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夺走隋朝江山顺利登基后隋炀帝杨广的后人结局如何
隋炀帝杨广一生共育有三子二女,“三子”是萧皇后所生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以及萧嫔妃所生赵王杨杲;
“二女”是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和杨氏(李世民妃嫔,其母未知)。
考虑到高祖李渊建唐是在武德元年(618年),而炀帝杨广的一部分子嗣已经不在人世(比如杨昭),为了全面反映炀帝后人结局情况,笔者这里一并附上给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元德太子杨昭一脉杨昭是杨广的长子,自小便获得了家族的宠爱,“生而高祖(杨坚)命养宫中”。
杨昭这孩子生性乖巧。
那天,三岁的杨昭正在玄武门(皇宫北门)摆弄石狮子,刚好被路过的杨坚夫妇看到。
当时杨坚正犯腰疼病,遂将手倚靠在独孤伽罗肩上,“举手凭后”。
杨昭看见了,就回避在一边,“如此者再三”。
对此,杨坚感叹道:“这孩子天生长者仁心,都不用外人教导啊?
”于是,杨坚就问他,你见了爷爷躲什么呀?
又开玩笑地说,要不要爷爷给你娶个媳妇?
没想到,这一问,竟然把杨昭问哭了:“汉王杨谅(杨坚四子)未结婚时,总在您这里。
一朝娶妻,就出外去了。
我怕离开您,因此哭泣。
”听孩子这么一说,杨坚内心颇有感触,遂对杨昭更为钟爱。
九年后,杨昭12岁,被“立为河南王。
仁寿初,徙为晋王……后三年,转雍州牧。
”虽然进行了分封,但考虑到孩子年龄实际上并不大,杨坚还是把他留在了京师里。
公元604年,杨坚离逝,杨广嗣位,大隋的天空有了新气象。
杨广这人和他爹杨坚迥然不同,喜欢四处巡游,于是杨广刚一登基,“便幸洛阳宫”,让杨昭留守京师。
转过年来,杨广身在外地就直接“遣使”诏令立杨昭为太子——在中国历史上,“立储”是绝对的大事,有相关的礼典流程,一般情况下都要求皇帝亲自在场。
杨广如此处理“立储”一事,要么说明他不在意,要么说明他对这个儿子不是特别放在心上。
此时的杨昭“有武力,能引强弓。
性谦冲,言色徇徇,未尝忿怒……”对臣子也不错,“臣吏有老父母者,必亲问其安否,岁时皆有惠赐。
”说实话,相较于他爹杨广,杨昭是个好太子,若未来能够嗣位登基,想必大隋国祚不至于此。
大业二年(606年),杨昭赶往洛阳朝见父亲杨广。
想必是好长时间没见到父亲了,杨昭待了数月之后还不想回去,想要多待一段时间,“欲乞少留,帝不许”——笔者揣测杨昭之所以如此,大抵和他小时候豢养深宫远离父母有关。
杨昭是想和父母多相处一段时间吧?
虽然杨广“不许”,但杨昭也不急着走,就又“复拜请”。
杨昭这
得,杨昭竟然因此而离开了人世。
杨广这个当爹的确实过份,杨昭死后,他也就“哭之,数声而止”了。
哪有个为人父的样子呢?
