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何为《易经》?
《四库全书总目摘要》是这样来概括《易经》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其实,《易经》是以一种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的,辅助以晦涩难懂的卦辞和爻辞来阐明世事、事理的综合版本。
《易经》这部书是怎样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就说明成书时间过长,也不是一人独立完成的。
细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第一圣为伏義,上古时代;
第二圣合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统称,中古时代;
第三圣即孔子,近古时代。
虽是“三圣三古”时连续完成,但其过程更是古之先贤们的集体智慧结晶。
既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又是诸子百家开始的思想源头。
到底《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当然,《易经》这部书是科学的。
只不过因为它采用了卦象解释事理,就好像觉得是一种算命的方计,且又深奥还不易懂,更加让人触摸不透。
好在这部奇书留存数千年来,有不少文人雅士潜心钻研,悟出了不少道理。
同时,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连外国人都称赞它是“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固此,《易经》是群经之首,虽说是关于一部卜筮的经书,但若能深入其间悟透,必然能体察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这个世界和人生感悟的综述。
孔子说《易经》:“居刚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大医学家孙思邈叹曰:“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
”看来,《易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难怪唐代虞世南盛赞《易经》:“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总之,一言以蔽之,《易经》是科学的,而不是迷信的。
它能引领人们认识世界,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
参考:
我认为易经不是迷信,是哲学,是科学的祖宗。
是大自然深不可测透的道学。
参考:
从这几十年学者对《易经》的研究看,已经非常能说明《易经》是有研究价值的,并不是所谓“迷信”就能掩盖《易经》的学术内涵。
拿我二十多年买的一本《易学与科技》来说,学者们对《易经》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有成果的。
从哲学家、原国家
易学研究走什么道路,是易学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大事,每一位严肃的易学研究者负有学术导向的责任。
”从这段话中,我想可以看到易学研究者对《易经》是不是迷信的态度了,任继愈先生在序中还说“易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要为文化现代化而做贡献。
当代新易学的任务之一是摆脱神学迷信。
易学虽起源于神学迷信,其出路却在于摆脱神学迷信。
”我在抄录这段文字时也在想,现代科学也是摆脱了基督教的神学迷信才发展起来的,那易学摆脱了神学迷信也会对科学发展起到作用的,特别是莱布尼茨对《易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再从《易学与科技》的导论《易学的科学内涵》看“莱布尼茨(GotfriedWilhelmLeibniz,1646~1716)发现邵雍的六十四卦排序与他的二进制数表的一致性。
焦循(1763~1820)发现六十四卦结构与五乘方分解相同,实质上给出了它的代数解。
从代数看,易卦符号排列体系蕴涵着量子代数的思想。
沿邵雍推广的易卦生成法
易
易
”作者还说“《周易》筮法不仅提供了运用概率决疑的一种程序,而且其机巧设计还蕴涵一种数学结构。
秦九韶发现它的同余结构并发明了求解一次同余式的一种程序——大衍求一术,领先世界数百年。
”从这些文字看,已经可以充分证明《易经》的科学内涵。
作者在《易学与未来科学》中还指出“易学与近代科学没有发生过有历史意义吗整体性关系。
但源于科学内部的新自然观和新科学观却预兆了易学车现代科学整体相关的美好前景……作为前科学的《周易》及其历史延续的易学,随着自然科学的现代发展会重新获得其生命力,不再是仅能供人欣赏吗历史的陈迹。
”这本书还对“莱布尼茨的易卦二进制解”、“焦循的易卦代数解”和“六十四卦与遗传密码表”进行了探讨。
作者在书中还说莱布尼茨称《易经》是“最古老的科学”。
作者还指出“新科学是诞生在美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
不得而知。
如果确有文明兴衰规律,并且日本汤浅光沼的科学地理中心转移律成立,那么科学中心的转移迟早是要发生的。
