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权一心效忠清朝的岳钟琪为何会被雍正帝判处斩监候
三朝师武臣,巨擘岳钟琪。
岳钟琪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是“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的唯一一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清的“三朝功臣”,他为清朝稳定西南。
西北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清朝影响很大,但就是这么一位影响巨大、军功无数的大将却遭遇了牢狱之灾,变成了阶下囚,在雍正时期被判处斩监候,差点死在了牢狱之中。
入狱伏笔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科舍
如果按照用兵惯例,牧场被劫,士兵伤亡,马驼被盗,应该算是一个败仗,临时统帅纪成斌及查康等将领固然要遭受军律惩治,作为西路军统帅的宁远大将军也难逃疏忽失职的罪责,也要交部议处,何况,纪成斌之所以荣升“护理大将军印务”即临时担任西路军统帅这一高级军职,是由岳钟琪向皇上推荐的,更加重了岳钟琪的罪过,两年后岳钟琪之所以被革职削爵斩监候,此事就是一个重要根据。
但是,此时皇上还要倚赖和重用岳钟琪,故不仅不予斥责,不予惩处,反而连下几道圣旨,竭力对岳劝慰安抚,要他赶紧稳定战局,以便不久去荡平准夷。
雍正帝还赐岳钟琪年糕、荷包,以示安慰。
岳钟琪也确实深感皇恩,反复思考后,向雍正讲述驱赶劫掠牧场的准军及进剿准部的方法。
但是,这时岳钟琪已经深深认识到,已不能大败准军,更不用说,千里深入,踏平敌都了。
在和通泊惨败之后,多数将领提敌如虎,兵卒疲弱,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西路军能保住城池,不让敌军侵占青海、内蒙古、甘肃,掠走人口牲畜,已是万分的不容易了。
所以他定下的用兵方针是守,保住城池、人、畜、粮银,保障青、甘、蒙地区。
然而,这与雍正主张灭准的方针相违背。
更重要的是,雍正之所以违背列朝军机大事全由满洲勋贵大臣议处汉官不得议参的祖制,破例重用岳钟琪,倚其为胜敌的主要大帅,是要他大破准军,剿灭敌军。
可是,却被劫于科舍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岳钟琪不能为皇帝分忧,不能连破强敌,当然就丧失了帝之对其特宠特信的资本了。
再者,位尊遭嫉,功高树敌,一些满洲勋贵大臣乘机进谗,岳钟琪就动辄得咎,迅速沦为了阶下囚。
上奏被拒,失宠在即雍正八年十二月到九年正月初,岳钟琪向雍正皇帝上奏了四道奏折,均未能提出让帝满意的建议,在这些奏折中,对于作战方略都是以守为主的内容,这明显与皇帝此时力
从前,但凡有岳钟琪的奏折,叙述的是军政之事,雍正帝总是要亲自朱笔批示,大加赞赏,并每次谕告群臣要以此为楷模。
现在,岳钟琪所凑之事,看不出有何欠妥的地方,却遭到雍正的斥责。
自此,风向开始发生了变了。
后来,雍正下谕,讨论用兵的事情,又挑出科舍
军营牧放驼马,最应布置有方,保证安全,可是,与大营相隔太远,致被敌军乘机盗窃,则审度形势的不妥,岳钟琪更难辞其咎。
”这样一来,岳钟琪已经失宠于帝,将被贬斥的信息很快被传开。
朝臣背后的推波助澜岳钟琪失宠后,很快这一消息被不少精于观测官场风向的官员捕捉到了。
所谓树大招风,位尊遭妒,岳钟琪升迁太快,升得太高,也太受皇上特宠了。
从康熙六十年的副将,一下跳过总兵,升为从一品的四川提督,不到四年又升为辖川陕总督,过了三年,再升为宁远大将军,并继续兼任川陕总督,升迁过快,升迁过高,无人能比。
雍正帝高度赞扬岳钟琪的才干,对其非常重用和十分倚赖,赞岳为“旷代奇才”,“国家栋梁,不世出之名将”。
其他文臣武将,没有一
这当然会招致文武百官的羡慕、嫉妒甚至仇恨。
特别使满洲勋贵大臣愤怒和痛恨的是,岳钟琪竟夺走了他们的特权,夺走了只有他们才能担任的官职。
康熙皇帝明确规定,陕西、山西、甘肃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专用满人,是所谓的“满缺”,可是,岳钟琪既担任过甘肃巡抚,还当了八年之久的川陕总督,而雍正皇帝也正式规定,陕西、甘肃、山西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封疆大吏,“可参用汉人” 。
这样一来,身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可以倚仗职权及皇上的宠信,通过奏请,大量任用他的族人、亲戚、朋友、部属为这三省的官员,更可由他随意选定,一下子,就从满洲官员手中夺走了上百位七品知县
