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凭借什么优势替代了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在今天只是一种机枪的构型,在当年是一种机枪品牌。
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设计制造。
大清同治年间引进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之为“十门连珠格林快炮”,李中堂是非常的喜欢,国内兵工厂几年就山寨成功。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通过手动旋转的机枪。
它的作用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手柄摇动来旋转枪管,并通过撞击底火轮番射出子弹。
因为采用了多管结构,所以枪管不会迅速过热,在早期比较低端的金属冶炼工艺下,这是一种非常讨巧聪明的武器。
话说加特林本人其实是个医生,估计是受够了前线送来的伤员,他决定发明一种“能有效减少伤亡”的武器。
明白人都知道,他说的意思是敌人多流血,我军就能少动手术。
据说加特林的原理是从农机上悟到的。
但是“格林快炮”有很大的弱点:其一是超重,多条枪管造成了重量的加倍,旋转机构本身也不是小块头。
所以格林快炮只能装上轮子,由马拉着或人推着走,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
其二是转速,由于采用人工手动旋转,所以格林快炮的旋转速度需要保持恒定,太慢只能浪费子弹,太快则会导致炸膛。
大部分格林快炮的问题都是士兵心理上的——别指望战场上士兵们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会稳如泰山的摇手柄,他们只会不知不觉的拼命加快旋转节奏,最后导致转速过高整枪报废。
相比之1860年的格林快炮,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同期才刚刚聘上一份木工的职务。
一直到1880年,他仍然只是一个民间的普通设计师和发明家,以气体照明灯和自动灭火器著名,这些东西在今天仍然被使用。
促成马克沁改行制造杀人武器的是爱迪生,这个小心眼的奸商大发明家耍手段让马克沁的公司破产了。
卖掉公司的马克沁离开美国,跑到欧洲去碰运气。
当时的欧洲战火纷飞,有个朋友告诉他:19世纪啥玩意儿最赚钱?
丢掉你那些电气和化学,发明一种能让人类自相残杀得更高效的武器吧!于是神器出炉,马克沁似乎是有天神在耳语,到1883年,他成功地设计出火药燃气驱动的自由枪机式武器自动机构,并制造出第一支自动步枪。
1884年,马克沁专门研究了加特林机枪,得出的结论是这东西必然被淘汰。
仅同年,他就拿出了自己的全自动机关枪。
话说这枪李中堂也买了,但是试射的时候他非常惊讶,觉得这枪泼子弹泼的太猛,射得太快,怕是有些不美哉。
不过中堂大人依然拖回去给山寨了。
我们看看马克沁的研究历程,就能明白为什么马克沁能替代掉加特林。
马克沁首先吐槽的是加特林的漏斗供弹结构,这种方法造成的故障率和效率损失太大,过于散乱又不靠谱。
马克沁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出了帆布弹链式供弹系统,这一提升直接影响到后世所有机关枪和机炮。
其次是加特林那几根枪管,虽然看起来威武霸气却并不适合当时的战场,士兵们拖着这东西太难以行动了,但散热问题又难以解决。
马克沁采用了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解决了散热问题,水冷也成为马克沁机枪的一大标志。
射速方面马克沁的机关枪也超过了当时的加特林。
加特林每分钟射速250发,且快慢不稳定。
而马克沁机枪能均匀稳定的保持在每分钟600发的程度,不间断的射击下去。
理论上,只要套管里有水,马克沁就不存在停火的问题。
马克沁机枪在1893年参加第一次实战——英军与非洲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
英军50人的部队,依靠4挺马克沁,防守住了5000麦塔比利军的进攻,打死了其中3000人。
马克沁机枪一炮走红,从此各国纷纷发现自由枪机的魅力,开始大肆仿制和改进马克沁的自动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果不其然,马克沁的各种改型成为了欧洲人互相收割生命最有效率的武器。
马克沁机枪相比加特林机枪,拥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携行方便、可靠性高、持续性射击、射速翻倍的优势。
几个牛高马大的士兵可以随意提着机枪零件满场的转移,帆布弹链也远比弹斗供弹高效安全,士兵们只需要压下扳机就可持续性的火力扫射,再也不会出现加特林那种人工旋转手柄的毛病。
众多优势,人们如何不青睐马克沁呢?
