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129师炮兵主任、我军著名的“神炮手”赵章成,独创了攻击碉堡的办法:将迫击炮弹的装药倒出一部分,然后用辣椒面填满后再装上引信。
改装的20发炮弹大显神威,爆炸后浓烈的辛辣气味顺着枪眼飘进碉堡,日军以为遭遇“毒气弹”攻击,纷纷弃堡而逃。
对付鬼子的炮楼或者碉堡,最好的武器当然是可以直射的战防炮或者曲平两用的“九二步兵炮”,37mm德制战防炮各“调整师”是有装备的,后期又得到了苏制37mm战防炮和野炮,比如第74军就得76mm野炮8门。
所以在华中正面战场的主要交战区,日军基本是不采取碉堡战术的,因为在国军精锐部队拥有的战防炮和野战炮面前,那就是活棺材。
可惜华北敌后的八路军没有这样的装备,缴获一门日军的九二步炮也殊为不易,即便偶有缴获,后面炮弹也是大问题。
我们经常看见的一张八路军操纵九二步炮的照片,那其实是延安炮校的训练照,火炮是各抗日根据地分别送往延安的,为什么不留在前线呢?
因为没有炮弹的火炮那就是摆设。
百团大战以后,华北日军纠集兵力进行疯狂反扑,同时加大了用碉堡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力度,缺乏直射火炮的八路军为了打破封锁,只能采取机枪掩护步兵接近炸药爆破的办法硬攻,不仅伤亡惨重而且事倍功半。
在血的代价之下,129师师首长给赵章成下达死命令: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迫击炮攻击碉堡!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八路军当时只装备了少量迫击炮。
赵章成是西北军出身,原孙连仲第26路军的一名普通炮手,“宁都起义”时参加红军,对迫击炮的使用既有天赋又有经验。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赵章成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用仅有的三发炮弹摧毁对岸敌人三个主要火力点,“炮神”之名不胫而走。
注意啊,这是用一艘小船渡江的安顺场战斗,而不是后面的飞夺泸定桥。
赵章成接受刘邓首长布置的任务后,开始冥思苦想迫击炮平射的办法,这确实是个大难题:迫击炮弹是前装式,如果炮口放平,则炮弹就无法利用重力下滑击发雷管,也就不能实现击发。
所以用什么东西来助力、让炮弹在炮筒基本放平的情况下能够触发,是迫击炮平射的最大难题,赵章成为此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
赵章成他们先选用了擦炮筒的洗杆,又选择了高梁杆,就是想用它们把炮弹“捅”到炮管底部造成击发,但是都不太理想,而且“捅”完后如何迅速把杆子退出炮管,也是个高难度的动作,毕竟炮弹一旦击发,出膛的速度可是不慢。
几经实验,均未成功,最后他们还是被日军的掷弹筒击发方式所启发。
这个新发明就是在迫击炮的尾部增加一个400mm的尾管,然后安装拉火击发装置,同时将炮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管和地面形成不大于5度的仰角,如此改装后的迫击炮就基本具备了平射功能。
换句话说,赵章成等于把迫击炮改装成为了曲平两用的步兵炮,在简陋的条件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从此129师主力部队在攻击碉堡时,开始拥有这样的“新式武器”,尽管没有穿甲弹,仍然对日军碉堡造成严重破坏。
最神奇的一次,一枚迫击炮弹平射后直接从鬼子的机枪射孔钻了进去,登时把碉堡炸飞,战后日军的武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八路军啊!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用落后的武器打出先进的效果。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发明和这样的迫击炮没有大规模运用呢?
其实晋冀鲁豫军区的各主力团、各分区都有将迫击炮送来师部兵工厂改装,但问题是八路军拥有的迫击炮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之炮弹稀少,所以没有形成规模化。
但是改完的这些82迫,却着实让碉堡里的日军大吃苦头。
赵章成后任二野的炮兵旅长、炮兵师长、特纵参谋长、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授少将军衔。
前两年的电视剧《炮神》就是以他的事迹为故事原型,只是编排的太离谱,也严重夸大了八路军的火炮实力,又弄成了抗日神剧,可惜。
参考: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搞碉堡这事,咱还的从头说吧,不然您直接嚼咕,也出不了啥味道。
咋说呢?
当年日本人扛着枪拉着他们家九二步兵炮,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吧,咱大半个家就被日本人给占了。
后来咱顶住了,日本人还吼吼着啥三个月灭咱大华夏,这也成了泡影,整个就是痴心妄想。
这不,对峙形成之后,就日本人那点子家底,抠吧抠吧捅嘴里头在吸上两口的德性,他也兜不住这么大的战场。
再加上咱就到日本人的占领区,建立根据地,那根据地建立起来,日本人的后方这就成筛子了,那那都是眼了。
这不,日本人受不了了,这就要对咱进行所谓的剿灭,这真心想多了。
折腾来折腾去的,日本人眼瞅着咱越来越壮大,所以后来就以防御为主。
在这里可有一个问题,就日本人那点子人,撒下去每平方公里也没几
这不就沿着公里,修起了碉堡,有那么个意思把整个地区,划拉成一格一格的,这就好看守了。
日本人之所以弄这些个碉堡,那完全是因为咱家真就没有几门炮,拿他们修的这些个碉堡还真就没辙。
咋说呢?