杨昭生前育有三子:韦妃生恭皇帝杨侑,大刘良娣生燕王杨倓,小刘良娣生越王杨侗。
我们先看杨侑:杨侑“字仁辅”,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初封陈王,改封代王。
自杨广东征高句丽(612年)时起,杨侑便长年留镇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年),高祖李渊晋阳起兵,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年号“义宁”——当然,大家能看得出来,这种所谓的“拥立”,实际上就是一种过渡。
毕竟,当时杨广还活着,李渊还不想做得太过份。
果然,转过年来,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以后,李渊逼迫杨侑禅位,“逊居代邸”。
武德二年(619),杨侑因病驾崩(一说遇害),时年15岁,葬于庄陵,谥号为恭,没有子嗣,以族子杨行基袭封。
再看燕王杨倓:杨倓“字仁安,敏慧美姿仪,性好读书,尤重儒素,非造次所及”,因此受到了杨广的“钟爱”,“常置左右”。
然而,也是因为杨广的这个“常置左右”害了杨倓。
武德元年(618年),杨倓连同杨广一起被宇文化及弑杀,“时年十六岁”。
最后是越王杨侗:杨侗“字仁谨,美姿仪,性宽厚,大业二年(606年),立为越王。
”杨广每每巡幸之时,便令杨侗留守洛阳,因此,宇文化及江都弑杀隋炀帝时,杨侗并未被一并诛杀。
相反,宇文化及等人弑杀杨广以后竟然“以(杨)侗元德太子之子,属为最近”,“遥拥”为帝,是为隋明帝。
宇文化及弑杀了爷爷杨广和兄弟杨倓,现在竟然要立杨侗为帝?
这脑子里想得是什么,就真得说不清了。
你把杨侗立为皇帝,就不怕他报复你吗?
果不其然,宇文化及不久就反悔了,改立秦王杨俊(杨坚三子)子杨浩为天子。
已经有了一个天子,现在又立了一个,杨桐随即意识到这就是杀身之祸,即“招怀”了瓦岗军的首领李密。
李密一看,杨侗是“正统”,我这等于是被朝廷“招安”啊,于是立即遣人请降,并出兵对付宇文化及。
好景不长!眼见隋室没落,杨侗的“洛阳团队”核心成员,手卧重兵的郑王王世充起了反心,遣大臣“入见曰”:“天命不长,郑王功德甚盛,愿陛下揖让告禅,尊唐、虞之际。
”这就是赤裸裸的逼迫杨侗让位啊!杨侗当然不高兴,毕竟自己也才没做几天天子,于是严辞拒绝了臣子们的“逼宫”。
王世充要比宇文化及聪明地多,没有像他一样直接弑杀天子,而是又派人对杨侗讲:“现在天下尚未安定,需要有能力的长者(指王世充)出面。
等到四海安定以后,再立你为明君不好吗?
若此,我一定会遵守承诺的。
”王世充第二次上书给足了杨侗面子,如果杨侗再不接受,恐怕就会有杀身之祸了。
王世充手握兵权,杨侗“光杆司令”一个,自然不是对手。
最后,杨侗迫不得已,“逊位于世充,遂被幽于含凉殿”。
然而,幽禁才仅仅是个开始,一个月后,王世充命人鸩杀了杨侗,是年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至此,太子杨昭一脉没落,除了杨侑有一个族子杨行基嗣爵以外,杨倓和杨侗的子嗣如何,史书均无明确记载,大概率是无后了。
聊完杨昭,我们再来看其弟杨暕和杨杲一脉杨暕“字世朏,小字阿孩。
美容仪,疏眉目,少为高祖所爱,进封齐王,增邑四千户”。
如果不是哥哥杨昭英年早逝,可能杨暕这一辈子也就是个“齐王”而已。
显然,哥哥一死,杨暕的机会便来了,“朝野注望,咸以暕当嗣”。
杨广也对自己的二儿子抱以厚望,“敕吏部尚书牛弘妙选官属,公卿由是多进子弟”。
这种情况下的人,很容易“飘”,杨暕也不例外,“以是骄恣,昵近小人,所为多不法”。
不久,杨暕就因为一些事而得罪了杨广。
有一次,杨广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给杨广介绍了一个美女,“言柳氏女美”,可是杨广竟然“未有所得”。
杨丽华寻思,可能是皇帝不中意吧,于是转手就把这个女人介绍给了齐王杨暕,杨暕倒是不客气,“纳之”。
可过了些日子,杨广竟然问姐姐那个柳氏女哪去了。
杨丽华不敢隐瞒,便说在杨暕府上。
杨广一听就不高兴了,
又有一次,杨暕跟随杨广前往汾阳宫狩猎。
杨暕“大获麋鹿以献”,而杨广的队伍则啥都没捞着,这使得杨广“好没面子”,于是便问“从官”是怎么回事。
“从官”们说是野兽们为“杨暕左右所恶,兽不得前”。
杨广得知详情以后,忍无可忍,遂“发怒,求暕罪失”。
上面已经提过杨暕“所为多不法”,现在皇帝要找你的罪过,那还不是很容易?