这个时候,加特林机枪已经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去了。
不过,现代的加特林结构已经采用了电动和全新金属工艺打造的枪管,射速可以达到恐怖的6000发/分钟,大大超过了马克沁自由枪机的子孙们。
这种原理更是在机炮、近防炮上被大量使用,同类的仅有一个加斯特式能与之略微媲美。
马克沁的结构并不适应这些超高射速武器。
所以,孰胜孰败还得让历史用更长的时间来判别。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参考:
《武器装备系列》问题第七篇。
马克沁机枪现在也没有真正的替代加特林机枪,只是相对而言加特林机枪被弱化了许多。
在马克沁机枪出来之前,加特林一直是有着机枪界“霸主”的地位,加特林机枪则是当时的一大杀气,1890年前后,改进的加特林已经能够达到一千二百发每分种的射速,而这则是当时欧洲国家殖民其他国家的重要的武器之一。
从两种机枪的构造上来说,马克沁机枪主要是用火药燃气自动完成射击过程,完全不需要外力协助,而加特林则需要外力的协助。
加特林算是当时自动武器的最巅峰的表现,而马克沁机枪则代表着时代的发展进入了轻武器时代。
两者对比而言,马克沁要先进太多了,首先从原理上来说马克沁就要好很多,他是一种不使用外力就可以射击的武器,例如世界著名的美国勃朗宁M1919和德国的马克沁MG08都是采用了马克沁式,这是人类武器发展史上一大亮点。
相比较加特林而言,马克沁射速快,故障率低,有水冷设计,造型体积更小更便捷。
加特林机枪虽然说是机枪,但是完全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大炮。
设计者设计出加特林机枪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射击速度,增加杀伤力。
而马克沁机枪的发明者则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促进马克沁改行制造杀人武器的是爱迪生,爱迪生让这位设计师的公司破产了,然后马克沁从美国跑到了欧洲,造起了武器。
接着就是火药驱动的马克沁机枪问世,从此世界就多了一款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而最出名的发明不是其马克沁式的子弹驱动,而是其独特的供弹结构,马克沁开发了当时独有的帆布弹链式供弹方式,这也是首创。
所以马克沁机枪的发明对于武器界来说意义重大。
算的上是跨时代设计和发明。
“你
亲爱的,我愿写好文章,留住你,让你在此驻足!”本文作者——天一,
马克沁是全自动射击方式,除第一发子弹需要手动上膛之外,其余依靠子弹击发后产生的后坐力完成一系列战术动作。
加特林虽然同样可以做到依靠子弹的化学能完成装填,但是仍旧需要外力(早期的手动或者现代的电动)完成枪管转动和击发。
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外力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加特林机枪发挥火力。
比如早期加特林需要人力转动摇柄才能发射,而战场上的士兵往往由于紧张而转速不均甚至转速过快,因此故障率居高不下。
而马克沁则没有这种隐患,子弹后座装填,稳定而快速,便于操作,故障率也低。
关键是两到三
由于没有稳定可靠的第三方能量来源供给加特林使用,这一时期马克沁机枪无论在可靠性,便捷性还是火力方面都完胜。
及至现代,电源以及电动机变得小巧可靠,为加特林机枪吹响了冲锋号。
使用电动机驱动的加特林机枪由于多枪管的优势,在射速上甩马克沁类机枪十八条街。
加特林可以轻松达到6000甚至上万发子弹每分钟。
而马克沁类机枪仍然停留在一千发每分钟左右,成为无法突破的物理界限。
正是由于超高的火力密度,加特林多用于航空以及军舰近防系统。
比如著名的A10攻击机,火神机炮,都是经典应用。
二者目前应用领域不相交叉,只能说现在各司其职,相安无事。
参考:
题目中问的应该是最早的老式加特林机枪,这种机枪虽然也叫机枪,但是性能其实比较拙劣,因此才会被取代。
当时的加特林机枪虽然叫机枪,但实际上就是将若干个步枪装在一些,交替供弹循环射击,火力上确实要比当时的步枪强得多。
但是实际上,当时的加特林机枪性能并不是很好。
首先就是体积太大,其体积重量太大,导致不得不使用轮式机动的设计。
而且由于其使用的供弹具是一种特殊的供弹板,使用的是类似漏斗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后来常见的弹链。
这种武器的射速完全依赖射手操作加特林机枪的转速,一旦转速过高会容易出现卡弹、炸膛等故障。
而马克辛机枪则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枪,内部通过自动机构,将子弹发射产生的后座力用于退壳、重新上膛并再次发射,可靠性高了很多。
由于不是手动控制射速,其射速较为稳定,不会容易出现加特林机枪出现的故障。
同时,马克辛机枪的体积相对来说小了很多,重量也有所降低,一个机枪班就能携带包括机枪、弹药等作战,使用上也更加方便。
而且更重要的是,马克辛机枪的火力更猛,其使用的是水冷设计,武器散热不是问题。
而且马克辛机枪还诞生有轻量化版本,比如德国的MG08/15机枪,就是作为轻机枪使用的,而这是当时的加特林机枪无法做到的。
参考:
