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攻下南京为何从巅峰迅速走向了灭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不久后开始北伐。
然而,历时14年之久,势力最大时占据大半个中国,控制全国18个省600多个城市的太平天国起义,为何在占领大半个中国后突然灭亡?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它内部不和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打压。
静夜史认为太平天国之所以迅速失败可以归咎为
因为北方地处中原地带,人口众多,且自宋朝以来经济就不算发达,一到灾年更是哀鸿遍野,这就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基础。
当然,也存在例外。
一代传奇皇帝朱元璋就是先占领金陵(即南京),然后逐步统一全国的。
但朱元璋能成功有当时的历史因素,毕竟当时北方还有刘福通等人挡着,这才给了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时间;
况且当时元朝内部也是一片混乱,各部落之间征战不休,根本无暇顾及南边的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给了他们发展的机会。
但洪秀全当时面临的局势和朱元璋比有很大不同。
虽然太平军表面上定都天京,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南方各省份,除了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其余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被太平军实际控制,曾国藩的湘军,仍时时威胁太平天国的大后方。
因此洪秀全不得不一边北伐,一边派兵西征,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地,从而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北伐军力量不足,最终被僧格林沁数十万清军包围,全军覆没。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失败,在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本来就是错误,即使定都,也应该在南方基本剿平后再定都,毕竟清朝不是北元,虽然腐败,内部却还没有混乱。
2、争权夺利难成事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内部争权问题,这也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太平天国起义早期,东王杨秀清曾以“上帝附身”的名义救太平军于危难之间,但这也给了他能够凌驾于洪秀全这个“天父”之上的权利和取而代之的野心。
太平天国建都后,随着权利的加大,东王杨秀清的野心昭然若揭,洪秀全只好密诏北王韦昌辉返京诛杀杨秀清;
但洪秀全并没能及时控制住事态发展,或者说北王韦昌辉也另存心思,最后不但杀了杨秀清一家,还与翼王石达开闹翻,杀了石达开一家,最后被石达开打败诛杀。
后来石达开又被洪秀全排挤,负气出走,导致太平军力量大损,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洪秀全表现得实在不够明智。
虽然领导人争权实属正常,但洪秀全没能及时抑制住事态的发展,反而任由韦昌辉将事态扩大,最后东王、北王、燕王先后被诛,翼王出走,太平天国最初的几位领导人仅剩洪秀全一人。
况且洪秀全起初是以“拜上帝会”的名义起义的,杀了东王等人以后,不但“天父”、“天兄”的神话破灭,更是激起了大量基层官兵的不满,因此当时流传一段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当时的形势由此可见一斑。
3、领导素质难作为在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等人很快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开始沉迷于争权夺利,纸醉金迷之中。
据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说:洪秀全有88个老婆,这些老婆名下的侍女、歌姬也通通归洪秀全享用,总计2000多人;
其次,洪秀全每顿饭要880多道菜,花费千两银子,所使用具也全部是纯金打造。
虽然这里面可能有清朝故意抹黑之嫌,但太平军高级将领过于奢侈总是事实。
洪秀全每次出行都有千余人跟随,光是抬着龙辇的就64
除此之外,洪秀全不向洋人势力低头,拒绝英国平分天下的无理要求,从而使洋人转而支持清政府,也使本已困顿的境地雪上加霜;
以及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的发展,和后期对诸王的大肆分封,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但这不属于主要原因,因此不详加赘述。
洪秀全的农民起义迅速失败,归结起来仍是
可是自从1853年,天平均攻下南京城,定都天京之后,再看他们和清军的战绩,基本上属于互有胜负的格局,而且越到后面,胜利的天平越往满清那边倾倒。
为何如此呢?
这是因为首先定都南京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
其次,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方面在战争部署方面又接连犯下三大战略失误,最后终于酿成覆灭的惨重厚重。
下面,铁锤文史就从这两方面来聊一聊洪天王等人犯的错。
第一,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停止北伐脚步的严重后果。
1853年春节,太平军占领了武昌,这时候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北上北伐京城,一个向东进军。
赞成北伐的认为,一路北伐,途径河南和直隶,一路战斗,一路招收新的起义军加入,完全有机会把京城一举拿下。
但是有消息称,北方大批清军已经南下并且在河南境内集结,以逸待劳等候北伐太平军。
这让洪秀全之流犹豫不决。
与此同时,另外一派赞成东进。
因为湖北东面就是富得流油的江南,那里是大清的钱袋子和粮仓,占据那里可以获得大量的军备资源,把它当做根据地可以逐步占领全国。
太平军最终选择了占据南京。
为什么说占据南京,建立政权是重大战略失误呢?
