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痛批大数据杀熟!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给你打个比喻你就明白了。
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在追求这个女 生时,各种关心,各种哄开心,各种买礼物。
追到手成为男女朋友时,就要比追到前要差一下,万一以后结婚了生小孩 ,那又要差很多,到时就是女的在家做家务带小孩 。
大数据杀熟就是没有框住你前,各种补贴各种优惠,让你爽到底。
框住你以后,就开始各种套路你了
参考:
大数据现在不光是杀熟的事了,你以为只是你经常打网约车、买机票、订酒店什么的,价钱就比别人高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止这些!还监视我们的位置甚至监听我们的声音呢!这一点可是亲身体会的啊,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聊到了洗碗机,然后我在某购物APP上面种水果(每天浇水,成熟了给你一小箱水果),点进去就发现主页下面推荐的第一个就是洗碗机!要知道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注意过这个东西,甚至是厨房相关的东西我都基本没看过。
因为我虽然结婚成家了,但是基本都是在我妈那边蹭饭,自己在家吃的时候有时候糊弄一口,有时候订个外卖或者干脆下个馆子,很少开火。
所以我也就没在任何购物APP上面买过跟厨房有关的东西,但是那天一下子就给惊呆了!只是朋友聊天之间提到了而已,我保证手机从来没打过这“洗碗机”几个字!而且我还特意去看一下,不光是种水果的这个软件,其他购物APP,TB、JD等等这些都是一样的!主页的推荐里面都有了洗碗机!神奇不?
然后不光是购物APP,甚至在短视频APP和文字搞笑类的APP里,在广告里都出现了洗碗机,直接就给我震惊了!看到这篇文章,大家其实可以也试一试,你对着电话说一个你从来没有搜过的东西,之后再上那些购物APP看看,这简直是太吓人了!还有就是你经常出入的地方,也会被推荐给你,比如我在某单位上班,单位有个博览园,然后在某团也能出现我单位博览园的门票,而且排名是第一个。
还有我之前带孩子去过一个温泉酒店,我老婆团购的票,我连搜都没搜过,但是现在经常给我推荐这个温泉酒店的票,这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位置被实时监控呢?
我觉得相对于那种所谓的大数据杀熟来说,大数据监听更要命!杀熟无非就是打车比别人贵几块十几块,订酒店比别人贵几十块上百块之类的,虽然也很不应该,但是我感觉不算那么严重!而现在的各种APP,刚下载完登录的时候就要你的各种权限,比如定位、照片、通讯录、麦克风等等,而不开这些权限可能就会影响使用,很不方便。
但是开了这些权限,真不知道我们的隐私是不是就等于对外开放了?
希望能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
“不关我事”,滴滴、携程、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等齐声说道。

参考:
“大数据杀熟”无孔不入,可以这么说,只要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只要你在线上消费,那么一定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不信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早在2018年的时候,一天我和朋友在我家中小聚后外出,我们使用同一个打车APP在同一个地点定位同一个目的地,选择的乘坐车型也一模一样,他手机显示出的定价是32元,而
为什么?
因为我经常打车来往两地,在APP的定义里,我被定义为“熟客”,吃定我了。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是别人做过实验的,用4部手机定同一家酒店的同一间客房,4部手机中有两部显示的价格是699元,另外两部手机中一部显示价格是661元、一部显示720元。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显示720元的哪部手机是最高档最贵的手机,显示661元的那部手机是最便宜的智能机。
你能说这是巧合吗?
平台有意无意地向消费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使用高档手机的都是有钱人,价格定贵一点”!这种“杀熟”的现象并不稀奇,或者高价把产品卖给老用户,或者对手机价格进行分析,对使用高档手机的“有钱人”进行高定价。
央视就曾经报道过,在同一家购物平台的同一家店铺,两个不同的账号买同一件商品,注册12年的、经常购物消费的那个账号比刚注册没多久的普通账号多花25块钱,这就是“看人定价”。
而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新用户的粘性,慢慢养成老客户后再杀熟,一波一波的割韭菜,谁都避免不了。
还有另外一种“杀熟”的现象,比如我和朋友同时想买一双跑步鞋,我在电商平台买鞋时经常浏览一些价格较便宜的鞋子,超过1000元的基本都不会点开看,这时候平台在了解了我的购买能力后,总是向我推荐价格较便宜的鞋子;
而我朋友购买力较强,1000
这种现象我已经发现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购物平台向我推荐的T恤衫的价格都在100元
“大数据杀熟”再不整治就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央视曾直截了当地批评过“大数据杀熟”,直言“杀熟就是宰客,杀熟就是恃强凌弱,杀熟就是商业欺诈”。
同时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立法整治大数据杀熟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8月20日,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
该部法律针对日趋严重的大数据杀熟和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现象做出了约束:第一,明确
这两方面都使得“大数据杀熟”现象肆意生长、蔓延开来。
随着《
只有真正做到“有法有罚、违法能罚”,才能有效对
对此,大家怎么看?