人总是被逼出来,你修,咱就得想办法破不是。
说道根子上,碉堡不就是个乌龟壳吗?
他又动不了,一个办法不成,咱俩,俩个办法不成,咱来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说的道是轻巧,这都赶上神剧了。
”别呀,咱说话这都是有依据,要把咱先说一个抗日期间的一个小故事,您自己听听,那个时候拔日本据点有的时候,还真就不怎么难,没炮哇咋拉,照样往死里弄他。
举例话说,咱在敌后抗日,国民党瞅着不痛快,就说什么游而不击,是坐大的,这说的就不靠谱,坐那能大了?
老百姓的眼睛雪亮着呢,又不是看不着,咱不抗日?
老百姓能支持咱?
所以咱是抗打的,不是坐大的。
当然这事要是搁到国民党和咱之间,就是说说,但这个时间点上,美国人到是想看看咱到底抗不抗日,所以就有了观察组去咱家瞅瞅的事。
顺带着也有记者组成的小团体去咱根据地看看,这其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记者小团体,他就三
他这路上就见识到了咱如何拔那炮楼据点的。
话说当时,咱和日本人之间都有封锁线,咱这里的封锁线都是人民群众组成的,平时有儿童团拿着红缨枪负责监视看守的,您要是想通过咱的封锁线,那得是拿路条,咱家政府批的路条有了,咋也好使,没有?
不好意思,那红缨枪指不定就得捅过来。
过去咱这块的封锁线,只认条不认人的,当时福尔曼一行人说,他们看到这些个儿童团,就感觉这些人的眼里都有杀气,瞅着他们让他们不敢说话。
那么过了咱的封锁线,下一道这就是日本人的封锁线。
这日本人的封锁线就有讲究了,背靠公路,什么封锁沟啦,什么封锁墙啦,沟沟坎坎的连成一片,然后在封锁墙上建碉堡。
您听听,就这阵势,您要说拿下这碉堡不难,那就是胡说八道。
就这东西,还有一个名叫昭和长城,按照岗村宁次的说法,他们修建各种碉堡炮楼的动用的土石方量,比咱家长城都多六倍。
所以当时福尔曼瞅着也嘀咕,他们穿着一身的八路军军服,这咋过?
是不是得整点装束啥的,混过去,或者是在晚上悄么兮的摸过去?
但瞅着他身边一个连的护送部队,也感觉很困难。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就听到前方,叮呤咣啷这战斗就打响了。
“咋的?
这是要拔了敌人的据点,然后顺顺利利的过去?
可能吗?
”所以在福尔曼的眼里,大白天的带队打这一仗的家伙,一准就是个疯子。
这人叫王长江,您还别说,他还真就是疯子,但平时您要是没啥事,也是客客气气的一
别的不说,就拿福尔曼通过日本封锁线的事,上级要求他百分之百的护送三个美国人顺顺利利的给弄到晋绥八分区里头。
所以在他眼里,嘛叫百分百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拦在眼跟前的日本人全干趴下了,可不就百分百了吗?
所以这就有了前面的战斗。
当战斗结束,通知福尔曼的时候,福尔曼都感觉到惊讶,他有点后悔自己没跟上去,发挥记者的作用,这也没办法,他也只能拍点战后吊的照片回去。
所以他赶到阵地上头的时候,一拍照片,可就收不住手了,在他眼里太难以置信了,这么险要的地方咱是如何拿下的,一头骡子带的胶卷,就这么一下子被他挥霍了一多半。
这还没到根据地就这样了,没法子只能让后边再送一骡子带着胶卷过来,毕竟那会可没有数字相机,都是用胶卷拍的。
所以这个被攻克的据点都是有照片为证的,而这个据点就叫马坊据点,我们是用云梯登上去攻破的。
而这一次作战,也颠覆了美国人对咱的印象,他们一直以为咱八路军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打啥战斗,这都是人海战术,其实不是那样的,因为他看到了这次作战的作战草
而且进攻的时候,咱重点照顾日本人,把日本人干趴下了,剩下的伪军直接就投降了。
那么福尔曼这顿拍,拍完之后,一直就感觉有点可惜,所以后来和王长江坐在一块就唠叨了这么一句:“可惜啊!没有抓到日本俘虏!”这话直接就戳到了王长江王疯子的痛点上了,他真疯了,一拍桌子就说:“我带你去抓!”得咧,福尔曼一听他比王疯子还兴奋:“等等!”他干嘛去了,他去抗他的摄像机去了。
于是在后边,我们就在历史上看到了福尔曼将这第二次攻据点,抓俘虏的过程完全拍下来了。
根据后来人们的说法,美国的记者比美国大兵还要勇敢,这福尔曼是沿着咱重机枪的弹道,跟着咱的士兵一块冲锋的,整个过程相当的清晰,您要知道,在战场上福尔曼扛着这么一个大东西,日本人肯定先照顾他呀,毕竟谁知道这人到底抗了个啥秘密武器。
最终他拍到了咱七八
这咱可真没有吹牛,也不是啥神剧杜撰出来的,这影像资料现在都有,小编是看讲武堂的时候,知道这事。
当时福尔曼挺兴奋的,您要知道日本人的俘虏真不好抓,咱别的不说,当年抗日前期国民党华北抗日,前三个月一个日本俘虏都没有抓着。
