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好七律就不能安上七律二字吗
我认为答案是是肯定的。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和其他如绝句等构成了律诗的大家庭。
在创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它的格律要求,句数字数不说,对仗、押韵、平仄等,也必须遵守。
不守这些规矩,写出来的就不是律诗,起码在作者意识上是这样的。
因此,就不能冠以“律诗”之名。
其实凡事一理,不受规则的就别冒充否则,就是欺世盗名。
本人也属于喜欢舞文弄墨之类,创作了不少古体诗,但从不敢以“律”以“绝”名之。
因为不通透,怕“画虎不成反类犬”。
参考:
首先说明《七律》跟写好写不好是两个概念。
“七律”是古诗词的一种体裁,属近体诗范畴。
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四联。
一二句称“首联”;
三四句称“颔联”;
五六句称“颈联”;
七八句称“尾联”。
每句平仄有固定的格式,尤其首句的平仄格式决定全诗的总体格式。
首句格式有四种:1.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首句确定后,下句的平仄要跟上句相应位置平仄相反形成联。
这里说的相反不是绝对的每个平仄都必须相反。
因为三、五、七句尾字要求仄声,而二、四、六句尾字要求平声,所以要根据首句四个模式决定。
接下来就是“黏”的关系,既上一“联”的下句平仄要跟下一“联”上句平仄相同。
另外,七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颔联”和“颈联”的联内两句必须对仗。
这才回到要回答的问题上,那就是,不符合
参考:
我虽然不懂格律,但是我完全赞同《辛芳原创》老师的关点律诗是中国几百年的文化,是一种艺术,是有它严格的要求和定律。
尽管有很多朋友写的东西非常受
我也写点顺口溜,打油之类,从不敢以律名之。
今后一定向诗友好好学习,诚望前辈师友多多指点!
因为律诗是近体诗的要求,要讲究字数、平仄、对仗、压韵的,不懂诗词格律的人要写格律诗会引起很多人笑话的,同样的对对联也是如此要求的。
你只要不标上五律七律的称谓,那就可以随便写成古体诗一类的就好了。
参考:
首先,写不好七律是作品的好与不好的问题,而不是正确与错误的问题。
一首律诗,基本要求是符合格律规则。
至于内容写得好与不好,与格律没有关系。
比如有人写了一首七律,平仄对仗押韵都没有问题,但语言不通,用词不当,比喻欠妥,词不达意。
但它依然是七律。
第二,有的诗,虽然格律有问题,平仄对仗不符,韵押韵不对。
但语言非常生动形象,内容正确,表达深刻,尽管如此,也不能标注七律。
它可以是古风,或七言杂诗。
所以,写不好七律就不能安上七律二字这个问题本身就问得有问题。
能不能安七律二字不是写得好与不好的问题,是对与不对的问题。
参考:
像七几年时都是文盲只个别凤毛麟角读一点书,上面口袋挂支笔就是念书的象征。
有些人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也挂支笔有的挂两支三支有谁知道名字都不会写[呲牙]
参考:
既然写不好七律就不要加上七律二字,这样比较好!要加上七律二字,写出来的诗就要有七律的韵味,最少要有八句,每句七个字;
颌联颈联要对仗,平仄要符合要求,要押同一韵,要有意境等等。
这是我的粗浅见解。
参考:
在回答之前还是先看了一遍已有的答案,不怕装个叉的说,我觉得很欣慰。
其实正确答案应该是:写不好七律也可以标上七律两个字。
。
。
。
。
但是,你得合乎七律的格式规矩。
至于写的好不好,那没有多大关系。
七律,格律诗的一个分类。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是区别于古体诗的体裁。
个中分别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个分类。
七言律诗滥觞于初唐,脱胎于五律。
到老杜手上达到绝顶高度,少陵后千余年来,诗人之多如恒河沙数,却再无人能望老杜项背。
老杜以一己之力,使七律臻于完善。
平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仄起不入韵,折腰体,拗救体,大救,小救,句中对,四联对,孤雁入群格,孤雁出群格等等。
所有七律格式,老杜都有涉猎,并且都达到最高高度。
可以说完全没有留一点进步余地给后人,千余年来不管每一代诗人如何挣扎,总是脱不出老杜已有窠臼。
不但格式被老杜搞定,七律水平高度,依然是老杜第一。
后人登堂入室者也不在少,但是能达到老杜水平者,却是寥寥无几。
其《登高》一首: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四联皆对,句中有对,所对皆工,沉郁悲壮,辽迈阔大,千年来公认为七律第一。
或许有人拿《黄鹤楼》说事,但是《黄鹤楼》只有严沧浪认为是七律第一,并且此诗格律不协,乃是初唐作品。
初唐律诗初起,格律不严者比比皆是,看看老杜后可还有格律不严者吗?
后世例诗常常拿陆放翁“一身报国有万死”比例,这对句“双鬓向人无再青”乃是拗救句式。
不懂拗救,就不要说格律不严云云,免得暴露读书少之窘态。
还有“不以词害意”之说,但是汉字同意不同音者甚多,一般都能找到代替的字,即便不能,不是还可以拗救,可以折腰,可以孤雁出入群的吗?
退一万步说,现在国家颁行的《新韵》,比《词林正韵》还要宽松。
掌握不了《平水韵》的格律用法,用新韵也不会吗?
说什么格律是枷锁,限制过度云云,水平不行就说水平不行,不要拿格律当借口。
说了这么多,我
但是格式不正确,就不要标为七律了。
七古两个字,又不是不让人用,纠结什么呢?
因为我们虽然写的是“古诗”,但是给今人看的——当然也是按照现代普通话去读,因此许多文字的读音,由于历史传承的原故,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按照古韵合辙的字,到如今却不再押韵了——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诗词的格律之美!如果还是因循守旧,很可能会有不伦不类之感——因为诗词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还有合辙押韵的音韵美!如果读起来不押韵,那这样的诗,也就跟“孔乙己”差不多了!现在网络上有些朋友写的格律诗,堪称佳作,但由于用的是《平水韵》之类的古韵,那么他们的读者就会受到相当的限制——只有对古韵有过研究的人才能懂,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别扭!不利于交流推广并提高,因此我觉得太可惜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也许就是诗友们最大的愿望罢!——付家双阳子2020年5月5日于东北家中
参考:
关键是七律(五律)诗。
参考:
【写不好七律(如果指的是作品不符合七律规则)当然不能安上七律二字】打个比方,你把馅饼做成披萨了,你还能叫它馅饼吗?
七律(五律同)是近体诗中要求最为严格的,对字数句数(八句四联,每句七字)、平仄、押韵、粘对、对仗等等都有明确的具体规则要求,缺一即不能算合格的七律。
当然,即使作品完全符合七律规则,也不一定就是好的七律作品,只能说是符合规则要求的七律,因为好的七律(任何文学作品都一样)还需要具备情感、凝练、意境、思想、境界、格调、用字(词)、用典等多种要素。
仅句字数符合(但不讲平仄、粘对、对仗)并且押韵的,可以称为七古,但不能称为七律。
现实中,仅符合句字数和押韵(甚至有的都不完全押韵),就安上七律之名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其实是不懂什么是七律,也不打算弄懂什么是七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