参考:
大数据杀熟,就是互联网知道你是这个app的老用户了,就算给你涨价你也会用。
而他们最主要的是吸引新用户,多给新用户优惠,多给他们搞活动,老用户不用管[泪奔]。
就像租房子一样,老住户租金年年在涨,结果刚搬进来的新人房租比你住了几年的还要低,这是房东知道你还会一直住下去,为了吸引新租户可能价格还降低了,这个就非常的恶心。
大数据杀熟也很正常,比如我们用美团外卖,用滴滴打车,用携程旅行,等等这些app,新用户总是有更多的优惠,价格比老用户低很多,就是为了吸引新用户,一旦成为老用户了,就不会管你了。
大数据还可以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手机,比如你用苹果手机,华为手机,小米手机,他们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用苹果手机的价格会更高一些。
他们就潜意识的认为用苹果手机的就钱多一点,所以抬高价格,这样你们照样买单,听说好像确有此事。
大数据现在非常的可怕,比如你看抖音,如果在哪一种类型的视频停留了几秒钟,之后会一直推荐类似的视频给你,还有会一直推荐你观看的主播给你,有时候明明很讨厌这

参考:
大数据杀熟就是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的
根据央视报道,大数据杀熟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根据不同设备进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手机与安卓手机的用户消费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就不同;
一种是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不同场所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一种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差异定价,比如,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平台认为他们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对过往案例进行过分析复盘,发现常被大数据“收割”的人群,一般是三类目标用户。
首先是高消费用户。
复旦大学一名教授2019年曾用一年时间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研,收集打车样本。
结果显示,苹果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的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的车型接单。
其次是活跃用户。
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对不同的消费者展示出不同的消费价格。
正常情况下,平台上那些重复购买的用户,往往很少去“比价”,属于对平台信任感更强的人群,有的互联网平台就会针对这种用户进行“杀熟”。
第三是会员用户。
消费者加入会员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大的优惠,但有用户发现并不是这样。
部分网络平台给会员的价格会比非会员更高。

参考:
大数据杀熟,说的是同样的商品,老用户比新用户看到的价格更高。
这个应该很多人都有体会,之前我和我朋友去旅游预定住宿房间,但是我们发现,我跟她看到同一酒店同一个房间看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我之前可能用过几次,价格会贵一点;
还有通过网上买菜的时候,我发现
这种网购价差的例子有很多,作为消费者又无可奈何,希望有关部门能有效整改一下互联网公司的这种行为。

参考:
“大数据这个词语是计算机行业当中的一个术语。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运用,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
不少网友表示,在生活中频频遭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要想知道我们是否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现象,首先我们就要知道究竟什么现象才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就是说当我们在进行网上购物时,如果我们在同一家店铺进行经常性的购买,也就是回头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这家店的商品的价格会比第一次购买此店铺商品的用户更高。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网络购物中,更多存在于一些线上的旅游平台中。
2020年的9月15日,财经频道在某报导中提到了一些常见的线上旅游平台对不同的消费者采用了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他们对同一产品或者同一服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消费者设置了不同的价格。
权但是即使某些平台或商家被发现有这一举动我们也因为这一问题的隐蔽性还有其中的复杂性很难以进行举证和维。
但是2019年的10月9日出台了针对旅游行业出现这一现象的暂行规定。
这一规定明确了旅游行业如果出现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将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而产生不同的罚款金额。
其实大数据杀熟的例子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苹果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内装备或者会员的购买充值价格设置会比安卓手机上的要高,一些我们经常进行购买的网上店铺的商品价格会比第一次在这家店铺进行购买的用户价格高,等等。
如果不刻意的去比对,是很难发现的,但是相信随着相关规定的完善,这种现象一定会逐渐的减少。

参考:
遇到过很多次,就是当你在某一个软件上买过很多次东西,就会被认为粘性顾客,会把价格抬高,而对于新用户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来吸引他,使他在这里购物。
大数据杀熟就是老顾客价格高,新顾客价格低,以此来获利更多。

