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核潜艇为什么沉入海底

因为库尔斯克号上的鱼雷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该艇因爆炸沉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残骸库尔斯克号(K-141),是“奥斯卡II”级核潜艇的11号艇。
该艇于1992年3月22日,在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厂开工建造,于1994年5月16日下水,同年12月30日,进入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服役。
2000年8月10日,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举行代号为“夏季-X”(Summer-X)的大规模军演。
这次演习,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进行的第一次大型军演。
在这次军演中,俄罗斯海军出动了30艘水面舰艇和3艘潜艇。
在演习的第一天,库尔斯克号成功的发射了一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
两天后,也就是8月12日。
当地时间8时51分,库尔斯克接到命令,准备进行鱼雷发射演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11时28分,正当库尔斯克号准备以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为目标发射演习鱼雷的时候,艇上发生了爆炸。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残骸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100至250千克TNT当量。
135秒后,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第二次爆炸的威力十分巨大,相当于2至3吨TNT当量。
它将库斯克号前部彻底炸毁(事后打捞发现,整艘潜艇的前半部上方完全消失)。
随后,库尔斯克号便沉到108米深的海底,沉没地点距离北莫尔斯克约135公里,具体位置为北纬69°40',东经37°35'(与爆炸地点偏移了400米)。
2002年7月26日,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两年后,俄罗斯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季诺夫宣布,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最初的爆炸,是四号鱼雷发射管中的演习鱼雷,因过氧化氢燃料泄漏引发的。
第一次爆炸,让处在这里的7名潜艇兵全部遇难,并引发大火。
随后,大火通过通风管道,进入了第三隔舱和第四隔舱,引发了第二次爆炸。
第二次爆炸,将潜艇上炸开一个破洞(22平方米),指挥塔里的人员,也因为这次爆炸全部遇难,这也就是为什么该艇没有立即紧急上浮,或者是发送求救信号。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残骸爆炸事故发生后,虽然俄罗斯和挪威,均试
后来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人死于爆炸时或爆炸后数分钟内,但一些人在潜艇尾部存活了数小时(约23人)。
2001年,荷兰的营救队将库尔斯克号的残骸打捞了起来,随后被拆解。
而遇难的118名官兵中,只有115人的遗体被发现,现在均葬在俄罗斯。

参考:
这件事情笔者记得非常清楚,当时看了一堆报道,有一篇报道复述了库尔斯克号事故的全过程,记忆如下。
2000年8月12日上午,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举行海空联合作战演习,演习科目为潜、舰攻防,部署的潜艇为北方舰队一艘949“安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也就是K-141“库尔斯克”号,舰艇为北方舰队的旗舰“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按照要求双方在预定海区(巴伦支海南部)实施自由搜潜、反舰作战。
上午10时,“库尔斯克”号首先发射了一枚潜射巡航导弹训练弹,此时情况一切正常,上午11时25分,“库尔斯克”号准备向模拟攻击目标发射鱼雷实施攻击,但是从此之后却突然与水面舰艇失去了声呐接触。
事后还原,为库尔斯克号内部的潜艇兵将一枚76型650毫米重型鱼雷装入发射管时,其内部的过氧化氢燃料发生了泄露,并在同铁锈接触后迅速发生反应,巨大的反应压力压碎了鱼雷外壳,导致鱼雷内部的可燃性液体(煤油)泄露并剧烈燃烧起来,又进一步引燃了鱼雷架上的其它鱼雷, 并最终导致了整个鱼雷舱的大爆炸。
剧烈的爆炸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整个艇艏,并破坏了全艇结构,导致潜艇迅速沉入海底。
大多数舰员当场死亡,仅有艇艉的23名艇员躲入逃生舱试

