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号称“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可是为什么很少看到鲁菜馆
鲁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而现在却很少看到鲁菜馆了,原因有
而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当时在人们的感觉里鲁菜都是富贵人和大官吃的,而现在鲁菜讲究的是咸鲜、火候、做法工艺等诸多要求,也使得正宗的鲁菜价格普遍高,大多好的鲁菜厨师都是在大的酒店,饭店做鲁菜,最终导致鲁菜价格比较高,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
原因二:随着时代的改变,各大菜系的融合,还有其他小众的菜系的崛起,让人有选择更多的机会了,如果你开个专门的鲁菜馆,受众人群也会得到局限,就是主打鲁菜的馆子,它也会做其他菜系的美食,而你在许多其他的饭馆也可以吃到正宗的鲁菜。
都是相辅相成的。
原因三: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说明它的各种烹饪技巧都在别的菜系之上,而现在人们的口味的变化不能单纯的满足一个菜系的口味的食物了,就有后面的厨师将鲁菜口味融合到其他的菜系当中,形成更多的美食,但是它已经不是正宗的鲁菜了,所以也不敢挂出鲁菜的牌匾了,进而导致鲁菜馆少的原因。
原因四:鲁菜做法工艺复杂,而现在的人节奏都比较快,做好一个菜要等很久的时间,从时间成本和利润方面来看,鲁菜比起川菜,湘菜,不占有优势,慢慢地也就没有人去专门开鲁菜馆了。
第三道:糖醋鲤鱼这道菜大家都吃过,而鲁菜的这道糖醋鲤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鲤鱼则是选择黄河的大鲤鱼。
第四道:葱爆海参这道属于鲁菜的传统菜之一,海参配以大葱,烧制而成,口味咸鲜、清鲜适口、有着浓烈的葱香味道,而海参则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第五道:油爆双脆这道菜可是考验鲁菜对于火候的控制,火小了不熟,火大了不脆,这道菜可以说是鲁菜中难度最大的菜肴之一了。
第六道:四喜丸子四喜丸子丸子是用色、香、味俱佳的肉丸子组成的,寓意人生福禄寿喜四大喜事,常用在喜宴上。
第七道:德州扒鸡整只烧鸡,姿态优美,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味入骨髓。
好看又好吃。
第八道:糟溜鱼片这道菜可以说是鲁菜中经典菜肴之一,吃一口一定会让糟香和嫩滑的鱼片让你陶醉,还会勾起你对美食的渴望。
第九道:一品豆腐豆腐洁白如玉,软嫩可口,看似像牛奶,味道却有着独特的清香。
第十道:红烧大虾此菜在山东胶东地区可是家喻户晓。
红烧出来的大虾,色泽红润油亮,虾肉鲜嫩、滋味鲜美,去山东游玩这道菜是必须品尝的。
因为鲁菜是唯一原发性菜系,也可以叫做自发性菜系。
意思就是说它发源于本地不受其他菜系的影响。
而其他菜系是受到鲁菜的影响或者借鉴鲁菜烹调技法才发展而来的。
而且鲁菜是烹饪技法最多的菜系,这绝对不是给鲁菜贴金,因为在行内这已经是比较公认的。
实际上看不到鲁菜馆是很正常的,如果你看到了反而是不正常的。
如果是在山东本地的话,你觉得他有必要打着鲁菜馆的旗号吗?
(当然在山东本地也有这种情况,但是极其罕见。
就例如川菜馆,你从外地很容易看得到,你从本地这种情形就很难看到,因为她是本地的菜,他没必要自己打出来)。
如果是在其他地区的话,客观的讲虽然其他菜系,等于是鲁菜的徒弟,但大多数都是借鉴的烹调技法,或者说是根据鲁菜的某个菜品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而改变的。
中国那么大,口味那么多,任何一个菜系,它也不可能适合全国。
只能说某一个菜系及个别的菜品,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流行。
其实无论是其他菜系的某些菜品是改编自鲁菜,还是借鉴了鲁菜的烹调技法,这实际上等于是鲁菜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之前的鲁菜绝对是不受其他菜系影响,它只会影响其他菜系,但是现在或者说将来可能也会借鉴其他的菜系的特长。
传统的鲁菜大多数菜品咸味比较重,而且比较重酱油,曾经就有人说鲁菜是黑乎乎的,其实就是用来形容鲁菜一般用的酱油或者说酱料之类的比较多,这句话无论是作为调侃或者说是对鲁菜的评价,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
这也许是很难在某些地方发展起来的原因,毕竟每个地方的口味是不同的。
再就是我
以前的老一辈的做菜手艺人称之为厨子,而现在有了厨师的称呼。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之前老一辈的厨师,可以说用毕生都在学习做菜,想出师需要很久的时间。
而我们现在看一下身边的厨师,无论是哪一个菜系的厨师,随便去个技校,学个一两年就出来开始做菜了,或者说去饭店给大厨打个下手,经历几个月顶多一两年就出去做菜去了,现在厨师的年龄越来越年轻。
我觉得其实这是对中国烹饪的一种不负责任。
特别是现在自媒体平台上,许多年轻厨师,天天发布着各种菜品,是为了什么?
