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高血压的人一般寿命大概是多少岁

这不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统计学的问题了。
按理说高血压是动脉硬化、血液垃圾拥阻的临床表现,带来的危害危险多多。
但芬兰科研人员证实:血压110/70的长寿老人比例大大低于160/90的老人。
临床医学发展到了今天,本人以为只要认真借助药物控制,高血压己不再是直接威胁生命的疾病。
倒是那些害怕药物依赖,听信十药九毒而拒绝长期服药控制高血压的患者,最容易成为脑梗、脑溢血的牺牲品了。
本人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全家五十岁上下便无一人幸免。
爷爷那时医疗条件差,四十几岁便死于脑溢血。
父亲兄弟三人都是五十岁便己血压颇高,必须靠药物长期控制血压,但他们都活到了九十多岁高令,伯父竟以104岁成为家族寿星。
所以我认为,高血压与人的寿命並无直接联系,血压偏高也未必成为不能长寿的理由了。

参考:
大家好,
最近在我身边有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精神紧张、经常熬夜而突然诱发高血压的案例,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2名患有高血压。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将更加严重。
因此,也提醒我们应该对高血压提高重视程度,下面我来谈谈高血压患者一般寿命多长?
一、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在未用抗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的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的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及影响因素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较为常见。
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
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
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现象,导致心脑血管事件也多发生在清晨。
影响患者寿命的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服药、文化程度、运动、吸烟、饮酒、劳动强调、基础疾病情况等。
有研究对61123名平均年龄为64.85±11.98岁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随访治疗期间不规范管理的人较多,远多于规范管理的人数。
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寿命,201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年末我国60周岁及
老龄化必定带来诸多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率高、慢性病罹患率高的特征。
而在慢性病中,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惊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我国大约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3人患有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分类及治疗高血压,临床上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多遗传与家族史有关系,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
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诸如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患了高血压之后,要调节情绪,放松生活,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饮食,多运动,对治疗高血压是很关键的。
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降压药物治疗(1)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即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
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
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个性化方案,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服药依从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控制效果,而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寿命。
鉴于影响高血压患者寿命因素复杂,对于患者寿命不能一概而论,与患者
四、我们平时应该如何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最后波波医生提醒大家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肾损害、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是老年人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
平时到正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规律体检,注意生活细节,时刻

参考:
高血压,有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多遗传与家族史有关系,继发性高血压有很多,诸如肾上腺肿瘤,醛固酮增多等疾病患了高血压之后,要调节情绪,放松生活,低盐饮食,低糖饮食,低脂饮食,多运动,对治疗高血压是很关键的,口服对应有效的降压药,患了高血压之后只要放松情绪,规范治疗,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生命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参考:
这个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如果平时控制倒好身体状况良好的话,高血压患者也是可以达到长寿的。
高血压必然会对人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在高血压患病期间有效的控制血压状况,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高血压人对寿命的影响还是能够控制的。
所以再遇到高血压的时候,不要过于担忧,可以培养坚强的信心找到一些治疗的方法,从而缓解高血压的状况,同时也要避免高血压寿命的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这些因素的出现,才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命,另外家属也要注意加强护理。

参考:
高血压者只要巧妙用药,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仍然是健康者,寿命和正常人沒有异样,因为我周围类似高血压的亲朋好友很多,都活出了高寿。
所以有高血在人照样活过九十岁

