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射雕三部一直被翻拍却没什么人愿意拍《云海玉弓缘》
一部经典作品翻拍与否,主要还是基于对市场的预测,市场不好,再多的情怀也支撑不起来!金庸的作品无疑是近年翻拍市场的大户,笑傲江湖、射雕、神雕,被炒剩饭一般翻过来炒过去,大有生生不息、连绵不绝之势,在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玄幻魔幻大行其道的今天,还能守住传统武侠一亩三分地,着实不易。
反观同时代其他几位武林前辈,作品却逐渐被遗忘。
日慕乡关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便是大名鼎鼎的《天龙八部》,无论文笔还是故事都是上乘之作,后来再看《笑傲江湖》《射雕》三部曲,真是本本精彩,笔笔生辉,尤其是《神雕侠侣》,看的我如痴如醉,时至今日,许多情节依然可以张口就来。
同时代还有几位武侠作家的书也经常看,这其中就包括梁羽生,有种普遍的说法,认为梁羽生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金庸是大宗师,古龙是一代鬼才,当然,后来又有了新派的温瑞安和黄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梁羽生的小说红极一时,许多都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例如《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江湖三女侠》,《白发魔女传》等等,其中的《七剑》,因为磅礴的气势,复杂的人物关系,多次被翻拍,徐克版本更是红极一时,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相当不错。
但在这些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云海玉弓缘》,金世遗、厉胜男、谷之华,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武侠正邪之争,时不时从我脑海中跳出来,尤其是近两年码格子,常常想起这本书,如果不是俗务太多,十分想重读一遍。
在日慕乡关看来,梁羽生老先生在古文方面的功底十分深厚,每本小说前都要来段词牌,就连每回的题目,也都构思的十分考究,深厚的文化底蕴暴露无遗,同时代其他作家无人可以匹敌,《七剑下天山》中卓一航想念练霓裳的情诗我至今依旧能够背诵,文笔清秀,感情隽永,可谓传统七言诗的精品。
但在故事构思和文笔方面却略逊一筹,人物大多木讷,剧情也较死板,武功落得太实,正邪设定过分,就像是爬楼梯,虽然大厦高耸入云,但只要按部就班,就能一步步爬上去,较之金庸笔下的峰回路转、旖旎风光,古龙的别出机杼、天马行空,总感觉差点意思。
但《云海玉弓缘》是个例外,三人相爱相杀、矛盾至极的心理被老先生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厉胜男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魔女,在梁羽生的笔下横空出世,此前虽有《白发魔女传》,但人物描写方面明显有所不足,这些不足都在厉胜男身上得到弥补,可以说,厉胜男是集梁羽生之大成的一女奇女子,怎能不好看!反倒是男主金世遗和女二谷之华,畏畏缩缩,令人生厌,又恢复了梁羽生传统的人物设定,变得苍白起来。
《云海玉弓缘》1961年~1963年在《新晚报.天方夜谭》连载,此后被多次改编,名气最大的当是TVB2002年所拍摄的林峯、叶璇版本,此片曾在内地多家电视台播放,收获了大批粉丝,自此以后,虽屡有翻拍消息传出,但总是光打雷不下雨,不了了之。
而《云海玉弓缘》这部小说,也正被新一代读者遗忘,作为一名老书虫,看到这种情形,当然有些唏嘘,比起新一代的网文小说,传统武侠无论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文学水平方面都高出许多,却因为时代发展被淡化甚至遗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些商业原因,近年来,众多影视公司开始炒作IP概念,所谓的IP,其实就是个名字,互联网时代,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就意味着大笔的流量,而流量就是收视率,就是金钱。
而传统武侠因为时代关系,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再,IP价值自然也大大下降,无人问津就在所难免。
资本逐利本是天性,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却不能全部依赖市场的自然选择,既不科学也不可靠,好的文化文学作品需要得到一定的宣传和流量扶持,才能避免出现酒香巷深、明珠蒙尘的糟糕处境,才能让更多人知道、喜欢、学习、传承。
壮志欲酬湖海愿,知音谁识坎坷人!希望《云海玉弓缘》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传统武侠爱好者所知晓,所喜欢!