当然咱现在能抓到,也是因为日本人那老兵咣叽咣叽的让咱杀了不少,这补充上去的新兵就不行了,再加上遥遥无期的战争,日本人自己都有点厌倦了,这就好抓一点。
但是在好抓,那也是和抗战前期做的比较。
所以这些个资料那是相当的珍贵。
通过这个事,咱就知道了,咱取碉堡的时候,虽然没有炮,咱也是正儿八经的进攻下来的。
当然咱也有智取的。
您比方说挖地道,在外边瞅好位置,算好炸药的用量,咱自己将地道捅到这碉堡的下边,一把炸药塞进去,咣叽一下啥都没了,接着在冲上去瞅瞅,看看有没有活着的,有的话再捅死就完事了。
再有就是把那碉堡围起来,断水断粮的,渴不死也得饿死你,当然这法子有点费时间,前提是切断敌人和他们后援的联系才成。
接着就是从敌人内部瓦解,当然日本人这头就别想了,他不是有伪军吗?
咱把这伪军给争取过来,给他来个中心开花,也不是不可能的。
打个比方,一个炮楼三层,第一层一般是日本人,上边的二三层是伪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和电视里头的说法不一样啊?
”哎!电视你就丢一边去吧,咱就解释一下日本人为嘛在第一层。
因为日本人也怕伪军和咱有联系,把他们一锅给端了,这种法子一般在日本人数量稍微多的情况下使用,您比方说十几个的情况下。
如果是一两个的话,他们就会蹲在上头了。
其实这事,在范昌标的《回忆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就有记载。
就这种炮楼,事先约定好,信号一发,咱从外边往里头打,伪军是从上边往下打,这就能端了,所以日本人咋防备也没有用。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咋让这伪军做内应呢?
”方法有很多种,您比如咱摸到他家里头,给他来个秉烛夜谈啥的,或者请他吃一碗胡辣汤,坐那好好聊一聊也成啊。
在有就是本身他在根据地也有家,想要过年过节的回去,你这就得要路条才行吧,可你一个伪军咋能给你批路条呢?
这就看你的表现了,表现好了,给你记下来,到了时间给你批路条。
您听着是不是有点神剧的样子,他还真就是这样的,只是电视里头拍的太夸大了,这事小编也是在看《讲武堂》的时候知道的。
那么还有吗?
有!岗村宁次就在他的书里说过一个例子,说有一天有一个炮楼他就看到一大堆的人,戴着白帽子,腰里洗系着麻绳,什么哭的,抬棺的,撒纸钱的,还有吹的。
一大帮子人,乌拉哇,乌拉哇那吹的,眼瞅着就到跟前了,炮楼里头有想看热闹的,这就放了吊桥下来瞅,结果这帮人到了眼前从棺材里头拿出了家伙,这顿敲。
一个炮楼就这么没了。
方法很多,活人还能把自己给憋死了,没有炮,咱有智慧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
在抗战时期,因为兵力有限,敌后部队活跃,日本为了加强占领区的统治,修建了不少的碉堡。
因为所占地区太广,修筑碉堡数量众多,加上敌后部队缺乏重火力,所以大部分的碉堡都是比较简易的土木结构,只能防御机枪和步枪的子弹,连大口径机枪都可以击穿,只有一些重要地点的碉堡才使用了钢筋、水泥。
因此对付碉堡最好的办法就是平射炮和大口径机枪。
这种碉堡一般只要一两发炮弹就可以摧毁。
沿海的游击队曾经用美国轰炸机上的12.7毫米机枪攻击过碉堡,也只需要几十发子弹就可以把碉堡打掉。
百团大战时的八路军炮兵部队,他们用大炮干掉了不少碉堡当然敌后部队的武器大部分比较差,只有少数重大战役才有火炮支援,大口径机枪也是稀有物,因此一般下强攻的话只有派士兵冲上去爆破了。
但是炮楼周围往往有壕沟和铁丝网,这种方式损失会比较大,如果不是时间紧迫,一般极少采用。
时间如果比较充裕的话,敌后部队也会采取挖地道爆破的方式。
不过鬼子也很狡猾,会采用听音等办法加以提防,并不那么容易得手,所以一般都会采取智取的办法。
封锁炮楼比较常见的智取办法是找内应。
因为兵力有限,很多碉堡都会派驻一些伪军加强防御。
这些伪军战斗意志不高,很多只是被迫当了伪军。
因此通过一些关系加以策反,他们就可能愿意反正。
有了他们做内应,要夺取碉堡就比较容易了。
除了伪军外,另一个合作对象是维持会等伪组织,利用送食物等机会配合部队杀进去。
另外一种办法则是长期围困,把对方逼走。
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找一些神枪手,在碉堡附近狙击出来的敌人,让他们没法离开碉堡。
最后因为缺少食物和补给不得不撤走。
为了迫使敌人早点撤走,各地都有绝活。
像河北的游击队捉了青蛙以后在它们嗓子里抹上辣椒,扔到碉堡附近的壕沟里,蛙声连片让鬼子没法休息。
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把死去的小动物尸体扔到碉堡附近的水源里,让鬼子没有水喝。
