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原地铁不设计成和北京一样的田字形呢

为什么太原地铁不设计成“田”字形?
据介绍太原地理条件较为复杂为了更好的识别轨道交通规划涉及的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和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析预测了项目规划、实施可能对声环境、振动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辐射环境、景观、生态环境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力求在修建地铁时避免或减少对泉域保护区及自然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审查意见认为,该规划充分论证了轨道交通规划环境的合理性,可以作为下阶段太原市轨道交通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的依据。
太原市由于受到铁路、高速公路等限制,道路网结构不完善,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主干道交通压力增大,个别路段车速只有每小时12公里到14公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的运输体系,是解决太原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
太原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具备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条件,而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基本符合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然而,太原市环境保护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压力很大,因此,专家组建议在必要性中应进一步补充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作用。
推荐的远期规划方案,基本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覆盖了主要交通走廊,衔接了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集散点,布局基本合理,建议进一步优化远期线网方案。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结合城市各区域规划和客流以及服务水平,合理采用地铁轻轨、市域轨道交通等不同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所以在建设的同时也要顾全大局考虑各种事态的方方面面合理安排 合理利用 合理布局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城市的完美性和实质性。

参考:
跟北京四通八达的地铁没法相比,太原目前正在修建的地铁只有2号线一期工程。
问太原地铁不设计成和北京一样的田字形,首先肯定是因为各自的地理环境不同。
从北京这张密密麻麻的地铁路线中可以看出,相交、纵横,东西、南北,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田字,使得首都的地铁特别便捷,让市民的出行也变得更加顺畅。
再来看太原即将建成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这是一条贯通太原南北的大动脉,整体的形态看起来就是“1”字形。
虽然目前太原还在规划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地铁1号线工程和地铁3号线工程。
按照规划好的地铁线路,大家觉得太原的地铁网络将会呈“力”字形。
但这几条线路并未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至于将来太原会形成怎样的地铁网络,还要等到真正建起来以后才能看出来。

参考:
太原的地铁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真的是不容易,也是太原人民一直期待的事情,一旦要实现了,还是蛮期待的。
北京的地铁,曾经一直是全国效仿的楷模,尤其是2元可以畅通北京城,不过这个价格已经成为了历史。
太原的地铁,未来价格很有可能会实行类似于北京一样的阶梯型价格,这样好控制太原地铁的运营成本,不过市民可能并不会这么去想。
众说周知,北京的地铁的井字形,正好划分的几环有一定的呼应,这也是很多有地铁城市效仿的模式。
而太原的地铁却并不是这样的格局,更多属于力字形,这也是有一定缘由的。
太原的地形是长条形,类似于一片荷叶,所以建设肯定要考虑城市建设。
其次,在建设初期,更多的需要考虑地铁的可覆盖面,所以自北向南和自东向西都成为了首选的方式,毕竟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城市地铁带来的变化。
未来,太原地铁规划是10条线路,最终目标将是覆盖大部分区域,北城不需要担心是否被遗忘,终究会有的,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
看了答主的描述,主要认为太原地铁呈力字形顾及不到东北部的市民。
事实上有这种顾虑是正常的,因为田字形确实能够更大范围地为市民服务,并且不止北京的地铁设计是田字形,成都零号线的设计思路也是这样的。
既然大家都知道田字形更好,为什么太原还会设计成力字形呢?
自古以来就有因地制宜这一说法,从地
现在太原有三条地铁线路,二号线是一条直线,贯穿了城市的南北。
而一号线和三号线则是由两个力字形组成。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他们其实也组成了一个较小的田字形。
另外,由于力字形的特性,两条线路分别向外延伸,这样组合,就能更多地辐射到周边地区。
可以说一条力字形线路不成气候,但两条力字形线路,一定好过一个田字形。
而东北部的市民也可以被二号线和一号线辐射到。
从太原地铁的整个布局看来,相关人员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也比我们这些普通人强不少倍。

参考:

道路占面长,且要方便利用来往行人,只有按不同地理位置规划,既不占据地皮,浪费国家财产,又为一个地域民众实用,这是国家道路规划建设总则。
山西太原市地形位置和首都北京不同,基本是土圆长带形,只有把地铁线路按地形规划设计,符合适应太原城市规划建设,有利干全城民众方便座车,地铁真正成为太原市民众的交通运输工具。
对全城民众有切身的实用价值。

