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每天吃几个鸡蛋

张文宏教授最近一段视频挺火,建议大家每天吃鸡蛋牛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鸡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是鸡蛋黄含有胆固醇,那么到底能不能吃鸡蛋,或者说吃鸡蛋的时候,能不能吃鸡蛋黄呢?
鸡蛋蛋白质: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100克鸡蛋含13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50克鱼或瘦肉的蛋白质。
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是最高的。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
一般说,蛋白质约占人体全部质量的18%,最重要的还是其与生命现象有关。
成人每天大概需要50-70g蛋白质,老人和孕妇需求量更大一些;
鸡蛋能为我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
鸡蛋的脂肪胆固醇:每100克鸡蛋中含脂肪11. 1克,鸡蛋黄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每百克可高达510毫克,大多集中在蛋黄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多,饱和脂肪酸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升高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并不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垃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利于低密度脂蛋白代谢,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饮食有一定关系,但只占到25%,即使不吃肥腻的食物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一部分人的血脂也可能会升高。
何况鸡蛋还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鸡蛋别的营养物质: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但是它还拥有人体每天所需8%的磷、4%的锌、4%的铁、12. 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
足见鸡蛋虽小,但营养成分全面,对人体非常重要。
各项研究:多年前,人们认为蛋黄含有胆固醇会升高人体胆固醇,从而导致高血脂,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但是后来科学家分发现,吃适量的鸡蛋并不会引起血脂升高,更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相反,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吃适量的鸡蛋对人体有好处:近来多篇专业论文,发现在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史、60岁
2019我们国家为主50万人参加的最新研究显示,与很少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美国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吃1-2个鸡蛋最好。
总之、不管是张文宏教授的推荐,还是近年来各项研究证实,还是对鸡蛋进行的各种营养成分的解剖。
告诉我们一个答案,只要吃鸡蛋不过敏,那么就建议大家吃鸡蛋,不管是健康人,还是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三高的患者都能吃鸡蛋。
当然任事物都是相对的,任何事情过犹不及,任何食物再好,也不宜多吃,每天1-2个鸡蛋,能补充人体所需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物质;
且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参考:
    美好一天从早餐鸡蛋开始  鸡蛋不但可以“立”,还富含很多“利”  鸡蛋作为“全营养食品”,你真的“会”吃吗?
  一天应吃几个?
怎么吃才健康?
如何做才美味?
  豆小果今天搜集了《超详细鸡蛋指南》,  让你放心、健康吃鸡蛋。
  蛋  │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是蛋白质的绝佳来源  鸡蛋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的所有必需氨基酸,是最全面的蛋白质。
  鸡蛋有益大脑发育和记忆力  蛋黄中丰富的胆碱成分,能促进大脑发育,有益大脑功能。
同时,胆碱对提高记忆力、反应力都很有帮助。
  鸡蛋可以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鸡蛋保护视力  蛋黄中的两种抗氧化物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帮助保护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
它们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老年白内障的风险。
  鸡蛋有效美容护肤  鸡蛋中含有较丰富的铁,铁元素在人体起造血和在血中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
  鸡蛋帮助减肥  含有鸡蛋的早餐可以带来很多更为全面的营养,明显增加饱腹感,减少短期内的食物摄入,最终有助于减轻体重。
  …………  │吃鸡蛋│    “蛋”求无过:胆固醇恐慌  一个普通大小的鸡蛋,大约含有 200 毫克胆固醇,占了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二。
因此“一天不能超过一个鸡蛋”和“吃鸡蛋容易得冠心病”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认为吃超过一个鸡蛋甚至是吃鸡蛋的行为本身都会造成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超标,从而引发冠心病等症状。
  吃鸡蛋真的会升高血胆固醇水平吗?