类似的办法还有很多,只能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参考:
日军当年的碉堡炮楼并不神奇,他只能欺负缺枪少炮在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民兵,对上稍微成规模一点的八路军正规军就立马歇菜。
说起来,这些炮楼与中国本土文化颇有些渊源,河北、山西等地自古就喜欢修邬堡自守,盛世防佃户乱世防乱军,游牧民族杀来了也算个据守的手段。
到抗日战争时期,民间邬堡仍然大规模存在,而且在军阀混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出现了许多适合开枪放炮的碉楼。
有邬堡和碉楼在,哪怕胆子最小的地主也能扛到最后一刻,就算他投降他也不愿出来,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隔着院墙往外扔,就不出来!当时地主的邬堡有多坚固呢?
就连日本鬼子都在上面吃过亏,等闲靠轻武器根本打不进去。
日本鬼子在觉得岂有此理之余,也开始学习和利用这些东西,尤其在遭遇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战略后,地主的邬堡纷纷成为鬼子最喜欢的据点,也启发了鬼子如何去对付八路军。
在鬼子看来,缺枪少炮的八路军与流寇无异,他们根本奈何不了稍微坚固一点的工事,所以许多大小炮楼纷纷矗立,成了华夏大地上的肉刺。
随着敌后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扩大,八路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权重越来越高,日军这才发现自己的肚腹已经给掏空了,开始大搞“强化治安”、“铁壁合围”、“囚笼网控制”。
于是,大小炮楼据点在华北遍地开花,为了卡死我们的根据地,鬼子将各个地区用炮楼分成格子,驻扎着鬼子和伪军,拉上了电话线,甚至设置了烽火台。
此外鬼子还挖掘了无数的“封锁沟”,搞“无人区”,用保甲连坐制度严控村镇居民,还搞了大量的汉奸特务,有事没事就到处逛,避免中国人抱团。
通过这种方式,日本占领军得以分割了各个革命根据地,将根据地变成了“格子网”,将各县界分成了明确的边界,让八路军的交通变得相当艰难,队伍的建设和根据地的扩大更是成了严重的问题。
日军的炮楼建设长达数年时间,密集的地方2公里多就有1个炮楼,一个穷乡僻壤的县能摆上100多座,还引水入沟,埋地雷,架铁丝网,再用公路网串联,非常的难穿越。
大型的据点炮楼更夸张,不仅大小碉楼林立,还互为犄角,里三层外三层以电网、碉堡、军营相连,机枪火炮一应俱全,随时都能叫来飞机支援。
当年的八路军火力孱弱,对付普通的封锁炮楼还凑合,对付大型的工事据点就很乏力了。
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里都不同程度展现了这些内容,庄子里的据点日军很难解决,要硬打进去,完全就是一场血战。
实际上,历史上的八路军还真是靠硬战打下了不少炮楼,这需要极快的速度进行攻击,需要在周围炮楼的增援到达前完成隐蔽集结,更需要铁一般的纪律和牺牲精神。
正因为如此,我军的“围点打援”、“穿插”以及狂攻属性全在抗战中被点亮和磨得烂熟,毕竟比起单纯用武器克制炮楼,人的头脑发挥的力量更大也更符合八路军的实际情况。
八路军经常性的以“布大局,烹小鱼”的方式玩弄日伪军。
比如要拔某炮楼时,几支部队一同行动,各自分工,先围打一处炮楼,引出其它炮楼的援兵,然后半路上引诱、杀伤、迟滞、消灭其援兵。
等鬼子援兵死伤惨重地赶到时,发现八路军已经跑了,这是场佯攻。
回程的时候,更远地方的炮楼又被大规模袭击,于是不得不半路调转方向继续救援。
可赶到以后,发现还是佯攻。
再往回赶,再吃过一轮地雷、冷枪、陷阱后,发现某地炮楼因为守备空虚,兵力被调动太远,已经被八路军拔了。
为了夺回炮楼,日军又得继续疲惫地奔命,然后占领被扒了一半的炮楼。
为了维持占领,不得不继续从周围分兵,调集人员补充。
等人员东调西调一团乱时,八路军又来,于是重复上面的行为。
再转个走马灯回来,哟!县城被占……就这样此消彼长地磨下去,许多地方的炮楼封锁态势已经变了,八路军还会专门让出些“好打”的地方,让鬼子修炮楼送人头送装备。
由于兵力不足,开始大量出现一两个鬼子带一群伪军的炮楼,甚至纯伪军的炮楼。
于是八路军晚上围楼,喊话做伪军的工作,半夜喜气洋洋地撤走。
第二天伪军们报告:“八路军的强攻不止,太君的奋勇厮杀,不幸遇难!我等与楼同在,无一伤亡,就是枪丢光了……”日本人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可他们没辙,许多事就像潜规则,能看破不能说破,说破了又有什么用?
