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如果德军来到亚洲日军去到欧洲结果会怎样

先说结论,如果日德互换,亚洲和欧洲战场形势将大不一样。
德军到亚洲,将是国民政府的灾难德军总参谋部崇尚总体战,每次侵略行动的发起都是以举国之力全力以赴,力求尽快消灭对手,比如入侵波兰,入侵法国和入侵苏联,都是上百个师从数百上千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出击。
小日本之所以没能在战争之初歼灭中国军队主力,就是因为他内阁没有一个全盘大规模侵华的计划,都是被下级激进军官牵着鼻子走,走一步算一步,比如那个淞沪会战,纯粹的添油战术,从4000逐步增加到20w。
而且德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也崇尚以钳形攻势为主的歼灭战,力求在战役初期全歼敌人主力,比如法国战役、波兰战役、明斯克战役和基辅战役等,因此一旦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遇上的是德军,恐怕就会出现主力兵团不断被全歼,最后不得不同意讲和的局面。
德军的到来将是敌后战场的春天然而,德军的数量虽然多于日军,稀释到中国战场的广大疆域内,加上要前线用兵,依然只能控制大中小县城和主要交通线,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会成为游击队的天堂。
而且德军的一个短板就是不擅长反游击战,特别是山地反游击战,德军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希腊多山地区就是,步兵穿着马靴,拉着大炮,根本跟不上灵活松散的南斯拉夫游击队,结果是游击队越剿越多,到1944年发展到30万人,更何况南斯拉夫游击队还是那种不重视建立根据地的流寇式发展模式。
一旦把德国人换到中国战场,也只能打垮打正规战的国军游击队,结果依然将是出现八路军新四军壮大的局面,甚至还能扩展到华南老根据地。
此外白皮肤的德国人想要混入中国战场搞情报,恐怕也变得异常困难,不能像小日本那样行动自如。
德国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信任伪军,比如驻扎德军40万的维希法国也只有10万警察部队,相比之下,侵华日军在中国内地,伪军数量就超过百万,甚至超过了日军总人数。
伪军的大大减少,将对德军的反游击战产生更大麻烦。
日军去欧洲,恐怕都干不掉波兰日军去欧洲,就很悲催了,前面已经讲过日军发动战争都是没有全盘规划,走一步算一步的,添油战术。
而欧洲几个国家,波兰、法国、苏联都是总体战模式,军队动员率极高,特别是波兰,基本也是军国主义体制,号称欧洲第五陆军强国,一旦打起来,反推日军都有可能。
而且在技术装备上,日军也就只能欺负欺负中国,在火炮、轻武器和装甲部队上面对欧洲各国都处于下风。
英伦三岛将会沦陷然而日军虽然可能地面上干不过波兰,不过在欧洲有个唯一能让他找自信的国家,那就是英国。
两个岛国比较相似,都是大规模发展海空军。
有多艘航母支援的日军海军航空兵将重创大英帝国海军,然后没有了海军的阻扰,日军便可顺利登陆英伦三岛,甚至可以像德军登陆挪威那样从多个地点登陆,让英国人防不胜防。
更要命的,英国本土的陆军实力是非常羸弱的,虽然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本土回旋余地也小,这样面对日军的蜂拥而入,英伦三岛很容易就会沦陷,而英伦三岛的沦陷,也让美英军失去了反攻欧洲的重要跳板,这样开辟第二战场就难了。

参考:
按照
在日本的东边是强大的苏联,西边是强大的英法,而在欧陆战场,主要拼的是陆军,日本虽然海军强大,但是如果陆地被人家占领了,海军再强大也没有用,在欧陆战场,只有当陆军能够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海军才能在后来进攻英伦的时候发挥作用,如果陆地战场不行,海军再强大也是没用的。
▲二战时期虽然日本海军强大,但是欧洲主要以陆战为主日本陆军的战术基本都停留在一战时期,以阵地战和拼刺刀的肉搏战为主,可以说在战术上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而德军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初期闪击波兰,六个星期把法国打投降,就是因为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闪电战战术,通过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迅速突破对方防线,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迅速穿插到对方身后,形成钳形攻势,然后包围敌军主力部队,实现大规模的围歼战。
▲二战初期德国之所以能取得军事上的巨大成功,是因为使用了先进的闪电战战术,而这个战术日本人根本不会用,也用不了这一战术的前提就是要拥有强大的空军和装甲部队,并且步兵、空军、装甲部队、炮兵等各兵种能够协调好。
而日军显然是不具备发动闪电战的条件的,因为日军的装甲部队向来都很弱,基本以轻型坦克为主,日本人的坦克能轻到什么程度呢?