其次 ,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为什么金庸的小说比梁羽生和古龙的更容易收到青睐拍成电视剧。
因为不止是射雕三部曲,金庸的其他作品被拍成电视剧的概率也相对更多。
我想,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金庸的小说更“写实”,更“雅俗共赏”,这就决定了他的小说更容易被翻拍。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小说会将一定的历史背景合理化嵌入,人物也更有血有肉,甚至有历史原型,对招式的描写也更写实,情节也更易于影视化。
除了这几年于大妈的翻拍,把情节整得七零八落,你去看看90年代的大批港版的经典,几乎是终于原著情节就是精彩的故事,即使你没看过书也能被吸引。
而梁羽生的小说,有的时候写的比较“虚化”,很难具象化。
另外就是一个良性循环问题,越是翻拍,IP越值钱,越会被再次选中
参考:
其实看这个问题,可以看看
我以前读武侠小说,基本上金庸古龙梁羽生都读遍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钱,买不起书,每逢节假日就去租书看,梁羽生的小说租完看完就还回去,看完基本留不下什么印象。
金庸武侠则看的津津有味,后来索性就一咬牙买下来反复读。
古龙作品有些看的压抑,但也会挑几本来看看。
黄易作品读起来最爽,但是往往篇幅太长,舍不得买。
相信很多喜欢武侠小说的读者都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金庸武侠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塑造都要远胜梁羽生的作品。
既然大家更喜欢金庸作品,那些影视剧制片出品人也不是傻子,自然哪些受
为什么梁羽生作品没有金庸作品吸引人呢,其实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个是梁羽生作品是家天下式的武侠小说。
梁羽生一共有三十多部作品,天山系列就有二十多部,而且大部分天山系列的男主女主人设差不多,看来看去,只记得张丹枫、金世遗几个还算有点特点的,其他人就没什么印象了。
另一个就是梁羽生作品人物正邪对立泾渭分明,好人坏人就很直接的摆在那,好人个性一样,坏人的个性也一样,初看觉得没什么,看久了就会乏味。
再有一个就是梁羽生作品往往都是虎头蛇尾,开局情节紧凑,故事引人入胜,越往后就越不知所云,可能因为都是系列的,一部作品结束之后大不了接着写,以此循环。
如果对比梁羽生和金庸先生的小说来看,还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金庸先生塑造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塑造的生动形象,没有距离感。
而梁羽生作品多脸谱化,比如说他塑造一
而金庸塑造的狂傲形象,比如杨过,虽然狂傲却十分吸引人。
还有一点,梁羽生小说人物主角太多,就拿《云海玉弓缘》来说,这部作品主角是金世遗,而《冰川天女传》主角是唐经天。
这俩人时代重合,而男主是两个,女主则更多,桂冰娥、谷之华、厉胜男、李沁梅等等。
每
唐经天狂,金世遗更狂,只不过一个是内敛的狂,一个是外放的狂。
相较于其他作品,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尽力想塑造一些不一样的人物,但是又有用力过猛的嫌疑。
像金世遗从小遭遇凄惨,性格乖张,愤世嫉俗,而女主厉胜男从小身负血海深仇,也不是善茬,两个都刚的人显然很难走到一起。
另一个女主则是厉胜男仇人孟神通的女儿,两人都爱金世遗,甚至还有个李沁梅一开始也爱金世遗,这样的爱恨纠葛看着就让人闹心,甚至比较拧巴。
最后厉胜男胁迫金世遗跟自己成亲,用自己的死让金世遗永远忘不掉自己,就算金世遗最后娶了谷之华,他也永远忘不掉厉胜男了。
最后尽管娶妻谷之华,但是两人也没有那么纯粹了。
这样的感情线如果拍苦情戏倒是不错,拍武侠片就有点没意思了。
还有一点就是《云海玉弓缘》和《冰川天女传》两部作品主角不一样,但是人物却是同一个时代的,作品之中人物也是互相有重合,甚至金世遗的初恋对象就是冰川天女,那么如果拍成影视作品,是要单纯的只拍《云海玉弓缘》里的主角呢,还是要把另一部作品的人物都加进去。
加进去会混乱,不加进去故事又不完整。