参考:
千呼万唤使出来,太原的地铁再需要两年就能够真正的通车了,这也就意味着太原也变得越来越便利,交通得便利带来的一定是经济得大力发展,太原的地铁历时多年,遍布了太原,给太原的老百姓也带了很大的好处,但是要说太原的地铁为什么不修成北京的田字型的。
其实修地铁里面也是有很多的东西的,对于地底下勘探,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需要避免的东西,则么修建最为合理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很严密的计算的,每一个城市都有适合自己的地铁运行方式,不能一味的效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其实也是可以参考的。
太原自古以来就有龙城之称,所有太原的主干道都是十字型的,传说是太原地下有一条龙,所以不管是什么街道都必须修成十字型的,用来把地底下的龙镇住。
虽然只是传说,但是也足以见得,太原的确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

参考:
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标志性交通工具,地铁的设计主要依据繁华路段的坐标而建,北京与太原的地理位置路段的所需不同,各地有着不一样的条件差距,所需的要点因地域而为,不会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参考:
太原地铁的设计有当地特殊的考虑,其设计理念远超北京地铁!3000字深度分析太原地铁历史!太原地铁规划特点如下:汾河谷地一线逢,骨干功能得力争。
建设时序多反复,枢纽线路未跨城。
汾河谷地一线逢太原与兰州、西宁等城市类似,也是狭长形河谷城市。
但与兰州、西宁区别在于,太原虽然南北长东西窄,但城市建成区东西边界间仍旧有着10公里
而太原地铁首期建设规划,与洛阳地铁有着非常相近的规划思路。
即首条建设的地铁线路沿着城市传统的主轴方向,另一条串联火车站、高铁站和机场等多个交通枢纽。
太原的传统主轴线自然是南北向,在太原都市区规划中,南北轴线的结构继续强化。
而从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太原向南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而如今几乎完全南北向的太原地铁2号线的线位,也经历过大幅度优化。
早期太原地铁规划中,现在的地铁2号线(原名1号线)和3号线之间并没有其他南北向线路。
为了减少覆盖盲区,太原地铁2号线并非像现在这样沿着解放路-长治路一线,而是从解放路往南然后弯折到新建路,并与1号线设置换乘站于新建路站,向南之后转向东连接武宿机场。
当年因为南北干线外加联系机场的作用,使得这条线最初作为1号线存在。
太原2号线早期规划随着太原地铁网络规划不断深化,太原市区地铁线网得到了扩充,地铁2号线和3号线之间新增了新的市区线路新6号线(老6号线原规划为中心城区与清徐组团的市域线路),在河西南北向主要沿新晋祠路走廊。
而且6号线作为目前太原地铁规划中仅有的两次跨越汾河的线路,主要起到加密线网的作用。
随着6号线的横空出世,地铁2号线也随之进行了优化。
随着线网的扩充,单一线路的功能更为纯粹,而2号线作为妥妥的南北干线,形成了现在的完全南北向的线位。
并且,在二期规划中,2号线继续向南北延伸,强化南北干线的功能。
骨干功能得力争太原地铁在批复时,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建设标准是:太原1、2号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研究列车编组和运营组织方案。
而结合太原河谷地形的布局,太原市认为对于骨干线路1号线和2号线来说,需要A型车以满足长远客流出行需求,在可研阶段,进一步争取了1、2号线采用6A编组。
预计2020年年底前,太原6A编组的地铁2号线一期将开通,其客流培育应当是未来一年里太原应该考虑的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目前首条开通线路采用A型车的市区人口500万
究其原因,一个是客流尚在培育期,另一个则是近期地铁的吸引力比不上其他交通方式。
太原一直在大力建设快速路,早年建设的滨河东路和滨河西路(注:这是两条独立的快速路,分别位于汾河两岸,均为双向通行)作为沿城市长轴的穿城快速路,吸引了大量南北向的交通量。
而从目前私家车出行和公交出行来看,私家车的优势远大于公共交通。
带型城市在城市中心设置长轴方向快速路较为少见,原因是会快速吸引本应该在城市外围的大量长距离车辆进入市区核心,加剧城区拥堵。
一般来说,带型城市的快速路宜设置在城市边缘,将长距离流引出城市核心区。
而太原市目前也已经采用了快速路入口设置红绿灯、快速路早晚高峰本地车辆尾号调控和外地车辆禁行等措施,以弥补交通规划过于偏向私家车而带来的城区交通压力。
