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和道德经到底哪个更实用

《金刚经》是佛家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经典,终极作用都是使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含义是相同和相通的,没有高下之分,所以不必区别经典本身的价值。
若说实用性,则取决于读者自己,能灵犀一点,慧心顿悟,即知一切圣典含义皆同,否则都坠在文字迷雾中,不能自拔。
对《金刚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就是“无话可说、无意可思、无念可用”,面对一切,能做到“无心”,当下就打破时空束缚,成佛圆满,故是“顿悟”之教。
对《道德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就是万物共有一个真心,假名为“道”,明之则慧,依之则吉;
顺之则福,守之则寿,用之则恒;
背之则凶,逆之则亡。
“天、地、人”都从“道”中生,彼此永远平等,都是“道”的化身,悟之人永恒,也打破时空束缚,故也是“顿悟”之教。
《金刚经》的文眼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道德经》的文眼是“道、无、有”这三个字,对初学者而言,只要明白《金刚经》与《道德经》相同之处,都是“真心之理”;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讲“心的真性”,后者侧重讲“心的妙用”,就可以了。
观点供参考!
参考:
应该都实用,不过
现在基本上可以长期保持,平静安宁的状态。
身心健康,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幸福。
希望有真正研究《金刚经》的网友,出来走两步,我相信你说的都是真实的,因为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是绝对不会胡编乱造的。
我没看过金刚经,但是我也在遵循释迦牟尼的一些思想理论,确实对灵魂的安宁有帮助。
补充一下,我说的,收获身心健康,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幸福。
你们别不信,千真万确。
你们也别以为很难,大道至简,我就把我悟道的,并真实遵循的情况给大家分享一下。
身心健康怎么做到的?
身体真正的需求并不多,也不高,荤素搭配家常菜,喝水就能充分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就这个!都还不能贪吃。
这样子的好处,因为不乱吃喝,不贪吃喝,身体的消化系统负担就轻松,身体也就健康啦!消费低,经济负担也轻松,那心里负担自然也轻松,又为心里健康打下基础。
心里健康,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但是经济问题解决不,就去了近一半。
等我后面讲的问题解决了,解决心里问题的因素就补齐了。
丰衣足食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财富问题,财富聚集,一开源,二节流。
开源就一个字《干》就完了,不是我不想多讲,而是因为我就是个开源能力比较差的人,没什么好讲的,就靠勤劳。
节流,前面吃喝就节省了很大一笔,在把不无聊的应酬克制一下,又会省下很多钱,而且少生是非,又是解决心里问题的手段之一。
在量力而行,少管闲事,又省不少,同样也是减少烦恼。
衣食住行,衣保暖,遮羞而已,没必要太破费。
食讲过了。
住遮风挡雨足也,只要你不大动刚戈,不要自不量力非往中心超级大城市里挤,找个窝居住问题并不是很大。
何为也讲过。
所以我说丰衣足食并不难。
家庭和睦幸福,其实关键是不闹矛盾,怎么不闹矛盾?
相互尊重。
怎么操作?
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己作主,尽量避免干扰干涉别人的核心区,包括爱人孩子,更别说老人。
人与人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试用所有人际关系。
身体健康,丰衣足食,家庭和睦幸福,心里问题自然解决了,身心健康才是人生终极目标。

参考:
佛教你放下,道教你释放天性。
我们不能说《金刚经》更好,或者是《道德经》更厉害一些,因为这二者本不应该是对比、对立的关系。
关于学派的、地位的争执,那是另一些人的事,平凡的我们,当然是哪一个对自己最有用,哪一个就更实用了。
别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邓爷爷很多人总要分出个高下轻重来,但是很多事情是没法分的。
《金刚经》受益的人不在少数,现阶段来看,佛教是比道教更广泛,更普遍,也更为被人接受。
道教则是中国根深蒂固的本土教派,虽然在册人数少,但是以《道德经》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已经植根于我们的骨髓。
佛教出家僧尼约20万人,道教的乾道、坤道2.5万余人。
天主教徒约5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基督徒约16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
——

