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是真的吗
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指的是发生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的一场战役,称为赛约河之战,它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主帅,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先锋速不台率领蒙古军西征,横扫欧亚大陆。
1241年4月,蒙古军队6万人一路打到了匈牙利,在佩斯城对面集结。
布达、佩斯本是两座城,位于多瑙河以西的部分叫布达,是匈牙利的首都。
多瑙河以东的部分叫佩斯,国王的行宫就设在佩斯。
现在众多的桥梁把两部分紧密连接起来,才叫布达佩斯。
蒙古军的到来,并没有让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慌张,因为他已经在佩斯城里聚集了十万匈牙利军队,再说他认为宽阔的多瑙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阻挡蒙古人一段时间。
可蒙古军还是来到了佩斯城城下,贝拉四世率领匈牙利军死守城池,并不出战。
蒙古军的大炮轰不开佩斯城的城墙,攻不进去,怎么办?
先锋速不台想出一个计策,让主帅拔都故意率军撤退,佯装“我不打了”,引诱匈牙利军出城追击。
贝拉四世一看,没有多少人嘛,敢挑衅我,灭了你!就带着远多过对手人数的军队追出城,幻想着一战解决问题。
蒙古军缓慢地撤退,一直退至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交汇处。
匈牙利骑手皆穿重盔甲,战马也披着盔甲,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
而蒙古骑兵是轻骑兵,骑手没穿盔甲,战马更没有盔甲。
所以在撤退的时候,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骑士是轻轻松松,走走停停,不时表现出马上要被追上的样子,还不忘回头射上几箭,而匈牙利骑士则一直全力追赶,人马皆追的疲惫不堪。
蒙古军一直退至匈牙利军不设防的河东沼泽地驻营。
贝拉四世追蒙古军至赛约河河西驻营,派了兵士1000人守桥,以防蒙古军进攻。
1241年4月10日夜晚,蒙古军兵分二路:一路由拔都率领,炮击猛攻守桥军,夺取桥梁;
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河的下游偷偷结筏潜渡,然后再迂回到匈牙利军队的侧后方。
4月11日黎明时分,两路军从四面发起突然袭击,围攻匈军营地。
还在睡梦中的匈牙利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匈军左冲右突,想突围出去,可往北跑被蒙古军拦住砍杀;
跑得快的换个方向往东,被杀了;
留住条小命的再换个方向往南跑,又被拦住一通砍杀;
有的好不容易没被蒙古人砍死,却又被同伴踩死。
蒙古军三面伏击,主帅拔都故意在西面放了个一小缺口。
听说西边可以跑出去,大家又都一窝蜂往西跑,惊慌失措的匈牙利军在逃窜过程中一片大乱,踩死踩伤无数。
从缺口逃出去的小部分匈牙利军,以为安全了,没想到又钻进了蒙古军早准备好的另一个口袋。
这场大战,匈牙利军七万余人被蒙古军追杀歼灭,只剩一千多人和贝拉四世一起脱逃,蒙古军顺利攻占了佩斯城。
这场战争,让我想起《狼
狼会耐心等待,在黄羊吃饱喝足最放松的时候,才突然出现。
黄羊被吓的四散奔跑,狼等黄羊跑的精疲力尽之时,逐渐缩小包围圈,但故意留一个缺口,把精明有战斗力的羊从缺口里放跑。
然后狼再把缺口堵上,剩下的笨羊没有了首领,有的被赶到雪窝里等冻死,成了狼寒冬时的储存粮食,其他的则被砍瓜切菜似的全歼。
逃出去的羊跑出去好远,以为安全了,也实在跑不动了,就松了口气。
可埋伏的狼又出现了,跑不动的羊,碰到了以逸待劳的狼,再次被屠。
赛约河之战,就像一场狼歼黄羊。
10万欧洲骑士像黄羊一样,被狼一样的6万蒙古骑兵围歼,两天后只剩千人逃脱,为什么欧洲骑士这么快就被全歼了?
1、体力消耗过大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是发挥蒙古军的轻快优势,不和敌人打城市攻坚战,而是出其不意,诱敌出城,敌军上当了。
欧州骑兵重盔重甲的笨重装备,使他们行动不便。
在宽阔地带,他们适于速战速决,不宜长途奔袭。
可是他们却被蒙古人诱惑下牵着鼻子走,错误的追了一天,人和马都追得疲惫不堪,体力上已经处于下风。
第二天连跑的力气都没有,哪里还有力气打?
2、兵器不如人因为欧州骑士团人和马都戴盔甲,兵器不易刺穿,蒙古人备了几种兵器:长马刀专砍马腿,长枪用来挑战骑士剑,当马腿被砍骑手失去平衡跌下马来,则用狼牙棒伺候,一锤定音了。
欧州骑兵的剑和这些比短了一截,一寸长一寸强,骑士们剑术再好却够不着蒙古人的身体,只有尽力抵挡少被挨打而已,比武器他们又输了。
3、战术落后呆板欧州骑兵还习惯于面对面正面冲撞对打,靠重盔甲来冲击敌人、保护自己。
他们更想不到敌人会从赛约河下游渡河,迂回包抄到侧后方突然袭击。
蒙古军在敌人溃退混乱时又故意网开一面,引诱敌人再次进入伏击圈。
论战术,打法单一落后的匈牙利人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各方面都差一截的战还能怎么打?
就像羊遇上了狼,只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被屠杀!战后,蒙古人控制了匈牙利,势力达到东欧。
这场战役,为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
在欧洲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两条“上帝之鞭”。
第一条就是公元5世纪时,横扫欧洲的匈人首领阿提拉;
第二条就是公元13世纪时的蒙古首领成吉思汗。
所谓的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之战,其实就是两条“上帝之鞭”后人的对决。
蒙古进攻匈牙利的这次大战,历史上叫做赛约河之战(也叫蒂萨河之战、潡宁河之战)。
蒙古三路大军进攻匈牙利1240年,蒙古12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匈利亚。
北路军以拜答儿为主帅,率察合台部三万大军,负责进攻匈牙利的外援波兰。
南路以合丹为主帅,率窝阔台部3万军队,绕过喀尔巴阡山,迂回前进。
中路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先锋,率6万大军直接越过喀尔巴阡山,直奔匈牙利都城布达佩斯。
1241年初,北路军攻下了波兰数城,并击败了西里西亚国王亨利二世所集结的3万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组成的军团,在四月份与拔都会师于匈牙利。
南路军在绕过了喀尔巴阡山之后,攻取了匈牙利数城后,同样在四月份与拔都会和。
很多人说这次大战是蒙古军队以少胜多,这明显有问题。
出发前三路大军12万,会师之后,即使有战损,蒙古大军也应该在10万人上下。
而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所聚集的兵力,差不多也是10万余人。
这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因为双方兵力相差不多,而匈牙利军坚守不出,蒙古大军以“速不台为先锋,与诸王拔都、吁里兀、昔班、哈丹五道分进”,进攻布达佩斯城未果。
蒙古军队诱敌出城蒙古军队主动撤退,在赛约河东岸沼泽地扎营,即“速不台出奇计,诱其军至潡宁河”。
布达佩斯城内军民见蒙古军撤退,纷纷要求出战,而大主教乌古兰也不满贝拉四世的谨慎,要求主动出击。
历史上很多求战、求胜心切,主动出击的战役,最终的结局都是以失败告终,这次也不例外。
在多方压力下,贝拉四世率领匈牙利大军进至赛约河西岸驻扎。
贝拉四世遵循匈王阿提拉的传统,用辎重大车首尾相连,组成了一道环形防线。
蒙古军队结筏渡河,绕后攻击蒙古诸王的大军驻扎在赛约河上游,河水较浅,可以直接骑马涉水渡河。
中游有桥连通两岸,由拔都率主力夺桥。
而下游水深,由速不台结筏悄悄渡河,“绕出敌后”。
战斗开始,诸王先从上游涉水渡河与匈牙利大军交战。
拔都也率军夺桥,遭到匈牙利守军的反击,“没甲士三十人,并亡其麾下将八哈秃”。
拔都和诸王都认为匈牙利军队势头正盛,应该暂时停止进攻。
速不台却坚决不肯撤退:“王欲归自归,我不至秃纳河马茶城,不还也。
”速不台督促他的军队在下游渡河,绕到了匈牙利军队的侧后方袭击。
匈牙利猝不及防,开始出现混乱。
拔都趁势渡河,与诸王大军会合,包围了匈牙利军队。
蒙古军队围住三面,留出一条生路话说困兽犹斗,当敌人知道了毫无退路之时,必然以命相搏,奋力抵抗。
所以,蒙古大军围住了东、南、北三面,留出了通往布达佩斯城的西面给匈牙利军队逃走。
匈牙利军队果然中计,纷纷放弃抵抗,在一片混乱中向西撤退,彻底丧失了斗志。
而蒙古大军趁势追击,在数日的追击中,击杀了匈牙利军将近七万余人。
蒙古大军追至布达佩斯城下,顺势拿下了佩斯城,贝拉四世只身逃亡。
蒙古大军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也正是这一战,让蒙古大军在东中欧有了大本营,为拔都在2年后建立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奠定了基础。
可惜了,如果忽必烈再厉害点,可以有效的控制其他的汗国,那么东方海中的四个小岛,还有东中欧、中西亚的大部分区域,现在可能都是中华之领土。
参考: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曾经高贵骄傲的欧洲骑士,被蒙古骑兵结实实地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10万大军在两天内灰飞烟灭,此战也是世界军事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任命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先锋,率领蒙古大军西征。
大军一路碾压,横扫了欧亚大陆,到了1241年,蒙古人已经打到了多瑙河边上的佩斯城下。
佩斯城是匈牙利的首府,它分为两座城,多瑙河以西的,叫做布达,多瑙河以东的,叫做佩斯,两座城合起来就叫做布达佩斯,简称佩斯城。
而匈牙利的的国王贝拉四世,就居住在佩斯,在看到蒙古大军的到来,贝拉四世十分淡定,他认为,凭借宽阔的多瑙河,以及复杂的桥梁,完全能够阻挡蒙古骑兵前进的道路。
因此,贝拉四世下令,严禁城内的士兵随意出战,他要做的,就是坚守堡垒,用时间换空间,消耗蒙古骑兵的战机。
不得不说,贝拉四世的这个办法,确实起到了作用,蒙古骑兵在野战中所向披靡,但面对多瑙河,以及高大的城堡,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并且,攻城大炮一时半会也没能轰开佩斯城的城墙,双方就这样僵持下来。
显然,贝拉四世的计划奏效了,他早就听说过蒙古骑兵的威力,与他们正面硬刚那纯粹就是找死,只有像现在这样,坚守城堡,才能让蒙古人知难而退。
而蒙古大军这边,在看到久攻不下后,先锋速不台想到一个主意,他让主帅拔都带领大军缓缓后退,装出撤走的样子,以此来引诱匈牙利军队出城作战。
而面对蒙古军后退,巴拉四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躲在城堡里不出来,但他沉住气,他的手下的士兵却按捺不住了。
这里要说一下贝拉四世的手下的士兵,这些士兵并非完全听命于贝拉四世,为什么呢?
