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家族为何二世而亡

丰臣秀吉,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16世纪基本统一日本,被称为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另两位: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他开创了日本的新局面,但丰臣氏的统治并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他出身的局限性和晚年决策的一些失误,使得丰臣氏在风云变幻的年代二世而亡。
首先,出身低微的丰臣秀吉就算掌控的天下,也难以建立幕府成为征夷大将军。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一个贫苦农家。
幼年丧父,母改嫁。
日本社会身份等级严明,下层阶级甚至都不能冠以姓氏。
丰臣秀吉就没有姓氏,幼年只有名“日吉丸”,直到跟宁宁结婚后才敢自称“木下”。
侍奉织田信长后成为武士,改名木下滕吉郎。
相传丰臣秀吉因早年生活坎坷,缺乏营养,矮小干瘦,所以,有人取绰号“猴子”。
(《太阁素生记》)他颇有军事才能,在织田家受到重用。
织田信长死后,他在织田家的家臣内斗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织田信长的接班人。
1585年,他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太臣,赐姓丰臣。
实际上,丰臣秀吉挟天皇以令诸侯,是实际掌权者。
但建立幕府统治,他还是不敢贸然实施的。
一是怕各大名以此为名挑起叛乱,二是他没有源氏或者平氏家族血统。
而之后的德川家康出身高贵,有源氏血脉,所以,得以建立幕府统治。
从这一层面上,丰臣秀吉的路要难走许多。
其次,丰臣秀吉没有能够彻底消除德川家康的势力。
1582年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得到消息后就急忙赶回,最终打败其他竞争者,接手了织田信长的政治遗产。
这使得织田信长的儿子织田信雄十分不满,他联合德川家康与之对抗。
但1584小牧长久手之役还是失败了。
德川家康也向丰臣秀吉投诚。
丰臣秀吉没有再打击德川,德川家康的大部分家底得以保存,这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物质基础。
而且,德川家康没有参加文禄长庆之战,所以后期前田利、毛利辉元等大名的势力消耗之后,无人能牵制德川家。
这就为丰臣家的颠覆埋下隐患。
再次,丰臣秀吉为了统一亚洲的野心,贸然发动了征服朝鱼羊的文禄长庆之战。
这场战役,使得刚安定下来的日本再次陷入拮据境地。
特别是日本被中国、朝鱼羊联军打败之后,丰臣秀吉的威望大减,其家族势力和附属的家族势力都遭到了巨大消耗,而走向衰败。
相反,未参加战争的德川家族趁机崛起。
最后,丰臣秀吉没有合适的继承人。
“杀生关白”事件,保全了丰臣的亲儿子秀赖的利益,逼迫养子丰臣秀次切腹自尽。
而丰臣秀次在丰臣家中已经是比较有能力、有威望的人物,他的死也牵连了丰臣家的许多大名,使得丰臣家族自身的势力削弱,甚至后期丰臣家的家臣与丰臣家决裂,关原之战中倒戈德川家,影响了关原之战的结果。

参考:
丰臣秀吉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可以说是三分外力,七分内讧。
咱们先来说为什么是七分内讧。
(丰臣秀吉画像)第一,丰臣秀吉没有选好接班人。
丰臣秀吉虽然一生娶了15个妻妾,可惜他的生育能力实在不强,仅仅是第一侧室南殿生了儿子石松丸,第二侧室淀殿(浅井茶茶)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丰臣鹤松和丰臣秀赖。
而且石松丸和丰臣鹤松都很早就夭折了,丰臣秀赖又是丰臣秀吉57岁的时候才生的,等到丰臣秀吉去世时,丰臣秀赖才5岁。
丰臣秀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长大成人,分别给他们取名“舍”“拾”这样一些贱名。
但是没有办法,最后只留下一个。
丰臣秀吉把关白之位最后传给了年幼的丰臣秀赖,为丰臣家族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这个祸根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丰臣秀吉一直没有儿子,他曾试
但后来有了丰臣鹤松以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是丰臣鹤松早夭,这时候,丰臣秀吉把关白之位传给了他的另一个养子、外甥丰臣秀次(丰臣秀吉姐姐的儿子)。
但是很快,侧室浅井茶茶又给他生了丰臣秀赖,于是,他为了把关白之位传给亲儿子,不断打击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逼他自杀,并清理掉丰臣秀次的势力。
如果当初丰臣秀吉从整个丰臣家族的前途着想,把关白之位传给小早川秀秋和丰臣秀次其中任何一