中国科学家也应准备为争取这次机遇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再从这些年我看的书《中国科学思想史》、《孔子:被遗忘的古代科学家——易传与古代科学》、《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洛书●宇宙模式
在中国文学出版社的《当代预测宗师》一书中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教授的学术成就,在书的封面上还有“周总理嘱托,创立预测论”的文字。
书中还用《天干地支的新生》作标题来介绍翁文波院士通过对《易经》的研究来完善他的学术理论。
文中说“翁先生把天干地支上升到了一种理性的更加科学的境界。
实践证明,它对常态预测尤为重要,而信息预测对异态更为明显。
”从这些看,《易经》是有科学内涵的。
不能因为《易经》的迷信表面而否定《易经》的科学内涵,特别是《易经》也对近代科学的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启示。
而且我觉得,《易经》的程序化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特别是人工智能也是有启示的。
我在想,如果从科幻的角度来说,《易经》是可以和外星人对话的工具。
所以说,从学者们的研究看,要重新发现《易经》的科学美,如《易学与科技》作者所说,真会对科学的未来发展起到特别的启示作用!要客观的看待《易经》,要知道现代科学也是从神学迷信中走出来的,要知道《易经》在神学迷信的表面下也有科学的内涵。
参考:
易经即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万事万物全息规律的探索学、归纳学和诠释学。
易学从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规律中总结而来,复而又应用到万事万物的应用和探索中去。
易学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观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知识总汇,他对现代科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他对人类的智慧有着不断启蒙的作用。
易学是人类最全的学科知识总汇,从古代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特征等,到现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地理科学等,时时处处都能看到易学的影子,易学的主要价值就是思维性和宏观的指导性。
易学的符号能够通用到任何学科中去,能够演绎任何学科中的关系,能够解释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本质和发展变化,看似模糊、随意的易学,却能最真实的反馈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轨迹。
易学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着严谨的、严密的思维逻辑,有物质明显直接的形象和内部特征,现实的一切物理、化学、社会等关系,都可以模拟到易学中,并由此而推究出本质和趋势。
在上世纪,易学确实曾一段时期内被定义为“迷信”,并一度沉沦。
但是经过现代科学,尤其是“西方科学”重新研究后发现,易学的象数理思维,才是真正能够引导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智慧。
因此,从西方到东方,又重新掀起了易学学习的热潮。
参考:
一提到《易经》,很多人就会感到“神秘”“玄妙”“高不可攀”。
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易经》,往往都是扛着《易经》“招牌”的“大师”给人“算命”“取名”乃至“看风水”等等,又给《易经》增添了太多的“迷信”色彩。
反而使中国人对中国人的《易经》产生了“敬畏”之心了,敬之,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畏之,是“神神秘秘、玄乎其玄”。
那么,究竟《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迷信”。
发自于“心”,也笃信于“心”,实践无法证实还深信不疑,这就是“唯心论”,“唯心论”指导的认识就是“迷信”。
我们再来说说“科学”,证明“自然规律”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加深而发展。
先实践后认识,而且认识还会随着实践而发展,这就是“唯物论”,“唯物论”指导的认识就是“科学”。
由此观之,“科学”和“迷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存在”与“主观臆断”。
凡是实践能够证明的“知识”就是“科学”;
实践无法证明还必须相信的“认识”就是“迷信”。
由此,我们再来分析《易经》就容易理解了。
首先,我们来分析“易”这个字。
“日月相重”就是“易”。
在中华文化中,“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同一个字能够体现“阴阳”代表了什么?