因为身份不一样,当时佩斯城里,共有十万大军,但其组成却十分的复杂。
其中一部分,是效忠于贝拉四世的库曼士兵,还有一部分,是匈牙利王国中,一些大贵族组成的武装力量,另外,还有小部分圣殿骑士团成员。
也就是说,这十万大军,并不是匈牙利的常规兵力,而是在蒙古大军压境前,临时拼凑起来的,虽说表面上听贝拉四世的号令,但实际上,谁也不服气谁。
而看到蒙古人撤退,第一个坐不住的,就是圣殿骑士团。
本身,这些骄傲的圣殿骑士,对贝拉四世不敢正面迎敌,而是如同缩头乌龟一样躲在城里就十分不满,如今看到蒙古人撤退,贝拉四世依然不让出城追击,这就让他们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因此,在圣殿骑士团乌戈林大师的率领下,骄傲的圣殿骑士不顾贝拉四世的阻止,打开城门去追击撤退的蒙古人,要让蒙古骑兵知道,圣殿骑士团可不是吃素的。
结果,高贵骄傲的圣殿骑士,不出意外地在蒙古骑兵面前栽了大跟头。
蒙古人先采用诱敌骑射的方式,将急于表现的圣殿骑士们,吸引到包围圈,之后,又用弓箭齐射对方的战马,迫使那些骑士下地,而一旦没了战马,这些圣殿骑士,就如同瓮中之鳖,任由宰杀了。
最后,还是在贝拉四世派出来救援队,拼死救援之下,圣殿骑士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不过,虽说圣殿骑士团失利,但毕竟是小范围的战斗,匈牙利的主力部队,还在城内,也就是说,整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而经此一战,也让贝拉四世更加的谨慎。
之后,蒙古大军继续缓慢撤退, 而贝拉四世也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为了让匈牙利士兵上当,蒙古人在一些小规模的遭遇战中,故意落败,甚至不惜伤亡,这样一来,逐渐的就让贝拉四世放松了警惕心。
就这样,双方边退边打,一路纠缠之下,就来到了赛约河与蒂萨河的合流处,就在这里,蒙古人即将上演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
到达赛约河后,贝拉四世选择在河西扎营,这里河流交叉,并且仅有一座桥可供通行,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还能防止蒙古骑兵发动大规模的冲锋,实在是一个好地方。
并且,出于谨慎,贝拉四世还做了另外两项安排。
第一,安排1000名精兵,镇守河面上那座桥;
第二,下令将辎重车首尾相连,并用锁链锁好,形成“车营”,主力部队和辎重布置在其中。
不得不说,贝拉四世还是有些能力的,他采用的这种方式,是典型的农耕军队对抗游牧军队的战术,能够很有效的减少骑兵冲锋带来的破坏。
当年4月10日晚,战斗先有蒙古一方打响,统帅拔都下令趁着夜色夺取夺取桥梁,但早有防备的匈牙利人,对摸黑而来的蒙古士兵迎头痛击,众多弓弩手弯弓抛射,蒙古人丢盔弃甲。
首次交锋,蒙古人失败,在丢下若干尸体后,退回营地。
这次失败,对蒙古人而言并非没有意义,他们的狼狈逃窜,让更多的匈牙利人认为,传说中强悍的蒙古士兵,也不过如此,因此,自大的情绪,逐渐开始在匈牙利人中蔓延。
不过,贝拉四世依旧保持着他的冷静和谨慎,除了安排士兵接着镇守桥梁外,剩余的部队主力,继续龟速到他的车营中。
而在蒙古这边,拔都有些着急了,毕竟大军在外,如果就这么耗下去,不利的只能是自己,但如果此时撤退的话,就会被对方追击,到时候就不得不陷入苦战。
思来想去,拔都认为,还是一鼓作气,将匈牙利人击败为上策,但如何击败,就是一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拔都制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计策。
首先,用远程武器,如火炮、投石车等,向敌人的车营发动进攻,迫使敌人走出营地;
其次,在正面吸引敌人的同时,从两翼迂回,进行包抄,这样就能三方夹击,击溃匈牙利人。
第一步比较容易实施,但第二步就有些困难了,赛约河不是小水沟,骑兵也不能淌着水就过去,同时,还要不引起匈牙利人的注意,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终,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先锋速不台,拔都命他在4月11日凌晨,以夜色为掩护,从赛约河的上游和下游,用羊皮筏子和木舟搭建临时浮桥,以便大军渡河。
终于,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正面部队由拔都亲自带领,架起投石机,拉满弓箭,速不台这边,也率领骑兵整装待发,一时间,战场上的空气似乎都被点燃起来,随着拔都一声令下,赛约河会战正式打响。
此时在匈牙利人的营地里,也是严阵以待,他们接到贝拉四世的命令,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醒,以防蒙古骑兵冲击车营,因此,还有一两支小队的士兵,正在来回巡视。
正待他们准备换班交接的时候,一个眼尖的士兵突然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点,并且越来越大,还没等他发出惊呼,红点就到了眼前,“轰”的一声,落在地上,顿时炸的人仰马翻。
“中国喷火龙!中国喷火龙!掩护!掩护!“匈牙利人曾在之前的几场战役中,见识过这种来自东方的火炮,由于其威力巨大,并且上面刻有龙头,因此,匈牙利人就称之为“中国喷火龙”。
随着火炮越来越多,让整个车营内开始乱了套,同时,伴随着火炮的,还有包裹着生石灰的石弹,这些石弹虽说伤害性不大,但落在地上碎裂开后,生石灰就会溅的到处都是,一时间,让匈牙利士兵眼睛和鼻子大为不适。
很明显,这些火炮和石弹,给匈牙利士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这种混乱,很快就被闻讯赶来的圣殿骑士给稳住了。
毕竟圣殿骑士参与过不少战斗,他们也经历和见识过这种武器,因此,在他们的安抚下,士兵们很快镇定下来,并按照要求集结队形,准备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匈牙利的高层再一次陷入分歧当中,贝拉四世依旧是坚持闭营不出,甚至有必要的话,放弃部分阵地,但其他将领却不同意,一个个要求打开营地,痛击蒙古人。
为何他们此刻如此英勇?