吸粉,表现,挣钱?
我很想知道他们的厨艺到底如何?
有的人看着也就二三十岁就自称某某饭店厨师长…我之所以突然说到厨师这个话题,因为我本身就是山东人,而且我也是热爱美食的人。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现在从山东本地吃菜,所谓的饭店或者大饭店做出来的菜,跟民间以前做红白喜事的老人做出来的完全不是一个味道。
有时候真想忍不住说一声:呸,做的什么玩意。
我
之前也经常看到很多人在探讨鲁菜发展不如其他菜系,其实有时候我就在想,虽然某些菜系在外地也经常看得到,打着某些菜系的旗号,其实他们做的真好吃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无论是传统的四大菜系,还是现在的八大菜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会进一步的融合。
其实现在有很多菜,已经无法确定它到底属于哪个菜系了,这就是社会在发展。
关于有哪些鲁菜比较有名的菜,何为有名?
有名的菜到底是如何评价出来的?
每一
实际上真正有名的菜或许早已经失传了,或许只是存在于极少数的人手中。
例如:传说中的“犇羴(san)鱻”据说可以代表鲁菜比较高超的烹调技法,但是估计早已经失传了。
而网上那些所谓的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等,真的属于名菜吗?
我表示怀疑…鲁菜在之前也被称为官府菜,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不是浪的虚名。
但其实有很多菜肴,或许现在已经根本找不到食材了,也不是我们这种寻常小老百姓能见到的。
关于鲁菜是不是八大菜系之首网上也时常有争议,但是为什么有争议呢?
为何不争论其他菜系是第一呢?
这恰恰说突出了鲁菜的地位。
最后借用易经中的一句话:“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参考:
人的口味是在自身生活环境、食材、传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而且人的口味、菜品并非一成不变。
沈括《梦溪笔谈》就曾记载,“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说白了就是“南咸北甜”的口味,和今天的“南甜北咸”的格局,刚好颠倒过来。
所谓菜系的形成,也是根据各自主客观条件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在不断演进变化的。
清代初期,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逐渐形成了“四大菜系”。
及至清末,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至于后世好事者争论的,谁是八大菜系之首,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基本可以“地域之争”并驾齐驱,谁要敢说自己是“之首”,马上就能让你见识到“不服的力量”。
央视微博就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夸赞豫菜是诸菜之母,就被网友一顿直面硬刚。
所以,忘掉谁是“之首”的虚名吧,都是浮云。
还是回到鲁菜本身,就菜论菜。
鲁菜是我国历史上相当悠久的菜系,无论是最初的四大菜系,还是后面的八大菜系,鲁菜都堪称是最古老的(先把“之一”放在这里,有需要的,可以手动添加,没有意见)。
想想山东人孔丘先生那句话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出这话肯定是有所本的。
你相信一个整天咸菜就馒头,或者终年薯条汉堡的人,能说出这种话?
能支撑孔夫子如此之高的美食品味,不是牛叉的鲁菜(当时咋称呼不深究)体系,难道还是美团、饿了吗?
鲁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与川、粤、淮扬等菜系不同,鲁菜是山东本土自发菜系,完全没有受过外来菜系影响,“血统”高度纯正。
不像淮扬菜受徽州盐帮菜影响、川菜受湖广迁徙影响、粤菜受客家菜影响,鲁菜为什么能做到如此“洁身自好”呢?
首先,鲁地历来为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礼仪文化、生活情趣、格调审美,自然都是向外输出(想想动不动称别的地区为蛮、夷,心理得优越到啥程度?
),饮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不谈山东人孔丘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绝对话语权,单论吃,1600年前的《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等服务舌尖的卓越技能,基本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大体框架。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骄傲的鲁地人,会轻易的受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吗?
用现在的话说,主流的行业标准都是我制定的,你来教我?
