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即位后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想当皇太后

作为封建王朝帝王的后妃,都希望有朝一日由自己所诞育的皇子继承皇位,这样她便可以凭借“母以子贵”而尊享皇太后的殊荣,获取无尽的荣光,甚至连其所在的家族都可以借此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蜕变。
然而,在历史上的清朝时期,却偏偏有样的一位后妃,在他的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她非但没有任何的欣喜与骄傲,反而展现出了极度的抵触与不情愿,甚至就连皇太后的尊号也是一推再推,不愿接受。
她便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任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而她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皇太后的册封,除了她与雍正之间长久积压的矛盾外,更是乌雅氏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宣泄着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不满与愤恨。
雍正或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政敌”。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
而雍正无疑是这场持续了十数年的皇位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就此登上了皇位。
在得知雍正继承大统的消息后,康熙皇帝的其他后妃以及宫中的差役和下人们,纷纷跑来向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道贺。
可面对众人的恭贺,乌雅氏非但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也没有向前来祝贺的众人表示感谢,只是非常冷淡的说了一句:“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此后乌雅氏的言行可谓是越来越“极端”。
就在雍正为康熙筹办葬礼的同时,乌雅氏竟然主动提出要为康熙殉葬,甚至采用绝水绝食的方式进行威胁。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终于,在其他康熙后妃以及一众朝臣苦口婆心的劝谏之下,乌雅氏这才打消了殉葬的念头。
可事情远没有结束,在这之后,雍正要按照“以孝治天下”的“祖制”,在登基之前优先向自己的生母进行朝贺和拜见,可谁知乌雅氏是一点面子不给雍正,直接予以了回绝。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结果又是众人好言相劝,雍正甚至还直接威胁要以处死乌雅氏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作为报复,于是乌雅氏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勉强接受了雍正的朝贺,而此后雍正的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进行。
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跟着在“迁宫”的问题上,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按照清朝的制度,新皇继位后,皇太后就应该迁居到宁寿宫之中,可乌雅氏对此却予以了更为坚决的抵制,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雍正,这也让雍正愈发的手足无措,迁居的安排只得就此一拖再拖。
结果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乌雅氏去世,她也没有迁居宁寿宫,而是一直待在自己此前居住的永和宫中。
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乌雅氏竟也对雍正为她上皇太后尊号这件事情,也进行了反对与抵制。
起初,雍正与朝臣商议,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随即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
在双方不断的沟通与协商之下,乌雅氏只是同意接受皇太后的身份,然而对于册封皇太后尊号,她仍表示不愿接受。
就这样,雍正与自己的生母又僵持了半年多的时间,并且终于说服了乌雅氏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并就此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
只不过,就在计划举行册封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便因病重直接去世了,使得虚悬半年多时间的“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直到最后也没有封给乌雅氏,最终雍正也只得将这一尊号尘封,并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并就此安排其葬入景陵地宫之中,与康熙皇帝合葬。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雍正杀母”的说法,如果从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对于乌雅氏的态度和表现来看,这样的说法确实难以成立,毕竟雍正所做的一切既合乎礼法,也尽到了孝道,特别是雍正一再要求为乌雅氏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雍正对于乌雅氏地位的看重。
然而,面对雍正的热情,乌雅氏则是一再用拒绝的方式予以了回应,就此将一盆盆凉水泼给了雍正。
而她之所以如此,除了是在宣泄对于雍正长久以来的不满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更加不愿意接受雍正登基这个现实。
乌雅氏对于雍正抵触,源自于两人并不和睦的母子关系。
实际上,乌雅氏的出身并不高贵,她父亲是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威武,与辛者库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相比,只能说是“五十步笑百步”,只不过乌雅氏的“运气”实在是比卫氏好太多了。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乌雅氏通过“选秀”入宫,初入宫之后仅仅是一名宫女。
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生下来雍正,由于此时乌雅氏没有任何的名分和封号,所以按照清朝后宫的传统,她是不能抚养皇子的。
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雍正就此交由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佟佳氏皇后此前生有一女,但是早殇,因而她对于雍正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倾注了其所有,以至于登基之后的雍正在谈及其与佟佳氏皇后之间的感情时,不断的强调:“生恩不及养恩大。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雍正自幼便与乌雅氏非常的疏远。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皇后去世,雍正时隔十一年后重新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
然而此时,十四阿哥胤禵已经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出生,而这个时候乌雅氏早已被康熙晋封为德妃,位列后宫中地位非常尊贵的“四妃”之一,所以胤禵便不同于雍正从小就被寄养在外,而是由自己的生母乌雅氏抚养长大。
此时的乌雅氏本就将全部的精力用以抚养胤禵,再加上康熙三十年(1691年)雍正与自己的结发妻子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完婚,搬到了自己的府邸,就此与乌雅氏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由此可见,如此短暂的时间并没有让雍正与乌雅氏之间培养出很深的感情,反而是乌雅氏对于胤禵极度的关爱与对雍正的冷漠,让雍正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了浓厚的嫉妒之情。
而在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雍正又与胤禵分属不同的政治集团阵营,乌雅氏自然而然的选择站在了胤禵一边,对其极尽鼓励与支持。
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康熙封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命其统帅西北大军前往平叛。
而胤禵也不负众望,成功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收复了西藏地区。
此时,朝中不少大臣认为胤禵会成为康熙的接班人,乌雅氏更是为自己儿子取得的功勋而欢欣鼓舞。
只不过,最终是由雍正,这个乌雅氏并不喜欢的儿子登上了皇位,而自己最为喜爱的胤禵则是在雍正登基之后立马被调回北京、夺下兵权,并且发配前去为康熙皇帝守陵,实则是将其囚禁了起来。
面对此情此景,乌雅氏心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与极度的不平衡,在她看来,雍正不仅抢夺了胤禵的皇位,甚至还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报复,这无疑极大的刺痛了乌雅氏的内心。
于是,乌雅氏无论是回绝康熙后妃们的朝贺,还是拒绝雍正的拜见,甚至于抵制为其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种种行为都是乌雅氏内心极度不满的宣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小儿子胤禵打抱不平。
然而,乌雅氏所做的一切无法改变雍正已然登基称帝的既定事实,而她也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愤恨,就此离开了人世,追随康熙于地下了。

参考:
这件事情还是比较狗血的,因为雍正的亲娘,看见雍正登基,非常地不顺眼。
讲出去别人不信,亲儿子登基,自己又还在世,当个太后不比谁都开心吗,怎么还不乐意了呢?