还不是不久前把蒙古人打得丢盔弃甲给闹得,此刻他们信心极度膨胀。
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贝拉四世眼见无法说服他们,同时他内心也想狠狠地教训蒙古人一通,因此他就下令,解开车营缺口,放大军出战。
还别说,这匈牙利人气势汹汹的从车营里出来列队完毕后,着实让拔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匈牙利人采用的是传统的中世纪经典阵型,两翼分布着骑兵,并且夹杂有一部分骑射兵,中间则为主力步兵,步兵组成结构复杂,但共同点就是全部都是重恺重甲。
而在阵型的后方,则是披着十字战袍的圣殿骑士团,他们是整个阵型的核心力量。
而蒙古这边,首领拔都的心情很复杂,毕竟他们是背水一战,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并且,他们背靠赛约河。
空间上十分局限,这就造成了蒙古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但再艰难,也只能战不能退,击败匈牙利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希望速不台能快一点过河。
交锋由拔都一方发起,他让轻骑兵先行试探,结果被匈牙利人的弓弩手给逼退,这下匈牙利人顿时士气高涨,随着整齐的口号,方阵开始缓缓逼近蒙古部队。
这下拔都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不利,由于对方人数众多,导致蒙古骑兵不得不陷入近身肉搏战,此时蒙古一方完全是在拿人头来填,但很明显,匈牙利人有十万大军,就是耗也能把拔都耗死。
幸好,援军及时赶到了。
正当在战场上,匈牙利一方呈碾压之势,拔都陷入苦战的时候,从匈牙利方阵的两侧,蒙古骑兵杀了过来,领头的正是速不台。
此时,贝拉四世正准备对拔都发动最后总攻,准备一举将这些蒙古人赶到赛约河里去,但还没等他发出命令,阵型的两侧就被奔袭而来的蒙古骑兵给冲乱。
倒不是匈牙利人无能,实在是蒙古人太快了,快到他们来不及做出反应。
在来回冲击下,匈牙利人的阵型大乱,贝拉四世和几位指挥官,拼了老命,才将主力队伍收拢,重新退回了车营之内。
那些没来得及退回去的匈牙利人,被蒙古骑兵一一屠戳干净,随后,蒙古人架起投石机,点燃火炮,开始玩命儿的往车营里轰,一时间,匈牙利人的车营内部,充斥着大量的火光以及烟雾。
这种情况下,任谁也挽救不了匈牙利人的溃败,所有人此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命。
看到对方的阵型已乱,拔都命人故意打开包围圈右侧的一个口子,同时其他三个方向的火力,集中攻击,将车营里的匈牙利人,赶到右侧,逼迫他们从右侧突围。
一切都按照拔都的计划进行着,匈牙利人看到右侧薄弱,就拼命地往右侧突围,但就在他们突围成功,暗自庆幸的时候,前方出现了等待他们的蒙古骑兵,继续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最终,在蒙古人的驱使下,匈牙利人被逐一消灭,十万大军也所剩无几,到了第二天,幸存的仅仅只有贝拉四世的贴身护卫,这场战役,以蒙古人完胜告终。
赛约河之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原本占据劣势的蒙古人,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战术在这场战役中,不管是先期的接触战,还是中期的交锋战,以及后期的歼灭战,蒙古人把各种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像什么迂回、包抄、诈败等等,这些战术可能在中原并不新鲜,但放到当时的西方,绝对是一流的计策。
同时,蒙古骑兵在长期的战斗中,也磨合出了不少适合他们的战术,比如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等。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在各种计策的基础上,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将这些计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这些,远远不是西方那些骑士能理解的。
其二,装备首先就是火炮,有个历史学家德鲁果斯,就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提到过蒙古人的火炮,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中国喷火龙”,这种武器不仅让匈牙利人大开眼界,也让他们损失惨重。
另外就是弓箭,蒙古士兵使用的弓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弓,采用木材、牛角和筋层叠而成,最大射程可达270多米,能够有效的击杀敌人。
并且,蒙古士兵还喜欢使用毒箭,比如含砒霜、巴豆的毒箭,这种箭在点燃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毒烟,因此就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三,新式武器前文提到了火炮,还有一些新式武器,也让匈牙利人吓破了胆,比如投石车、火箭等,这些武器,都是蒙古人在进攻中原时,中原人拿来抵抗他们的,结果被蒙古人学会后,稍加改造,就成了攻城武器。
而匈牙利人哪里见识过这个?
他们还停留在正面硬碰硬的时代,因此,对于这些新奇的远程武器,不仅让他们开了眼界,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后记:贝拉四世最终逃了出去,不过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战马被蒙古骑兵射死,最后是换了一匹备用马后,才得以逃出生天,而前文提到的圣殿骑士团,损失极为惨重,首领乌戈林大师也在混乱中被一箭射死。
而蒙古人这边,本应扩大战果,继续进行西征,但在大军休整期间,大汗窝阔台的死讯传来,因此拔都不得不调转方向,开拔东归。
结语:赛约河之战,蒙古人以数量少于匈牙利人的兵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与蒙古骑兵强悍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他们采用的合理战术、使用的精良武器以及各种新式武器都有关系,总之,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蒙古骑兵能击败欧洲骑士,也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
1241年4月11日。
今天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赛约河。
蒙古人给骄傲的欧洲骑士上了一课。
两天之内,匈牙利强悍的10万大军在6万蒙古人的打击下灰飞烟灭。
兵临佩斯城1241年,拔都兵分三路,对波兰、匈牙利发起进攻。
兵分三路的决策,为此后的战事定下了基调。
一方面,匈牙利三面环山,从东面很难攻取,又与波兰关系紧密,因此,拔都兵分三路,南路、北路绕过山险,直接攻入匈牙利、波兰腹部,分散其力量,拔都的中路军也能顺利通过山险,直逼匈牙利核心地区。
(当时,布达与佩斯隔多瑙河相望,还是两座城市,此战发生在多瑙河东岸的佩斯城附近。
)另一方面,当时的匈牙利是名副其实的“封建”制,其国王贝拉四世直接管辖的兵力不多,其国兵力多在封建主之手。
封建主不可能容忍蒙古军长期威胁自己的领地,只能迫使贝拉四世在决战中速战速决。
而对于擅长以战养战的蒙古军来说,他们可以从容选择进军路线、节奏。
因此,蒙古军在整场战争中,都获取了主动权。
内讧中路,拔都直趋佩斯,扎营于离佩斯半日路程的地方,准备决战。
蒙古军派出游骑,试
游骑连续三日诱敌后,尽管贝拉四世仍不敢出战,但Ugolin大主教按捺不住,率少数兵马出战。
毫无悬念,Ugolin部被诱入沼泽,被全歼,只有大主教等数人逃回城。
由于匈牙利援军未集,为防止内有坚城,外有强援的态势,蒙古军不便大举攻城,遂采取分化、瓦解之法。
当时,佩斯城中,有一支从奇卜察克人武装。
蒙古攻匈牙利,正是以匈牙利收容这支武装为借口。
该部与蒙古人多次交战,对蒙古军特点十分熟悉,是不小的威胁。
原本,匈牙利贵族对这支武装引来战争就不满,此时,匈牙利贵族获悉蒙古军中有许多奇卜察克人,认为该部很可能会成为内应,遂杀掉了该部首领,该部逃散。
如此,蒙古人借匈牙利人之手,除掉了威胁。
诱敌不久,匈牙利援军汇集,达到了10万之众。
贝拉四世遂决心出击!直接对撞,对蒙古人一点好处都没有,拔都按照原定计划,诈败而退。
蒙古军缓缓退,退到了赛约河以东。
蒙古军一路退到离赛约河5英里的一处地方。
该处多沼泽,不利于欧洲重装骑兵作战,四面多树林,容易设伏,匈牙利人不敢贸然进攻,遂在赛约河西岸扎营。
敌人被诱出坚城,蒙古人的计划成功了!猎物匈牙利军队扎营后,担心蒙古人突然袭击,遂采取了两个决定。
1、以1000人控制大桥。
大桥是两岸唯一通道,匈牙利人控制此桥,以为就掌握攻守通道。
2、扎营处,环车为营,用盾牌掩盖,宛如临时堡垒。
如此,匈牙利人自以为攻守兼备,高枕无忧。
殊不知,在蒙古人眼中,他们已成了猎物!蒙古人的营地,树木茂密,无法被窥视。
而匈牙利人的营地,地形开阔,其一举一动,皆在蒙古人视野中。
拔都注视着匈牙利人的营地,就如同观察自己的猎物一样!围攻相持数日后,拔都发现:匈牙利军已经出现懈怠。
时机到了!当夜,蒙古军兵分两路:拔都直接进攻大桥;
速不台率军从下游潜渡。
主帅拔都亲自指挥的争桥之战,虽然使用了火炮,但仍不能急克,只是急攻急退。
不过,争桥之战,吸引了匈牙利军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速不台率军从下游渡河。
分成若干小股在夜幕掩护下前进,既不被敌人发觉又能保持彼此联系,这是蒙古军在常年狩猎中磨砺出的特殊能力,被欧洲人恐惧地称为“灌木丛战术”。
为了加快迂回速度,蒙古军同时采取了浮渡和结筏两种渡河方式,争分夺秒。
速不台尚未过河时,先过河的蒙古军已经发起进攻,但被击败。
速不台渡河后,败回的蒙古军将领建议:敌人很强,先退回去,“徐
速不台坚决拒绝!催动大军迅速进击!贝拉四世立刻组织反击,两军激战,胜负不分。
这时,拔都趁敌混乱,立刻控制大桥,攻过河来!两路夹击!战场控制正面近战,蒙古人并无优势。
但是,蒙古人的战法使他们有很的战场控制能力。
当时,欧洲骑兵的战法虽然已开始逐渐丰富,但其最擅长的,仍然是从正面直冲对手腰部。
而蒙古人的战法是:1、以前部轻骑且战且退;
2、当欧洲骑兵因速度不一,阵势不齐时,蒙古轻骑分头转向敌军两翼,以弓箭扩大敌军的混乱。