就是同一事物的“阴阳”正反两个方面。
换言之,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不管人类认识了还是尚未认识,都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规律性,中国人称之为“道”。
通过实践认识,而且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是“科学知识”。
在西方“科学知识”没有引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且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人的知识”,诸如:中医、天文、历法、气象等等,我们为之命名为“道知识”。
中国人“师夷之长”学习的“科学知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知识”,也是“道知识”。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
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
“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生产实践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就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
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道知识”之大成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始终都没有断代的“中华文化”。
《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考证,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
再往前推,永不磨灭的岩画、万年不朽的玉器,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
这些“文化符号”,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
远古的中国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道知识”,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
“八卦”之后又诞生了《连山易》又称《夏易》,《归藏易》又称《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由此观之,《易经》是千百年中国人实践的结晶,是不断发展的“道知识”。
由此,《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不就“泾渭分明”了吗?
《易经》岂止是实践的结晶“科学”的结论,《易经》是一部高于“科学范畴”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
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百家之“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
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易经》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提供了“价值观”和“方法论”,二者合二为一就是“指导思想”。
就是这个“指导思想”使得我们中国民族,千百年来,强盛时不会恃强凌弱;
疲弱时还能否极泰来。
使得中华文化千秋万代都没有断代,而且还得到了长足发展。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六十四卦,阐述的是万事万物六十四种基本的变化趋势,换言之,就是六十四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六十四卦中相邻的卦与卦之间,要么是相辅相成关系,要么是承上启下关系,要么是因果关系,总之都存在辩证关系。
而整个六十四卦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呈现“阳极生阴,阴极反阳”“泰极而否,否极泰来”的变化周期,就是一个“太极八卦
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就是“该卦”的变化趋势;
“该卦”的六个爻,就是变化趋势的发展方向。
只要读懂了“卦象”的“寓意”,读懂了“卦辞”“彖辞”“象辞”的内涵,就读懂了“变化趋势”;
读懂“爻辞”“象辞”的内涵,就知道了应对变化的方法论。
这就是我们应对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指导思想。
当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中的六个爻发生变化时,就会与其他六十三卦也存在“动爻”和“变卦”的辩证关系。
那么六十四卦一共有384爻,会演变成多少种变化趋势?
就好像围棋一共有361个交叉点,从有记载的那一天起,围棋就没有重复过的棋局一样。
六十四卦的变化趋势,用“无穷无尽”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有人说《易经》是宇宙万物的“总公式”也毫不夸张。
《易经》能不能“算命”呢?
回答很简单“能”。
“算命”不就是算“趋势”算“可能性”吗?
不就是根据“规律性”推断“趋势”“可能性”吗?
算出来的是“命”,而可以改变的是“运”,《易经》就是告诉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
占得“乾卦”并不代表你就会“登峰造极”,“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也许就是“归宿”;
占得“泰卦”并不代表你就会“高枕无忧”,“盛极而衰”“泰极而否”也许就是“结局”;
占得“否卦”并不代表你就是“倒霉透顶”,“阴极反阳”“否极泰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易经》,《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哲学巨著,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伟大辩证法,阐述的是“一群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矛盾体系理论》,是遥遥领先西方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哲学”。
只知道一对矛盾的变化情况,这就是典型的西方二元文化的哲学,到今天为止,西方人的所谓哲学,最高境界也仅限于此了。
他们不明白,这种“原始的辩证法”,最多只有25%的“和谐”,而他们的所谓“和谐”,还是建立在“压迫”“掠夺”“残酷统治”的基础上的。
千百年来,西方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战争。
他们只知道弱肉强食的“征服”,用“强”来殖民“弱”,无休止的掠夺,这就是他们的所谓“零和博弈”。
为了这25%的“好”,西方文化更多体现的是矛盾“斗争”的一面。
要么好,要么坏,今天是朋友,明天就是敌人。
这就是西方永远都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局面,他们没有“国家”的概念的原因。
到如今,西方的二元文化哲学,在中华多元文化哲学面前,还只是相当于“幼儿园”水平。
所以,我们最不怕的是西方人“亮肌肉”,我们最
更值得中华儿女庆幸的是,他们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人读懂中华文化,而我们通过学习,对他们的文化却了如指掌。
参考: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这个问题必须回答!目前,我国政策认定用易经搞预测算命算卦是迷信。
但是,不但我国有,在全世界用易经搞预测算命算卦的多的是,很多人以之为事业,以之为乐趣。
其实,这对于老百姓,它就是一个娱乐,一个爱好。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各有不同,有人说它是科学的,有人说它是迷信。
我认为,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我认为,易经它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
它是为人们指点迷津的真理,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政策认定它是迷信,是沿袭历朝的方法,认为某些
恰恰相反,真正研究易经的人绝大多数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安守本分,乐天知命,与世无争。
真正的骗子和坏人从不研究易经,却充斥于社会各阶层。
比如电话电信诈骗犯,有哪个是研究易经的?