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曾经开着美国的大卡车撞翻过日本人的坦克。
如果是这样的装甲部队,不要说发动闪电战,能不被对方给闪电了就算运气好了。
同时日本步兵的作战也缺乏火力。
虽然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装备还不错,但也只是相对于当时工业极其落后的民国而言的,在欧洲基本都是工业强国,如苏联、英国、法国这样的国家,工业发达就意味着工业产量巨大,工业产量巨大就意味着军工装备的生产能力强大,军工生产能力强大,则士兵的装备就会非常好。
日本步兵基本使用的都是三八大盖,而且配备的子弹数量往往并不多。
就拿二战时期的苏联来说,士兵普遍配备了波波沙冲锋枪,该冲锋枪每分钟能发射子弹达到900发,火力可以说相当地猛。
▲波波沙冲锋枪,又称为转盘式冲锋枪英军则配备了司登冲锋枪,法军也有MAS38冲锋枪,在帝国主义列强国家中,只有日本一直没有配备冲锋枪,为什么呢?
还是因为日本工业相对落后。
其实在二战时期的步兵作战中,一是看谁的装甲部队厉害,二是看谁的空军强,能掌握制空权。
在步兵交战的时候,基本就看谁的火力猛了。
对于工业强大的国家来说,能用子弹解决的问题绝对会用子弹去解决,而不是用人去解决,日本因为工业太差,所以只能用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子弹了。
▲万岁冲锋,又称为自杀式冲锋,但是在子弹面前,血肉之躯终究会倒下所以如果二战时期日本到了欧洲,那绝对是炼狱般的难度,即便东边的苏联不跟日本作战,日本首先要拿下波兰恐怕都够呛,因为日军没有大规模的装甲部队,本来被德国装甲部队完虐的波兰骑兵都能对日军造成重大威胁。
可以说如果是日本进攻波兰的话,基本会跟波兰打成对峙的局面(只要苏联没插手),而一旦打成了对峙的局面,西边的英法一看日本人没成气候,也会乘机向日本发动进攻。
毕竟日本不是德国,德国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解决了波兰,而日本即便是半年时间也未必能解决波兰,到时候英法从西线发动进攻,苏联一看日本不行了,便出兵占领波兰,然后顺势干掉日本,日本就等于被英法和苏联包了饺子,很快就玩完了。
德国在亚洲会称霸一方如果德国在亚洲,那么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德国虽然海军弱,但是在亚洲来说仍然是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毕竟有卑斯麦号这样的超级战舰,国民政府的海军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再加上德国人的潜艇众多,空军强大,基本能保证亚洲地区海路的畅通。
但是如果要说到陆军,当时在亚洲来说根本没有那个国家是德国的对手,不要说民国能组织400多万军队,即便是组织1000万军队也不够德军喝一壶的。
要知道在苏德战争时期,即便是面对强大的苏军,德国的第一年的战争中就俘虏了300多万苏军,而相对于苏军来说,党国部队的战斗力就非常寒酸了。
▲二战时期的德军如果到了亚洲,只能是无敌的存在了不出意外的话,德国很快会占领当时的民国,然后迅速席卷东南亚,然后与英美开战。
至于苏联,德国应该是没有多少兴趣的,因为苏联的远东地区在那个时候也没什么油水,一旦打起来,还要从苏联的远东一直打到欧洲,纵横5000多公里,也是有够打的。
当然,日本到了欧洲很快就会灭亡,至于意呆利这个国家,也会成为墙头草,两边倒的角色,那边强就跟着那边,应该是跟着英法。
▲战无不败的意呆利只能当墙头草在日本玩完后,德国和苏联会结为同盟,对抗美英法。
由于德国在海军方面的弱势,美国会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而陆地战则会打的相当地艰苦。
这样的话,情况会非常尴尬,因为二战时期第一和第二的陆军强国结成了同盟,德国和苏联,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是海军弱国。
而海军第一和第二的国家结成了同盟,美国和英国,但是他们的陆军相对于德国和苏联来说都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战略会是在西太平洋通过海军遏制德国,然后集中力量与英法一起在欧陆战场对抗苏联,也就是说英法美三国的陆军会在欧洲与苏联死磕,就看最后谁能死磕赢了。
大概率应该是英法美三国最多打到苏联边境,但是无法攻下苏联,毕竟苏联战略纵深太大。
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二战最终会打成平局,
参考:
如果二战时德军跟日军互换,到亚洲来侵略我国,结局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德军将处处制肘,甚至都达不到日军的侵略版
而日军跑到欧洲去,估计波兰,捷克都会让它够呛,二战时德军前锋曾抵达莫斯科30公里远的郊区。
如果换做是日本,哪怕是举全军之力,能冲破苏联边境纵深30公里都算是奇迹了。
欧洲战场主要以飞机加坦克的装甲集群作战方式为主,德国的“闪电仗”就是由此而得名,二战前期,德国凭借着闪电仗横扫欧洲。
一次战斗投入上百辆坦克那还算是一般的规模。
库尔斯克大会战双方总共投入了近8000辆坦克,这是个什么概念?
