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邻国蒙古国人口的确非常稀少为什么

我们喜欢将蒙古国称作外蒙,这种说法不准确。
外蒙面积180万平方公里,蒙古国是156万平方公里,另外俄联邦的
和我国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相比,蒙古国确实地广人稀,全国人口仅320万,而内蒙常住人口在2500万
蒙古国虽然面积大,但有1/2是山地,1/4是戈壁沙漠,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既然是高原地区,那些适合在平原生长的高产作物是无法种植于此的。
而且蒙古国属温带草原性气候,冬长夏短终年寒冷,年降水量仅120~250毫米。
要知道只有在年降水量达到400毫米,树木才有可能存活,不要说娇贵的庄稼。
因此寒冷缺水,是制约蒙古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国农业人口只有6万人,主要食物来源是传统的畜牧业。
由此可见,缺乏充裕的食物供应,制约了蒙古国人口增长。
经济。
话说限于自身条件不好种粮食,可以通过进口补充啊。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煤、铜、金都有丰富储量,采矿业也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然而再好的矿也得有人买,卖不出去或是价格不好都会对蒙古国脆弱的经济造成重创。
如何世界经济一直向好,蒙古国的日子也会好过些,反之全球进入经济衰退,矿产需求减弱价格下跌,都会使得蒙古经济“营养不良”。
这种较为单一和过于依赖外部的经济模式,和前苏时期有很大关系。
在苏联红火的时候,蒙古国的矿根本不愁卖,只要挖出来就是钱。
然而到了俄罗斯时期,自身工业也处于衰退,也就没有余力照顾蒙古国生意了。
产业的单一导致城市化进程的缓慢。
只有人口密集的城市,才能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
蒙古国最大城市乌兰巴托,聚集着全国近半人口,再往下就不那么乐观了,除此之外再没有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
既然城市无法容纳更多人口,那么人们只能依靠畜牧业维生。
草原面积就那么大,吃完了就得把牲畜赶往下一处草场,这使得一户牧民就需要占据相当面积的草场才能够维持下去。
这么摊下来,一平方公里能承载两
因此蒙古国地广人稀的现状,是该国实际情况导致的必然结果。

参考: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蒙古国位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国土面积156.6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人口320万左右,人囗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人,是非常典型的地广人稀国家。
是什么原因造成蒙古国人口如此稀少呢?
主要原因如下:一,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生活居住。
这是造成蒙古国人口稀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蒙古国的植被多为草原,还有大面积的戈壁沙漠。
戈壁沙漠占其国士面积70%
蒙古国北部临近西北利亚,是全世界\"寒潮″发源地,为大陆冷高压气候控制,常年有狂风暴雪,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在历史上,一场大的雪灾就能造成一方部族人员死亡,牲畜也被冻死无数。
二,战争也是造成其人口稀少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最远打到多瑙河附近,还在莫斯科建立了钦察汗国。
蒙古国内民风凶悍,内斗不断,不时爆发的战争导致了人口稀少。
清朝在取得对准噶尔战争的胜利后,对蒙古国采取了\"灭绝种族″政策,除去忠于清朝的部族以外,大部分部族的男丁都被杀掉。
而蒙古国在被清朝统治以后,对外征战全部用的是蒙古人,对外几场战争之后,蒙古人几乎消耗殆尽,所剩无几。
三,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滞后也影响着蒙古国的人口发展,造成人员稀少。
蒙古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畜牧业和釆矿业。
而畜牧业采取的是游牧方式,每年随着季节变幻水草丰美而游动。
造成人口分散,很难建立大型医疗机构,导致新生儿成活率不高,疾病死亡率高,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37亿美元,仅占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半。
落后的经济条件,不能为公民提供公共医疗保障服务和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四,特殊的婚育政策也造成了蒙古国人口稀少。
因为蒙古人骁勇善战,清朝为了扼制蒙古国人口发展,实施了各种政策,迫使蒙古国减少人口。
当时规定,蒙古人放牧不能越界,一经发现,严重处罚。
如果遇到天灾,蒙古国人民既不能越界放牧,南下会被清军消灭,唯一的结果就是被活活饿死。
同时,禁止\"蒙汉通婚”,汉族女子进入蒙古,被发现后立即处死。
大力弘扬喇嘛教,规定家里若有数个弟兄,只准一人娶妻生子,其他人必须去当喇嘛,来控制人口多生的目的。
五,在蒙古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对人口增长需求大,加上文化落后,伦理观念较差,一个女人可以拥有多个丈夫,滥交导致了性病传播泛滥,严重影响了人口增长,导致了蒙古国人口稀少。