正是这颗鱼雷,在军演中出了问题。

参考:
核潜艇被称之为“深海幽灵”,它潜伏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敌人出现失误,然后给予致命打击。
在核潜艇领域中美俄三国一直处于前沿位置,但是出现事故最多的要数美俄两国。
其中俄罗斯的库尔斯克核潜艇曾经出现过重大事故,伤亡惨重。
库尔斯克核潜艇属于苏联949型导弹核潜艇中的第12艘,潜艇名字以苏德战争中交战的城市库尔斯克命名。
该型潜艇是俄罗斯的第四代潜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术核潜艇之一,可以攻击航母,曾被俄罗斯认为是“航母终结者”,是俄罗斯海军反航母的核心力量。
该型潜艇水下排水量2万吨,拥有24枚超音速反舰导弹和28枚鱼雷,造价10亿美元,还有9个防水舱,即使被鱼雷击中,也不会立即下沉。
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核潜艇跟随北方舰队参加演习,在演习当中库艇的任务是搜寻并击沉“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它发射了一枚反舰导弹教练弹,发射的时候一切正常。
结果到了中午时分,库艇发生了爆炸,随之沉入到了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
沉入海底后又发生了一次大爆炸。
8月20日,俄罗斯海军救援工作陷入停顿,不得不同意让挪威潜水员潜水下去查看事故现场。
经过确认,发现潜艇上的118人全部遇难。
大爆炸导致遇难人员的尸体十分的狰狞,恐怖。
幸运的是,当时船员们在最后关头关闭了核反应堆,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悲剧。
这个惨剧暴露出俄罗斯海军管理不善,粗心大意,给其他国家的海军提了个醒。


参考:
按照目前的官方结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因为被称为“胖姑娘”的鱼雷爆炸沉没的。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海军的战略核潜艇,装备精良,有很多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尖端科技。
潜艇1992年建造,1994年下水,1995年正式加入俄海军北方舰队服役。
这艘先进的核潜艇排水量达到了1.39万吨,潜艇长154米,高18米。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最新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SS-N-19型,可单发,也可以齐射,这种导弹能够携带高能炸药或者35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
潜艇有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可以在不加任何燃料的情况下在海上航行120天。
其部分为9个防水隔舱,出现任何意外都可以关闭防水隔舱的舱门,让潜艇没有受损的部分继续运转。
但是,为什么这么先进的核潜艇还会沉没呢?
先看看官方调查报告所说的: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参加了在巴伦支海举行的军事演习,上午11时25分的时候,潜艇准备向预定的演习目标发射鱼雷。
但是,潜艇之后就和指挥中心失去了联系。
指挥舰一直在呼叫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但是没有得到回应。
直到8月13日下午13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依然没有消息,俄海军演习指挥部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于是停止军事演习,命令所有军舰关闭发动机,通过声呐探测来寻找库尔斯克号。
最先进的核潜艇失踪,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世界,不仅俄国内非常
在这之前,挪威北部的卡拉谢科地震观测台记录到了8月12日来自巴伦支海域的两次地震波,这个消息让库尔斯克号的失踪更加受
2000年8月13日上午9时,俄罗斯海军终于找到了沉没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俄海军派出微型潜艇在沉没潜艇的外围进行声呐搜索,幸运的在第9隔断仓的位置听到了轻微的敲击声。
这证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可能还有幸存者。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通过制氧机提供氧气,就算制氧机不工作,内部的氧气也能保证艇员使用大概10天。
第9隔断仓位于潜艇的最后部,幸存的官兵一定会在这里。
虽然各国都提出帮助俄海军实施救援,但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身上的秘密太多,俄罗斯拒绝了他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但是,因为爆炸导致的损坏过于严重,救援行动无法顺利进行,直到8月16日,俄军方接受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
不过,当救援人员打开第9隔断仓的时候,已经没有幸存的官兵了。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118名官兵,大多数在爆炸时丧生,有23名官兵撤离到了第9隔断仓,但是他们在8小时之后也全部遇难。
(微型潜水艇探测到的敲击声被判断为声呐兵的错觉。
)总之,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118名官兵都遇难了,115人的遗体被发现打捞,安葬在了俄罗斯。
至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到底因为什么爆炸的?
事故报告显示:当天上午11时28分,那颗准备发射的练习鱼雷发生了爆炸,导致了第1和第2隔断仓燃起了熊熊大火。
大火很快就导致了其他7枚鱼雷的爆炸。
而第1枚鱼雷的爆炸,是因为零件故障导致易燃液体发生泄漏。
总之,剧烈的爆炸摧毁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导致了这场灾难。
在潜艇发生爆炸之后,两个核反应堆都被及时关闭了,没有发生核泄漏,虽然没有证据支持,但是很多人都相信,遇难官兵在最后一刻关闭了核反应堆,避免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相信官方的调查报告,认为这次事故有别的可能性。
(遇难官兵家属)但是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认同官方调查的。