马克沁机枪和加特林在武器系统(国内轻兵器学科)内分科分为内能自动式和外能自动式。
这么说各位观众老爷可能会有点懵。
(MG42就是标准的枪管短后座)简单来说,马克沁是利用火药燃气完成自动,全程不需要施加外力就可以完成自动射击;
而加特林式则利用外力(如曲柄和电动机)全自动设计。
马克沁机枪的发展代表着轻武器的划时代发展。
如果加特林带领人们进入自动武器和火力的时代,马克沁则是让人们彻底进入现代战争。
马克沁的优势非常多,这是一种不使用外力就可以快速连续射击的武器。
以德国军队装备的MG08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为例,枪管短后座加帆布弹链,这种划时代的设计瞬间把复杂且难以操控的加特林斩于马下。
从马克沁研发开始,无论是英国的威克斯,美国的勃朗宁M1919,德国的马克沁MG08还是俄罗斯/苏联的M1910,都采用的是这款机枪的专利。
而且马克沁也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各种武器的研发发展,可以说是人类武器史上的奇迹。
相比加特林,马克沁有
机械结构更加完善,故障率更低。
枪管采用水冷,理论上不会过热。
由于枪管在轴线上固定运动而非横向空间运动,射击精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采用帆布弹链,相比重力供弹的加特林稳定性和便携性和通用性强上不少。
由于结构原因,更适合小型化和便携化(包括一战时期德国的MG08/18等)。
至于说加特林重获新生是因为电动机和先进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加特林机枪的射速上限,不过笨重的机械结构使得他们只能作为载具上使用的武器。
参考:
马克沁并没就彻底的取代了加特林机枪,今天的很多多转管自动武器都还是利用了“加特林原理的”,只能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时加特机枪的地位,毕竟在马克沁机枪现世之前,加特林机枪可以说一直都是“神枪”的代名词,绝对是当时高大上的典型代表,毕竟在19世纪的后半叶还是处于以单发射击为主的拉大栓年代,突然出现了一种射速达到了每分钟200发的自动武器,在当时绝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到了19世纪的末期,经过改进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更是对达到了1200发/分钟,成为了当时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最重要武器之一!不过,当英籍的美国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携带着他发明马克沁机枪登场后,加特林的地位就开始骤降了!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相对于复杂的需要人工手摇才能实现自动射击的加特林机枪,马克沁这种充分利用火药燃气来实现枪械自动射击的武器更加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因为手摇的加特林机枪对手柄的速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那就是需要匀速,一旦速度过快的话,就有很大可能会导致枪械卡壳,尤其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士兵们免不了会更容易紧张,一紧张可能就会导致手摇速度过快,从而使枪械出现故障!所以,在卡壳率控制方面更加完美的马克沁几机枪面前,加特林的这种弊端就显得尤为突出了!不过,老兵不死,在后面喷气式战斗机出现后,加特林机枪又重新登上了世界航空大国的舞台,成为当时喷气式飞机的主要空战武器,因为单管航炮的作用已经难以适应速度越来越快的飞机,需要一种在双方战机短时间接触时能打出足够火力的自动武器,增加空战时的胜算,所以,加特林这种多管、高射速的武器就又重新大放异彩了,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根据“加特林原理”设计出来的M61“火神”多转管航空机炮就是典型的例子,后面更是出现了一大堆“火神”系列的多转管自动武器,而在冷战期间,拥有大量武装直升机的美国,更是对这种武器尤为青睐,因为这种射速极高的武器能起到非常好的火力压制作用,并且不需要太过考虑着弹精度!总之,不管是马克沁机枪还是加特林机枪,都是人类武器史上的里程碑杰作,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比如题目中说被取代了的加特林机枪,其实在后面只要是以此加特林原理设计衍生出来的所有多专管武器,都可以被称为“加特林机枪(炮)”,比如今天的军舰上的近防系统、美国的“火神”系列加特林武器等。
马克沁和加特林都互有优缺点,说加特林多枪管太笨重的,难道使用水冷式降温的马克沁就不笨重么?
而且使用帆布弹带供弹的马克沁,一旦帆布弹带受潮,就会影响使用的可靠性!
参考: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加特林机枪是一款什么样的机枪?
