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适量饮酒可降低心脏病发生几率呢
这种说法不知从何而来,大概是人们对喝酒可以活血化瘀的一种理解,特别是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喝点酒会觉得身上暖和了,这不是活血的作用吗?
事实是什么呢?
先来了解一下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在肝脏中首先被分解成乙醛,乙醛是一种刺激血管的活性物质,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特别是对毛细血管的扩张作用更为明显。
而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分布极其丰富,扩张后会有大量的血液进入其中,就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充血发红等,体表温度也随之快速上升,就会感觉身体发热。
当乙醛再次经过肝脏时,会被分解成乙酸和水,乙酸不会对血管产生刺激,经肾脏进入尿液而排出体外。
随着乙醛不断被分解,对血管的刺激作用消失,血管就会反弹性的收缩,此时血压便会升高,皮肤由红变白,反而会感觉到比以前更冷。
最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乙醛在刺激血管扩张的同时,对血管内皮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而血管内皮一旦有损伤发生,血液中的脂肪就可能趁机沉积下来,久之便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破坏血管的正常结构,当发生在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时,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所以,饮酒不但不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反而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发生及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事过量饮酒才会发生,少喝点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然而事实却是:只要喝酒,就会有乙醛产生,乙醛对血管的损伤并不会因量少而不发生,这种损伤虽然微小,却是实际存在的,积少成多,加上其它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吃得过咸、过油、过量、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等的影响,就会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本身就在发生着老化和功能退化,如果再加上饮酒的作用,无疑于是雪上加霜。
因此,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几率是不成立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及时戒酒便是其中之一。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