  人体并非烧杯,不是说你往里倒多少试剂,烧杯里就会有多少试剂,血液很多营养素的水平和摄入的营养总量并不成正比。
  近年来多项医学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水平与摄入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更大一些,而与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关系并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在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每天吃1~2个比较好。
  [青年和中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吃2个鸡蛋也比较合适;
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多的每天可吃2~3个鸡蛋。
  [少年和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可吃2~3个。
  但是身体肝肾功能有问题的人群,需要咨询医师意见决定摄入鸡蛋数量,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
  那么问题继续,怎么吃才健康?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煮蛋的消化率为99.7%,摊蛋为98%,炒蛋为97%,蒸蛋为92.5%,油炸为81.1%,生吃为30-50%。
  除此之外,不同烹调技术对鸡蛋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  [煮鸡蛋]: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
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蒸鸡蛋]:不要在混合之初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 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
搅匀蛋液后再加入调料,略搅几下保证空气混匀就入蒸锅,这样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摊鸡蛋和炒鸡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
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需要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买鸡蛋│    看外观  蛋壳上有沙点的鸡蛋最好不要买,因为它的蛋壳薄,容易使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听声音  拿起鸡蛋在耳边摇晃,如果没有声音,就是较新鲜的鸡蛋;有水晃荡的声音就是陈蛋。
  用水泡  鸡蛋买回家,放得时间长了,可以将其放在水中检测。
倒一小盆清水,将鸡蛋放进水里,如果鸡蛋迅速沉底则说明是新鲜的蛋,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就不能吃了。
  鼻子闻  即用嘴向蛋壳上轻轻哈一口热气,然后用鼻子嗅其气味。
良质鲜蛋有轻微的生石灰味。
  打开看  打开鸡蛋后,新鲜鸡蛋的蛋黄接近半球型,有弹性,同时可以看到蛋白分成浓稀两部分,鸡蛋越新鲜,蛋白分界越明显。
  │花样美味:做鸡蛋│  ━ 牛奶炖蛋 ━  by 粉竽粘糖    【 用料 】  土鸡蛋2个  纯牛奶250ml  糖2汤匙  芒果1个  蜂蜜  杏仁10粒  【 做法 】  1.土鸡蛋、纯牛奶、糖、芒果、蜂蜜杏仁备好。
  2.将鸡蛋打成蛋液,牛奶备好。
  3.加2汤匙糖入蛋液中,打匀后静待3分钟,让糖充分溶解。
  4.打匀的蛋液用筛网过滤1次。
  5.将牛奶倒入蛋液中,朝一个方向搅拌至均匀,静待3分钟,让两种液体溶合。
  6.然后将牛奶蛋液用筛网过滤1次,把过滤好的牛奶蛋液慢慢倒入碗中。
  7.碗表面蒙上保鲜膜,用牙签在表面扎几个小孔。
锅下冷水,把碗放到蒸锅里,盖上盖子。
  8.芒果丁、杏仁备好。
中大火蒸15分钟,撕下保鲜膜即可。
将芒果丁、杏仁摆好。
  【小贴士】  最好不要用冰冻过的鸡蛋和牛奶来做炖蛋,用冻过的牛奶和鸡蛋做炖蛋,有时会出来色泽不匀的效果,影响视觉,但不影响口感。