此乃满洲官员的奇耻大辱和不共戴天之恨。
尤其使满洲勋贵大臣不能容忍和特别痛恨的是,岳钟琪居然当上了宁远大将军,不仅统领绿营官兵,连皇上钦派前线的满兵和蒙兵,皆要听岳钟琪调度管辖。
在西征噶尔丹策零时,全面规划,并统领西路军,皇上对其言听计从,打破了汉人不能与议军机的祖制,还不要说,有多少个高中级军官的任用权,上千万银两军费的支配权,通通落到岳钟琪这位汉官手中了。
满洲勋贵大臣绝对不能容忍,一定要夺回来,一定要置岳钟琪于死地。
岳钟琪入狱的“推波助澜者”其一,查郎阿,满洲八大姓氏之一,那拉氏人,在岳钟琪担任川陕总督时,他主要是做好大将军的本职,专注于军务,查郎阿才是实际上的川陕总督,史称他与岳钟琪素来不合,说其是汉人,经常排斥满人,早就想把岳钟琪给整垮,自己当上大将军。
其二,是鄂尔泰,清朝开朝功臣的后裔,在康熙时期任内务府员外郎时,秉公执法。
雍正时期官职也是青云直上。
几乎可以和岳钟琪平起平坐了。
但是这两
在雍正任命宁远大将军时,八位总督之中,能文能武且立有军功因而能够封授公侯伯子男爵位者,只有鄂尔泰和岳钟琪两人,岳钟琪的优势,在于他在西南西北战场上显露了将帅之才,但最不利的条件他是汉人,连汉军旗人都不是,放在入关前和顺治、康熙两朝,他根本就会被摒弃于大将军之衔的门外。
鄂尔泰虽然封爵比三等公的岳钟琪低一点,但他比岳钟琪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地地道道的满洲人,而且还是开国功臣的后裔,这是岳钟琪永远无法与之相比的,如果是换在此前的康熙、顺治朝,两位总督之中,必然是选择鄂尔泰,而不是岳钟琪。
可是,皇上却偏偏委任岳钟琪。
鄂尔泰咽不下这口气。
何况雍正四年、五年办理乌蒙、镇雄脱离四川,改隶云南时,鄂尔泰与岳钟琪争此二府。
岳钟琪在上呈皇帝的12道奏折中,指责鄂尔泰派遣云南官兵,“深入大关,以致伤亡官兵,似属自取”,以及鄂之“多事”,对鄂尔泰颇有“怪意”。
当时,岳钟琪军功赫赫,政绩卓著,是皇上第一宠信、依赖的军国重臣,而鄂尔泰刚刚当上巡抚两年,既无军功,改土归流仅只起步,谈不上政绩,正需文武大臣对其赞扬,以便高升之际,遭此冷箭,哪能不愤怒痛恨,必然会报此一箭之仇。
其三,汉军旗人张广泗,这人的官是买来的,在康熙年间当人贵州恩州知府,雍正年间跟着鄂尔泰,升为贵州的巡抚。
但是岳钟琪毕竟曾是皇上特别赏识、信任、提拔和倚赖的大将军,一般性的失误,甚至比较大的失误,在皇上还想倚赖其军事才干征剿准夷之时,是扳不倒他的,只有在皇上对其完全丧失信心,已有合适的大帅人选,以及能取代岳钟琪获得皇上特别宠信、倚赖的大臣佐理朝政的时候,才有可能置岳钟琪于死地。
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岳钟琪致命的克星,也登上了执政的太师椅,他便是鄂尔泰。
岳钟琪在军力对比清军弱于准军的不利条件下,呕心沥血,想方设法,重振军威,并且在雍正九年六月傅尔丹被准军围攻的消息传到巴尔库尔时,他就立即统兵,准备攻打乌鲁木齐,欲行战国时期围魏救赵之计,减轻北路压力,予以支援。
军队在岳钟琪的统领下奋勇杀敌,与准军激战数日,杀敌无数。
雍正皇帝得知消息后很是高兴,于是下旨嘉奖他。
但是,他主张以守对敌三年以后再考虑进攻的方针,与皇上既要雪牧场被劫之耻,又要迅速剿灭准夷,创建先皇都未能完成的灭准大业相矛盾,那是绝对要倒霉的。
当时又面临着鄂尔泰入阁为相的局面,更是给岳钟琪带来了巨大威胁。
后来,岳钟琪上凑直言北路兵败的原因和适守不适攻的方针,加速招来杀身之祸,单就北路军失败原因而论,岳钟琪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因为这个分析,是出于汉人将军岳钟琪之手,却触犯了皇上和满洲勋贵大臣的两大忌讳。
清帝的基本国策之一是“满洲甲兵,国家根本”,“八旗满洲,国家根本”。
北路军是以满兵为核心为主力的军队,你岳钟琪把满洲将帅说得那么糟糕,北路军惨败了,今后靠谁来支撑西征大局,难道说要靠你这个汉人大将军和以汉兵占绝大多数的西路军吗?
更何况你这个西路军也是见敌则走高悬免战牌呢。
第二个使皇上极其恼怒的是,皇上急于雪洗科舍
雍正接到战况奏折后,看见了非常的恼火,此事责任原是在石云倬,可雍正不但治罪石云倬,还治罪了岳钟琪,说其有大将军有领导失误的过错,但只是小小的惩戒,说明皇帝还是看好岳钟琪的才能的。
照说,无克克岭纵敌兵逃脱之事,已经了结了,副将军石云倬革职,大将军岳钟琪有领导失误之过,被上谕训诚,处治也不算不严了。
可是心怀报一箭之仇的鄂尔泰,精于算计,善观风向,擅长诡辩,却从两个多月来帝对岳钟琪的对待和处置上,找出了治敌之法。
额尔泰成为军机大臣后,凭借着皇帝对其的宠信,以大学士为领衔,联合众大学士弹劾岳钟琪,雍正看后只好说要兵部严查所奏内容。
兵部还在察审和思考之时,雍正帝谕军机大臣张廷玉、蒋廷锡、鄂尔泰,数说岳钟琪的过错,令其改过效力。
兵部见状这明摆着就是要治罪岳钟琪么?
