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上世纪七十年代,样板戏《红灯记》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剧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捧红了大批京剧演员。
《红灯记》原剧本有唱词“北满派人到龙滩”,说明在东北松花江一带。
但后来改为“华北某地”,按剧中的情景和民俗,唱词改为“上级派人到隆滩”,应该是河北一带。
但是这里我们还是依据原著。
很多人只知道《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地在东北,可是东北三个省那么大,具体是哪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如果仔细深究的话,还是能够找得到的,《红灯记》的发生地应该是在黑龙江的密山一带。
1962年第9期的《电影文学》,刊登了《革命自有后来人》的电影剧照,注解是这样写的:“影片是描写东北铁路工人抗日斗争的故事。
李奶奶、李玉和与李铁梅本来不同姓的三代人,为了保卫党的重要文件,在狱中向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而《红灯记》的故事就是根据《革命自有后来人》改编的,故事原型也是采取当时北满密山国际交通站交通员傅文沈的事迹。
傅文沈为当时的地下党工作者,常在交通线转送情报。
解放之后,《革命自有后来人》的作者沈默君和罗国士那时候在北大荒工作,在一次听了傅文沈的报告之后,很是感动,于是他们二人便以傅文沈为基点,搜集了大量东北人民抗日的故事。
由于傅文沈一直在密山一带工作,所以他们二人搜集的故事也都是密山附近。
之后他们将搜集来的故事整编,写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分别以迟雨、罗静这两个笔名发表在《电影文学》上。
由于当时他们二人属于下放,两人的名字有些敏感,所以在后来改编为样板戏《红灯记》的时候,署名为集体创作。
在《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傅文沈,李奶奶的原型是傅文沈的母亲,李铁梅的原型则是傅文沈的大女儿。
参考:
《红灯记》的故事究竟是发生在吉林,还是黑龙江,因一直无法确定而显得有些扑簌迷离,但据鸡西矿务局的退休干部宫兴禄老人说,该故事应该发生在黑龙江省的鸡西市,具体地点是鸡东县东海镇,而李玉和也确有其人,是个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八路军华北地区的情报人员。
由于宫兴禄老人在文革期间,曾在鸡西市革委会的‘’清查办‘’工作,清查对象是解放后隐藏在社会中的日伪、国民党漏网特务,因此有机会接触过一些敌伪档案和群众提供的线索,宫兴禄老人说,战争时期的情况大多比较复杂,当年许多人迫于生计去给日伪政权工作或直接为日本人服务,而一些热血青年则去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其中有些人被捕后就被敌人杀害了,而有些人被捕变节后就下落不明了。
有的则用假投降来迷惑敌人,以便在应付敌人的同时,继续为八路军提供情报,李玉和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因为在一份五十多人的被捕名单中,只有他是有过三次被捕经历的人,而其他人则只被捕过一次后便被移交到司法部门处理了,而李玉和却先后三次被捕后又获得了释放。
宫兴禄老人判断的依据是,一九七〇年时,他接到了一份从吉林档案馆转来的手抄敌伪档案材料,在这份含有五十多个被捕名单的材料里,其中的李玉和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当时全国都在上演样板戏《红灯记》,档案中的李玉和,原名张玉和,时年三十八岁,河北八路军情报人员,曾参加过二七大罢工,1938年被党组织派往黑龙江省鸡西后失联,从此杳无音信。
而在这些档案的另一份材料中,李玉和第一次被捕时,是东海站苦力,华北八路军情报人员,曾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由密侦告密后在东海站被捕。
第二次被捕,是梨树镇铁路工人,八路军情报人员,由密侦告密后在梨树站被捕。
第三次被捕,仍是华北八路军情报人员,在东海站北部八铺炕被捕。
但在鸡宁(鸡西)宪兵队和梨树镇宪兵分遣队的档案里,无论宪兵队长还是普通宪兵,都没有鸠山的姓氏,只有一个与鸠山读音相近的鹫山,而第三次被释放后的李玉和,手中持有的名片也正是由鹫山签发的。
老人说,通过档案材料上分析,从李玉和的三次被捉放来看,就像剧中的李玉和一样,似乎与日本人早有相识,与此同时鹫山对中国人也具有一定的同情心,比如第三次虽然被东海镇旅馆掌柜,密探梁某告密后遭到了抓捕,但随后又被鹫山释放了。
因此,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等方面来看,档案中的李玉和,与《红灯记》的剧情不仅极为相似,而且高度重合,所以《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鸡西的可能性较大。
除宫兴禄老人的回忆之外,文学作品也往往是集多人的故事于一身,同时在细节问题上有些地方也不合常理,比如剧中的鸠山佩戴着少佐军衔的肩章,而这种级别应该是驻省会城市的宪兵队长,至于像鸡东、梨树这类的城镇,只能是日本宪兵分遣队,而分遣队长的级别一般大都由上士级别的曹长来担任的,因此,硬将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和地点限定在某一个地方之内,也似乎并无太大的意义了。