而没传位的结果是,杀掉丰臣秀次及支持者,严重削弱了自身势力。
不传位小早川秀秋,因此小早川秀秋后来成为丰臣家族的叛徒,直接导致在与德川家康的交战中失败。
第二,丰臣秀吉没有处理好正室与侧室之间的关系。
丰臣秀吉的正室名叫宁宁(北政所),是丰臣秀吉的患难夫妻,原本与丰臣秀吉关系不错。
但因为她一直不生孩子,又出生平民,使得丰臣秀吉后来娶了大量侧室。
最终这些侧室中,他最宠爱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浅井茶茶。
同时,浅井茶茶又出生贵族,可以说,丰臣秀吉的全部宠爱,都在浅井茶茶身上。
(浅井茶茶剧照)这一种状况,让宁宁很不满,她曾经还给当时的大名织田信长(那时候丰臣秀吉还只是织田信长的一员大将)写信,控告丰臣秀吉拈花惹草。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心中的不满。
再加上后来,丰臣秀吉没有把关白之位传给宁宁的亲侄儿小早川秀秋,而是传给了丰臣秀吉与浅井茶茶的儿子丰臣秀赖,后来,丰臣秀赖继位,浅井茶茶摄政以后,宁宁实际上成为了丰臣家族的分裂力量。
而小早川秀秋的叛变,也与宁宁不无关系。
第三,丰臣秀吉没有处理好老臣与新贵之间的关系。
老臣是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代表的尾张派,主要是武臣,是在丰臣秀吉还没有成为大名前,和丰臣秀吉一起打天下的兄弟。
新贵则是以石田三成、大野治长为代表的近江派,主要是文官。
这两派中,尾张派后来不受丰臣秀吉重视,因此他们自然地和同样不受丰臣秀吉重视的正室宁宁站在一起。
近江派则与浅井茶茶站在一起。
后来,在新贵近江派的石田三成为了维护丰臣家族的利益,向德川家康打响关之原合战时,本来尾张派应该站在丰臣家族身边,他们却最后倒向了德川家康。
再加上小早川秀秋在宁宁支持下的叛变,因此,这场决定丰臣家族生死的大战,半天时间就结束了,德川家康最终取代丰臣秀赖,成为日本新的执政者。
第四,浅井茶茶对儿子修丰臣秀赖太过溺爱。
浅井茶茶怕儿子在战场上受委屈,因此,就算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也不让丰臣秀赖亲自带兵作战,甚至不让他出来见大臣们,从而造成丰臣家族群龙无首,在与德川家康的殊死搏斗中,家族内部为了自身利益内耗,最后至于惨败。
咱们再来说三分外力。
这三分外力就是老狐狸德川家康通过一系列运作,把权力从丰臣家族手中,运作到自己手中。
他主要的策略有四点:(德川家康画像)一是挑起丰臣家族内部的争斗。
也就是丰臣秀吉正室与侧室,老臣与新贵之间的争斗。
二是消耗丰臣家族内部的财富。
丰臣秀吉本来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德川家康挑动浅井茶茶大兴土木修寺庙,从而把丰臣家族财富消耗殆尽。
三是瓦解丰臣家族的防御工事。
丰臣秀吉修建了一座大阪城,易守难攻。
当时连丰臣秀吉自己都说,除非把大阪外面的壕沟填满,否则根本无法占领大阪。
而德川家康最终怂恿浅井茶茶填了这条壕沟。
四是德川家康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丰臣秀吉,麻痹浅井茶茶与丰臣秀赖的注意力,瓦解其斗志。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四两拨千斤的运作,德川家康最后被朝廷封为征夷大将军,逼死丰臣秀赖,取代丰臣家族,让丰臣秀吉打下的江山二世而亡。
(参考资料:《日本战国史》)
参考:
丰臣秀吉是一位有作为的大名,成就了从1537年到1598年的政治家。
他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唯一最着名的人物。
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触发,实现了日本的基本统一,结束了战国长时间的战乱。
关于秀吉的根源或早期生活的了解甚少。
他在1570年突然出现在33岁的历史记录上。
他首先担任织田信长的足轻。
他能够向信长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武士的将领之一就是武士指挥军队。
他赢得了几场突出的战斗。
进一步巩固他的地位,秀吉迎娶了信长的养女。
秀吉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谈判者和政治家。
在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和织田信孝殒命之后,他成功推出了信孝的两岁的儿子三法师继承。
在一年之内,秀吉基本窃取了整个信长势力,使他成为日本的事实领袖。
十二年后,他作为领导者的位置出现在无处不在的地方,获得了天皇的正式承认。
然而,由于他的农民背景,秀吉从未被授予幕府将军的头衔。
继续进行织田信长的活动,他继续征服长期以来一直是独立领域的九州和四国等省份。
到1590年,他击败了所有杰出的地区大名,并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日本。
统一日本后,秀吉立即入侵朝鲜。
他还有一个疯狂的梦想,征服中国这个多次成为日本梦想的国家。