参考: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啊,那件事发生在2000年8月12日,当时库尔斯克号正参加巴伦支海的军事演习,预计向“彼得大帝号”发射演习操雷的,但是并没有发射出去,并且在上午11点28分左右,库尔斯克号鱼雷与舰队失去联系,与此同时,挪威地震局监测到在演习的巴伦支海海域出现过两次低强度地震波,大概是里氏震级2.2级,8月13日凌晨,在北纬69°40',东经37°35海域发现沉没在108深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潜艇,艇上的108人全部罹难!2001年10月29日,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公开了造成此次潜艇沉没事故的原因:是潜艇上的鱼雷发生了爆炸!挪威地震局监测到的地震波事后经过对比,也证实了就是来自于库尔斯克号上发生的两次爆炸,库尔斯克号上面装备有口径650mm的65-76型鱼雷,由于鱼雷外壳的开裂,导致燃料泄露引发大火,进一步蔓延到了整个鱼雷舱,最终舱里的鱼雷出现了机体殉爆,爆炸威力达到了4.5吨TNT当量,此次的大爆炸使得库尔斯克号潜艇出现致命性损伤,也是使其最终沉没的根本所在!为了打捞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俄罗斯特意拨款1.3亿美金,请来荷兰的一家打捞公司负责打捞潜艇的后半段,至于有着机密武器的前半段,则是由俄罗斯自己打捞(在沉没初期的救援阶段,俄罗斯也会拒绝了美国等一些国家以及其他非官方机构的协助的),2001年10月23日,沉没了一年多的库尔斯克号潜艇终于在摩尔曼斯克的罗斯利亚科沃船坞重建天日,而潜艇上的118名船员,则早已经全部罹难!最后来介绍一下库尔斯克号潜艇的,她于1995年正式入役俄罗斯北方舰队,型号为949型,前级型是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的水下排水量为19400-23860吨,艇长154米,艇款18.米,上面的主要武器系统是24枚3M-45“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除此之外还有4具533mm和2具650mm的鱼雷发射管,而改装后的949A型潜艇,则还装备有SS-N-26“红宝石”巡航导弹以及SS-N-27A“俱乐部”巡航导弹(对陆打击型)!
参考:
这件事已经被解密,真实的情况是被美国多枚鱼雷攻击,俄罗斯要展开猛烈报复,当时国美总统当机立断,和俄罗斯总统直接协商,免了好像是100还是150亿美金的国债,然后俄罗斯才谎称是自己出现问题!
参考:
所有的消息都是指出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鱼雷发生爆炸,最终导致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118名俄罗斯海军官兵彻底陪葬了这艘奥斯卡Ⅱ级核潜艇。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时一段时间内,传出了两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个原因是由鱼雷爆炸导致的沉没,另一个就是由美国潜艇发射鱼雷击沉的。
我们分别说下,看看大家对哪方面了解的更多,给出一个合理的回答。
