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啥人生滋味
此登高怀远之作也。
语境犹“枯树赋”,亦见辛词之“水龙吟”,“树犹如此,忧愁风雨,情何以堪”与崔颢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异曲同工,或更深婉蕴藉。
参考:
落寞无人诉,孤寂无人知。
盼而终不得,只身天涯路……零落如秋叶,死灰尚有温。
参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喻人生三境的第一境,取自宋朝晏殊的词《蠂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几句词用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寥阔高远的意境,暗喻人生迷茫之时,当开阔心胸,展望前路,一洒落,一悲壮的人生体验。
“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的萋楚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无望的情况下,詩人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之感。
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时,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心远辽廓,放能随光阴的脚步步入人生的佳境。
这三句笔造境深邃,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早已成为描写人生境遇的千古佳句。
参考:
秋菊笼雾,兰花沾露。
栏砌寂寂,这厢孤独,那厢愁绪。
罗帐垂微寒,飞燕对双去。
明月不知别离苦,流光彻夜照朱户。
西风无趣,瘦了碧树。
独上高楼,天涯道茀,旧影沉浮。
春秋兮间阔,山水兮修阻。
书台笔墨落尺素,不知小郎身何处?
小编将为您对比: 晏殊·蝶恋花、曹植·七哀诗、南朝·西洲曲? 三个\"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全文透露了意境,隐藏诗人情绪。
诗词欣赏的精髓,在于解读作者当时情绪,然后学习作者表达这种情绪的艺术。
上片: 烟锁秋菊,露打兰花,都老惨了。
燕子飞走就飞走呗,还成双成对经过主人公面前。
本就心心念念,月光偏偏照进提醒曾经的浪漫,一照就是半夜,你说气不气人?
上片都是酝酿情绪的,晏殊大诗人要煽情了,不得先弄个鼻格的仪式感么?
如此细腻的小情绪,告诉我们:晏殊是以女子为视角。
①昨夜西风凋碧树首先,若单看\"碧树\"俩字,它是很突兀的。
上片所提菊花和兰花,花容皆不堪。
下片来个\"碧树\",凭啥就你高调地一树青葱?
东风好,西风恶。
你看,西风马上就来了。
西风不解读者风情,但深知主人矫情。
\"昨夜\"对应上片的\"明月\",\"凋碧树\"对应\"菊愁兰泣\"。
这就上下应景应情了。
同时,\"碧树\"和\"燕子\"都是美好物象,但是,碧树凋零了,燕子飞走了。
碧树和燕子之静态物象和动态寓意都是相互对应的。
什么叫诗词大家?
这就是。
看着朴实如白描,实际笔下各物诸景都是紧密照应的,无一突兀。
话说,没照应小编也能给他圆上。
②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公很茫然无奈,纵有千般深情,情郎已走。
纵有万般才华,信写给谁?
独上高楼,四方之远,八垓之荒,尽在寸眸,可惜除了心上人。
心有千千结也系不住远方的人儿。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如此大概,白爷深知其味。
然登高望远,天高海阔,宇宙无限,世事无常,一可排解情绪,二可从变化无穷的豁达景象中寻得一丝希望和慰藉。
可清愁不可沉溺。
晏殊对比西洲曲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节南朝民歌·西洲曲西洲曲是南朝民歌最杰出代表。
西洲曲写江北女子南下,重寻旧恋故地,点点滴滴美好过往,冷冷清清无奈现实。
这首曲结尾部分和晏殊一样,也写了登高远眺。
结尾\"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和\"欲寄彩笺兼尺素\",都是一样的情绪。
前者借梦境,所以前文提到\"海水梦悠悠\"。
后者借书信,所以前文有了\"望断天涯路\"。
情绪类似,只是所用载体不同。
晏殊蝶恋花对比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节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夫君离家十多年,弃妇影只形单。
明月照高阁,月光清澄,恍如银波,撩拨着女子心结。
盼而不得回,望而不见影。
大神的七哀诗,借弃妇视角抒发失意。
家之主为君,国之主亦为君。
曹植一腔热血无处递。
或许晏殊同样也有自己的苦闷心思。
或许曹植和晏殊都在借景抒情,借人抒己。
琼楼高阁,更是一种人生地位和境界之象征,而不仅仅是远眺的豁达之地。
古人登高望远不只为抒怀,更是思考人生追求。
小编陈词对比三首诗词\"独上高楼\"的结尾。
①曹植借风?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苦闷失意不绝望,依然寄以美好愿景。
②西洲曲借梦?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句本身是借用了曹植上句,不多说。
③晏殊借信?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拿着信念叨自己的郎在哪呢?