参考:
朋友在平台工作多年,他告诉我大数据杀熟其实是一种精准营销行为,几乎所有用户都被杀熟过。
去年由于特殊原因,为了保证安全,所以我出去上班就没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是选择搭乘顺风车出行。
所以我便成为了某平台的常客,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打顺风车,而系统也记住了我的默认出发点与终点,让我每次打车都十分顺利,当时我还觉得这个系统很不错,相当人性化。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出去应酬,喝的有点多了,回到家里,困意涌来,而手机又没有电了,于是我便告诉妻子,让他帮我打上一个第2天的顺风车。
到了第2天晚上,我回到家里,妻子对我说,让我抓紧时间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打一次顺风车要31元,太贵了。
我一听,有点儿奇怪,因为在我印象中,我每次搭顺风车去单位,都要花34元钱,于是我去查看了妻子的软件,起点和终点都完全相同,但是价格确实不一样,我以为是妻子有优惠券,但是经过检查,发现也确实没有,于是我同时用我的手机和妻子的手机预约顺风车,结果我的手机显示34元,妻子的手机显示31元,很显然,用我的手机打要贵了一些。
后来我也听说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于是找到了在某个平台工作的朋友,问他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他告诉我确实是这样,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一种精准营销, 类似于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报价,很多公司的平台都在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多赚不少钱。
大数据杀熟的方式1.摸清用户消费习惯,偷偷加价。
这种方式是最普遍的一种杀熟方式。
主要是通过用户的消费习惯,对用户必需或者经常需要购买的商品进行加价处理,从而达到多赚钱的目的。
像我这种情况,就是对顺风车产生了消费习惯,系统认为我几乎每天都要搭顺风车,判定我离不开顺风车,于是在我预约顺风车的时候,偷偷加价一点,一般情况下也是看不出来的,积少成多,公司也就能多赚钱。
再比如有人喜欢吃车厘子,每个星期都要吃,而且是从一个平台订购,于是平台在显示车厘子价格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浏览时高一些,但是用户因为刚需,每周都要吃,所以贵上那么几元钱,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水果的价格是有浮动的,这也是很正常的。
2.监控用户需求,精准推送商品。
我们是不是经常有疑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提到了某件商品,没过多久,平台的相关推送就会到来。
比如我们在聊天中提到想买一件卫衣,过一会儿我们浏览各个网页或者平台的时候,就会有卫衣的广告推送过来,而且看起来还很划算,还有优惠券之类的,于是我们就买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杀熟。
平台或者软件通过手机权限,获取了我们的聊天或者短信记录,知道了我们的需求,于是精准推送我们需要的商品,这样用户就会有兴趣浏览,这个时候再推送一些优惠券,让用户产生一种比较划算的心理,这样就可以促进消费的可能,进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3.提升用户消费观念,推荐替代品消费。
这种方式的道理也是很简单的,那就是用贵的商品,来替代便宜的商品,这样平台或者企业就能够多赚钱了。
为了让用户选择更贵的商品,于是采用重复推送的方式,来给用户洗脑,提升用户的消费观念。
比如,有用户每周都要吃牛肉,但是选择的都是比较便宜的牛腩,平台获知了这一信息,然后采用重复不停的推送方式,向用户推送雪花牛肉,由于雪花牛肉也是牛肉的一种,因此用户兴趣很大,经过长时间的推销洗脑,用户就很容易产生想购买尝试一下的欲望,于是便会去购买更贵的商品,进而达到了促进消费的目的。
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1.使用不同账号或手机进行消费。
平台以及企业判定用户消费习惯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手机以及相关平台账号的消费记录来进行分析的,所以只要我们经常更换账号或者手机,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消费,这样系统就很难判定我们的消费喜好以及习惯,这样就很难对我们进行大数据杀熟。
2.对于推送广告保持平常心。
上面也提到了,很多大数据杀熟的方式都是要通过推送广告的方式来进行洗脑,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广告上的商品,要保持一个平常心,避免很快的陷入其中,即便需要购买,也可以在别的企业及网站比对一下商品价格,确保自己购买的商品价格比较合适,再进行购买。
3.限制应用的某些权限。
很多平台及手机应用都是通过一些权限来获取用户信息的,比如
只要限制了应用使用这些权限的权利,他们就无法获取我们的用户信息,自然也就不能对我们进行精准的推送以及杀熟了。
被大数据杀熟了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大数据杀熟并不会杀掉太多的金额,一般可能也就会贵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所以很多人可能也就吃哑巴亏了,但是比较简单以及有效的做法是,先截
另外还要多说一句,按照朋友的说法,大数据杀熟其实是一种精准营销,这么说也没有问题,因为无论怎样加价,最后都是明码标价的,只要没有隐瞒或者隐形消费,那就是合法的,就像我们出去买菜,卖菜的人报价经常会不一样,或者砍价的结果经常会不一样,本质是一样的,所以要想避免损失,还是要从自身提高警惕。
但是如果是不合理的收集用户信息及隐私,那就是别的问题了。
结语大数据时代,各种平台以及应用带给我们生活很大的便利,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让我们的隐私暴露无遗,所以,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自己的

参考:
遇到过,五一假期,某旅游平台,我和老婆订同样的民宿,同样的时间,我是三千多的安卓手机,她是最新苹果,我的价格是2300多,她的是2800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