加特林机枪的出现也是一款划时代的机枪,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19世纪60年代,加特林机枪诞生,相对于以前的步枪,能够完成连续射击。
刚研发出的加特林机枪,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沿圆周均匀排列的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
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
弹膛可以重复使用,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加特林机枪曾应用于战场,但是由于投入战争的数量太少,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经过后续不断的改良,加特林机枪到1882年马克沁机枪刚刚诞生的时候,最高射速达到每分钟1200发。
加特林机枪在19世纪后期才逐渐成为战场上最重要的枪械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马克沁刚刚诞生的时候,清政府并没有采购马克沁机枪,而是更倾向于采购加特林机枪,可见,在改良版的马克沁出现之前,加特林机枪的影响力还是比马克沁机枪要大的。
马克沁机枪最后为何能够取代加特林机枪,成为重机枪中的霸主严格来说,加特林机枪甚至都算不上机枪,因为对机枪的定义是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自动复式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手动进行射击的,这也是他最大弱点,射手需要通过手柄匀速转动,才能稳定射击,但是真正的战场上,射手情绪很容易机动,导致速度加快或者变慢,造成机枪过热或者卡壳,可以说,加特林机枪对于射手的要求特别高。
当然,并非是马克沁机枪取代了加特林机枪,而是自动机枪取代了手动的加特林机枪,后起之秀的机枪包括管退式马克沁机枪,导气式勃朗宁机枪和哈其开斯机枪,当然,采用马克沁机枪的国家是最多的,其中大规模采用的有德国、俄国、英国等国,而法国使用哈奇开斯机枪,日本仿制哈奇开斯机枪研发了九二式重机枪。
可以说,马克沁机枪为自动机枪开了一个好头,后来德国研发了MG34-42两款通用机枪,也是超越时代的作品。
加特林从之前的王者,一下子变成了废铜烂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性能上来说,马克沁机枪更加优良,加特林初期的时候每分钟在200-400发,虽然后续有了一定的改进,理论射速虽然很高,但是实际射速有一定的局限,而且经常发生故障;
马克沁机枪每分钟射速可达600发,故障率很少发生。
从操作性上来说,一台加特林机枪需要四
从移动性上来说,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由以前单纯的阵地战转向移动战,对枪炮的移动性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加特林的体积和重量都是巨无霸式的存在,一般移动起来较为费劲,具体作战当中,用于防守还可以,机动性和隐蔽性无法与其他机枪相比。
马克沁机枪虽然也很沉重,但是相比于加特林就不值一提了,因此,后期各国军队纷纷改用以马克沁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步枪。
参考:
马克沁机枪并没有取代加特林机枪,这一点要格外重视。
一百多年前最早的加特林机枪诞生时还是手摇试的,加特林机枪是一种手动型多管旋转机关枪。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其人名一译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作盖特机枪/机炮) 在1860年设计而成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并且由于火力太大远超军队作战所需,弹药消耗量过高,而且当时的复杂结果不够成熟,损毁率大,故障率高,遍逐渐趋于淘汰, 上世纪70年代,一些专家发现来复结构不适用于高射速机炮,美国便展开了“火神计划”研发新技术,后来便看见了在博物馆中的加特林机枪。
经改进,射速已提升至每分钟6000发。
机炮主要作用是打击各种大型载具、机械以及空中格斗,飞机在高速飞行时会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所以需要强大的火网密度来弥补;
机枪则主要对抗步兵、各种轻型载具和低空防御。
简单来说手摇的被电动的升级了一下,但是加特林机枪现在还在服役,1900年俄国最后一个国家宣布手摇加特林退役,到七十年代重出江湖,虽然有些曲折但并没有被取代。
相反在1976年,印巴第三次战争巴基斯坦还在使用马克沁机枪,之后战争史上就没有了这种机枪运用于实战的记录。
马克沁机枪的设计只符合一个时代,加特林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间有过曲折但设计理念先进。
马克沁机枪成也设计败也设计,加特林永远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改造余地。
参考:
问
首先我们说到近代,我们对于加特林机枪那种近乎于疯狂的火力感到震撼,但是这一切都几乎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就是现如今加特林重机枪它的枪管的转动频率是靠电动的,也就是这个东西是固定的,但是在以前这个东西可不是固定的。