若早已决绝或无望,主人公不会有心思写信。
所以,无论晏殊、曹植、西洲曲,三个\"独上高楼\"都有迷茫愁伤,但都没有沉溺深陷,最后都寻得了自我慰藉的希望。
这就是生活。
再难,再伤不要绝望,绝望意味着结束。
花红易逝,蝶羽羸弱。
真的没办法的事……记着相遇时的美好吧。
参考:
谢
出自宋朝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名】蝶恋花,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本名鹊踏枝,晏殊始改今名。
毛先舒(填词名解》谓取义于\"梁简文帝(萧纲)乐府诗、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此词牌又名黄金缕、卷珠帘、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招、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此调3体,此词属双调、60字正体。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少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仁宗庆历年间,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后以疾归。
卒后谥号元献。
晏氏善于荐拔人材,如范仲淹、欧阳修、张先等均出其门。
他爱好文学,诗属“西昆体”,词风则因袭五代,而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他是宋初的重要词人。
【译文】秋天早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作意与作法】此词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
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
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上片首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次二句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下片重头三句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一夜无眠,望见西风凋碧树,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次二句想到音书寄远,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体现了无限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小结】全词深婉中见含蓄。
特别是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网络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晏殊名作《蝶恋花》中的句子,讲述的就是望眼欲穿的相思之苦!其全文如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月光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上片寓情于景,借栏杆外笼着愁烟的菊花含露的兰花,带了清早寒意的罗幕,双飞的燕子,斜穿入户照了一夜的月光,表现出一种凄清的别离惆怅。
下片说昨天夜里绿树在西风中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处延伸到天边的路,久久不曾移动。
想给我心爱的人写封信,千山万水,无处可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刻画出的就是那样一个孤独的背影!树上的叶子落了,看上去很萧索;
那
可能未来可期,更可能重逢无望,那样的心情,痛却无奈,苦闷又彷徨!如果你已曾历经别离,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不管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在秋风吹落树叶的早晨,驻足凝望远方,回想起过去的欢聚时光,你就会理解这样的人生滋味!至于作者晏殊,词里多的是这种愁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清平乐》);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其实,史料中真不曾记载他有什么轰动一时的爱情故事,他以神童入仕,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最后官至宰相。
也曾有过几许沉浮,但总体来讲还算顺遂,平安喜乐一生。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能写出那样的词来,他的内心,是寂寞的吧?
因为他曾经历了前两个妻子的故去!野史里说他和一个叫萧娘的歌女互生情愫却被迫分离;
《大宋宫词》里还为他和寿康公主编织了一个梦,梦醒时分,唯余怅惘!不知道他的这句话到底是写给谁的,才情是真的,深情也是真的,不然不会流传千年仍然让我们心动。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另一层解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这第一种境界就是晏殊的这句西风碧树。
大多数解释是登高望远,确立目标;
还有的说是要耐得住寂寞,才会有所成就。
见仁见智,可以自己理解。
站了那么久,望也望了,可能也回首往事了,也默默流两行泪了。
生活却仍需继续,该怎么还得怎么。
同样是晏殊词里的一句话,送给所有沉湎于过去的多情的人: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天涯太远,望一望也就罢了。
眼前要紧,切莫让咫尺也变成了天涯。
生命本就是一场旅行,有伴在侧,当珍视之!
参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 ·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
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
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
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
碧树:绿树。
⑺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十九首》。
赏析: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
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
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
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
这两句只写客观物象,不着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示的感情非常委婉含蓄。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上片后两句是说,明月不明白离别的痛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住户,原很自然;
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
但却偏要怨。
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枨触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
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
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
上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
但上片深婉中见含蓄,下片于广远中有蕴涵。
王国维借用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与词作原意了不相涉,却和这三句意象特别虚涵,便于借题发挥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
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人。
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江右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
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参考:
是一种事事不如意,万木萧瑟,四野空旷寂然无声,前景黯淡或者一片漆黑,人生无望的状态。
(昵称“岁月风华”邀!)
