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如此强的元朝为何这么短暂

就像始皇帝统一的大秦帝国一样,蒙元王朝的强大世所公认。
但其存在时间,从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开始,到1368年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宣告结束,这个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仅仅存在98年,是华夏历朝历代较为短命的封建王朝之一。
原因何在呢?
其实,强大的元朝之所以会如此短命,是有根源的。
元朝的前身,是由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的大蒙古国。
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
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
其后,大蒙古国历经窝阔台、脱列哥那、贵由、海迷失、蒙哥、忽必烈等四任大汗、七任掌权者。
当中,传到蒙哥的时候,蒙哥于12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时暴死,终年52岁。
因蒙哥死得突然,没有及时留下传位诏书,留下两个兄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为了蒙古汗王之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
1260年农历三月,忽必烈在汉人地主阶级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即位称帝;
四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
五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法令,并建元中统。
由于忽必烈上台后,推行的是汉化政策,认为他的“行汉法”主张是明显违背了蒙古传统,这让很多蒙古贵族因此对他不满甚至感到不耻,不仅不愿意承认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的事实,还在拒绝归附忽必烈汗国之后,其它几个蒙古汗国纷纷敌视,最终造成庞大的蒙古帝国分崩离析,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先后脱离独立。
直到1264年,忽必烈彻底打败阿里不哥,才终于夺得大蒙古国的最高统治权,并在1271年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正式建国号大元。
元朝,由此诞生!在建都大都之后,元朝出兵进取南宋。
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至此,元朝以大一统的形式,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当时蒙古汗国已经四分五裂,互不干政,但占据了中土汉地的元朝疆域仍然很大,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这里面,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国土面积大约有1300万平方公里左右!原本,作为中华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元朝以传承自大蒙古国的强大军事实力来说,本不该如此“寿不过百”,奈何,它最终还是因为犯下五个大错,导致国运盛极而衰,最终被汉人政权的明朝取代!第一错:改元定制,灭宋统一后,没能及时休养生息自古以来,每一个新政权的成立和巩固,都有一个分封功臣的过程。
元朝灭掉南宋之后,为了安抚人心,忽必烈需要大量金银财宝来赏赐给各个封王,这就让刚刚停止战乱、本来发了战争财的元朝因此财政大为缩水。
本来,在这个时候,忽必烈应当采取节省经费、减免税收等利于国家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策略。
但他却轻信以色目人为主的理财派官员的主张,认为南人(即原来的宋人)藏有大量财务,应没收用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这就导致了民间人心惶惶,朝廷派系斗争剧烈,朝廷的财政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这不仅埋下了蒙汉民族矛盾被进一步激化的隐患,也为元朝兵力衰退埋下了伏笔。
第二错:元朝前期对外扩张频繁、屡屡失败,造成国库亏空羸弱忽必烈传承了蒙古人好大喜功和穷兵黩武的性格特点。
在元朝灭宋之后,忽必烈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稳定国内政治,猥琐发育经济上面,反而对外兴起扩张,对安南、占城、爪哇、日本等邻近诸国接连发起战争。
光是从1274年到1292年,由元朝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就不下于十次!其中,1274年,元军侵日本遭遇飓风,日本称“文永之役”,但元军无功而还。
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忻都率蒙古军、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史称“弘安之役”。
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在元朝初期的多年对外战争中,元军基本没占到好处,不仅损兵折将,更是在一次次的战争中不断损耗着这个新王朝那点国库家底。
而原本大蒙古国四分五裂时候,忽必烈汗国就没占到什么好处。
在攻打南宋的时候,连年战争又是巨大的支出,加上元朝宫廷廪禄、宗藩岁赐等各项繁杂支出,整个朝廷的运转都需要巨额经费来支持。
但忽必烈的穷兵黩武,严重导致了元朝国用不足,使得国库羸弱,存下了后续用人施政不当,最终激起反抗剥削和压迫的起义,成为元朝短命的主要祸根之一。