连华北治安军都不给他们卖命了,日本还当真能占下中国那么多地盘?
就算真占下了,太平洋战争不打了吗?
再过这种炮楼,有的八路军可就不躲了,直接明着过,你敢拦一下试试?
华北治安军后期可是被八路军捏着吊打的,伪军炮楼简直成了枪炮弹药提货点,打下来就是大丰收,点炮楼比点鞭炮还开心。
所以,伪军镇守的炮楼成了八路军的突破口,不仅没帮鬼子镇守住根据地,反而壮大了八路军的实力,分薄了日军的战斗力,给了我军成堆的可乘之机。
打着打着,八路军就打成了精。
拔炮楼成了习惯性动作,成了战场生态,成了八路军成天脑子里琢磨的东西,经验值蹭蹭地涨。
真要打有什么不能打的?
无非多搞几
硬岔子炮楼也不是没有,守的极为凶猛,遇到这样的东西,要么憋更大的劲弄死,要么直接调重武器轰,要么干脆不打了。
以当时许多炮楼的质量,也就挡挡步枪手榴弹,遇到门平射的迫击炮都够呛。
还有的土方法更简单,直接挖个地道过去,直接让鬼子坐土飞机。
别看炮楼这东西平时显得坚固无比,真要让人把周围的防御措施解决了,把援兵解决了,也就几颗手榴弹的事儿。
“不打”怎么说呢?
八路军认怂了?
当然不是,这不过是兵法上的虚虚实实罢了,八路军要的是战略的胜利,而非一城一地的得失。
如果拿人命拼命往炮楼上撞,那么夺下再多的炮楼,战略上也是失败的。
《论持久战》有云:战争的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八路军抗战的过程,全都在《论持久战》的战略策划之中。
当鬼子还在为守住这座炮楼欣喜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反过来封印在炮楼里了。
给养车队次次遇袭,电线天天被剪,出门就是冷枪…到1944年,一些炮楼已经让八路军给彻底“调教”,不仅伪军听话,连鬼子都会给路过的八路军大爷遥遥地鞠躬,只求大爷快点完事,我不动便是。
双方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默契,八路军一般不动那些听话的“提货点”,炮楼里的日伪军也客客气气求放过,反正没事儿绝不出据点,就当是坐牢吧。
1944年八路军进入反攻阶段后,别说炮楼了,连平安格勒都不在话下。
从1944年到1945年,八路军收复文登,收复汾阳,收复察哈尔,收复山海关,收复张家口,收复县城几百座,简直势如破竹。
这时候,已经没有能挡住八路军的炮楼了,要是抗战再多打两年,在中国的鬼子连兜裆布都要输掉。
参考:
抗日战争有什么办法来摧毁日军碉堡?
首先我们要清楚,日军的碉堡,其实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孤零零的一个圆形塔楼式建筑,那个只是碉堡建筑群里的炮楼。
看这张日本碉堡的模型(八路军做事有多细致可见一斑),整个碉堡群由封锁沟、壕沟、围墙、哨楼、营房、四方形围堡,塔楼组成,互相掩护形成交叉火力,实际上是非常难打的。
在历史上,我军采取各种办法攻取碉堡:1.化妆智取。
化妆成老百姓,身带短枪混入碉堡,伺机夺取碉堡。
2.内应配合。
一般是策反炮楼里面的伪军或者侦缉队,然后在他们的配合下,趁着暗夜打开门干掉哨兵混进去。
3.土坦克配合爆破。
以八仙桌+多层湿沙土+多层棉被,做成土坦克可挡普通步枪子弹,可以直抵炮楼底下爆破。
4.土造化学弹攻击。
以辣椒面胡椒粉狼烟等刺激性东西焚烧,将鬼子熏出炮楼。
5.以迫击炮直射。
我军基层部队只有迫击炮,为了攻打炮楼,创造性的发明了迫击炮直射战术,一开始是用高粱竿将炮弹捅进迫击炮筒击发,后来更是发明了迫击炮尾击发组件。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土办法,对付炮楼,最好的还是用山野炮直射。
鬼子炮楼多是砖制,根本挡不住75,哪怕是70口径炮弹直射的。
可惜我军的火炮实在太少了。
李云龙意大利炮镇楼。
