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的家人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吗

可以肯定地说,家有糖尿病人,其它家人得糖尿病的机会会有所增加。
首先,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同时又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研究证实,虽然糖尿病并非是直接把糖尿病遗传给了下一代,但会把得糖尿病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代。
这种遗传基因是有缺陷的基因,对很多生活细节因素比如饮食中营养物质是否合理非常敏感,长期饮食不合理就可能使基因控制的生理机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其次,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在很多生活方式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同吃一锅饭,全家人从每日饮食中所获取的营养成分是一致的,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盐等的饮食方式,不仅会诱发具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人发生糖尿病,对其他人的糖代谢、脂代谢也会带来影响,在这种不良饮食方式的影响下,就可能发生糖尿病。
从本质上来说,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既然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中有人患糖尿病,其他人也增加了患者的几率,反过来也是一样,有人患了糖尿病需要改变饮食方式,全家人也会随之而改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家有糖尿病人时,对全家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帮助的。
这就需要全家人一起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主食量以4-6两为宜少油限盐,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
2.环境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
糖友的家人、尤其是子女如何预防患上糖尿病:1、建议定期监测血糖。
2、注意饮食。
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不暴饮暴食,饭量八成饱,多吃蔬菜,多喝水。
3、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
避免肥胖。
4、尽可能避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

或者在文章下方点赞、留言、转发。
原创不易,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将更大。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但这不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关键还是要重视起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1.限制一日总热量。
糖尿病最喜欢找那种饮食无节制,无规律,喜欢暴饮暴食的人。
可将主食中的细粮替换为粗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2.选择对的食物。
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简单来讲,即少荤多素、少肉多鱼、少细多粗、少盐多醋、少量多餐、少吃多动、少稀多干。
3.控制体重和腰围。
腰带越长,生命越短。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要明显更高,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糖尿病有重大意义。
4.坚持运动。
糖尿病是懒出来的病,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胰岛维持正常功能。
每天可以抽0.5-1小时出来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车、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不拘泥于形式,运动贵在坚持。
5.避免长期处于高压力下。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使得人体内分泌紊乱,增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我,可听听音乐、看看书、练练瑜伽来调整状态。
6.改掉不良习惯。
抽烟、酗酒、熬夜,都是糖尿病的不利因素之一。
要想远离糖尿病,就从远离这些不良习惯开始吧!7.做一些小的饮食改变。
每天适量喝些淡茶水、咖啡,吃些低糖水果,每周吃1-2次鱼,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
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也就是希望社会将对糖尿病的
旷主任从两个方面,帮大家来分析今年糖尿病日的这个主题。
一方面,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全家会承受一定经济、精神上的负担,家属需要更多的照顾患者,相应的花费、支出都会增加。
尤其是一些并发症较多的患者,更是牵扯家人的精力。
另一方面,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支持患者,让其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的治疗,包括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调整,包括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
这种改变,除了靠患者自律、医生提醒外,家庭成员也应该参与进来,他们需要和医生一道,共同提醒、指导患者作出改变。
这是一份帮助患者的共同责任。
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也就是糖尿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遗传易感性的温问题。
一个家庭里有糖尿病患者,那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可能有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糖尿病的发生,不能忽视患者家庭中的易感因素、环境因素。
往往,病情就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比如,高糖、高盐饮食,体重普遍偏肥胖、控制不利等等。
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可能也会使家庭的其他成员在不同的时期得上糖尿病。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在家庭内部,督促一名糖尿病患者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是对其他家庭成员不得糖尿病的有效预防之道。
更多贴心科普,尽在辽沈名医!本期专家: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 旷劲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