第三错、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发,政治始终未上正规1286年,忽必烈亲封为太子的嫡长子孛儿只斤·真金,因为推行汉法,得罪了备受忽必烈重用的阿和台等理财派官员,被阿合马余党答即古阿散等人设计上疏提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真金,惹来忽必烈猜忌,闹出禅位风波。
虽然为首的答即古阿散等阿合马余党最终被判奸赃罪而处死,可真金也因此而忧惧成疾,于同年1285年病死。
本就年事已高的忽必烈,见到嫡长子真金病死,内心悲痛,受到打击,开始酗酒无度,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导致肥胖和酗酒带来病痛日益增多,最终没来及安排好帝位传承,就病死床上,享年79岁。
太子真金先死,皇帝忽必烈又暴毙,从蒙古汗国留传下来的帝位争夺传统再一次上演。
群臣最终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耳之间,选择了由铁穆耳即位,即元成宗。
然而,在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期间,他的皇太子德寿患病于1305年早早去世。
加上铁穆耳本身也是个体弱多病的主,结果在德寿去世两年后,1307年铁穆耳也病逝,元朝再一次留下皇位空悬,宫廷又一次爆发流血冲突!铁穆耳去世后,他兄弟答剌麻八剌的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亲答已于二月到达京师,并与中书省右丞相哈剌哈孙取得联系。
为抢在三月三日卜鲁罕皇后称制前先举事,他们于三月二日率兵入宫,发动政变,斩支持立世祖之孙阿难答为帝的左丞相阿忽台,擒阿难答,爱育黎拔力八达称监国。
此时,其兄海山正挥军南下,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答已北迎海山,会于上都,决议拥海山为帝,并诛杀阿难答,废卜鲁罕皇后。
1307年三月二十一日,海山在大安阁即位,是为武宗 。
史称大都政变。
当初武宗即位时,以仁宗有定策功,约定了乃以母弟为储,相约兄弟相袭,叔侄相继。
但仁宗即位后,却在子侄间难以决断,太后答己、权臣铁木迭儿等亦劝仁宗传位己子。
终于,延祐二年(1315)十一月,武宗长子和世瓎被封为周王,次年三月被徙居云南,途中武宗旧臣谋奉之以叛,事不成,周王走避金山。
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仁宗立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
但这个做法导致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政治混乱及宫廷斗争。
可以说,从元世祖忽必烈到元仁宗,祖孙三代、彼此兄弟间先后都经历了帝位争夺战,极大地内耗了亲情血脉,导致前中期元朝的帝位传承非常紊乱,其国家治理等政治理念、经济策略前后历经历经近40年都没有走上正轨。
正是这一点,让元朝朝政日渐衰败,元皇帝的朝政控制力大为降低,国家经济也是在长期动荡中未能得到真正的修整恢复和发展。
第四错、汉化迟滞,民族缺乏有效融合,暗藏民族矛盾忽必烈上位后,原本就推行的是汉化政策。
但因为重用以色目人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官员,导致了当时很多元朝政策对汉民存在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汉化受阻,民族融合受阻。
而且,随着忽必烈后来对汉法推行的兴趣日益减少,在刘秉忠、史天泽、赵璧等汉人重臣相继去世后,汉臣地位降低,不得不把推行汉法的希望寄托在皇太子真金身上。
然而,真金被封皇太子后,作为汉法派的领袖,却陷于与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派的斗争之中。
加上忽必烈在位时间长,作为皇太子的真金实际上没有左右朝政的能力,大权始终是被精明专断的父亲忽必烈所掌握,为此真金所推动的汉化政策迟缓,直到真金病死,都始终没有成功。
一直到1311年,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才再次重视汉化。
元仁宗上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先是恢复了汉人延用多年的科举取士,史称“延祐复科”。
他在进用汉族文臣的基础上,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改变成武两宗的衰败之势。
自从蒙元灭金、宋后,科举废弃已久,“延祐复科”距离宋亡36年,距离金亡更达81年,汉族士人至此方重获正常的晋身途径。
民族矛盾有所缓和。
然而,到了这时候,元朝存在的问题已经颇多。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按照中原传统的方式对待元朝政府的改革初心虽好,却陷入教条主义,没有真正解决最为关键的集权问题。
尽管忽必烈时期就开始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但元朝传承大蒙古国而来,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
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
正是因此原因,元朝在一次次的汉化推行过程中,始终受到这些蒙古权贵的阻挠,汉化迟滞。
元仁宗虽然成功恢复汉人的科举制,但并没能够真正做到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蒙汉两派官员的对峙,也加深了蒙汉民族潜在的融合矛盾,从对立到冲突,祸根早已潜藏,就等爆发。
第五错、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内乱频发,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最终爆发起义元仁宗即位后,任用了生母兴圣皇太后的重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
