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如何看待香港人

香港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似乎透露出一种落寞的优越感,现在看来让我们感觉有点可笑。
由于靠得比较近,平时经常入境香港澳门购买东西。
从我
香港夜景九十年代流传一句话“要发财到广东”,那时候改革开放没多久,广东发展得热火朝天,机会也很多。
所有很多人都选择到广东打工。
因为
家里就跟广东交界,我表姐高中毕业后跟随着下广大潮在港资企业上班,于是在零几年的时候嫁给了一个香港仔。
那时候家里可别提有多高兴,经常吹嘘表姐抱到一个金龟婿了,香港很发达,都是有钱人。
有钱是有钱,可是那时候表姐连个婚礼都没办,偷偷摸摸就嫁出去了。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春节过年,年初四的时候,表姐突然带着香港仔老公回乡下的舅舅家。
当我看到这个所谓的香港有钱表姐夫时,我顿时感到十分惊讶,这男的年纪都跟我爸差不多了,光溜溜的头上有几根毛都数得清。
而且来到舅舅家跟亲戚招呼都不打一个,独自一
过年就是热闹,舅舅家亲戚满座,早早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正当大家做好准备入席的时候,舅舅高兴地喊香港仔吃饭,香港仔看到这群人,一脸不屑地直接来了一句“喔食饱饭了”。
“食饱饭了?
唔系个哇,再同大家饮下酒啦”舅舅连忙热情说道。
“阿莲仲未走乜?
喔要返去了”。
香港仔自己嫌弃人多,连表姐吃个饭都不让,这是什么态度?
舅舅最后无奈尴尬地走了。
从这时候我就在反问,香港人都是这样的吗?
这么不讲人情世故?
这都什么姿态!嫌弃我们内地穷吗?
后来我们才知道,表姐嫁给这个大龄的香港仔在香港真算不了什么富人,一家人住的地方只有40平米,毫不夸张说比我家的鸡窝还小。
疫情还没发生的时候,深圳湾关口都是自由通行的。
我经常入境香港给小孩购买奶粉,也给家里亲戚带点什么护肤品药品啥的。
香港的街道有一次我去超市看到一款小孩经常喝的奶粉,然后对比了一下药店的价格,发现超市的奶粉贵了不少,于是就用国语问女前台,奶粉买6罐可以打折吗?
前台竟然小声凑近来用蹩脚的普通话说“没折打,你以为这里是大陆吗?
你觉得药店便宜就去药店买”。
最后掉头还用广东话说了一句“死北佬,甘穷仲买乜嘢奶粉,食米糊啦”。
我一听,火气差点没止住,狠狠地用白话反问一句“你讲乜嘢啊”。
这个女前台于是灰溜溜地去另一边整理货柜去了。
香港的超市有一次因为过关太晚了,要给朋友带一块手表,因为地方比较远,于是叫了一辆的士。
我问打表吗?
的士司机直接就说“打乜嘢表啊,100港币,你坐唔坐,唔要浪费时间”。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坐上去了。
等到下车的时候,发现兑换的港币只有80多元,我于是提议能不能付人民币、付微信或者支付宝,司机直接说“我收港币,唔要人民币,人民币有嗨用乜”。
我丢!香港人都是这么个态度吗。
香港的士在香港见过很多不友好的香港人,也许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优越感吧。
但是现在因为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内地早已不是以前贫穷的内地,香港也不再是以前朝气蓬勃的香港。
由于香港旅游业受创,很多人都失业了。
倒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过来工作交流,大多数年轻一代的香港人还是比较友好的。
只是有时候跟他们交谈的时候,总是感觉他们透露出一种自命不凡的清高。
有时候想想内地经济发展如此快速,住的楼房空间如此大,对比香港普通人住的劏房、棺材屋,我们内地实在是太幸福了!香港拥挤的住房这就是我对香港人的看法,大家怎么看待香港人呢?