还真的别说,雍正家里的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凌乱。
雍正的生母乃是康熙的妃子乌雅氏,但在生下雍正的时候,乌雅氏还不是妃子,连“嫔”都不算,地位极低。
在大清后宫中,有着明确的规定,生母的地位不高,那么即便是皇帝亲子,也不允许自己抚养。
也是这个原因,十九岁生下雍正的乌雅氏把雍正抱了一个月,就开始了“母子”分离的生活,说起来很是残忍,到了第二年,乌雅氏才被封为了“嫔”。
乌雅氏地位不高,不允许亲自抚养,那么雍正交给谁养呢?
按照大清的祖训,皇子应该选择被封为了“妃”
而当时就有这么一
因为前两任皇后被封为皇后之后便“命薄”,康熙受尽了天人永隔的折磨,他有心让佟佳氏成为皇后,但却不敢实封。
可总的来说,佟佳氏的确以贵妃、皇贵妃的身份当了很长时间的后宫之主,和当年的杨贵妃不遑多让,而小雍正,就是被她所抚养。
放在后世的历史上来讲,雍正的嫡母是佟佳氏,这为他能够登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看似对雍正有着极大好处的安排,实际上,也是埋下他和生母乌雅氏隔阂的最深原因。
佟佳氏很喜爱雍正,对他非常好,对于雍正而言,好像佟佳氏才是他的母亲。
因为极少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乌雅氏,作为儿子的雍正心里对乌雅氏不怎么亲近,作为后宫一员,乌雅氏也理智到“判断”这个大儿子对她心意。
但这一切,在胤禵出生之前还都不明显,如果胤禵没有来到人世,那么乌雅氏可以依靠的儿子就只有雍正,退一万步讲,她只能对雍正好,别无他选。
当胤禵生下来时,乌雅氏已经被封为了妃子,有资格抚养自己的皇子,而胤禵颇受康熙的宠爱,乌雅氏因此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胤禵才是自己的靠山,雍正不是。
于是在小儿子诞生后,乌雅氏的母爱全部转移,转移到雍正都没有分配到“一点点”的程度。
雍正很无奈,这是命运的安排,对他而言,是好也是不好,福祸难评,若是站在皇权的角度来讲,这算是好事,若站在母子的角度来讲,这真的很残忍。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打下神坛,数十年太子被废,一如唐玄宗故事,众人看着长寿的康熙皇帝,心里有着不同的想法。
诸位皇子蠢蠢欲动,太子被废,让他们明白大清也不是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他们都有机会,于是便引发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内斗”事件:九子夺嫡。
而九子夺嫡,是恶化雍正和亲生弟弟胤禵关系的根本事件。
在九子夺嫡里,雍正和胤禵不是一个阵营的,雍正在九子夺嫡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
兄弟们打擂台他不参与,谨守本分,为人有着一套思路,配合着经常使用帝王心术的康熙,没人看得出雍正在想什么,也没人看得出康熙想干什么,可谓是相辅相成、天衣无缝。
皇十四子胤禵和八阿哥交好,偏偏和亲生大哥雍正不好,背后的原因不知所以,或许是因为十四阿哥与八阿哥都属于聪明绝顶的人物,而雍正,大抵表现出来仅是中人之姿。
抑或许是因为生母的关系,十四阿哥和雍正有着天然的隔阂。
与雍正交好的皇子当时并不多,其中十三阿哥胤祥乃是雍正最好的兄弟,不和同父同母的弟弟亲,反而是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亲,这说起来,到底有些讽刺。
九子夺嫡的第一阶段,世人以为储君不是大阿哥就是八阿哥了,但谁知道,康熙直接来个釜底抽薪,大阿哥因为诅咒太子被废爵位被囚禁,八阿哥因为私下大结朋党而被提前踢出局。
两个最有希望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同样的,十四阿哥也因为八爷党的衰败,从而有了新的转折。
大阿哥和八阿哥出局后,朝堂才隐约看出来了康熙的目的,谋储是假,除险是真。
或许雍正一早就看出来了,长寿的父亲所担忧的不是什么太子品性优不优良的问题,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就算是康熙自己,也有不理智的时候,例如放任曹家亏空公库,这便是非常不妥。
康熙真正担忧的,是自己的长寿与储君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说是唐玄宗故事,那就是因为大唐的“五十年太平天子”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就发生过这样的矛盾,李隆基太长寿,太子换了几次,皇子死了一茬又一茬,为什么做皇子如此坎坷?
因为长寿的皇帝不想下台,又怕皇子们当王爷太久不满,于是只能先发制人。
明白这个道理的,就进入到了九子夺嫡的最后阶段。
而这个最后阶段,可以说是“狗血至极”,因为不管谁胜出,乌雅氏都会成为皇太后,想必这两位决胜的选手不说也可以知道是谁了,他们就是康熙和乌雅氏生下的雍正和胤禵。
在当时康熙的表现来看,胤禵还是很受宠爱的,在世人眼中,胤禵这储君是当定了,因为八阿哥的八爷党也成为了支持胤禵的“十四爷党”,在政治力量上,支持派别的规模上,雍正都差了很多。
但是雍正有着他人没有的特点:稳上加稳。
在康熙逝世前,西北爆发了动乱,康熙派出十四阿哥胤禵前往镇压,给予胤禵的规格是天子的正黄旗纛,时人对此纷纷觉得胤禵这太子之位必然是稳了,八九不离十,不会有太大的悬念,就连胤禵自己都是这样想的。
乌雅氏自然是很开心,自己最亲的小儿子要当皇帝了。
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随后公布出来的遗诏是:立皇四子胤禛为新君,而非皇十四子胤禵。
此消息一出,宛如天雷滚滚,打得大家外酥里嫩,有的人绝望,有的人不服,不服的就有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不相信这是康熙的遗命,一回来还闹腾得非常厉害,和已经成为了皇帝的雍正发生了冲突。
可最终还是要屈服于现实,因为当时的九门提督,乃是雍正嫡母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说白一点,就是雍正的“亲舅舅”。
这件事情造成的风波却没有停止,后来十四阿哥和八阿哥不断在民间造谣,雍正篡改圣旨,那么虚无缥缈的传说,正是来自于此。
雍正成为皇帝,乌雅氏就按理成为皇太后,可是乌雅氏却不愿意了,他面对皇帝亲子的跪拜,爱搭不理,让她移驾太后所居住的宫殿,乌雅氏也是置若枉然,雍正很无奈,乌雅氏很倔强。
为什么乌雅氏要让儿子如此难堪?