于是赶紧拟出罪状,革去了他的总督职衔,削去了爵位,降为了三等侯,但仍护大将军印务,戴罪立功。
如果说不能胜任灭敌重任,现在,大将军罢掉了,爵也降了,让他回到四川老家,当个提督,养养老,也就可以了,何须赶尽杀绝,可是,鄂尔泰们不这样想,而是要不断参劾,置岳钟琪于死地。
后来,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军张广泗,副将军常赉,参赞大臣穆克登,参赞大臣顾鲁,联名上了一道6000字的密折,列举岳钟琪的罪过。
就在左右的弹劾下,直接把岳钟琪送上了断头台,不久,大学士等奏请将岳钟琪“斩立决”。
雍正帝降旨:“改斩监候”,于是岳钟琪在死牢关了三年多,一直到乾隆二年,新君乾隆帝才把他给释放了。
浮人语总之,身为宁远大将军的岳钟琪,他做好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本分,对大清的贡献是很大的,即使没有也有苦劳的,也有苦劳,不胜不败,没有大的过错,鄂尔泰之流的参劾和雍正皇帝的宣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是会站不住脚的,岳钟琪必然有还其清白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清朝兴亡史,第4卷,承前启后》《岳钟琪传》《清世宗实录》《雍正汇编》
参考:
但如同众生一样,一帆风顺的人生只是一个理想状态,谁的人生都少不了一些坎坷。
对于岳钟琪而言,人生最失意的阶段,莫过于被下大狱,一位功勋卓越的大将,何以至此,其中原委一言难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岳钟琪这位大将的卓越功勋,再谈谈他被判处“斩监候”的前因后果。
岳钟琪的人生高光时刻岳钟琪生于康熙25年(公元1686年),人称岳将军。
这个名号听起来很有亲切感,不由得想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也称岳将军。
据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岳钟琪被下大狱也与此有着关系。
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政权,满人是金人的后裔,岳飞又是抗金名将,其后裔岳钟琪却是清朝的大将。
一位抗金名将的后裔成了金人的维护者,单就这一点足以被人拿来大作文章了,同样也会让皇帝龙颜不悦了。
岳钟琪的确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祖父世为名将,其父岳升龙为征讨吴三桂之乱立过战功,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负责护送军粮,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四川提督。
出生于武将世家的孩子,自幼耳濡目染,对阵法兵法情有独衷。
投身官场后,自然是冲着武职去的。
岳钟琪被提拔为四川永宁协副将之后,开始投身于平定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战争。
平定西藏清朝西北边疆的叛乱,主要来自于新疆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
这个部落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鲁特元朝称卫拉特,明朝称瓦剌,明末清初称厄鲁特。
它由四个部落组成,分别是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还有就是准噶尔部。
其它三个我们都不常听,准噶尔部因为势力最强,也最爱找事儿,因此,它与清朝的“瓜葛”最多。
我们知道,康熙曾三次亲征平定叛乱,征讨的就是准噶尔部,当时的首领叫噶尔丹。
准噶尔的叛乱被康熙平定后,噶尔丹的汗位也被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篡取,战败的噶尔丹如同丧家之犬,最后服毒自杀。
康熙的三次亲征虽然最终赢了战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北边疆的局面,清军的损耗也相当大,无力继续远征伊犁。
因此,准噶尔部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康熙55年(公元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便又起来寻衅滋事。
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凌敦多卜突袭西藏,将拉藏汗杀死,并与西藏势力里应外合,再次兴风作浪,妄
清政府接到消息立即决定出兵,派出以胤禵为统兵大将,噶尔弼为副将,统兵出征西藏,时任永宁协副将的岳钟琪也在其中。
大军进军西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入藏先要扫清道路。
在此之前,清政府已派都统法喇攻打箭炉(四川康定),招抚里塘、巴塘。
但是里塘喇嘛却投入到了叛乱阵营。
在这种情况下,岳钟琪率六百先锋击败了判军三千余人,擒获叛军头目,出师告捷,在西南战场崭露头角。
清军要入藏,必经三巴桥。
此桥为进藏第一险,大策凌敦多卜妄
岳钟琪得知这一消息时,大策凌的手下部将已在落笼宗调集军队了。
而当时的情况是,大将军胤禵远在千里之外,无从请示。
但机不可失,怎么办?
岳钟琪当机立断,采取攻坚策略,决定强占三巴桥。
他让懂藏语的马兵化妆成藏民,飞奔落笼宗,趁夜活捉了准噶尔军的头领,准军大惊,纷纷缴械,岳钟琪拿下了三巴桥。
进藏要道已打通,即时进军入藏,势在必行。
然而,抚远大将军还在等青海的蒙古兵。
诸将对于大将军的命令都不敢表示异议。
岳钟琪认为,如果等到蒙古兵到,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他对副将军噶尔弼建议,借攻占三巴桥的兵威招抚西藏最强胜的部落:公布部落,再调集兵马围剿,则胜利在望。
噶尔弼用了岳钟琪的计策,果然公布部落来投诚。
随后岳钟琪又主张应乘机火速进军西藏。
但噶尔弼因没有大将军的命令而犹豫不决,岳钟琪请求由他率兵尽早出发,噶尔弼深表支持。
于是,岳钟琪捷足先登,率军渡江抵藏,直扑拉萨,一场激战下来,活捉判军四千余人,另有七千余人投降。
大策凌见势不妙,只好仓皇出逃。
康熙59年(公元1720年)八月,西藏平定。
第二年,岳钟琪因战功卓越,被授予左都督,晋升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
平定青海这场叛乱发生在雍正元年,但是早在西藏叛乱时,准噶尔部头领策妄阿拉布坦便教唆青海和硕特部的头领罗卜藏丹津回入叛乱的阵营。
罗卜藏丹津利用宗教影响,煽动牧民和喇嘛约二十万人,在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打起了武装反判的旗帜。
1722年,康熙驾崩,十四爷胤禵回去奔丧再也没回来。
1723年,雍正朝的抚远大将军已换成了年羹尧,由他进驻西宁。
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参赞军务。
年羹尧为防罗卜藏丹津进犯内地,分兵永昌布隆吉诃,据守巴塘、里塘等地,切断判军入藏。
又屯兵吐鲁番等地,以
罗卜藏丹津进犯西宁,岳钟琪奉命统六千兵力增援西宁,途中便遭遇到四部判军近万余人。
岳钟琪采取了分兵各个击破的策略,挫败了四部判军,其余叛乱各部闻风丧胆,纷纷退回老巢,但岳钟琪没有给他们机会,趁胜而出,攻破了判军37个营寨。
这样的胜利对于岳钟琪在平判青海的战乱中,那是家常便饭了。