  ━ 自制蛋黄酱 ━  by 简单Jane    【 用料 】  蛋黄1个  盐1小撮  芥末酱1/2小勺  植物油250ml  白醋1小勺  柠檬汁适量  白胡椒粉适量  辣椒粉适量  【 做法 】  1.蛋黄放至室温,加入盐,芥末酱和白醋,混合均匀。
  2.慢慢的到入植物油,一边倒一边搅拌,直至打发至细腻浓稠的状态。
  3.最后加入适量的柠檬汁和白胡椒粉,辣椒粉来调味。
我最后加了一些柠檬皮来带点清新味。
  4.以后早餐就有的吃喽!  【小贴士】  因为蛋黄酱里面含有很多的油,自己做的放心,而且做起来也不用很久,最多20分钟。
  ━ 十分钟快手早餐~蔬菜蛋煎饼 ━  by 杜鹃花美食    【 用料 】  面粉100克  清水350克  韭菜50克  鸡蛋1个  盐1勺  五香粉少许  【 做法 】  1.准备好原料,韭菜清洗干净后切小段  2.面粉里加入一个鸡蛋、韭菜、1勺盐、少许五香粉,再加350克左右清水搅拌均匀。
  3.锅底少许植物油,放入2勺面粉糊,均匀的摊开,饼要越薄越好,太厚的饼不容易煎熟,里面会有黏黏的感觉。
  4.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小贴士】  大家在做蛋煎饼时如果用的是不粘锅,锅底抹少许植物油即可,如果是普通锅,油需要多一些,不然会粘锅。
  ━ 完美造型煎蛋技巧 ━  by Angiecharm    【 用料 】  新鲜鸡蛋1只  盐适量  橄榄油适量  煎蛋圈1个  竹签1根  不沾平底锅1个  【 做法 】  1.煎蛋模具圈里面用手指涂上一层橄榄油,再均匀抹几粒盐上去  2.不沾平底锅里滴几滴橄榄油,放上煎蛋圈,开中火烧热。
  3.转小火,磕鸡蛋,先把蛋白漏到煎蛋圈里,最后蛋黄落在中心位置。
  4.转中大火,舀3茶匙凉开水在锅里,马上盖锅盖,数20下,关火焖10分钟。
  5.焖好后,用竹签在蛋圈里沿着边划一圈,轻松脱模,装碟~  ━ 艾叶大蒜煮鸡蛋 ━  by 雯婷茜子    【 用料 】  艾叶20克  淡色壳土鸡蛋两个  大蒜一个  棉线一卷  菱形网格的纱布适量  美丽的花瓣适量  叶片适量  【 做法 】  1.先将艾叶采好,清洗并浸泡,换水三次  2.准备一锅水,将艾叶放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慢慢煮30分钟。
过滤掉艾叶,取水备用  3.此时准备好做手工的网纱。

将厚叶片放在网纱的中心点,有纹理的一面贴紧鸡蛋。
放入鸡蛋  4.做好的鸡蛋全部用棉线扎紧后,来一张美美的合照吧。
此时将鸡蛋放入艾叶水中,放入一颗大蒜,大火煮开  5.转成小火,加入红糖,文火慢慢煮20-30分钟,至鸡蛋上色为
参考:
首先还是必须来了解鸡蛋“是什么,鸡蛋里的营养成分到底有哪些?
可以看到把鸡蛋分解了之后它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很少,基本是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蛋白质,蛋黄=蛋白质 + 脂肪从蛋白质的角度谈鸡蛋的”上限“对于蛋白质的部分,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含有 9 种必需氨基酸,是比较优质的蛋白,基本可以随便吃,但是如果一定要给这个”随便吃“设一个”适合“的个数,根据《2013 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和老年人,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RNI)是女性 55g,男性 65g,如果你一天仅靠鸡蛋来提供蛋白质的话,一个鸡蛋含 6.5g 蛋白质,女性可以摄入 8.4 个,男性可以摄入 10 个,但是推荐摄入量并不是上限,很多增肌或者训练消耗很大的年轻成人每日的蛋白摄入量可以达到 1.2-1.5g/kg,也就是说如果你有 70kg,每天可以摄入 84-105g 蛋白质,也就是 13-16 个鸡蛋。
从胆固醇的角度谈鸡蛋的“上限”大家之所以对于鸡蛋这么优质的食材总有些”膈应“就是因为鸡蛋黄中含有的脂肪,而且自 1977 年开始,美国农业部及卫生部对大众的饮食指导一直都是:“要减少对鸡蛋及其他含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 300mg。
”,一个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 184mg,吃两个鸡蛋就超出了全天胆固醇摄入的上限,所以大家自然”谈蛋黄色变“。
那时对于胆固醇的限制是因为研究发现,”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与”心脏病的风险“相关,血液中胆固醇越高,心脏病风险越大,所以大家都对鸡蛋黄敬而远之。
但是这个推荐忽略了逻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膳食中的胆固醇“是不是有关?