参考: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缺少重炮,想摧毁日军的碉堡是很费劲的。
不过碉堡再坚固,也难不倒我抗日军民。
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去摧毁碉堡。
一,靠战士携炸药靠近碉堡,然后引爆炸药,炸毁碉堡。
这是在时间限定的情况下,为了尽快为冲锋部队打开通道的无奈之举,战士的伤亡会很大。
二,挖地道法从远处先挖壕沟,借助壕沟的掩护接近碉堡。
距离碉堡较近时,从壕沟内再向碉堡挖地道。
这种办法耗时较长,但人员伤亡较少。
适用于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使用。
三,设法混进碉堡内利用给碉堡内送东西的机会,比如给敌人送粮送吃的东西时,人员混进碉堡内。
然后见机行事。
进去后,有用泄药让敌人丧失战斗力的,也有直接开打的。
四,策反碉堡内人员,里应外合抗战后期,日军开始大量地利用伪军,日军和伪军混合守着碉堡。
我军便有了策反伪军的机会。
用这种办法摧毁碉堡,人员伤亡最小。
总之,在没有重炮轰击碉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地利条件、或争取对方人员来摧毁碉堡。
事实证明,有共产党的英名领导,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抗日军民。
参考: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地方民兵由于武器落后,打碉堡十分困难。
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许多打碉堡的办法应运而生。
挖地道炸碉堡法。
在隐蔽又接近碉堡的地方开沟,然后把地道到敌炮楼下面,放上炸药,一举摧毁碉堡。
炸药包炸碉堡法。
在围攻碉堡时,派人将炸药包贴到碉堡外墙上,拉开导火索,将碉堡炸塌或炸开口子,八路军再冲上去消天鬼子伪军。
这样,进攻的人员伤亡较大。
八路军又发明了土坦克,进攻的人顶一张桌子,桌子上盖上几层浇上水的棉被,子弹打不透,从而将炸药包送上去。
乔装奇袭法。
利用送粮送菜的各种机会,混进炮楼。
也有的化妆成鬼子和伪军,大摇大摆接近炮楼,突然袭击,占领并拆毁炮楼。
围困法。
在抗战后期,八路军与民兵反守为攻。
鬼子伪军躲在碉堡里不出来。
大家想了诸多办法围困敌人,迫敌投降或撤离。
有地雷围困法,烟熏火燎法,死狗死猫臭气逼人法,断敌水源法,昼夜搔扰法等等,让敌无法立足,无法生存。
迫击炮直射法。
迫击炮是曲射炮,打碉堡效果很差。
能不能让迫击炮平射,直接轰击碉堡?
当年129师炮兵主任赵章成就对迫击炮进行了直射改造。
经过研究,他发明了用高梁杆套上迫击炮弹,将炮弹捅下去,使炮弹底火触发,平射出去。
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奇效。
在一次攻打敌碉堡时,赵章成一炮将敌碉堡轰塌,埋了鬼子一个班。
(高梁杆做炮杆)但用高梁杆还是有风险,万一堵住炮管,炮弹很可能炸膛伤人。
赵章成受鬼子掷弹筒的启发,想到了用拉火击发的办法,在炮的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
这样,82迫击炮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在战场上创造出小炮代替大炮,曲射炮代替平射炮,一炮多用的奇迹。
(迫击炮平射)不但如此,赵章成还发明了辣椒炮。
一次敌碉堡久攻不下。
赵章成便将迫击炮弹旋开,去掉一些炸药,填充了许多辣椒粉,一共改装了20多发。
他仅用了4发炮弹,就将碉堡里面的鬼子熏出来,碉堡被攻克。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什么样的“碉堡”不能攻克?