公元1724年初,岳钟琪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郭隆寺之战,以三千兵力击破万人判军。
郭隆寺之战告捷后,岳钟琪率五千精兵和一万匹马,出师哈喇乌苏,又是一场小胜。
随后又将哈达河两岸的判军收拾干净,最后向罗卜藏丹津的大本营进发。
岳钟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本营发起攻击,为了逃命,罗卜藏丹津只好男扮女装,携妻带妾,狼狈逃奔向准噶尔。
清军彻底摧毁了罗卜藏丹津的老巢,歼灭判军八万余人,缴获军械、驮马无数。
青海平定后,雍正下令授岳钟琪三等公,赐黄带。
之后又奉命征讨了青海余孽庄浪卫之乱,公元1725年,岳钟琪提升为甘肃巡抚、川陕部督,并加封为太子少傅。
男儿有泪不轻弹,岳钟琪身陷囹圄岳钟其统领大军,转战疆场,为平定西藏、青海叛乱,屡建战功,曾受到雍正的多次嘉奖。
然而,他身陷囹圄同样也是拜雍正所赐。
树大招风,优秀的人总会被人嫉妒。
更何况,岳钟琪作为一名汉人,在以满人建立的权朝里备受重用,满人不满,汉人嫉妒,雍正说,数年来,在朕面前谗惑岳钟琪的人甚多,甚至有人说岳钟琪系岳飞后裔,意欲报宋金之仇,这实在是荒唐悖谬至极。
雍正说此话的时候,可能雍正便对岳钟琪有了多余的想法。
因此,对于四川卢宗造谣岳钟琪谋反一案,皇帝下令进行了严厉的查处。
对于岳钟琪来说,祸患已然埋下,之后发生了一起雍正时期最大的文字狱案-吕留良案,这起案件也涉及到岳飞与岳钟琪。
曾静、张熙等人以华夷之别为思想基础,谋
他们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年羹尧的部将,两次入京见雍正皆遭拒,现正处于忧虑中,又听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这样一来,岳氏与清朝同是有世仇了。
于是,曾静等人谋划了一番,决定借岳钟琪的兵力反清复明,并派张熙前去游说。
张熙向岳钟琪投递一封书信,列举了雍正九大罪状,并力劝其拥兵起义,光复明室。
岳钟琪为抓住主谋,佯装赞同张熙的意见,并订盟起誓,同生死共患难。
张熙信以为真,供出了曾静。
二人被押解至京交由雍正亲审,供出了全部真相。
但这起案件大受牵连的是吕留良后人,而直接参与者曾静、张熙最后却被无罪释放。
对这一结果,可以推断出,雍正对岳钟琪的诱供行为很是不满,而这种不满已然在雍正心中不是一天两天了。
后来,岳钟琪在西北战事中的表现,又备受雍正的怀疑。
雍正5年(公元1727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死去,由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承汗位。
噶尔丹策零要比他爹难对付,在沙俄的支持下,准噶尔部继续进行叛乱。
清廷派出大将岳钟琪和傅尔丹征讨。
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兵巴里坤,出师西路;
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驻阿尔泰山,出师北路。
由于雍正更改作战计划,将岳钟琪等调回京城。
在此期间,噶尔丹策零使出他们的盗马术,对西路军的科舍
这件事,也成为朝臣攻击岳钟琪的一个有力把柄。
在西北战事过程中,岳钟琪还曾提出持重坚守的方针,并请求北路军的应援。
雍正对此非常不满,还说他何以怯懦至此?
这些都流露出对岳钟琪的不信任。
之后又遇上了和通泊之战,清军惨败,精兵尽失。
此战虽说统帅是傅尔丹,但岳钟琪也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
雍正在奸臣们的谗言包围之下,再次追究起科舍
果然,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岳钟琪终于“大祸”临头。
当时负责驻防镜儿泉的副将马顺,其部下远出巡哨,不幸遭遇判军,造成二人死亡,一人被俘。
雍正下令将岳钟琪和马顺一并交由兵部审讯。
马顺事件发生时,准噶尔部三千人进犯哈密,岳钟琪出兵赴援哈密。
为阻止判军逃遁,特派副将军石云倬占领梯子泉,但是石云倬却晚了一天,导致叛军逃逸。
石云倬贻误军机,被押送京师治罪,同时岳钟琪也因此身负重罪,雍正亲自对他发出了警告。
朝臣显贵见皇帝都指责岳钟琪了,于是便不断向皇帝递送岳钟琪的奏折,历数其“罪状”,横加弹劾,尤其以大学士鄂尔泰的奏折措辞最为激烈。
在雪花般的奏折下,雍正下令将岳钟琪降至三等候,削公爵及少保,仍留总督衔,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后来岳钟琪从西北被召回京,副将军张广泗也趁机参了他一本,说他调兵筹饷、统驭将士都存在失职行为,最终雍正下令将岳钟琪革职削爵,投入牢房。
但是朝臣显贵们还不罢休,上书皇帝要求将岳钟琪立即处斩。
雍正认为岳钟琪功劳卓越,威震海内,担心将其处斩,会引起朝野舆论动荡,因此下令待秋审之后再行裁定。
这也就是
至此, 我们看到岳钟琪被下大狱,一是来自雍正的猜忌,什么岳飞后裔要报宋金之仇啦。
二是来自于朝臣显贵们的嫉妒,三是来自于同僚的黑手。
但最根本的原因,实质上反应了清朝前期满汉地主阶级在政治舞台上的矛盾与斗争。
岳钟琪身为汉将,屡建军功,受到清廷重用,被晋升为大将军和封疆大吏。
可以说,终清之世,汉人大臣拜大将军,恐怕仅有岳钟琪一人而已。
这不能不引起满族官员的羡慕嫉妒恨,更何况,大学士鄂尔泰早就对岳钟琪心怀不满,借机将岳置于死地,完全符合满族官员的利益。
但是,岳钟琪还是让他们失望了。
宝刀不老,再立新功雍正死后,乾隆帝继位,乾隆二年便释放了岳钟琪。
身陷囹圄四年的岳钟琪回到了四川老家。
就在人们几乎忘记这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时,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游支流大金川的藏族土司发动了叛乱。
清廷派兵几次镇压,反为所败,这时乾隆想起了久经沙场的宿将岳钟琪。
乾隆认为,岳钟琪长期在西蜀任职,为川省所服,又懂军事,又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如果让他负责平判,必然能奏效。
于是,乾隆下令重新起用岳钟琪,提升为四川提督,赐孔雀翎,让他统领清军征讨大金川的叛乱。
岳钟琪对这一任命感动得热泪盈匡,他下决心迅速平定叛乱,以报乾隆的重用。
但是,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
他又遇到曾经的部将张广泗,漠视他的策略,同时还限制他的行军。
后来乾隆又派了一个大学士讷亲来前线督师,讷亲和张广泗又起了矛盾,这仗是没法打的,军心涣散。
乾隆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他斥责岳钟琪无所作为,岳趁机上奏一书,揭露张广泗的种种罪状,同时提出了自己进兵的建议。
当然讷亲也出了力,二人合力将张弹劾下马,乾隆又委派大学士傅恒去督师。
傅恒采用了岳钟琪的策略,立竿见影,最终平定了大金川的叛军。
乾隆帝加封岳钟琪为太子少保,复封三等公,赐号“威信公”,授兵部尚书衔,还为他写了一首七言诗。
可以说,岳钟琪受到了清代任何一个汉将都无可比拟的荣耀。
但这位汉将从未曾玷污这份荣耀,一生都在为保持国家的边疆稳定,维护国土完整而奋勇前行。
后来他不顾年老体迈,仍旧出征平定边疆叛乱,鞠躬尽瘁,最后死于还师途中。
综上,回顾了岳钟琪的主要军功,也简略分析了岳钟琪被下大狱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我们怀念了一位历经三朝,将自己毕生精力贡献于国家边疆事业的功臣。
参考:
手握大权,一心效忠清朝的岳忠祺,为何会被雍正判处斩监候?
