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0吨级直-20直升机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

在我军“20系列”(歼-20、运-20、直-20、H-20)军机中,每一款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重要性,虽然直-20直升机向来比较“低调”,但直-20不仅填补了我军10吨级直升机领域的空白,同样有着很大的重要性!▲
而同为10吨级的“黑鹰”直升机至今已经生产超过4500架,这也足以看出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重要性。
对于陆航来说,直-20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优越的高原性能上,因为中国有着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直升机还没起飞就已经身处海拔5000米

而且,从第14艘052D型驱逐舰开始,为了直-20的上舰全部拉长了机库和直升机起降甲板,055万吨大驱的双机库则直接是为直-20设计的。
除了陆航和海军舰载直升机之外,基于直-20为基础研发武装直升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役武装直升机中武直-19起飞重量只有4吨,依然难当大任;
武直-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7吨也算是很大的进步,而美国AH-64“阿帕奇”和俄罗斯米-35“雌鹿”等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也都超过了10吨,有着强大的火力,所以基于直-20研发一款10吨级的武装直升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10吨级的直-20不仅是一款性能先进的直升机,同时10吨级的吨位也让直-20有着更多的发展方向,预计未来中国对于直-20系列直升机(陆航、海军舰载机、武装攻击型)的需求不会低于1000架。

参考:
撇开航母不论,对于我海军水面舰艇上的航空反潜来说,目前,是以4吨级的直-9C反潜直升机为主力,辅以数量不多的引进自俄罗斯的卡-28反潜直升机,仅此两种机型而已。
直-9C,是哈飞在引进法国SA-365N“海豚”直升机基础上改进而来,最大起飞重量尚不足4吨,实际上有说法仅为3.85吨;
当然,军迷都将其称为4吨级反潜直升机。
现在,直-9C是我海军三大水面舰艇驱护舰支队中,驱逐舰、护卫舰等主战舰艇的航空反潜主力,除了对水下潜艇的搜攻潜以外,还能执行搜索、救援及海上运补任务,包括遂行非常重要的反舰导弹中继制导任务。
但直-9C由于受制于吨位的先天不足,导致其作战半径有限,且滞空时间很短,存在搜攻潜效能差的弊端,因此,只是解决了我海军有无反潜直升机,却不能令海军真正满意。
卡-28,就更别提了,由于受制于研发年代的久远,不仅机体结构复杂,而且反潜效能并不高,12吨的庞大机体,只能携带1枚1枚自导鱼雷,1枚火箭助飞反潜鱼雷。
特别是卡-28的机载设备、敌我识别系统已经非常落后;
且维修过程极为复杂,故障率极高,在海军内部被戏称为“老卡”,卡-28也不能令海军感到满意。
因此,海军对于10吨级的国产反潜直升机需求极为迫切,在海军与国外的联合军演中,4000吨级的054A型护卫舰,以及6500吨级的052C/D型等我海军主战舰艇上,皆非常顺利地起降过外军的10吨级反潜直升机,说明国产10吨级直-20上主力驱逐舰和护卫舰基本上都不成问题。
当然,为了迎接直-20反潜版上舰,海军新建的052D型改型舰,正如国内军迷撰文所说延长了舰体将近4米,目的就是为了给未来的直-20上舰,腾出更长的起降甲板,有更好的起降条件。
目前,直-20已经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公开亮相,海军反潜型据悉也已经飞上了刚服役的055型万吨大驱首舰101南昌号上,成了055型驱逐舰反潜标配。
脱胎于美国UH-60“黑鹰”直升机的直-20,经过军工数十年来的努力,吃透摸熟了UH-60的技术,特别是研发成功大功率的发动机,五桨叶结构的采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和机动性。
直-20反潜版,一旦飞上海军现役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将极大地提高我海军水面舰艇的航空反潜作战能力,相比较4吨级的直-9C而言,绝对是个质和量的双飞跃,对于海军航空反潜可谓意义重大。