因为雍正囚禁了他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乌雅氏很生气,对于她而言,小儿子才是心头肉,大儿子已经“不伦不类”,说是她的儿子,她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了。
其实乌雅氏也是想用这种态度给小儿子保命,皇权之争,很残酷,估计十四阿哥赢了,乌雅氏也会想办法保住雍正的命,但母爱给两人的程度终究不同,只能说是“厚此薄彼”,所以一直到乌雅氏去世,雍正都背着一个“不孝子”的名头。
这场狗血剧情便是如此,正是大清皇家的悲哀,也是历代无法摆脱的亲情和权力斗争的宿命,雍正没有错,也不能说乌雅氏错了,他们都是茫茫岁月里的两个棋子,本在相交的宿命里应该相依为命,却被迫跨过楚河,成为互相折磨的宿敌。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参考:
雍正即位,生母亲乌雅氏不肯受皇太后之礼,只有一个理由,雍正做皇帝,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
因为她跟雍正除了血脉传承,并无养育之情,说到底就是二人关系不熟。
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15岁入宫。
因其祖上只是包衣奴才的身份,所以入宫后她只能做宫女,从事下人的工作。
乌雅氏本以为就这样在宫里呆上几年,拿一笔遣散费,找个好人家度过余生。
可是因为她长得很好看,有碧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这就注定了她在宫中不会平凡。
果不其然,没过不久,她就被康熙大帝惦记上了,并且得到天大的恩宠:入宫十年里,一共生育三儿三女。
在佟佳氏皇贵妃死之后,已经晋封为德妃的乌雅氏开始执掌后宫,代行皇后职权。
那为什么乌雅氏能从宫女做到德妃,除了她本身的确贤良淑德,靠亲和力,不争不抢之外,还跟她的两个儿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被封为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九子夺嫡。
这个事件算是乌雅氏为什么死活不肯当皇太后的导火索。
九子夺嫡,亲兄弟反目成仇九子夺嫡,是康熙大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以二阿哥胤礽太子之位两度被废为背景,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因毙鹰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当皇帝。
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
然而雍正登基后,对之前的政敌,那是毫不手软的削爵幽禁,该杀就杀,对自己的兄弟们毫不留情,历史总是胜利者的游戏。
八阿哥胤禩,被冠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削除宗籍,更名阿其那(满语音译,一说是“狗”之意),在狱所囚禁呕血而死。
十四阿哥胤禵,以守皇陵之名义将其囚禁。
九阿哥胤禟革爵,削除宗籍,监禁,令改名塞思黑。
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明明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却站在了对立方面,如此针锋相对,二人政治立场及性格都不同。
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人,四阿哥胤禛倒是和十三阿哥更为亲密。
那为什么乌雅氏德妃这么不喜欢雍正呢?
没有照顾,何来感情?
1678年,乌雅氏生四阿哥胤禛,然而因为当时她的地位太低,还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恰好佟佳氏当年为康熙生下一女,但早早夭折,之后就再无子嗣。
于是康熙命人将四阿哥交给佟佳氏抚养,后者也将雍正视如己出。
雍正从小是佟佳氏一手抚养长大,正是因为年幼的雍正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日后夺嫡,治理国家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幼年的雍正,是佟佳氏倾注所有心血培养起来的。
所以雍正跟生母德妃生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人之常情。
相比雍正,他的胞弟十四阿哥胤禵幸运太多了,此时的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有资格抚养亲生儿子,避免了再次骨肉分离的痛苦。
胤禵是她一手带大,感情自然超过了离家的雍正。
后来,皇贵妃佟佳氏病逝,雍正又回到了生母德妃乌雅氏身边。
只不过,十来年的分别,已经让亲情变得淡漠。
雍正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将心思全部放在弟弟身上。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德妃跟雍正的关系几乎形同陌路。
如果只是如此,乌雅氏还不至于不接受皇太后的尊号。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她认为这个皇位应该是她小儿子胤禵的。
胤禵是否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康熙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
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葛尔丹等等事迹都说明着他是一个英雄。
虽然儿子很多,但真正做到文武双全的,特别像康熙的,只有胤禵。
胤禵的文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此外,他喜好兵法,从小学习武艺,算得上是战场上的一个高手。
正是因为这两点,康熙对胤禵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可以栽培的对象。
岁月不饶人,康熙也有岁数大的时候,然而边境经常有骚乱,而且康熙觉得只有御驾亲征似乎才能鼓舞士气。
既然康熙去不成,那就只能找一个可以代替康熙的人去,康熙选中了胤禵。
他授予胤禵大将军王的称号,让其代父亲征,十万大军全都交给了胤禵,如果康熙不选择胤禵做接班人,为什么要在年老的时候,把兵权交给胤禵呢?所以德妃觉得这个皇位应该是小儿子的,才有这样的反常之举。
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尊号,只是因为她内心不认同雍正,其实也就是反对雍正即位罢了。
然而一个儿子至高无上,另外一个沦为阶下囚,乌雅氏内心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参考:
答:的确,雍正即位,作为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并没流露出应有的欢欣和喜悦,反而表达出种种“不情愿”,让人疑窦丛生。
乌雅氏的“不情愿”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清世宗实录》中记,雍正登大宝的消息传入皇宫,乌雅氏很不屑,异常冷淡地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永宪录》记,乌雅氏还下懿旨称:“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二、新皇帝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按照规矩,得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
《清世宗实录》记载有乌雅氏的推托之辞,她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
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
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
著免行礼。
”乌雅氏不肯配合,雍正的戏就没法唱下去了,只好亲自恳请,同时又示意众王公大臣从旁苦劝。
乌雅氏推辞不掉,最后只能勉为其难地照办。
三、举办过登基典礼,新皇帝该给皇太后上徽号了。
雍正给母亲上的徽号是“仁寿”。
这“仁寿”二字的分量是很重的。
乌雅氏却毫无兴趣,说:“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
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
诸王大臣永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
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号远矣。
”乌雅氏所说先帝梓宫未葬入山陵皇太后不应上徽号,完全是自说自话,清朝根本就没这规定,但她这么说,明显是不承认自己是皇太后,也即是不承认雍正是皇帝。
四、尽管乌雅氏要不要皇太后的徽号,但她的实际身份就是皇太后,那按规定,她就应该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
乌雅氏却拒不肯搬,坚持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
乌雅氏这一系列表现,让人遐想联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雍正“弑父篡位”,似乎也只有用这个惊人结论才能解释。
雍正是否“弑父篡位”,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史学谜团,至今尚无定论。
另外,我觉得,在封建社会,母凭子贵,不管雍正“弑父篡位”是否成立,和乌雅氏的这些表现关系并不是很大,所以,原因应该在别处。
那么,另在别处的原因是什么呢?