就比如我说自己是一个佛门弟子,但是又崇尚着自由洒脱的生活,那我就是个伪佛门,真道家了。
所以很多事情,不能简单的分离。
最近看《道教史》,又查阅过六祖慧能,《六祖坛经》等信息资料,这个过程中的感慨和领悟,可谓是起起落落。
在看到这则文字时,
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景不同,因心不同——所得大智慧各不同。
通向目标的路有千万条,和你读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决心,和方向。

参考:

总体上金刚经教你关起门来对佛祖反省自己的贪嗔痴,净化人肮脏的内心。
道德经告诉你应该出门看看青山绿水和浩渺的天空,感悟自然界发出的唯美天籁。
接下来细究。
先看看两派的给我们表面上的观感:金刚经,和道德经,是佛道两家的最高经典,积聚了两派思想精华中的精华。
金刚经教你如何能见到真如来,道德经让你参悟天地自然之本性。
金刚经很浪漫,说人生一切如梦幻泡影,道德经教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金刚经让你去诵读佛经,以见如来,成无量功德。
道德经告诉你弃智成圣。
弃义成仁。
弃学无忧。
金刚经讲因缘际会,道德经讲一气三清。
金刚经让你要有,无差别心,地狱,天堂,有善念就是如来。
杀人无数,放下屠刀就成佛。
道德经说:勤而行之,方以为道!再眼见为实地观察周边的和尚和道士:和尚方面大耳,体态丰硕。
(代表人物:唐僧)道士仙风飘渺,形容清癯。
(代表任务:张三丰)虽然是影视人物,但是也代表了他们在大众前的普遍形象了。
再看看金刚经和道德经的世俗用法:人离世后,逝者的普遍法师,都是念的金刚经。
即使是道士来做法事,也都是佛经。
道德经,只在文人墨客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中。
或者是高段人士的谈吐之中。
现在最重要的步骤:我们来分析一下,金刚经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
金刚经:分为32段,前2段基本是废话,描述一众人吃了饭坐在一起求教如来两问题:我们为啥活着,如何思想才是对的?
第3段:如来佛这么回答:“世上万般众生,从涅槃而来,因缘而聚,生就众生相。
所以才有众生。
最后众生再归涅槃,因缘而散。
”小屈用人话翻译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如果有,那么世界就不再是世界了。
”如来这里说明了我们从何而来,最终去往何处。
第4,5段,说的就是因为众生都是因“缘”而聚,并无差别,所以我们在对待众生的时候,不应该有所差别。
对我如来也应该是这样。
小屈用人话说就是,既然大家都是原子构成的,就不用客气啦!第6,7段,继续用例子阐明,别对我如来区别对待。
我说的道理很简单,即使我不告诉大家,大家中有慧根的,也会自然知晓,那不就等于我也告诉他一样吗!然而即使你知道了真相,和没知道真相。
见我如来,和不见我如来,只是因为人,主观感觉而有圣贤和凡人的区别。
小屈用人话说就是:学佛得佛心,和不学佛得佛心,都是一样的,即使得佛心和不得佛心也只有名义上的圣凡差别,在涅槃(世界)面前,都是平等的。
第8.9段,如来说。
即使你得到了我的真传,但是理解不同,对世界的真相领会就不同(佛法,即非佛法。
)因此,根据领悟的境界,分为若干层次。
第10段开始到32段末尾,金刚经,开始唯心地阐明对世界的看法了。
小屈总结:金刚经虽然看起来很多字句,仔细看,就是为了向众人解释一个对万物的无差别心。
宇宙也可以是尘埃,尘埃也可以是宇宙。
然后把这种无差别心在做人的方方面面,对待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阐述。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道德经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道德经,第一章:同样也是阐述万物的起源。
也是从人心认知世界的角度,但是和金刚经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道德经认为,世界就在那里,不远也不近,不生也不灭,气在运行流转。
但是当我们人类开始认识各种气了,万物就诞生了。
是因为我们赋予了一个名给它。
所以有了区别。
因此如果要观测万物的微妙,就得去名再观,这个名,就是事物的表象,观微妙就是要去看事物的内在规律。
第一章是总纲,后面的几十章,都是在描述事物的内在规律。
这个事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
但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现在终于可以对比一下金刚经和道德经的实用性了:金刚经强调人看待宇宙万物的无差别心。
道德经给你总结出人类生活的各种规律。
那么谁的实用性高,是不是一目了然?

