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这是随着蒙古帝国的立国时间不断增长后,蒙古帝国的领导核心威信和进取心不断下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蒙古帝国在铁木真手中建立,铁木真被蒙古人尊为成吉思汗,成为所有蒙古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大英雄甚至是神,在成吉思汗的时代,铁木真刀锋所指,蒙古骑兵就会奋力冲杀绝无二言,这是第一代蒙古大汗的领导魅力和凝聚力所在,时至今日如果你到真正的蒙古族朋友家中做客,你仍旧会发发现几乎所有的蒙古人家中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
成吉思汗至今仍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时代西夏臣服,铁木真留下木华黎经略辽东和金国,然后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为由发起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的区域大概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等地区,西征过程中,由于遭遇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的顽强抵抗,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有成吉思汗亲自带领追击扎兰丁进入到印度河流域,另外一路则由长子术赤、大将哲别带领进入到东欧钦察草原,扫荡东欧及高加索地区,此次西征为蒙古人向西方扩张打开了通道。
事后成吉思汗将钦察草原及高加索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后来成为金帐汗国),而将中亚地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即后来察合台汗国)。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东返途中西夏再次反叛,而成吉思汗就死在征伐西夏的途中。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第二次西征则是窝阔台大汗时期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的汗位由其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此时蒙古帝国的战略进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已经龟缩在中原一带的金国,二是欧洲方向。
由于此时中亚地区已经成为蒙古帝国的察合台汗国封地,途径里海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的草原通往东欧钦察草原的通道已经被打开,而且在第一次东征后期,蒙古军队曾在高加索地区吃过小亏,而蒙古人在东欧地区的真正统治尚未完全建立。
于是蒙古人组织第二次西征,此次西征由蒙古帝国各王及大将的长子率领,其中以术赤的长子拔都为主帅、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等都参与,因此此次西征也被称为“长子西征”。
蒙古的第二次西征是真正的东西方对决此次西征完全肃清了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的那些对于蒙古人的抵抗势力,而且蒙古人还顺势攻入中欧,兵锋已经攻击到匈牙利的多瑙河附近,大败波兰、罗斯等国的联军。
此次征服的地区由拔都建立为金帐汗国。
本来第二次西征很可能会继续进攻中欧,甚至攻占西欧,吞没当时基督教文明,但是蒙古的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突然暴毙,于是第二次西征结束,诸王长子纷纷东返蒙古本部,选举新一代大汗,结果窝阔台长子贵由成为蒙古第三代大汗。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蒙哥大汗时期贵由成为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的时间不长也死去,经过激烈的争夺,蒙古大汗由拖雷的长子蒙哥担任。
这里说一下非常有特色的蒙古大汗推举制度忽里台大会。
根据蒙古族的古老传统,当老一代的首领死去,新一代的首领诞生需要的部落元老们的投票,比如成吉思汗就是这样被推举为成吉思汗的,当然这样说的“民主”形式远大于内容,但这是确实一直是蒙古传统,只有经过忽里台大会的才能蒙古帝国的合法大汗。
成吉思汗之后,窝阔台大汗、贵由大汗乃至蒙哥大汗都是经过这样的形式成为大汗的,只不过贵由死后,蒙古大汗转入拖雷一系是经过了激烈的权力博弈。
蒙哥大汗时期蒙古帝国仍旧是两个进攻方向,此时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已经都有了自己封地,于是在第一次西征获得了中亚基础上,除了通往欧洲的道路被打开外,另外一条通往西亚,乃至北非、南欧地区的通道也被打开了,孱弱的阿拉伯帝国已经暴露在了磨刀霍霍的蒙古帝国面前。
蒙哥大汗时期蒙古帝国的扩张于是蒙古帝国发起第三次西征,此次领衔的是蒙古大汗的其弟弟旭烈兀,而蒙古大汗则与弟弟忽必烈一同向南进攻南宋,另外一个弟弟阿里不哥留守在草原。
第三次西征蒙古帝国仍然一路攻城拔寨非常顺利,蒙古大军攻破巴格达,处死了阿拉伯帝国的末代哈里发,灭亡阿拉伯帝国。
并一路攻占叙利亚,阿拉伯及伊斯兰教的残余势力逃入埃及,正当旭烈兀准备一举攻破埃及的时候,在四川亲自伐宋的蒙哥大汗战死,忽必烈立即停止进攻南宋,而是北返与留守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结果实力较强,汉化程度较深的忽必烈在没有进行忽里台大会的情况之下,自称为新任大汗,而阿里不哥也在一些蒙古王公的支持下,进行了人数不足的忽里台大会宣称自己为新任大汗,于是蒙古帝国的内战爆发。
而第三次西征的旭烈兀紧急停止西征,向东返回蒙古草原,参加这场新任大汗的政治博弈,他支持的是忽必烈。
当旭烈兀还在东归途中的时候,蒙古大汗的争夺已经尘埃落定,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成为新任大汗,由于旭烈兀的东返时,留下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结果遭遇埃及的马木留克人突袭,结果兵败被杀,于是旭烈兀的西征也就此止步于叙利亚,由于在大汗争夺上对于忽必烈的支持,第三次西征的战国被忽必烈分封旭烈兀,建立起伊儿汗国。