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乌雅氏其人。
雍正自称母后是出身于“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史书也说,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三岁),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
但是,这份履历是假的,是雍正登位后造的假,目的是遮掩自己母族低贱的出身。
事实上,乌雅氏的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为内务府包衣。
包衣的满语为“booi”,本意为“家里的仆人”,指清代满洲贵族家中豢养仆人。
由此可知乌雅氏出自身份低微的奴隶之家。
所以,即使乌雅氏凭借美色俘获了康熙帝的宠爱,和康熙帝共生下了三男三女(夭折了一男二女,只有雍正帝胤禛、皇十四子胤祯和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成人),成为了康熙后宫女人中的生育冠军,但就因为出身微贱,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育雍正之时,她并没有资格抚养这个儿子。
清宫有规定,只有嫔
而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首次正式册封嫔妃,一口气封了八个主位(一个贵妃,七个嫔),也没乌雅氏什么事,可知乌雅氏在很长一段时间上不了台面。
所以,雍正在出生满月后就被抱去给贵妃佟佳氏抚养了。
雍正长大后,虽然也有向生母请安或祝寿等固定的见面时间,但在宫中的森严制度下,母子之间话也没说得上多少句,则母子间并没多少亲情存在。
雍正自己曾经亲口说:“生恩不及养恩大。
”在雍正的心中,养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亲,对生母乌雅氏,不过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此外,雍正还经常以自己是皇贵妃(当时的宫中之首)的养子而洋洋自意。
想想看,乌雅氏出身微贱,亲生儿子才出生就被掠夺给外人抚养,自尊心已深受刺激,心灵深处也植下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而雍正长大后的表现,更是在乌雅氏的伤口上洒盐。
所以,乌雅氏对雍正非但没有太多母子感情,甚至还有些厌恶和憎恨。
而因为生雍正有功,乌雅氏先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册封为德嫔;
到了康熙二十年,乌雅氏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六岁夭折)而被晋封为德妃。
升格成了嫔、成了妃,乌雅氏拥有了可以抚养自己儿子的资格。
这之后,乌雅氏生下了三儿子胤祯。
大儿子被抱走;
二儿子惨遭夭折。
乌雅氏于是把储蓄多年一直没能施展出来的爱,尽情地灌注给了三儿子胤祯。
乌雅氏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这话有一半是真,有一半是假。
乌雅氏自己出身低贱,本来就不敢有太多非份之想;
而康熙又早早地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而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二十多年,乌雅氏当然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
不过,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及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两次废黜皇太子胤礽,并且,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夺储呼声很高的皇八子胤禩也被康熙当众否决。
则乌雅氏生下的两个儿子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祯都成为了争夺储位的热门人物。
毫无疑问,在乌雅氏的心中,是满怀期待皇十四子胤祯最终胜出的。
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乌雅氏,包括当时的许多王公大臣,也全都看好皇十四子胤祯。
这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任皇十四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授命西征。
这是大清王朝第一次以皇子为大将军。
出征当日,仪式极其隆重,规格和天子出征差不多,“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出征之王、贝子、公等
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
”时人多有共识:康熙有意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祯。
所以,乌雅氏这个时候可不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而是睡梦里也梦到爱子胤祯西征得胜后被册封为皇太子。
但是,皇四子胤禛意外登基了,并且,才一登基,就把从西北回来的胤祯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贝子身份。
梦想破灭,希望落空,乌雅氏怎么可能不气恼?
!可以说,不受礼、不接尊号、不移宫,都是乌雅氏怨恨雍正的表达。
接下来乌雅氏的死亡,更能清楚地突出这一真相。
乌雅氏是怎么死的呢?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带领王公大臣,以及皇太后、后宫的妃嫔,亲送康熙的梓宫到遵化东陵。
到了遵化东陵,为了除掉自己的政敌,雍正责令胤祯留在遵化守陵。
守陵,其实就是变相的软禁,胤祯的处境可谓凄惨。
乌雅氏知道后,心如刀绞,十天之后,气塞于胸,溘然辞世。
所以,最后的答案就是:乌雅氏是真不想当雍正的皇太后,因为她原本是想当胤祯的皇太后的。

参考:
雍正的亲娘德妃,宁可去给康熙殉葬也不想当皇太后,主要是她差点因为雍正登基被气死。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在其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同年十一月,胤禛继位,史称雍正帝。
而在雍正刚登基后,就遇到了一件让他十分尴尬的事情,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哭着喊着不愿意当皇太后,并且还执意要去给康熙帝殉葬。
按理说,封建王朝时期的妃子们,几乎是每一个都希望自己的亲生儿子能成为帝王,只有这样,这个妃子才能荣登皇太后之位,享受无上的荣光。
但为何雍正的亲生母亲德妃却一反常态,宁愿去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呢?
实际上,德妃并不是不想当皇太后,而是不想当儿子雍正的皇太后,确切地说,她对于雍正的登基就十分不满,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才会在雍正继位时,来这么一出让雍正难堪的戏码。
有道是世间唯有娘最亲,但这句话放在雍正和他生母身上,显然并不合适。
公元1722年,从“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皇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在他继位之初,反对他的人不在少数,而他的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则是雍正众多“政敌”中极为特殊的一位。
在听闻自己的儿子登基后,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那种欣喜,反而十分平静,面对跑来向她庆贺的人,她极为平淡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清世宗实录》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说,儿子登上皇位这个结果,对于作为母亲的德妃来说,并不是她所期待的。
要知道,古代的妃子们穷极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所生育的皇子能继承大统,只要儿子成了帝王,那么自己就是皇太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的荣光。
但从乌雅氏的反应来看,她对于雍正登基这个事,颇有些不满意。
当然,这种不满意,至少在现在还只是嘴上说说,但乌雅氏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让朝中大臣和后宫上下人等,惊讶得无以言表。
先是在雍正为父亲康熙准备葬礼时,乌雅氏向雍正传话说,自己愿意给康熙殉葬,并且,还用绝食这种行为来进行响应。
雍正得知后,马上就慌了,为了让母亲打消这个念头,他先是让后宫的其他人去劝,但全部都无功而返,乌雅氏依旧固执的坚持要殉葬的想法。
最后,还是雍正亲自出面,百般劝解,再三哀求之下,乌雅氏这才放弃殉葬的念头,同意进食。
但乌雅氏的迷之操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她放弃殉葬不假,但在随后的一个反应,再一次让雍正十分的难堪。
根据传统,帝王登基后,需要将自己的生母尊为皇太后,并进行一系列的册封仪式,届时,包括帝王本人以及文武大臣,都需要向皇太后进行行礼。
但在雍正举行登基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又闹起了脾气。
用她的原话说就是,你胤禛登基称帝,那是你自己的事,百官们向你行礼也是理所当然,但对我行礼,就没什么必要了,因此还是免了吧。
乌雅氏的话中,简单直接地向雍正表述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这皇太后我不愿意当。
先是得知雍正登基后,乌雅氏反应平平淡淡,现在又公开表示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算是给雍正出了一个大难题。
而且,乌雅氏的反应就相当于直接拆雍正的台,要知道雍正能登基,本身就极不容易,经过“九子夺嫡”的惨烈后方才胜出,况且,此时暗中反对和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不在少数,但自己的亲生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来这么一出,摆明了就是让雍正无法收场。
可想而知,当时的雍正该是有多么的恼火。
但恼火归恼火,他还不得不按住脾气,对母亲乌雅氏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均无效,最终逼的雍正帝发狠,说乌雅氏不接受皇太后封号的话,就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全部处死,这才让乌雅氏勉强同意。
即使是同意了,乌雅氏还不忘来了一句让雍正心里犯膈应的话。
“诸大臣等既援引先帝所行大礼恳切求情,我亦无可如何。
”---乌雅氏听听,这叫什么话?