让我想你学习?
抱歉,实力不允许!光主观上骄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客观条件的配合,巧了,这些鲁地也都具备。
先说蔬菜,山东的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章丘大葱、兰陵大蒜、莱芜生姜、胶州白菜、潍坊萝卜、曹县芦笋、寿光韭菜...... 还缺啥,你说!再说水果,体验烟台苹果、莱阳梨、阳信梨、乐陵小枣、德州西瓜、肥城桃、青州蜜桃、大泽山葡萄、曹州木瓜...... 是想拔丝、还是冷盘,你说!再整点肉?
好说,琅琊鸡、五龙鹅、莱芜猪、泗水羊、蒙山牛、德州驴,够不够,你说!水产海鲜?
淡水鱼有鲫鱼、鲤鱼、草鱼、乌鳢、毛蟹、秀丽白虾、沼虾、甲鱼、鳙鱼、鲢鱼、鲴鱼、鲂鱼、鳊鱼......海产里小黄鱼、带鱼、黄姑鱼、白姑鱼、叫姑鱼、鳕鱼、梭子蟹、文蛤、毛蚶、贻贝、扇贝、牡蛎、鲍鱼、海参,够不够,你说!软件硬件都这么豪横,你让我低调,属实实力不允许!这些优越的条件,都确保了鲁菜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很少受外部同行同业的影响。
相对曾经的辉煌,今天的鲁菜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式微,没那么流行了,为啥呢?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仅从
还是回到孔夫子的那两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标准的Flag,几千年前就立哪里了,你想让鲁菜体系(强调是体系,不是只所有的鲁菜,避免抬杠)像快餐一样“接地气”,难啊!比如,“油爆双脆”是鲁菜中的传统名菜,袁枚先生的《随园食单》和梁实秋先生的的《雅舍谈吃》,都对此菜赞誉有嘉。
据说为了加强此菜中妙到颠毫的脆感,光处理鸡胗上的那层膜就要花一个多小时。
你让它像快餐一样“多出菜”,臣妾做不到!二、“价格才是硬道理”,但鲁菜不讲这个道理根据上面提到的鲁菜的讲究和高要求,价格不接地气是必然的(如果有人认为鲁菜便宜,也不抬杠)。
甚至有种说法,川菜是给一般人吃的、淮扬菜是给文人吃的、粵菜是给商人吃的、而鲁菜是给真正有地位的人吃的。
这话听上去有点狂,但也算实事求是,鲁菜师傅和鲁菜老早就进入宫廷,侍奉御前了,甚至当初京城有名的“八大楼”,基本都是鲁菜班底。
三、人才传承,面临时代考验正因为鲁菜超过的工艺和技术要求,造成很多人对学鲁菜望而却步,行业有所谓“三年川菜,十年鲁菜”之说,一个刀工就有菊花花刀、蓑衣花刀、蝴蝶花刀等各种玩法,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把一个猪腰子“美化”成这样?
鲁菜馆不太常见,是不是意味着鲁菜没有存在感、没落了呢?
鲁菜馆子少是事实,原因很多,也可以参考上面内容,但是不是鲁菜真得没有存在感了?
西红柿炒鸡蛋常吃吧,鲁菜! 还有油焖大虾、四喜丸子,都很常见吧,是的,它们都是鲁菜。
很明显,鲁菜没有消失,只是早就化整为零,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实,随着山东人以及专业师傅的迁徙,鲁菜的工艺、灵魂早就扩散到各地,尤其是华北、东北。
他们当地的菜品特色,都或多或少的受鲁菜的影响,或者是在鲁菜基础上加以本地化改良。
中国有句古话“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看来鲁菜深得其精髓,套用此理,鲁菜算得上美食界的隐士,而绝非破落户。
“八大楼”的名气大小依次为东兴楼(萃华楼)、泰丰楼、致美楼、鸿兴楼、正阳楼、庆云楼、新丰楼和春华楼。
就当时而言,除东兴楼在东安门、庆云楼在银锭桥、安福楼在王府井、萃华楼在八面槽外,其余均位于繁华的前门大栅栏一带。
北京的饭庄,兴起于清代末叶的慈禧垂帘听政后。
为掩人耳目,八旗子弟暗中投资,雇用手脚勤快,颇能吃苦的山东人为其经营。
这种满汉合作的饭庄,均开设在闹市区,其字号吉祥典雅,院落清洁恬静,桌椅古香古色,一派富丽堂皇。
在这些饭庄业,昔日素有“八大楼”、“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说。
今天,代表鲁菜的很多饭庄还在,比如东兴楼,在簋街;
比如位于珠市口大街的丰泽园,儒宴等都是鲁菜代表餐厅。
很多泰斗级的鲁菜大师出自丰泽园,丰泽园的老厨师,王义均是泰斗级的鲁菜大师,受主席奖章。
鲁菜代表菜也很多,不能想尽,在这里就说几个最典型的鲁菜代表菜: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油焖大虾,糟溜鱼片,芫爆肉丝等都是。
鲁菜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个自发型菜系,历史最悠久,技法最全面,难度也最高。
鲁菜食材要求考究,在明清时期更是为宫廷菜,是皇家贵族才可享用的菜肴。
比如葱烧海参、通天鱼翅,即使到如今,也不是人人都曾享用。
鲁菜制作技法也非常复杂,比如鲁菜中非常有名的九转大肠,需要将大肠先煮在炸最后在烧,而且大肠要套三层,而且需要十余种调味料去调味,最后成菜酸、甜、香、辣、咸,口感软糯。
与普通的红烧大肠相比是不是要复杂许多呢?