我查了一下,从1926年~1945年,近20年间,日本的坦克总产量也只有6500余辆。
日本就是把20年来的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也不如苏德一次大会战多。
二战期间,美国,德国,苏联随便哪个国家一年的产量都不止这个数,美国在42~43年间就造出了53500辆。
日本的坦克不仅数量没法比,质量更是差太远,日本坦克在太平洋战争中赢得了豆丁坦克的美誉。
在人高马大的美国兵看来,日本的豆丁坦克比一辆玩具坦克大不了多少。
日本的主力坦克95式轻坦,全重只有7吨多,说是轻型坦克那是抬举了。
还有更轻的92式轻坦,重量仅相当于一辆小货车,日本的97式中型坦克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只有15吨,放在欧洲勉强够得上轻型坦克的标准。
美国的谢尔曼坦克,在欧洲战场只能称得上是中型坦克,全重也达到了33吨,谢尔曼坦克后背能轻松放下一辆豆丁坦克。
把日军放在欧洲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海军实力比起德国要强上不少,德国有两艘巨型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排水量42000吨,装备380mm的巨炮,曾一举干掉了英国的胡德号战列舰。
日本的大和号以及武藏号两艘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七点二万吨,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主炮口径也大了一个级别,达到了惊人的460mm。
此外,日本还有十几般航空母舰,德国这一数据是零。
如果把日军放在欧洲,攻打苏联就别想了,诺门坎战役就是个很好的实例。
吃掉欧洲的那些小国家也不会像德国那样顺风顺水,波兰,捷克,法国这三个国家就是难啃的骨头。
就算最终能拿下,日本也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
重点说一下的是英国,如果把德军换成日军,英国能否守住本土就很难说,二战中正是因为英国的海军死死的把德国海军按住,德军才无法跨越英吉利海峡。
换做日军估计就是另一种场景了,同为岛国,日军也侧重于海军的发展,两国的海军实力不相上下。
能够跟美海军在太平洋上激战三四年,也足见日本海军的实力绝对不弱。
日本海军能否全面压制住英国海军不好说,确保日本陆军能横渡几十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还是相当有把握,剩下的就交给陆军和空军了。
日本的坦克装甲车或许没有优势,但日本士兵的武士道精神绝对能让英国人退避三舍。
在东南亚战场上,英军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在仁安羌战役中,7000英军被4000日军团团围住,要不是孙立人出手相救,估计就会被包了饺子。
在与日军对战中, 英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
英国陆军的机械化要强于日军,但日军单兵战力明显要强于英军。
日军的凶悍是出了名的,很少有投降的现象,他们战败后宁愿自杀也绝不做俘虏,这一点连德军都自愧不如。
反观英军,在人员死伤大半的情况下,可能就会举白旗了。
说到日本的空军,能拿得出手的,估计也就只有零式战斗机了,这款战斗机位列二战名机之一。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连美军也束手无策,英国能与之媲美的就是喷火式战斗机。
在重型轰炸机领域,英国拿的出手的有兰开斯特四发重型轰炸机,日本的97式轰炸机只能算中型。
总地来说,假如二战中把德军换成日军,欧洲的战场态势将完全不同,日军根本没有实力进攻苏联,莫斯科大会战和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也就无从说起。
如果日军一门心思进攻英国,拿下英国反倒是有可能。
那如果把德国调到亚洲来,结果又会怎样?