在4个月内,秀吉的部队占领了韩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当中国军队加入战斗时,他们最终被击败。
侵略朝鲜并战败对秀吉的威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为了解决他的儿子潜在的继承问题,秀吉进一步表现了他的残酷行为,有了亲生儿子秀赖,他逼死了关白丰臣秀次,秀次的31名家属遇害,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
当秀吉死于1598年时,爆发了军阀德川家康作为将军出现的一场权力争夺战。
这开始了在整个江户时代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的历史。

参考:
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堪称日本战国史上最牛逼的人物,在他手上,日本获得全面的统一。
敢蛇吞象发动文禄庆长之役(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侵略中国明朝的藩属国朝鲜进而觊觎中原。
丰臣秀吉是日本六百八十余年幕府时代最出色的幕府将军,他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世时,权倾天下位极人臣,死后日本却深陷战争漩涡,最终于“关原之战”被德川家康取而代之,丰臣秀吉家族二世而亡。
号称“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是实实在在的日本战国时代大人物,他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著名政治家,一代枭雄。
他的一生,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励志模范。
出生东海道尾州爱知郡贫农家庭,因为家穷,入伍做了个足轻(日本战国时代的下级士兵的称谓)。
冥冥之中自有贵人相助,他遇到了同乡,同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治田信长,并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至此开启了丰臣秀吉开挂的人生。
丰臣秀吉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郁郁不得志间回到故乡尾张国(即尾州),在家乡他以足利的身份成为尾张国领主织田信长的家臣。
他从最卑贱最底下的杂役仆人做起,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外漂泊流浪累积的聪明才智逐渐得到织田信长的信任和重用,从下级足利升为下级武士,此后在织田信长的提携下,丰臣秀吉在治田家地位越来越高,借着这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丰臣秀吉此后发展越来越顺,终成就一世英名,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的第一号权臣。
他的贵人织田信长也是牛人一个,尾张国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成为当时的日本战国时代实力最强盛的大名。
他野心勃勃,毕生为统一日本而不懈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丰臣秀吉逐渐展露头角,在几场大战中都累立战功。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
时年三十七岁的丰臣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
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这是他开始走向人生巅峰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军功累积了巨大的政治威望,为他以后继承织田信长遗志统一日本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了震惊日本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遭到心腹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最终自杀而亡。
他在世期间推翻了统治日本两百余年的室町幕府,日本差一步就可以统一了,但他不幸遭变而亡,真是英雄长恨空留遗憾。
由于织田信长还没有选定继承人就死了(尸体一直没找到),围绕着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素来懂得收买人心的丰臣秀吉在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下掌握了治田家的大权,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战争,将织田家内部反丰臣秀吉的势力逐一消灭。
