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人的一部分祖先是来自山西大槐树吗
相信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山西大槐树。
尤其是生活在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的人。
可以说这些地方的祖先,大部分都是来自山西大槐树。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元末的那一场席卷中原各地的自然灾害了。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原地区发生了自然灾害,很多百姓没有吃的,当时的元朝政府没有救济的能力。
于是,就发生了人间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很多人因为缺少粮食都饿死了,一般只要发生自然灾害,就会伴随着瘟疫的发生。
因为瘟疫的发生,又夺走了一部分人的性命。
我们都知道家在安徽的朱元璋,家里十几口人,几乎都是死在了这次灾难中。
朱元璋家的状况就是当时的一个缩影。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家庭,都早到了严重性的破坏。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后来又发生了战争,这就加剧了人口的死亡。
不得不说当时的朱元璋成为了幸运儿,在面对这种情况下,他先是出家当了和尚。
然后和尚也当不下去的时候,他就参军了。
正是在参军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然后成为了军队的领导力,还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到中原去考察,发现这些肥沃的土地,并没有多少人耕种,大部分都荒芜了。
朱元璋一调查发现,中原根本没有多少人了,昔日人口稠密的这里,竟然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开始要从人口稠密的地方,往中原移民的。
当时正好山西没有发生自然灾害,也没有遭受到炮火的洗礼。
所以,朱元璋就选择了人口最为稠密的洪洞县,先后向外组织了四次的全国性大移民。
当时朱元璋对洪洞县的移民策略就是,三口之家留一口,六口之家留两口,八口之家留三口,也就是说大部分洪洞县的人,全部都移民出去了。
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去了中原地区。
当时从洪洞县移民出去的人口,他们都是要经过道路旁的一颗大槐树的。
据说这一棵大槐树是汉朝时候的人种植的,到了明朝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参天大树。
因为这个大槐树都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地标性的代表物之一。
所以,很多人就把这个大槐树,当作是自己以后回家的辨识标记。
也就是说以后若是想要回来看看,到了大槐树也就等于是到了家了。
所以,很多人都记住了大槐树这个名字。
中原地区的人,也都听自己的祖辈说过自己是来自于山西大槐树。
因此说河南、河北、安徽和山东大部分人的祖先是来自大槐树,这个是没有错的。
当然了当年的大槐树已经不存在了。
据说在清朝顺治年间,大槐树在一场洪水当中被卷走了。
参考:
69年扒墓迁坟,我老祖是洪武二年由绵阳(陪陵)经山西老槐树迁入山东潍坊,此人张信为一世祖,坟内周围(圆坟)用黑笔记载5代子孙名字,此坟是洪武四年坟。
记有此人从戍于四川,卒于洪武四年,并写有向东二里路张家庄上居住。
在潍坊各地县志,祖谱多有记述四川梓潼一带迁来。
年代有所不同。
参考:
当然有历史依据!无论是官方史料还是百姓家谱上都有清晰的描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确实有许多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发生于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桐县大槐树移民,是我国历史上有着明确记载的一次大规模官方移民。
这次移民活动也构成了我们国家许多省份和许多家族对于祖先的认识。
许多家族的族谱实际上都是从明朝初年的这次移民开始算起。
元朝末年时期,由于统治者崩溃无能且元朝一直没有化解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再加上当时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农业连年欠收,且瘟疫不断。
最终导致天下群雄并起。
汉族百姓纷纷起义试
而出生于贫农之家的朱元璋在经历了少年时期痛失父母和家人以及多年的流浪生活。
磨练出了坚强的性格和不怕牺牲的毅力。
后来在自己少年时期的玩伴汤和、徐达等人的引荐下加入到了郭子兴的义军之中。
后来朱元璋在军中的威望逐渐高涨。