当然,由于保密的原因,直-20相关的技术参数,似乎并未公开,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美海军陆战队VH-60N的性能,对直-20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参考:
随着我国首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的入列,南海舰队也公布了海南舰的舰徽,上面有一架五片桨叶、外形酷似直-20的直升机,从海南舰甲板起飞。
直-20舰载直升机何时上舰的话题,一直备受网友的
不久前,直-20舰载反潜直升机开始露面。
该机的水平尾翼可折叠,机头下方安装一部光电搜索转塔,机腹前部安装一座大型对海搜索雷达,在进行反潜作战时可搜索敌方潜艇伸出海面的潜望镜。
在机腹中部设有一个圆形舱口,安装有一个吊放变深声呐。
在机身中部有一对短翼,可以外挂反潜鱼雷或其他反潜武器,在机身后部设有大型的声呐浮标投掷舱,在后门后部和驾驶舱门下部设置充气浮囊,用于海面紧急降落。
近20年来,中国海军水面舰队获得了大发展,以054A、052D和055等为代表的国产驱护舰大量服役,技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规模也位列世界第二。
但在舰载反潜直升机上,却始终落后于先进国家。
目前中国海军的主力舰载反潜直升就是直-9C舰载反潜机,尺寸和重量太小。
进口的俄制卡-28数量太少了,而且性能老旧。
新型的直-18反潜型的体积过于庞大,只能部署在航母上。
舰载直升机对中国海军始终是一个短板。
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舰载反潜直升机。
中国舰载直升机的发展,实际上是因为“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工程的需求而来的。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确定了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全程实验,也就是著名的718工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工程。
其中海军担负的任务非常多,我国对舰载航空兵和直升机反潜技术的探索,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由于没有国产机型,中国先是从法国引进了12架超黄蜂舰载直升机,型号为SA321。
法制超黄蜂直升机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大,不太可能部署到驱逐舰上,因为在70和80年代初我国海军还没有能够装载直升机的驱逐舰。
因此进口的所有超黄蜂直升机都搭载在远洋补给舰和测量船等万吨级军辅船上。
1982年,是中国海军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元年,中国海军首次使用法制超黄蜂直升机进行了反潜试验。
主要使用605型反潜吊放声纳,进行搜索潜艇和从空中打击潜艇的试验,这次试验特别成功,而且让中国海军大开眼界。
这时候大家都认识到舰载直升机的反潜效率太高了,于是海军决定立即改装4架法制超黄蜂直升机,并继续向法国汤姆逊公司订购了五套吊放式声纳,型号是shs12型,此外还有声纳浮标反潜系统。
反潜武器为轻型航空鱼雷,中国从意大利进口了大约40枚A244S轻型反潜鱼雷。
这种口径为324毫米的轻鱼雷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空投反潜鱼雷,射程超过了6公里。

到1987年末,有5架超黄峰舰载直升机改装了从法国进口的先进反潜系统。
同时中国还决定仿制超黄蜂直升机,也就是著名的直-8直升机。
由于直-8的外形尺寸太大了,根本没法搭载在驱逐舰和护卫舰上,无法跟随逐护舰艇编队作战。
所以,超黄蜂或直-8直升机始终也没能成为真正的舰载反潜直升机。
中国改装的这个五套超黄蜂直升机反潜系统,一直服役到了2005年,但主要还是作为岸基反潜来使用,始终没在远洋航空反潜领域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在2000年前后,中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十五
但当时中国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反潜直升机,还是原来的5架超黄蜂直升机,以及在1998年进口的5架俄制K-28反潜直升机。
在航空反潜领域,那时候中国海军还不如印度海军。
中国海军对俄制卡-28反潜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反潜作战能力十分满意,在2002年又从俄罗斯进口了第二批9架卡-28反潜直升机。
