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最新版大决战电视剧你有何感受

我觉得《觉醒》《大决战》都挺好看的。
人物塑造的很真实,年代感强。
正在追《叛逆者》,男演员实力都很强,演技一流。
女主除了旗袍、大衣印象深刻,其他就没啥了[捂脸][捂脸]还有,追剧比发
甚至有网友表示:再这么演下去,就很难有多少观众追下去了。
从很多朋友反馈的情况来看,电视剧版《大决战》的真实评价远远低于电影原版。
新剧主要有
第一点,《大决战》理应是战争史诗级的素材,原版是有大量解放军部队参与演出的。
尤其是像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期间向华东战场行进的画面,全程采用直升机航拍,用长镜头展现出了数万人大兵团咄咄逼人的气势,拍摄时动用的部队是我军当时最强的38集团军官兵,令人大呼过瘾,也是长久留在观众心里的经典电影画面。
像大决战这样的大型战争影视剧。
先不说要超越原版,至少在场面上不能输。
如果没有财力、投入和资源去搞这样的场面,何必还要勉强去拍?
武戏决定了一部戏的下限,电视剧版表现的军队规模实在太小,从近镜头的频繁给出,就可以看出导演的心虚之处。
事先对外宣称的“六万多人的群演”,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几十人、一两百人的混战场面,很难让人想象出这是在拍摄《大决战》。
没有实力为何要接这种题材?
而且还有那么强的原作在前面竖着,是横亘在观众和新剧之间的大山。
新剧的战争场面令人感到十分遗憾和尴尬,远远低于观众的预期。
剧中也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毕竟很多演员刚刚参加过《跨过鸭绿江》的拍摄,比较有经验。
但画面展现的只是“战斗”级别,这种程度的武戏,根本不叫战役级别,而观众们要看的是《大决战》,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号称有“六万群演”的剧组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不少行军画面直接从三十多年前的老版电影中移植过来,令人啼笑皆非。
导演,你们的六万群演呢?
第二点,导演和编剧很明显缺乏对剧内人物的深入了解,也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显得过于浅薄。
拍摄这样的战争题材正剧,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问题。
这不是家庭题材的片子,《大决战》的观众里面有大量军迷和历史爱好者,更不要说还有专业及半专业人士。
剧组对于历史脉络和历史人物的细节要了解入微,万万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是有背景知识的,这不同于一般的偶像剧或生活剧,以剧情和表演为主,而是更多的要基于军事历史的史实。
比如剧中出现的人物,国民党锦州守将范汉杰中将,他是黄埔最老的学员之一。
范汉杰在辽沈战役前已经是52岁的年纪,但是找来的演员明显只有三四十岁的扮相,长相俊朗而且语言十分轻浮圆滑,在老蒋面前八面玲珑地抖机灵。
只要稍微有点历史常识,就知道范汉杰是一个稳重型的国军将领,微胖且老成,在上级面前绝对不可能是这种表现。
而剧中的东北剿总司令官卫立煌则更夸张了,这位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在老蒋面前阿谀逢迎,谄媚赔笑表情夸张,举手投足颇像一个市井小民,完全没有战区级指挥官的派头。
卫立煌本应是极有原则和尊严的老将,不苟言笑。
这几位国军将领距离真实形象相差都太远。
主要并不是说外形不像,更关键的是没有历史人物的特质,完全偏离了人物的本来面貌。
这是大型历史剧拍摄时非常忌讳的一点,很容易被人挑出毛病。
在这一点上,跟原电影人物形象的精确刻画又有极大的差距,两者内功相去甚远。
第三点则是近年来战争剧的一个通病,即虚拟人物的戏份过多。
老版《大决战》电影里面,也有不少普通战士和百姓之间互动的场面,但是却十分亲切、自然,一带而过为电影主题服务。
而前十几集的新版电视剧,有大量的虚拟人物、军人家属,百姓的苦日子、国军投诚士兵的家庭脉络,占用大量篇幅。
这令很多观众觉得索然无味,这可是《大决战》,并非一部生活片,过多的虚拟人物和剧情渲染只会令人感到反感,这不是让剧组凑戏的时候。
第四点问题,电视剧前十多集的台词颇有话剧感、舞台感,而完全不像是一部历史正剧。
比如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终于决定总攻锦州,解放军总部的我军首脑们讨论战前形势,朱总司令的一句台词是:这是血与火的较量。
听到这句话,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最高统帅部开战前会议时的一句口语表达,其他首长听到老总冒出这么一句话,后面能接上话吗?