而忽必烈继位后也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此时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后来被元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瓜分)等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
蒙古五大汗国由于忽必烈并不是通过合法忽里台大会获得的蒙古大汗的汗位,所以忽必烈一直受到一些蒙古王公的质疑,后来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更是废止了忽里台大会制度,于是作为第五代大汗的忽必烈的威信和凝聚力远远比不上前四代蒙古大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汗国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和离心力也越来越强,乃至后来的元帝国只是其他几大汗国的名义上宗主国而已。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蒙古人文明落后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他们可以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帝国,却不能长期维持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他们逐渐抛弃了长生天的原始信仰,元帝国的领导层开始汉化和信仰喇嘛教;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伊儿汗国则不可逆转的逐渐伊斯兰化,没有共同的信仰和强大核心凝聚力,别说继续进取扩张了,即使是强大的蒙古帝国也逐渐分崩离析了。
参考:
蒙古帝国停止西征的原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中央的权威不断地下降,加上蒙古帝国内部的分裂态势愈演愈烈,最终无尽的内讧导致了蒙古帝国向外扩张的实力与动力不足。
第一次西征1215年,成吉思汗派出商队和使者到达花拉子模,意欲开展通商贸易。
但花拉子模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残忍屠杀蒙古商队。
成吉思汗派出使者前去交涉时,花拉子模国王摩诃末又屠杀正使,剃光了两名副使的胡须。
这件事让蒙古各部气愤不已,加上成吉思汗至高无上的权威,蒙古帝国表现出了空前团结。
于是成吉思汗为了对付花拉子模,仅留给了木华黎1.3万蒙古本部兵马攻打金国,而自己则带去了23万大军。
此次西征非常顺利,很短的时间内,蒙古军队便消灭花拉子模数十万军队,并且占领了花拉子模全境,最终花拉子模国王摩诃末含恨而终,太子札兰丁逃往印度。
攻克花拉子模的同时,成吉思汗派遣了哲别和速不台扫荡了高加索地区,大破斡罗斯[俄罗斯]10万联军,为第二次西征奠定基础。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帝国最具权威的人从此陨落,各个儿子之间也开始了明争暗斗。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
成吉思汗去世前,遗命窝阔台继承汗位,但却将大部分军权交给了拖雷。
由于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很多蒙古王公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嘱,认为应该立拖雷为继承人。
两派在忽里勒台大会争执了很久,最终由于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而术赤此时已经去世,势单力孤的拖雷退出了汗位的争夺。
但此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的矛盾开始加深。
第二次西征蒙古灭金之后,窝阔台已经稳固了中原和中亚地区的统治。
1236年,窝阔台下令由各宗王长子率本部兵马出征,统兵将领分别为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长子拜答儿、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
此次出兵的统帅为拔都,兵力由第一次西征的23万变为了15万。
从1236年到1241年,蒙古大军顺利攻下了西亚、东欧、中欧大部分领土。
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至西征大军,拔都带领部队准备东返。
但在返回途中,拔都听说乃马真后准备立与自己不和的贵由为大汗后,便停止了东返,留在了伏尔加河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
速不台和诸王长子回到蒙古本部之后,窝阔台长子贵由成为大汗。
贵由汗继位之后,对拔都怀恨在心,甚至在1248年举兵西征,准备讨伐拔都,但行至半路病发身亡,拔都从此之后开始脱离蒙古帝国的统治。
贵由汗去世之后,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在钦察草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拒绝参加。
不过在术赤系和拖雷系的安排下,拖雷长子蒙哥继位成为了新的大汗。
蒙哥继位后,蒙古各宗王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根本就不承认选举结果,导致中央权威进一步下降,帝国分裂态势明显。
第三次西征1252年,蒙哥派遣自己的弟弟旭烈兀进攻波斯地区,即第三次西征,这一次西征的军队再一次减少,仅有10万余人。
不过即便是10万人,旭烈兀也是所向披靡,甚至准备进攻埃及地区。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在钓鱼城去世。
当得知蒙哥去世的消息后,旭烈兀留下副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己率军返回。
当旭烈兀走到波斯的时候,听说二哥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为了争夺汗位而展开了大战,左右斟酌之下,旭烈兀决定支持二哥忽必烈。
但此时的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准备支持阿里不哥,而术赤系后人由于距离蒙古本部较远,选择中立。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战争,最终以忽必烈胜出而结束。
此时忽必烈高兴的册封了旭烈兀为伊尔汗,旭烈兀也得以留在叙利亚建立了伊尔汗国。