德国的陆军武器装备大大强于日军,30多吨的黑豹坦克只能算中型,五六十吨重的虎式坦克放到现在也称得上是主战坦克,88mm的坦克炮,一炮就能把日本的豆丁坦克轰成零件状态。
德国的陆军师大体上分三种编制: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装甲师。
日本的陆军釆用的是师团制,一个师的人数在12000~17000之间,也分为甲,乙,丙师团。
其中,甲种师团的战斗力最强,人数也最多,通常都有20000人
德国步兵师装备的主力炮都是100mm
单兵装备方面,德国的mg42机枪是当时射速最快的机枪,最高射速能达到1500发每分钟,简直就是步兵的噩梦。
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理论射速500发每分钟,实际只有120发每分钟。
日军的92式重机枪,实际射速也就200发每分钟。
不论是射速还是有效射程,德国的机枪都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理论上,一个普通的德军步兵师,击败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种师团不在话下,更不要说德国还有大量的装甲掷弹兵师和装甲师。
当年我们国家装备全面落后,应付日军都显得力不从心,假如应付实力更强的德军,那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
我看也未必,德国的坦克装甲集群更适合在欧洲那样的大平原展开作战,遇到我们这种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国家,坦克装甲集群的威力要大打折扣。
在东北华北平原或许还行,到了南方这种水系发达,山高密林的地区,坦克装甲兵就要头疼了。
坦克,装甲车只能沿着公路沿线展开攻击,偶尔应付一下坡度比较平缓的丘陵也行,陡峭的山地肯定是不行的。
当年我国交通状况相当落后,广大农村还是那种石板路,坦克和汽车根本就无法通行,这也是侵华日军很少装备坦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年我国很多的桥梁都是石拱桥,或者是木桥,钢结构水泥桥是少之又少。
这些类型的桥梁承重性都比较低,德军的坦克基本都是30吨
如果德军放弃重型装备轻装上阵,那就等于把自己的最大优势给舍弃了。

有时候打败敌人的并不是对手,而是环境等外在因素,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
如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试
二,日本人和我们的体质也差不多,更能适应东亚的气候,也更能适应东亚山高密林的地形条件。
如钻山沟,爬山,挖地道,爬树这些应该东亚人更在行一些。
不说别的,就扛饿这一点来说,我认为东亚人更强一些,实在饿的不行了,树叶树皮都能充饥,德国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了。
三,轻武器方面,日本的装备更占优,看看德军的轻装备,Mg42通用机枪每分钟1000发
还有mp4冲锋枪,这些武器打着当然是爽,给后勤却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路况差就只能靠马托运或人背肩挑,这样的弹药消耗估计会供应不上。
而日军的轻装备更像是为东亚战场量身打造的。
四,这一点是尤为重要,日本人跟国人从外貌上很难分辨,加上日本处心积虑多年侵略中国,培训一大批中国通,这些间谍的汉语能力个顶个。
混在人群当中可以以假乱真,刺探个情报或搞些破坏那是让人防不胜防。
德国人这方面就不行了,相貌差距太大,大老远一眼就能看得出,德国人在我国搞间谍活动要难上好几倍。
五,日军的战斗意志力更强一些,在效忠天皇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控制下,日军更像是一群丧失了人性的动物,战斗力异常凶悍。
他们发起狠来连自己人都杀,战败后宁可自杀也绝不投降,这股子狠劲,估计连德军也自叹不如。
总而言之,假如把日军换成德军,德军也只能占领我国的各个城市,德军的势力范围也仅限于城市周边,对广大的农村地区那是一筹莫展。
如此一来的话,势力范围反而不如侵华日军大,
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假设就是:如果二战期间,德军和日军互换位置,德军来到亚洲,日军去到欧洲会发生什么,结果又会如何?
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本着都有的好奇心来一起探讨一下的。
就算是对历史和军事不了解的人,也会知道一点,那就是德国的军事能力是很强的。
二战期间,德军的闪电战和装甲师如果搬到亚洲的话,基本上是没有敌手的,因为在一战期间已经积累过经验的德军是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无法比拟的。
他们根本就不懂一战时期的战术,更别说对抗德军的闪电战,可以说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抵御德军,那么假设成功的话,德军将在中国境内,用几个月的时间推进的差不多。
也就是说,假设成真,德军就有可能实现日本在二战时期定下的妄想目标。
而且以德军的空军实力,在整个亚洲是连美国都无法抗衡的存在,虽然海军实力可能相对较弱一点,会被美国海军击败。
但是按照德国的军事实力和工业水平,他们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不过想要打赢美国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德军来到亚洲的话,那么在短时间内是可以占领大量的领土和资源的,不过由于和日本一样的局限,还有美国以及苏联的阻碍,再加上我国长时间的消耗,最终应该还会是失败的结果。
而另一边的日本军队进入欧洲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相比于德国强悍的军事实力,日本显然要差的多,不过日本的海军实力还是值得认可的。
就算是底蕴比较欠缺,但是日本的海军实力还是可以与英国、法国相比的,且有很大可能会战胜他们。
毕竟,当时日本的战舰单机实力还是很强的,不过就算是海军实力再强,想要占领土地、夺得资源,还是需要陆军出马才行,所以陆军的实力才是最关键的。
然而很显然,日本的陆军是比不过欧洲这些国家的军队的,首先日本没有装甲师,而且作战理论也是比较落后的。
在对战波兰的这场战争上就会遭遇阻碍,波兰有八十五万军队,日本军队数量不够,若是强攻的话,还是可以攻下来的。