这明显是话剧般的台词,令人起鸡皮疙瘩,而且这个鸡皮疙瘩不是受到剧情的感染,而是单纯地出于尴尬。
剧中像这样的台词还有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也是导演和编剧的水准问题。
这么好的题材,编剧不能用点心,设计出点干货吗?
在其他题材的剧集当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勉强忍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在备受观众期待的经典题材里面,这样注水、走过场是让人反感的。
这和演员的表演没有关系,而是台词的设定过于离谱了,本质就是主创人员的历史空洞、缺少水准和不走心。
第五点问题。
主题为大决战,但是却迟迟不入正题,铺垫时间明显过长。
该剧是从45年的国共谈判开始,原以为是必要的介绍,但令人吃惊的是,竟然直到十多集后才讲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夕。
前面的剧情令人联想到2009年的一部老电视剧《解放》。
观众不禁要问一句,这是在拍解放战争全是还是在拍三大战略决战呢?
导演似乎没有搞清楚。
要把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都展现一遍,大而全真的好吗?
跑题了。
在很多观众看来,这部新剧反而没有交代清楚前面的历史细节,只能以点带面,显得主题含混拖沓。
大决战之前的几次战役草草带过,既然要花十多集去讲之前的故事,那像孟良崮战役等经典大战为什么提都没提?
而是点出了东北战场上的威远堡战役,此战一些朋友并不特别熟悉,导演究竟想要表现什么呢?
这一点又令人匪夷所思,似乎导演的基本思路是乱的,自己都没整明白战史是怎么一回事,就急于拍出一部战争大戏来给别人看,糟糕的是连观众都比他本人清醒,这种自信是谁给的?
综合而言,电视剧版的《大决战》远远低于很多观众的预期,令人比较失望。
但是我们观看影视作品也不能因为有经典的电影版在前面比照,就有先入为主的心态和过多的怀旧因素在里面,还是应当尽量保持客观和包容。
新版的《大决战》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比如饰演东北野战军三纵司令员韩先楚的演员,表演得就非常到位,贴近历史人物。
尤其是威远堡战役的关键时刻。
韩先楚大声吼出让政委“接替我指挥!”,然后跨上马就冲到前线,很能体现出“旋风司令”在真实历史上的威风和指挥特点,雷厉风行,这一幕还是让人叫好的。
而像炮兵司令朱瑞这样的角色,在很多之前的影视作品里刻画较少。
其实朱瑞作为解放军炮兵的创始人之一,在军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他的努力之下,解放军炮兵的作用由支援作战,转为了攻打敌人坚固工事的主攻,这种地位转变和实力提升很大。
如果没有在48年义县之战中阵亡,朱瑞是有可能评开国上将甚至大将军衔的。
在这部剧中,朱瑞的能力和形象有了较多的展现,可以看出拍摄过程中也是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有一些可圈可点的细节。
电视剧版《大决战》究竟会如何走向呢?
看看后面的剧情,能否给观众和历史爱好者们带来惊喜吧。

参考:
还没看完,等看完准备写个长篇,先说个初步感受。
每集都像一场电影,电影式制作,有大兵团大决战战争场面,也有很多细节,王劲松版蒋介石、于和伟版林彪,等一些老戏骨实在是演得太棒了,为他们点赞[赞]现在看到40集后了,也知道了一些以前不太了解的细节,比如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淮海战役中的宿县,平津战役中的新保安和天津,都是关键之战,这些关门之战打好了,对整体战役都起到了决定作用。
大战略、大兵团、大决战,场面宏大,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之外,酣畅淋漓,让人拍案叫绝!除了正面战场,隐蔽战线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具体战斗中,不少原国民党部队在我党地下工作者(有的已经当到师长军长)带领下,整军整师的在前线起义,为赢得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如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也是我党地下工作者,战斗在敌人心脏,冒着极大危险为我军提供机密情报,等等。
人民的全力支持也是解放军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如淮海战役我军60多万,而支前的老百姓就有五百多万之多,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观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高层腐化,大部分军人已经完全没有信仰,只想着明哲保身,国统区老百姓生活困苦,已经彻底失去民心,不败才怪。
即使当时的美国也失去了耐心,虽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想要换桂系上台扭转局面,但最后也毫无办法,彻底失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