子,非常悲痛。
从此决定不再立皇后,可见他对马娘娘的一片真心。
从上面这些事例我们不难想象马秀英皇后,不仅在生活上体贴照顾朱元璋,而且还帮助他除理军中和国家的事务。
堪称朱元璋的贤内助。
说罢马皇后我在说郭子兴的亲女儿郭慧。
郭惠,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之女,马秀英的妹妹。
不过,郭惠与朱元璋旗下大将蓝玉蓝将军情投意合,朱元璋为了得到她,胁迫郭惠母亲假造恩师遗嘱,硬生生地把一对有情人给拆散了。
郭母临死前为免女儿受屈,把事实相告,郭惠听到十分气愤,不顾自己已是惠妃的显贵身份,在母丧其间与蓝玉频频私会。
他们的私会让朱元璋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盛怒之下赐其一死。
从两人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大脚皇后,是朱元璋同甘共苦的结发妻子,在朱元璋人生不如意时不离下弃与其患难与共。
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帮他出谋划策治理国家。
而郭慧嫁给朱元璋是被逼所为。
她有自已心中的白马王子蓝玉,她为报复朱元璋,不顾自已皇帝妃子身份就私下密会蓝玉,后来被朱元璋赐死。
综上所述马皇后之所以被称为一代贤后就不足为奇了。
而李慧默默无闻也就了顺利成章了。
参考:
简单来说,郭惠妃没有表现的机会。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后妃最为详实可信的记录基本都在《明史》和《明实录》等史书里面躺着,其余满天飞的野史,当成故事听一下就好,而这些史书,无一例外,都是以男子为中心,女子只是点缀。
而在这些点缀里面,戏份最重的只有两种,一是正妻,二是宠妾,当然,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宠妾可
于朱元璋而言,马皇后无疑是正妻与宠爱集于一身,作为正妻的她无论如何也会在明朝的史书里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她还是开国皇帝的患难之妻,就算被废,也能留下点印记,这是名分优势。
此外,马皇后还有感情优势,在朱元璋危难之际,可是她去救命的。
《明史·列传第一》载:初,子兴尝信谗,疑太祖。
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
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居常贮糗糒脯脩供帝,无所乏绝,而己不宿饱。
朱元璋被郭子兴猜疑之时,是马皇后从中斡旋,解开谗言;
朱元璋被关押饿肚子时,是马皇后偷东西送给他吃,即便她自己也饿着肚子。
正是因此,朱元璋非常信任马皇后,即便再怎么愤怒想杀人,只要马皇后一劝,他也能够将怒火平息下来。
马皇后逝世时,朱元璋“恸哭”。
相对应的,郭惠妃既没名分优势,也没感情优势。
首先她出身就比较敏感,作为郭子兴的女儿,她可不是主动嫁给朱元璋的,从她子女的出生出嫁时间来看,她很有可能在朱元璋称帝后才入宫,而郭子兴的家族在明朝基本没受到什么优待,可以想见她在明宫中的地位并不会非常高。
其次,郭惠妃虽不至于说无宠,她一共给朱元璋生了三子二女,长子朱椿生于1371年,三子朱穗生于1379年,说明朱元璋对郭惠妃的宠爱至少持续了十来年,但这份宠爱究竟有多大,《明史·列传第一》的缺席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以郭惠妃妾室身份以及敏感的出身,她是不可能在政事上说话的,即便马皇后,也只能劝朱元璋以仁为本,少杀点人,具体的政策她是不会干预的,朱元璋也不允许后宫干政。
既然后宫前朝都没有搅动风波的基础,也就没有记录的必要,所以郭惠妃留给后人的印象只有郭子兴之女、朱元璋之妃、几位皇子皇女的母亲等零散片段,她的生平没人关心也没人知晓。
参考: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落魄的穷小子成长为大明的开国皇帝,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他的老丈人郭子兴对他帮助巨大,可以说没有郭子兴的知遇之恩,朱元璋的皇帝之路至少要推迟若干年。
元朝末年,元政府统治愈发黑暗,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很多地方的农民揭竿而起,郭子兴因为平时喜欢广交壮士豪杰,社会名望颇高,被当地的民众推举为起义领袖,至正十二年春,郭子兴聚集了几千当地民众攻占了濠州,从此正式加入了反抗暴元的起义浪潮之中。
那时的郭子兴事业如火如荼,而朱元璋却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以乞讨为生,不过他不甘心孤苦漂泊一生,看到郭子兴的队伍强大,他决心投奔郭子兴。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他选择投奔郭子兴无疑是明智的一步,在郭子兴的帐下,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最初的十夫长,成长为千夫长,到后来的将军,郭子兴对他越来越倚重,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找他商议,朱元璋的事业也迎来了第一春,事业顺利的同时,他的爱情也来了。