蒙古帝国的内乱与混战忽必烈继位之后,窝阔台系后人海都欲夺取帝位,所以联合了察合台系后人攻打忽必烈。
终忽必烈一朝,双方都在不断地战争,所以元帝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都没有西征。
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后,副将怯的不花在艾因·贾鲁之战中被杀,旭烈兀的偏师遭遇惨败。
本来旭烈兀准备率领主力为怯的不花复仇,但由于信仰问题与钦察汗国产生矛盾,最终矛盾升级后,双方在高加索地区展开了激战。
以此之后,蒙古和汗国之间内讧不止,再也无力挑起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参考:
主要是蒙古帝国内部的分裂和斗争。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以部落为单位,帝国其实只是部落联盟。
它并没有中国那种君主集权制度,也就是皇帝一
即便是成吉思汗,也只是形式上的大汗。
比如他的长子术赤就曾和他对着干,成吉思汗曾经恼怒之极,准备出兵讨伐。
但术赤却突然得了重病,随后死去,成吉思汗才放弃进攻。
看看,自己亲儿子都是这样,其他人也就可想而知。
成吉思汗死后,就出现了大汗地位的争夺。
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度,也就是应该有郭靖的结拜兄弟拖雷继承。
然而,秉承成吉思汗的意思,在1229年最终召开库利尔台大会推举窝阔台继位。
然而,其他韩国只是形式上的归附,而窝阔台手上的兵权还没有拖雷多。
拖雷后来突然死亡,一说就是被窝阔台下毒害死。
窝阔台自己时候,蒙古就出现激烈的权力争夺,贵由在窝阔台的王后支持下继位。
然而贵由不是各部落认可的大汉,比如术赤的儿子,强大的金帐汗国大汉拔都就不承认他。
大家都知道,拔都是所谓征服者,就是他杀得基辅罗斯血流成河。
贵由勃然大怒,出兵征讨金帐汗国,然而在途中暴病而死。
贵由的死因也是很奇怪,不能排除是被拔都派人暗杀。
最终,金帐汗国拔都推选拖雷的长子、窝阔台的养子蒙哥为大汗,受到四大汗国的认可,但也有不服的。
没多久,蒙哥在钓鱼城下被宋军打死,草原再次大乱,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继承大汗宝座,因为阿里不哥是拖雷幼子。
谁知道,阿里不哥的哥哥,统兵大将忽必烈不服,停止对宋朝的南征,出兵攻打阿里不哥,最终将他打败抓住后暗杀。
期间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认为忽必烈是篡位,纷纷出兵给予攻打。
只有伊尔汗国支持忽必烈。
而当时伊尔汗国旭烈兀正在西征,已经占领叙利亚,被迫将主力东返去支持忽必烈。
由此,他的部下只有1万多人进攻巴勒斯坦,被埃及马穆鲁克2万多人骑兵击败。
至此,蒙古帝国分为5个国家,除了四大汗国以外就是忽必烈的元朝,互相攻打。
这种情况下,西征当然就不可能了。
参考:
导语:“蒙古”一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今天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为什么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这个问题。
谈及蒙古帝国,就必然离不开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
可以说,蒙古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而这更离不开一个传奇的人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162年,在蒙古部乞颜部落孛儿只斤贵族家庭,一个男孩降生了,名为铁木真,自幼足智多谋,聪明过人。
20岁那年,利用父亲以前的威望和荣誉建立了一支不可轻视的队伍。
1189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乞颜部可汗。
又过了十几年的奋战,漠北草原最终在铁木真的蒙古部下完成了统一。
而按蒙兀室韦人自古以来的惯例,哪个部落强大,就以其部落名称来统称诸部。
所以,1206年,铁木真宣布建立大蒙古国,他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
这正为他西征奠定了基础。
那他为什么要进行西征呢?
我认为总不外乎这几个因素。
首先,就是铁木真自己胸怀大志,想要有所作为。
其次,当时蒙古统一,士气高涨,这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
再者,蒙古的士兵战斗力那可是杠杠的,尤其是骑兵。
最后,当然少不了各个宗国的支持,有了他们,西征的胜算又多了一份。
可能受了铁木真的影响,后代子孙们效仿先祖向西征伐,成为了欧亚最大的帝国。
也有人说,是铁木真的遗言,让子孙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
古帝国三次西征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正打的好好的为什么蒙古帝国就不扩张了呢?
难道是当政者醒悟了,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损耗国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前几次大规模的战胜了。
我觉得吧还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我们来分析分析。
第一,三次远征后,忽必烈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大汗的位置。
想要远征必然离不开内部势力的支持,但稍微动点脑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不可能获得内部的支持的,想想他大汗的位子怎么来的就知道了,不把他拉下来,背后捅他两刀就不错了,还想获得支持,想得到挺美。
第二,忽必烈继位后改蒙古帝国的国号为元,自此蒙古帝国的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五大汗国全部建立完成。
从一个帝国变为五个汗国,这是妥妥的倒退啊。
看着强大,实则已经要分崩离析了。
忽必烈西征的话势必要经过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他们两个是不会让忽必烈对他们形成包围之势的。
更何况忽必烈的汗位还要靠他们支持,虽然他的力量够强大,但他并没有把握能依次灭两个汗国,他越过这两个汗国打下的土地不仅对他没有直接好处,相反便宜了他们两个,要是你,你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吗?