参考: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听到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是打仗时必须要做的事,否则没有打胜仗的可能。
其实人的寿命也是一样,必须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其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水、氧和营养物质。
那么机体中的组织细胞如果获得这些基本物质呢?
众所周知,是通过全身血液循环输送的,血液是通过遍布全身的血管把这些物质运送到各处的,如果血管发生的问题,比如发生了狭窄血流量不足,会导致运送的物质不足;
如果血管发生了堵塞,则运送物质的通道中断无法送达组织细胞。
结果就会导致生命活动不能正常维持甚至无法进行,寿命即会大受影响甚至终结。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血管的损害,在此基础上大量的脂肪从血管受损处进入并沉积下来,引起系列炎性反应致使脂肪变性形成弱状物,破坏了血管原有的正常结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血管变厚狭窄;
粥状脂质物集结成团就形成了斑块,斑块向血管管腔凸起导致血管管腔进一步狭窄,如果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会完全堵塞血管中断血流,组织器官没有了“粮草”,如何还能有生命存在?
由此可见,高血压对寿命影响的根源在于是否对血管造成了损伤导致病变发生,只要能避免这种危险的后果,就不会对生命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就要求对高血压不能掉以轻心,要将血压控制在对血管损伤最小的范围内,目标是:理想水平:血压小于120/80mmHg一般目标:血压小于140/90mmHg即便是高龄老人,将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
就像文章开头说到的,高血压得以有效控制是确保兵马有足够粮草供给的基础保证之一,否则要打胜仗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
虽然高血压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但这些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那些不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病人身上,只要大家能够积极就医,听从专业医生,规范化治疗,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能有效控制病情。
高血压不是绝症,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高血压也不是不经治疗就可以好的疾病,准确来说,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在规范化治疗下,我们血压水平大多能稳定控制,这样今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会明显降低。
只要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的寿命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到老,所以说,高血压病人具体寿命长短没有一个定数,主要与大家是否正规治疗,病情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并可伴有多组织器官并发症发生的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未服用降血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三次测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标准。
高血压一经诊断,应及时开始治疗,治疗应进行综合性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降血压药物,两者缺一不可。
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钠盐的摄入、严格戒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药物要个体化,优选长效制剂或复合制剂,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和血压水平控制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法,以将血压持续性控制在140/90mmHg以内为宜,如果合并有肾脏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时,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为宜。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
本文由黎医生谈健康(原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参考:
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有很多,得了高血压,只要用药控制得好,一样可以长命百岁。
这个命题,亇人觉得不是很科学,太偏执了。
血压正常,甚至低血压的人,也会中风的。
我小区有位大伯,看上去很健康,壮壮的,爱喝点小酒。
有天突然看到他,拄着拐杖,斜着走路,才知道原来血压正常者,也会中风的。
当然,如果是高血压患者,那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血压,适时增减药量。
平时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不要有过激的行为,保持良好心态,是最佳的。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先进的生活理念,相信人类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的血压,不会因高血压而早逝。

参考:
高血压一般寿命多长?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每
倒是想告诫一下高血压的朋友们,与其去想这样的问题,不如去打打球,聊聊天,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情!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其自然病程或预后受多种其它危险因子的影响,且不同临床亚型其病因机制及病理生理状况不尽相同。
因此,不像某些疾病那样有明确疾病过程,要准确描述高血压病程较困难。
关于高血压自然病程应分别而论。
1、总体上讲,高血压人群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到20年。
但不同个体情况不一,有的英年早逝,而有的升高的血压维持终生。
2、恶性高血压,如不经治疗常在一年内死于尿毒症、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疾病。
3、年龄较轻血压即升高者,预后不良,寿命大为缩短。
4、临界高血压是一种不稳定的血压状态。
经长期随访约1/3转归确诊高血压,1/3继续保持临界状态,另1/3转为正常血压。
临界高血压转归确诊高血压的预测指标是:高血压家族史、初始血压水平、体重、心率及种族等。
5、血压水平与心血管危险的相关呈连续性,血压越高,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危险越大,预后越差,寿命越短。
有资料显示,收缩压≥1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相对危险性是收缩压<160mmHg的2.3倍,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3倍,预期寿命减少15年。
6、轻度高血压的病情发展主要取决于血压以外的多种其它危险因素,具有一个或多个其它危险因子与血压轻度升高相比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决定心血管危险性和高血压病程的因素。
单纯血压轻度升高而不合并其危险因子的高血压,其预后较好,自然病程较长。
高血压往往和其他两高:高血脂、高血糖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坚持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对三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很有帮助。
有一类脂肪酸,叫做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长期摄入饱和脂肪酸高于不饱和脂肪酸,是造成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的元凶之一。
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含有一定的不饱和脂肪酸。
而芹菜籽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黄酮类化合物、丁基苯酞类物质很丰富,所含降压、降脂成分是芹菜的50倍。
芹籽分类比较多,其中神南山芹籽品质更为出众,所含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丁基苯酞类物质是普通芹籽的12.6倍。
取其籽粉,每天冲饮或煮粥食用,日常冲水、煮粥、面点中加入,可以降低血脂,促进血液流通,稳定血压,控血糖,预防高血压、粥样动脉硬化、心梗、脑梗等病发症。
经常服用起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血压低、腹泻者禁用)
参考:
高血压一般寿命多长?
高血压寿命长短与病情程度、血压控制情况、相关并发症以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相关,如果血压控制良好寿命基本不受影响,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高血压主要是对心脑血管、肾脏以及眼底等身体系统器官的功能造成损害,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等脏器疾病的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尿毒症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其中脑出血的急性期的病死率为15%~40%,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为10%~15%,由此可见由高血压作为诱发因素其所导致的并发症是危害人们的生命“终极杀手”。
高血压患者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按时、按量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严格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可延长寿命。
本内容由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李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