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张学友的唱片销量成绩他“歌神”的称号是否名副其实
回顾张学友的歌唱成绩(截至到2016年),历来唱片销量全球破6千万张,1995年的年唱片销量仅次于麦可杰克逊,荣登全球亚军,连巡回演唱会也登上金氏纪录,有记者替读者统整歌神的丰功伟业。
歌神金嗓傲人成就1993年推出《吻别》专辑,全台狂卖136万张,荣登台湾唱片销量第一名。
1994年新加坡个唱门票约台币9600元,票价华星最高。
1995年唱片销量荣登全球亚军,仅次于麦可杰克逊。
1995~1996年举办100场世界巡演,登上金氏纪录。
1998年获金曲奖歌王,也是首位非台湾籍金曲歌王。
2010~2011年世界巡演146场,观众达204万人次,重写金氏纪录。
张学友的歌唱实力无庸置疑,但其实他的演技也天分十足,1990年演出大导演胡金铨的《笑傲江湖》,他完美诠释腹黑的东厂走狗欧阳全一角,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认可,当年更凭借此角色夺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
尤其演出喜剧,张学友和梁朝伟合作的《咖喱辣椒》系列的阿飞与阿基,以及《东成西就》中的丐帮帮主洪七与西毒欧阳锋,就是有股莫名喜感,上大银幕就是吸睛引人发噱。
参考:
我不知道你指哪个时段的销量,可能你说的是现在?
对于艺人来说,肯定有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段,如果你觉得从开始踏入舞台到退出舞台的每一年,都具有非常好的数据,这个不可能。
除非在最巅峰的时候急流勇退,比如刘文正那样玩着玩着不玩了。
现在学友只要开演唱会就让黄牛全体出动,上海一张票能炒到12888元,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即使现在学友哥不再出新歌,就凭王思聪说愿意花一万买一张票。
你觉得还需要证明什么?
参考:
张学友,他发迹于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唱片市场,隐退在2006-2010年的黄昏唱片市场。
简单说,张学友、刘德华是唯二两个音乐生涯横贯整个唱片时代的歌手。
这种得天独厚的市场大环境加持下,张学友和刘德华几乎成为了华语音乐的实体唱片销量天花板。
截止2007年,张学友在台湾的过税总销量是780万张,周杰伦是240万张。
张学友总销量:1.《情无四归》8万张;
2.《在我心深处》11万张;
3.《意乱情迷》11万张;
4.《似曾相识》9万;
5.《吻别》 136万;
6.《祝福》90万张;
7.《偷心》60万;
8.《真爱》120万张;
9.《拥友》50万张;
10.《忘记你我做不到》105万张;
11.《想和你去吹吹风》80万张;
12.《不后悔》30万张;
13.《走过1999》42万张;
14.《学友热》9.5万张;
15.《他在哪里》11万张;
16.《黑白映画》8万张;
周杰伦总销量:1.《JAY》50万(补发后典藏版销量猛增);
2.《范特西》33万;
3.《八度空间》35万;
4.《叶惠美》33.5万;
5.《七里香》32万;
6.《十一月的萧邦》25万;
7.《依然范特西》22万;
8.《我很忙》11.5万;
总计:242万张。
07年之后,到数字时代,周杰伦的台湾实体销量不足100万。
而张学友的16张国语专辑,仅仅是张学友65张专辑总量的四分之一。
从实体销量上,即使是新世纪让我们备受赞许的周杰伦,在作曲、风格、编曲、配器上的专业度、内容度远超张学友、刘德华的音乐质量,但是实体唱片销量上也无法和张学友、刘德华相比。
因为周杰伦兴起于唱片时代逐渐没落的阶段,前七张专辑销量还不错,后面整体拉闸。
全新的版权和数字唱片的兴起,让周杰伦几乎放弃了专辑的制作,全是单曲。
因为单曲更赚钱。
而数字专辑,本身就是音乐传媒公司运营偶像化的结果,不具备实体音乐流通性,而是局限在音乐平台的垄断上。
回到张学友本身,张学友的生涯总实体唱片销量,我
全世界华语音乐市场的购买力,更本达不到一个歌手单张正版专辑达到1000万张实体销量的水准,算上盗版才堪堪够着。
关于销量,本身我们华语音乐的市场就比较复杂。
内地市场基本上是无法统计的,因为直到唱片时代没落,内地的盗版市场依旧鼎盛。
你在县城内用任何途径购买30张《吻别》,不用看,这30张基本上全部是盗版,而且还不重样,存在捡漏的可能有一张正版。
真实情况是,仅仅在当时的大城市之中存在正版,广袤的农村地区,基本不可能有正版的存在。
数据来源于1986年的香港IFPI。
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名为《Jay》,就是他的英文名字,发行在2000年12月,语种当然是国语。
这就是周杰伦和吴宗宪的传奇赌约的结果。
周杰伦说自己想做专辑,吴宗宪看着周杰伦,说如果能在几天内写出50首歌,那就给他做一张专辑。
周杰伦做到了,但是没人唱,只能自己上场。