尤其是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率领自己的亲信们成为了独立的一支起义军。
最终消灭了其他奇军将领和力量。
如武昌的陈友谅和浙江的张士诚以及徐国珍等人。
并且将元朝驱逐出了中原大地,赶回了漠北草原。
一个崭新的封建王朝——大明王朝就此建立。
但是明朝建立之初,摆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的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由于多年的战乱和天灾人祸的影响。
全国许多地区人烟稀少,房舍废弃土地无人耕种,农业无法恢复正常生产。
于是明太祖朱元璋马上派人查勘了全国各地的人口数量。
发现山西省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远离战场的缘故。
百姓富庶且人口众多。
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景象可谓是天壤之别。
因此明太祖朱元璋便酌令相关官员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来改变这样的现状。
从洪武年间开始共组织了15次大规模的移民。
而移民的集散地便是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
因此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也成了许多移民对于故乡的最后印象和留给子孙后代的唯一标志物。
这一历史事件出现在了许多官方的记载和许多家族的家谱之中,不容置疑!而且也在许多移民后代聚居的地方都有着口口相传的故事。
参考:
这个是有历史依据,很多家族的家谱上也是这样写的,“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歌谣流传很广,都说明了这一切。
从北宋靖康之乱后开始,中原地区就成了宋金争夺的主战场,南宋初年,大战基本上都在中原地区。
蒙古联合南宋灭金,又是在河南,战争十分残烈。
因此中原地区的大量人口不是被杀,就是南迁。
到了元末,刘福通韩山童的红巾军起义又是在中原一带,小宋王韩林儿的都城就在开封。
刘福通战败后元朝内部军阀们的混战也在中原,接着又是朱元璋北伐,胡大海曾经杀光河南人。
反观山西却很少有战乱,自金灭北宋之后就十分稳定。
蒙古攻打金国,金国很快退守河南,在山西基本上没作抵抗。
元末战乱时期,山西也很稳定,加上山川险固,有太行山和黄河阻挡,基本上就没发生战争。
因此到明朝建立后山西人口众多,而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广大中原地区人口非常稀少,好多土地都出现荒抚,无人耕种,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从山西移民。
洪洞县大槐树下是一个移民集中点,那时候移民是强制性的,不象现在征求民众的意愿,作好动员。
那时候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一般情况下家里有两兄弟的必须去一人,家中没地或地少的也必须去。
政府先把人集中到洪洞县大槐树下,然后由军队压着向各地移民。
有种传说说移民的人小姆脚指甲被劈开做记号,因此洪洞移民人的后代小姆脚指甲边都还有一个小指甲。
还有传说说,移民的人都用绳子绑着手,因此路上需撒尿或拉屎时就要当兵的把手解开,所以中原一来就有了“解手”的方言,专指上厕所。
这次移民持续时间很长,一直到明成祖时期,分了好几次。
移民不只是洪洞大槐树一个集中点,还有沿太行山很多集中点,大槐树下的移大部分到河南、安徽,太行山的集中点则去河北、山东。
这次移民对后来的人口结构影响很大,因此现在中原地区好多家族的家谱都写的是来自洪洞大槐树。
当然,明朝的移民还分江南部分,江南主要是从江西向四周移民,河南信阳、南阳就有好多人是从江西移民过来的。
历史上移民经常发生,特别是每一次王朝末年大乱时期,都要发生大规模移民,有的是躲避战乱自发移民,如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北宋靖康耻后的宋室南渡,都是百姓大规模往江南逃。
还有政府有组织的移民行为,如汉朝匈奴向内地迁移,唐朝将胡人向河北移民,明朝的移民、清朝的湖广填四川等,正是由于不断的移民,才融合成我们今天的大汉族。
所以说我们现代各省的人,追其祖宗,都是炎黄子孙,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源的,包括各少数民族,都是来回迁徒的,血脉也是相通的,象苗族就是由东夷的九黎族迁徒到南方的,因此来说中华民族是一家。
参考:
我的婆婆一家就是来自山西大槐树。
这是我的那位他说的。
当年,他的曾祖父用筐挑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河北霸州,在这里扎下了根,开花,结果。
一直到现在,和这里的人早已经分不开了。
这里,已经成了他们的家乡。
至于故乡,山西老槐树已经很遥远了。
我问他,你们家为什么搬这来呀?