那么为什么鲁菜馆这么少呢?
主要是商家都是逐利的,鲁菜制作成本高,出菜慢,很难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习惯,自然而然的鲁菜馆越来越少。
虽然鲁菜馆越来越少,但是并不代表鲁菜没落了,很多简单美味的鲁菜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比如糖醋里脊、油焖大虾、拔丝山药等等,我们经常吃的很多菜都是鲁菜,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
比较出名的鲁菜有上文提到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糖醋里脊外,还有一品豆腐、油爆双脆、油爆海螺等等都非常出名。
因此往往都是非鲁菜馆当中选用有几道工艺简单的鲁菜,却很少有专门的鲁菜馆走出山东的。
鲁菜名菜有:糖酥鲤鱼、油焖大虾、葱烧海参、清汤燕窝、乌鱼蛋汤、九转大肠、四喜丸子、海参扒肘子、韭菜炒海肠、油泼扇贝、油爆双脆、坛子肉、酱汁鲍鱼、油爆海螺等等。
这当中以大家最为陌生的“乌鱼蛋汤”来说,其实是国宴招待外宾的常用汤菜。
就这样一道名不见经传的菜,取材须是胶东黄海水域的小号墨斗鱼鱼蛋,姜须用的青州的竹根姜,胡椒须用琼海的白胡椒,盐要用莱州产的海盐,黄酒要用绍兴的,香油须是驻马店产的芝麻用古法压榨,提酸味不能用醋,而是用酸黄瓜汁液。
要用文火熬制几个小时……川菜之所以能火遍大江南北,是因为川菜取材便捷,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属于家常菜馆最喜欢的类型,售价低、出餐快,吻合大众日常消费。
而且很多菜品是介于菜与小吃之间的类型,经常出现于街头小吃摊。
所以受众群体非常庞大,传播也快。
故而能够驰骋天下。
像鲁菜、淮扬菜、粤菜这些做法较为复杂,食材受地域影响较大的菜系确实很难像川菜那样遍及四面八方。
我举个例子,北方人吃烩菜是比较常见的,虽然各地做法不同,但放置的食材都差不多,基本是以白菜、猪肉、粉条、豆角之类的为主,成本很低。
而鲁菜的烩菜看似区别不大,实际上讲究多了去了。
工艺就不说了,光是比其他烩菜多出的烤麸这种东西就让成本骤增。
烤麸在超市经常能见到,一小罐二十块钱都算便宜的,可是这最多也就够一份鲁菜烩菜的量。
此外肉也不是炒肉也不是炖肉,而是卤肉,这肉入口即化,但不是用高压锅做出来的,是慢火入味卤出来的。
加上杂七杂八其他东西,一份烩菜成本都得七八十,饭店卖的话得上百块。
一盆上不了台面的大烩菜卖上百块,街头菜馆能卖得动吗?
其他名贵食材的菜品就更别说了。
不过鲁菜虽然没有很普遍的专业菜馆,但是在很多餐馆都能见到鲁菜的身影,比如糖醋里脊、木须肉、油泼扇贝等家常菜品。
包括人气一度爆表的黄焖鸡米饭也是鲁菜。
参考:
引言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
吃这件事,是每
当然了,面对吃人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有人只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即可,也有些人看待美食却比“天”还大。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对“食”有着很深的情感。
往远说有苏轼,清朝还有袁枚,近现代还有蔡澜先生。
他们都对于吃有自己的理解。
分析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曾说过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每
做饭需要火候,治国也需要火候。
咱们回到文章中来,题目中的八大菜系,都指的是什么呢?