当然不会了。
他也是自掘坟墓。
第三、忽必烈没必要打也没办法打。
忽必烈要西征,北要取道于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南要取道于察哈台汗国、伊尔汗国。
1、因为四大汗国和大元汗国的矛盾,他们不会借道给他。
2、即使借道,打开的地盘也不接壤,那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
3、蒙古对近在咫尺南方的南宋,垂涎欲滴自在必得。
4、拿下南宋以后,其西南也没法扩张,因为有喜马拉雅山的阻隔。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
您还觉得有哪些原因呢,
参考:
其实历史上,任何大帝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患上“肢端肥大症”,就是说这个帝国的领土面积太大了,统治者根本就统治不过来了。
蒙古帝国历史上曾经发动过三次西征,三次西征的结果就是蒙古人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体系”,之所以称之为“蒙古帝国体系”,是因为这个体系不是一个国家,最终形成了五大汗国,分别为元帝国、金账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当然,这五大汗国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基础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打下的。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人进行了第一次西征,起因是蒙古人的商队到了花喇子膜帝国的时候遭到了当地的洗劫,成吉思汗以此为耻,发誓报仇。
于是在1219年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西征。
蒙古人的第一次西征的目标就是花喇子膜帝国,路上顺便灭了西辽,然后越过了葱岭进入了花喇子膜帝国境内。
当时西征的蒙古军大约在15万人左右,虽然花喇子膜帝国有40万大军,但是这些部队基本分散在全国各地,国王摩诃末没有将军队集中起来对付蒙古人,而成吉思汗则看准时机集中主力部队围攻首都撒马尔罕,最终蒙古人攻占了撒马尔罕后整个帝国也基本无力回天,蒙古人便开始了对花喇子膜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西征是在1235年到1242年由窝阔台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西征行动,西征的主帅是拔都。
此次西征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阿拉伯半岛,一个就是今天的俄罗斯方向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军在进入中欧地区的时候与当时的欧洲骑士团发生了一场硬碰硬的战役。
当时蒙古西征大军遭遇了欧洲最强的一直骑士团,条顿骑士团。
当时的条顿骑士团基本都是重骑兵,身穿非常坚硬的铠甲,据说因为铠甲太重,要用起重机才能把铠甲安装在骑士身上,可以说条顿骑士团的骑士就是当时的坦克部队了。
蒙古人在遭遇条顿骑士团的时候并没有硬碰硬地与对方较量,而是先派出了轻骑兵,轻骑兵在接近条顿骑士团的时候便直接放箭,放完箭就跑,而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因为铠甲太重,根本追不到轻骑兵。
之后蒙古轻骑兵又折返回来继续放箭,条顿骑士团继续追击蒙古轻骑兵,如此反复,当条顿骑士团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上了自己的重骑兵,从而一战彻底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部队。
第三次西征发生在1252到1260年,是由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派旭烈兀率军10万进攻中东地区的一次西征,也是三次西征的最后一次西征行动。
此次西征一路上非常顺利,蒙古人灭亡了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阿拉伯帝国,之后又顺势打到了中东地区,灭亡了阿尤布王朝。
但是蒙古人的西征却被一件不经意的小事给打断了,就是当蒙哥率军进攻四川钓鱼城的时候意外战死,导致蒙古大汗的位置出现了空缺。
得到消息的旭烈兀便率领西征主力回到了蒙古高原争夺汗位,临走之前他留下了大将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
之后怯的不花遭到了埃及方面马木路克王朝的反攻,在兵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最终战败被杀,第三次西征最终止步叙利亚。
在旭烈兀还没有回到蒙古高原的时候汗位就已经落到了忽必烈的手上,之后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五大汗国最终形成。
虽然五大汗国表面上是以元帝国为大汗,但实际上是五个分别独立的国家,毕竟如此大的疆域,并不是一个帝国就能统治的好的,“蒙古帝国体系”因为过于庞大,而患上了肢端肥大症,这种肢端肥大症的解决方法在古代的情况来说只有一个,就是分治,要么是如蒙古帝国一样,将一个庞大的国家分成几个国家分别统治,要么是如唐帝国一样实行藩镇制度,即藩镇拥有极大的地方权力,由皇帝委派节度使统治藩镇地区。
原因就在于,帝国太大了,统治的难度极大。
一是统治的民族太多,文化体系太过于复杂,这些并不是一个中央政府能够解决的。
就拿当时的蒙古帝国来说,蒙古人信奉长生天,汉族人信佛、道、儒,的人到了中亚地区人民一般信奉伊斯兰,欧洲地区的人一般信奉基督教。
众多的文化、宗教杂糅在一起,而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需要实行统一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所谓的统一的政策到了不同地区都会产生极大的反差效果。
所以需要分治。
二是帝国边境面临的军事威胁更多。
其实疆域越大,所遭遇的敌人就会越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就拿伊尔汗国方向来说,面临的对手有阿拉伯人还要欧洲的骑士(当时欧洲人在中东建立了基督教国家)。
金账汗国的方向来说,他们还要面临欧洲方向的敌人,此外元帝国的本部来说,要长期与南宋作战,等等,如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那么根本就应付不了这么多方向的军事威胁。
并且如果是统一的国家的话,一旦边境出了事情,比如中东地区出了事情,消息要传到蒙古高原本部,至少需要一年
三是帝国太大,只能实行不同的体制。
比如蒙古人统治的中亚地区,最终蒙古统治者也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原因在于他们不信奉伊斯兰教就根本没法统治这些地方。
而在中原地区,忽必烈也实行了二元统治,他是蒙古高原的大汗,也是中原地区的皇帝。
如果当时蒙古帝国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体系的话,那么恐怕就是一个N元帝国,这根本是无法统治的。
所以分治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综合
参考: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其兵锋所及,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
然而,在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军团突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