唱得稀碎、高喉位硬顶挤卡不断的周杰伦,凭借自己的天马行空作曲想象力, 完成了《Jay》这种专辑,其中的《龙卷风》更是成为了周杰伦的标志性歌曲,对后来流行音乐作曲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主打歌《可爱女人》。
《Jay》的销量来源于2001年的台湾年度销量榜:28万张。
这两张专辑,都发行于唱片市场较好的年代,一个是初期,一个是成熟期。
而《Jay》的编曲、作曲风格,是远远超过《Smile》的,在专辑销量上可以看出。
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周杰伦依旧可以获得28万张的成绩,质量的确是比张学友的《Smile》要高。
毕竟,张学友只是唱,作曲、编曲、配器、母带、混音、制作等繁杂工作和音乐领域,都是有唱片公司完成。
周杰伦则是事事亲为,也为日后,周杰伦成为华语顶级音乐制作人埋下伏笔。
2:张学友《遥远的她/Amour》23万张 VS 周杰伦《范特西》张学友的1985年十二月,发行了第二张专辑,《Amour/遥远的她》,这是一张翻唱专辑。
是的主打歌,《遥远的她》本身就是日语歌。
最终销量:23万张;
同样的周杰伦在2001年,也是第一张专辑的同年,发行了第二张专辑《范特西》。
《范特西》基本确定了周杰伦的音乐方向:中西结合。
范儿特西嘛。
这一张专辑是周杰伦爆火的起点。
里面有一首歌叫《双截棍》,当年周杰伦成功走入大陆市场和观众眼中,就是靠着这首《双截棍》。
《范特西》的TW年销量是46万张,HK销量5万张,获得HK十大国语专辑销量奖;
在2003年-2004年周杰伦引入大陆市场后,在《范特西》正版的专辑引进版还未出现前,内地就已经直接盗版情况严重。
算上盗版可能的确有百万张,但是不纳入实体销售计算。
《遥远的她》23万张;
《范特西》51万张;
后续《范特西》在2005年做出了大陆引进版,当时在深圳的售价是80元,死贵死贵。
当时引进版并没有准确统计,但是2005年正是周杰伦火爆的阶段,而如今《范特西》这一张专辑在《豆瓣》的评分已经来到了10万人次,评价是9.2的高分。
当然这是无法计算的,因为《范特西》有多火,他的盗版系列就有多恐怖。
而当时张学友的盗版CD数量,因为时代局限,80几年远没有零几年猖獗。
3:张学友《只愿一生爱一人》:80万张;
1989年十二月,张学友发行《只愿一生爱一人》,销量突然达到80万张;
张学友演绎生涯第一次巅峰;
《只愿一生爱一人》就是庾澄庆的《让我一次爱个够》的粤语版,庾澄庆在TW市场已经凭借《让我一次爱个够》获得了40万张的生涯最好成绩。
记住,一张专辑能卖出40万张,就是一个歌手的生涯巅峰,不要动辄几百万,几千万。
都是唱片公司的噱头。
张学友在粤语语专辑《昨夜梦魂中》的扑街表现,让张学友染上酗酒,才不得以转入演员行业。
在《只愿一生爱一人》的发行后,张学友瞬间拿奖拿到手软:《只愿一生爱一人》成为香港年度十劲歌金曲之一,同时荣登“香港电台”及“商业电台”排行榜第一,并获得“TVB劲歌金榜”第一名及“1989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之一。
同时同专辑歌曲《夕阳醉了》获得了1989年的年度十大劲歌金曲奖,1990年的第十三届十大中文金曲。
又是一张翻唱专辑,张学友再度迎来事业巅峰。
80万张专辑销量,估计和东南亚市场的粤语火热现象有关。
这一张专辑几乎奠定了张学友的翻唱水准和市场把握。
但是我
张学友的翻唱竟然能唱到80万张,着实不太合理。
粤语购买力实际上一直都是略弱于TW吞吐量的。
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东南亚的粤语市场打开程度大于国语吧。
周杰伦的第一个巅峰期则是在《叶惠美》,包含《以父之名》、《晴天》的《叶惠美》。
叶惠美发行半个月,突破100万张。
其中TW30万张,HK5万张,而第一次打开的内地市场迎来了65万张的恐怖销量。
最终叶惠美的TW最终销量定格在33万,而内地销量定格在80万。
而后续的逐渐唱片改版,从普通CD,改变为豪华版CD,从豪华版改变为典藏版,这部分就处于一个收藏类型。
但《叶惠美的》后续销量应该也不低于10万。
张学友《只愿一生爱一人》:80万张;
周杰伦《叶惠美》:内地90万+TW33万+HK5万=128万张;
缺少新加坡的销量。
4:张学友《吻别》VS 周杰伦《七里香》;
来了,两
张学友1993年,发布的《吻别》专辑,这是一张主打原创歌曲的唱片,终于不再是翻唱。
《吻别》销量:1:台湾136万张,至今为止的台湾销量冠军,无人可媲美。
是周杰伦《Jay》、《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前四张专辑的台湾销量总和还要多的存在。
2:香港不可统计,预计在10万张左右,不可能超过20万张。
毕竟是国语专辑,最好的国语专辑也就是周杰伦的《八度空间》10万张。
3:大陆不可统计。
台湾自身的吞吐量,我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应该存在盗版复制的过程。
盗版销售份额应该不低于200万张,在250万左右,但这部分销量, 唱片公司无法收取税收。