参考:
我在深圳工作期间有一同事,她是广州近郊人,早年叔叔、伯伯都偷渡去了香港。
那些年大陆穷,叔伯们会寄些钱回来,探亲时也会带一些新奇的玩具和糖果什么的,她们一家对此很感激。
后来就掉个了,现在是这边接济那边了。

参考:

其实如何看待港人,是有一条时间线变化的小时候,对于香港最大的印象,就是港片,从港片中展现的香港就是花花世界,那时候的港产电影和电视剧,其实也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从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侠义世界,从《霍元甲》到《射雕英雄传》,那几乎就是儿时满满的记忆,估计永远都不会磨灭,里面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可能比后来多少宣讲都有用,还有很多时装片,当时看到的香港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光怪陆离又充满了想象,那时候觉得香港是高度发达的,从他们的衣着服饰乃至发型,都是代表了流行趋势,香港的音乐也是横扫大街小巷,很多粤语歌,即使完全不懂粤语,也是会跟着一起哼唱。
那是对于香港,对于港人,是高度亲近,乃至羡慕的,亲近是因为大家同文同种,而且过来的片子除了主题曲外,基本都是国语配完音的版本,理解起来没有任何违和。
至于羡慕,可能是觉得香港人呈现的生活状态很让人向往,也都很有钱,衣食住行确实方方面面都不是当时内地能比的。
到了再大一点,初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越来越了解真实的香港,也开始知道香港有贫富差距,但香港那时候依然是流行文化的策源地,那时候开始疯狂的喜欢黄家驹,喜欢beyond乐队。
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全程看了直播节目,充满了自豪感,对香港也更多了一份感情。
但等到了大学,港片就已经不是那么风靡,那时候流行的是看韩剧,哪怕你是个男生,当身边所有女孩子都看韩剧的时候,你也很难一眼不看,这是一个趋势,这个时候可以看出香港的文化输出能力逐渐减弱,所以从那时起,
但最近几年,有些事情就变味,很多香港年轻人轻率的行为,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族群撕裂的感觉,政治,成了横亘在大陆人和港人之间的障碍,血浓于水、骨肉亲情的同胞,变得越来越陌生。
这个时候,起码作为笔者来说,我身在北京,对于港人的态度,肯定多少都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既不会无限的宽容,也不会无底线的空谈理解,有时还带着一点心痛,不明白为何两地的人心会渐行渐远,希望未来会改变。
曾经亲自去过香港,实际接触港人后,能从另一个角度看港人如果没有实际去过香港,可能多少说话会带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我曾经亲自去过香港,当时是出差,和同事一起,当时第一个印象是香港的酒店房间都很小巧,看得出来真是寸土寸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相对比较卫生,当时港人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也是值得肯定的。
香港的路大多是盘山路,而且是左侧通行规则正好和大陆相反。
夜晚漫步在维多利亚湾,和一群人一起看海,还能感受到海潮在脚下引发震动,还挺刺激的。
走在香港的星光大道,不时还能看到各种表演,那里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自由的味道。
当然最有名的要算是购物天堂这个称号了,经常能看到大陆人满载而归的身影。
不过那里的气候闷热,白天实在不宜出门,难怪夜生活那么丰富了。
当时对于香港还有一个印象,也是非常不错的,那就是卫生,走在路上看不到垃圾,当然说的是当年。
另外香港的房子确实多是鸽子笼,走在老街区,也有很多看起来破破烂烂的房子,当时接触的计程车司机,和很多行业的服务人员,也到处能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老人也需要自谋生路,一直干到老,这一点也有较深印象。
当时去的时候,与香港年轻人直接交流的机会较少,所以很难有特别客观的评价,因为两地关系还算可以,路上也有问路啊,餐饮时遇到的服务生啊,也都是年轻人,但都仅限于礼貌范畴,没有太深刻的交往。
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吧,作为个体而言,对于港人现在多少肯定是有一些隔阂的,但也衷心希望未来能改变,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而且也真心希望香港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能再次绽放华彩。

参考:
【瘾历史观点】香港人就是现实版的“白眼狼”,03年非典时,香港经济下滑,国际游客大减,大陆开放自由行,极大促进香港经济发展,香港人非但没感激,等经济好转后,又嫌弃大陆游客太多,特别服务员态度转差,爱买不买的态度。