鱼雷爆炸沉没,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在北方的巴伦支海进行俄罗斯有史以来组织最大规模的“夏季-X”军事演习时沉没的。
2000年8月12日星期六上午11:25分,准备向彼得大帝号发射一枚训练鱼雷。
可是到了11:28,在附近进行指挥监测的俄罗斯海军人员只听到两声巨响。
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库尔斯克号装具了4具533mm和4具650mm鱼雷发射管。
可发射反潜鱼雷,水雷,反潜/反舰导弹。
而据调查的结论是库尔斯克号发射的鱼雷训练弹的过氧化氢燃料泄漏,导致了鱼雷舱的爆炸,在2分钟之后大火直接导致了其他的7枚鱼雷的爆炸。
从而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
由于鱼雷是在水中没有空气,那么过氧化氢是为燃料燃烧所提供的氧气。
过氧化氢有一种不良特性,与某些金属或锈迹接触到过氧化氢,就会触发剧烈化学反应,体积瞬间增大5000倍,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并分解成氧气和蒸汽。
而欧洲国家因为这样的隐患都已经不用过氧化氢作为燃料的氧化剂。
而库尔斯克号的训练鱼雷(就是没有战斗部的鱼雷)。
在将要发生时发生了过氧化氢泄露,并且与金属或者氧化物接触,直接导致了瞬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爆炸现象,由于大量氧气的产生,直接导致火势异常猛烈。
两分钟后,鱼雷仓内的7枚鱼雷(有说5枚),在巨大的高温下发生了二次爆炸。
从而导致沉没。
巨大的化学反应,和短时间内的巨大爆炸,直接导致鱼雷仓内士兵当场死亡。
潜艇内其他士兵随着通风管传导和爆炸冲击波,也相继死亡。
而在爆炸中幸免的士兵,随着潜艇的沉没,无法及时地打捞,核潜艇上一些相关设备不合理,最终导致幸免于难的士兵也因缺氧而死。
而另一种论调,是美国海军潜艇撞沉的,又导致鱼雷爆炸而沉没的。
当俄罗斯在2000年8月,在巴伦支海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军演习。
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于是派出了舰艇和核潜艇来监视俄罗斯海军的演习。
就在演习当天(8月12日),美国海军的“孟菲斯”号核潜艇,正在监视俄罗斯的海军演习。
突然发生了巨大的震动,由于采用静音低速航行(相对较低),目的是监视俄罗斯的军演,自然是不想被发现。
以免闹出俄罗斯对其不利的反应。
孟菲斯号就赶快撤离了该海域。
而法国媒体却是爆料孟菲斯号发射的鱼雷,击沉的库尔斯克号。
随后不久俄罗斯卫星照片显示“孟菲斯号”就出现在了挪威的军港内,而时间正好是库尔斯克号沉没后7天。
俄罗斯认为,卫星照片足以证明这艘美国潜艇曾经受过创伤。
而美国却断然否认了孟菲斯号发生过碰撞事故。
后来具体的的说法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俄罗斯为了弄清事故的结果,特意拨出专款1.3亿美元用于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并在沉没之后的14个月后,被运往科拉半岛的秘密军港。
但是甚为奇怪的事是,俄罗斯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偏偏把发生爆炸的艇首,在海底切除,而打捞出来的却是一个没有艇首的库尔斯克号。
这让人很是费解?