然后从2004年开始我们研发了国产的直-9C型舰载反潜直升机,该机是以国产直-9A为基础自行研制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在1994年首飞,到1999年设计定型,于2004年6月交付中国海军正式服役。
直-9C反潜直升机在海军部队受到了极大
不过,直-9C反潜直升机的性能与美欧国家的舰载直升机相比很一般般,只能算是应急。
直-9C反潜直升机起飞重量较小,反潜能力较弱,需要两架一起配合才能执行反潜任务。
直-9C反潜直升机的航程也比较有限,最远只能在离舰50公里处进行活动,且停留时间少于1小时,反潜效率甚至比不上反潜导弹。
根据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海军的经验,只有10吨级的舰载反潜直升机最理想,在体积尺寸、起飞重量和载荷上,10吨级舰载直升机都是最均衡的选择。
因此美军的SH-60海鹰,以及俄军的卡-27/28都是这个吨位的直升机。
而中国海军一直以来都缺少一款国产的10吨级舰载反潜直升机。
目前中国拥有的几种国产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地位都比较尴尬,包括航母上配备的直-18F大型反潜直升机,以及直-9C直升机,要么太大,要么太小。
而且数量和作战性能都有不足。
而我们周围呢,例如美国海军,日本海上自卫队,甚至韩国海军。
他们的主力舰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都是美国的SH-60海鹰舰载反潜直升机,作战性能是非常强悍的。
因此如果以SH-60海鹰为衡量,我国海军目前的舰载直升机可能连美国上世纪70年代都赶不上。
中国舰载直升机作战性能的落后和数量的稀少,制约了中国海军远洋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好在,现在我们有了一款10吨级的性能先进的优秀直升机,那就是直-20直升机,直-20在2013年完成首飞后,目前已进入陆军航空兵服役。
与美国黑鹰通用直升机一样,直-20直升机也将衍生出诸多型号,舰载反潜版直-20将成为舰载航空反潜新锐。
新一代的直-20通用直升机的舰载型是一个多面手,可包办航空反潜、水面反舰和海上搜救等多种作战任务,甚至可以执行两栖登陆作战和海上运输等用途。
直-20舰载型的续航能力强,能够在100公里处进行两个半小时的搜索攻潜任务,作战效率数倍于直9D。
目前直-20舰载型正处于正式定型前夕,预计很快就能上舰服役,我国海军也将开始在水面舰艇上大量部署直-20舰载直升机。
按照中国海军目前拥有和在建航母/两栖攻击舰的数量,以及庞大的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队的规模,未来直-20舰载型的装备数量会达到数百架。

参考:
但凡“补齐短板、填补空白”之作,都是颇为重要的,而直-20在直升机领域也是一款具有这类意义的产品。
目前,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已经开始在陆军使用(舰载版还需等待),因此我们主要谈谈直-20对于陆军的重要意义。
▲直-20中型通用直升机长期以来,我国在“4吨级的直-9”和“13吨级的直-8”之间长期存在“吨位级别”短板,甚至长期拿直-9作为陆航的通用中型直升机使用。
直-9这类轻型直升机在平常运输人员方面,与10吨级的中型直升机差不了太多,但在吊运火炮、军用车辆、导弹等较重武备时,其“单薄”的轻型直升机骨架就难以胜任了。
美国的UH-60“黑鹰”在吊运货物方面的能力就要强的多,不仅可以吊运机动军用车辆,还能够吊运轻量化155mm榴弹炮,而其适用范围又比重型直升机广泛的多且成本低,可以说10吨级的“黑鹰”机动灵活又“成本低廉”可批量装备,真正适合组建“飞行陆军”的机型。
▲UH-60“黑鹰”吊运悍马军用车辆现代陆军的作战形态早已发生改变,这一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军利用UH-60全面替代UH-1直升机时就已经开始,发达国家“为陆军插上翅膀”,使其具备快速机动、立体攻防的三维作战能力,克服复杂地形条件对传统陆军的作战影响。
这种作战概念虽好,但是要求陆军建立起轻、中、重型直升机健全型号谱系的能力。
不仅如此,我国陆航长期以来不仅规模偏小,直升机型号更是严重缺乏,这对“向全方位国土机动作战,适应多样化作战任务、适应远距离非接触作战”的陆航变革使命来说,更是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直-20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自明了。
▲黑鹰直升机的吊运能力另外,长期让我们念念不忘的“黑鹰直升机高原能力“,也是与黑鹰类似的直-20令人期待的原因。
此前,我军只有进口的20多架”黑鹰“以及直-8G、米-17B等少数机型具备高原作战能力,然而黑鹰数量太少,米-17B和直-8G且不说高原能力如何,其适用范围过于有限,这些都限制了我国陆航高原作战的兵力规模和力量选择。