岳忠祺,字东美,系旷古名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二十一世子孙,乃是岳飞第三子岳霖一脉。
其父岳龙升也是一名武将,随康熙御驾亲征大西北而立下殊勋,而升至四川省的提督。
岳忠祺为清朝立下的功劳和所任职务,超过了他的父亲,他经历并辅佐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康熙朝随年羹尧在四川剿匪,是一名参将。
年羹尧升川陕总督,岳忠祺就接替年的四川省提督一职。
“大将军王”胤禵因参与“九子夺嫡”,被胤禛镇压后为康熙守陵。
岳忠祺随年羹尧几十万大军大破西北。
后来年羹尧因为恃宠而骄并功高震主,而被雍正列数罪状并赐死。
其一切职务皆由岳忠祺接替。
但是,“抚远大将军”和川陕总督这个武将职务太高了,掌控着几十万重兵集团,岳忠祺无论怎样的“忠心耿耿”,也禁不起“猜忌皇帝”雍正的怀疑啊,岳忠祺不除,雍正皇帝天天晚上失眠啊!后来终因西征准噶尔战绩不佳被雍正判了个“斩监候”。
岳忠祺倒霉,无非三个原因。
一,在清王朝,汉臣处处遭到满清王族和贵族的歧视和猜忌,文臣还略好一些,武将的下场尤惨。
即使到了中晚期,“中兴名臣”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就是故意互相攻击,谩骂对方,制造矛盾,以求自保成功骗过清廷,特别是“老娘们”慈禧那拉氏,但是李鸿章一死,从左宗棠的挽联来者,有何矛盾?
都是遮慈禧老娘们眼睛的。
岳忠祺和周培公一样,位置爬太高了,能不倒霉吗?
二,碰到了雍正胤禛这个“猜忌皇帝”,他连满人隆科多,年羹尧都信不过,怎么可能会不让心腹大臣来替代岳忠祺?
更何况满人自认为是金人后代,岳忠祺可是“抗金英雄”岳飞后代!三,雍正手下的宠臣鄂尔泰与岳忠祺有隙,乘机构陷岳忠祺,再加上岳忠祺的副手张广泗等前线将领为了升职,落井下石,雍正正好拿下了岳忠祺。
但是,雍正已经杀了或圈禁了拥护自己上位的几个得力能臣,而且也知道岳忠祺并没有反意,其罪不显,因此没有听“马屁大臣”要把岳忠祺“斩首”的意见,而是判了个“斩监候”,到后来贬为庶人放回成都的家。
到了乾隆朝,岳忠祺又被重新赏识,“东山再起”,转战川,藏前线,战无不胜,杀敌无数,并且病死于战火纷飞的前线,证明了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忠臣,狠狠地打了雍正和鄂尔泰君臣的脸。
参考:
【岳钟琪被处以斩监候的原因在于,雍正帝对他的猜忌与满汉大臣的排挤诬告。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岳钟琪由一个拿笔杆子的文人到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是自己一步步用战功和献血换来的。
自康熙58年投笔从戎,他由同知做到总督、大将军,位高权重,与雍正的关系也经历了由信任到猜忌的过程。
一、雍正帝继位之初,还是非常重视与信任岳钟琪的。
雍正元年九月,在青海平叛时,岳钟琪以区区数千兵马,全歼叛贼万余人。
给雍正帝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雍正二年,岳钟琪主张以精兵五千远攻青海,雍正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拜他为奋威将军。
凯旋之时,雍正帝赐予他世袭三等公爵,夸他为“不世出之名将”。
之后,岳钟琪一跃成为仅次于年羹尧的二把手。
雍正三年至七年,是岳钟琪最受重用的阶段。
期间岳钟琪任川陕总督多年,手下是清朝最精锐的军队。
二、在猜忌心理的支配下,雍正和岳钟琪的关系像易碎的玻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
雍正七年,岳钟琪拜宁远大将军,率军西征准噶尔。
作为一个出身汉族的将领,他握有西北军政大权,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盛极而衰,在西征之时发生了科舍
雍正不仅多次否决了岳钟琪的进攻路线,而且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将帅不和、上下离心,这次征战接连失利。
雍正八年,在众人的诬陷之下,岳钟琪被夺官下狱。
雍正帝对岳钟琪的疑心,可以追溯到雍正六年发生的曾静、吕留良案子。
曾静因为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榜,于是对现实不满,偶然接触到吕留良的书籍,被其中的反清复明的思想所感染。
这年秋天,曾静让学生张熙拿着自己的书信找到岳钟琪,鼓动他起兵反清恢复宋明的江山。
岳钟琪抓住张熙后严刑逼供,没想到他表现得非常顽强,拒不说出老师是谁,住在哪里。
无奈之下,岳钟琪假装自己早有谋反之意,然后对天盟誓与他们师徒共举义旗,成就大业。
张熙上当说出了老师曾静及其好友的名字。
岳钟琪将这些情况上报皇帝,于是雍正帝大肆搜捕,制造了曾静、吕留良案。
岳钟琪多次上书向皇帝表忠心。
虽然雍正表面上大度的安慰他不用放在心上,我相信你之类的话,但是此后雍正加强了对岳钟琪的监视,同时要求岳钟琪处理的大小事务都要汇报。