郭子兴有一个偏室张夫人,打第一眼见到朱元璋就觉得此人相貌不寻常,看到丈夫对他很器重,自己也很看好他,于是主动向郭子兴提出,将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为妻,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婚后的马氏很贤惠,在朱元璋打拼事业的同时,她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有几次郭子兴猜忌朱元璋,都是马皇后在郭子兴面前为他求情,可以说他们是患难与共的模范夫妻,感情极好,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的同时册封马氏为皇后。
虽然贵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但是马皇后并没有穷极奢侈,反而生活仍旧朴素,对待后宫众妃嫔也平易近人,从不轻易辱骂责罚她们,因而嫔妃们皆敬服马皇后,后宫也在她的打理下秩序井井有条,除了后宫,她也在朝堂上经常劝诫朱元璋少杀慎杀,当时的前朝后宫皆将马皇后比作东汉的明德皇后,大明上下都很佩服这么一位贤德的皇后。
有这么一位贤后,朱元璋十分感激他的老丈人,洪武三年,朱元璋追赠他的丈人郭子兴为滁阳王,其实郭子兴除了将养女马氏嫁与朱元璋外,郭子兴还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她就是后来的郭惠妃。
郭惠妃是郭子兴的侧夫人张氏所出,这位侧夫人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红娘,郭惠妃嫁给朱元璋时,朱已经有了原配马皇后,而且马皇后在事业上对他帮助颇多,因而马皇后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很重,以至于容不下其他的女人,但朱元璋也没有亏待郭子兴的亲女儿,仅从封号“惠妃”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她还是相当的看重和宠爱(这里面也有郭惠妃母亲的因素),后来这位郭惠妃还为朱元璋育有三子二女,至于她在史书上为何默默无名,估计是马皇后的光芒太过耀眼,亦或是郭惠妃自身低调的性格,没有人注意到她罢了。
一代贤后马皇后不仅是大明历史上的贤后,放在历史所有贤后堆儿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举几个例子。
1、朱元璋子女众多,马皇后从来没有因为嫉妒迫害过其他嫔妃,反而对朱元璋的子女、有孕嫔妃都照顾有加。
2、虽有一国富贵,但马皇后勤俭持家,衣服穿到破旧不堪,都不舍得换新的。
还号召宫人学习纺织缝衣,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珍惜幸福生活。
3、爱民如子。
时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
4、朱元璋性情暴躁,生起气来就死很多人,要不是因为马皇后,不知从朱元璋手下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一直传颂至今的故事,比如大明首富沈万三擅自出资犒赏军队,触碰了朱元璋的忌讳,要杀了他,经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才得免去死罪,发配云南。
还有大学士宋濂的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连累宋濂也要被朱元璋连坐处死。
马皇后劝阻说,宋濂一定不知情,朱元璋不听,于是马皇后绝食,第二天朱元璋就改判宋濂发配茂州。
普天之下,只有马皇后能管得了朱元璋。
不只是因为马皇后做得对,说得有道理,而是因为马皇后见证了朱元璋从一文不值到九五之尊,这是患难夫妻才有的感情,朱元璋对马皇后不只有信任、有尊重、还有牢不可摧的爱。
伉俪夫妻的恋爱奋斗之路马皇后,本名马秀英,本来也是名门望族,但是她爹杀了人,逃走避祸,把唯一的女儿托付给了兄弟郭子兴,马秀英就成了郭子兴的义女。
郭子兴待马秀英很不错,读书识字,女红刺绣一样不落的教给马秀英。
马秀英也很聪明,一教就会,转眼间就出落成温婉俊秀、知书达理的大姑娘。
马秀英21岁这年,全国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军,郭子兴也举兵响应,然后马秀英就遇到了25岁的朱重八(朱元璋)。
那时候朱元璋只是郭子兴手下的一个亲兵,郭子兴看他精明能干,出于笼络爱才之意,就将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
你说马秀英看上朱元璋什么了呢?
