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教学都是三字经弟子规等现在学知识考高分怎么培养道德呢

现在的学生,也不是纯粹的学知识,考高分,道德思想教育并没有忽视。
以前的学习和考试内容是单一的,没有数理化等学科的专门考试。
当今社会,时代不同,新的知识、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出现,教学、考试内容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多种学科都要学习,以适合当今教育的时代需求。
尽管这样,在培养尖端高科技人才和大批掌握现代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队伍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看,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中小教材中,也占一定的篇幅,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作用是很大的。
现在的文化考试,当然追求高分,可高分里面,也有思想道德的分数,特别文史类试卷内容,既考学生的知识,也考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答题,最能体现学生的道德修养,利己主义的、不健康的答案,就别想拿高分了。
老师经常告诉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
不能成才,但求成人。
这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何况每个学校,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规章制度。
学知识,效果明显,容易看得出。
思想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方式多样的。
哪怕一言一行,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现在的学生,学习、考试的知识多而广,似乎看起来光追求高分,忽视道德思想教育,其实不是的。

参考:

不知这里面包括不包括
自古教学都是三字经、弟子规,还有百家姓等等,是因为古代教科书资料比较贫乏,再加上这里面的内容比较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而已。
况且通过读四书五经培养出来的文化人并不见得多有道德,每个封建朝代中秦桧、严嵩这样的奸臣俯首皆拾,他们都是从小读三字经、弟子规选拔出来的精英读书人,他们的道德又哪个里去了。
一部《儒林外史》,揭露出了多少古代读书人的丑态:贪婪、虚伪、守财奴、刚愎自用、百无一用。
反而是没有机会不识字的劳动人民道德表现得比较可爱。
当今世界,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封建文献已不适合做当代青少年的教科书。
只是为了弘扬国学,将其中的经典作为青少年的辅助教材,其封建性的糟粕必须摒弃。
再说当代青少年的精神思想教育只是一个方面,考取的高分主要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和道德层面没有关系。

参考: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古人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儒家学说等课程也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的一种方式。
这些传统文化总体是很正能量的,体现出爱国爱家的情怀,更注重对人思想上的教育。
人民更爱国,这样更减少了反动的概率。
可一个问题是:人都是独立的
古人学习再好,也有不孝子,也有大反派,也有奸臣,因为人是不一样的。
学习传统文化的少年古文化有精华,肯定也有糟粕。
大家不要一听古人的文化就一定高大尚,这是不对的。
正确培养少年思想道德的更是言传身教。
想想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以为古人不想学数理化吗?
当然不是。
因为封建社会对科技、数字创作等技术知之甚少。
或者说统治阶级对“科技”不重视,如果“数理化”在古代也被列为必考科目,同样也会出现很多“科技经典”。
学习毛笔字的少年我们现在的学习科目比古代的科举制度高明很多,其学科类目也多。
学生参加高考当然要考高分,高分中不仅有语文数学,更有生物、地理、历史、科学、思想品德等科目。
不要以为考高分和思想品德是反比,我国近几年逐渐加大对孩子思想品德、体育体质的培养,其目的也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所以,怎样培养人民良好的道德情操,还是那句话:学习+言传身教。
当社会每
所以,并不是“三字经”“弟子规”或者“数理化”一下就能解决的,它是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国家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参考:
问的好!现代教育把知识和智慧本末倒置了。
人终其一生在社会上求生存,智慧用的多,而知识用的少!恰恰又遇我们的教育因为眼光短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只重视固化的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
而这需要长期的改造和磨练,如《诗经》里一句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恰恰是浮躁社会心态里人们最不能接受的现实,现代人要的是刀下见菜。
因此,现代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高分低能,可以很自信的享受未来,却难以抵御未来生活的大浪淘沙,严重缺失人生中必备的抗压和受挫能力!关于学习学什么?
古圣先贤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论语》学而第一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仔细品读这二十四个子,告诉我们把前面的孝、悌、仁、爱、信都做好后,再学习所谓的知识!“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知识和智慧的区别一目了然!这就是现代社会文凭都挺高,而道德滑坡让人大跌眼镜的原因吧!一点拙见,愿和文友们探讨!
参考:
只要搞清什么是(道)就行:道生之.德畜之?
参考: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当时社会人智慧的结晶,都是为当时社会服务需要形成的。
也都有它的先进性,但随时间推移,人类的发展,也今出现落后的遭粕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样,它植根于农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规矩、朴实、善良的大众文化,对约束、规范人的行为社会生活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促进、发展、创造了中国五千余年的文明,并使华族发展成世界文明最大的族群。
但随着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文化中也会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部分,但主流仍然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弟子规等等,在现代育人教育中仍是核心的内容。
我们平时讲教育必须育人育知并举,某种程度育人德品、行为、格局还应优于育知。
中国人之所以能创造历史文明,就是以朴素的农耕文化基础,先教会人应该怎样做人,然后再做事。
因此中国人善良、勤劳、节俭等美德能誉满天下。
就体现了这种育人文化的先进性。
这种文化不但适用于现代,同样适用于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在教育中,只注重知识,追求高分,忽视德品培养,就容易偏离教育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服务的方向。
甚至为了追求享乐出卖国家利益,把学识作为掙钱工具。
丢宗忘祖唯利是
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是适合人类发展适用的先进教育文化。

参考:
我认为培养孩子道德的关键在于家长,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正确引导是孩子形成良好道德的关键,另外家长自身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也很重要。
当然,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
一个孩子,如果小时候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很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也会很强。
这样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强。
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就会激发他们善念的一面而做出理性的选择,不去招惹是非。
因此,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家长占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辅助作用,同时孩子的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熊孩子是惯出来的。
树杈不砍要想歪,孩子不教育难成才!我认为孩子的品德等于家庭教育加学校教育加社会影响加自我教育。
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为后几种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
任何一种知识或是行为能力,都不是书教的,书籍只是一种载体,归根结底是其从一个载体转移到另一个载体的过程,转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自己阅读,可以是言传身教,可以是强行规范,可以是环境影响等等。

参考:
无论怎样培养,都出不了《弟子规》、《三字经》的圈,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
过去,自古学的道德,只有学了道德才能考秀才举人状元。
现在不大学道德了,只要考高分,就能读好学校好大学,道德跟上好学校关系不大,谁还认真去学道德,就是学了一点,早以被金钱吞光了,哪里还有道德。

参考:
所谓道德,道,道路、道理、道统,所谓德,德行、品德、心意,所以道德本应该是自己心里相信又愿意也能够实践的对自己的要求。
古人深知修身是道德的内在努力方向,所以有三字经弟子规,就是把修身规范于行为,弟子规怎么说?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道德细化为行为规则,是非常科学的一个方法,被摒弃了,只能长叹而已。
现在的所谓道德就是嘴上爱爱国,攻击一下其他方式爱国的人,说说道德,给父母一点钱告诉别人我孝顺了。
呜呼哀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