三、满汉大臣的接连诬陷,差点要了岳钟琪的命。
最先参劾岳钟琪鄂尔泰,鄂尔泰与岳钟琪早有矛盾,二人积怨益多。
至雍正十年,鄂尔泰见雍正帝对岳钟琪多有怨言,便上书弹劾他,说岳钟琪,纵容敌人,不能准确判断敌情也不能歼灭敌人。
雍正帝藉此机会将岳钟琪交刑部治罪。
接下来上场的是鄂尔泰的亲信张广泗,参劾岳钟琪调兵筹饷、统驭将士诸多失误。
张广泗的上章弹劾,进一步加深了雍正帝对岳钟琪的怨恨和不满。
第三个参劾岳钟琪的是查郎阿。
这又是一位对岳钟琪不满的满洲贵族,查郎阿的诬奏,更增加了雍正帝对岳钟琪的反感。
岳钟琪被捕入狱以后,囚禁了整整两年,雍正十二年十月兵部建议“斩决”。
雍正帝最后念及其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相当于现在的死缓吧),并处罚银70万两。
乾隆二年(1737年),岳钟琪才被放出监狱,他在成都郊外过了10年安静的生活。
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发生叛乱,乾隆帝想到了闲置的岳钟琪,任命他为四川提督平叛。
此时他已经62岁了。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岳钟琪多次平定叛乱,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参考:
岳钟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武将世家。
其父岳升龙曾为四川提督,也是武将出身,先后跟随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多有战功。
岳钟琪曾于康熙五十七年随大将军王胤禵平叛西藏,多次以奇袭,长途奔袭等战术冲锋在前,屡立战功。
雍正皇帝继位后,岳钟琪又随年羹尧西北平定罗布赞旦增,是为西北平叛将领中的二号人物。
年羹尧之后,岳钟琪曾任川陕总督,绥远大将军。
但是岳钟琪接替西北大军之后,运气似乎并不太好,先是雍正六年,河南曾静欲煽动岳钟琪造反,被岳钟琪一网打尽,爆发了著名的吕留良文字案,然后是在西北平定策零的战争中属下偶有失误,被雍正皇帝责罚。
雍正皇帝对于战事的不满联想到曾静案,即便是这件事岳钟琪处理十分得当,但是正所谓“三人成虎”,在鄂尔泰等人的参奏弹劾下,结果于十二年将岳钟琪下了大狱,被判“斩监侯”。
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释放,乾隆十二年以总兵之职被重新启用,继续为清廷效力。
岳钟琪一生的遭遇经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人生可谓有高有低,反复无常,还被雍正判“”斩监侯。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境况呢?
1.岳钟琪会叛变吗?
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且还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故事历代相传。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宋朝金国的后裔,所以大清其实也是宋代金国人之后裔,这个关系成为曾静煽动岳钟琪造反的主要原因。
岳钟琪虽然妥善处理了这件事,雍正皇帝也十分信任岳钟琪,但是从他发起文字狱,对吕留良挫骨扬灰来看,雍正皇帝其实心里是十分忌惮这件事的,但是岳钟琪的表现的确很忠心,这超乎雍正皇帝的意外。
尤其是在改土归流,西北作战过程中,岳钟琪是做到了一个将帅的职责和忠心的。
其实,到了明清以后,武将发动政变的机率因为制度的完善已经很小了,即使是到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等拥有自己强大的武装情况下,也没有人发动军事反叛。
故,雍正皇帝对岳钟琪手握重兵并不担心,胤禵、年羹尧等都曾是岳钟琪的上司,相比较而言,岳钟琪的影响力比他们还是要小很多。
所以,雍正皇帝虽然有些忌惮岳钟琪,但是对他的忠心和影响力还是有把握的。
他不会因此对岳钟琪下手。
2.皇帝平衡权力斗争?
岳钟琪出身汉人,能够统领满清西北大军,也算是凤毛麟角的人物了。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军的力量日渐式微,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多半是以汉军旗和绿营兵冲锋在前,成为满清军事的主要力量。
雍正上台后,八旗军力量进一步弱化,满清的政权基础是贵族,满汉之分的歧视一直都存在,所以,满清朝廷内满汉官员对权力的争斗也十分厉害。
这种争斗反应在军事领域同样突出,雍正时期的“红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鄂尔泰对待汉人就十分嚣张,屡次以西北军事的失误向雍正皇帝告状,并且联系吕留良案,使得雍正皇帝为了平衡朝政权力斗争,对岳钟琪下手。
3.是否把恩宠留给乾隆皇帝?