(相关纪录片作过测试,在50米范围内,蒙古弓无论是用重箭还是轻箭都可以给披甲欧洲骑兵造成有效杀伤)3、预先部署于后的蒙古重骑兵从正面发起进攻。
《蒙古秘史》曾记载:100名蒙古骑兵可以包围10倍于己的敌人,1000名蒙古骑兵可以控制53公里的正面战场。
因此,蒙古人迅速控制了战场,压制了匈牙利军。
但是,匈牙利军的营帐紧密,蒙古军一时也攻不入!围猎这时,蒙古人采取了围猎时常用的手段:“网开一面”!匈牙利军队,是由各贵族的部队组成的,并非主帅严密控制的大军。
见蒙古军“网开一面”,各部匈牙利军队纷纷从缺口逃出。
如此,匈牙利军阵势大乱,完全溃散!没有人比蒙古人更擅长追击惊慌失措的猎物了!蒙古人像狩猎时一样,以弓箭驱散逃离中的敌人。
匈牙利军有的被驱到沼泽而死,有的因疲劳而被追上杀死。
此战,匈牙利军尸体分布达2日路程,可见其溃散之惨!贝拉四世有好马,遁入深林,跑去投奔女婿。
大主教战死。
歼灭战!后续战后,蒙古军攻破佩斯城,焚城而去。
3天前,在4月9日,在莱格尼茨堡,北路军已大败亨利二世。
4月11日,另一支蒙古军击败了特兰西瓦尼亚。
3天之内,蒙古军歼敌15万!欧洲门户洞开!蒙古军先锋逼近维也纳。
然后···窝阔台去世,蒙古西征军还师。
欧洲人,松了一口气!此战,匈牙利军覆灭。
但却也不必过于苛责他们的统帅。
因为:当时的蒙古军实在太强了,和他们的对手不在一个档次。
兵分三路,同时进攻波兰和匈牙利。
别人这么玩,叫“分散有限的兵力”。
但是,蒙古人天生就有这样的本领:几路相距甚远的大军能协调如一。
欧洲史学家至今还没搞明白蒙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蒙古军在退却、迂回、围攻、追击中惊人的转换速度,不可思议的夜行军能力,更是他们在常年狩猎生涯中所养成的天赋,更是别人模仿不了的。
当时的蒙古人,把他们的天赋,与中原、西域地区的技术、财富融合到一起,其战斗力远胜于同时期任何对手!
参考: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役的背景:此次战役发生在蒙古铁骑第二次西征期间,因战场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而被后世称为赛约河之战。
当时,蒙古西征中路军以术赤长子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副将,率领6万大军,杀向匈牙利,并于1241年4月抵达匈牙利佩斯城下,此时城里已经聚集了贝拉四世由欧洲征调而来的10万大军。
此战,欧洲人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两天之后,据守多瑙河的10万欧洲军队便近乎全军覆灭,仅余千人逃脱。
蒙古人的上帝之鞭也再次横扫欧洲!贝拉四世上台后,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加强中央集权上,一方面对内剥夺贵族的权力和土地,另一方面对外力争扩张版
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让匈牙利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日耳曼骑士,可是库曼人的加盟却为匈牙利带来了隐患。
放纵不羁的库曼人开始不断侵扰当地居民,而贝拉却因利益牵扯有意纵容,这让匈牙利国内民族矛盾变得越发严重。
在面对来犯的蒙古大军时,匈牙利贵族甚至放出狠话“让那些异教徒去保卫你的王国吧!”当时佩斯城的10万守军除了匈牙利本土军队外,还有近4万库曼游牧兵、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弩兵和步兵、波兰、斡罗斯战败后逃亡而来的贵族残兵以及乌戈林带来的些许圣殿骑士团人马。
匈牙利以这样一支矛盾重重的多民族军队来对抗骁勇善战、团结一致的蒙古骑兵,其结果不言而喻。
匈牙利守军内部矛盾重重,而蒙古方面却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勇士。
蒙古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辽阔的草原上。
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战士:他们自幼练习摔跤、骑马、射箭,最终这让他们习得了一身本领,而且为了生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被锻炼得极其强悍。
总之,草原上的艰苦生活,让他们具备了更高的单兵素质。
除此之外,蒙古人的兵器也让他们在战役中具备了优势,除随军配重投石机和架设式火箭外,蒙古人使用的长矛和弓箭,也让他们在擅长使用短刀的欧洲军队面前,拥有了更广的攻击范围。
“一寸长,一寸强”,在这场战役中“远程”兵器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蒙古军撤退过程中,他们走走停停,时不时就回首反射几箭,这让追击的欧洲军队狼狈不堪。
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战术得当才是蒙古人赢得战争的最关键因素。
战役初期,贝拉四世困守佩斯城,这让攻城的蒙古军大吃苦头,由于诱敌出营野战之法失去了作用,蒙古人开始为后勤保障担心起来。
至此困境,“速不台出奇计,诱其军至漷宁河”,随后拔都佯败撤退,战役形势开始发生转变。
匈牙利人果然中计,贝拉四世渡过多瑙河率军追击。
拔都调转回头,以重型火力遣兵夺桥,并掩护在下游结筏潜渡的速不台。
最终,夺桥成功,迂回亦成功,匈牙利军在蒙古人的围攻下死伤惨重,贝拉四世被迫向外突围,却闯入拔都设置的陷阱。
霎时,伏兵骤起,截杀匈军,使匈牙利军队全线崩溃,乌戈林战死,贝拉四世侥幸孤身逃脱。
赛约河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围歼战,此战过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这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
公元1235年,窝阔台汗(元太宗) 发动了大规模的西征军事行动,这是蒙古军第二次大举西征了(第一次是成吉思汗西征)。
拔都西征参加这次西征的均是诸王长子(包括但不限于),所以这次西征又被称为“长子西征” 。
第二次西征主要由成吉思汗孙拔都(术赤子)率领,但西征大军的灵魂人物是速不台,他早有西征经验,且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尤其是在之前的灭金战争中显示出极高的军事技战术素养,屡建奇功,其过人的统军才干足以做诸王的老师。
前因后果公元1234年,窝阔台汗召开诸王大会,决定继承成吉思汗遗愿,继续发起声势浩大的西征。
窝阔台出军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钦察(今俄罗斯西部)、不里阿尔(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等国家和地区,基本荡平并征服了波斯全境。
1235年, 由于攻伐钦察汗国的蒙古军队遭遇顽强抵抗,进攻受阻,窝阔台准备派遣强大的西征军增援,术赤子拔都、察合台子拜答儿、窝阔台子贵由、托雷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蒙古语:老爷、贵人之意)、驸马公主的长子都参加了这次西征,由拔都总领诸军。
次年,大军集结完毕,开始依次踏上西征之路。
蒙古军最先攻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尔,由大将速不台指挥,很快征服了不里阿尔。
1237年,蒙古军攻击钦察汗国,大破其军,擒杀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的广袤地区全被纳入蒙古帝国版
征服俄罗斯灭掉不里阿尔、钦察后,拔都挥军大举入侵罗斯公国(今俄罗斯欧洲部分),一路势如破竹,所经无不残破灰灭。
1237年底,蒙古军攻克梁赞、莫斯科等14座重要城市,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破基辅。
占领基辅后,俄罗斯已成为蒙古人之禁脔。
攻伐波兰、匈牙利1240年,在钦察大草原休整一番后,拔都率蒙古军继续西进,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了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儿(今匈牙利)。
著名的赛约河之战就发生在蒙古军攻击马扎儿(匈牙利)的过程中。
赛约河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1241年蒙古军击败马扎儿(匈牙利)是一场以寡胜众的著名战役。
当年,悍将速不台和统帅拔都分率两路大军攻伐东欧,强行翻越高耸险峻的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会师于匈牙利平原,在两支大军侧翼还有两股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以掩护主力大军的战略意
匈牙利国王贝拉判明蒙古军进攻的目标是其王都佩斯城(今布达佩斯),了解到蒙古人的用兵意
4月,双方军队最终对峙于赛约河(今萨迪河)两岸 。
匈牙利军队指挥官侦知对岸是蒙古军主力后,迅速派兵抢占了一个庞大而坚固的桥头堡,又在河西用大量马车结成一座足以据守的军事堡垒,大军严阵以待,静候蒙古军的攻击。
对岸蒙古军似乎并不急于发起强攻,而是等待后续的攻城器械源源不断被运来后,才开始发动佯攻。
黎明时分,蒙古军工兵用威力巨大的抛石机和连发火箭(南宋、中亚工匠制造)向守卫桥头堡的匈军猛烈轰击,守军从未见过这样的攻击利器,在前所未见的迅猛攻击下瞬间崩溃,四散而逃,蒙古骑兵迅速穿越浮桥,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主力发起进攻。
匈牙利军队人数绝对占优,虽然其前锋被蒙古军的第一波冲击打蒙了,死伤甚众,但主力仍保持完整,并信心满满地列阵迎击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军队。
双方交手后,匈牙利人很快发现对面的蒙古军并非主力!原来,速不台早已经率领3万蒙古军精锐主力在离此近百里远的地方乘夜泅渡过冰冷刺骨的赛约河,突然从匈牙利军的背后冲杀了过来,匈牙利大军猝不及防,队形很快冲散,指挥官只得把队形散乱的军队收拢,并退回到坚固的车阵中拼死据守。