乌雅氏所表达的是,她是看在先帝康熙的份上,以及看到大臣们情真意切的恳求她,她才答应的。
从头至尾,始终没有提儿子雍正一个字,仿佛他的苦苦哀求不存在一样。
那么,乌雅氏同意配合雍正举行大典,是不是就意味着就没事了呢?
别着急,她折腾雍正的手段,还在后面。
雍正登基后,也知道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有很大意见,因此,他出于孝道,也为了缓和母子之间的关系,总会想方设法的多与母亲走动,但乌雅氏对雍正始终是极为冷淡。
不久,因为“迁宫”一事,乌雅氏又一次地让雍正十分上火。
依照清廷规制,新皇登基后,皇太后就应该搬迁至宁寿宫居住,雍正考虑到母子二人的关系有些僵,如果直接说必定会被拒绝,因此,就使用了迂回路线。
他趁着当年乌雅氏过大寿,就寻思着借此机会,劝说母亲搬家,但还没等他说出口,乌雅氏就明确拒绝了他,并且这次是说什么都不同意,因此,一直到她病逝,她始终没在宁寿宫住上一天。
并且,她虽说是接受了皇太后的身份,但对于雍正为其上的皇太后尊号,却并没有同意,两
乌雅氏诸如此类的行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不少事情上,她都“乐此不疲”的与儿子雍正对着干,只要是能让雍正难堪的,就是乌雅氏要做的。
身为一个母亲,却如此百般刁难自己的儿子,甚至宁可绝食、殉葬,也不想当这个皇太后,乌雅氏这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说白了,乌雅氏在很早之前,就看不惯自雍正这个儿子,而雍正的登基,更让乌雅氏怒火中烧,在她看来,雍正就不应该登基,登基的必须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胤禵。
这一切,都要从当年乌雅氏入宫开始说起。
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是御膳房总管额森的孙女,其祖上为正黄旗包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包衣奴才,到了乌雅氏父亲这一代,好不容易才混了了小小的护军参领。
按照清制,八旗以及所属各旗的包衣家庭,家中有适龄女子的,都要参加定期举行的皇宫选秀女活动,因此,乌雅氏在十四岁时,被内务府选中,进宫当了一名宫女。
不过,她要比大部分宫女幸运,进宫没多久就被康熙帝临幸,并在十九岁那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但由于当时的她,并没有什么封号,既不是嫔也不是妃,因此按照皇宫里的规矩,她所生的儿子,必须交由有封号的嫔妃抚养。
就这样,刚满月的胤禛就被送到了贵妃佟佳氏那里。
虽说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母子连心,但迫于宫廷规矩,乌雅氏还是被迫与儿子分开,但这一分开,却为母子二人将来产生隔阂埋下了隐患。
在此之后,胤禛就在佟佳氏的抚养下长大,佟佳氏也是尽心抚养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和他每天见面,并教他读书写字,自然而然的,胤禛就和佟佳氏的感情很好。
虽说按照制度,在胤禛逐渐长大后,每天也会去喝生母乌雅氏请安,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2前去拜贺,但终归在感情上,胤禛与生母乌雅氏从内心来讲,要淡上一些。
用雍正本人说的话就是,生恩不及养恩大。
并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乌雅氏的地位没有佟佳氏高,因此,在面对佟佳氏时,多少还是有一些自卑感的,同时,自己的儿子胤禛却与佟佳氏感情很好,这就让佟佳氏总是会感到一丝的不自在和不舒服。
再次期间,乌雅氏生下了皇六子胤祚,不过,这个皇子在六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但凭借着生下过胤禛和胤祚两位皇子,乌雅氏也因此升级,一跃成为了德妃。
康熙二十七年,德妃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由于她的地位已经得到提高,有资格来亲自抚养孩子,因此,小儿子胤禵自然就由她进行抚养。
而德妃乌雅氏,也就把全部的感情倾注在自己这小儿子身上。
而在胤禛这边,到了康熙三十年时,他已经完婚,有了自己的小家,这就更与乌雅氏有了距离,母子二人的感情也就更加淡薄。
同时,在胤禵长大后,由于“九子夺嫡”的原因,胤禵与哥哥胤禛分属不同阵营,胤禵为“八爷党”,胤禛则在最初,一直默默的装糊涂,因此,从感情上来讲,德妃乌雅氏自然是支持幼子的。
到了后来,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时,年轻有为的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此战,胤禵表现十分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任务,再加上当时“八爷党”已经倒台,因此,在胤禵回来之后,成为呼声最高的储君人选之一。
作为疼爱他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肯定是很高兴,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呢?
但就在这种满心期待中,最终却让自己并不是太喜欢的儿子胤禛登了基,这换谁都会被气得够呛。
不仅是德妃自己,包括皇十四子胤禵也很不高兴,在他受哥哥雍正召唤回到京城后,更是毫不顾忌的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先是在拜谒父亲康熙的灵柩时,胤禵见到雍正,拒绝下跪行礼,之后还当着雍正的面质问,他是雍正的弟弟,难道也要下跪吗?