其时,杨暕考虑到哥哥杨昭还有三个儿子,“恐不得立,阴挟左道为压胜”。
“压胜”这种事,历来为皇家所忌讳,你现在竟然对自己的亲侄子行“压胜”之术,这令到杨广愤怒,一怒之下,便把杨暕身边的“宠臣”杀了个精光。
杨暕呢?
考虑到杨杲年幼,杨广对侍臣说:“我现在就杨暕这一个儿子了,不然,我就把他杀了以谢天下。
”就这样,杨暕免于一死,但“恩宠日衰,虽为京官,不复关预时政”,退出了大隋的政治舞台。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杨暕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也受到了诛杀。
值得一提的是,宇文化及叛乱之初,杨广还以为是杨暕发动的叛乱,阴谋夺权;
而杨暕就更倒霉,临死之前还以为是杨广对他下的手——想来,这父子俩也只能是去到阴间释惑了。
杨暕虽死,但他还有一个名为杨政道的遗腹子在世。
后来,阴差阳错,杨政道和奶奶萧皇后得以北上投奔突厥。
突厥处罗可汗立其为“隋王”, “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再后来,李世民贞观年间,杨政道回归大唐,“授员外散骑侍郎”。
至此,杨暕一脉虽然没落,但好在子嗣未绝,依然可以延续下去。
相比杨暕,赵王杨杲就悲惨地多了,小小年纪就没了性命。
杨杲“小字季子。
聪令,美仪容。
年七岁,以大业九年封赵王”。
杨杲这孩子很有文学才华,杨广“有所制词赋,杲多能诵之”,而且非常孝顺,见到杨广身体不适“不进膳”时,他“亦终日不食”。
因此,杨杲也是深受杨广喜爱。
宇文化及弑杀杨广的时候,他就在杨广旁边,被一并诛杀,时年十二岁。
到这里,杨广三个儿子及其后代的情况就全部讲完了,总起来看,他们的命运都不是太好,特别是长子杨昭的三个儿子都未得善终,实在是令人唏嘘。
最后,我们来看杨广的两个女儿南阳公主和李世民妃杨氏南阳公主是杨广的长女,母为萧皇后。
南阳公主“美凤仪,有志杰,造次必以礼”。
十四岁(约599年)时,南阳公主嫁给了许国公宇文述的三子宇文士及——他的两个哥哥即为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
是的,没错,就是他俩弑杀了隋炀帝,大家可以从中看出这种复杂关系。
宇文化及江都“弑逆”以后,遂携隋宫室北上,这里边既有萧皇后,也有南阳公主。
不过,也该他倒霉,宇文化及在抵达聊城(今山东聊城)以后,遭到了夏王窦建德的进攻,并惨败被俘。
是以,萧皇后南阳公主等隋朝宫室们又落到了窦建德的手中。
窦建德便趁机“接见”了这些隋朝宫室们。
大家都是女眷,跟一个“叛军”首领会面,自然是十分害怕,唯有南阳公主“神色自若”。
窦建德与之交谈时,“主陈国破家亡,不能报怨雪耻,泪下盈襟,声辞不辍,情理至切。
”这使得窦建德和“观听者莫不为之动容损涕,咸肃然敬异焉”。
是时,窦建德准备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等“谋逆”之人一并诛杀,斩草除根。
这里边也包括宇文士及和南阳公主之子——年仅十岁的宇文禅师。
或许是南阳公主之前的说辞“感化”了窦建德,窦建德决定“网开一面”,遂派虎贲郎将於士澄劝说南阳公主:“……您的儿子,按法也要从坐诛杀。
如果您不愿意,说一句,我们也可以留着他的性命。
”这本身是窦建德给南阳公主的一次机会,只要她说两句,就可以保住儿子的性命,不料她却说:“虎贲你原来也是隋朝贵臣,你想杀就杀,这种事又何必多问呢?