这不由得让人感到奇怪。
蒙古的西征三次西征,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成吉思汗开始,一直到蒙哥去世为止,断断续续一共七十余年。
三次西征的战略目标和对象也并不相同。
蒙古铁骑的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发动的,对花剌子模的战争。
彼时,成吉思汗已经征服了西夏,将中原强国金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可谓是兵锋正盛。
恰此时,花剌子模的国王摩诃莫也在中亚,西亚地区大杀四方,在其看到蒙古强盛之后,便派遣使者于1216年与蒙古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
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蜜月期持续了两年,一直到1218年,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污蔑藏有奸细,摩诃莫不加细查,便诛杀了整个商队,战争由此而起。
成吉思汗当时召集所有被征服政权输送兵员,号称大军六十万(实际十五万左右),向中亚进发。
虽然摩诃莫在中亚西亚未逢敌手,但是当花剌子模的军队遇到蒙古铁骑,可谓是一胜难求,最终,摩诃莫仓皇逃出首都撒马尔罕,在流亡中死去。
此役,成吉思汗的兵锋一度抵达高加索山,黑海一代。
可以说,第一次西征为后两次的西征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第二次西征,又称为长子西征,整个蒙古军队是由成吉思汗诸系的长孙率领,其中的主力是术赤的长子拔都。
由于第一次西征,蒙古帝国已经控制了中亚,西亚诸多地区,所以此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小亚细亚,中东欧地区。
拔都的军队一度抵达了马扎尔(匈牙利),并且击败了中欧的军队,最远兵临维也纳。
此次西征,随着大汗窝阔台的突然去世而宣告终止。
第三次西征主要是由蒙哥的弟弟旭烈兀主导的,此次的西征,蒙古军队扫清了叙利亚,伊拉克以及西南亚地区。
而旭烈兀本人在结束这次的战争后,在西南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伊利汗国。
这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之后,整个蒙古帝国已将欧亚大陆的绝大多数陆地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中,此时尚在蒙古帝国统治之外的,只有西伯利亚北方,以及西欧等当时世界的边缘地区。
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不少问题也随之而来。
蒙古帝国首先要面对的是内部的团结问题。
成吉思汗在世时,依靠
当成吉思汗去世之后,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最为突出的便是窝阔台汗的威望不够,而使得蒙古帝国对于钦察草原,即术赤一系的领地的控制能力下降,虽然此时术赤的嫡子拔都对窝阔台忠心耿耿,但钦察汗国从实力上来讲,已经有能够独立的趋势。
这个苗头在窝阔台死后进一步发展,窝阔台的儿子贵由于拔都向来不和睦,所以拔都在贵由统治时期已经实质上脱离了帝国本部的控制。
最终,在忽必烈时期,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分裂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以及元朝。
虽然其他汗国名义上是元朝的附属国,但是元朝已经无法真正控制他们。
所以,到了后期,蒙古帝国已经无法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蒙古帝国在扩张的高成长,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和土地,当这些东西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边际效用便开始递减,蒙古对于财富和土地的需求便不那么旺盛,故而转而开始经营已有的地区。
在此过程中,由于蒙古帝国区域广阔,其体制的区域包含了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和一部分基督教文明,这些文明都对当地的蒙古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同化,因此各个蒙古汗国的官僚机构中叶开始出现了被征服者,久之,蒙古汗国完全本土化,各个汗国的目标和理念已经出现差异,自然没有再次进行联合的可能。
在这种本土化过程中,蒙古政权最终被本土政权所取代。
参考: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回答问题之前说说蒙古的三次西征1、第一次西征是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时代西夏臣服,铁木真留下木华黎经略辽东和金国,然后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为由发起第一次西征,此次西征的区域大概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东部、巴基斯坦等地区,西征过程中,由于遭遇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的顽强抵抗,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有成吉思汗亲自带领追击扎兰丁进入到印度河流域,另外一路则由长子术赤、大将哲别带领进入到东欧钦察草原,扫荡东欧及高加索地区,此次西征为蒙古人向西方扩张打开了通道。
事后成吉思汗将钦察草原及高加索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后来成为金帐汗国),而将中亚地区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即后来察合台汗国)。
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东返途中西夏再次反叛,而成吉思汗就死在征伐西夏的途中。
2、1235~1242年第二次西征成吉思汗孙子拔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
3、1252~1260年第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
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这是因为蒙古帝国在三次西征以后,已经走上了分崩离析的道路。
再加上各方势力的强大,使得蒙古帝国不能够团结一心。
所以才会导致最后蒙古帝国的灭亡。
具体原因下面四点:其一,蒙古大汗忽必烈不好发动西征。
三次西征后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
他也不好发动西征。
因为当时要发动西征的话,只有通过金帐汗国以及伊尔汗国去打。
但是无论是通过金帐汗国还是伊尔汗国,他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到他们的旁边打仗。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旁边的欧洲和非洲,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果让别人来打,打下的土地,势必分割出去。
如果他们不愿意,忽必烈也不好强行这样做。
因为忽必烈能够上位当大汗,是得到了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极大支持的。