皇帝们都喜欢唱“红黑脸”,以此来利用臣子为己所用。
岳钟琪是一把军事好手,至少在康熙雍正时期是。
这也怪不得汉人,旗人入主中原之后,坐享其成,几代人享有特权,莫说是打仗,就是骑马遛弯儿的能力都没有了。
满人的颓废必将将汉人推向前台,可是满人还不愿意,但是没有法子,谁叫满人人口不足汉人十分之一呢。
能出一个岳钟琪,忠心耿耿还要被充分利用。
雍正十二年岳钟琪判“斩监侯”,按照当时的情形,其实他根本够不上这样的重判,所以,是不是雍正皇帝玩了一回帝王之术,将恩宠的报答对象转交给了乾隆呢?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岳钟琪虽然判了“斩监侯”,但是并没有被处斩,乾隆一纸赦书,岳钟琪必将对乾隆肝脑涂地,誓死效忠,这就是雍正的帝王之术。
也算是雍正皇帝的一番苦心了。
综上所述,雍正对岳钟琪下手,判他“斩监侯”,并非是因为他手握重兵,因为按照当时的军事制度和岳钟琪本人的影响力,他根本不可能反叛,吕留良案也不是他招忌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权力斗争,雍正皇帝不得不向满清贵族妥协,收押岳钟琪,但是同时,他又将恩宠之权留给了后继之君乾隆皇帝,以备重新启用岳钟琪。
所以,终其所言,岳钟琪也不过是被满清统治者利用的一枚棋子罢了。
参考:
功高震主位尊招忌略有小过即遭严惩故,伴君如伴虎早不保夕#凌远长著#
参考: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宋安之来说说。
主要刚开始岳钟琪有点像背锅侠,本来清廷要对西北大规模用兵,结果噶尔丹策零假装议和,清廷就真的同意了,还临时将主帅岳钟琪等人调回京商议。
结果是噶尔丹策零知道当时清朝西北大军群龙无首,所以就趁机突袭了一波。
清朝一开始就失去了先机,后来岳钟琪到了前线以后虽然局势扭转了,但整体来说打的一般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本来这跟雍正相信敌人的缓兵之计有关系,结果是雍正肯定不认啊,于是岳钟琪就背锅了。
岳钟琪被捕以后两年判决才下来,判决是“斩决”。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岳钟琪没这么重的罪,说白了这就是古代统治的一个套路,下面人议罪,往往将罪名议重,然后皇帝再开恩给减轻,体现帝王的仁术,于是岳钟琪被改为斩监候。
当时已经是雍正十二年了,西北也没啥大事。
岳钟琪就这么在狱中待着。
次年雍正驾崩,估计雍正驾崩的时候肯定想着岳钟琪这个背锅侠,不过没有放他,而是让乾隆帝放他,说白了这也是一种统治套路,让新君继位以后通过这种方式笼络人心。
于是乎乾隆二年,本来就没什么罪的岳钟琪被放出。
后来还被乾隆帝重新起用,虽然岳钟琪担任四川提督比雍正时期的官职低多了,可是岳钟琪肯定感激乾隆帝啊…现在大家看明白这个套路了吧?
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在康熙年间担任四川提督、议政大臣,也曾经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多次建立功勋。
因为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调教,幼年时的岳钟琪就文武双全,智勇过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噶尔丹叛乱,岳钟琪主动要求从军上前线。
在川西、青海,拉萨一带,岳钟琪用兵得法,杀敌神勇,战绩不俗,展现了良好的军事素养和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岳钟琪率奇兵星夜兼程赶到拉萨,驰援被困的藏王,平定了西藏的动乱。
因为平定西藏的英勇表现,康熙六十年(1721年),岳钟琪被皇帝康熙封为四川都督,并嘉奖给他孔雀花翎。
不久,青海省郭罗克一带发生叛乱,岳钟琪立刻前往救援。
岳钟琪用时两个多月,攻城拔寨,擒获叛将,在郭罗克取得全线胜利。
康熙大帝很是高兴,赏赐岳钟琪骑都尉。
一年后,雍正即位,青海再度爆发动乱。
叛军扣押亲王,斩杀清廷来使,把刚刚上位的雍正皇帝压根就没有当回事。
雍正大怒,派出自己最为倚重的川陕总督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作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跟随年羹尧讨伐乱贼。
在甘南和青海,岳钟琪灵活机动,节节胜利。
而年羹尧却因为地形不熟,反被叛军包围。
岳钟琪率兵救援,克敌制胜,以少胜多。
时间到了冬季,双方军力各有消耗。
是养精蓄锐、来年再战,还是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年羹尧坚持偃旗息鼓、春后再战。
岳钟琪主张乘胜进攻,打一个歼灭战。
雍正裁判,按照岳钟琪的想法执行,并封他为奋威将军。
雍正二年(1724年),岳钟琪率一万五千兵马进攻叛军,取得大胜。
气可鼓而不可泄,他未曾有过丝毫懈怠,继续西进,又接连大胜,消灭了叛军的主要力量,收复了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雍正王朝赢得了安定的发展空间。
岳钟琪受封从一品的太子太保,兼任甘肃提督,雍正甚至还为他赠诗,赐金扇黄带。
在消灭了谢尔苏噶的残余势力,缴获大量装备、牲畜和粮食之后,岳钟琪分发物资、安抚百姓、恢复秩序,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不久,被雍正皇帝任命为甘肃巡抚。
在“改土归流”中,岳钟琪废除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土司”的旧制,改为由中央派出和任免的“流官制”,强化了朝廷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控制,扭转了土司欺压百姓的状况,加强了民族交流和团结。
1725年,年羹尧被赐死,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一职。
他走向了人生的顶峰。
1732年(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突袭,岳钟琪出战。
但是,岳钟琪接连失误,清军大败,损失惨重。
岳钟琪受到责备,官职被削。
雍正皇帝命其回京。
带着一颗落寞的心,岳钟琪走在回京的路上。
同时,不好好意的奏章也正犹如雪片般来到雍正的案头。
张广泗、鄂尔泰为首的大臣们严厉地弹劾他。
刚一到京城,雍正帝下旨,关押岳钟琪。
两年后,兵部提出“斩决”岳钟琪。
雍正又心有牵念,御批“斩监侯”,话句说就是改为“死缓”。
乾隆时期,岳钟琪获释。
在短暂复出后,年近七十的出山剿匪,不久去世。
起落才是人生,沉浮方显命运。
岳钟琪不爱钱、不惜命,实在是大清朝廷的巨臂。
参考:
岳钟琪的问题呢,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满清入关之后,八旗子弟虽然依旧能征惯战,但是事实上这个时候当时的满清已经意识到光靠八旗子弟是没有办法征服整个中国的!所以他们组建了以汉人为主的军队!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汉人和旗人究竟哪
随后,岳钟琪就是接了他的班,做上了川陕总督。
而且不仅是总督,还封了三等公爵,手里掌握着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兵权——换句话说,就是大清国西北军区的司令长官。
岳钟琪升官了,他当然高兴。
可是另一方面,升官也意味着权力更大,而权力更大,就会引起皇帝的更多猜忌。
尤其是像他这样的担任方面责任、手里握有兵权的人,皇帝一方面确实是要用你,可另一方面也确实怀疑你(年羹尧的死,说到底不就是这样么)。
结果两年之后,岳钟琪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有一个疯子在街上乱喊,说:“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官府抓了这个疯子,立马审讯,结论纯属胡扯。
可是岳钟琪吓坏了,他立马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诉衷肠表忠心。
这个时候,皇帝确实觉得岳钟琪有点冤,他在岳钟琪的奏章上写了很多朱批,大意就是朕相信你,你不要在意这些——但是话又说回来,岳钟琪可以不在意,皇帝能不在意么?