蒙古军再次调集大量的抛石机、回回炮,对准匈军兵营发射了密集的礌石、火箭、炮子、燃烧油,用马车环绕的坚固阵营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这些威猛而破坏力极强的攻城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从未领教过的,无坚不摧,杀伤性极强,匈军将士内心的恐慌不难想象。
一旦士气涣散,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遭受致命影响,人数再多也无济于事。
蒙古军队打仗从不靠“人海战术”。
此战速不台、拔都等人采取了“围城必阙”的策略,匈牙利大军被迅速击溃,无数残兵败将从缺口处争先恐后地抱头逃窜。
但是,蒙古军队没有辎重负累,无需任何后勤保障,轻装疾进,其速度和耐力远强于匈牙利溃兵,蒙古骑兵每人配备两、三匹战马,遂可以不停换马跟在溃兵后面紧追不舍并四处截杀。
据史料记载,赛约河战役,10万匈牙利军队共有7万多人被杀,被俘或失踪者更是难计其数。
赛约河之战进行两日后,10万匈牙利大军死伤、逃亡殆尽,仅剩千余将士在赛约河畔浴血抵抗,苦苦支撑,最终还是难逃彻底覆亡的厄运。
赛约河战役结束后,蒙古军马不停蹄地围攻国都佩斯城,并一举攻克之,共有10万余人罹难。
小结蒙古军队作战靠的是骑兵高度灵活的机动性,从不与优势敌军正面对攻。
蒙古军在欧洲东部消灭了大量身披坚固盔甲但行动笨拙的重装军队。
欧洲军队擅长打阵地战,但在速度上远不如行动飘忽、精于骑射的蒙古骑兵,正是这种劣势,使得能从战场上侥幸生还的人少之又少。
欧洲军队主要依赖于近距离的格斗搏击,靠人数优势与互为支撑的阵法大量杀伤敌军,而蒙古军则长于机动作战,并非靠人数取胜,有利则进,不利则退,故每战伤亡较少。
蒙古将帅精于谋略,还很注重侦察敌情,能做到知己知彼,虽以常能出敌不意,以少胜多。
研究欧洲军事史的专家认为,欧洲军队与蒙古西征军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大约为10比1,这或许是冷兵器时代相差最悬殊的。
要不是1241年窝阔台汗病逝,拔都、蒙哥等人急于东归争位,率军从巴尔干半岛撤回到伏尔加河流域,再取路回到蒙古高原 ......若蒙古军继续西伐 ,恐怕整个欧洲都会被蒙古铁蹄蹂躏,最终成为蒙古人的大牧场。
【插
没有这么夸张,应该是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是1241年,蒙古大军6万铁骑面对10万匈牙利军队的战役。
早期的作战中,基辅罗斯和其他突厥部落,四分五裂,能够出兵超过1万的大公屈指可数。
这点实力,当然无法和蒙古数万大军对抗,纷纷投降或者溃败。
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占领了乌克兰大部。
1241年,拔都大军向西出击,北路大军深入中欧,攻掠加里西亚和波兰,后南下与南路大军汇合。
南路蒙古军的对手,则是强悍的匈牙利人。
匈牙利王国是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于公元1000年建立,历史悠久,实力强大。
可以说,当时匈牙利是少数几个可以拿出10万
但匈牙利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经验,相比蒙古大军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拔都和速不台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部队官兵也都是常年战争活下来的精锐。
此次蒙古人判断局势,认为匈牙利军队还是颇有实力的,又占据兵力优势,如果守城还是很有威力的,不容易攻下。
事实上,蒙古人试探性攻打的佩斯城,确实是岿然不动。
蒙古人认为,匈牙利这里有着大草原,这是最适合蒙古人发挥野战威力的地方。
只要把匈牙利人应出城市,放到草原上进行骑兵野战,蒙古人就一定会胜利。
于是,蒙古人故意示弱,引诱匈牙利大军发动进攻。
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军事作战经验不足,竟然中计。
他率领10万大军,一直追击蒙古人到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处,离开了坚固的佩斯城。
其实,匈牙利骑兵同蒙古骑兵的正面近战交锋中,只是略占下风。
匈牙利骑兵的马匹具有优秀的速度和冲击力,也比较高大。
相比起来,蒙古马只有耐力上有很大优秀,其他都很普通。
如果双方直接策马冲锋对抗,蒙古马还要差了一截。
就具体对战来说,匈牙利骑兵的铠甲防御力比较好,近距离格斗时武器破坏力很强。
然而,蒙古骑兵则赢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机动性的优势,第二是弓箭。
蒙古人也许是,最早意识到机动性对于大军团作战的重大意义。
蒙古马不算什么好马,却有着非常优秀的耐力,可以提供大范围两翼迂回的战术。
古代军队高度依赖后勤,士兵至少断水超过3天就会溃散,断粮超过1周也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蒙古骑兵可以依靠机动性的优势,切断对方补给路线,攻击对方补给中心。
战略上蒙古人的优势,匈牙利依靠战术无法挽回。
另外,蒙古人的弓箭可以压倒匈牙利人。
这种射程远,杀伤力大的复合弓箭,很容易造成敌人巨大的伤亡。
蒙古人精于骑射,弓箭射速和精度都很高,任何军队面对他们都会付出代价。
总之,6万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大大超过10万匈牙利人。
只是匈牙利人妄尊自大,还不知道而已。
正面诱敌同时,一股蒙古大军则突然从赛约河下游用木筏偷渡成功,一举包抄了匈牙利人的退路。
10万匈牙利大军的补给线路被切断,顿时陷入大乱中。
蒙古人狡诈,他们从三面猛攻,故意留出一面空挡。
据说蒙古人由于兵力不足,在攻击的三面采用了疑兵。
他们将一些军马上捆上草人,跟随真的骑兵一起冲锋。
匈牙利人从远处看,觉得蒙古人至少有十多万人,大惊失色,士气大减。
留出的一面,蒙古人设置了很多伏兵。
当时匈牙利人即便知道有诈,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从空挡突围。
沿途,匈牙利人不断遭到蒙古人的猛烈伏击,军队逐步混乱溃散,失去组织。
最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为了逃命,丢下部队带少数骑兵先行逃回佩斯城,各部一窝蜂的四散逃窜。
沿途的重创后,10万匈牙利大军仅有二三万人逃回,约有7万人被蒙古人消灭。
蒙古人随后猛攻佩斯城,匈牙利残兵败将崩溃,逃出城去。
蒙古人将佩斯城洗劫一空,将男女老幼都抓走成为奴隶,然后一把火将城市烧毁。
由此,整个匈牙利都被蒙古人占领,一直逼近到多瑙河。
1241年7月蒙古军的先头部队甚至抵达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塔特,眼见中欧就要被蒙古人打烂。
万幸的是,1242年春,蒙古大汗窝阔台死了。
拔都判断蒙古后方会有大变,放弃继续入侵中欧,率领大军返回伏尔加河流域。
其实,此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够大了。
金帐汗国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罗斯;
即包括西西伯利亚、花刺子模、伏尔加河保加里亚、北高加索、克里木、杰什特等地区,罗斯各公国均臣属于金帐汗国。
参考:
在讲述这个事情之前,先说明一点,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的皇帝,他是中国的入侵者,因为他当时入侵了中国的金国,建立的帝国也是蒙古帝国,一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大元吞并大宋后,蒙古帝国分裂,元朝这才成为中国王朝历史的一部分。
然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蒙古人征讨欧洲时的大汗,也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儿子窝阔台汗。
然后就是
根据现在史学家的考核,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团联军充其量只有3万人。
而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军队也没有十万之众。
当时贝拉四世依照风俗,派遣使者手持带血的宝剑,号召众附佣前来驰援,同时也向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并联络库曼人参与抵抗蒙古人的战争。
结果匈牙利的封建贵族与神圣罗马帝国方面对此反应冷淡,只有库蛮人派遣了4万人参战。
加上贝拉四世本来的人马,一共也就5-6万人,而且以步兵为主。
而蒙古大军的实际参战人数在两次战斗中也不是6万人,对战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团联军的是北路由海都和拜答儿指挥的三万人。
在赛约河之战中,蒙古大军虽然三路人马集结,但是按照1/2倍于匈牙利军队的人数,实际出动的人马也就只有2-3万。
至于为什么能打赢,首先来说当时东欧的军队装备真的很差劲,而且军队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民夫,那种连盔甲都没得穿的小白战士。
而蒙古大军轻重装备样样齐全,根据波兰方面的描述,蒙古大军发出的火箭是他们没见过的,所以大部分士兵以为蒙古大军会妖术,所谓纷纷溃逃,结果让海都给打的全军覆没。
再就是东欧联军的指挥官水平太差,赛约河之战,拔都先是诱敌深入,将敌人带到广阔的平原,随后轻重骑兵交替攻击,采用蒙古人擅长的帕提亚战术,从两翼击溃了联军主力,另外还有部分人马攻占了渡河的桥,截断了联军退却的后路,之后围三缺一,打的联军向西夺路而逃,最终除了倒戈的,基本是没活人了。
所以蒙古人的胜绩,不只是他们战斗力太强,还因为东欧人当时太垃圾了。
参考:
别再以讹传讹啦!1241年蒙古西征军虽在匈牙利、波兰取胜(这是2场相距千里的不同战斗),但战果根本没有网络写手们传扬得那么夸张。
还全歼10万欧洲骑士(重骑兵)呢,须知,当时要成为一名骑士必须贵族出身,而且得有钱置办昂贵的武器装备。
在长期盛行募兵制的中世纪欧洲,能随时拉起2万至3万军队开赴前线已堪称强国(整个法兰西也就1万多骑士)。
十字军东征鼎盛时期,在全欧范围内才勉强凑够10万人马,其中真正的骑士至多3万人,剩下的都是奴仆、家丁、雇佣兵(多数为步兵)和随军商人。
那么,蒙古铁骑大破欧洲联军的历史真相又是什么呢?