结果研究发现,”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膳食中的胆固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人体内 85%的胆固醇是自身合成的,只有 15%的胆固醇是从食物中获得的,而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最相关的食物成分是饱和脂肪酸而不是胆固醇。
所以 2015 年最新出台的《美国膳食指南》[1]取消了每日 300mg 胆固醇的上限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没有证据支持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有直接联系[2][3],而中国的膳食指南也提出”吃鸡蛋不弃蛋黄“。
从饱和脂肪酸的角度谈吃鸡蛋的“上限”胆固醇虽然被正名了,但细心的读者已经看到,”饱和脂肪酸“仍然属于吃多了对人健康有害的营养成分。
所以对”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有要求的,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1],每日食用的饱和脂肪酸最好不要超过总热量的 10%。
对于正常成人,每日总热量按 2000kCal 计算(一个中等活动量的体重 70 公斤的人维持目前体重所需的摄入量),10% 就是 200kCal,1 克脂肪产热量为 9kCal,那么你一天摄入的饱和脂肪酸不能超过 200/9 = 22 克。
1 个鸡蛋黄含饱和脂肪酸 1.6g,那么 22/1.6≈13,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不吃其他的饱和脂肪(肉、奶制品、油炸食品、调味酱等),每天最多能吃 13 个鸡蛋(含蛋黄)。
一个均衡的膳食除了鸡蛋之外总还需要吃其他蛋白质和脂肪的,所以建议大家也不要每天真的去吃 13 个鸡蛋,希望大家知道,营养学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还是在不断修正和进步的,但是不要走极端,每天只能吃 1 个鸡蛋和每天吃 13 个鸡蛋都不可取,均衡的膳食才最重要。

参考:
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鸡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为什么需要限制吃鸡蛋的数量,人们在担心什么?
鸡蛋里到底有什么是值得担心的呢?
一个蛋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44克,其中最多的成分是水,约33.4克。
其他固体成分含量如下:另外,也是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鸡蛋的高胆固醇含量,186毫克胆固醇占到曾经每日300毫克限量的62%。
理论上讲,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鸡蛋?
食物中的不同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有的需要不断从食物中摄取补充,因而营养学研究建立起了每日平均需求量,达到这个推荐量才可以大概率地避免这种营养素的缺乏。
有的,无论是不是必需的营养素,过量摄取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些营养素科学研究建立起了最高摄入限量。
包括:限制饱和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每日消耗能能量的10%,添加糖不超过每日能量需求的10%,最好在5%
其他需要限量的饮食或成分还包括咖啡因和酒精。
由上
一个中等大小鸡蛋,可以提供每日蛋白需要量的11%,脂肪和饱和脂肪需要量的7%,碳水化合物的0%。
意味着,如果单纯吃鸡蛋,需要9个和14个才能满足每天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
我们知道,食物蛋白质经过消化主要提供人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的氨基酸。
即使超过上述限量,多余的氨基酸会经过脱氮后被当成能量物质燃烧掉,就如同烧好红木当柴火一样,有点浪费而已,却不会带来健康危害。
鸡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受最高限量限制,每天吃14个
其他所有成分,理论上讲,都不存在导致每天吃鸡蛋数受限的问题。
因此,本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多可以吃14个中等大小的鸡蛋,超过14个可能会因为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造成健康危害。
一天不超过一个蛋?