分别是:鲁、川、粤、苏、浙、闽、湘、徽。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鲁菜。
浅谈鲁菜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地缘风貌,对这个地区的影响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
鲁菜之所以起名鲁菜,自然是离不开这两个原因。
鲁菜起源于齐鲁之地,而鲁菜的特点也与齐鲁一带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从食材上来说,齐鲁一带多产鱼。
所以,经典鲁菜中,有很多都是鱼。
像什么清蒸鱼片、糖醋鲤鱼、锅塌黄鱼、干烧鲫鱼,都是鲁菜中的名菜。
当然,除了水产品,鲁菜还以做素菜而见长。
山东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即便是今天,山东依然是蔬菜供应大省。
烧豆腐、烧冬瓜、拔丝山药、蒜蓉XX都是鲁菜中常见的。
如果说食材的特点是源于其地貌,那么口味的特点就是来源其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就曾说过: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
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
话虽然简单,但却体现着朴素的真理——人民离不开饮食。
这足以说明,在很早的时候,齐鲁一代的先贤们就开始注重饮食。
当然,那个时候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
不过时间并没有过多久,“饮食”的文化就被提到了大雅之堂。
众所众知的儒家鼻祖孔子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再后来,汉代编纂《礼记》,其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讲饮食。
儒家文化起源自齐鲁,而这种文化,对鲁菜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喜欢做菜的人都知道,做菜工艺中有一种技法叫做烧。
而最注重这一技法的,莫过于鲁菜。
唐代其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对鲁菜有过这样的评价:无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其火候的提现,和最能彰显火候掌握手法的做饭工艺就在于烧。
控制火候,就要不急不缓,不温不火,要的是恰到好处,其个中深意,暗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鲁菜喜好煎、蒸、炸、烤,这些技法都考核的是“中庸之道”。
为什么鲁菜馆比较少见鲁菜馆少见,这个话说的也对,但也不全对。
说它对,是因为直接挂着“鲁菜”招牌的菜馆的确不多。
但说它不对,是因为挂招牌的鲁菜馆虽然少见,但以鲁菜为主打的菜馆却并不少见。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是与鲁菜的特性,甚至说和儒家文化的特性有一定关系的。
儒家思想能够发展千年,是因为其思想的包容性强,可以吸收多种文化。
而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它的特点也是包容性强。
不同于川菜、湘菜、粤菜等菜系,这些菜系的特点是有独特的口味。
可鲁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口味并无独特,偏重之处。
鲁菜也讲究食材,在经典鲁菜中,的确有很多以食材见长的菜。
但在食材之外,鲁菜更为重视的是技法,是火候的掌握。
掌握了鲁菜的技法与火候,就可以融于各个菜系。
并形成,适合当地的特色菜。
就拿小编来说,小编身居天津。
而天津虽然以吃见长,但是却并没有独立出菜系。
天津菜说白了就是鲁菜和淮菜。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曾经有大量的山东人和安徽人迁移到了天津,他们把山东菜、安徽菜的特色带入到了天津。
两种菜系到了天津之后,和天津本地做法相互结合,就成了天津菜。
但天津菜还是更偏重于鲁菜多一些。
所以说,你到天津玩,看到很多标着天津菜的菜馆,其实可以把这些菜馆看做鲁菜馆。
还有东北菜,东北菜的口味和技法也融合了鲁菜的特性。
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辽南菜。
鲁菜名菜鲁菜名菜有很多,如果是一一介绍,那一本书也说不完。
小编就只说一个菜,是大家桌上常见的菜——木须肉。
木须肉,也有人叫它苜蓿肉,或者是木樨肉。
那它本来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
它的本命其实就是木樨肉。
清人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这样介绍木樨肉:北方店中以鸡子炒肉,名木樨肉,盖取其有碎黄色也。
这里面的木樨,所指的是一种植物,就是我们常见的桂花。
因为木樨肉中有鸡蛋,鸡蛋炒完之后是黄色的,故称之为木樨肉。
看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说一句了,从传统技法上说,木樨肉里面的鸡蛋应该是碎的,而并非像现在有的饭店做的鸡蛋是成“片”状的。