铁木迭儿作为元朝一代权臣,曾经是侍奉过元世祖忽必烈的内廷臣子,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期间,给他升官做了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
而宣徽院掌宫廷饮膳等事,铁木迭儿久任此职,有亲近内宫之便,得到元武宗、元仁宗生母答己太后的宠信。
在元武宗海山刚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尚未即位之时,答己便急急从兴圣宫下旨召铁木迭儿回朝,拜中书右丞相,使其成为自己控制朝政的最得力助手。
因为太后答己的支持,元仁宗不得不重用铁木迭儿,先后两次任其为中书右丞相,掌握了中书大权,竭力控制任用僚属的权力,势力快速膨胀起来。
由于太后答己对铁木迭儿处处袒护,加上元仁宗为了改变叔侄相继的约定,实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的私心,元仁宗对于铁木迭儿也就存在刻意放纵,以便向太后曲意妥协达成结盟的暂时利益关系,因此让铁木迭儿越来越嚣张跋扈,在朝中肆行威福。
1320年,元仁宗去世,继任者为元英宗。
元英宗继承了其父以儒治国的政策,元英宗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借此机会,元英宗还下令清除朝廷中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扩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势力对元英宗以儒治国的施政不满,导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在1323年夏天趁格坚汗去上都避暑之机,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杀了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南坡之乱后,元朝的气运虽说不上是直转急下,但颓势也慢慢显示出来,1328年的元明宗、元文宗之争就是明显表现。
元文宗在位期间,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拥护有功,以权臣自居玩弄朝廷,导致大元朝政更加腐败。
元文宗去世后,其子元宁宗继位。
但年仅七岁的元宁宗才在位不到两个月就夭折去世了,元文宗的侄子、元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
元惠宗继位初期,右丞相伯颜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
直到被伯颜自幼养大、视其为亲信的侄子脱脱相助,才得以成功地废黜了伯颜,控制政局。
然而,经过了这一次次的权臣之乱,元朝统治阶级内部不断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早已经加速了元朝的衰落。
加上元朝自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元朝统治者和蒙古权贵不断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如此种种举措之下,元蒙统治者不断残酷剥削汉族群众,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导致汉族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
红巾军的形成和起义爆发,因此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
1356年到1359年,朱元璋继承了病逝的郭子兴的地位,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攻占了江南的半壁江山。
1367年,朱元璋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携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的滔天大势,正式北伐!1368年,徐达奉朱元璋军令,率军成功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就此宣告结束。
从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开始,到1368年结束,大元朝享年98岁。
综述:元朝虽然短暂,但元朝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推动了元朝时期华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其疆域更是超越历代,为中国历史之最!同时,元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在宋朝经济的基础上,有所沿承和发展,虽然不如宋代经济那般巅峰,却也较为繁荣。
尤其是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了元朝的经济、文化等融合发展,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限于篇幅,详述多有不尽,仅供参考。

参考:
元朝一共统治不足百年主要原因是实行霸道统治,以极少数统治普天之下。
古代较长的朝代实行的是王道,有治理囯家的仁政,以百姓为囯之根本。
认为:百姓是水,统治国家的皇帝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以儒学制理国家,和元帝国有很大差别,各朝代从陏朝开始实行开科取仕,官僚从民间考取,进行封建式社会秩序。
而元朝把民间百姓分几个等级,实行以强凌弱的强权髙压制度。
造成百姓不滿起义组织層出不群,因此不能长久统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