但是苏联以及英法就在边上看着,不可能放任日军占领波兰,所以在欧洲的战场上,日军是无法施展拳脚的,甚至有可能动都不敢动一下。
所以日军来到欧洲,基本是逃脱不了被摁住团灭的结局的,因为他的实力远远不能与欧洲等国抗衡。
不过

参考:
这个搞笑的结局画面已经浮现在我脑海中了,虽然这种比喻非常不现实,但如果真的将它们调下个那二战能不能爆发都另说。
在这之前先讲一个典故,名字叫“田忌赛马”,可能大家都明白,就是参加比赛时先用自己的下等马与对手的上等马先输一局,然后用自己的上等马与他的中等马获胜,再用自己的中等马对下等马依然获胜,这样一来最后获胜的就是自己。
而将日军与德军换个位置很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会输的更惨,先来看看德三海军,这是一支连德国人自己都嘲笑的海军,其二战期间除了无限制潜艇战和水面游猎外几乎毫无建树。
看看重要的马耳他就知道,德国与意大利的海空军绑在一起都没打赢英军,导致海上补给困难重重,这是德军在北非战场失利的直接原因,后勤跟不上。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德三海军的弱小才导致它连像一战那样与英国海军硬杠的信心都没有,从日德兰大海战以后德国就彻底想通,想要跟世界海军第一的英国叫板,自己还远远不够格。
怎奈二战前的德国早已发现这一硬伤,所以在有限的资源上发展海军,把主要精力还是用在扩充陆空力量为好,先能占地盘夺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强大的陆空力量面前,横扫英法盟军自然不在话下。
而如果它是在日本,那么它可怜的海上力量想要占领附近的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可就难咯,那可怜的兵力投送能力估计得慢日本几十倍。
二战纳粹德国很显然是玩坦克的陆战高手,至于海战只好望洋兴叹了。
事实上德国海军的水面偷猎行动除了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取得一定成绩外,再没有任何可以提到的事情。
随着俾斯麦号和它们被纷纷“反猎杀”,水面舰艇的行动也画上句号,再来看看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屈辱一生”,足以印证了二战德国海军的悲剧命运。
不可以确定一点的是,如果德国军队在亚洲其他国家登陆的话,那么其作战能力要比日军强上可不止两三倍。
但主要问题是,德国的二战战略极力避免与美国开战,而且跟中国关系也不错,菲律宾又是美国地盘,难不成它要直接在去印度或北非登陆,继续找英国人怼。

再来看看日军如果去德国就更尴尬了,日本海军虽然在二战的综合实力仅排在英美之后,但是面对世界第一的老牌海上强国英国可就不是在亚洲让它那样“放荡不羁”了,搞不好连人带本都得赔进去。
退一万步讲抛开海军,那么英法联军从陆上也能把日军平推了,而且毫无压力。
日本的陆军对付亚洲国家刚刚好,但是去了欧洲大陆,那万岁冲锋和95/97小坦克可不顶用,人家可是拥有不计其数的战防炮、反坦克炮、大口径榴弹炮、飞机坦克的主,而且那地方又多为平原,可想日军还会发动战争么。
因此可以说日本与德国也恰好是为了自身的侵略战争而做好了“功课”,如果将德国一开始放在日本位置,那么他们也会根据周边环境优先发展海军,日本则也一样。
周围的环境不同,自身的发展与改变也必然不同。
看看从战争初期到结束,这就是一个轮回,德军克苏军、苏军克日军、日军克美军、美军克德军,战到后期盟军克轴心。

日本工业技术比较落后,就连自己的盟友意大利的工业水平都比日本要强,战争需要工业在背后支持,没有强大的工业,那么飞机、大炮、枪就无法研发制造。
二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武器跟苏联、德国、美国差距非常大,日本还在使用三八大盖步枪作为单兵武器,但是苏联和美国已经研发了自动武器,所以在二战的中后期,美国使用了凶猛的自动步枪,二本的根本抬不起来,只能爬到树上偷袭美国人,但是美国被偷袭几次之后,只能用大炮轰炸树上,这就是工业的优势。
德国之所以可以在二战前期打下波兰、法国,同时还占领了英国的部分地区,依赖的是闪电战术,先用飞机先轰炸,对敌方的防御线进行摧毁,再配合装甲部队的突进,日本的飞机跟坦克数量非常少,完全没有德国闪电战的效果,日本的陆军想陆续推进,那么波兰都很难打下。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海军在前期打美国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日本的海军来到欧洲之后,会见到一个强大的对手,英国的海军在二战的实力是最强,所以日本的海军来到欧洲是没有优势,单单靠陆军,随时都被团灭,二战前陆军世界第一是法国,日本就算能打下波兰,面对法国压力太大,后面的苏联和英国加入,日本会被团灭。
日本来到欧洲之后,物资运送比较困难,要么是需要飞机运送,要么是需要海军运送,二战的前期,因为美国不帮日本配送物资,所以日本的物资输送比较困难,来到欧洲,物资配送太慢,而且还有可能被欧洲的空军和海军拦截。
二战德国的实力德国实力来到亚洲,肯定是没有对手,但是亚洲地区有很多有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的殖民地,触碰到这些国家的利益,亚洲会成为二战的主战场,德国的结局更加悲惨。
德国漂洋过海的来到亚洲,那么德国的物资运送也出现很大的问题,二战前期德国先对西欧国家发起进攻,就是因为德国比较靠近波兰、英国、法国,不管是兵力的输送,还是物资的输送都比较方便,队伍的推进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德国来到亚洲,同样也面临和苏联一个问题,战线拉得太长,东方国家的国土面积不比苏联差多少,德国的闪电战术也会被破解。
苏联又接近亚洲地区,如果德国要想占领亚洲,必然会影响到苏联利益和安全,所以苏联同样会出兵亚洲,美国在东南亚有很多殖民地国家,德国面临物资匮乏的时候,同样也会做出和日本一样的行为,进攻东南亚,那么美国一样会对德国进行反攻,德国的海军实力非常的差,所以在二战期间,德国丢失了英国的制海权,德国来到太平洋,面对美国的海军,德国也没有实力抗衡,最后也会美国收拾。
德国发动二战,因为他们想推翻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更多的殖民地,如果德国来到亚洲,必然也会触犯到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的利益,只是欧洲主战场变成亚洲,但是二战结束更加快。

参考:
二战,如果德军来到亚洲,日军去到欧洲,结果会怎样?