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
就这样,丰臣秀吉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成功的登上了日本的权利之巅。
此后又通过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等几场大恶战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基本统一了日本,达到了前人所未企及的成功。
功成名就后的丰臣秀吉于天正十九年(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但依然手握大权。
在他人生的晚年,也许是年龄原因,许多政策都大失人心,比如,不能认清他国的实力,过分自信,发动了一场决定丰臣家族命运的战争--文禄长庆战争(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叫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是一个有大野心的权谋家,在统一日本后,他萌发了征服朝鲜统治中原进而南进印度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天下霸国的野心。
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4万浩浩荡荡渡海侵入朝鲜。
于同年4月渡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侵入朝鲜。
战争初期,日军以压倒性优势迅速席卷朝鲜王朝,朝鲜八道几乎尽数沦陷。
藩邦有难,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怎能不仗义相助。
同年,明神宗以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援朝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领4万多明军入朝作战,于次年在平壤之战中大败日军。
朝鲜名将李舜臣也通过水军配合明军再败日军,丰臣秀吉遂决定与和谈。
庆长元年(1596年)又再次起兵14万来犯,明朝增兵至7万,于1598年彻底将日军赶出朝鲜半岛。
文禄长庆战争以日本的完败而结束。
(德川家康像)对外扩张的失利,对自尊心极强的丰臣秀吉是个不小的精神打击。
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更是遭致朝野上下的巨大非议。
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吉赐死原定的接班人外甥丰臣秀次,并打算将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作为丰臣家族的接班人。
此时的他,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接班人之事早已刻不容缓。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
他死前,为了防止实力仅次于丰臣家的德川家康试
但这种安排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早有挑战丰臣家族之志的德川家康怎会轻易罢手,庆长五年(1600年),以拥护丰臣秀赖的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在关原地区爆发了日本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对决,双方共投入兵力15万。
最终以德川家康的东军战胜西军而结束,西军统帅石田三成最后被处死。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家从此日渐没落。
德川家康于江户开府建制,建立江户幕府(德川幕府),一代雄主丰臣秀吉二世而亡。

参考:
应当承认,出身低下的丰臣秀吉能够成为统一日本的“天下人”,其励志人生和杰出才能值得肯定。
不过,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期间和统一日本之后也犯下了一些致命错误、从而导致自己的政权二世而亡,丰臣氏也落得了灭族的可悲结局。
我们可以将导致丰臣家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列举如下:一、未能彻底击败自己最大的政敌德川家康、在政权内部埋下了一颗最大的定时炸弹。
1582年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迅速打出“为主公复仇”的旗号、占据了舆论高地,他也成功击败了明智光秀、柴田胜家、泷川一益等觊觎最高权力的竞争者,彻底掌握了旧主信长的江山。
然而秀吉的专权引发了信长之子织田信雄的不满,信雄遂联合信长的忠实盟友德川家康与秀吉对抗。
在1584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实力占优的秀吉未能击败家康。