长得不好看,也没啥文化,干的又是朝不保夕的工作,但是自从嫁给朱元璋,马秀英就一心一意的陪着朱元璋闹革命。
郭子兴猜忌朱元璋,把他关起来,不给饭吃,马秀英就偷偷去厨房偷饼给朱元璋,刚出锅的饼,揣在怀里把胸口都烫红了。
马秀英还把自己的体己钱拿出来孝敬义母和郭子兴的妾室,希望她们能多为朱元璋说点好话。
朱元璋的革命打得艰苦,缺衣少粮的,马秀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朱元璋,还亲手为士兵们缝衣做鞋。
和陈友谅打得最惨烈的几场仗,都有马秀英的身影。
那时陈友谅的势大,有害怕打算潜逃的,马秀英把自己的财物都拿出来分给将士,稳定军心。
据史书记载,马秀英还救过朱元璋的命。
朱元璋在与陈友谅对阵时受伤,马秀英背起伤重的朱元璋就跑。
后来太子朱标将这一幕画出来,在与朱元璋政见不合时,拿出来防身。
马秀英就是朱元璋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朱元璋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做皇帝后,待马秀英还和原来一样,在偌大的皇宫里,仍然保持着平凡夫妻间的脉脉温情。
郭子兴之女是谁?
至于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称帝后,封为郭惠妃。
如今已经没有详细史料记录她的名字,包括她是何时嫁给朱元璋的,有哪些事迹,又是何时去世的。
不过,推测她应该是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设计除掉了郭子兴的儿子,正式接管了郭子兴的队伍,也顺便接管了郭子兴的女儿。
郭子兴虽然有眼光,觉得当年的朱重八必定不凡,但也想不到这天下最后会是他的,否则嫁给朱重八的就不是马秀英,应该是这个郭惠妃了。
朱元璋嫔妃有很多,但他都不曾真心宠爱过。
在色欲这方面,老朱的自律性极好,每晚必是按照顺序临幸各妃嫔,绝不厚此失彼。
这应该是老朱儿子生得多的关键吧。
说到底老朱这么努力生儿子,只是为了将来分封诸王,屏藩帝室而已。
所以尽管郭惠妃与马皇后一样都是郭子兴的女儿,但她终究是和朱元璋其他的嫔妃一样,只是朱元璋繁育子嗣的妾室而已。
《明史·列传第四》:太祖,二十六子……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
参考:
郭子兴有两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一个是养女马皇后;
另一个是亲生女儿嫁给朱元璋是郭惠,但是两
而且这个郭惠和蓝玉之前是两情相悦的,郭惠是朱元璋用计谋骗来的。
然而强扭的瓜不甜,郭惠瞒着朱元璋和蓝玉私会,终于被朱元璋毒死,而蓝玉也没有好下场。
而她的孩子中,朱椿是运气好的一个被分封于蜀地,并且政治主张也和朱元璋很合,就是属于无功无过的那种,平平淡淡过一生。
次子朱桂在建文帝时期被贬为庶人,永乐时期恢复又被贬因为在当地敛财,朱橞和其兄长朱椿一样倒戈永乐帝,但是中途中欲
所以这个郭惠也就在朱元璋后宫没啥名气了,反而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义女,但是他的生父和郭子兴是生死之交,郭子兴视如己出。
没有亏待,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女婿,但是郭子兴这
把马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
对于朱元璋,马氏已经是倾囊相助了。
还有一个马皇后作为妻子是比较多产的,生了5个儿子2个女儿,对于草根出生的朱元璋,绝对是贤妻了。
儿子越多越好,他的长子也深受朱元璋喜欢,别看朱元璋杀伐果断,但是是个重亲情的人,想来是自己小时候和亲人的缘分薄,很早就丧父丧母。
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儿,如果不是犯很大的错误,他是很宽松的。
几个儿子先他死去的,每次都是痛苦哀悼。
而马氏作为妻子,和丈夫朱元璋夫唱妇随、勤俭节约、爱民如子,这些都是与朱元璋三观很合得来的。
作为一个君王,朱元璋是不喜欢和自己同类的人的,在皇位继承人上也是如此,他选择了仁厚的朱标,而马皇后也是仁厚的人,在朱元璋责罚宫人后,马皇后都为他们求情,无论是下人还是妃子的儿子她都一视同仁,不存在打压妃子的局面,朱元璋后宫祥和,马氏是起到决定作用的。
并且作为朱元璋的原配,马氏对丈夫也不唯唯诺诺,都是从谏如流的。
明史中这样评价马皇后: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
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皇后病故,朱元璋非常悲痛。
从此决定不再立皇后,可见他对马氏的一片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