1236年春,蒙古汗国正式发起“长子西征”,由术赤长子拔都任主帅、名将速不台任副将,所辖部队分为4路人马,总数约15万(并非全部投入一线战斗,当时进入欧洲的蒙古军不到10万)。
1241年春,由察合台之子拜答儿指挥的右翼蒙古军为策应拔都主力部队的行动,率先向波兰发动进攻。
有说法认为拜答儿所辖蒙古骑兵约2.5万,但据当时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记载,拜答儿所部进入波兰时只有1万人,在历经几次战斗后减员至约8000人,而这8000骑兵就是蒙古西征军投入与日耳曼-波兰联军展开莱格尼察大战的全部兵力。
再说日耳曼-波兰联军一方,他们果真像某些网文中所说的集结了7万至8万大军吗?
当然不可能啦,据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钱伯斯(james chambers)考证,由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指挥的这支联军最多2.5万人,其中大都为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他们既无战马也没有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而据波兰历史学家Gerard Labuda研究表明,构成联军中坚力量的职业军人只有7000至8000人,那么这里面真正的圣殿骑士又有多少呢?
说出来吓人一跳——不超过90人。
战后圣殿骑士团大首领庞塞·德·奥蓬(Ponce d'Aubon)曾给当时的法王路易九世写信汇报战况,称其损失了3名骑士、2名仆人和500名男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冤死鬼其实就是在骑士老爷的庄园里干活的农民,他们装备十分低劣(很多人操着农具上阵),也没受过多少军事训练,将之驱赶上阵不过是被迫尽封建义务,替骑士老爷们壮声威和充当“肉盾”。
至于所谓的“条顿骑士团参战”一事,更纯属该骑士团大佬、时任普鲁士方面指挥官的鲍勃·冯·奥斯特纳(Poppo von Osterna)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捏造的谎言。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厄本(William Urban)长期研究波罗的海十字军东征和条顿骑士团,他在2003年出版的《条顿骑士团军事史》一书中披露,鲍勃·冯·奥斯特纳在莱格尼察之战后很多年才去世,并非如传闻所说此公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还有个旁证就是当时圣殿骑士团大首领庞塞·德·奥蓬写给法王的信中,只字未提条顿骑士团参战一事,更没有讲“奥斯特纳壮烈牺牲”,而这样一位著名骑士、高级将领若果真战死,前者肯定是不敢瞒报的。
书归正文,莱格尼察之战蒙古军确实打的漂亮,诱敌深入、疑兵之计、侧翼包抄、各个击破等战术运用得极为纯熟,结果是日耳曼-波兰联军被基本上全歼,蒙古人为统计战果将阵亡敌人的右耳割下装满了9个麻袋,亨利二世头颅也被砍下游街示众。
再说匈牙利之战,据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者拉希德·丁(Rashid al-Din)撰写的编年史记载,当时在匈牙利境内的蒙古军约3万人,其中投入赛约河决战的有1.5万至2万骑兵。
那么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有多少人马,他麾下果真有10万欧洲骑士吗?
显然不可能。
当时贝拉四世的确发布了动员令,还向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诸侯求援,但问题在于外援并没有来多少,而贝拉四世治下的很多贵族因为讨厌他,甚至希望其垮台,所以也抗令不遵。
结果,贝拉四世能指挥的部队有1万多人(主力是步兵和弩兵,还有一些轻骑兵和重甲骑士),算上被蒙古人驱赶入境的钦察人(男女老少共计4万难民,能战者最多一半),七拼八凑了大概3万来人(最多近4万人,因为当时蒙古军斥候的报告称匈军是其2倍——蒙古人治军严酷,斥候肯定不敢胡说八道)。
可是由于匈牙利人误杀钦察首领,导致钦察人临阵倒戈,再加上蒙古军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投石机(发射石弹)以及欧洲人尚未见识过的火药武器(特别是爆炸性火箭),最终匈军崩溃,被蒙古军歼灭至少1万人(别嫌少,这可是当时匈牙利的主力部队)。
综上所述,蒙古军仅以4万骑兵投入2个相距甚远的不同战场,就先后取得歼敌不少于3.5万人的战果,应该讲确实很厉害,但前者并非天下无敌。
别看蒙古铁骑横扫中东欧,然而其面对坚固设防的要塞和城市却往往一筹莫展,比如在蒙古人的铁蹄横扫匈牙利期间,维斯普雷姆、沃什瓦尔等17座城防严密的城市均幸免于难。
也正是汲取了第一次蒙古入侵的经验教训,匈牙利人不仅在战后加大防御工事建设(贝拉四世就亲自督建了近100座新城堡,其中66座为石头构造),还训练和雇佣了更多弩兵(弩被证明在守城战中对付蒙古骑兵很有优势)。
赛约河之战结束仅4年后,重建的匈牙利军队就主动进攻金帐汗国,击败一支蒙古军并夺取了今属摩尔多瓦的土地。
而等到40多年后金帐汗国出动3万骑兵再次进攻匈牙利时,蒙古人更是几乎全军覆没,金帐汗兀剌不花仅率少数亲随和妻子逃回草原。
至此,蒙古铁骑百战百胜的神话彻底被打破。
参考:
关于蒙古人和匈牙利人的赛约河之战,传说的部分很多,以至以讹传讹,神化蒙古人战斗力。
其实,蒙古人对匈牙利依险而建的城堡办法不多,鲜有胜迹。
匈牙利人的近战能力,总体上不比蒙古人差。
《元史》说匈牙利有大军十万,但欧洲人并不都认可这种说法,一些欧洲史书认为,匈牙利军队人数同蒙古军队差不多,都是6万人左右。
另外,战前的匈牙利内部矛盾重重,这为蒙匈之战蒙上阴影。
(
早在安德鲁二世时期,贵族就迫使国王签署了诏书,国王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比喻不得向贵族和教会随意征税,并随意驱使贵族对国内外用兵。
这样王权受到削弱,国王和贵族之间是有积怨的。
于是,贝拉四世上台后,首先就是把失去的王权要回来。
他一方面侵吞贵族的土地,另一方面又取消贵族听证权。
为了明确尊卑,他甚至在议政厅抽掉贵族的椅子,让贵族不得不站着和他说活。
这时候,东欧平原上的库曼人在蒙古人攻击下失去家园,纷纷西逃。
贝拉四世不仅收留了他们,还把他们武装起来,作为自己对付贵族的工具。
这让贵族极为不满。
库曼人属于低一级的文明,不大习惯城邦生活,他们把东欧草原弱肉强食的习性带到匈牙利,到处打家劫舍,搞得匈牙利鸡犬不宁。
但贝拉四世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至贵族们气呼呼地说,以后蒙古人来,就让库曼人保护陛下吧!后来,贵族在蒙古间谍中活捉到几个库曼人,勃然大怒,鼓动军队对库曼人发动突然袭击。
连库曼人的首领科腾都被杀了。
库曼人随即展开血腥报复,焚烧了许多匈牙利村庄。
(
国王的抚慰暂时平息了双方怒火,但仍有一批库曼人离开匈牙利投降蒙古,成了蒙古侵略匈牙利人的引路人和帮凶。
留在匈牙利的库曼人大约四万帐。
为了求生,他们不得不团结起来,因为蒙古人的凶残早传遍欧洲。
出于唇亡齿寒的心理和对异教徒的恐惧和敌意,欧洲又有多支部队成为贝拉四世的援军,包括失去家园的罗斯人,以及南欧的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
一支参加了十字军东征的圣殿骑士兵团,也加入了匈牙利的家园保卫战,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视死而归的献身精神,对匈牙利大军有稳定军心的作用。
二:战前形势对比蒙古人和匈牙利人的近战,其实占不了多少便宜,至多也就不相上下。
蒙古人的战斗力在于开阔的平原地带,以娴熟灵活的骑射技术分割包围,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局面,围而歼之。
加上蒙古人远在匈人之上的战争经验和战斗定力,这才是蒙古人屡战屡胜的首要因素。
他们有条不紊,绝不慌乱,对战略战术的执行,一丝不苟。
(
本来,在依险而建的城堡前,蒙古人也办法不多。
如果匈牙利人一直守城,时间长了蒙古人的后勤就会出问题。
但贝拉四世只求苟安,并没有切断蒙古人补给线的想法。
但是,一心求战的圣殿骑士团却有些不耐烦,他们有为宗教献身的祟高信念和对异教徒的愤恨。
所以,一开始就主张主动进攻。
然而,由乌戈林率领的圣骑士团很快陷入蒙古人的重围,死伤惨重,他们第一次领略到蒙古人骑射和执行战术方面的惊人天赋。
一般来说,蒙古人会先射你的马,让马掀翻重甲骑士,再迅速刺死。
逃回城堡的圣殿骑士团再也不敢轻言开战了。
贝拉四世也警慎起来,坚守城池不出。
这下蒙古人慌了,由于担心后勤补给问题,他们连夜后撤。
在圣殿骑士团的鼓动下,贝拉四世也决定让大军开拔,抵达塞约河西岸,依险扎塞。