失误有两点,第一点,集结在河南境内的清朝军队军纪涣散,不足为惧。
京城调来的强大骑兵还没有抵达,完全不构成北伐的威胁;
第二点,江南地区太好了,温柔富贵乡,很轻松的就会腐蚀掉那些战士。
一个战士一旦掉进温柔乡里,战斗力就会瞬间大打折扣,士气也会低落,这些都被后来的战争所验证。
定都南京是一个重大战略失误,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们有犯了三大战略错误。
第一个战略错误,是放任清朝军队在天京附近建立起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
两个大营虽然没有攻陷天京的能力,但是近在咫尺的距离让他们可以轻易的完成骚扰战,成为天京的心腹之患。
第二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太平军的队伍一刀砍成三段,一个是中央军,一个是北伐军,一个是西征军。
中央军作为中央守备军队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同时让出征的军队分成北伐西征两部分,属于重大失策。
完全可以合并成一个强大的北伐军团,定鼎北国。
分兵之后北伐军备蚕食团灭,西征军不断消耗中央军事储备,最后双线失败陷入崩溃,就是明证。
第三点,太平军完全不了解上海对于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太平军始终不理解上海对于革命的重要性。
太平军一直没有占据上海,说明他们不理解上海的极端重要性。
上海的强大物资储备和金融实力,完全可以让太平军获得粉碎满清江山的强大后援。
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设。
事实就是,太平天国的领导人集体犯下了多项战略失误,后来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归宿。
参考:
当时满清已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有另一个新生民主平等的政权代替满清政府此时只要有点火星便轰然而起,但洪秀全只在广州的教堂浅浅地知道了西方民主可在准备起义及将来怎么样经营国家心中都没目标,习惯性继承了历次中国农民起义推翻上任统治者自己又当起没改变的统治者,因此起义时大家一起想推翻满清后来发现此政府也差不多没变,这样便失去了民心造成内乱而失败。
参考:
争权夺利!
参考:
战略眼光决定胜败,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起义领袖缺少帝王风范,鼠目寸光,没有全局战略意识!只能称得上为一只勇敢善战的农民军而已。
在起义之初就决定先拿下南京后,再看情况计划北上。
作了两手打算,而不是背水一战,不成功,必成仁,一鼓作气,闪电战直取京城,改旗易帜。
利用全国反清势力,迅速瓦解腐败的大清。
让残败的清廷有了回旋余地和时间,组织了曾国潘带领的湘军打反击!另一方面占据南京后,洪,杨等将领内讧,造成杨被杀,石达开带部下离开,后在四川被伏击而亡!另外在外交处理上太平军也存在问题,当时的中国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了,外国势力也是成败的关键之一,各国在外华势力一边倒支持清政府!
参考:
洪秀全,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
7岁入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和其它文史书籍,16岁因家贫掇学务农。
18岁被聘为本村私塾教师。
16—31岁,他和所有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样,抱着求取功名,跻身统治阶级的愿望,多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连个秀才也未考上。
洪秀全从一个被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旧式知识分子最后变成一个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绝非偶然,这是由他本身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所促成。
在此,我们不一一展开去去叙述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着重谈一下洪秀全攻下南京后,为何从巅峰迅速走向灭亡。
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退化与政权的自毁。
太平天国兴起之初,实行圣库制度,提出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这些措施对于激发广大人民的斗志,保障军队供给,状大起义队伍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随着权利的不断膨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农民本身固有的缺点开始凸现出来,他们确立了森严能封建等级制度,大兴土木,安于享乐,争夺权力,滥封王爵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太平天国是自取灭亡的。
二、军事决策上的失误。
太平天国在军事决策方面有不少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存在严重失误的决策。
定都南京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失误。
定都南京,暂时满足了太平军官兵的“小天堂”的欲望,切断清政府粮食主要供应地江淅两省与京师的关系,从而对清政府造成极大的威胁。
但从军事角度讲,却使清政府赢得了喘息和调整军事力量的时机,从而导致太平军由积极的攻势转入保守的守势。
另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太平军北伐。
定都南京后,太平军本应集中优势兵力巩固和发展以南京为中心的的江南根据地,但太平天国却在此时进行北伐,同时进行西征,分散了兵力,犯了军家大忌。
三、没有解决好农民土地问题。
太平天国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个科学可行的土地与赋税政策。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只是向人们描述了一个理想天国的蓝
1854年,太平天国开始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这项政策一方面争取了中、小地主的支持,但同时导致太平天国政权逐渐封建化,从而激化了农民与太平天国的矛盾。
四、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偏激、简单、粗暴的批判。
激化了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太平天国对儒家文化进行粗暴地、猛烈的扫荡,引起了中国封建士大夫阶层和整个下层知识分子的不满,从而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和扭曲。
五、拜上帝教的副作用。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拜上帝教在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统一思想,鼓舞斗志以及建立政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拜上帝教作为一种宗教,本身具有麻痹思想的作用。
这也是大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
腐败导致太平天国早夭早亡
参考:
你们别以为洪秀全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其实他就是个混混,书念不好,在村里遭人笑话。
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圣经,给人家胡改八改,变成了拜上帝会,歪打正着,成了事。
打下南京后,他就成了十足的混混,整天混日子,最后混不下去了,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