既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当然不会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其二,忽必烈无力发动西征。
当年蒙古人确实发动了三次西征。
但都是蒙古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
单独某一个汗国,要发动西征,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
其三,忽必烈不愿意组织全国性的大行动西征。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组织这样的大型战争。
因为忽必烈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蒙古帝国的所有区域了。
他唯一能控制的,也只有漠北、漠南这样一些范围。
就算他组织打仗,把修和非常非洲打下来,那也只有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好处,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利益。
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这样干的。
其四,忽必烈当时的重心在于南宋。
忽必烈不愿意发动西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战争的重心,在南宋身上。
南宋是一个鱼米之乡,文明高度发达,远比西欧和非洲那些地方好多了。
如果能够拿下南宋,那么忽必烈的元朝,不但可以成为中原国家?
还可以享受到高度发达的文明。
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
要打南宋,已经够费劲了,忽必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西征其五,蒙古帝国忙于打内战。
忽必烈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他并没有得到所有蒙古宗王的认可。
因此,很多蒙古帝国的宗王们,以及他打败的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们。
都不满意忽必烈。
也因此,忽必烈和这些宗王们打了起来。
尤其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更是组织大家,发动了和忽必烈持续不断的战争。
除了忽必烈和窝阔台汗国的后人海都之间的战争以外,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也忙着打仗,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仗打得一塌糊涂,谁也打不赢谁,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也是两败俱伤。
综上,蒙古帝国虽然处在最为强大的时候,但他们却不愿意也无力再去西征了。
总结:虽然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但拔都、海都等人并不认可忽必烈的汗位,巨大的内部矛盾使蒙古帝国一分为五,分裂的帝国陷入了长期的内斗,再也没能发起如以往那样规模巨大的对外征战,仅仅走向衰落和灭亡。
并不是蒙古人不想整个欧洲,而是几乎每一次西征都因为蒙古大汗死亡而中断。
经历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激烈的汗位争夺站后,蒙古帝国瓦解,这个时候即便有心征服欧洲,也没有了以往的实力。
参考:
蒙古帝国在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以后,如果他们继续西征,是完全可以把整个欧洲,乃至非洲拿下来的。
但是后来,他们却不再西征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们西征的步伐呢?
如果说是因为实力不足,没能力再打仗,他们才不打了,还勉强说得过去。
但实际上,他们当时其实是蒙古帝国最强大的时候。
蒙古帝国的第三代已经完全崛起,拔都及其继任者建立了金帐汗国,旭烈兀建立了伊尔汗国,察合台的子孙们建立了察合台汗国,窝阔台的子孙们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再加上忽必烈的元朝,可以说,蒙古帝国已经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的主宰。
其强大程度,显然是超过了成吉思汗及窝阔台统治时期的。
(蒙古西征)可是为什么,他们此后就再也没有发动过西征了呢?
我认为,蒙古帝国在其最为强大的时候,之所以停止西征,主要有
其一,蒙古大汗不好发动西征。
当时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
忽必烈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是,一来他并没有得到所有蒙古宗王的认可,二来他也不好发动西征。
为什么说忽必烈不好发动西征呢?
因为当时要发动西征的话,只有通过金帐汗国以及伊尔汗国去打。
但是无论是通过金帐汗国还是伊尔汗国,他们都不愿意忽必烈到他们的旁边打仗。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旁边的欧洲和非洲,属于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果让别人来打,打下的土地,势必分割出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呢?
如果他们不愿意,忽必烈也不好强行这样做。
为什么说不好强行这样做呢?
因为忽必烈能够上位当大汗,是得到了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极大支持的。
既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当然不会做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情。
再说了,就算忽必烈强行这样做。
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不答应,必然要和忽必烈打起来。
忽必烈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但是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败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所以他不会那样做。
(忽必烈)其二,单独一个汗国无力发动西征。
当年蒙古人确实发动了三次西征。
但都是蒙古人举全国之力来打的。
单独某一个汗国,要发动西征,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
其三,忽必烈不愿意组织全国性的大行动西征。
对于忽必烈来说,他其实也不愿意组织这样的大型战争。
因为忽必烈当时已经不能控制整个蒙古帝国的所有区域了。
他唯一能控制的,也只有漠北、漠南这样一些范围。
就算他组织打仗,把修和非常非洲打下来,那也只有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的好处,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利益。
由此可见,他是不会这样干的。
忽必烈不愿意发动西征,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战争的重心,在南宋身上。
南宋是一个鱼米之乡,文明高度发达,远比西欧和非洲那些地方好多了。
如果能够拿下南宋,那么忽必烈的元朝,不但可以成为中原国家?