那位或说了,你这个说法不对。
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告诫都是一天不能超过一个鸡蛋。
“一天不超过一个蛋”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胆固醇沉积到动脉内膜下是动脉粥样硬化关键环节,血高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是缺血性心脏重要原因。
同时,强有力的证据显示,高胆固醇饮食与心脏病风险及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而低胆固醇饮食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相关。
事情似乎显而易见,膳食胆固醇增加了心血管病风险。
正是基于此,科学家给出了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的建议。
如上所述,一个中等大小鸡蛋中含胆固醇186毫克,占300毫克最高限值的62%。
取整数来说,如果每天吃两个鸡蛋,摄入胆固醇就超过限制,而且我们的饮食中也不仅仅只有鸡蛋含有胆固醇,因此,科学家才给出了“一天不超过一个蛋”的建议。
新版饮食指南取消了每日食物胆固醇摄入限量,多吃鸡蛋并不增加健康风险时过境迁,2015年美国国民饮食指南一个重要的修改就是将胆固醇从需要限制摄入的名单中剔除。
因为,大量的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含量与血胆固醇没有直接相关性。
胆固醇具有重要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但是,胆固醇可以在体内完全合成,并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补充。
而且,临床研究也发现,膳食高胆固醇摄入并不增加心脏病风险。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听糊涂了:前面说“高胆固醇饮食”增加心脏病风险。
现在又说,膳食高胆固醇并不直接升高血胆固醇水平,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并不矛盾。
因为,“高胆固醇饮食”指的是饮食模式。
一种饮食模式,比如常说的“西方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模式”,由不同的食物组构成。
“高胆固醇饮食”是指食物组合有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种类,比如,动物肥肉、高脂乳制品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的同时,也通常含有大量饱和脂肪。
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其中的饱和脂肪才是“高胆固醇饮食”增加心脏病风险的真凶。
具体到鸡蛋,一直以来大量的研究证据都显示,高蛋(>1个蛋/天)饮食与心血管病风险和人群总死亡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新研究,新定心丸虽然说,证据显示多吃鸡蛋(一天多于1个)并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率。
但是,并没有给出最多可以吃几个的安全限量。
悉尼大学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证据。
以前的研究虽然证明多吃鸡蛋在健康人并不增加心血病风险。
但是,在二型糖尿病患者则不然,2糖患者多吃鸡蛋增加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参与者是糖尿病前期有减肥愿望的人,他们接受为期12个月的减肥健康饮食,重点是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
在保证总热量和食物成分相匹配的基础上,参与者分为高蛋(≥12个蛋/周)和低蛋(<2个蛋/周)两组。
经过两个为期3个月的试验和随后6个月总计12个月的观察,发现高蛋和低蛋组在减重幅度,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代谢风险指标,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等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就是说,即使是在糖尿病前期具有相对高的风险人群,每天吃2个蛋(接近)也不会增加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风险。
那么至少可以说明,在健康人,每天吃2个蛋完全没有问题。
结论总体上讲,目前没有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每天最多可以吃几个蛋。
单纯以饱和脂肪限量考量,每天最多可以吃14个蛋。
但,单一食物品种不是健康饮食。
人们担心的胆固醇问题,证据证明,健康人每天2个蛋不会造成不良健康影响。

参考: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鸡蛋是“全营养”食品  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
  第一,除了母乳,鸡蛋中的蛋白质组成是与人体最接近的,吸收率要比牛奶、肉类或大豆都好。
它是一种最优质、最天然的补品,价格不贵,且蛋白含量高,是海参的两倍。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第二,鸡蛋中含有珍贵的卵磷脂,可以帮助脂类代谢,有助于降低血脂。
  第三,“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第四,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K等,对于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从中医角度来说,鸡蛋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平衡”食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鸡蛋蛋清性微寒,蛋黄性微温;蛋清能清热,蛋黄能补血,其功效媲美阿胶。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近年来,国内外营养学家和医学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给你带来“从头到脚”的健康:  健脑益智。
鸡蛋黄中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作用。
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促进大脑发育,改善记忆力。
  保护肝脏。
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
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防治动脉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他们从鸡蛋、核桃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
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
  预防癌症。
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以及硒、锌等矿物质,这些物质都有防癌作用。
  延缓衰老。
鸡蛋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营养物质,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
中国民间许多养生药膳也都离不开鸡蛋,如何首乌煮鸡蛋,醋泡鸡蛋等。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每天到底该吃多少蛋  专家表示,现在人们在吃鸡蛋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光吃蛋清不吃蛋黄。
“我有一次在酒店吃自助早餐,发现餐桌上散落着很多鸡蛋黄,觉得非常可惜。