不下跪做得不对的话,那他甘愿受罚。
他看似倔强的表现,实际上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在雍正忍无可忍之后,最终将其软禁。
而因为胤禵被雍正软禁,这就更让德妃乌雅氏对雍正不满,本身对他登基就很不高兴,如今又圈禁了自己的小儿子,几件事综合起来,让乌雅氏和雍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既然隔阂很深,那么在雍正登基前后,乌雅氏拒不配合,处处使性子为难雍正,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包括乌雅氏以及她的两个儿子雍正和胤禵,这三人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倔脾气。
乌雅氏因为倔脾气,一直不主动和大儿子雍正主动缓解关系,并且还处处不配合,而胤禵因为倔脾气,更是当众发泄不满,让哥哥雍正下不来台。
同样,雍正也是倔脾气,最终把胤禵软禁,以至于母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最终无法缓解。
综上所述,雍正的亲生母亲乌雅氏在雍正登基时,死活不做皇太后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因为她一直看大儿子雍正不顺眼,尤其是雍正登基,让她十分恼火,恼火小儿子胤禵痛失机会,因此,才会在雍正继位后,不仅不愿意做皇太后,还多番难为雍正,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有点偏心的娘,看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没能争过不喜欢的大儿子之后,故意撒脾气使性子。

参考:
雍正亲生母亲叫德妃,是乌雅氏,是在康熙十二年的时候,入宫成为一名宫女,康熙十七年的时候生下了雍正,因为乌雅氏的地位比较低微,所以雍正就交给了孝懿仁皇后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
由此可见,雍正打小就离开了生母,那么雍正与德妃的关系可能就不那么亲了,毕竟一个孩子没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后,都会比较生疏的,两人之间的亲情也会淡一些。
康熙十八年,因为有生皇子的原因,被册封为德嫔(嫔次于妃),康熙十九年的时候,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只不过胤祚只活了六岁就病逝了。
康熙二十年,与惠嫔(皇长子之母)、宜嫔(皇九子之母)、荣嫔(皇三子之母)一起册封为妃,成为德妃。
康熙二十四年生下皇十四子胤祯,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雍正继位,尊德妃为皇太后,上徽号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葬于康熙的景陵。
根据《清世宗实录》里的记载,德妃听说继位的是雍正的时候,竟然说,雍正成为皇帝,并不是我所期待的,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这个是在谦虚,说她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能成为皇帝。
其实,显然并非如此,德妃的意思是说,她没想到是大儿子雍正继位,而不是小儿子十四阿哥继位,她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继位的,那同样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大儿子登基反而不高兴呢?
另外,雍正要给德妃上徽号仁寿,德妃也拒绝了,她认为,应该等康熙入葬后再加这个徽号,另外,皇太后应该搬进慈宁宫,但是德妃也拒绝了,一直住在永和宫。
有些人会认为,很多老人都比较小儿子,这个有一定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前面有说过,雍正从小就不是由德妃抚养长大的,而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她认为雍正是孝懿仁皇后的儿子,而不是她的儿子,而十四阿哥才是真正自己的儿子。
另外,雍正本人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雍正的性格比较急躁冷酷,就像雍正王朝里面说,他是个冷面王,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十四阿哥不跟自己的亲哥熟,而是跟八阿哥他们玩到一块去。
总的来说,德妃认为雍正不是自己养大的,跟自己也不亲,而十四阿哥是自己生自已养的,跟自己也比较亲,她自己是希望十四阿哥当上皇帝的,另外,她也知道,十四阿哥是跟八阿哥一起的,现在雍正当皇帝了,十四阿哥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了,自然就各种不情愿,不乐意,不高兴了,所以没几个月就去世了。

参考:
我来告诉大家真正的原因,前面的回答都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做出的解释。
德妃一生 生三子三女,可见其 备受宠爱,为何宠爱她呢?
原因之一就是 做过康熙侍女的她 非常懂规矩 守规矩,现在我就来用现代 符合当时事实的语言来讲讲 规矩。
清宫规定 后宫女人生皇子后不得自己抚养 无论身份,这里的自己抚养 指的是用自己的母乳喂养,清廷怕母子关系太亲密 导致将来后宫干政,所以皇子都是由奶娘抚养(喂养)特例不谈。
雍正由佟佳氏抚养并不是上述 抚养 的含义,一个没生过孩子的贵妃哪会有母乳?
其含义是康熙皇帝把他指给了(过继给了)佟佳氏,就如同现在通过民政局取得合法领养手续一样,孩子的户口和一切权利义务关系与生母再就无关了。
在宗人府的玉牒上 雍正就在佟佳氏的名下,是她的子嗣。
身份低 不代表保不住自己的孩子,不然哪来的那么多母凭子贵。
身份低所生的孩子都能获得妃子 贵妃抚养的 好运?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也得皇帝看得起她,八阿哥的生母 身份和出身 那才叫低,怎么没把他交给别人抚养?
佟佳氏出身尊贵(康熙的表妹)佟氏一族是康熙时期的名门望族,佟佳氏在其病危前被册封为皇后,所以雍正还是康熙的嫡子。
守规矩的德妃乌雅氏 既不是先皇的皇后,雍正也不是她的子嗣,她自知没有资格受封太后。
拿现代的话来说一个 代孕的 称太后也太不要脸了吧。
这才是她不接受太后封号真正的原因,一个很简单的原因,被各种解读 利用,还一直被没完没了的无知探讨。
哀哉……
参考:
作者:金满楼雍正和他母后乌雅氏的关系也是挺逗的。
按说呢,乌雅氏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老四雍正,一个是老十四胤禵,可这妈对待两个儿子却没有一晚上端平。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乌雅氏生雍正时,其宫中地位不够高而没能亲自抚养,雍正从小就交给皇贵妃佟佳氏带养。
因为这个原因,乌雅氏虽然是雍正的亲生母亲,但后者却与佟佳氏更加亲近一些。
这就是所谓的“亲生不如带养恩”吧?
而老十四就不一样了,他是从小由乌雅氏带大的。
因此,乌雅氏对待两个儿子态度有明显的差别,也还属正常吧!但之后,也就是康熙末年,九王夺嫡越演越烈,乌雅氏的两个娃,四爷和老十四都有机会,而且从最后几年看,康熙对老十四十分重视,因此也有传言说老十四可能会继位。
对此,乌雅氏大概也有听闻吧!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四爷获胜。
据说,乌雅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其第一反应是:“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这是什么话!哪有自己儿子做了皇帝,做母亲的不但不怎么高兴,反而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
此话岂不是大大的不吉利?