虽然家康之后向秀吉表示臣服,但他从未真心对秀吉效忠;
统一日本后,被转封至关东的家康仍然是秀吉政权下最强力的大名,拥有250万石领地,家康也并未参加文禄·庆长之役,这令家康拥有了颠覆丰臣政权的实力基础。
当然,秀吉对家康的潜在威胁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为了制约家康还设立了“五大老”合议制度,希望借助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等有利大名的力量压制家康。
但当时唯一能够制约家康的人只有前田利家,当利家于1599年逝世后,再无别人具备与家康抗衡的实力和资历。
总之,当秀吉和他最倚重的顾命大臣前田利家相继逝世后,国内已经无人能制衡家康,家康才得以干预丰臣家内政、重新夺取天下。
二、贸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征伐朝鲜,导致文治派和武断派的对立,也使忠于自己的西国大名实力损耗严重、削弱了统治根基。
秀吉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也希望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增加威望,于1592-1598年先后两次对朝鲜发动战争,都动员了数十万军队参战,但侵朝战争以失败告终,这不仅极大消耗了人力物力,战争中负责管理后勤的石田三成等奉行又与直接作战的武将产生矛盾,双方相互指责对方未尽职守,由此引发了文治派和武断派将领的冲突,使秀吉的统治威望受到极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作为远征军的主力,参战的西国大名们损失惨重,而与秀吉不和的东国大名却几乎毫发无损,秀吉的侵朝战争也极大改变了国内的政治格局,削弱了他对地方大名的控制力,这也为秀吉逝世后大名之间的混战埋下祸根。
三、“杀生关白”事件导致丰臣家族的继承问题和政权的内部动荡,使秀吉失去了唯一有能力的继承人。
秀吉为了保证自己亲生儿子丰臣秀赖的继承权不受威胁,强令已经出家的养子丰臣秀次切腹自尽、还将秀次一族几乎赶尽杀绝,此事也株连了许多大名。
秀次之死对丰臣政权的负面影响极为恶劣:秀次作为丰臣家族中唯一的成年者和家督,具有较为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望,秀次家族被灭一事导致丰臣家族势力削弱,当秀吉逝世后,丰臣家族就陷入了完全没有本家支持的危险状态;
另外,被卷入“杀生关白”事件且又令秀吉不满的大名全部都在关原之战中加入德川方成为东军。
除了在向朝鲜出兵时文治派和武断派的对立外,秀次之死才是丰臣家和丰臣家臣团决裂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导致关原之战的重要原因。

参考:
第一,丰臣秀吉基本上还是个农民,是个暴发户。
前期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的鞭策提携下,迅速成长一个威风凛凛的战国大名。
中期在竹中半兵卫,黑田官兵卫的帮助下,统一了日本。
后期只信任石田三成,猜忌疏离忠臣,丰臣政权分武臣派和文臣派,分崩离析,丰臣政权风雨飘摇。
第二,丰臣秀吉不是贵族出身,没有世世代代服侍的家臣。
养子虽多,大多都是白眼狼。
福岛正则,加藤正清,有勇无谋,为私利跟石田三成内斗,分裂了丰臣政权,让德川家康趁虚而入,坐收渔利。
第三,丰臣晚年昏庸无道。
为了亲身儿子丰臣秀赖继位,满门抄斩外甥丰臣秀次,让丰臣其它人心寒啊,从此丰臣家离心离德,不帮助丰臣政权。
比如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叛变丰臣家,投靠德川家康,间接埋葬了丰臣政权。
第四,丰臣秀吉晚年野心勃勃,好高骛远。
丰臣秀吉妄想灭亡大明王朝,调动丰臣嫡系精兵强将去进攻朝鲜,结果叫李如松打得满地找牙,损兵折将,丰臣政权损失惨重,直到丰臣秀吉败亡,丰臣秀吉也没捞到半点实惠,反而天怒人怨。
原先忠诚的大名纷纷投靠德川家康,日本普通老百姓都对丰臣政权恨之入骨,根本不关心丰臣政权灭亡。
得民心得天下,失去民心的丰臣政权等到丰臣秀吉一死,实际上就灭亡了。
关原合战和大岅冬夏合战不过是丰臣政权垂死挣扎。
第五,德川家康笑到最后,熬死所有人,一统天下。

参考:
我觉得日本战国丰臣氏二世而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先天不足丰臣秀吉出身卑微,在他飞黄腾达之前根本没有世代效忠的谱代家臣,这是丰臣氏的先天弱点。
秀吉由于没有普代家臣,因而很多家臣完全是由于秀吉
比如蜂须贺正胜、前田利家、黑田官兵卫、加藤正清、石田三成等人。
他们侍奉丰臣氏时间短,彼此之间缺乏信任。
要知道无论是前面的织田信长,还是后面德川家康,都是有谱代家臣的。
特别是家康,三河武士的忠心带来了强大的战斗力。
另外一个更要命的就是丰臣氏人丁不兴旺,要知道在日本那个时候,血缘和婚姻是比较可靠的关系。
丰臣秀吉同辈中男性只有秀吉和秀长而人,而秀长只有两个女儿,秀吉更加悲剧,只有晚年的时候,才有秀赖(前面的石松丸和鹤松都夭折了)。
丰臣氏直系亲族人丁过于单薄,幼主过小,使得秀吉离世以后,权力迅速旁落。