我闺女的舅妈的亲妹嫁香港,有一套50多平的房子,三代人8口住一起,这对我们内地人来讲,比死都难受!香港,再也不是梦想的天堂了
参考:
本人深圳近三十年,(港人所谓北佬)92年到深圳。
当时公司是综合性国企,有一些合资企,工资一半人民币一半港币,拿着港币真很嘚瑟[呲牙],因为港币币值高啊。
香港没回归前合资公司中不少港人,总的讲管理人员素质都比较高,虽然也透着稍许傲气,但敬业,知礼,举止文雅。
但一般香港员工就差一大截,深圳很多恶俗应该是因这些人加内地的不法分子而产生。
97前过香港明显被港人看不起,但也就是那时才知道港人千万富翁住的房比我在深圳二十万的房(莲花北)差远了。
随着深圳发展,我们的收入不知什么时候再不羡慕对面,住房就更不用说,已经拉对方很远。
疫情前常去香港也没觉得歧视北佬说话了,服务也很好。
以前感觉香港年轻人文化素质很高,大部分人英语很棒,也非常热爱运动,户外登山所遇都很热情。
如今在深圳这种情况非常普通,年轻人很多都熟练自由用外语与外籍人士交流,特别深圳很多小朋友外语都很好。
深圳市容,郊野公园,城市商业中心,科技创新,制度优势等都是香港比不了的,深圳真的变得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活力,现在的深圳人不会羡慕对面了。

参考:
香港贫富差距巨大,少数几个富人垄断香港差不多一半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大多数人贫穷,水深火热。
他们来大陆,或者对大陆人,仍然延续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心态,可是由于囊中羞涩不争气,有时真的表面嘴巴强硬、背后心里脸红。

参考:
香收入二三十年没多少变化,而大陆人的收入却翻了几十倍,香港人那种所谓的优越感其实也是自卑感,不承认自己衰死要面子而已。

参考:
香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最好的最高速发展的时期,俗称香港发展的黄金十年,因为那个时候香港已经累积了西方几十年的发展基底,又恰逢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香港的金融业、地产业、国际航运、旅游业、珠宝业、文化娱乐等等都得到极速发展,滚滚巨量财富不断流入香港,使香港产生了不少千万富豪和亿万富豪,大部分的香港人的收入也自然水涨船高,加上香港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优越感自然膨胀,特别是对当时还相对落后的中国大陆,还戏称当时的大陆人为“阿灿”。
但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大陆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大陆也有了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加入了世贸组织,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GDP更是早两年就已经超越了香港,还有大陆其他发展好的很多城市也逐步在超越香港,香港已经被逐步边缘化。
很多香港人在改革前进的大潮之下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先知先觉者已经融合和积极加入到大陆发展的大队中来,后知后觉和固步自封者必然会遭到滚滚发展车轮的碾压和淘汰!
参考:
本人是准一线城市居民,距乡港不算远(相比北京上海)。
在2002年前后去过乡港几次,有一点感受。
在乡港(2002年左右),看到的空调大部分是窗机,而当时,内地已经基本上都用分体机了,十分惊讶中。
后到乡港海洋公园的景观设计者——怡景师公干,坐的士在山沟里七转八转总算到了该公司,却发现公司坐落在一个工业厂房中,电梯很大,是那种上下开闭厢门的!问了其员工,怎么在这样一个地方办公,回答是,租金低。
第二天,到乡港十大青年设计师之一陈sir的在港岛的办公室。
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间,还多做了一夹层来当会议室。
一眼看去,会议室除了桌子就是椅子,没有通道。
中途要有方便要求的,呵呵,好难!由于不会说广东话,尽量少与乡港接触,免得不愉快。
还好,本人略懂一点英格利稀。
看得明白一点小不列颠文,随《FOLLOW ME》学了几年,但乡港人讲英语比讲客家话还令人难懂,不如去琢磨英文。
发现英文比乡港的中文还好懂。
比如,乡港有很多“士多”,开始搞不明白什么意思,看了英文才知道是Store 中文意思是:小商店或杂货店。
唉!费劲!
参考:
上海人对香港人最无所谓,在90年代就有一个词形容香港人,就是“港督”。
到现在2020年了,更不把香港人当回事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