仅看我国购买的那批”黑鹰“直升机,自1984年来历经30余年的高强度超期服役(1989年的总飞行时间就超过11000小时),至今仍然”老骥伏枥“,就能看出我们对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迫切需求,直-20的出现虽说晚了很久,但仍意义重大。

参考:
直-20是我国第一款10吨级战术通用直升机,其之所以万众瞩目,主要在于通用性和平台拓展能力上,在我军直升机军语中也是首次出现了“战术通用直升机”一词。
对于陆军而言对于陆军来说,直-20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陆军长期以来缺乏的高寒地区输送能力,这也是直-20研制过程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原因,虽然很早就已经有相关消息披露出来,直至在国庆70周年阅兵中首次公开亮相。
此前,陆航部队获得的第一种高寒地区使用性能优异的直升机是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手中引进的24架S-70民用版黑鹰直升机,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南方向负责高寒地区运输任务的重要机型。
后来在无法重新获得S-70后,我国只能选择俄罗斯的米格-171-5型直升机,但是相比美制黑鹰,俄制米-171-5的高原性能还是大打折扣。
基于我国在西南部拥有广泛的高寒作战区域,我国推动了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研发工作,直-20在外形上与美制黑鹰直升机类似,采用了左右并列布局座舱设计,提升飞行的操作安全性,搭载两台国产大功率涡轴-10涡扇发动机,具有强劲的飞行动力,特别注重在高原等恶劣环境下保持一个较为强劲的运载能力。
这一系列的设计倾向,使得直-20就是为高原而生、为高原而设计的一款直升机。
突破了旋翼除冰、电传操控以及大功率发动机等诸多技术瓶颈,充分的解决了陆航急需的高寒作战环境输送能力,同时还为多平台拓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首次使用“战术通用直升机”这一军语的关键所在。
对海军而言上文我们提到了直-20的多平台拓展能力。
在国际上战术通用直升机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机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着军用直升机的使用,战术通用直升机就已经诞生了。
直-20对于陆航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我国海军当前主要以国产直-9C型4吨级轻型反潜直升机为主,辅助于引进的俄制13吨级卡-28直升机。
直-9C是我国在直-9直升机平台上拓展而来的一款反潜直升机,但由于吨位限制该型直升机挂载搜潜设备后就很难挂载攻潜设备,同时作战使用范围有限;
引进的卡-28虽然性能不错,但是其采用双桨设计,机型结构复杂,对于机库的要求很高,在维护保养等方面提出很高的技术要求。
在这种现状下结合当前海军转型的时代背景,海军急需一款吨位适中的国产平台来改装反潜直升机,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应用而生,10吨级吨位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大中型舰艇,同时大载重能力能够满足对机载搜潜设备以及攻潜设备的承载。
直-20海军版的服役将大幅提升海军航空反潜作战能力,尤其是还能保证一个不错的作战航程。
由于海军舰载直升机不仅仅要执行反潜任务,同时还要兼具一些运输、吊运、搜救以及中继通信等任务。
直-20拥有不错的外挂能力,同时乘员舱也有不错的搭载能力远比直-9C的4人要多的多,在设计上直-20在机头下方增设一个观察窗,便于执行一些搜救等任务。
对未来发展有多大助益直-20的成功在中国直升机航空领域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实现了直升机有三代向四代的跨越。
直-20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瓶颈的突破对于未来国产直升机的发展主要有
在直-10的研发中最早计划使用国外发动机,后来国外禁运后只能自主设计研发,最终使用涡轴-9C发动机将直-10送上天。
但是直-10武装直升机属于6吨级直升机,其载弹能力相对国外重型直升机少了将近一半,同时为了减重机体的防护设计也不甚合理。
归咎起来就是因为动力不足的原因,涡轴-10的出现或许将改变这一现状,解决了一个核心的“心脏”问题。