这个问题还真没有可比性,如果真是那样调换一下,那么日本会输得更惨。
一方面,德军与日军在军事力量对比上是有重大区别的。
虽然从政体上来讲,日本军国主义与希特勒法西斯好有一比,希特勒的独裁和日本天皇的扩张理念也很相似,但就地理环境和两国所处周边形势来说,日本差距要大得多。
从地理环境上看,日本是个岛国,他发展的军事力量也是以海军为主,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更加注重海军打击力量的建设,到二战时日本已经拥有一支南出太平洋,北到北冰洋的远洋舰队,这也是日军敢于发动珍珠港偷袭的原因,也是敢于跟苏联和美国叫板的底气。
从周边军事形势上来看,日本在亚洲的存在有着很久的扩张历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丰臣秀吉大陆板块学说的影响下,一直把占领东亚和南下作为基本国策,但此时日本的资源匮乏,大量原材料依赖从亚洲各国掠夺,客观上讲,当时日本也是倾尽所有扩张军备,为的就是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但是,就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来说,日本又与德国存在着许多不同。
日军与德军相比,不仅士兵的身体素质明显没有德军强大,而且在装备武器上来讲,日本陆军当时还在使用半自动步枪,而德军已经在使用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了,尤其是在装甲进攻战术上,德军的闪击战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进攻理论。
另一方面,日本是穷兵黩武,德国却是一战和二战的始作俑者。
二战以前,德国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欧洲时局和周边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一战虽然德国承认失利,但多数军官并不承认失败,这为希特勒发动二战打下了基础,而英法的绥靖政策又为德国重新崛起埋下了祸根,而在军工制造业上,德国又有当时比较先进的制造业基础。
反观日本就不一样了,如果凭当时日本的产业和军事基础,想到欧洲去与英法和苏联作战,不仅一点好处捞不到,甚至会有去无回,这一点,从1938年、1939年日苏两次边境作战都体现了出来,日本根本不是苏军的对手。
更重要的,日本对外扩张用的是精神加野蛮控制,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影响下,日军能够占领东亚各国,除了当时亚洲各国一盘散沙外,还有军事力量薄弱和基础工业薄弱不敌对手的影响。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日本和德国调换一下战场,对两国都是弊在于利。
首先,肤色不同人种不同,两国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战场环境不熟悉,天时地利人和都靠不上。
其次,装备武器存在差异。
就日本来讲,小得可怜的乌龟壳一样的坦克,面对英法和苏联强大的装甲,还没上阵就先败下阵来。
而德国的装甲部队来到亚洲,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广阔的农村,闪击战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第三,两国互换战场都存在资源缺乏和兵力不足的问题,补给和运输都存在很大变数。
和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不同,如果日军要进攻欧洲,必须要从陆路和海上同时进攻,但这样做,对资源短缺和兵力不足是个严重的挑战,相反,对德国也一样,德国比日本到亚洲作战困难更多一些,不仅要穿越辽阔的亚欧大陆,还要面临中途多个国家背后插上一刀的问题,德日同时面临中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到时不仅是两线作战,不知道有几线在等着他们。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德军和日军互换战场,只能加速轴心国覆灭的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场态势。
退一万步讲,日本肯定在欧洲是吃不消的,德国可能在亚洲还能顶一阵子,但最终都逃脱不了自取灭亡的命运。

参考:
历史无法假设,只能戏说。
如果德国来到亚洲,估计会迅速横扫亚洲!陆军,空军基本无敌,海军虽然弱了一点,也只是对比英国,放在亚洲,那也是无敌的存在。
东南亚的国家,估计都不堪一击,不会遇到太多有效抵抗,毕竟当年日本豆丁坦克,都横行了,德国四号更是嚣张了。
不过,不管哪个国家,登陆中国,都是噩梦的开始。
巨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糟糕的交通,让敌人很难受。
德军饱受游击战的困扰,那斯拉夫,法国,那些小朋友的游击战,和中国战术水平比,估计还差一点。
饮食结构的不同,气候的不适应,崎岖的山区,明显的长相区别,都是劣势。
还有个问题,中国在军事上,就是德国教的,因此,中国对德国的打法是有了解的。
日本到了欧洲,会发生什么呢?