而目前太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市民实际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以至于“蛋蛋车”这一极富特色的交通工具在太原仍有市场。
不过,太原有着非常好的自行车出行习惯,公共自行车使用也居于全国前列,对于未来培养单车+地铁换乘的方式极为有利。
建设时序多反复2012年6月,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即首期规划)通过批准。
与太原地铁LOGO重新发布相似,太原地铁的建设时序也经历了多次变更。
曾经上报的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15-2023年)尚未获得国家批复。
太原地铁新旧LOGO对比太原地铁首期本来规划先建设南北向的2号线,后建设L型的1一号线。
但是在地铁2号线开工之后,地铁1号线迟迟未开工。
原因是太原当地结合近期建设规划及城市发展重心,晋阳湖片区成为了近期发展的重点,而首期地铁建设规划并未涉及到该区域。
太原市希望以首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修编的形式,将3号线纳入到首期规划中来。
结合太原财政的实际情况和城市规划重点区域,太原市当时希望将3号线的优先级提到1号线的前面。
当时官方的口径是“虽然(太原)地铁1、2号线必须建设,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3号线显得更为紧迫。
”当时,官方曾经计划“地铁3号线将于2017年第四季度开工”,但由于包头事件影响,国内轨道交通的批复一度暂停,后续出台的批复标准出现了巨大变化。
2018年,太原提出先建已经批复的1号线,因此首期规划调整在未获得批复的情况下退回。
1号线与3号线的建设时序之争,背后是地铁规划建设思路的差异。
在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先建哪条后建哪条可以看出城市发展的重点。
1号线代表了联系老城核心区、交通枢纽,更多是为了满足现状出行需求;
而3号线的力推,背后能够看出太原急切发展三给片区、长风商务区和晋阳湖片区的焦虑。
当然,背后是这三大片区丰富的土地储备。
经过了多次辗转,规划时序最终落定。
2019年12月30日,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
2020年2月10日,徐州地铁建设规划二期已经获得批复,成为2020年第一个获批城市。
结合实际,预计太原市地铁3号线的规划有望在2020年获得国家批复。
枢纽线路未跨城太原地铁1号线定位为枢纽线路,作为6A编组的大客流骨干线路,太原地铁1号线串联了太原站、太原南站和太原武宿机场,但遗憾的是,在各种已经披露的规划中,都未见太原地铁1号线直接延伸至晋中市区的规划。
在本文第一张
而目前双城格局的跨城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开通的有广州地铁运营的广佛线、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西安地铁1号线。
从已经开通的双城地铁线路及客流规律可以看出,如果跨城线路能够深入到市中心,无论对双城融合还是地铁客流培育都有较大作用。
而在广佛线开通之初,因为仅到广佛边界附近的西塱站,需要二次换乘广州地铁1号线才能进入广州市区,导致地铁广佛线客流初期不及预期。
在广佛线广州市区段开通之后,地铁广佛线客流显著增加。
最初,晋中市规划了独自成网的轨道交通线网,并延长至太原市域内,与太原地铁的末端或尾部站点进行换乘。
首条线路晋中市轨道交通2号线以“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小店南-环城东路)”名义开工建设试验段,后因未批先建被叫停。
2019年,晋中市积极开展将该线路采用有轨电车制式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后基本确定以有轨电车形式推进原城际铁路。
但结合其他跨城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经验,这种末端接驳式的换乘,不利于乘客选择轨道交通进行双城通勤。
晋中市应当积极与太原市合作,共同编制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效仿广州和佛山之间的合作模式。
积极推进太原市内轨道交通线路延长至晋中市区内,尤其建议争取太原地铁1号线延长至晋中市区,具体出资比例可由两市协商。
若能实施太原地铁1号线延长至晋中市区,可以使太原的火车站、高铁站、机场实现两市便利共享。
对于太原地铁6A编组的大运力地铁来说,能够发挥大运量带来的规模效益,减少地铁运营的亏损补贴,促进两市协同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