第二个电传飞控系统。
直-20是国产首款使用电传飞控系统的直升机,相对机械飞控系统,极大的改善了飞机的操纵性,降低了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操纵的灵敏性也得到大幅提升,操纵响应速度也更快,从而能显著的增强飞机的机动性。
同时电传系统的应用对于直升机在恶劣环境下的操纵性能得到大幅改善,提升了飞机在恶劣环境下飞行的安全性和操控稳定性。
这是直升机发展有三代向四代跨越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个解决了高寒飞行瓶颈。
高寒飞行对于直升机的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以及相关的除冰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过直-20型号的发展,我国先后突破了这几项重要技术瓶颈,尤其是旋翼除冰技术,解决了直升机飞行高度的问题。
我国在研发直-10的时候同样提出高寒飞行性能,但由于技术原因直-10上高原只能减载重实现。
未来发展的直升机型号将不再受到这些技术瓶颈的限制,毕竟我国所有的直升机都需要高原飞行性能,这一点很重要的。
综合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直-20的应运而生,不仅仅是解决了陆航部队长期以来缺乏的高原飞行能力,解决西南地区高原运输问题,同时为海军舰载直升机提供了一个很不错的平台,有效提升了海军的远洋航空反潜能力;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重型武装直升机以及相关直升机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积累,重要性如何一目了然。

参考:
从我国现有的直升机序列来说,我们已经具备大量生产有2吨级的直11/4吨级的直9直升机/6吨级的直15/14吨级的直8A型直升机,所以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具备生产多种直升机的能力,但是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在6吨级的直15和14吨级的直8A之间留有一个很大的空白,而在这个区间内有一款大名鼎鼎的直升机以其优异的性能表现闻名于世界,甚至还有以此为主角的电影受到全球影迷的喜爱,而这款世界著名的直升机就是美制10吨级的黑鹰通用直升机。
为什么说黑鹰直升机能够受到世界的喜爱呢?
首先是黑鹰直升机是一款最大起飞重量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这个起飞重量刚好可以满足一个班级作战单位的中近程空中运输或者一些轻型装甲车的短程转运,快速将人员运输到一线,实现快速到达、快速部署。
可以说在实战中这种10吨级的通用型直升机就像是皮卡一样,既能像小轿车一样拉人也能像卡车一样载货。
而且由于其体型刚好可以装进一架中型战术运输机内进行中远距离的转运,所以在实战中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这也是黑鹰直升机能够装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着几千架产量的优势所在。
而在我国现役直升机序列中,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也拥有了一款和黑鹰定位相同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这就是刚刚装备服役的直20通用型直升机,可以说直20的装备服役解决了我国海陆空部队多年合成作战中的不足。
而直20之所以对于我国军队发展建设极其重要也是有原因的:一、虽然我国大量装备有国产的直9和直8以及进口的米171这类通用直升机,但是不管是对于陆航还是对于海军来说都有一种遗憾。
首先以更为常见的直9来说,直9直升机虽然体型小巧/机动灵活/可以满足战场快速进退的需求,但是其最大起飞重量只有4吨多,不算机身空重的话最大载重量不超过2吨,这样的载重量一没办法满足一个战斗班组全员包括武器装备的转运,二因为载油量有限不能实现整个班组的中近程快速转运,所以一直以来在实战演习中一个班组的快速转运至少需要两架直9或者依靠起飞重量更大的直8或者米171来完成。
而米171和直8虽然最大起飞重量接近,而且都能很好的满足一个战斗班组的全员快速转运,以及对一些轻型装甲车等货物的空中转运,但是这两款直升机的体型相比直9却大了不少,直接影响了其起降环境适应性和实战中的机动飞行能力,所以这也是我国为什么极力发展10吨级的直20核心原因所在。
对于直20这种10吨级的直升机而言,其可以像同级别的黑鹰直升机一样,承担一个战斗班组全员以及武器装备的同程空中转运,而且其合适的机身尺寸不光能够在更多复杂的环境下安群起降,更能够快速装进运9中型战术运输机内实现战场快速转运。