鸡蛋清的营养单一,远不如蛋黄,这简直就是以营养的名义进行浪费!有人认为蛋清的蛋白质含量高,事实上,按照现代人的饮食模式,每天6两左右粮食、一袋奶、一个鸡蛋、一些豆制品、2两左右的肉类再加上1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很容易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根本不需要额外吃蛋清。
”“人们给鸡蛋扣上的各种恶名,其实是在给自己的不正确生活方式找替罪羊。
红肉吃的太多,油脂摄入量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远比多吃一两个鸡蛋或蛋黄严重。
”专家说。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鸡蛋的食用量的确要有所不同。
专家推荐,儿童、孕妇、乳母和运动量大的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高于常人,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
还有一些人饮食中肉类较少,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吃。
正常的成年人、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即可。
血脂异常患者或肥胖者,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较为合适。
“最好放在早上或中午吃,可以为一天的工作提供充足营养,也可以避免晚上摄入过多胆固醇。
”专家提醒说,吃鸡蛋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些人习惯每天早晨吃个煮鸡蛋,但如果知道当天可能会在外就餐,就可以省略鸡蛋,因为下馆子往往蛋白质会超标。
”养生须知: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对于鸡蛋的烹调方式,专家认为,煎炒烹炸样样皆可。
“蒸蛋和蛋花汤最容易消化,适合儿童、老人和病人。
缺乏维生素C是鸡蛋唯一的‘短处’,所以搭配西红柿、青椒、辣椒来炒,就可以弥补不足。
水煮蛋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觉得味道单调,可以将煮好的蛋切块,拌入沙拉或凉菜中。
相比之下,煎鸡蛋热量较高,不宜多吃。

参考: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在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每天吃1~2个比较好。
  [青年和中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吃2个鸡蛋也比较合适;
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多的每天可吃2~3个鸡蛋。
  [少年和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可吃2~3个。
  但是身体肝肾功能有问题的人群,需要咨询医师意见决定摄入鸡蛋数量,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煮蛋的消化率为99.7%,摊蛋为98%,炒蛋为97%,蒸蛋为92.5%,油炸为81.1%,生吃为30-50%。
  除此之外,不同烹调技术对鸡蛋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  [煮鸡蛋]: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
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蒸鸡蛋]:不要在混合之初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 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
搅匀蛋液后再加入调料,略搅几下保证空气混匀就入蒸锅,这样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摊鸡蛋和炒鸡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
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需要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参考:
感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每人吃一个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鹌鹑蛋等),40~50克。
(2)蛋类的摄入量要限量。
蛋类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丰富,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和少量维生素C以及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
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并不是十全十美,而且,蛋黄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二者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害处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无论什么好吃的食物,都要掌握量,适量吃,要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
吃动平衡,才能健康体重。

参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人每人每日平均摄入蛋类40~50克,也就是一天一个鸡蛋。
蛋类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营养价值高,鸡蛋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鸡蛋的蛋白质含量为13%左右,脂肪含量约10%~15%,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约1.5%左右;
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种类较为齐全,包括所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胆碱和微量的维生素C;
矿物质含量为1.0%~1.5%,其中以磷、钙、铁、锌、硒含量较高。
鸡蛋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集中在蛋黄中,尤其富含磷脂和胆碱,对健康有益。
胆固醇集中在蛋黄,每100克达到1510毫克。
尽管胆固醇含量较高,但若不大量摄入,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
研究显示,蛋类的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营养价值高,尽管胆固醇含量高,但适量摄入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微弱;
对健康人群而言,每天一个鸡蛋的摄入量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无关。
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自产的,人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约1~1.2g,是人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来源;
另一个是进口的,就是通过食物摄入的胆固醇。
经膳食摄入的胆固醇仅占体内合成胆固醇的1/3~1/7。
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及其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有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人还应该加以控制。

参考:
身体接受的也就一个,身体好,需求大可两个足够。
身体易接受煮最好(整煮),蒸次之,炒油腻最重!
