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
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
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
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
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
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
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
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
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
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
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
自此,义门陈遍布全国各地。
参考:
我姓罗,据史书记载罗姓出自妘姓,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
周朝时候,有子孙封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罗国,后罗国被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罗”为姓。
本人现原籍广东兴宁市,椐家族谱记载,广东兴宁罗氏开基老祖珠46世洪德公,字必元,号任郎,尚崇公次子,生于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年)。
“景定“壬戍(1262年)科擢进士第,仕咸宁县令,升抚州大守,官至朝散大夫。
为官清正廉明,百姓讴歌云:“细阅后裔派系长,簪缨绵亘世流芳;
孝子忠臣昭册史,才人学士著朝堂。
章台树历风霜古,桂籍荣增日月光;
试问根源何处是,豫章沟起姓无双”。
洪德公共娶九妻,生十八子及一女。
卒于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己西岁,寿高95岁,葬于汀州宁化县城东重冈巅。
洪德公十八子,广布粤东,粤北,粤西及赣,湘,桂,浙,闽,川,台诸省和东南亚,奕叶蕃昌,兴宁市的罗姓亦是由洪德公之子所传,因此本人罗姓的祖籍是福建省宁化县。
参考:
诚邀,如题。
姓氏是一
姓氏如此重要,那么您知道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吗?
中国百人百姓,有书可查的姓氏就不止百个,小编不能一一举例,所以就以小编自身的姓氏为由简单介绍一下。
刘姓祖籍在---今河北唐县。
这里是远古洪荒时代高扬巨斧、以刘为
刘姓有“王者气候”,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 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 字。
天主对刘姓实在太垂清了,他把奠基中华文明根底的重担交给了刘姓后代。
高扬巨斧——刘姓的最原始根蒂 树有根,水有源。
当然时隔千年,这些事情也记载不甚详细,究竟是真是假,有多少水分,小编就不得而知了。
后辈落业于麻城孝感,明洪武二年,迁至简洲西乡五马桥,距今600余年。
1955年汉字简化,傅改为付。
参考:
天下周氏一家亲,海阔山遥心连心。
我姓周我骄傲,我姓周我自豪。
我姓周,从江西瑞昌现南义村迁入黄梅,堂号,爱莲堂。
字辈,黄梅赤土坡宗支师广公裔字辈:重开英才起,清华毓秀美,克绍忠纯泽,文光耀庭纪。
我属毓字辈。
周氏宗亲携手祖国14亿亲人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已的力量。
参考:
史书记载,周朝姜子牙被封山东高地,子孙从此姓高。
所以山东民间有姜高不分家之说。
我老家是烟台黄县龙口镇(撇)羊高村。
此村在海边,现已不存在了,已是龙口市的市中心了。
我母亲生前说,我们这个高和龙口别的高不是一家。
羊高村人个高、皮肤黑,大凹眼。
上个世纪未,我父亲得了绝症,在告别人世时,和我谈过他送鸡毛信时踩过地雷没炸,还谈过他感情生活,本村一美女曾爱过他,她像外国人,头发白,眼睛大,鼻梁高,外号白毛仙女。
也姓高,出了五服。
我奶奶不同意,因为她也姓高。
我有一朋友,他是专门研究地方志的。
他告诉我,山东的高姓有两支,一支是姜子牙的后代,一支是唐朝皇帝赐给来华犹太人的姓。
因为个子高,所以赐姓为高。
我家有家谱的,我小时父母曾念叨过,我记不全了,只记得…\"振、常、显、贵、宝、莲(连、联?)、登……\"
我曾去过龙口镇羊高村,当时只有一个老太太李桂芝,是我的叔辈嫂嫂,比我大几十岁。
她知道我父亲。