还可以享受到高度发达的文明。
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
要打南宋,已经够费劲了,忽必烈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对付西欧和非常。
(窝阔台)其四,蒙古帝国忙于打内战。
由于忽必烈采用非正常的手段,窃取了蒙古大汗的汗位。
因此,很多蒙古帝国的宗王们,以及他打败的阿里不哥的追随者们。
都不满意忽必烈。
也因此,忽必烈和这些宗王们打了起来。
尤其是窝阔台的后人海都,更是组织大家,发动了和忽必烈持续不断的战争。
除了忽必烈和窝阔台汗国的后人海都之间的战争以外,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也忙着打仗,他们在高加索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仗打得一塌糊涂,谁也打不赢谁,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也是两败俱伤。
再比如说,察合台汗国的内部也在发生权力争斗。
国内的皇室成员之间,为了争夺汗位,打得不亦乐乎。
其它的汗国也参与进来,各支持一方,把察合台汗国搅得一塌糊涂。
正因为有
(参考资料:《蒙古黄金史》《蒙古秘史》)
参考:
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以后,为什么再也无力掀起大规模战争?
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对的,在三次西征之后,元朝和蒙古各汗国都曾经多次为扩张领土发动大规模战争,只是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
但其实这个原因也是很简单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帝国分裂了。
公元1259年,历史分水岭其实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在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突然毙命。
而在此之后,统一的蒙古帝国就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相对来说,无论是东方的元朝,还是西方的几个汗国,其军事实力和之前的统一蒙古帝国相比,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
(蒙古帝国的扩张与分裂,不过
但其实如果从宏观角度看,这只是导致蒙古帝国分裂的众多因素之一。
因为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进行汗位争夺战的同时,伊儿汗国和金帐汗国在西方也打成了一锅粥。
而在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其实元朝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与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也都还爆发过长时间的战争。
特别是元朝和窝阔台汗国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忽必烈孙子那辈才最终联合察合台汗国击败并灭亡了窝阔台汗国。
所以其实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元朝和几个汗国的国力有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了彼此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在其它方向扩张的能力自然也就不足了。
而且在蒙古帝国灭亡之后,包括元朝和其它几个汗国可以说都只是继承了其四分之一甚至更小的疆域,国力和统一蒙古帝国相比也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相应地其对外扩张实力不足也并不奇怪了。
元朝的扩张战争但没有太多扩张成果却不意味着没有尝试过,其实后来无论是元朝还是其它几个汗国,也都曾经多次出动大军希望征服更多土地。
只是在这些武力征服行动中,除了元朝在转化为中原王朝之后灭亡了南宋之外,其它的企
所以其实元朝灭亡南宋确实是一个特例,南宋几乎是蒙古帝国解体之后,世界上唯一一个被继承蒙古帝国版
而且南宋地处水系发达的南方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实是已经超越了蒙古人武力征服的极限区域的。
因为之前虽然蒙古帝国版
所以从这个视角看,最近这些年所谓南宋“抵抗50年”说明南宋军事实力也很强其实完全是一个误会,因为本身南宋所处的地理环境就是蒙古骑兵很难有所作为的环境,其实正是因为南宋的军事力量过于孱弱,才使它成为了唯一被蒙古骑兵征服的湿润温带区域,以及唯一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被蒙古骑兵灭亡的主要王朝。
(公元1285年元越战争形势)那么说完了南宋的这个特例,我们再来看看同一时期元朝和其它几个汗国对外用兵的结果。
首先还是说元朝,在灭亡南宋的同一时期,其实忽必烈在别处也没有消停,除了与另外两个中亚蒙古汗国长期作战外,还忙里偷闲先后在公元1274年和1281年两次跨海东征日本,在公元1285年和1287年两次用兵越南,并在公元1277、1283和1287年三次南征缅甸,还在公元1293年跨越南海试
但在这些征服行动中,三次跨海征服行动全都彻底失败,两征越南除了最后迫使越南陈朝称臣之外,对越南没能实现实际控制。
只有对缅甸的三次战争实现了一定的实际控制权,但也是以缅甸蒲甘王朝成为元朝附属国的形式实现的。
但相对来说,元朝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还是取得了一定战果的,而其它几个汗国则就乏善可陈了。
三大汗国在蒙古帝国解体后的征服企
伊儿汗国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之后建立的国家。
在它存在期间,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当时仅存的伊斯兰王朝埃及马穆路克王朝用兵。
从蒙古帝国解体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开始,伊儿汗国曾经在50多年时间里至少5次大规模入侵亚非交界地区,试