这一点从吻别造成的税收渠道可以得知,张学友的合法税收最终就是台湾136万,而不是网络上说的400万,更不是2500万张。
4:新加坡20万张。
如此计算,吻别最终的正版实体销量如此计算:台湾136万(含内地正版)+香港10万+新加坡20万=166万正版实体唱片。
盗版唱片在410万左右,吻合唱片公司吹嘘的400万销量。
当然,有人将盗版也算作实体销售的一部分。
周杰伦的《七里香》,台湾32万张。
注意,台湾本土的音乐购买力,是很有限的,没有引进转手销售在大陆,基本上40万是封顶的销量。
也从侧面证实了《吻别》的136万,是有转手买入内地市场的正版份额。
《七里香》内地销售260万张,获得邮政合作,发行该专辑的邮票版,包括一张面值80分的周杰伦纪念邮票。
《七里香》销量:内地260万张+台湾30万张+新加坡+香港15万=305万张。
正版税收,内地收税260万张。
铁板钉钉。
说道这里,看似周杰伦比张学友的单篇销售量大,但实际两人的总销售量级依旧不在一个档次。
张学友一共有65张张专辑,周杰伦一共只有14张专辑,量级足足差了4倍。
张学友以翻唱为主,走的是纯粹的HK商业歌手路子,周杰伦走的是更为专业的音乐制作人方向,音乐活力和生命远远高于张学友。
但是但从唱片销量来看,周杰伦目前并没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参考:
学友哥华人之骄傲,
参考:
1.歌神不是榜单上第一就可以封的歌神之所以称之为歌神,不是只有唱片销量高。
榜单第一只能说明那张唱片很棒,大众都喜欢,却不绝对代表歌手的水平就是第一。
2.张学友的唱片成绩确实非常辉煌二十年之前,他的唱片刚出来,就遭到大家的抢购,他就是天王巨星,唱片销售量经常榜单前几,不能绝对的每次都稳居销量第一,基本每次稳居前三。
3.张学友确实担的起“歌神”之称近些年来虽然他很少再发专辑,也极少参加活动,一直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不过他的名气却一直都不低。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说他是歌神当之无愧的。
圈内大神周杰伦,陈奕迅等人都以他为偶像,特别尊重他,而且音准,唱歌的感情和技巧都处于一个顶尖的水平,在这个领域,他确实担当的起“歌神”之称。
参考: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看看什么才是真金白银。
慈善做假,销量也做假,真佩服友粉的脸皮有墙厚了随便弄几张不知道哪来的表格就能吹上天。
参考:
大家好,
作为一名音乐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一下我
首先歌神之所以称之为歌神,不是只有唱片销量高。
榜单第一只能说明那张唱片很棒,大众都喜欢,却不绝对代表歌手的水平就是第一。
其次张学友的唱片成绩确实非常辉煌,二十年之前,他的唱片刚出来,就遭到大家的抢购,他就是天王巨星,唱片销售量经常榜单前几,不能绝对的每次都稳居销量第一,基本每次稳居前三。
最后张学友确实担的起“歌神”之称,近些年来虽然他很少再发专辑,也极少参加活动,一直处于半隐退的状态,不过他的名气却一直都不低。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说他是歌神当之无愧的。
圈内大神周杰伦,陈奕迅等人都以他为偶像,特别尊重他,而且音准,唱歌的感情和技巧都处于一个顶尖的水平,在这个领域,他确实担当的起“歌神”之称。
毕竟时代也不同了,张学友这种作为唱跳类歌手的趋势,其实已经慢慢地被创作型歌手所取代。
这个时代,如果仅仅是唱跳类歌手,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时代要发展,就需要真正有创作实力,又能唱的原创歌手。
因为文化需要传承,不论是影视还是音乐,皆是如此。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张学友,他的确在那个年代收获了一批铁粉,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
至今他的歌曲仍然被很多人所翻唱。
之所以被香港乐坛称为歌神,张学友的确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曾经有售票的朋友与我闲聊时,就谈到一个问题。
其他人开演唱会,手上的门票都是卖不完的。
有些歌手的门票,送给他人,或许观众都不去。
但是唯有张学友的门票,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大家动手去抢的,座无虚席。
这就足以说明了张学友的确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唱歌也有实力,否则当年的香港乐坛不会给予他“歌神”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