她当时有个女儿在上海,现此女儿最少应该有七十多岁了。
时光如梭。
祝福亲人万事如意。
不管是本地高还是外来高。
我们从小受的家教,就是爱中国。
参考:
我不得不说下,正好看看有没有懂的人帮我验证下我说的这些是不是真的,我姓吕,祖上姜子牙,我爷爷饥荒时期从东阳逃难过来杭州临安的,在东阳那边有正式的祠堂,也有正式族谱,一代代传下来的,祖上就是姜子牙,吕尚,到了我爷爷这辈因为他迁走了现在就算是分出来得分支了,所以族谱现在没有我爷爷这一支的后人的名字了,包括我,我小时候还回东阳走过亲戚,是我爷爷弟弟那边的我叫他小爷爷,不知道族谱的事是不是真的
参考:
说一
所以这里祖籍就是依据族谱上的始迁祖或者一世祖或者开基祖来确定。
姓氏祖籍,范围就很广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姓、氏分离,按照朱子的理解,天子因为出生地而得姓,姓又来自于五帝,《春秋》记载了二十二个姓氏(《左传》等有不同说法,兹不赘),如出自颛顼的妫、虞、夏、拟姓;
出自于高辛的子、殷姓,出自于黄帝的姬、周、承姓,出自少皞的嬴姓,出自炎帝的姜姓等。
诸侯因字而有氏,姓之下遂又分出多个氏族。
所以一般追述到姓氏起源,都追溯到具体人而非地点,像姬姓,出自黄帝。
战国以后,姓氏逐渐统一,一般以为从司马迁《史记》之后,姓氏已经混用,和现在的姓氏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魏晋时期,出现了姓氏郡望,将姓氏与具体地点结合,算是姓氏的祖籍,如天水赵氏,其中天水为天水郡,天水郡除了赵姓外,还是秦姓、王姓、严姓、姜姓、尹姓、臧姓、纪姓、庄姓、阎姓、皮姓、艾姓、上官姓十二个姓氏的郡望。
类似的还有彭城钱氏、乐安孙氏、陇西李氏、汝南周氏、延陵吴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始平冯氏、颍川陈氏、河南褚氏、河东卫氏、乐安蒋氏、吴兴沈氏、南阳韩氏、弘农杨氏(百家姓前二十,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等等。
参考: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我姓陈。
听老人说祖籍在山东小云南。
我还真的留心查了一下。
实话实说到现在我也太没弄明白这山东小云南到底确指的是什么地方,但我每次到山东路过和旅游我都觉得山东那山那水那人那故事都特亲近。
去山东,真的有在回家的路上的感觉。
离开山东也有故土难离的感受。
但我也喜爱东北,都是我的故乡。
都有我陈姓家人在那发展壮大。
真的是高兴,祝愿陈姓家族人丁兴旺发达富贵长久。
它有个大的轮廓:那就是《百家姓》。
它分为单姓和复姓:如单姓有“赵、钱、孙、李、周、吳、郑、王、”,如复姓有“公皙、南荣、诸葛、尉迟、公羊、南宫、司馬、宇文、”等等。
不同姓氏的人,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繁衍生息、从慢长的岁月走到今天、走到蘩荣昌盛。
每个姓氏都有它的历史,都有着它传奇的故事。
如我们“支姓”人家:在宋版《百家姓》排名163位(虞万支柯)。
2014年新版《百家姓》排名311位。
据“支”姓宗亲网不完全统计:它已遍布全国25省、市、自治区, 400多处居集地,人口约17.3万(不算国外),江苏省“支”姓人数排名第一位。
“支”姓家族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月支族人、月支国”,(秦、汉)时期的“月氏国”。
177——176年遭受到匈奴的连续攻击,大部分被迫西迁至新疆西部伊利河流域,称大支月。
一部分人馬征服了邻国“大夏国”(今阿富汗),他们在那里安家乐业,繁衍生息,形成今天阿富汗的主要民族。
部分没有西迁的“支”姓部落,进入祁连山后与羌族人杂居,发展成“小支月国”。
我的祖籍:陕西省、蓝田县。
中华始祖母“华胥”故里。
它位于蓝田县、西川。
距西安市14.5公里。
前几年我重游故里,赋诗一首:我的故乡支家沟,红河红水潺潺流。
面对霸河望南山,霸柳飘雪絮飞柳。
参考:
余姓,主要起源于姬姓,东周春秋时期秦国上卿由余之后。
中国百家姓氏之一,据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余姓人口约640余万(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另2016年公安部统计数据约有近700万),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41%,当年排名第41位。
人口分布主要以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
余姓发源地据考起源于现陕西凤翔一带,可考据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为多。
希望各地余氏宗亲能够联系起来,每年都在湖南平江余氏家庙举行祭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