参考:
您好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
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5176字),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8208字),梵文译义:《以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金刚经》讲的是如何彻底解放心灵奴役的大智慧,它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是春秋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深受国内外学习和颂扬,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金刚经》和《道德经》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人的真正意义及做人的道德观念,教导我们要积德行善,与人为善,要谦卑,不可狂妄自大,要不断努力进取,向能人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所以,我觉得这两部经典对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

关照的风雨不漏,发挥着指导作用。
谁用都能有深刻体会到,它的正确,它的伟大。
道德经也是历经后世精心修词佳作。
至今无人可突破。
谁悟谁上当。
无论你怎么挑剔,很难找出它的突破点。
除非是断章取意不懂古文学的文盲啦。
奇哉!怪哉!美文哉,迷人哉。

参考:
我最初一直读《金刚经》,这部经典在我生命的底谷救度了我,一直对《金刚经》有很深的感情。
后来机缘所至接触到《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甲乙《老子》版本后,开始听诵。
最开始我也存有这个疑问,二者区别在哪?
慢慢读多了就不纠结了。
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两部经典最根本都在讲"无为"。
《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道德经》帛书版: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金刚经》侧重于破幻破执,用各种譬喻点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何善护念,如何觉悟到自己"本自具足"的心性。
《道德经》侧重于揭示宇宙大道的实相,文中用了很多描述"微眇玄达,深不可志。
""道之物,唯望唯忽"等等,又提出如何从有为返无为,帛书版先讲德篇再讲道篇,以德返道。
两部经典的文字都很优美,但在诵读过程中《道德经》帛书版更符合中国人的诵读韵律习惯,朗朗上口;
《金刚经》属于译文版,要兼顾文意准确、文句优美实属难得了,除了偈子外,其他部分诵读时与古人四律、五律、七律诵读习惯有区别。
总体来说两部经典都是修行宝典,只是看各人缘份、喜好更亲近哪本经典而已!

参考:
金刚经更实用,更适合普通人来学习。
二者都是博大精深,但以缘分来说,我更加亲近金刚经。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代表作。
相传,函谷关守卫尹喜夜观天象,发现紫气东来,知道一定会有真人经过函谷关,结果发现那天只有一个老头经过,就非得要这个老头留下点什么,这个老人只好留下五千字的文章。

道德经文字非常深奥,包涵广阔,被称为万经之王,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辩证法等内容,对我国的文化,特别是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障碍来自于文字的古奥。
比如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比较难懂,但这还只是开始,后面的比如“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这就更加难于理解了。
至于类似的句子,在道德经中很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文字障,足以让人却步不前了。
现在流行的金刚经版本,是东晋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彼时的语言相比于老子那个时代,虽然也是古言,但相比较而言,却更为容易理解了。
特别是与金刚经相关的慧能的故事广为流传,实际上也起到了加速传播金刚经的作用。
相传,禅宗六祖慧能是个文盲,在寺庙里扫地。
有一天,听了五祖弘忍讲解《金刚经》,然后就大彻大悟了,百千万亿年的记忆复苏,什么都会了,而且什么都精通。
比如,弘忍要确定衣钵传人,给所有弟子出了一个家庭作业,作一句偈来说明自己的修行境界。
当时,慧能的作业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与《金刚经》最后一句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颇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这其实都是讲:一切有为的东西,都如同梦幻泡影,都是空的,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婆婆眼盲,但是却有一样本事,不论把什么东西遮挡住,她都可以指出底下有什么东西,百试百中。
一天,有人把一本《金刚经》遮住,让这个盲眼老婆婆猜,结果老婆婆摇头,说这里面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金刚经本身就是讲空啊!
参考:
金刚经上面所说的。
叫我们破四相修行。
无我相。
无人相。
无寿者相。
无众生相。
放下自我。
超越三界。
证得无上菩提。
道德经。
所说的是人伦道德修行。
两者相辅相成。
如佛经上所说的。
诸法平等。
没有高下。
所有经典都是叫人破迷开悟的。
只要懂得的应用它。
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宝。

参考:
一个是悟道,一个是讲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