日本海军还是上的了台面的,但是日本海军和欧洲英国法国比,我觉得很可能取胜。
虽然底蕴上不去英国皇家海军,但是日本无论航母还是战列舰,单体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过,海军再强,想要实现占领,还是要陆军老大哥出手。
日本陆军实力如何呢?
二战亚洲实力太弱了。
所以日本才如此嚣张,换到欧洲现场,基本没有太多悬念,被英法吊打。
在东南亚,日本吊打了英军,但是,那仅仅是殖民军,在别人家门口,拼自己的命,和在自己家门口。
为自己家人拼命,显然是两种概念。
不管从火力,还是装甲力量来讲,和英法都不是一个水平,别忘了,当年苏联收拾日本关东军的时候,直接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如果日本在欧洲,被苏联插手,那基本没戏。
空军方面,零式确实厉害,不过英国的喷火也不差。
前期能打一阵子,拖到后期,日本不占优势。
因为日本飞行员,基本都是一次性的,飞机上不少飞行员都没有降落伞,而且零式机体强度不好,邮箱里没有橡胶层,中弹后容易漏油和起火。
综上,德国会迅速横扫亚洲,在不发疯提前招惹美国前提下,会深陷中国现场,最后因为消耗而战败。
日本会迅速在欧洲战场战败。

参考:
如果二战德国来亚州首先翻脸的是日本,应该有一种可能就是德国不打苏联,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结果就不同了。

参考: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根据真实历史,抗战史推断,上海保卫战大概率会失败,小米加步枪,托尼钢盔,中央军,晋绥军,这类兵种配备的步枪居多,轻重机枪少数,迫击炮,山炮居多,榴弹炮,火箭炮之类的重炮几乎没有,坦克,飞机略等于无,相对于德国来说。
我方总兵力70多个师达70余万人,舰艇40多艘,飞机250+。
而德国是什么配置,打波兰的配置,44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步师,1939驾飞机,2800辆坦克,共计88.6万人。
算上预备队兵力则为62个师,160万人(当时日本算总投入的兵力:十个师团30万人,军舰30艘,战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德军单兵配置,毛瑟步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突击步枪,轻重机枪,105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150毫米榴弹炮,反坦克炮等等。
海军对比,几乎是碾压局,毫无反抗力。
不过有个好处就是东三省的重火力还能自用,但依然是抗压局。
对比后期,更难。
少了铁壁政策,多了集中营,相对于日本采集力,德国的更加强悍,技术更强,一旦在中国扎根,利用我们领土的纵深,更难驱逐出境,毕竟德国和日本的技术体量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就算最终抗德成功,恐怕战争带来的创伤会更久。
至于日本去欧洲,同为工业时代的国家,打来打去都是两败俱伤。
一两个国家还行,多了直接就可以宣布游戏垃圾时间到来。
毕竟大国之间的战斗,要么碾压局,要么两败俱伤局,不可能有第三种结局。
认知很重要,二战中德国和日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单对单,德国纯碾压苏联,苏联纯碾压日本,结果好多年以后,在你们眼中,日本坦克竟然可以和德国坦克平分秋色?
在正面冲突中,苏联坦克很难正面击穿德国坦克护甲,靠抗战初期的炸药包,几乎只能炸坏履带,修补修补又能继续上路。
半自动步枪,和拉一哈打一哈的三八是两种步枪,相对于后者,前者几乎可以称之为机枪,更遑论冲锋枪之类的。
至于说榴弹炮之类,看过亮剑的都知道,意大利山炮那个梗,实际上就是105毫米榴弹炮,那稀有程度咱就不讨论。
一炮,城门楼子直接没了,更不用说150毫米那种了这在德国是什么配置,这种都是按师来配置的,什么装甲师团,旅团的,像二战中日本的炮楼,基本就是一发入魂。
很多人抱有最大的理由就是纵深,实际上你真的了解过吗?
四川人口多吗,在很多眼中这就是事实。
真实情况是,纯纯的四川人几乎没有,多数是外来人口,迁移过来的。
老一辈的说过,当时抗战抓丁,几乎是一个村子就那么十几口人,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和10岁
纳粹最拿手的集中营,最大的监禁过数百万人,其中110万人被屠杀。
而在国内,渣滓洞(江姐,小萝卜头)诺门罕战役,苏联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这几乎二战中一次常规战争的标准体量,更不用说莫斯科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战役这类大型战役体量,那炮弹量可以在地面铺上几层,那所谓的纵深还有什么意义?