参考: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还有各种微量营养成分,对健康大有裨益。
但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比较多的胆固醇。
其中,脂肪占总重量的10%,并且有接近30%的都是饱和脂肪。
作为高热量食物成分,脂肪对于控制体重不是很有利。
过多摄入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一般推荐,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不要超过300毫克。
以前的测量数据是一个鸡蛋大致就能贡献二百多毫克胆固醇。
美国农业部最近公布了最新的检测结果,说这几年来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下降了14%,也就是大约180毫克。
即便如此,吃两个鸡蛋摄入的胆固醇就已经过量了。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吃太多鸡蛋不利健康”的原因。
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食用适当量的鸡蛋——比如每天一个,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是“一天吃一个鸡蛋”说法的来历。
实际上,鸡蛋有益的方面还是主要的。
它的优质蛋白、各种微量成分,并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问题。
对于血脂、胆固醇等指标正常的人群,多吃点鸡蛋也没有什么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鸡蛋的营养优质,它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
如果食谱中已经有了很多鸡蛋所富含的“优质成分”,那么鸡蛋的“不足”就值得重视,减少鸡蛋的食用量就有必要。
反之,如果食谱中缺乏鸡蛋所提供的优质成分,而胆固醇、饱和脂肪之类的“受控成分”不多,那么多吃鸡蛋的好处就远远超过了可能的坏处。
前者比如营养过剩的“富贵病”人,而后者诸如贫困地区连饭都吃不饱的孩子们。
结论:部分正确。
这其实是对一个有特定条件的饮食建议的曲解。
对于一个饮食全面均衡的人——比如能够把比较好地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人群,“每天吃一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
但这个“合适”并不是因为“吃多了不能吸收”,而是在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多吃鸡蛋带来的价值有限,而不利的影响增加了。

参考:
鸡蛋是我们经常拿来吃的一种食物,由于它的营养十分丰富,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天然健康“补品”。
无论是蛋白质还是其他的营养成分,含量都比较高,易于被人体吸收。
每天吃一个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补充工作和学习时需要的精力,它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还能延缓胃部的排空速度,所以对想减肥的人士来说也是不错的食物。
坚持食用鸡蛋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对促进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保护我们的视力也有帮助。
鸡蛋的营养价值这么高,但是每天吃几个才比较合适呢?
控制在这个量为佳,多吃也无益。
每日吃鸡蛋对健康固然是有诸多好处的,然而也不能过量食用,每天吃1~2个为佳。
对于鸡蛋来说,它里面含有的蛋白质过多,所以吃得太多反而容易增添肾脏的代谢负担。
有相关的健康指南建议我们每周食用鸡蛋的个数不超过7个,身体健康的人每日摄入的鸡蛋可以保证在1~2个左右就足够补充所需要的营养了,无论您是儿童还是孕妇,都应该如此。
另外,有些人觉得吃生鸡蛋更加有营养,但其实不熟的鸡蛋中容易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吃了并不好。
吃的时候也不要挑食,蛋黄和蛋清一起吃才更好。
选择用清水煮鸡蛋,能够更好地保留住它里面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总而言之,健康食用鸡蛋,不过量吃、拒绝生吃,蛋黄和蛋清共同食用才是“王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