参考:
日军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修建的碉堡确实有那么点意思,我曾经还一度以为日本人是不是得到了我们道家风水学的真传。
看看日本人修建的那些碉堡,基本都是背靠高地,面朝公路的,这怎么看都是风水布局啊!而且就算如此日本人都还觉得不够保险,于是又在碉堡周围大修防御工事,什么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壕沟那都是标配。
除此之外,由于日军的碉堡主要是修建在一些交通要道上,起到据点的作用,如今对此还是很重视的,所以一般都会配备一个小队的兵力,加上“伪军”,百十号人是有的,轻重武器俱全,有的甚至还有步兵炮,到了后期还会装备毒气弹。
这就让日军的碉堡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说是坚不可摧,活脱脱一个乌龟壳。
要摧毁日军一个碉堡,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日军的这些碉堡确实给我们的抗日武装,尤其是游击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我们中国人就是聪明,任你乌龟壳有多坚固,我们总有办法破之。
可爱的抗日游击队员?敌人的据点就是我们的补给点由于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多少关于日军碉堡的情报,所以没少吃亏,但接触多了之后就发现,这日军的碉堡除了确实不太好外,也是我军一个重要的补给来源。
碉堡是死的,在哪不会跑,由于碉堡需要有人驻守,所以肯定也有吃的,还有不少好东西,比如“92式重机枪”。
所以我们的游击队为了这些好东西往往就会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端掉日军碉堡,而且办法是层出不穷,让日军防不胜防。
这家伙好像也不怎么好使吃过大亏后,日军也曾想过办法补救,但碉堡就那么大,加派人手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人多吃得就多,补给也是个问题。
最后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好东西不被我们游击队“打劫”得太离谱,就在弹药上做起了文章。
因为在日军看来我们自己造不出他们先进装备的弹药。
但就算这样,日军碉堡也免不了被我们的游击队“打劫”。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群众力量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工作的优先级永远是最高的,为了更准确的摸清日军碉堡内的情报,减少损失,比如什么明哨、暗哨的位置,重武器布置在什么地方,日军巡逻路线,换班时间等等。
但日军碉堡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刺探清楚的。
好在日军也是人,也要吃饭,但他们人手不足,为了解决补给问题,大部分的日军碉堡都是强迫附近村民给他们送。
别误会,这是给咱自己人送这就给了我们游击队一个刺探情报的绝好机会。
首先游击队是抗日的,群众自然支持,其次这些送补给的百姓也是被日军强迫的,一听游击队要打碉堡,肯定是一百个愿意帮忙。
于是游击队员就可以装扮成送补给的百姓混进日军碉堡,有很多情报游击队员可以通过和碉堡内的“伪军”套近乎获得,有的则很直观。
摸清楚情况后就可以等待天黑了。
为什么等天黑?
当然是夜黑风高更方便行“杀人放火”之事。
夜袭有了准确情报的支持,再制定一套完善的进攻计划,接下来自然就是日军碉堡内一片“鬼哭神嚎”,不少穿着“纸尿裤”的日本士兵四处上蹿下跳的场景也不少。
日军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在我们土地上的“三光政策,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过由于日军据点相距都不会太远,动静一大就会相互支援。
所以游击队一般都是冲杀一番后,就开始把能带走的往外搬,不少游击队更是会有针对性的进攻,比如就为了日军的“92式重机枪”等。
因此,在有准确情报的情况下,再来个夜袭,其实日军的碉堡也并非不可撼动,群众的力量果然强大。
胜利后百姓对游击队的慰问?打不进去就把日军骗出来看标题就知道了,计谋虽然说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但要问哪家强,我们中国自认第二,怕没人敢抢第一(宇宙国除外)。
因此,一旦我们中国人用起计谋来,那真是让日军防不胜防,而对付日军碉堡这样的乌龟壳最有效的计谋就是示敌以弱。
简单说来就是假意先对日军碉堡发起进攻,打着打着就装出一副不敌的样子开始撤退,演技好一点的甚至撤退都能演得杂乱无章。
给日军造成了一种战功就在眼前,此时不追更待何时的错觉,于是乎让日军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
走啦,走啦,打不过刚追出碉堡没多久,日军就发现周围的树变多了,沟变深了等等,然后就是一群凶神恶煞的游击队员端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大喊着冲杀了出来。
然后日军就没有然后了。
诱敌配合伏击,屡试不爽。
当然,如果只有这么一招,未免显得我们的第一有点名不副实。
除了诱敌伏击,什么声东击西、暗渡陈仓,感觉三十六计无一“幸免”,都被游击队用在过日军的碉堡上。
这好像有点明目张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种方法主要多见于抗战后期,日军由于太平洋战场的大溃败,本来就不多的兵力更是雪上加霜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放大招派出“娃娃兵”,那就只能缩编了。
当然,缩的是日军的编,为了保证碉堡的防御力量,总数还是不能少的。
于是就出现了十几个甚至是几个日军带着百余个“伪军”驻守一个碉堡的情况。
如此一来,日军已经完全没有了对“伪军”的人数优势。
这刀还没咱的好一开始“伪军”不敢造次,主要是因为日军还有着绝对的优势,加上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干得这事不光彩,肯定被国人记恨上了,只能靠日本人了。
可一旦日军没了优势,而我们又敞开心胸,表示只要他们愿意投降就既往不咎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一开始“伪军”可能还会有些顾忌,怕这只是游击队的又一计谋,或者干脆就是骗他们,把他们骗出去后在万民公审。
一般一个地方的“伪军”都是附近的人,游击队为了让“伪军”们相信,就会直接让“伪军”的家眷们前来做说客。
“伪军”影视剧形象这效果那是相当的好,碉堡里的“伪军”们一看家人来了,瞬间就绷不住了,再加上几句“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当年成为'伪军'也是有苦衷的,只要你们愿意回头,保证既往不咎。
”碉堡里“伪军”们大多会选择投降,更有甚至甚至把碉堡里的日军都给绑了作为投名状。
而且,这样的政治攻势不仅仅出现在对付日军碉堡上,不少攻城战中都被我军广泛运用。
其中比较出名的就要数吴法宪将军了,不过吴法宪本来也是政委出身,善长这一手也属正常。
吴法宪?结语其实我们游击队对付日军碉堡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得甚至比麻花上述的更精彩,要说全,恐怕得出本书。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看麻花说得轻描淡写,甚至有点没把日军放在眼里,这只是为了让大家在阅读时不至于太沉重。
真实情况,日军是很凶悍的,游击队对付日军碉堡也远比麻花说得要艰难,而且很多办法也都是游击队员们用了无数鲜血和性命实践出来的。
最后,再次向伟大的革命先辈们致敬,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
参考:
在抗日战争中,摧毁日军的碉堡有什么好办法?