比如贪官污吏,比如抢劫盗劫犯,更是没有吧!再比如说,蔡英文研究易经吗?
港独头子黎智英、港独小喽啰黄芝锋研究易经吗?
没有听说过吧!别的国家,早有人运用易经预测国事,为其所用,而我们,却质疑我们国之瑰宝,为此争论不休。
有用吗?
医院给病人开的化验单,科学吧!能治好病吗?
也只能治好一部分而已。
移植手术科学吧!能完全治好患者吗?
未必吧!患者花几十万块钱,也只能多活几天或几年罢了。
舒服吗?
身体总是排斥外来器官,肯定不舒服。
科学≠真理。
真理绝对科学!再说什么是迷信吧。
我认为,盲信盲从才是迷信,对伟人、名人、有钱人、洋人盲目崇拜;
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这才是真正的迷信。
参考:
易经是超科学的,因受西方教育人看不懂,所以说是迷信,现在奇怪现像凡是中国的古老文化,都要冠以迷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参考:
易经是统计学,算是社会科学的一支,但不是迷信。
因为商朝六百年,加上之前彝族鸡卦再增加几百年,巫师每次卜筮结果都有纪录,这种笔记现在也可散见于彝族各部落文献;
再观易经六十四卦384爻辞,文句修辞和描述方式多元,更表示是集历代巫师纪录,而于商末西周汇集成书。
从马王堆帛书只列出卦爻辞即可知,古代卦师只要背熟爻辞,就可以在路边摆摊,接受因为战乱而不知所措的平民百姓。
经过巫师几百年的占卜经验,发现同类型的事实大量集中在某一个爻辞,这个现象其实也存在于现代占卜师的经验,我的经验也是这样;
加上古代巫师侍奉王侯贵族,更不敢怠慢,所以更会斟酌爻辞的准确性,经过超多次的修改,终成一本卜筮参考书。
以易经乾卦元亨利贞而言,贞,就是古代巫师卜筮的方鼎,证明易经就是卜筮书;
天子祭祀使用圆鼎,鼎,所以易经不会写元亨利鼎,呵呵。
因此,易经不迷信,只是一个大量卜筮纪录统计所得的书。
参考:
易经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
世界的文化不是只有科学和迷信两种分类,还有更多。
就像爱,友谊,他们不科学,也不迷信,但却是存在的。
参考:
你认为《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元典,对中国各门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易学对中医学,对生命科学.气功.养生.预测,时间医学皆有重大启示,为医学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为研究中医理论打开了新的领域。
而且对哲学思维.心理化理.天文气象.遗传生态.仿生物候.语声气质等各门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论述皆"入木三分",都有着重要的开拓价值。
通过周易与中医学的研究,得岀结论,即探索自然科学的途径不是只有一条,自然科学的探索不仅存在着以西方为优势的.分析的.局部的和实验方法,还存在着以《易经》方法论为特色的全息的.整体的和综合的东方研究途径。
这两条途径应该是互补并存,而不是要取代的。
通过《易经》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从《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著名论断得到了启示,发现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远动的元规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周易大传》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相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是对立统一的观点。
古代有许多医学家常说"医易相通",这也是符合实际的。
医易相通,有许多丰富内容,是值得详细考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