他们把辎重车辆锁在一起,首尾相连,依托车辆为掩护,组成〝车营〞。
这也是欧洲战场上的传统战术。
这种车营,对阻止骑兵冲锋很有用。
拔都的蒙古主力出现在塞约河西岸。
(
但因为叛徒告密,蒙古人夜袭受挫,伤亡惨重。
在攻占桥梁的战斗中,蒙古人被围猎,许多人落水被淹死,更多的被砍倒或射死。
可见,匈牙利人的近战能力,并不比蒙古人差。
尤其是圣殿骑士们。
匈牙利以弩兵坚守桥头,一边固守车营。
他们的保守战术,要了他们的命。
如果他们趁夜色寻找近战机会,胜负未可知。
拔都决定兵分三路。
他亲帅中军从正面用抛石机和火箭远程攻击匈牙利的车营,另两路骑兵分别从塞约河上下游渡河,以木舟和筏子搭成浮桥。
为掩护渡河,拔都以七架抛石机并架设火箭发射机若干,置处大桥中部,以压制匈牙利的弓弩手。
火箭的爆炸声和尖锐的叫声刺破夜空,抛石机的石弹跟进。
这种石弹上涂有一种有毒的粉状物质,迅速在车营内弥散开来,沧得士兵涕泪齐下,极不舒服。
许多士兵被石弹砸得血肉横飞。
更可怕的是,火箭引起了车营大火,给士兵造成极大恐慌。
圣殿骑士在东征同穆斯林打仗时,见过这种抛石和火箭武器。
他们连忙一边要大家扑灭大火,一边稳住阵脚。
但弓驽手还是完全被抛石机和火箭压制了,匈牙利人左支左绌。
(
蒙古人渡河后,匈牙利大军列队以待。
两侧以库曼骑兵为先锋;
中间是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步兵以及少量的罗斯重甲部兵;
圣殿骑士断后,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道义力量,无疑是这支部队的灵魂。
中世纪欧洲的传统是,每次战斗,贵族都必须冲锋在前。
这场战争就是这样。
蒙军的首轮冲击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贵族和圣殿骑士顶在最前沿,他们作战非常勇敢,鼓舞着后方的战士。
匈军气势而虹,他们强大的近战能力迅速把蒙军逼到岸边。
怯于近战的蒙古骑兵前拥后堵,无法施展,眼看就要顶不住。
贝拉决定要发动总攻。
这时候,不按牌理不牌的蒙军,诡计又起了作用。
一股风一样的蒙古骑兵突然从左翼迅速杀到毫无防范的右翼,把库曼人杀得人仰马翻,一小股骑兵甚至突击到离贝拉国王很近的地方,他们想活捉国王!匈军防线大乱,他们不得不向中部收缩,并在贝拉四世的指令下撒回车营。
但保护他们撤退的弓驽手被蒙古人屠灭殆尽。
(
在弓驽手己屠杀殆尽的情况下,蒙古人的抛石和火箭,开始了对匈军的集体围猎。
车营跟城堡完全不同,根本无法抵御这种先进武器的攻击。
本来,如果匈军再勇敢一点,坚决不退,和蒙古人寻找近身肉搏的机会,蒙古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贝拉四世的保守,无疑使匈军陷入险境。
车营内烟火弥漫,并燃起大火。
匈军只能突围。
不然不是被抛石砸死也会被火烧死。
蒙古人很阴险地故意放开一个缺口,引诱匈军从缺口突围。
他们很快进入蒙军布置的包围圈。
蒙军的弓驽手守株待兔,将这批突围的士兵袭杀干净。
贝拉四世无法掌控局面,他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圣殿骑士的首领乌戈林,自己在亲兵保卫下向外突围。
贝拉四世的战马被射死,不得不换一匹战马继续突围。
贝拉死里而生,乌戈林血染战袍,力竭而死。
乌戈林的圣殿骑士团以及大批冲锋在前的贵族,悉数戕灭。
突围出去的匈牙利军队仍有2到3万人,但惊恐万分的贝拉四世无心再战。
库曼人乘机叛乱,到处抢掠。
蒙古大军驰骋了匈牙利2/3的国土,焚毁了无数村庄,摧毁了所有城堡,留下一堆堆瓦砾。
然后,他们开了个会,决定撒退回国。
(
有人说,如果不是黄金家族出现变故和权争,整个西欧都会陷入蒙古铁骑之下。
其实并非如此。
蒙古人一定有评估,他们深入西欧可能会凶多吉少。
西欧是高度封建化的地区,这些成熟的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城邦,显然和一盘散沙的中亚北欧完全不同。
蒙古人打突厥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是因为这些民族内部都极不团结,组织能力差。
他们很难组织起几万人且团结起来的部队。
更确切地说,这些民族当时大多是部落社会,他们只认部落不认国家,眼里国家观念淡薄。
对部落的忠诚要高于对君王的忠城,一盘散沙,这给了蒙古人各个击破的机会。
另外,中亚和罗斯地区地形开阔,非常适宜于蒙古骑兵的发挥。
但匈牙利等西欧国家不同,他们属于更高级文明,有成熟的建制和强大的国家观念,组织力强。
一旦大敌当前,敌对的各派也能团结在国王周围。
蒙古人也受到完全不同的阻力。
(
他们先后进攻塞克什白堡、埃斯秦尔戈姆城堡、特伦塞城堡、梅内德科城堡、凯迈鲁克城堡等,竟然无一攻克。
蒙古同宋朝打了那么多年,尤其是襄樊城竟4年不克,这都与蒙古对城邦文明的进攻不适应有关,同西欧类似。
假如宋朝不重文轻武,假如蒙古人没有被征服的广阔后方和大批仆从军为蒙古人服务,宋金战争谁输谁赢也未可知。
所以,没必要神化蒙古军队。
蒙匈之战匈牙利的失败,很重要的一点是贝拉四世的一系列决策错误造成的。
参考:
赛约河之战中,蒙古六万骑兵与对战匈牙利十余万骑兵,结果匈牙利人被蒙古人打得溃不成军,整个东欧因此被蒙古控制,这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庆元六年(1200年),花拉子模沙皇帝阿拉乌丁·摩诃末继位。
摩诃末是个有野心的人,一继位就开始四处扩张,在侵占了辽国大片土地之后,开始将目光对准了蒙古。
1215年,摩诃末派遣了一只商队去蒙古,名义上是通商,其实是为了打探蒙古和金国之间的战争情况,从而对敌我实力进行评估。
成吉思汗热情接见了摩诃末的使者,表达了愿意友好通商的愿望,并派遣了一只由四百余人组成的商团,远赴花拉子模进行贸易。
不过,蒙古商队来到花拉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刺的时候,该城市的长官哈只儿·只兰秃见蒙古商队携带了大量贵重物品,于是见财起意,竟然诬陷蒙古商人是间谍,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死,还抢夺了他们的货物。
蒙古商队中有
在得知蒙古大军西征的消息之后,摩诃末吓得屁滚尿流,因为他早已得知蒙古军队十分强悍,不是个轻易可以击败的对手,于是派遣使者去向成吉思汗请罪。
事实上,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也不是单凭一时怒气的,拿蒙古商人被杀说事,只是成吉思汗的一个借口而已,所以他杀掉了摩诃末的使者,表达了自己发起战争的决心。
摩诃末见成吉思汗态度坚决,也决心发起反击,但刚一交战就遭受大败,花拉子模完全不是蒙古的对手。
到1221年,花拉子模全境基本被蒙古占领,期间除了摩诃末的儿子扎兰丁组织过一些有效的反击之外,花拉子模多半时间都是一退再退。
到最后,摩诃末逃到了一个小岛上了却余生,而扎兰丁则进入山区,继续跟蒙古人打游击战,直到最后被山民杀死。
虽然占领了广阔的花拉子模,但成吉思汗并不满足,他让速不台和哲别率军继续西征,占领了罗斯诸国,蒙古大军的足迹到达了黑海地区的克里米亚半岛,大半个东欧因此被蒙古人收入囊中。
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夏战争中去世,窝阔台继位。
窝阔台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发起了联宋灭金之战,到1234年,金国彻底灭亡。
在消灭金国之后,窝阔台开始采取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蒙古帝国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土成为了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
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部和斡罗斯并没有被蒙古人占领,这是窝阔台心中一个很大的心病,所以他在1235年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发兵讨伐钦察部和斡罗斯等未被征服的国家,并积极向西扩张,将整个东欧收入囊中,也就是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
由于在这次西征中,主帅是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各个将领都是各宗室长子,比如说察合台长子拜答儿,窝阔台长子贵由和拖雷长子蒙哥等等,都是军队的各级将领,所以被称之为长子西征。
此次西征中,主帅虽然是拔都,但实际统帅是前锋速不台,出征人数大约是15万。
各路人马从1236年春天开始从各地出发,到1226年秋天在伏尔加河东岸跟拔都等兄弟集合,然后开始发起对钦察和斡罗斯的攻击。
