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岳云鹏这些新的相声艺人和马三立侯宝林这些老相声艺人的有什么分别
首先岳云鹏与师父郭德纲就不是一个档次的,这并不是否定小岳,而是以“说学逗唱”的实话实说。
另一方面,老郭的段子,的确俗的多,但并不贱。
而小岳却是以贱取胜。
但相声就是街头巷尾的表演形式,观众发自内心的笑了,演员就赢了,并不要非得提升个教育意义。
相声可不可以再高雅一些呢,显然也是可以的。
语言上收敛一点,文气一点,再多一些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如马三爷的《买猴》《查卫生》《十点钟开始》……侯宝林的《夜行记》《醉酒》《关公战秦琼》……有回答说以郭德纲与马三立侯宝林比较,就是“关公战秦琼”,这并不恰当。
有相声不过一百年,而且这几位的年代更近。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作为相声改革小组成员,又为领导人表演,于是其官方江湖地位一路飙升。
第一届春晚在开场白之后,竟然是侯宝林讲话,很神奇吧。
当然侯爷的活儿也好,尤其是唱。
马三爷曾经被批斗很多年,改开后才重出江湖。
虽然唱不擅长,但说的功夫,很多后辈难以企及。
这里既有技术能力,也有威望的作用。
两位大师都已经作古,但其儿子表现,却为两位老爷子又注解了“德”字。
郭德纲是相声复苏的代表人物,茶馆相声取代了电视相声的地位,成为主流的舞台。
老郭还年轻,可以二十年后,再看德云社。
但无论怎样,相声历史上,都不会少郭德纲这个名字。
如果说差距,郭德纲已经超过侯耀文,再过十年应该能与侯宝林相提并论。
再过三十年,若修身养性,就接近马三立了。
在这个过程中,郭麒麟千万别坑爹。
参考:
首先这不是一个年代,老一辈的年代娱乐形式比较少,艺术也相对纯粹。
到了郭德纲这个年代,相声艺术商业化,郭德纲做到了。
而且做得比较成功。
所谓商业化就是作品从市场需求入手,贴合百姓生活。
参考:
郭德纲和马三立,侯宝林这些老相声艺人是有“差距”。
但这一“差距”不是不如,而是超越。
马三立造诣很深,但相声路子较窄。
而侯宝林玩意儿很好,但局限性太多(因政治挂帅,审查太严等因素干扰),相声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大打折扣。
而郭德纲则不然,他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把传统相声的精华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屡遭同行打压,他通过不屑的努力,还是把相声这门濒临灭亡的艺术挽救于水火之中,植根于大众之中。
参考:
最大的区别在于,后二位都卖不出票去。
纵使马三爷再世、侯大师复生,单论买票谁也干不过大班主。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使活的方式不一样。
现在的“传统相声”,说好听点是“老段新说”;
中性点叫做“商业化”;
不好听其实就是“歪着使”。
“歪着使”,也是商业化相声演员和老相声艺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用大班主早期的相声举个例子:一段儿《揭瓦》,表现的人物是“混不吝”;
使《黄鹤楼》,演出来还是一位“混不吝”;
到了《白事会》,照旧“混不吝”。
后两段儿偏离了原始的人物设定,没有按照正路子表演,这就叫做“歪着使”。
(话说不歪着使也不行,不然真卖不出票去。
:)上面说的带人物的节目,通通只能塑造一种形象的,其实就是“本色出演”。
您瞅瞅岳岳的节目是不是都带一个“贱”字?
虽说老百姓就喜欢他这种“贱兮兮”的感觉,并且能够增加演员的标志性,但是在无形之中,却突出了人设的局限性。
您再想表演个其他的性格的人物,老百姓就不认可。
所以大班主的电影卖不出票去,就是他说相声时候的人物性格给闹的。
别人看着他另外一个样子别扭,就是不愿意看,活该如此。
综上,“人设的局限性”再换一个说法就是,戏路只能单一、不能“演”戏。
其实相声也是“演”的,不是大班主节目里说的“相声就是拉家常”,那只是个别节目的噱头而已,当不得真。
您看马三爷的《黄鹤楼》和《白事会》表演的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属性;
老侯大师的《夜行记》演的是一位愣头的小年轻,到《批三国》则变成了会点歪理的知识分子,那能是一个味儿?