咱们再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木樨肉的食材,木樨肉的食材最为简单不过,猪肉、鸡蛋、玉兰片,黑木耳。
后来木樨肉传入北京后,因为北京当地缺少玉兰片,就开始选用黄花菜或是黄瓜替代玉兰片。
到了现在,基本上都是选用黄瓜了。
结语当今社会,菜系的区分早已不像当初那么明显。
各种菜系都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川菜的菜馆中出现淮菜,湘菜的菜馆中出现川菜,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参考:
我们可以说川菜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那是没错的,但菜馆名字中都会明确的指出“川菜”,川菜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突出一个特点鲜明。
而鲁菜则不同,鲁菜调味平和,菜品繁多,葱香酱香突出,以炒、烧为主,佐面食为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就是鲁菜。
可见,鲁菜是从春秋时甚至更早一代代传承变迁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天津,河北,东北等一大部分北方地区,相声贯口《报菜名》中,使用的大多数都是鲁菜或其衍生物,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之广。
在北方,鲁菜几乎和家常菜融为一体,母亲外婆知道个菜品的大致做法,再加上自己的小习惯,就形成了每家每户餐桌上的珍馐。
所以,人们才会有“不多见”这一疑问。
火爆腰花,不难看出,酱香味十足,简直下饭首选天津地区人们在爆腰花的基础上加入里脊,猪肝,形成好吃的老爆三,天津四大家常菜之一咸鲜为主,突出本味溜!溜肉片,郭德纲在相声中提过,累了一天的散工,要一份溜肉片,宽汁,肉片就酒,啧啧两口,菜汁拌饭
参考:
在明清时期,大量的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了宫廷,使鲁菜得到了发扬光大,但是也使鲁菜变得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
而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当时在人们的感觉里鲁菜都是富贵人和大官吃的,而现在鲁菜讲究的是咸鲜、火候、做法工艺等诸多要求,也使得正宗的鲁菜价格普遍高,大多好的鲁菜厨师都是在大的酒店,饭店做鲁菜,最终导致鲁菜价格比较高,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
参考:
鲁菜号称八大菜系之首,因其历史最为久远,且为原生菜系(鲁、淮扬、川、粤菜四大菜系中鲁菜和淮扬菜皆为原生菜系,川菜和粤菜是融合菜系),食材珍贵,菜品富有寓意,势能高,为官菜代表菜。
也正因为这种官菜属性,食材偏贵,地域性强,烹饪程序较为繁复,虽品味较高但难以在外埠生存。
官菜嘛本就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不以留步广度取胜,以格调取胜,其开店数量很难与川菜、粤菜馆子同日而语。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留步最广的就是川菜和粤菜了,川菜为民菜,以用料实惠、调味多元、家常下饭著称,到处都是;
粤菜为商菜代表,深受年轻人尤其是小资偏爱,各地粤菜馆和茶餐厅不在少数。
川菜和粤菜的蓬勃发展是因为它们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和市民社会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腹之欲。
很多茶餐厅的粤菜虽然制作繁复,但价格并不太贵,在接受范围之类;
川菜整体上就不贵,尤其是家常小馆子,不过热点景区的除外哈。
川菜广为流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吸收各大菜系优点,现在很多川菜馆子基本上都是川、粤、鲁、淮扬、湘、土家菜兼营,走的也是融合之路,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不同地域的口味偏好。
而鲁菜基本上一直在恪守格调,坚守自己的纯粹,不会过多地改变自己以适应食客偏好,曲高和寡嘛,必然的食客规模就没那么大,开店范围也不会太广。
当然,鲁菜在北方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在南方影响力要小很多。
本人重庆人,川菜饮食区,不吹不黑。
喜欢各大菜系,来者不拒,只要好吃,并不是非麻辣不可。
参考:
大家好,
鲁菜确实是八大菜系之首,我在山东那边工作过几年,在德州乐陵,庆云,日照,淄博。
在当地一般都是鲁菜,胶东海鲜,但是哪的菜系再好,也要创新,也要引入别的菜系,在好吃的菜,也有吃腻的时候。
现在鲁菜也不在少数,只是大家不注意这些,像糖醋鱼,九转大肠,火爆腰花,老厨白菜,风味茄子等等都是鲁菜,只不过经各地的厨师借鉴学习,成了当地的美食,归根结底源于鲁菜演变。
鲁菜擅长海鲜制作,家常小炒,突出酱烧特色,好多大店都保留着鲁菜系列,只不过增加的有别的菜系,也就是说,不管哪个地方,都会创新美食,怎么创新,好多都是借鉴别的菜系,加以改进,结合当地口味,制作适合当地人的菜肴。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