2.政权根基不稳定丰臣秀吉是在织田信长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的。
但是为了迅速统一,无论是九州的岛津,还是奥州的伊达,都是靠着军事高压来使对手降服,并不是完全铲除。
这使得地方大名中很多还是非常有实力的,比如德川、毛利、上杉。
秀吉不过只是表面上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臣服。
同时,丰臣秀吉自己的内部矛盾重重。
以加藤正清、福岛正则为代表的武功派和石田三成的文治派存在矛盾,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最后被德川家康所利用,在关原之战分裂成了东西两军。
在秀赖出生以后,原本丰臣家的继承人丰田秀次以谋反之名被流放,最后自杀。
秀次作为公开的合法继承人,生前已经有足够的力量。
秀吉在铲除他的过程中,牵扯了很多大名,客观上削弱了丰田家的力量。
秀吉去世之前的“五大老,五奉行”措施只是秀吉临终设立的机构,缺乏足够的稳定性。
一旦重要人物去世,或者发生内部矛盾,很容易崩溃,根本无法保证延续丰臣家政权。
3.德川家康处理不当德川家康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名,在他臣服以后,丰臣秀吉进行了转封。
原本德川家康只有5国,石高100万石左右,转封到关东八州以后,实力大大增强,石高上升到了250万石。
更要命的是,秀吉临终以前让前田利家为秀赖的太傅、德川家康掌握国政,从此德川家康就拥有了号令天下的合法性。
特别是前田利家去世以后,没有人能够牵制住德川家康,使得德川家康成了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参考:
从小牧长久守之战开始吧,战况对丰臣军是不利的,只是靠了出色的外交手段通过釜底抽薪迫使德川家臣服。
也正因为势力未减的德川家的存在,使得丰臣秀吉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无法将权力集中,而是仍然分散在各家大名手中,并且在这过程中,丰臣秀吉获得了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但不得不放弃大量的实际利益,而德川家康的势力却不断扩张,比如最后消灭北条氏,失去了起家的三河,但得到了关东大片领地。
实力仅次于丰臣家,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羽柴秀吉只能姓丰臣,称关白而不是开幕府的原因。
他的统一是建立在相对优势的实力上的联合,一旦他有吞并压制大名的意
所以有了之后的侵略朝鲜,并不是秀吉的野心有多大,而是为了让丰臣系大名扩充势力,所以侵略朝鲜的大多数是丰臣系的大名,一旦成功,丰臣秀吉就能以绝对优势消灭德川家康,然后就如德川家康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开幕府了,削弱各大名,完成中央集权了,可惜失败了,只能含恨而终。
丰臣秀吉死后,唯一能妨碍德川家康的前田利家也死了,自此剩下那些小崽子又怎么是老乌龟的对手呢?

参考:
朝鲜一战,嫡系力量损失过于惨重,为了自己儿子顺利继位,活生生弄死自己养子秀次,结果弄成孤儿寡母之局,关八州改封,重现将军管领二分格局,白白壮大德川家康,自家文治武断二派矛盾不可调和,一场关原大战,根基尽毁,本家亲信大名不是摇摆就是早死,再加上秀赖是个小孩子,茶茶是个二百五,对手却是德川这个成精的老狐狸,想不亡都难
参考:
丰臣秀吉以一介平民子弟的身份崛起于战国乱世,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因此被后世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然而他所开创的丰臣政权却二世而亡,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丰臣政权从一开始建立就存在着先天的局限性——古代日本没学习中国的科举制,而是一个由士、农、工、商等各阶层固定组成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原本作为平民子弟的丰臣秀吉是绝无出头之日的。
然而他抓住战国乱世的机遇,成功崛起成为统一日本的“天下人”。
可即使是他也无法一下推翻日本既定的阶级固化形态,所以他不能名正言顺地创建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这就使其政权自一开始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丰臣秀吉意识到:自己不能就任征夷大将军,也就无法名正言顺地成为武士阶级的主公。
他想到的对策是向天皇朝廷靠拢,建立以关白为核心的文官治国模式。
本来这是强化丰臣政权统治力的,但武士阶级毕竟已统治日本数百年,此时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