而金庸武侠前面也说了,特别是大部头的几部作品,整个作品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塑造,甚至逻辑思维,都是相当到位的,很多时候金庸武侠都不怎么需要改编,里面的人物对话完全可以直接拿到剧本里去用。
当然了,这些都是分析的原因,实际上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市场表现,金庸武侠不断翻拍,不仅收视率一直有保证,而且几乎每部作品都会推出几位走红明星来,整个的市场表现都是极佳的。
倘若梁羽生作品也有这样的表现,相信就算本身作品不行,也有大量投资人愿意花钱去改编的。
影视剧市场首先都是逐利的,高利润的影视剧投资大家争着去干,没利润或者利润微薄的就很少有人重视。
今天由于网文兴起,玄幻、修仙、都市等等爽文层出不穷,武侠小说逐渐式微,武侠改编电视剧市场也在走弱,除了金庸武侠还会偶有改编,已经基本看不到什么武侠剧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红小说改编的大量古装剧。
如果有人还对武侠小说感兴趣,我觉得金庸、古龙、黄易的都可一读,其他的就算了吧。
参考:
确实有点遗憾,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写的非常好。
这本书我印象深刻,因为是我重新开始读书的一个开端。
我从1991年毕业后,基本上不看书。
1993 年来到嘉兴做钢筋工,从来就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有书也不会碰。
大约是1994年,我随师兄孙再红在王安里干活。
中间有一段阴雨连绵的天气,休息的天数多,这个时候有人打牌,有人看书。
我不会打牌,没啥事干,开头还挺着看看他们玩牌,后来确实无聊到极点就拿着师兄的书《冰川天女传》和《云海玉弓缘》随便翻翻。
开头也就是中间看一段,这一看不要紧,一下子把我吸引了,我一直看到深夜!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简直就是我第二次上学!从此以后我又开始对书感兴趣了,我真的要感谢梁羽生先生,要不然以后读史记,学奇门六壬八字就无从谈起。
最重要的一点,云海玉弓缘最后读完我伤心的不得了,厉胜男最后用的是天魔解体大法,不顾一切,不顾生死,最终香消玉损!留下了形单影只的金世遗,让人感到无限的悲伤。
参考:
看过原著,和梁羽生其他作品不一样。
梁羽生的作品人物比较面谱化,但是云海却大大不一样。
可能看港漫的朋友都听过一招神功叫做天魔解体大法,出处就是梁羽生的小说,云海也有,是不是源头就不敢说。
云海的色调很压抑,里面各种虐恋,情节跌宕,推荐朋友们可以看看原著。
电视剧不敢说,毕竟要考虑观众能看懂,所以很容易出现拍得越多的拍得越多。
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很不错,但是电视剧也是远远不如金庸。
更加别说改编难度更大的云海。
简单来说,云海玉弓缘讲述江湖浪子金世遗的传奇经历和厉胜男,谷之华之间爱恨情仇。
厉胜男从向魔头复仇并借此成为了女魔头。
后来在天山之上,厉胜男为了遵祖师的遗言打败张丹枫传人,不惜使出自残身体的天魔解体大法。
回来,金世遗为求解药被迫娶厉胜男,但是厉胜男已经油尽灯枯。
临死,厉胜男叮嘱金世遗三件事,好好保重自己,娶谷之华,成为武学大师,并把武功秘籍送他,最后满足地在爱人怀里死去
参考: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代表作,当年在《明报》上连载,香港媒体尽呼″真命天子己出″,《射雕》三部曲,以及《碧血剑》在选题上,都体现金庸作品之特点,那就是朝代更替的历史背景(宋金之战,宋蒙之战,元明之战,明清之战),在宏大壮阔历史背景之下,制造剧烈的矛盾冲突,凸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家国情怀,而《云海玉弓缘》格局主旨不够,在气势上输了一大截。
lP强不强关键看故事之结构。
若以才华论金庸是天才是国士,梁羽生是人才是隐士。
金庸绝世才情如李白苏轼之汪洋浩瀚,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梁羽生惊才绝艳如杜甫黄庭坚之锦绣文章。
推荐
时间跨度400多年,以网友喜爱的盗墓、悬疑、探险、涉案、推理、奇幻,等等英美剧创作手法,重构金庸经典史诗作品,抒写17世纪明清战争背景下,中西合璧之文化碰撞,波澜壮阔之海洋探险传奇。