乌雅氏的话,其实透出两层含义:一是并不看好雍正,有怀疑的意思;
二是觉得应该另有其人,可惜最后大位所得非人。
不用说,乌雅氏想必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继位了。
于是乎,之后乌雅氏对雍正的种种不配合也就看出端详了。
雍正继位后,按惯例给母后上徽号,可乌雅氏却说,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的威福,居然要以死相殉,随大行皇帝康熙而去。
这也太不给雍正面子了。
之后,皇帝行登基典礼,而按例须先到皇太后处行礼。
孰料,乌雅氏却又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
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这简直是一再给雍正唱反调了。
这事还不算完。
在送康熙灵柩下葬后,乌雅氏又说不要返回皇宫,就留在皇陵给亡皇帝作伴,这是一再的给雍正出难题,弄得后者一点办法没有。
事实上,皇太后一再和雍正闹别扭,也是因为雍正一再打击老十四的缘故。
而从母子性格来说,乌雅氏和胤禛颇为相像,包括一胞所生的十四阿哥,也都是十分倔强而情绪化。
最终,在雍正二年,皇太后突然去世,有人说这是雍正因为十四阿哥的事和皇太后大吵一场后,皇太后怒而触柱而死。
这个当然只是传闻,因为皇宫的柱子上是没有血的。
但背后的隐情,谁又知道呢?

参考: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逝于畅春园,当月二十日胤禛奉遗诏继位,改元雍正。
但在雍正即位的前前后后,最让他头疼的不是曾和他争夺储位的一众兄弟,更不是对他有意见的朝廷大臣,而是他的亲生母亲德妃乌雅氏。
康熙死时,乌雅氏已是康熙的四大贵妃之一德妃,位列第三,然而她出身低贱,十四岁通过选秀入宫之后,只是当时的皇后钮钴禄氏身边的一名普通宫女。
幸运的时,乌雅氏生得十分美貌,在她十九岁的时候被康熙看中,临幸了她,并运气极好的一枪命中靶心,生下了皇四子胤禛。
一年之后,因生下皇子有功,被封为德嫔。
然而,按照清朝后宫的规矩,嫔
此时,皇后钮钴禄氏刚刚去世不足半年,康熙尚未册立新的皇后,所以后宫之中以贵妃佟佳氏为尊。
而佟佳氏也未生下任何皇子皇女,所以胤禛就交给了贵妃佟佳氏抚养。
1681年,也就是胤禛三岁的时候,佟佳氏被封为皇贵妃,在后宫众妃中一人独尊,小胤禛因此受到了更多的优待和关爱。
而佟佳氏一直没有孩子,当然也就将胤禛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百般疼爱,两人之间的感情极好。
1683年,佟佳氏生下了一个女儿,按照常理来说,佟佳氏应该会移爱于自己的亲生女儿,然而这个女儿尚未满月便夭折,五岁的胤禛仍然继续享受这佟佳氏的所有的爱。
1689年,佟佳氏病重,康熙下旨将其册封为皇后,然而佟佳氏此时已经无福消受,第二天就去世了,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后。
此时,胤禛已经十一岁了,他陪伴佟佳氏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对这个照顾了自己十一年的养母深怀感激之情,以至于他在登基之后,多次提到说,“生恩不及养恩大。
”虽然,这个时候,胤禛终于回到了生母乌雅氏身边,但已经物是人非了。
乌雅氏在生下胤禛的第二年,即1680年被封为德嫔,当年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连生两个儿子,使得乌雅氏在第二年晋封为德妃。
可惜的是,胤祚在六岁时夭折了。
在此之后,乌雅氏又接连为康熙生下了三个女儿,到了1688年,又生下了十四阿哥胤禵。
也就是说,当胤褆回到生母乌雅氏身边的时候,他已经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而乌雅氏更多的母爱给了这些弟弟妹妹们,尤其是更疼爱小儿子胤禵,对胤禛则非常冷落。
胤禛在乌雅氏这里得不到母爱,则更加思念去世的养母佟佳氏。
两年之后,1691年雍正与乌拉那拉氏结婚,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完婚,搬到了自己的府邸,从此与乌雅氏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满打满算,乌雅氏与胤禛两母子在一起的日子不过两年,如此短的时间,加上彼此互不相爱,所以当胤禛成年之后,两人之间除了血缘关系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维系的感情的纽带了,彼此十分冷漠。
康熙晚年,他的儿子们之间爆发了“九子夺嫡”事件,儿子们之间为了争夺储位,展开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胤禛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就是争储后期胤禛最大的对手。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乌雅氏毫不犹豫的站到了小儿子胤禵身边。
这个女人或许不懂政治,但和几乎从未在自己身边的胤禛相比,自己一手养大的小儿子胤禵才是她最疼爱的那个,对此胤禛当然也有很大意见。
于是,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裂隙越来越大。
当康熙去世,胤禛内仗隆科多,外靠年羹尧,顺利继承了皇位,登基为帝后,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这个最大的对手、亲弟弟胤禵。
雍正派亲信赴甘州掌抚远大将军印信,并密令将大将军王所有奏折、所有朱批谕旨及伊之家信全部收缴封固后奏送。
由于太忌惮胤禵,雍正没有放他回去,而是下令胤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返回京师,并命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
对于这一切,乌雅氏当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向雍正求情放过胤禵,但却被雍正无情的拒绝了。
并且,雍正还不允许胤禵入宫看望母亲,德妃虽然贵为皇太后,但却无法见到自己疼爱的小儿子,于是终日在后宫闷闷不乐,以泪洗面。
乌雅氏手中没有任何实权,无力对抗雍正,但她还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反击,那就是尽可能地给雍正找“不痛快”。
乌雅氏给雍正找了哪些不痛快呢?
总结起来共有五条。
第一,显露不高兴的心情。
雍正即位之后,后宫的妃子和太监宫女们都跑来向乌雅氏道贺,但乌雅氏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悦之情,只是非常冷淡的说了一句:“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第二,表示要为康熙殉葬。
在为康熙筹办葬礼时,乌雅氏突然提出要为康熙殉葬,甚至采用绝水绝食的方式进行威胁。
而按照清朝的规矩,生有皇子的妃子是不必为先帝殉葬的,此时雍正刚刚登基,如果乌雅氏真的为康熙殉葬,雍正必然要背上一个弑母的罪名。
为此,雍正急忙亲自劝谏,并让其他康熙后妃和大臣们也轮番劝谏,虽然最终乌雅氏打消了殉葬的念头,但这也让雍正感觉大大的丢了面子。
第三,不接受雍正朝贺。
在雍正继位之后,还要举行登基大典,仪式非常繁杂,要向德妃行礼谢恩;
德妃要戴上皇太后凤冠接受百官贺拜;
礼部还要向皇太后进呈金册,等等。
但知乌雅氏对此予以了拒绝,她说,“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这就是耍小脾气了,明摆着说你雍正登基称帝,与我何干?