纵深只有在双方差距过大,但弱小的一方可以纯靠面积换时间拖到战争胜利的,但当时的国内有这个资本吗?
认清现实,当时的我们不行,但多年以后的我们,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们行。
这是事实,不是靠几部抗战神剧就能改变的,就如同美国靠无数部漫威,依然改变不了,南北战争,你打我一枪,我打你一枪,在如今的我们看起来非常弱智的战争,但这就是事实,改变不了的的事实。
努力改变,学习,创造才能让自己站起来,甚至飞起来,不然你依然只能看着别人飞在天上,想滋你就滋你,你想滋,风却改变方向。

参考:
青岩来答。
假如日本与德国位置对调,它还想在欧洲称王称霸,无疑是自寻死路。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德国是块好地方。
诚然,德国地处欧洲中心,掐住了沟通东欧与西欧的哽嗓咽喉,发展经济当然是好的没话说。
但要想在德国这种长期两线作战的地域,实现一个大国梦与强国梦则真的只有一个字,难!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那日本到了欧洲怪物房就会成为被人随意碾压的“臭虫”吗?
当然不是。
以实际情况看,日本的军事力量是非常不错的。
欧洲国家军队技战术水平先进,但日军动员能力强,士兵上了战场又极端不怕死。
一言不合就玉碎冲锋,谁受得了。
你说欧洲军队单兵武器先进,但日本士兵枪法好。
你一梭子,打一串。
我一枪一个,枪枪爆头。
你说欧洲军队火炮口径大、射程远,但日本有着庞大的战斗机、轰炸机群,大炮玩不过你,就用航弹教你做人。
你说日军没坦克,可实际上在30年末期,日军坦克与欧洲国家的坦克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事实证明,除了英、法、苏三国外,日本吊打其他欧洲诸国还是没问题的。
(千万别说日本连波兰也打不过,会被人笑话的。
)不过,欧洲不比亚洲,想在这里肆意的搞扩张、搞吞并是不可取的。
如果日本想要在欧洲获取更高的利益,最稳妥的办法就只有选择结盟。
如果此时日本选择与苏联结盟,撑死了到最后也只能是苏联的一个卫星国。
二如果日本选择与英法结盟,则最起码也会进入欧洲决策圈,运气好的话还有希望成长为西方阵营的巨头之一。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即英法日三国结成《三国同盟》,共同抵抗苏联。
届时,一种全新的战略平衡将会产生,二战将会有可能推迟或干脆不爆发。
假如把日军换成德军,中国战场会出现什么样走势呢?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以德国当时的国家动员能力、科技实力、军队整体素质,想要快速占领地形复杂的中国基本是痴人说梦。
不过占领中国东北地区、以及华北、华南等沿海地区还是没问题的。
而我要说的变数也就在这里,德军的战斗力很强,想要攻城略地很容易。
但德国人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处理事务的态度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完全“不搭嘎”。
两个民族之间完全没有认同感,德国人要想在中国搞“中德亲善”这一套,不是不可行,只是非常困难。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一个外族想要成功统治中国就只有一个办法,即融入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民国时期的中国,看似软弱可欺,但实际上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深刻的民族认同感,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传承的结果。
所以我认为,德国想要依靠武力征服中国是极难做到的事情。
不过在搞海外征服这一套上,英国人还是很有一套的。
就拿印度来说吧,英国人在依靠经济渗透与步步蚕食方法征服印度后,他们发现在自己统治下,印度各界的反抗意志非常高。
其统治成本要远高于从印度殖民获得收益。
为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英国殖民者竟然又将统治权交回到印度传统势力手中,而英国人则依靠这些既得利益者来间接为自己服务。
即英国不需要直接殖民印度,它只需要将自己的资本植根于印度社会经济当中,吸取养分即可。
(印度柴明达尔制)德国纳粹枪毙占领区百姓可德国人有这种高明政治手腕吗?
依我看他们没有,二战时期的德国只会用暴力胁迫的手段,要求被征服国家的人民,去为自己服务。
他们视占领区内的百姓为草芥,暴力就是他们行使权力的终极手段。
据我推测:德国人在控制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后,就将无力继续推进。
因为德国统治者无法在占领区获得足够的资源,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中国在当时有4万万同胞,而德国却只有6600万人口,切日本列岛孤悬海外,资源匮乏。
德军的坦克、飞机坏了,在中国找不到人修。
子弹、炮弹打光了,在中国找不到工厂生产。
如果从日本列岛运输光成本就能吓人死人。
想在中国就地补充,就必须先修炼钢厂,再修机械厂,然后再培养技术工人。
等德国人把这一切都搞好,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早就从战火中成长起来了。
到了那时,德军就会与日军一样,被慢慢的淹没在敌后战争的海洋当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