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为何又有人说是扬州

淮扬菜之所以一直有纷争,主要有个淮安的淮字当头,以我外省人看,扬州自古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美誉,只要弄清楚扬州是否属江淮流域就足以证明淮扬菜其实跟淮安一点关系也没有!
参考:
历史上并没有淮扬菜之说,最早叫“维扬菜”,特指扬州。
即使开国大典的上的菜系,当时仍然叫维扬菜,毛主席笑对周总理说:就用你们家乡菜,也是指的维扬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还没有改变这一称呼。
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经济条件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出现“淮扬菜”的正式叫法,随之席卷祖国大地。
不喜勿喷!
参考:
淮扬菜解放前最早叫维扬菜、在上海叫扬帮菜,扬州是维扬菜(淮)发源地,开国宴在菜系选择上周总理说了话,用维扬菜,因为周总理是淮安(山阳)人外面也叫成淮扬菜。
淮安古称山阳,山阳先秦时期,为淮夷之地。
秦代,境内属东阳县,东晋时期先后属山阳县,隋代属安宜县。
唐代直到民国,东境属宝应县,西境属山阳县。
民国29年(1940年)4月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域属淮宝县。
新中国成立后,东境属宝应县,西境属淮宝县延续。
1950年5月淮宝县撤销,山阳区划归宝应县管辖至今。
山阳镇地处宝应县城古运河西。
镇域地处扬州市西北缘,位于北纬33°09′33″~33°17′25″、东经119°07′43″~119°16′15″之间,说到底,老淮安的根在山阳,也就是在现在的宝应境内。
淮安前面曾叫清江浦、淮阴,淮阴和真正的淮安(山阳)靠的很近,但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相差很大,旧淮安(山阳)各种习惯接近扬州生活习惯,所谓的菜品烹饪方法也没有多少差别。
而淮阴只是标准的北方生活习俗,没有一点江淮风俗习惯,所谓两淮就是说的淮安和淮阴,菜系老淮安和扬州接近。
真正的维扬菜是盐商菜,叫文人菜,是扬州盐商生活奢侈之极而创立出来的菜系,最近在整理以前扬州盐商菜谱发现,菜谱里面菜品达到几万之数。
扬州的红楼宴、满汉全席都是烹饪里面的最高境界,而不是一两个什么狮子头、大煮干丝、炒软兜菜品就能代替得了,世界上认可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是扬州为主,一个扬州炒饭就把名声打出去了,最早世界烹饪协会就给予扬州为美食之都,去年更是在世界评选给予扬州美食之都。
也因为真正的淮安和扬州其实就是一处,不存在菜系之争,不能归于北方菜系,而是江淮之间的菜系,叫淮扬菜也可。

参考:
自古扬州三把刀,第一把就是厨刀,这个和过去的大盐商、私家园林、家厨分不开,真正实现了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淮扬菜可以说是以扬州为中心,向北淮阴(清江浦),向南镇江(京口),这三地对淮扬菜的发展都是有大的贡献,淮阴的淮扬菜重油(如软兜长鱼),名菜如云,镇江的偏甜一些(如拆绘鲢鱼头),扬州的汤水多点(如大煮干丝),也是名菜多不胜数,这三地应该都是淮扬菜的代表,发源地在哪里真的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参考:
淮扬菜起源于淮安?
就因为淮字在前?
是不是有点低俗了?
这是专业的话题,不是网友们争论就能确定的,我认为,菜品的兴起都有因果和必要,扬州曾是世界通商大都市,自然环境好,风调雨顺无灾害,很多高官告老都迁来扬州买地建园,富商也集居扬州,这些人需要有美食,曲艺,服装等的享受,逐年的推进提高,各行业在扬州自成体系派别,连语音腔调都变甜美柔和,所以扬州历史上一直是消费城市,因为有高的需求,所以才有好的服务,扬州菜在历史积累中形成了菜系,建国后一直代表着国宴菜,历史上很少叫淮扬菜,都称之为扬州菜。
现在网友们争发源地,觉得没有必要,更没有意义,如同争哪里代表中国人一样。
淮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五五年随父支援到的淮阴,当时刚成立淮阴行政公署,全省抽调各行业去支援,因为那里条件差没人肯去,多年后支援的人和家属大多迁回到原籍,我在淮阴读书至六五年,回扬州一年多就文革了,所以我对淮阴有感情,我在那里启蒙在那成长,去年孩子们陪我去寻根,找到了地方,没有了当初的模样,淮阴的变化非常的大,与我童年的记忆有着天壤之别。

参考:
作为生活在扬州的老淮阴人(96年分家前),真觉得要说吃淮阴确实不能和扬州比,淮阴怎么老怕别人看不起呢,扬州厨师在北京国宴和驻外使馆很多。
扬州有从中专到大学直至研究生的烹饪教育体系,这是全国唯一的。
扬州过去不怎么争这个名头,因i为扬州认为这不用争,谁还不知道?
扬州现在争取了世界级名号:世界美食之都。
国家级的就算了,谁要谁拿去吧!
参考:
你还可以把地域范围再缩小些,缩小到淮安的某个县或者镇,不要紧的~ 网上有胡来 作怪的自由,没有人管,也不会有多少人在乎,扬州还是扬州
参考:
两地厨师(扬州、淮安原淮阴)做的菜不一样,原先叫住维扬菜后来占已故伟人的光把维字改成淮字,不信的话可以查查就知道了。

参考:
楼主孤陋寡闻了吧?
其实在建国也就是1949年以前的淮安人都不吃菜的,都是路边地里捡点菜叶子。
古代盐商经过淮安的时候也都默默的吃一把盐,喝一杯盐水。
反倒是隔壁的扬州,几千年前人类还没有用火之前就已经开始做菜了。
不过那之前他们不叫淮扬菜,叫维扬菜。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感叹于淮安生活困苦,没人会做菜写了一本书,实际上是讲淮安人到扬州学菜的艰难历程。
后来一帮淮安人学会了扬州菜,扬州人看这本书大火于是在几百年后批准了淮扬菜的叫法。
至于为什么淮字在前还有待考古人员发掘。

参考:
淮扬菜,鲁菜,川菜,粤菜合称中国四大菜系。
鲁菜是北方菜系的代表,川菜是中西部菜系的代表,粤菜是东南沿海地区的菜系代表,淮扬菜是“雄鸡”腹部地区菜系代表。
“淮”代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
“扬”代表的地方就大了!大禹治水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其中之一,包括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南宋姜夔诗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扬州地区又叫淮扬。
康熙年间(1670)置淮扬道,驻淮安府,领淮安府、扬州府、徐州。
由此可见淮扬菜不是发源于具体哪个地方,而是一大片地方的共同特色!争奇斗艳,各有千秋!下面谈谈淮扬菜的特点,具体名菜太多就不必一一介绍了,什么刀工火功厨艺四大菜系都是杠杠滴!淮扬菜最大特点是四季分明的季节菜!同样青菜一年四季青菜不同样,味道也不同!这是北方南方西北地区不具备的先天条件!又比如韭菜,春天韭菜和秋天韭菜也不一样!又比如淮安的蒲菜,早晨采的必须中午吃,留到晚上做菜味道就不同!新鲜蔬菜太多太多且各不相同!今天不细说了。
什么鱼虾特产四大菜系都有特色,唯有淮扬菜最具四季特点!不可复制!
古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有古淮河,大运河,里运河等重要运输水系。
扬州有长江大运河水系。
两地漕运发达。
非要说淮扬菜起源哪里?
我偏向于扬州。
扬州盐商汇集,人流量,辐射面都比淮安大的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