”见到公主的答复如此决绝,窦建德“竟杀之”。
就这样,年幼的宇文禅师丢了性命。
或许,有朋友问,为什么南阳公主就不能服个软呢?
这可能还是源于其内心的仇恨。
毕竟,宇文家族弑杀了自己的父亲杨广,而宇文禅师又是宇文家族的后人——至少在她眼里是,她已经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当时宇文士及并不在聊城,而是早就“开溜”,“自济北西归大唐”。
所以,宇文士及并没有受到窦建德的诛杀。
两年后(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俘获夏王窦建德,以及原有的隋朝宫室。
宇文士及也参与了这场战事,因此得以和南阳公主在洛阳相见。
宇文士及希望和公主复合,“请复为夫妇”,然而却遭到了公主的拒绝:“我跟你有仇,现在之所以没用刀子杀了你,就是看在‘谋逆’那天,你不知情的份上。
”宇文士及确实对于哥哥们弑杀杨广之事不知情,但见妻子如此说,他还是想坚持坚持,于是又“固请”。
可这激怒了南阳公主:“等我死了,咱们再见吧?
”南阳公主这话说得是太重了!宇文士及一看,“知不可屈,乃拜辞而去。
”之后,南阳公主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去了……至此,南阳公主一脉彻底没落。
除南阳公主外,杨广还有一个女儿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为唐太宗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之母。
这个杨妃大约是在李世民攻克洛阳后(621年)被“罚没掖亭”,之后,又被李世民选入宫中的。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太子,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态度似乎有点问题,一度认为其“仁弱”!他曾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稚奴(李治小字),可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社稷,该咋办?
我觉得吴王李恪很像我,我打算改立他,你觉得怎么样?
”李恪于武德三年(620)“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
十年,又徙封吴王……”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但和吴王李恪没有血缘关系。
所谓“娘亲舅大”,于是当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打算废掉李治改立李恪时,坚决反对。
李世民无奈,也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这次谈话最终还是传到了李恪的耳朵里,使得他对长孙无忌“深恶之”!双方由此结下了“梁子”!永徽三年(652),“房遗爱谋反案”爆发!长孙无忌抓住机会,将李恪牵扯其中!明年(653年),吴王李恪因此“被赐自杀”,年仅34岁。
李恪“谋反”,顺带着把弟弟李愔也牵连进来,导致其被“黜为庶人,徙居巴州。
寻改为涪陵王,乾封二年薨。
”至此,杨氏一脉也彻底没落。
由上可知,杨广女儿这一脉的运数也不佳:南阳公主儿子被诛杀,婚姻破裂,自己则遁世出家;
杨氏的儿子们则由于李世民的一句“类己”而受到牵连,就更加不值。
小结:综合来看,杨广的后代们,无论是儿女辈,还得孙子辈,其命运大多凄惨,令人唏嘘。
这是否是命中注定?