1、使用炮火特别是大口径直瞄火炮,对付日军碉堡最有效果,但是一般情况下,中国军队并没有多少炮火可以利用。
(使用战防炮打碉堡很容易,使用坦克炮打碉堡也很方便,甚至可以使用迫击炮等小口径火炮对付低强度的碉堡),而且有些日军碉堡设计时考虑到防空袭防炮火,这样强度下的碉堡要想摧毁可是比较困难。
2、使用炸药包或爆破装备,这个需要把爆炸物运送到日军碉堡位置,在敌人严密防守下,可不是很容易成功。
3、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集束手榴弹摧毁日军碉堡。
或单发手榴弹、枪榴弹能够扔到敌人碉堡里面也可以,(这个并不容易,可能对付敌占区的日军 炮楼更有优势,因为炮楼的射击口可能稍大。
有一位八路军战士小时候放羊,经常丢石头赶羊,很有准头。
到了部队能够把手榴弹直接扔进日军 炮楼的射击窗口)4、从日军碉堡后方或通道进入碉堡内部实施攻击和摧毁。
抗战后期,随着中国军队换装美式装备的部队越来越多,中国军队对付日军 碉堡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增加。
1、飞机轰炸。
2、巴祖卡火箭筒直接瞄准消灭它。
3、炸药(松山战役,中国军人就是在久攻不下,在敌人主碉堡下方挖了两个药室,直接放了3000公斤TNT炸药,炸飞了敌人子高地敌堡)4、火焰喷射器,它射出的超高温燃烧物能够引爆敌人弹药。
5、使用火炮和其他方式。
如果是日占区那种高高的炮楼还可以使用
参考: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威胁着敌人的后方。
1938年底开始,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什么是囚笼政策?
日军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把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割包围起来,形成囚笼,并不断向根据地延伸,企
我们针对性发动群众破路拔碉堡,问题是我军武器落后缺乏攻坚重武器,这难不倒我根据地军民,他们用智慧克服了这一难题。
且看:其一、用缴获的敌人山炮直瞄,又叫火炮上刺刀,这样效果特别好,一般一炮下去,敌人碉堡被削去一半,剩下的敌人,一个冲锋可解决战斗。
问题是炮奇缺,只好另想办法。
其二、土坦克。
在车上盖上几层用水浸湿的棉被,战士躲在后面接近碉堡,用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搉毁敌人碉堡。
其三、挖地道,挖到碉堡下面,地道里装满足够炸药让敌人碉堡“坐土飞机”。
其四里应外合端碉堡。
我方人员化装或策反伪军里应外合拿下敌人碉堡。
……总之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英烈用生命换来的,那些抗日神剧本身就是对先烈的亵渎。
参考:
日军之所以建碉堡就是因为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军队装备不足,缺乏攻坚能力。
所以用碉堡保护士兵实线用最少的兵力,最大化控制土地。
但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请看:1、1944年3月29日上午9时,日军驻扎在广德周边据点的南浦旅团小林中队,奉命与300多名伪军下乡“扫荡”。
为了加强火力,此次“扫荡”,还携带了一门崭新的92步兵炮。
新四军血战缴获了它,缴获的这门92步兵炮,后来参加了1944年夏的苏南反击作战。
在战斗中,只有3发炮弹的92步兵炮大显神威。
不仅摧毁过日伪军的据点,而且好几次新四军将它摆到敌人据点前面,据点里的敌人因为畏惧92步兵炮的威力,乖乖投降,这门炮虽然缺炮弹,却起到心理威慑作用。
今天,这门92步兵炮被完好地保存在军事博物馆。
2、由于战斗频繁,从潘溪渡缴的那门炮渐渐的磨损了,于是上级给兵工厂下了新任务:仿造九二式步兵炮。
这时兵工厂也发展了,隶属冀鲁豫军区兵工部领导,条件比过去好多了,说造炮就造炮,先做了个炮筒,给那门老炮“换了装”,接着就仿造全套的九二式步兵炮。
三个月以后一门崭新的九二式步兵炮出厂了,这炮的炮筒是火车大轴挖成的,座力簧是蓝牌钢打成的,密封甘油是从蓖麻中提炼的……一切都是“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先后造出了四门炮,它随我军转战南北,参加攻城夺镇,立下了赫赫战功!3、著名的“土坦克”4、打入内部奇袭5、围点打援,把主力消灭了再攻。
6、长围久困著名的“沁源围困战”7、比较独特因地制宜的土化学战、火攻、水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