故事开头是穿越回忆式,以″一带一路″为时代背景,描写″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开幕,东南亚联盟爪哇峰会,马六甲海盗集团走私袭击案,引出一个神秘的南洋华裔家族,追忆400年前之传奇故事。
目前在网上连载的是最初的续貂之作,10年前写的《碧血剑之远征海外》初稿,也是我的小说处女作,虽然结构简单文笔幼稚,然而故事脉络初现,主要人物也悉数登场。
《新碧血剑:南洋传》总纲,全本故事大纲,此处先睹为快。
引子1 爪哇风云?2 安南秘史3 金蛇狂舞4 倾国倾城5 问鼎中原6 远征海外7 丛林秘境8 混血王子9 渤泥剑冢10 海墓天穹11 郑和宝藏12 雾锁南洋大结局
参考:
《云海玉弓缘》是连载于新晚报·天方夜谭的武侠小说,作者是梁羽生。
主要讲述了清朝中期,江湖浪子金世遗的传奇经历和与厉胜男、谷之华之间的爱恨情仇故事。
是梁氏武侠天山系列最出名的两部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清朝中期。
主要是厉胜男向魔头孟神通复仇并借此成为另一个“女魔头”的故事。
其中,“云”是指李沁梅,“海”是指金世遗,“玉”是指谷之华,“弓”是指厉胜男。
这个故事1966年曾经拍过一个电影,由陈思思,傅奇,王葆真,平凡,苏秦,李次玉等人出演。
导演为傅奇,张鑫炎。
1984年也曾出过电视剧,由曾伟权,马敏儿,刘红芳,蔡倩儿,尹天照,杨雅洁主演。
然后便是2002年tvb版,由林峯,叶璇,李彩桦主演。
说实话梁羽生先生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相对较少,可能就白发魔女传多一些,而且改编的幅度都特别大,有时候正邪也都会变化。
这可能和他小说的风格有关吧,有一种书生气息,工整的诗词对联毕竟不能排出影视作品。
无人翻拍可能还是作者名气大小的原因,梁羽生影响力要比金庸古龙差的太多,金庸古龙的作品基本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你要抓一
甚至象温瑞安的《四大名捕》,黄易的《寻秦记》知道的人还多些。
不过去年不是说于正要翻拍了吗,女主是那个吴谨言还是谁来着,不过,这样的话,还不如不拍呢!浪费钱财!
参考:
1.受众原因。
金庸作品流传深广,射雕三部曲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本身小说情节曲折,内涵丰富,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群众心中活灵活现,非常熟悉了。
翻拍的作品能引起公众的
(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而《云海玉弓缘》,很遗憾的说,连我的输入法都显示了这一点,相对金庸小说来说知名度稍低。
《射雕英雄传》我这五个字
当然每
梁羽生的的作品我有看过,惭愧的是,我对这部作品的印象停留在知道书名,知道有一个主角叫金世遗的层面上。
至于其他人的偏好,
但就总体来说,金庸小说流传度更广,这点是无需质疑的。
2.可能和小说本身有关。
神雕三部曲,涉及到武林纷争,恩怨情仇,民族大义,
(古天乐李若彤版《神雕侠侣》)而这部《云海玉弓缘》,我没看过。
如果妄下定论也是不对的。
我只能说,看到这书名,大概了解一下内容,给我
当然,并不是要否认该书的文学成就。
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3.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暂时想不出了。
其实我也很反感不停的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尤其是神雕三部曲,简直无语。
太多版本了。
但是为了利益,那些人怎会轻易放弃呢?
只能笑笑不说话。
但愿也有用心的翻拍,能拍出经典吧。
胡歌林依晨版《射雕英雄传》
参考:
答:曲高和寡。
普罗大众的阅读能力以中下居多,好作品沉灰和橄榄形的经济体一样,中产阶级占大部分,极度贫穷和富裕的人都是越来越占比小。
梁羽生的文学艺术造诣高,人物塑造太深沉了,导致读者群反而没有金庸、古龙的读者群多。
我认为这是跟读者阅读能力有关的,大众的都是通俗易懂的,稍微笔力深沉一点,读者占比就小了。
好比现在的网文,唐家三少大行其道,不少学识渊博笔力深厚的作者的读者受众反而没唐三多,为什么?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生遍地跑啊。
大部分人能看懂小白文,有几个能看懂文言文、甲骨文?