参考:
蒙古国在我国历史上称为“外蒙”,于1946年1月独立,并获得中国国民政府承认。
蒙古国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12万,其中45%的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
蒙古国人口稀少,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自然环境。
蒙古国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主要以畜牧业和采矿业做为产业支柱,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6万人左右,不到总人口数的2%,蔬菜基本靠从中国进口。
在牧区和农村生活的人,如果遭遇一次极端天气,就是灾难性的,因为各方面条件的缺欠,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二、历史遗留问题。
清朝建立开始,蒙古人便处在清朝的附属地位。
因此清朝无论对外还是对内的战争,蒙古人都是做为先锋使用的,这也使得蒙古人的人口数量大减。
三、政治运动。
自从“外蒙”有独立的意向开始,内部矛盾也随之产生。
因为靠“中”还是靠“苏”的问题,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发展到了“政治清洗”,先后有将近3万人就这样被“洗”没了。
这个数量,对于蒙古国的人口基数来说,是很庞大的。
四、人口迁移。
蒙古国有几次比较大的人口外流,例如,原来生活在蒙古国的5万多苏联人,自1989年开始陆续回国,之后又有5万哈萨克族人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回到哈萨克斯坦。
蒙古国的大批年轻人一旦有机会出国,再回国的几率就很小了,在我国的内蒙就有大量的蒙古国人定居,不在回国了。
五、生育率下降。
蒙古国的医疗水平很差,这间接的造成了婴儿成活率很低,只有不到30%。
加上生存环境的原因,大部分国民对生儿育女非常抵触,这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综合

参考:
典型的内陆国,地理条件差,通商不便。
气候类型干燥、寒冷,物产主要以畜牧产品为主。
蒙古国地理位置
参考:
外蒙历史上属于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人烟稀少的苦寒之地。
外蒙纬度高,海拔高,气候恶劣,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无法供养太多人口,加上冬春季节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历史上该地区人口一直很少。
外蒙1918年统计人口为64.7万人,X病横行、战乱以及30-50年代的SL大亲喜都使人口下降,1950年时外蒙的人口才78万。
50年代后外蒙人口增长迅速,从1959年到1981年总和生育率都维持在6
90年代之后增速放缓,93年-02年增速在1%
外蒙分离时人口基数小,但人口增速很快。
虽然外蒙很努力的在增长人口,但面积太大,又夹在中俄两
外蒙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主体位于蒙古高原,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最低气温可低至-50摄氏度,常伴有暴风雪和寒潮。
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突破40摄氏度。
降水量北高南低,北部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年无霜期只有90-110天。
超过80%的面积已经荒漠化,森林覆盖率为8%。
外蒙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地盘。
而养活大量人口需要足够的粮食才行。
2019年外蒙的耕地面积只有1.3万平方公里,粮食产量43.3万吨,需要进口8万多吨。
但在上世纪80年代,外蒙的粮食产量能达到88万吨,不仅够吃还能大量出口。
但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10年代,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动乱导致粮食产量下滑,最低的一年仅为7.7万吨。
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着人口,就比如南亚内陆国尼泊尔,面积不到外蒙的十分之一,人口超过3000万,平均海拔比外蒙更高,但纬度低,降水多,南部有适宜耕作的平原,农业条件比外蒙要好很多,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1063万吨。
再比如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众多,平原狭小,粮食产量只有526万吨,却能养活5000多万人口,因为他靠海,航运发达,可以从国外进口粮食,韩国需要进口粮食1558万吨。
而外蒙自然条件差,粮食产量低,还是内陆国,也不富裕,能养活的人口远远少于尼泊尔和韩国。
外蒙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外蒙牧场广阔,牛羊众多,2019年牛存栏量475万头,绵羊存栏量3227万只,山羊存栏量2926万只,但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外蒙冬春季节暴风雪、寒潮和沙尘暴频发,常使畜牧业遭受重创。
2005年春季暴风雪致使外蒙9省约12万头/只牲畜死亡。
2009年冬-2010年春,外蒙遭受极端天气,840万头/只牲畜被冻死。
外蒙在今年第一季度牲畜非正常损失超过100万头/只。
外蒙种植业发展不起来,畜牧业抗灾害能力差,导致历史上一直地广人稀。
人口基数小,就算增长率高,人口也还是少。
假如外蒙的气候适合耕作,那它很可能早在汉代就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住,中原农耕人口大量北迁去开发,历史上就不会出现“蒙古”这个词。