秀吉重用文官不仅没能起到强化丰臣政权统治的目的,反而催化了丰臣政权内部文官和武士的对立,以致于在丰臣秀吉死后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派遭到丰臣家武将势力的围攻,德川家康正是利用丰臣家两派之间的矛盾最终消灭了丰臣政权。
其次丰臣秀吉没能解决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他身边虽从不乏女人,然而诞下男丁者却仅有淀殿一人。
偏偏淀殿诞下的鹤松却于幼年早夭,此时已年过半百的秀吉已不对子嗣抱有希望,于是过继外甥秀次作为丰臣家的继承人。
谁知此后淀殿又诞下秀赖,秀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逼迫养子秀次自尽并将秀次的妻妾子女全部斩杀,多家大名受到此事的牵连,同时丰臣家原本属于秀次一系的那些辅佐的家臣也因此事受到牵累,无形中等于是丰臣家自断臂膀自毁长城。
再次丰臣秀吉错误地卷入到朝鲜战场——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初衷有三点:其一凭借征服朝鲜的功勋洗刷自己出身卑微的尴尬;
其二借机扩张自己统治的领土;
其三削弱地方诸侯大名的势力。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德川家康等关东大名始终按兵不动,避免将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朝鲜战场;
反倒是亲丰臣的诸侯大名们在战争中损失惨重。
最后丰臣政权的灭亡实乃时势使然——丰臣秀吉尽管压制了地方诸侯大名,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然而此时地方诸侯大名的势力依然还很强势,丰臣秀吉必须从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隐患。
问题是这么做是需要时间的,丰臣秀吉没能活到那一天。
从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丰臣秀赖又如何是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伊达政宗这些强势大名的对手呢?

参考:
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虽出身于一介卑微的农民家庭,但他凭借聪明灵活的头脑、精益求精的干事态度和波谲云诡的战国局势,最终登顶全日本最高统治权力,成就了一番波澜壮阔的辉煌霸业。
可让人为之感叹的是——无比辉煌的丰臣家二世而亡,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个中缘由值得后人深思。
丰臣秀吉继承织田信长未竟的霸业,统一了各自相互混战达百余年的日本列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但有两个方面的美中不足使得丰臣政权隐患颇深,一是德川家康的归服只是建立在谈判基础上的成果,并非秀吉通过武力打下来的结果,家康在丰臣政权中始终是一个巨大而又难以驾驭的存在;
二是盛行于古代日本根深蒂固的门阀观念使得秀吉出身低贱的短板暴露无遗,在攀附足利义昭家门的要求被拒绝后,秀吉通过继承名门望族足利氏的家门、开设幕府成为征夷大将军的计划泡汤,只能转而攀附皇室、贿赂公卿做了一个“关白”、“太阁”。
终秀吉一生,都未能建立一个稳固平衡的政治制度。
相比于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设定《武家诸法度》、参觐交代、《禁中及公家诸法度》等固化制度来维护德川家统治的措施来看,秀吉明显没有相似的手段付诸于施政,临终前设置的“五大老”、“五奉行”没过多久,就因文吏派石田三成和武将派福岛正则等人的矛盾激化,加之德川家康的来回挑拨,很快便被瓦解得七零八落。
今川义元在桶狭间战死家门便告败落、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被迫自焚政权遂告终结,如今缺乏制度保障的秀吉幼子丰臣秀赖也步上二世而亡的后尘,实在也是情理之中。
导致丰臣政权昙花一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丰臣秀吉两次入侵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
统一日本后野心膨胀的秀吉妄
尤其是丰臣家的嫡系部队,因秀吉怀着让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加藤清正建功的心思,侵略朝鲜半岛的多是丰臣家嫡系,损失最大的自然也是他们。
秀吉死后2年,决定全日本归属的关原之战爆的发,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加藤清正等猛将被德川家康拉拢,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继等人寡不敌众、独木难支,终至于战败被杀,最后一批忠实护卫丰臣政权的强劲实力派被除。
等待丰臣家的,是十多年以后大阪城上熊熊燃烧的无情火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