他说,想当年,由于战乱或者某种原因,皇帝让迁民,把一部分人口迁到另一个地方,来繁荣经济。
山西大槐树位于山西临汾洪洞县,这里生长着一棵非常古老的槐树,距今有2000年历史了。
这棵大槐树大约栽种于西汉初年,它枝繁叶茂,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度过了漫长岁月,见证着历史。
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中原大地发生了许多战乱,民不聊生。
元朝采取高压政策,不断压榨人民,人们食不果腹还要应对各种苛捐杂税,为了生存,只有反抗。
一时之间,纷纷起义。
白莲教徒韩山童,红巾军的刘福通率先起义。
后来,陈友谅等多家反王也参与进来。
频繁的战争,导致中原人口减少,经济落后。
而山西大槐树这里却依仗天然屏障,躲过了战乱,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人口密集,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为了繁荣经济,恢复人口,也便于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决定迁移人口。
把山西大槐树的人们迁往中原各处。
一直到明嘉庆年间,前后迁移人口,长达700年的时间,不断迁移。
我的婆家的祖先,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迁移过来的。
他们告别了家乡,告别了那棵葳蕤的大槐树,踏上了中原的热土,成了河北人。
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在这里,在祖国的怀抱中,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战争已经远离我们了。
愿天下永远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愿生活永远美好。
参考: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大槐树的故事。
一些家里的长辈,总是会叮嘱后辈们说自己的祖辈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来的。
尤其是中原地区的人,听到的概率更大一些。
说到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这个大槐树移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实话其实大槐树移民是和朱元璋有关。
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到中原去考察的期间,他发现中原的一些地区,尤其是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等地,竟然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现象。
这个发现,对朱元璋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要知道那时候这几个省份都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
为何明朝初年会出现这种十室九空的现象呢?
大致有如下几条原因:1、元末的时候,中原发生了自然灾害,因为粮食欠收,导致了一些百姓的死亡。
2、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会伴随着瘟疫。
瘟疫的发生,又夺走了一些百姓的性命。
3、元末明初之间的战争,导致了更多的人死于战火之中。
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让中原广大地区成了无人区。
可是,朱元璋想要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没有人口,地都荒芜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为了活跃中原地区的人口,朱元璋就把自己的眼光放到了山西省的洪洞县。
为什么要从这里移民呢?
原因就是这里既没有发生自然灾害,又没有遭受战火的洗礼。
所以,山西洪洞县的人口是最为稠密的。
为了让洪洞县的人口外迁,朱元璋颁布了一个政策,也就是说一户人家有三口人的,要外迁两个,留一个。
有六口人的留两个,外迁四个。
不得不说这个力度还是很大的,可以说大部分洪洞县的人,都有往外迁移。
这些从洪洞县迁移的人,到了全国各个省份,但是,大部分人都去了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
那时候所有离开洪洞县的人,他们都要经过一棵大槐树。
据说这棵大槐树是汉朝开始种植的,到了明朝已经成为了参天大树。
为了记住这个地标,大家就约定,日后若是想回来看看,到了大槐树就到了我们的老家了。
所以,大槐树之说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也可以说河南,河北,安徽和山东大部分人的祖先,确实是来自山西大槐树。
参考:
明代山西洪洞移民在离开家乡故土时,男人们有的挑着箩筐担子,有的推着独轮车,带着生活必须品,有的老人拄着柺杖,扶老携幼,拖儿带女。
他们亲戚、乡临等有的移民到不同的地方,有的永远都见不到了,生死离别,悲痛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
当巍峨宏大的广济寺在移民视线里渐渐看不见的时候,还能看到广济寺旁边的那棵古大槐树,古大槐树就深深地印全部移民的心里。
移民们好不容易到达新的住地,因洪涝灾害和各种战乱,看到的只是一片荒野,首先搭建临时住处,重建家园,开垦荒地种田。
为了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有的在自己院子里,有的在自己的院门口种上槐树。
随着岁月的更替,移民们种的槐树一年一年地长大,变成大槐树。
移民的后裔,又在自己的新院子里或院子附近、路边、村口等,种上新的槐树。
在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的很多地方,至今还有很多移民后裔的老宅院里、路边、村口保留着大槐树。
还有的把村口的大槐树用护栏保护起来,派专人护理,成了当地的一大景观。
山西洪洞移民的大槐树情怀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当移民以及后人们种植的大槐树经历了数百年的生存冼礼,就变成了一种历史文化资源,那些在各地至今还鲜活的饱经风霜的大槐树,是移民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自然文化遗产。
明朝山西洪洞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每当提起古大槐树,移民的后裔首先想到的是先辈们千辛万苦的移民历史。
移民先辈们开垦荒地种田、重建家园的思想情感,正是我们华夏民族不忘祖先,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的体现。
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心中已经结成了大槐树情怀。
参考:
山西大槐树肯定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因为中原地区的大部分人的祖先,都是从这里移民出去的。
那么,大槐树移民是发生在什么年代的事情呢?