参考:
除了寒冷地理条件外。
漫无归宿式迁徙、游牧,无稳固的家族群体,也许是主要原因。

参考:
历史背景原因:汉朝之前,蒙古属于匈奴人的领地。
匈奴人被汉朝打败驱走后,尤其是到了南北朝五胡乱华时期,这里被鲜卑、柔然、回纥等少数民族轮流统治,更是战乱连绵。
到乐唐朝,蒙古才纳入中国的版
到了元朝是蒙古人最辉煌的时刻。
再来到清朝,看似满蒙一家亲,但是清朝统治者却控制着蒙古人口的整张,以防蒙古政变。
自然环境原因:蒙古高原本就属于自然环境恶略,历史上的人口本来就少。
而游牧民族虽说有几十万骑兵,但是那是因为古代游牧民族几乎全民皆兵。
由此可见蒙古人口本来就不多。
再加上清朝有意控制蒙古人口的增长,这样一来蒙古人就更少了。
清朝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无非就是利用喇嘛教的影响,当时贫苦民众没有出路,只能把孩子送到寺庙去,这样蒙古人的生育率就大大地下降了。
文化同化因素:同化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原本不多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成功征服世界之后却不得不面对分散以管理这样一个巨大帝国的困境,为了管理的需要他们不得不远离本土和远离群体,这使他们不得不在历史的演讲中被无情地同化掉。
据统计:具有成吉思汗基因的阿拉伯人就有1600万之多,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蒙古人失落的程度了。
就算是蒙古人没有远行,留在了本土,那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因为蒙古国地缘格局恶略:处于中、俄两个邻国之间,既不滨海,有不与中俄之外的其他国家接壤,天然缺乏对外交流通道。
北部紧邻高寒的西伯利亚,而蒙古高原上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草场基本分布在中国境内的内蒙古地区,蒙古国主要以沙漠戈壁地形为主。
恶略的自然条件使其长期保持着较为原始的游牧经济,游牧经济无论是相对工业文明或是农业文明都是相对脆弱的经济模式,一场天灾就可能导致部族人口大量减少。
环境污染因素:最后,蒙古国现在已经有一半人口生活在首都乌兰巴托,现在的乌兰巴托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再加上蒙古人特有的饮食习惯,导致人均寿命不长,最新的统计结果是平均年龄不足70岁,女性达到了75岁,但男性只有不到65岁。
总结
有条件的再去到国外,又少了一拨人。
城市里的接受了教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了,农村的条件恶略,生了养不活。

参考:

蒙古国国弱。
土地不宜农耕,过游牧生活不安定。
气候恶劣不宜人居(经过人为改也可宜居)。

参考:
因为地盘大
参考:
生存环境不是太好,有时恶劣。
我认为这是人口少的主因。

参考:
应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气候恶劣,处于寒带地区人口密度都不高;
再次,经济不发达,农业基本没有,有点矿却没技术,无法养活更多人口;
第三,宗教因素,清朝强迫其信喇嘛教,每户只能留一人成亲生子,其余都去当和尚,这是一种阉割政策;
第四,蒙古是个游牧民族,科技医学技术落后,卫生条件不佳,新生儿夭折率高。
凡此种种,蒙古人口自清以后都维持在低位水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