在加特林机枪发明出来的时候,它的原先的家庭机枪没有电传动系统,因此它整个枪管的转动是靠人手去摇,就好像纺棉花一样,就一直在那摇那个加特林机枪的转把,然后使得机枪能够转起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他的枪管的转动问题解决了。
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旦士兵在战场上面肾上腺素激增,然后管不了自己的手,就疯狂的在那转动那个枪管,提高火力的时候,通常会造成转动得太快了,然后把整个枪给弄散架了,或者是卡壳了,这就造成这款机枪特别不稳定,在美国人用这款机枪在征服墨西哥,古巴的那段路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也导致美国人对于这款机枪很头疼。
你说我阵地上需要火力压制,但是我这用起来我经常出问题。
这样的话,我在使用这款机枪,
步枪来增加火力,而不是用这种不靠谱的东西,毕竟战场上面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
接着马克沁发明了自己的重机枪,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沁重机枪,马克芯重机枪只有一根儿枪管,通过气导的原理,重新完成子弹的上膛工作,在散热系统上面马克沁重机枪采用了加特林机枪所没有的水冷式散热,这样的话,在子弹的发射稳定性上面,马克沁重机枪比起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改装过的加特林重机枪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虽然技术门槛比较高,虽然你造价比他贵,虽然比起重量,你比他重,但是只要够稳定,只要在战场上面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我就用你。
参考:
加特林机枪属于早期速射武器,在这些速射武器中,采取的技术方案中,都是把多少支步枪连在一起,用一个发射机构控制,这类武器就是有一点象把一大堆鞭炮的捻捏在一起,用一根火柴点燃一样,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就是武器系统的重量大,结构复杂,结构复杂的东西,可靠性都不怎么样,而且由于结构的限制,这些速射武器的射速并不高,依旧是200到300发每分钟。
加特林机枪的办法比这些办法要有了改进,加特林的发射机构是用一个,但是是用多根枪管,这样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不过加特林机枪的重量依旧是很大,加特林机枪一般都是作为守卫重点目标的固定式武器使用,要么是作为炮兵使用,这个不奇怪,马克沁刚出来的也是当作炮兵使用的,加特林和马克沁都是放在一个炮架上,用马拉着跑,不过加特林最轻则还有近100公斤,而马克沁可就轻多了,原来维克斯公司曾经拍摄过一张照片,他们的员工用一只手就把一挺轻量版的马克沁机枪拎了起来。
当然,后来证明这个照片有点作假,那个员工是一个大约2米的大个子。
马克沁机枪刚刚推出的时候,子弹使用的发射药还是黑火药,由于黑火药发射时的烟尘大而且燃烧后的残渣多,所以马克沁机枪的可靠性也不是很好,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优势,各国的军队还是信任老家伙,经过考验的加特林。
而且当时各国还是觉得速射武器应该是有不止一根枪管,而马克沁只有一根枪管,这个东西行不行,各国都还存在疑问。
随着无烟火药的发展,各国的步枪弹开始普遍使用无烟火药作为步枪弹的发射药,同时步枪的口径开始缩小,这时候马克沁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重量轻,可靠性高,占用人员少,当时的德皇曾经表示加特林至少要4
而且马克沁的操作远比加特林方便,加特林当时的操作方式还是要手摇,在战场上,尤其是随着敌军的逼近,射手都会产生紧张的情绪,从而动作变形,手摇的速度发生变化,这样加特林机枪就容易发生供弹故障,而马克沁没有这个问题,两只手一扣,供弹什么的就不用你太操心了。
在无烟火药出现后,马克沁重机枪的重量迅速降低,战斗全重降到了42公斤左右,当然还要带上一定数量的水,但是这个重量已经可以由人力在战场上移动了,而加特林机枪最轻的M134也才达到这个重量,而M134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在马克沁的年代,加特林可没有那么轻。
马克沁是自动武器成熟的标志,从马克沁开始步兵的各种枪械都开始了向自动化转变,各种从枪口中喷吐出来的弹头迅速占领了整个战场,使现场变得空荡荡的。
而笨重的加特林机枪则是退出了步兵的装备行列,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空军的战斗机上使用加特林原理的火神机炮的大量使用,加特林机枪才以另一种方式复活了。
参考:
看电控“加特林”-1300 哈哈[呲牙][呲牙]我海军辽宁舰、山东舰,以及052D驱逐舰和055型驱逐舰,以及部分054A型护卫舰都装备的近防炮,拥有极其优异的近防性能。
我国1130近防炮射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000发每分钟,号称万发炮,综合拦截能力位于世界第一位。
为什么称它为1130近防炮,因为这种武器的口径是30mm,而且有11根炮管,属于高射速武器,可以同时锁定几十个目标,不过它的备弹也只有1200发,几秒钟就能打完备用弹药。
在各种光学仪器和追踪系统以及雷达的精确配合下,1130近防炮能够在几秒钟内锁定来袭目标,自动进行开火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