而俄罗斯的报告声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原因是由于鱼雷爆炸导致的沉没。
这也给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原因带来了更多的谜团。
不知道在座的每位朋友是怎么认为的呢?
不知道您是认为在哪一方面的原因呢?

如果觉得喜欢就给个点赞,转发!!!
参考:
首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当时是在水下进行鱼雷发射演习,由于鱼雷燃料泄漏的问题然后又在艇内爆炸,而且引爆了其他发射管里面的鱼雷。
所以强烈的爆炸就直接导致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断成两截。
所以直接沉了,艇上118人全部遇难。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属于949A型是苏联第四代巡航导弹核潜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术核潜艇。
拥有最强大的武备,先不说它装备的潜射导弹,光是533毫米的鱼雷和650毫米鱼雷可以对包括航母在内的所有战舰进有着致命的威胁。
所以自己挨了一发,就沉了。
所以证明了这鱼雷的强大威力。

参考:
库尔斯克号潜艇实际上就是因为他的鱼雷出了问题,最后又发了大爆炸,最后导致了一艘核潜艇,最终沉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每一艘核潜艇都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国之重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级失误?
鱼雷出现的问题?
实际上这和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乱象所导致他的军队。
供应出现了问题,军队钱跟不上,导致这一些先进的武器最终不是因为被敌人给摧毁,而没有发挥作用,而是自己人疏忽懈怠,导致了这些武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艘潜艇所使用的鱼雷本身而言。
前苏联那个时候就已经查出来有问题,但是没有人去改这东西换个鱼雷要钱,你没有钱,你谈何去换鱼雷,对于俄罗斯来说,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军事遗产以后,(今日
也就是你干这种事情政府还支持。
空军,陆军都可以买装备,但是海军不行,海军能够卖的也就那些大型的军舰单这些军舰都属于国家的,国家不可能让你拿这些军舰去换钱。
这个时候海军可以说是三个军种,里面日子过的最难受的,直到。
进入这个世纪10年代以后,俄罗斯才因为出售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一系列工艺原料品以后才有相应的钱去发展海军,俄罗斯自从前苏联解体之后,直到2009年才入役一艘俄罗斯自己建造的核潜艇,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由此可见,在这之前,俄罗斯海军资金短缺,人员短缺,甚至于面临着破产的命运。
与此同时,由于军队给的钱太少了,所以在一些软件上面,尤其是对于人员的培训上面,俄罗斯人做的不如美国人好,美国有这样一位海军将领,是他力排众议将核动力引入到海军的作战体系里面,这并不是让它真正得到世人敬佩的原因,真正让人值得敬佩的是,在整个冷战期间,每一位参与过核动力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他亲自面试以后才能够加入军队,即便你只是给核动力擦一下它的设施的罐子,你也得经过他面试以后才能够加入军队,正是由于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美国海军可以做到在和动力这个方面零故障,这一点是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造就了现在美国人对于核动力海军能够拥有这么大的放心程度的真正原因。
但是前苏联不一样,或者说现在的俄罗斯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前苏联了,明面上来讲,前苏联设计建造的核潜艇都是双壳结构,而美国的核潜艇只有单壳儿,所以理论上来讲,俄罗斯的潜艇要比美国的潜艇更加结实耐操,但是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的核潜艇可以说事故屡禁不止,其中的原因跟俄罗斯人在人员培训上的疏忽懈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对当时在潜艇上面工作的那些海军人员表达深深的敬意,为什么。
当时整艘潜艇上面一共是100多人,两次爆炸使得潜艇上面只是存活下来22人躲在最后的一级潜艇的隔水舱里面,就是这最后的22人面临着必死的局面的时候,选择冲过去不顾自己生命危险,关闭了核反应堆。
大家思考下在北海这个海域,如果爆发了核爆炸,而且是俄罗斯人引爆的和爆炸将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国际局势,在那个海军士兵写给自己妻子的遗书里面,我们深切的知道这个海军士兵对于自己妻子,对于自己的祖国,对于自己的事业的那种热爱,我觉得。
说这个问题我们真的该缅怀一下那些为了人类和平作出过不知名牺牲的人,他们是伟大的。

参考:
根据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潜艇残骸推测,2000年8月12日11点25分,核潜艇接到命令准备发射一枚练习鱼雷。
但是3分钟后鱼雷突然发生爆炸,冲击波从通关管进入指挥舱,海水从发射管进入,“库尔斯克”号开始缓慢下沉。
然而这只是灾难的开始,核潜艇内500千克煤油燃烧起来,并引爆了其余21枚鱼雷,地震仪甚至探测出里氏3.5级地震,此次爆炸将潜艇前部全部摧毁,这也导致“库尔斯克”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118名士兵大多在爆炸中丧生,剩余的23名官兵也在8小时后遇难。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全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前长184米,高18米,约6层楼高。
核潜艇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可以在不添加任何燃料的前提下航行120天,舱内可以容纳44名军官和68名水兵。
“库尔斯克”号搭载4部533毫米和2部650毫米鱼雷管,并可以搭载24枚SS-N-19/P-700 Granit导弹。
此外该潜艇拥有2层外壳,被誉为不沉之潜艇。
外壳由厚8.5毫米的含高镍高铬的钢制成,具备超强的抗腐蚀性和非常弱的磁性。
“库尔斯克”号入列俄罗斯北方舰队,但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海军经费异常紧张。
2000年8月,俄罗斯展开苏联解体后最大一次军演。
当时“库尔斯克”号的任务是向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发射演习鱼雷。
然而不幸的是,发射的鱼雷导致约100~250千克的TNT爆炸,爆炸引发的大火又引爆了剩余的鱼雷。
事后,救援队打捞上“库尔斯克”号的残骸,发现整个艇身不堪目睹,舱内堆满了零件。
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约50G力,舱壁也吸收了大量冲击波。
但这还是超过了潜艇的极限,水从70米的裂缝中涌入。
虽然有西方国家伸出救援之手,但均被俄罗斯所拒绝,舱内无人幸免于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