虽然宽慰你,可这件事,朕可是在心里给你留了个底。
结果第二年,岳钟琪又出事了,一个姓曾的秀才,让自己的门人给岳钟琪写了封信,大骂皇帝,又说岳钟琪你是岳飞后裔啊,当年岳飞抗金,现在你就该抗清。
岳钟琪苦笑,你这真是书呆子不懂形势还出来祸害人哪!现在我只能把你的事捅出来了(岳钟琪如果真听他的话造反,成功有多少呢?
零!他的部将立马就会杀了他作为功劳上报)。
皇帝这会可就有数了,不错,你小子不错!可是那些汉人总想着要恢复明朝,万一你哪一天变卦了,真的要做岳飞,你让朕怎么办?
所以,表面上是嘉奖,其实岳钟琪的前途已经危影重重了。
随后,岳钟琪带兵西征,敌人是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
从雍正九年打到雍正十年,岳钟琪的大军,因为部将配合失误,没有完全歼灭叛军,于是皇帝震怒,两个直接负责的将军被斩首,岳钟琪则被责:“攻敌不速,用人不当”。
官场之上,一切是非,都是以皇帝的意志为标准的。
雍正一动怒,军机大臣鄂尔泰立马弹劾,皇帝一个准字,岳钟琪之前的头衔便化为乌有,随后便把军印交给副将军张广泗,自己灰溜溜地赶回京城。
而他前脚刚走,后脚张广泗弹劾他的奏折便递到了京城。
岳钟琪一到北京,便被打入大牢。
随后这案子拖了很久,直到雍正十二年下半年,判决才出来,仅有俩字:斩决!岳钟琪呆了,俺犯了啥罪过啊,说杀头就要杀头啊?
雍正微微一笑,谁说马上要杀你的头,朕念你以往的功劳,已经给你改了,现在是三字:斩监侯!还是要杀头,只不过是缓刑而已。
这缓刑缓到何时呢?
一直到雍正帝驾崩、乾隆帝即位,这岳钟琪还在监狱里呆着呢!当然新帝即位,气象万新,又关了一年多,岳钟琪终于被释放出来,当然代价是啥官职也没有了,扫地出门,回成都做老百姓吧!从此,这位曾经在沙场上叱诧风云的名将,一身布衣,吃着粗茶淡饭,白天喂鸡舞剑,晚上读佛经,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已届六十二岁的他才重出江湖,最终把一条老命,送在重庆的一场民变镇压之后。
回过头来看岳钟琪,他确实一心想做大清国的忠臣,可是皇帝也确实不信任他,谁叫你是汉人,还偏偏姓岳呢?
之前之所以不办你,唯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清还需要你这样的人卖命而已。
利用价值一旦消除,立马就收拾你!而汉人,心底里也怨恨这个家伙,丢老岳家的人啊!
参考:
雍正7年,雍正派兵进攻准噶尔,兵分两路,北路由靖边大将军富尔丹率领,西路有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中途突然接道朝廷命令,部队暂缓前进,两路军主帅回京商议军务。
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把官兵都搞蒙了。
原来准噶尔得到消息后,使出缓兵之计,提出议和。
雍正上当了,调主帅回京商议,部队暂缓前进。
主帅不在军中,失去主心骨,这正给准噶尔以可乘之机。
他们集中力量打击傅尔丹的部队,北路军损失惨重。
征讨准噶尔开局不利,责任主要在雍正的军事无能。
战争刚刚开始,就失去了一半战斗力,清军士气低落,接下来的仗很难打胜。
不过岳钟琪的军事才能的确很高,局部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他还攻占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但是清军士七气不高,兵力优势没了,又在敌人的主场作战,总体取得胜利的概率极低。
这场战争雍正本来是想速战速决,但是一直打了两年多还在继续。
清军的补给线长,粮草运输困难。
准噶尔部队专门打击清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和后勤保障基地,致使清军越来越被动。
雍正把责任怪罪到岳钟琪头上,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
岳钟琪是个汉人,担任宁远大将军,手握重兵,在雍正朝是绝无仅有的,而雍正朝的大环境是,汉人官员受排挤。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雍正对岳钟琪信任没有问题,一旦雍正对岳钟琪产生不满情绪,马上就会有满族大臣伺机而动,给予打击。
满族大臣鄂尔泰弹劾岳钟琪,雍正对岳钟琪的军事才能产生怀疑,于是派张广泗接替岳钟琪,把岳钟琪调回京城问罪。
张广泗是个军事蠢才,后来乾隆用他平叛时得到充分证明。
但他弹劾人很厉害,岳钟琪还没回到京城,他弹劾岳钟琪的奏章已经摆在了雍正案头。
有了这两分重量级弹劾奏疏,雍正把岳钟琪交刑部问罪。
毕竟罪证不是很充分,而且岳钟琪平西藏是首功,平青海又立大功,功劳太大,刑部必须慎重定罪,审了两年最终才结案,给岳钟琪定个斩立决。
雍正觉得有点过了,于是改判斩监候,从死刑变成了死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