为什么会发生移民事件呢?
我们逐一的回答一下,相信看完之后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移民事件,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也就是说这件事是朱元璋干的。
朱元璋为何要移民,要说这件事还必须要追溯到元朝末年。
因为元朝末年,中原发生了自然灾害,粮食收成不好,当时的元朝没有救济的能力,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饿死的这一惨状。
一般只要发生自然灾害,出现了死人就会伴随着瘟疫。
这个瘟疫是不得了的,因为瘟疫都会传染,本来中原地区的人就不多,瘟疫传播开来,又死了一些人。
这时候能够活着的百姓,都去参军了。
毕竟只有军队里有粮食,朱元璋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始参军的。
流民一参军,就会打仗,打仗又死了一些人。
就是这种原因导致了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和安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十室九空的这一现象。
我们都知道,最后朱元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他当了皇帝之后,去中原考察,发现中原基本上没有人了。
但是,中原的土地是最为肥沃了,这些地方必须有人,才能恢复国家的生机勃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开始想到了移民。
当时的山西省没有遭受到自然灾害,也没有被战争洗礼。
所以,这里的人相对来说比较稠密。
山西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就是洪洞县。
所以,朱元璋就选择从洪洞县往外移民。
当时他实行的移民政策,就是三口之家留其一,六口之家留其二......。
以此类推,总之大部分人都被迁移出去了。
这些移民也就到了人口最为缺少的山东,河北,河南和安徽。
当时,他们从洪洞县离开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棵大槐树,为了记住自己的家乡,他们就把这个大槐树当做了地标。
也就是说以后,若是以后想要回家看看,来到大槐树就到了自己的老家了。
当然了当年的那一棵大槐树现在已经没有了,据说是在清朝顺治年间的时候,大槐树被一场洪水给冲走了。
所以,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的一部分人的祖先,确实是来自大槐树。
参考:
小时候最爱听老一辈的人讲过去的事情,过去上年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
歌谣和传说标示着历史对发生在明代的一串惊天动地的“老鹳窝底下”事件的惨痛记忆。
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长年的战乱搞得民不聊生,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到永乐15年,50年内从洪洞县大规模移民18次,迁徙的省份高达18个,500多个县市,姓氏超过了800多个. 这些省份当然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和安徽在内。
距今已经过去六百多年了,而这些迁徙出来的姓氏如今遍布世界各地,具体的数字史学家也不能给出,不管洪洞县迁出多少姓氏,天下的姓氏和洪洞县的姓氏肯定是同出一宗,这是毋容置疑的,不止是河南,河北,安徽和山东,很多地方都有山西大槐树迁徙出来的姓氏和人群,这是很多历史资料记载的,.
史书记载的是从山西移民到这些地方,但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而是从山西不同的地方移民到河南山东一带。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从山西移民过来的,肯定是原住民比新移民要多,比如我们那里的王姓就不是这次移民过来的,我家家谱记载从元朝就住在这里了,而我们王氏三槐堂流派发源于开封。
参考:
感谢
迁徙的历史依据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在元末明初,中原地区作为战争的主战场,饱受战乱之苦,人口锐减,作为天下粮仓,中原人口不旺会严重影响明朝的政权统治。
当时的郑州知府上奏朱元璋说““自辛卯河南兵起,天下骤然,兼之元政哀微,将帅凌暴,十年之间,耕桑之地,变为草莽。
方今命将出师廓清天下,若不设法,以实中原,悲日久国用虚竭。
为今之计,莫若计复业之民垦田外,其余荒芜土田、宜责之守令召诱移未八籍之民。
”意思便是要恢复中原地区的人口,加快恢复土地的生产。
移民的代代相传及家谱记载根据现在的考证,洪武和永乐年间,明朝官方共组织了大大小小17次移民,不仅是大槐树,也不仅仅是河南、河北一带,而是全国性的一次大迁徙。
目前在河南很多家中,还能找到家谱,上面便记载的有祖先是从哪里迁到哪里。
我家的家谱虽然遗失了,但是口口相传,我家也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河南的,起初从洪洞县迁徙到了河南禹州,然后又迁徙到了平顶山。
总之,这段历史无论从史书还是从家谱中可以找到证据,这是真实存在,现在很多河南的村庄都是建于明朝时期。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