同时借助直20通用直升机自身具备较大的内部空间和较大的飞行距离等优势,可以快速的在直20基础上衍生出各种侦察/救灾/医护/突击等多种类型直升机,实现一个平台的多任务作战能力,并且借助同平台的优势,在战场上实现更为方便的维护保养优势。
所以光是从直20对于陆军的发展建设来说,直20的出现可以说同时兼具了4吨级的直9快速进出战场机动灵活的优势,和直8/米171这类14吨级的运输直升机更大的整体装载运输能力于一身。
其次相比陆军虽然机型不太合适,但是选择多而言,海军在舰载直升机的选择上可就不多了,毕竟在军舰上起降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起降面积对直升机机身尺寸的限制。
以海军现有的直9G舰载直升机为例来说,其小巧的机身虽然能够从容的搭载在护卫舰/驱逐舰等主力战舰上,但是受限于其最大只有4吨多的起飞重量限制,其在完成舰载直升机必要的反潜作战和搜救任务时会遇到很多限制,比如受其起飞重量限制在执行反潜作战时一架直升机不能同时携带反潜搜潜设备和反潜深弹和反潜鱼雷,那么就必须要要两架直9一架搜潜一架反潜来共同完成反潜作战任务;
同样在很是重要的搜救任务中,直9较小的起飞重量也决定了其较短的搜救距离和搜救时间,这对于搜救任务很是不利。
所以直9虽然可以凭借小巧的机身从容的搭载在主力战舰上,但是其自身的不足也限制了其作为舰载直升机的性能发挥和表现。
起飞重量更大的直8虽然在反潜作战和搜救任务中表现不错,但是其机身尺寸相比小巧的直9而言大了近一倍,所以这样大的机身尺寸也就注定其只能搭载在起降甲板和机库面积更大的航母和两栖战舰上,与更为战斗的主力战舰基本是无缘了。
但是直20完全可以凭借自身较为合适的机身尺寸,在直9可以起降的主力战舰甲板上完成起降,而且也能和直8一样依靠单机就能完成反潜作战和搜救任务。
所以直20的出现对于海军的发展更为重要,毕竟一直以来我国海军队伍在反潜作战上,受限于反潜直升机这一远程反潜装备的缺失,只能执行有限距离内的反潜作战,在反潜距离和反潜效率上相比国际主流水准相差甚远,而直20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些缺点。
同样未来我国完全可以像黑鹰直升机一样,在其通用基础平台上衍生出更强调火力打击的武装支援型号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的特种突击型号等多种型号,同时借助通用的平台优势降低后勤维护压力,而这些在战场上都是极为有利的先决作战优势。
可以说未来我国的直20将会成为我军海陆空三军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衍生机型最多的中坚力量。

参考:
10吨级,不轻不重,不大不小,是一个中间型号,非常符合各军种需要,可用于人员和物资运输,便于舰载起降,总之利于执行大部分作战任务,是直升机装备型号中,数量最多的一型。
在直升机工业强国,都发展有10级通用型号,在美有大名鼎鼎的S-70“黑鹰”,在欧洲有NH90,法国之有EC725“美洲狮”,俄罗斯米-8勉勉强强也算,改进型号如米-17和米-171等,大量用于陆军和空军,只是没有海军型号。
我国受制于研制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军队没有一款通用性直升机型号,在经过持续努力和追赶后,2019年开启10吨通用元年,有了属于自己的直-20。
我意,沿续水浒人物命名的习惯,因它诞生非常及时,可称为“及时雨”。
不过网络上有“入云龙”的称呼,因它的出世标志着我们从此突破关键技术,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和制约,“入云龙”的名字也很响亮,
直-20的出世前,我们就改造了一款直-8三发直升机,主要技术如三大动部件,也到了三代直升机的水平,部分技术如球柔性旋翼,则进入到四代直升机的范围,定型为直-18,性能上已不逊于欧洲AW101,曾参予美国总统专用直升机竞标,呈现了我国直升机工业的进步和自信。
直-18装备部队后,部队反映机体空间狭窄,不便于专用车辆运输,直升机工业人又用了半年时间,就打造出一款宽体直-18,在直-20完全成熟前,替代使用;
直-20成熟以后,也可共同使用。

参考:
曾经都说我国在战斗机领域短板严重,其实在直升机领域的短板更为严重,只是直升机领域没有战斗机那么重要,因此看起来也就没有那么突出了!战斗机目前除了发动机这个“瓶颈”还有些不尽如人意,其他方面基本都追赶上来了,可是在直升机领域我们还有很多短板要补,至20就补齐了我国10吨先进直升机领域的短板,不但对陆航的意义非凡,对海军的重要性感觉更为重要!我们经常笑话印度研发一款武器都要30年磨一剑,磨出来的产品就过时了,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直20的研发不也是30年吗?