这种“演”,才叫正着使。
我为什么一直说侯三爷使活儿的能耐大、境界高?
就因为怹会“演”。
您看四段儿《糖醋活鱼》《口吐莲花》《歪唱数来宝》和《小眼看世界》。
从正面的劳动模范、到小知识分子、到混不吝、再到小市民,人家都能来。
让观众们找不到您固定的舞台人物形象,那叫能耐。
所以我说年轻一代的相声演员当中,其实马军的本事最大,估摸着已经快赶上刘俊杰先生了。
最后,总结一下。
您不愿意买票,又想区分哪段儿是商业化相声,哪段儿是传统相声。
只要瞅瞅,是不是“歪着使”就成了。
而新相声艺人处在老百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对艺术表现形式的要求是自发的,而不是指令性的。
老百姓对相声艺术不再满足传统的说服教育式的相声,对相声表现形式有了新的要求。
老郭、小岳岳等新相声艺人迎合了目前观众对相声艺术的需求。
参考:
会有什么差距,时代不同怎么比出差距,马三立,侯宝林那个时代相声界还狠团结,互相扶持,郭德纲出道的时候呢?
不可否认相声已经走进最低谷,快要消声灭迹也不为过吧,可以说那时候说相声的说的已经不是相声了,只能说是几
还有就是现在国民素质我感觉都比以前提高很多了,我不知道说郭德纲的相声三俗,到底是郭德纲俗还是爱听德云社相声的观众俗啊!
参考:
一是问差距在哪儿?
有此一问,说明要么谁比谁差距都不大,大了就不用再问了;
要么谁比谁差在哪里不明显,明显了也不用再问了;
要么就是没有差距。
二是问的对象分为新老艺人,这一问很绝。
绝在新艺人说老相声而老艺人说新相声。
老艺人经过一系列学习教育,破旧立新,开发了新相声,把传统相声还给师傅了。
新艺人郭德纲挖掘整理老相声,取其精华,说得好听,大家喜欢。
三是这一问水平比较,带出三位相声大师,即马三立、侯宝林、赵佩茹。
而郭德纲也算是博采众长吧。
三老战一新出演关公战秦琼,却是一个佳话。
四是这样一比,郭德纲也算个大师吧。
否则,怕是会坏了江湖规矩。
老大师已故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和崇高形象。
晚辈们不可坏了规矩。
借用百度
参考:
区别大了,马三立侯宝林都是经过撩地出来的,那时候真是凭相声本事活着的。
面对面的而且不卖票,现场要钱,难度大太多了。
平地扣饼对面捉贼。
这可不是现在相声演员能达到的水平。
而且相声是传统的使法,铺平垫稳,三翻四抖,每段相声可以看成一个故事,有主题,起因,发展,高潮,一步一步把观众带进故事,基本功特别扎实,不靠一些在外因素,比如大量互动,卖贱,这在那时候是没本事的表现。
包袱相对较少,但每个包袱都特别响,经得起琢磨,越琢磨越可乐。
现在郭德纲,岳云鹏的相声是现代快餐相声,现在节奏快,观众没时间去琢磨笑料,三句就一个包袱,让你大笑。
而且现在演员只卖票,不用现场要钱,好干多了。
只要多宣传自己,表演上大量的零碎小包袱,听着可乐,其实,就是东拼西凑起来的。
参考:
马三立,侯宝林现在要说相声打破脑袋不一定抢到票。
岳云鹏,郭德纲放在三十年前用收音机听相声不会有人听,更不用说进任何文艺团队。
参考:
旧社会的下九流的玩意,建国后给你个脸,就光明了一代,后面一代不如一代,也就你们自己把它当个艺术家,有什么水平?
参考:
岳不能和马三立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