参考:
在《红灯记》样板戏之前有个电影叫做《自有后来人》,所讲的故事情节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铁路车站值班员为掩护身份的地下党李玉和李奶奶和李铁梅三代人保护机密<密电码>手本的故事。
本故事是由某些剧中与真实事件中的实事与情节来编剧的,根据《赵氏孤儿》而改编成电影。
电影中有情节是郑州‘二七’大罢工的背景等。
在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词‘时间约好七点半,上级派人到龙潭,等车就在这一班’和交通员的口白词‘
谢大家。
参考:
我也来说几句有关样板戏《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九十年代在电视中红灯记的编导说过有关红灯记的这部电影的来历编导叫什么名字
是编导自己想出来的暗号,编导说在那个时代是没有这种暗号。
这部电影一上影就被某剧院改成《红灯记》剧名,后又被中央戏剧院排成电影样板戏。
本人说的来历绝不是自己瞎编,文章开头就说了是编导在电视中说的,我也是简单说编导自己说《红灯记》戏怎么来的
参考:
《红灯记》的故事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
剧中背景的山为龙潭山,李玉和上班的车站既龙潭山火车站,就在龙潭山的山脚下,靠近松花江。
剧中第一场李玉和唱段中“上级派人到隆滩”,隆滩,就是“龙潭”的谐音,指龙潭山火车站。
粥棚,就在龙潭山北边江弯附近的密哈站。
关押李玉和的监狱就是后来的吉林市二监狱。
柏山,就是吉林北山。
柏山,也是“北山”的谐音,北山脚下就是铁路。
所以剧中,铁梅过了铁路就是游击队的住地。
柏山游击队,就是当时的桦甸游击队。
在那时,中共吉林省委经常转移,曾经一度设在桦甸,吉林一带的游击队,都属桦甸游击队。
省委1948年移到吉林,直到建国后的1954年方迁至长春。
相关链接 http://www.shjnet.cn/wh/jcwt/201711/t20171115_445404.html
参考:
革命样板戏《红灯记》说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一家三口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的祖孙三代,为了给抗日联军传递一本密电码,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故事。
参考:
真实地点,应该是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镇火车站。
参考:
有沒有原型不清楚,只知道由赵联.齐桂荣等主演的故事影片《自有后来人》一上映引起文艺上的震动,京剧.话剧及很多地方戏曲以多种剧名把这一故事搬上舞台。
而中国京剧院把上海沪剧团的《红灯记》移植为现代京剧。
改动的是把故事片中十七年前闹工潮的地点由大连搬到了汉口,更加突出了工人阶级的反帝反军阀的爱国意志。
参考:
红灯记故事就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东海乡,火车站,那时东北被日本鬼子占领了,改为满州帝国。
日本是1930占领东北1931年成立满州帝国。
参考:
是黑龙江省绥棱县,1931年绥棱火车站建立了党支部,秘密进行抗日斗争。
东北部山里有抗日的队伍。
参考:
现代京剧精典剧目红灯记给中国的几代人心里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究竟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不管发生在哪个地方,大家都会把这个英碓的故事和自己的家乡联系在一起,能者见能,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版本,不过从我自己来说,从小到大,在我心里,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始终就认为红灯记发生的地点就是湖北武汉,再具体一点就是武汉的江岸区福建村江岸机务段,江岸车站这一段,为什么呢?
因为红灯记描写的是惊世骇俗惊天动地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故事,请注意李奶奶对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的一大段台词,早年你爷爷在铁路上当板道工的时侯,他的身边有两个徒弟,一个是你的亲爹叫陈子清,一个是你现在的爹叫张玉和,那时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哪,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着中国人民闹革命,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江岸一万多工人都上大街游行啊,就在那天的晚上天也是这么样黑,急急忙忙从外边走进一
这就是红灯记产生的场景,你不能不说这部红灯记巨擎的地点不是在武汉江岸福建村吗,十几年前江岸头道街福建村还没有拆迁,那里住着近千戶的当年二七大罢工的家属,江岸车站的老地址已经拆迁建成了现代小区滨江苑,未拆迁前那里还有二七大罢工英雄林祥谦的英勇就义处,不免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