直20从外型上一看就知道这是仿制美国黑鹰直升机,我们在中美蜜月期的时候等到过24架黑鹰直升机,主要用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地区,当年我国还没有直升机能够上5000米海拔的高空飞行!一下子获得了一款世界最先进的通用直升机,自然也非常满意,并打算后续再增购100架!但之后整个西方对我国采取军事禁售,自然也就黄了。
当年我国就想到了逆向研究黑鹰并复制一款出来,搞了差不多10年这个项目最终暂停了,因为黑鹰有太多的技术壁垒,想要仿制却没有那个技术和工艺水平,这一点也是非常的无奈,之后我国不得不像俄罗斯进口直升机来弥补空白。
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国的技术研发实力上来了,国力也上来了,于是重启了仿制黑鹰的项目,这就是现在的直20了,说起来这还是美国40年前的技术了,当然我国直20有后发优势,自然也不是那种40年前的黑鹰可以比拟的!直20的意义是弥补了我国8~10吨的通用直升机的空白,而且直20非常先进,起点非常高,这一点对于我国陆航和海军来说都尤为重要。
有了直20通用直升机,他可以执行常规的运输、突击运输、要人运输、机降、特种战、电子战、通信中继、搜救、救护等等任务,使陆军、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的机动能力得到长足提高,使空中突击能力成为我军未来极其重要的作战方式,以前我国在这些领域基本都是靠直9来完成的,性能上和能力上明显都有些不足,现在有了直20将这些缺陷都弥补了!而且直20研发成功后,我国马不停蹄的研发直20海军版,要知道我国现在海军反潜机、搜救机还是海直9为主力,性能上与国外的反潜直升机差距明显,作战半径也明显不足,当然海军版本的通用直20还得根据用途来进行不同的扩展,比如反潜的要加声纳浮标,对海搜索,挂鱼雷等;
搜救的要增加油箱增加滞空时间,还有卷扬机用于救人;
还有给反舰弹中继的也要加相应的设备等。
未来海直20会有各种舰载通用型,舰载反潜/反舰型,舰载电子战型,舰载预警型,舰载搜救型,当然这些都要先把通用型搞定了,然后才会具体到各个子型号。
说了这么多,我想应该是明白这款直20对我军的重要性了吧!