参考:
怎么说呢,我一向是形单影只的,是孤单,孤零零,还达不到孤独那种境界。
打小内向,回望来时路几乎没有朋友,仍然只有自己模糊的身形。
我的陪伴就是书,纸和笔。
我经历也比较坎坷,病痛缠身。
参考:
这是一个思念意中人极深极苦,而又不得其音讯,不知其去往何处的一个孤独凄凉的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他归来而不能,登高望远又极尽目力望不见身影,想写信又不知寄往何处的悲凉女子形象!她日夜思念,内心割舍不开,满眼满脑子都是他。
过去的美好时时萦绕心头。
他怎么还不回来?
怎么还没有音讯?
季节又变化,时间又过去了一年,眼看秋风阵阵,看着树叶凋零。
这变化的是季节,而逝去的却是我的青春,你还不回来,我美好的年华将逝,青春的美好将不再。
我放不下,睡不着,辗转反侧。
走出卧室,独自登上高楼去看看,“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也许此时,他在回来的路上,我能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看到他。
然而,我“望尽天涯路”,却不见他的踪影,你到底是在往回走的路上,还是忘了我而“乐不思蜀”?
你到底在何处?
你到底是何心思?
是何情景?
我想给你写信,表达我的深情,表达我对你的思念,可我真的不知道你在哪里?
我只知道“山长水阔”,只知道你也许漂泊在天涯海角,只知道你为了仕宦到处积极进取,寻找门路,或者在彻夜苦读,想一举成名。
也许你发达了,又遇新人,忘记了我,但我却情深意重的只有你。
也许你仕途失意不能衣锦还乡而内心惭愧,不愿回来见我,你是不是想等功成名就再回来见我?
天凉了,“却道天凉好个秋”啊,我能等到吗?
能等回你吗?
我怕,怕未知的你,怕世道人情的现实与变化。
我只好站在高高的楼上,面对旷远的山水,对你诉说:“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下面
描写的是深秋的一个清晨,一名女子站在顶楼的窗前,怀想远方的那
所以,如果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词,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况味?
我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栏杆,庭院;
兰草,菊花。
清晨如烟的薄雾里,花叶间的露珠,一如心头的泪珠。
一名女子站在楼头。
燕子都成双结对地飞走了。
只有那一轮明月,不懂什么叫离愁别苦,一直到天已破晓,斜斜的光依旧透过窗户,照进屋子里来。
这就是晏殊这首词的上半阕描写的情景。
实际上那名站在楼头的女子,又何尝不和那轮明月一样,在傻傻的“到晓穿朱户”呢?
于是,通过上半阕寓情于景的描写,人的感情很自然就进入了下半阙的抒发。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秋天的风,绿色的树。
一整夜不停的刮着。
其实被风凋零的,又岂止是碧树,恐怕还有女子那颗思念的心吧?
于是天一亮,她就独自一人,站在了高高的楼头。
如果说“千帆过尽皆不是”,起码还有下一只船可能就是的希望。
显然,这名女子连个希望都望不到,因为每一条从天涯归来的路,她都望到了尽头。
即便想给他寄去只言片语,都因为山高水长,连他身在何处都不知道!所以在整首词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表达的就是情侣在两地相隔时,那种想见又见不到的无助和煎熬。
单独的这三句词,又表达了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深秋的夜晚,凄冽的寒风。
虽然树上依旧绿叶满枝,但就如人已过了中年。
树叶在寒风中,一片片凋落;
就像人的容颜,一天天衰老。
叶长叶枯,年少年老。
这是人生常事,本来也没什么可悲哀的。
只不过站在楼顶,凭高远望,慕然而来的那种迷茫和失落感,却不由掠上心头。
如果撇开整首词,但就这三句而言,我
《人间词话》中又是种什么样的人生滋味?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其实不一定非要成大事、做大学问,人只要做事,基本都会经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这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是说人在做事之初,外部的环境总不会太友善,又是“深秋”,又是“西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来阻挠。
“独上高楼”,是说此时自己要沉住气,要勇于向上攀登,即便自己时常也会有“望尽天涯路”的担心,觉得前途很难以把握和预知。
当然,
毕竟诗词之所以美,就在于每
而且即便是同一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