公元14世纪,伊儿汗国的统治者也皈依了伊斯兰教,最终在公元1323年与马穆路克签署了和约,这也宣告了伊儿汗国所有扩张举动宣告失败。
(公元1300年伊儿汗国入侵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区形势)而地处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建立之后除了在早期和元朝一起灭亡了窝阔台汗国之外,后期则把主要征服目标放在了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德里苏丹国。
在公元1293年到1327年之间,察合台汗国与德里苏丹国之间的战争几乎就没停过。
在公元1303年八月察合台汗国甚至曾经一度占领了德里,也就是今天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但最终在大肆劫掠之后撤退。
而到公元1327年之后,察合台汗国因为国内伊斯兰教与蒙古传统信仰及佛教之间的矛盾,不断爆发内战,也无力再对德里苏丹国用兵,两国之间的战争也告一段落。
虽然两百多年以后,巴布尔最终成功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莫卧儿(蒙古)王朝,但这些完全伊斯兰化的征服者其实已经和蒙古征服没有什么关联了。
(描绘德里苏丹国与察合台汗国战争的古画)而位于东欧的金帐汗国在蒙古帝国解体之后,其实也曾经多次对欧洲发动过进攻。
比如在公元1285年、1287年和1291年,金帐汗国第七任大汗兀剌不花曾先后入侵过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塞尔维亚,但除了一度迫使保加利亚沙皇乔治一世和塞尔维亚国王米卢丁对其称臣之外,其它几次对欧洲的入侵行动都遭遇了惨败。
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就反映了蒙古帝国作为整体入侵时和金帐汗国单独入侵时的实力反差,另外匈牙利君主贝拉四世等人在之前蒙古西征之后进行的军事改革也被认为卓有成效。
到公元14世纪之后,金帐汗国对欧洲的军事威胁进一步弱化,除了曾两次入侵东罗马的色雷斯地区,并最终迫使东罗马与其通过和亲结成同盟之外,它对欧洲基本上就没有再造成了什么威胁了。
(描绘公元1285年金帐汗国与匈牙利战争的古画)所以总体来说,蒙古帝国解体之后,无论是元朝还是各个汗国的实力和统一时的蒙古帝国相比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他们相互之间的战争几乎也持续不断,对其各自的国力损耗很大,所以他们后来又发动的征服战争胜少负多也就是正常情况了。
参考:
简单来讲,一个强盛的帝国,他最先出现衰败,并不是出现了一个强悍无法战胜的对手,而是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内部。
蒙古帝国最后一次发动西征是在蒙哥大汗时期,此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征讨中东伊斯兰世界,而蒙哥大汗和忽必烈一起夹击南宋。
看过我的四大汗国的那点家事的文章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这是蒙古帝国内部最后一次合作,原因便在于成吉思汗这个位置究竟是谁继承?
成吉思汗很简单,他严格命令过自己的所有的孩子里面只有窝阔台才能够继承他的位置,其他的儿子都没有资格,但是托雷是四个儿子里面实力最强的,成吉思汗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因此死了以后只能够教给自己的子孙去处理,被逼无奈之下,(今日
但是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忽必烈成为了大汗汗国的大汗,建立了元朝,而且还统括了窝阔台和拖雷两大派系的所有领地,其他的三大汗国自然不服。
双方在这之前亲密无间的盟友,一下子变成了权力的敌人,本来能够把自己后背交给对方,现在只能够提防他,至于说其他世界的那些敌人,一方面实力不够,另一个方面,以便能够拿下来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蒙古在第三次西征以后,停了下来。
参考:
因为蒙古帝国分裂了。
蒙古帝国,是成吉思汗在公元1206年建立的。
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帝国,当然真正有野心的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励志开疆扩土,甚至还立了遗训,后代也要继续开疆扩土。
所谓开疆扩土,就是西征。
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帝国在建立初期三次西征的原因。
然而第三次西征快要结束的时候,1259年8月11日,他们的“可汗”蒙哥却突然去世了。
这一去世不要紧,谁来当可汗呢?
于是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以及阿里不哥开始争夺位置了。
这一争就是4年,最终忽必烈胜出。
在蒙哥去世之前呢,第三次西征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
可惜蒙哥一去世,国内就不稳了。
国内不安,如何“攘外”呢?
更何况第三次西征的主帅也是蒙哥的弟弟,叫旭烈兀。
家里出事了,他怎么可能坐得住呢?
所以他放弃了继续西征,率军回国。
也因此第三次西征就这样结束了。
这里再说说4年之争,蒙古帝国不能继续掀起大规模战争的原因。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先是自立为大汗,不久后,阿里不哥也自立为了可汗。
一个帝国怎么能有两个君王呢?
于是双方开始了激烈的内战。
持续4年之久。
既然是内战,肯定是两败俱伤。
结果就是忽必烈虽然胜利了,但是蒙古内部却形成了巨大分裂。
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这3个大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
唯独伊利汗国,选择了忽必烈。
阿里不哥战败后,4大汗国纷纷独立。
因此蒙古帝国没有了统一的政权。
无奈之下,忽必烈在公元1271建立了元朝,一个属于他的国家。
这才是蒙古帝国没有能力掀起大规模战争的真正原因。
心都不在一处了,怎么可能一致对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