战事进行得很顺利,钦察部首领听说蒙古大军到来,就提前投降了,而斡罗斯虽然做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在1239年被蒙古大军消灭。
蒙古人完全杀红了眼,他们只在钦察草原稍事休整之后,便开始继续西征,而下一个目标就是匈牙利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匈牙利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附近的波兰和乌克兰等国家相对弱小,跟匈牙利的关系也不是很好。
但当蒙古大军开始进攻的时候,这几个国家就开始抱团取暖了,决心共同抵抗蒙古人。
作为应对策略,蒙古大军除了三万人留守南斡罗斯之外,其余十二万大军兵分三路:北路以拜答儿作为统帅,率领三万人攻打匈牙利的外援波兰;
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三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消灭其他援军,然后对匈牙利进行迂回包抄;
中路以拔都和速不台为统帅,向匈牙利首都布达进军。
不到一年时间,三路大军就扫清了匈牙利周边的小国家,集结在匈牙利的草原上,他们开始休整,将战马养肥,为接下来一举消灭匈牙利做最后的准备。
1241年4月,拔都和速不台率领六万大军到到佩斯城对面驻扎,准备对其发起进攻。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现在匈牙利的首都是布达佩斯,但实际上在蒙古帝国时代,布达佩斯是两座城,分别叫做布达和佩斯,以多瑙河为分界线。
布达是当时匈牙利的首都,但佩斯也是个大城市,那里有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行宫和大量皇家设施,也是首都布达的重要屏障。
蒙古人兵临城下,贝拉四世却一点也不慌张,因为他手上还有十余万骑兵,当时就驻扎在佩斯城内,这是他的底气所在,并且他还认为宽阔的多瑙河也足以抵挡住蒙古人前进的步伐。
手上虽然有精兵强将,但是贝拉四世也是个聪明人,他决定采取避不出战、伺机而动的策略,进行一场号消耗战,让蒙古大军知难而退。
蒙古人几次攻打佩斯城,但因为佩斯城防坚固,所以一直无法攻克。
形势开始对蒙古变得不利,但蒙古人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绝对不是单纯靠蛮力的,他们也有着很高的军事智慧的。
前锋速不台见佩斯难以攻克,决定采取诱敌出城的策略,他带领军队攻打佩斯,假装自己失败,然后带着军队开始溃败,贝拉四世果然派出一队人马出城追击。
正当速不台要跟拔都军汇合的时候,拔都装出害怕匈牙利骑兵的样子,也带着军队开始大规模溃逃。
贝拉四世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个击败蒙古军队好机会,也是自己扬名立万的唯一机会,所以倾巢而动,率领十余万骑兵展开了对蒙古大军的追击。
拔都和速不台带着军队一路撤退,最后渡过赛约河,在河东岸驻扎。
贝拉四世则带着大军来到赛约河西岸驻扎,为了防止蒙古大军过河偷袭,他还让一千人守住守住河面上唯一一座大桥。
贝拉四世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所以开始放松后方的防守。
而蒙古大军则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拔都将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任务是夺取桥梁;
另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任务是从下游隐蔽处用木筏渡河,绕到匈牙利军队的后方。
1241年4月10日凌晨两点左右,蒙古两路大军同时开始行动,拔都虽然在夺桥的过程中遭受了失败,但随着速不台出现在匈牙利军队后方,匈牙利军中开始出现恐慌情绪,拔都趁机强攻,最终夺取了桥梁,与速不台一同对匈牙利展开两面攻击。
双方展开激战,损失都十分惨重,但形势对蒙古大军更加有利。
贝拉四世知道中了蒙古大军的埋伏,所以开始率军突围,拔都和速不台又适时采取“围三缺一”的策略,从三面展开攻击,之放开西面让匈牙利大军逃走。
结果匈牙利士兵只顾逃命,不再跟蒙古人拼命了,而蒙古大军则一直紧追不舍,经过数日交战,匈牙利大军被消灭了七万余人,还有大量士卒溃逃,贝拉四世只带着少数人逃回佩斯。
欧洲骑兵在历史上是很强悍的存在,十字军东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匈牙利骑兵为何在面对蒙古骑兵的时候,如此不堪一击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
并且,匈牙利骑兵的战术落后,习惯用欧洲人的战争思维来看待蒙古骑兵,结果居然不在后方设防,也看不出蒙古人“围三缺一”的战术,最终导致大败。
第二,欧洲骑兵穿的都是厚重的铠甲,这可以防止遭受伤害,但相比于蒙古骑兵就不那么灵活了,而且负重太大对于士兵的体力消耗也很大,完全无法跟蒙古骑兵进行长时间作战。
匈牙利骑兵使用的武器种类不多,而且都比较短,但蒙古骑兵就不一样了,他们配备了很多种类的武器。
就比如说,蒙古骑兵的弓箭可以射击,长刀可以砍断战马的腿,长枪更是让欧洲骑兵的军刀无用武之地,至于说跌落到地上的匈牙利士兵,狼牙棒则是个大杀器,基本上一锤就可以要人命。
所以说,匈牙利骑兵与蒙古骑兵作战,武器装备都是落后的,只有在几对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一定优势。
第三,欧洲现在的战马高大却跑得快,但这是后来才培育出来的。
在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战马跟蒙古战马一样,都是比较矮小的,跑速不快,越障能力也不强。
但是,蒙古战马有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在经过培育之后,不但耐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马种,而且对食物的要求不高,有啥吃啥,可以在路上啃食杂草;
蒙古战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是最强的,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够快速适应,这些都是欧洲战马无法相比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古骑兵敢于采取“围三缺一”的策略,大胆放匈牙利骑兵走,因为蒙古战马各方面素质更好,在追击战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蒙古骑兵兵力少,面对十几万匈牙利骑兵优势不大,围击战不是个理想的选择,还会造成己方重大伤亡,所以拔都和速不台果断选择了追击战,将匈牙利骑兵给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一举歼灭之。
这种在运动中作战的方式,也是蒙古骑兵十分喜欢且擅长的,被消灭的那七万多匈牙利骑兵,其中大部分就是在追击战中被杀死的。
所以说,匈牙利骑兵在面对蒙古骑兵的时候,哪怕是在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也是毫无优势可言的。
贝拉四世率领少数人逃回佩斯,蒙古大军紧随而至,很快就攻克了佩斯城,贝拉四世就逃到了克罗地亚的亚德里亚,至此整个匈牙利基本上都被蒙古人占领,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还在顽强。
1242年,拔都和速不台又攻下了克罗地亚,贝拉四世只得逃到一个小岛上苟延残喘。
第二年,窝阔台去世,拔都返回伏尔加河下游的营地,在原来术赤汗国的基础上,建立了金帐汗国,匈牙利因此重获自由,而贝拉四世则回来继续当了国王。
总结一下:赛约河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蒙古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们发挥了自身特长,没有跟匈牙利大军打攻城战,而是将敌人引诱到开阔地区,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其消灭。
至于说匈牙利骑兵,跟欧洲骑兵其实一样,长期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遇到蒙古骑兵也是该他们倒霉。
其实也不光是匈牙利骑兵,整个欧洲一听到蒙古人就颤抖,这就足以说明蒙古军队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