这一次,雍正气急了,直接下令处死乌雅氏身边的宫女和太监,说是他们教唆坏了乌雅氏,事情闹得很大。
还是在后妃和大臣们的劝谏下,乌雅氏最终勉强接受了雍正的朝贺,雍正的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不肯迁宫。
按照清朝的制度,新皇继位后,皇太后就应该迁居到宁寿宫之中,对此乌雅氏以住不惯为由表示了拒绝,并且直到第二年去世,始终没有迁居宁寿宫,而是一直待在自己此前居住的永和宫中。
对于这件事,雍正同样感到很没有面子,但好在不影响他登基,手头上又有众多事务处理,也就搁置了下来。
第五,不肯尊称皇太后。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乌雅氏竟也对雍正为她上皇太后尊号这件事情,也进行了反对与抵制。
雍正为乌雅氏拟定的是“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但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
在双方不断地沟通与协商之下,乌雅氏同意接受皇太后的身份,然而对于册封皇太后尊号,她仍表示不愿接受。
就这样,雍正与自己的生母又僵持了半年多的时间,并且终于说服了乌雅氏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并就此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
只不过,就在计划举行册封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便因病重直接去世了。
乌雅氏死后,雍正只得将她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并将其葬入景陵,与康熙合葬。
综上所述,雍正与生母乌雅氏之间感情淡漠,尤其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对亲弟弟胤禵的打击报复,使得乌雅氏对雍正十分不满。
手中无权,无力抗争的乌雅氏,选择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给雍正找“不痛快”,处处为难雍正,甚至不肯接受皇太后的册封。
但是,种种做法,不仅没有帮到小儿子胤禵,也让她自己急怒攻心,郁郁寡欢,在雍正即位后的第二年,六十二岁的乌雅氏病逝于永和宫。

参考:
文/酒翁(更多精彩请点击
其次,这就回到当时的出身了,也可以用“门当户对”来形容,乌雅氏是谁?
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亲的出身不高,后来才被追封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而乌雅氏在进宫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宫女,由此可见,乌雅氏在这后宫里,在这一个看出身门第的世界里,可谓低的可怜,而佟佳氏呢?
满洲镶黄旗人,她的出身与乌雅氏比起来,那可了不得,她的父亲正是领侍卫大臣、承恩公、佟国维的女儿,世祖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因此也就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但是被封为皇贵妃。
这生母与养母的地位这么一比较,无论当时是“母亲子贵”,还是“子凭母贵”,特别是帝王家,倘若你母亲的出身非常之高,那对于你未来争夺皇位上,可是帮了不少忙,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阿哥和太子,大阿哥的母亲只不过是一个五品官的女儿,而太子的母亲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赫舍里氏”,这个家族在当时著名的人物就是索尼,索额
其次,就说到后来胤禛登基当上皇帝之后,他与乌雅氏之间的关系可谓到了冰点,为什么呢?
一个是因为后来老十四胤禵的表现也是越来越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包括后来被封为大将军王,也就是说,在乌雅氏的眼里,老十四虽说是跟在胤禩的身后,但胤禵还是具备争夺皇位的机会的,可谁曾想,最后登上皇位的偏偏是自己的大儿子胤禛;
二是因为乌雅氏后来听说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胤禛篡改了康熙的遗诏,遗诏上本来写的是传位给十四子胤禵。
这其一与其二,则加速了乌雅氏对雍正的冷漠和不领情。
而更让乌雅氏可以说是“恨”雍正的一点就是,后来雍正将胤禵给幽禁起来,罚去看守皇陵,这一点可谓瞬间点燃了乌雅氏内心的仇视。
综上所述,也就差不多道出了乌雅氏为啥不愿意接受雍正对于她的加封,因为乌雅氏打心眼里就不喜欢雍正,甚至对雍正产生了仇恨,因为雍正对她的爱子胤禵的处罚,实在是让乌雅氏难以抹灭。

就说这满清达子偏偏就讲究这个;
康熙帝的大儿子“胤禔”就不是嫡出,把老二“胤礽”立为太子。
说的庶出就是说“老婆”的娘家人是不是出身高贵的意思。
这不;
康熙帝就因为大儿子的母亲“惠妃”那拉氏是五品郎中索尔和的女儿,出身没有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身份高贵而将二儿子胤礽立为太子。
后来太子被废,一度闹出来一次“九王夺嫡”,把这位康熙爷闹的混天海底,伤筋动骨,儿子们的感情支离破碎。
后来在这次皇位的斗争中让一位出身不怎么样的“雍正”坐了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雍正帝”的母亲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包衣奴才出身)是后来被封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的女儿,当然这个身份就不行了,入宫时十四岁,还是个宫女,可她偏偏生了个儿子叫“胤禛”,既是后来当了“皇帝”的雍正帝!德妃,乌雅氏,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
那时候的满族人讲究母以子贵,鼓捣来鼓捣去,这个“胤禛”当了皇帝。
(这就是雍正帝,
(康熙帝的十四子胤禵,
这时康熙帝的第二位皇后钮钴禄氏刚刚去世,主管后宫的贵妃“佟佳氏”最为尊贵,就这样胤禛就被佟佳氏养育,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呀,你想这不是太高了胤禛的身份吗?
你错了,小孩子自小谁养他就和谁近,所以这位“胤禛皇帝”在感情上与自己的亲娘乌雅氏就没有那么亲了。
自打乌雅氏又生了小儿子皇十四子胤禵后,总是觉得这个小儿子亲,又能干,又是大将军王,可偏偏这个皇位落到了那个与她自己不亲大儿子胤禛手里。
对于雍正帝而言这也是一种隐痛,就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地位不高,出于政治考虑,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可是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她是希望自己的小儿子当皇帝了,这就造成了雍正帝与母亲之间的紧张关系,加之雍正帝不是一个任人唯亲的昏君,当了皇帝后又没有重用母亲娘家的人,这样母子矛盾加剧。
由于乌雅氏没有亲自抚养过雍正帝,所有的母爱都给了雍正帝的弟弟,登基后的雍正也发现自己不是母亲乌雅氏所期望的哪一位,知道母亲更希望自己的弟弟胤禵来坐这个皇帝的位置,而雍正帝因为九王夺嫡的事把十四弟囚禁起来,这让母亲乌雅氏对雍正非常不满,到死这也是她的一块心病,坚决的拒绝了当这个太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