参考:
直-20直升机是国产军用飞机“20家族”中倒数第二个入列的(目前还有最后一个轰-20尚未解开什么面纱),受重视的程度丝毫不输之前的歼20隐身战斗机和运-20运输机。
相较于“20家族”中的其他三位成员典型的“空军成分”,直20已不单纯是空军的期待,而是海、陆、空三军共同的期待,由此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直20的重要性。
国产直-20直升机我国现役国产直升机主要是2吨级的直-11系列、4吨级的直-9系列、6吨级的直-10系列以及13吨级的直-8系列,此外还有与欧洲联合研发的10吨级直-15(尚未服役)。
从现有机型来说,直-11体型太小,载荷有限,主要用于侦察及少量人员输送;
直-10为专用武装直升机,应用范围较窄;
直-8虽然载荷能力强,但是体型过大,通用性较差;
而直-9虽然可以用于舰载反潜、陆航运输及火力支援,但是不论是海军用途还是陆航应用,4吨级的平台只能是“凑合着用”,与西方10吨级的UH-60“黑鹰”系列、NH-90系列、米-17系列等机型差距明显。
UH-60“黑鹰”直升机直-20与UH-60比较相似
目前我国大中型水面舰艇所搭载的舰载直升机主要是直-9和卡-28两种机型,其中,直-9由于平台较小,作战半径和武器、装备携带量有限,很难适应远洋反潜、作战的要求;
卡-28直升机虽然平台不错,也是俄罗斯海军舰艇的标配舰载直升机,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解决根本需求。
近10几年来,随着我国大中型水面舰艇不断“下饺子”,在这种大背景下,海军对于直-20的迫切需求程度可谓是望眼欲穿!直-9C舰载反潜直升机直-20舰载型效果
陆航虽然装备的各型直升机的数量早已超过1000架,但是,陆航中能够执行设备、人员输送的通用机型主要还是进口的米-171系列,而26年前进口的24架“黑鹰”直升机仍被视作宝贝一样继续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对于我们自己的通用直升机也是望眼欲穿。
在现代作战中,直升机是陆军执行快速部署、特种作战必不可少的装备,直-20将补齐我国陆军适应现代高频度作战的重要一环。
陆航装备的“黑鹰”直升机陆航装备的米-171直升机除了海、陆军的迫切需求,空军自然也是对直-20充满了期待。
不论给那个军种使用,直-20总归是航空系的成果,同时,空军目前装备的主力直升机也是以进口的俄系为主,重点机型依赖进口本身就是对空军和航空业的“痛点”,直-20研发成功最开心的肯定是空军和我国的航空工业。
航空展中亮相的直-20综合上述因素,海、陆、空三军均对直-20翘首以盼,这种倍受
歼20、运20、直-20的先后入列,也表明我国军用航空正在加快前进的步伐,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国产武器装备涌现。
满载直-20直升机的075型两栖攻击舰

参考:
直20直升机,对于我国空军和陆航、海航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在直升机领域更是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装备,因为他的出现补足了中型通用直升机的空缺。
一直以来,我国都缺少一种十吨级通用直升机,直20的出现的重要性,对比看看黑鹰直升机在美军中的地位就知道了一二。
直20是一款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直9和他比太轻,直8和他相比尺寸太大,太过臃肿;
卡28/31相比机型太老,所以说直20的优势就突出在这里,中型的尺寸可以携带不小的航电系统,运输能力也要比直9强的多。
标枪防务对于直9一直不看好,航程太短,载重量太小,无论是陆航还是海航,反潜还是运输、预警,他都不行。
直8载重量比直20大不了多少,尺寸却相当大,非常不适合海军使用。
直20出现的另一大优势在于高原通行能力,采用了最新的国产1600KW级涡轴发动机,紧急状态最大功率2300轴马力,而且由于最大程度地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直20的总重也得到相应的减轻,所以高原爬升能力和通行能力达到我国空军和陆航部队的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在4500米海拔地区稳定地进行大规模突进和运输任务,这一能力在当年08年地震时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直20也是我国直升机领域一大先进性的体现,直20大量采用了先进技术,例如机身碳纤维和复芳纶复合材料等的复合材料,舱内多采用数字化设备,例如国产北斗导航系统,激光告警系统、雷达告警系统等,先进的玻璃化座舱显示出浓厚的科技感。
未来直20必定会大量进行装备,数量可以不少于几千架,用于陆航、海航和空军,在通用性的基础上继续衍生反潜直升机、运输直升机、武装运输直升机、预警直升机等型号。

参考:
因为没有比它更重要的了,比如直16重型武装直升机,没研发出来…………比如直26超大型运输直升机,没研发出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