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话到底融入了多少陕甘话

准确的说,应叫新疆汉族人说的话,他分是新疆地区和生产建设兵团两大地区的汉话,新疆本地区的汉人他们有的很早来到新疆,古代就有汉人就来到新疆,但那时最多的还是甘肃人和陕西人,我认识的朋友问他们老家是那儿的。
他说爷爷辈就是新疆人,听他爷爷说他们祖上来自甘肃,那一个乡村己记不清了,这样的人很多,还有陕西人,現在的新疆汉话融入了普通话,甘肃话,陕西话,甘肃话的成份大一点,下来是陕西话。
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解放后来新疆的,都来至五湖四海,全国各个省都有,所以兵团来疆的第一辈人说的是各省家乡话,四川话,河南话,上海话,山东海话等,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生的兵团二代,三代,他们从小接受的是普通话教育,他们现在是兵团的主力军,所以现在的兵团人大部分说普通话,只有少部分健在的老一辈说着自己的家乡话。
在新疆我们汉族人人数少于维吾尔族,维族话也深深融入到了汉话里,所以好多用词都用维语说,长期和维族同胞在一起生活,与维族同胞交流大都会一点维语,往往是汉话维语混合着说,也有少部分回族话,但新疆汉话口音含甘肃腔和陕西腔重点,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参考:
这里指的新疆话应该为汉语普通话;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区,除了汉语还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等。

但具体的说,新疆汉语在历史上基本上有着三个大致形成时间。
最早集中形成的应该是在清代时期当然,最早在东汉时期,中原汉语就已在西域较好的使用;
但普及使用较高的时期还应该是在清政府平叛准噶尔之乱之后,当时的朝廷为了进一步戍边屯垦和兴建城池,开始从陕西、甘肃一带招幕士兵和民众进入当时的北庭府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昌吉,尤其是奇台、吉木萨尔等地。
因此,以乌鲁木齐以北的北疆地区,也就是最早的车师古道一带,也是最早形成新疆汉语“土话”的地区。
通常多以陕甘宁腔调代表为主。
新疆解放以后一个时期这一阶段便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初,从五十年代开始,先后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调入大批职工、知青、技术人员,大概应有数十万之多。
例如仅从河南就一次性引进各类人员约6、7万人,统一分到了石河子、库尔勒、阿克苏等地。
所以,从那个时期开始,新疆汉语便进入到了一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的阶段。
新疆大开发到现在阶段到了七、八时年代,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大量的内地大学生、经商务工人开始进疆。
由于这样一批新生带的加入,包括后来的“疆二代、疆三代”等等,以先进的知识理念、工作生活习性开始慢慢引领新疆的普通话提升通用。
那些操着各种汉语方言,包括北疆地区陕甘调的“老新疆们”已不再是新疆普通话的代表了。

参考:
兵团七师一水的中原官话,八师团场也是中原官话,石河子市区大部分是标准普通话,昌吉州和所下辖的东山县和呼
乌鲁木齐受昌吉影响也有近一半

参考:
从整个河西走廊到哈密昌吉等地区的方言由南向西北渐趋变化,越向西北越受青宁回族影响回音渐浓,但一脉相承!初来的南方人基本甚至都听不出区别,其实这种方言是以前的官话,一直以来很多青海那边的人管这一带地区说这种方言的人称作“平番人”,所以我估计这一带状地区的人都是各个朝代平叛驻军的后裔开枝散叶而来(譬如我祖上来自江苏江阴地区陈姓,雍正二年青海平叛有功被重新赐姓,后马步芳期间辗转至新疆。
还有我老婆祖上是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随之官话也慢慢变成土话了!
参考:
新疆人说的日常用语,就是陕西话和甘肃话的混合体。

参考:
新疆地方上的汉族话,当地叫做新疆土话,受到陕西话与甘肃话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甘肃话。
兵团城市则各不相同,有上海、河南人、山东人、湖南人的后代,当然,现在的兵团后代都是普通话。
在一些清朝时或者民国时就定居在新疆的汉族或者回族后代,陕甘方言特别明显。

参考:
新疆话受陕甘影响最深,老新疆基本除了维吾尔语就是夹杂着陕甘口味的普通话,因为最早开发新疆的主要以陕甘人为主,尤其是甘肃人居多,其使用范围广使用人口多,早已成为新疆方言了,并不是融入多少而是本身就是陕甘方言组成,只是因为用维吾尔族语的腔调才感觉风格略有不同,就像外国人说普通话一个道理。

参考:
新疆话就是甘肃河州话,金树仁当政新疆时代,民间汉人中有一句流行语“早上学会河州话,晚上就把洋刀跨”,说的是作为甘肃河州人的金树仁任人唯亲的政策,因为那个时代新疆中下级军官都可佩戴军刀,汉族流民只要学会讲河州话,一准就被录用为军官,也许就是这一政策,导致新疆汉人对学说河州话趋之若鹜,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新疆汉方言听起来象甘肃话的缘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