主角三观太正,不逃避不自私,和大部分受众爽点相悖在武侠世界,梁羽生是最早成神的大家。
金庸是看好友梁羽生写武侠赚钱后才开始武侠写作的。
古龙是湾湾的代表,没记错是梁羽生、金庸在台湾火了后才火的。
金庸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文风,很快超越了梁羽生成为武侠小说第一人,从此成神,作品至今被无数人颂为经典,是因为他做到了用简单直白的话写文化深邃的故事。
这一点,拿唐家三少比金庸,简直是对金庸的羞辱。
梁羽生和金庸两人的文化学识都是大师级别,不过梁的书生气更浓,作品也不是大众喜欢的“爽文”,反而充满了古典文学色彩。
《云海玉弓缘》每个主角都充满了悲剧色彩,而且结局让无数人意难平,无论是金世遗和厉胜男cp,还是金世遗和谷之华cp,全是悲剧。
在金庸小说里,国恨家仇也好,快意江湖也好,剧情走一波,人定胜天,主角结局基本皆大欢喜。
可《云海玉弓缘》却是压抑的,走性格悲剧路线。
如果读者不能理解主角的三观,其实很难明白男主的行事作风的。
在《云海玉弓缘》里,男主过的不是左拥右抱、喝酒吃肉、刷怪捡奇遇的生活,最后还和两个女主都悲剧收场,落魄漂泊惨淡人生,对大批量的少年意气型的读者来说肯定接受无能。
同样是女主作恶多端,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张无忌选择带着老婆归隐江湖。
女主没有为她们曾经的罪行付出代价,反而和男主过上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其实是对那些死在女主手上的生命的漠视,是男主逃避社会现实的自私表现。
可是,读者喜欢啊,杀人如麻,只要是主角就能相安无事,谁不希望当个任性的小公举还被人罩着呢?
而《云海玉弓缘》里,女主虽然背景凄惨,但男主并没有因为她的身世凄惨就忽视了被她杀害的生命的无辜,你惨不是你作恶的原因,虽然我对你动心了但我的三观不允许,厉胜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没有得到金世遗对她残害生命的行为的谅解,这种正直不自私的行为无法给读者带来爽感。
市场因素,影视剧受众三观微妙,文化学识不高与其说是市场抛弃了《云海玉弓缘》,不如说是目前影视剧的受众群体太多唐家三少的受众了,说句得罪人的话,影视剧观众的文化涵养不高,是《云海玉弓缘》极少翻拍的主要原因。
电视本来就是对所有人播放的,随着每家每户都有了观看设备,受众人群没有文化要求。
偌大的中国,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辈,文化程度不高的太多。
有时间看电视剧的也是以老人、青少年为主,他们更喜欢抱着金大腿一路开挂的剧情。
属于那种嘴上骂着《西游记》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救走了,心里却羡慕被救走的妖怪作奸犯科后还能平安无事的类型。
《云海玉弓缘》的男主自己就是别人大腿,被人依靠,又无外挂,这样的作品,无文化学识和三观垫底,肯定喜欢它的人更少了。
从近几年的影视作品来看,能拍出《云海玉弓缘》的导演要么离世要么隐退,像《红楼梦》一样,硬要翻拍只会贻笑大方,没情怀的导演嫌不赚钱,有情怀的导演也不敢轻易尝试。
投资商的受众人群中赚不到钱,自然无人翻拍了。
在我心目中:梁羽生>金庸>古龙。
参考:
以前看过一个小说排名榜,说《云海玉弓缘》是二十世纪的多少部最佳小说之一,我觉得这个排行榜一点都不夸张,《云海玉弓缘》单看书名就是像是一部仙剑奇侠小说的感觉,可以算得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流派,这部小说情节一改梁羽生的正统人物形象描写,男主角金世遗从《冰川天女传》中出场就是一个邪派人物形象,梁羽生的诗词功底无疑是在金庸古龙之上的,中国有一个成语叫“曲高和寡”就是可以这样形容梁羽生先生的这部小说,个人认为金庸小说的最高成就不是射雕系列而是《天龙八部》,梁羽生的小说最高成就也是这部《云海玉弓缘》,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江湖恩仇多角化,情节跌宕起伏,武功绝世而且新颖神奇,如果《云海玉弓缘》用心拍成电视剧肯定是不错的,可惜目前没有哪个导演好好的拍过这部小说,就像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倾城之恋》《金锁记》等总是被改得一塌糊涂……
参考:
很喜欢《云海玉弓缘》要是没有好的合似的导演演员!最好别去排!精典留给有准备的人……我是七零后!我很喜欢梁羽生先生的书!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