我们不得而知。
如此,也就难怪,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人不愿意出身皇家了。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资治通鉴》、《隋书》、《旧唐书》,(网
参考: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杨广在后人眼中可谓是残暴昏庸的代表,他劳民伤财、横征暴敛,引得天下群起而攻之,实在堪称是历代统治者的反面教材。
正因一系列过于急功近利的举动,杨广统治的帝国被农民起义所摧毁,他自己也死于部下之手。
最终,天下归于唐朝的统治。
那么,作为暴君之后,隋炀帝的儿孙们在唐朝建立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首先,我们要看看隋炀帝后代们的阵容——根据目前可查的史料,杨广一生共生有四子两女,其中半数是他与萧皇后所生。
杨广与萧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名叫杨昭,他身强力壮,又性格谦逊随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继承者。
可惜的是,在被册封太子的次年,也就是隋大业二年(606),杨昭就因病去世,享年仅仅二十三岁。
杨广的次子杨暕和幼子杨杲都继承了母亲俊俏美丽的面容,他们一个擅长骑射,一个则是天资聪颖。
可惜的是,这二人都在江都兵变时陪伴在杨广左右,因此双双成了叛军的刀下亡魂。
除了上述的三人,杨广还有一个早夭的儿子,在皇子中排名第三。
总之,杨广的儿子们尽管个个都似乎比较优秀,但在唐朝正式建立之前就已经全部去世了。
杨广没有早夭的三个儿子当中,杨杲去世时年纪尚小,而杨昭、杨暕则都有子嗣留下。
杨昭共生下三子,其中最小的第三子杨侑被攻入长安的李渊立为了傀儡皇帝,不过,他在位半年便被李渊逼迫禅让,遭贬为酅国公。
一年之后,年仅十五岁的杨侑原因不明地去世,对此,有人说是因为生病,有人则认为是因为李渊的加害。
在其死后,李渊为其赐谥号\"恭\",因此后世便称之为隋恭帝。
杨昭的次子名叫杨侗,江都之变后,身在洛阳的他被驻守洛阳的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人立为了皇帝。
后来,军阀王世充挟持了杨侗,并逼其禅位给自己。
作为傀儡的杨侗被贬为潞国公,而一个多月后,王世充为了防止有人拥立杨侗妄
因为喝下毒酒后没有立即死亡,杨侗又被以布帛勒死,结局可谓十分凄惨。
杨昭的长子是因聪慧、俊俏而深得杨广喜爱的杨倓,江都兵变时他也在场,因此自然也就难逃一死了。
杨暕被认为至少有三个儿子,但其中被史书记载姓名的只有身为遗腹子的杨政道。
据《隋书》记载,江都兵变时杨暕及其两个儿子都惨遭杀害,这说明了杨政道至少有两个哥哥。
江都兵变结束后,杨政道才出生,在襁褓中的他便被窦建德封为了郧公。
没过多久,东突厥的处罗可汗为了报答隋朝当年对自己父亲的恩情而主动将杨政道迎到了东突厥境内,尊其为\"隋王\"。
直到唐太宗时期,李靖击败东突厥,杨政道这才投降了唐朝,他被封为员外散骑侍郎、尚衣奉御,最终死于唐高宗时期,可以说是杨广后人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个了。
说完杨广的儿子和孙子们,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他的女儿和外孙。
杨广的女儿中被史书记载了名号生平的只有两个,但从《北史》中萧皇后\"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也就是带着杨政道和几个女儿前往东突厥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杨广还是有着几个其他女儿的,只是没被记载,其结局大概和杨政道一样是比较平淡的。
我们目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两个分别是杨广的长女南阳公主和杨妃,前者嫁给了宇文士及,并与之生下一子,但后来因江都之变而恩断义绝,他们的孩子也因为是宇文家族后人而被窦建德所杀;
后者则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了后宫,为其生下了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
这两个儿子当中,李恪因为英明勇敢,和太宗年轻时相像而一度被其视为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不过,他的优秀也招来了权臣长孙无忌的嫉恨。
为了让妹妹的孩子当上皇帝,长孙无忌对李恪大加打压,甚至李治继位之后,李恪仍然是被其陷害而死。
和李恪同父同母的李愔为人骄纵任性,曾多次被太宗、高宗训斥责罚,李恪被害后,他也受连坐而被流放至巴州,并最终死在了那里。
至此,杨广后人们的结局都被大体介绍到了,总的来说,他们当中活到唐朝建立后的并不算多,各自的结局也都难以称得上圆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恪被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追尊为了定宗,所以我们或许从名义上可以说,是杨广的后人建立了南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