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岳飞被杀后金兀术不再攻宋了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必须从头说起。
靖康之变,汴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朝灭。
徽宗第九子赵构逃离金营,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旋即迁往建康,最后定都临安,历史称为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
为剿灭南宋,金兀术率重兵渡江,搜山检海,务求捉住高宗君臣。
高宗飘泊海上,月余不敢登陆。
江南各地抗金力量汇聚,粉碎了金人一鼓荡平南宋的什划,金兀术在黄天荡大败亏输,差点殒命。
此后,宋金双方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互有攻守胜负,但总起来说,宋军越来越主动。
韩世忠、岳飞、张俊、刘光世“中兴四将”,打了不少硬仗,也收复了一些失地,这其中,岳飞在河南偃城(朱仙镇)大败金兀术,是抗金最著名的战例。
岳飞甚至想乘胜追击,彻低击败大金国,“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尔”。
当然,这只是岳飞鼓舞士气的一句豪言壮语。
南宋还不具备一鼓灭金的能力。
总的军事实力比较,还是宋弱金强。
以宋高宗和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认为,宋金之战南宋绝无最终获胜的可胜,弄不好会一败涂地无法收拾,更遑论失复失土,因此一直主张对金谈判议和,早息兵戈,以免兵战不利危及现有局面。
而岳飞韩世忠则主张积极抗金,抗金到底,直至驱除金虏,收复失土,挽回国家民族尊严(迎回二圣)。
自然是主和派最终占了上风,宋金最终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东以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划定了国界线。
南宋对金称臣,法理上是大金朝的藩属国,每年上交贡银(岁币)二十五万两,丝绸二十五万匹。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来看,这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称臣、进贡,颜面丧尽不说,还把岳飞、韩世忠等人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收复的不少国土,又重新割给了金国,将士的血白流了。
宋高宗落下千古骂名不亏,哪里是议和,简直就是投降,也许在他看来,这是忍辱负重、保住祖宗江山社稷最好的选择了。
为防止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破坏议和大计,宋高宗收回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位军中大佬的兵权,委以位高无权的闲职。
岳飞因为要(要胁)官、进言立储、援淮不力等原因,得罪了宋高宗,因此,他指使秦桧以谋反的罪名将岳飞下狱,最后用毒酒赐死,长子岳云及部将张宪同时问斩。
岳飞死时,已是宋金《绍兴和议》签定一年后的事情了。
可以说在岳飞死的一年前,宋金就罢了刀兵。
所以说金兀术不进功南宋,是在践行宋金协议,和岳飞之死没有直接联系。
也有人说,杀岳飞,是金国提出的议和条件。
实际上议和协议签字生效时,岳飞尚在,此言应只是传说,不见正史。
秦桧极力迎合高宗主张杀岳飞,主要怕岳飞对议和不利。
假如岳飞不死,虽然阻挠不了双方和谈及签定协议,但会干扰协议的落实。
岳飞忠勇正直,嫉恶如仇,不像张俊的趋利忘义结盟秦桧,也不像韩世忠那样事有分寸善于转圜,一定会公开批评《绍兴和议》并阻挠其落实。
岳飞虽然失去了军权,但社会影响极大,说不定朝野会形成一股反《和议》的潮流,危及高宗的声誉和秦桧的相位。
这也许是岳飞必死的原因之一。
参考:
不是岳飞死后,金朝不再攻宋;
而是杀死岳飞,是金朝不再攻宋的条件之一。
从靖康之难起,大宋军民反抗金军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过。
不过早期是自发的战斗,民兵,起义军,分散在各地、失去了统一指挥的政府军,大家各自为战。
康王赵构是宋室的嫡亲宗室,所以他被推举出来,成为各路军马共同服从的领导。
这才有了南宋的建立。
不过有宋一朝,对武将的提防是从始到终、不遗余力的。
赵构也是这样。
他被金军吓破了胆——从生理上来说,他失去生育能力,就是在战争中受惊太大导致的。
所以他特别害怕金军。
既怕金军,又怕武将,当然更怕有能力的、能打败金军的武将。
其实这样的武将并不少,宗泽啦,李纲啦,韩世忠啦。
这些不一定出身武将、但是对军队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臣,都被赵构深深忌惮着。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岳飞。
所以,当南宋已经对金军取得了战略胜利、金军已经没有能力威胁赵构的时候,赵构认为,岳飞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不能不解决了。
正好金国提出谈判,议和的条件之一,是杀死岳飞。
赵构就利用这个机会,先调岳飞离开军队,解除其军权,然后瓦解岳家军,最后又以莫名其妙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莫须有”是秦桧面对韩世忠的质问时,随口回答的。
官方公布的罪名是谋反,宰相对谋反罪名的理解的莫须有,就是“可能有”。
但是逻辑上的大笑话,但是韩世忠也早被解除了兵权,除了愤怒反驳之外,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好吧,是金宋两家和议在前,岳飞被杀在后,而不是岳飞一死,金对宋的战争就戛然而止了。
这一点,切莫弄错。
那么,以金国的贪婪,以金兵的暴戾,以金军的险恶,如果他们能够长驱直入、一统天下,他们会放弃进攻、与宋议和吗?
当然不会。
金国提议、或者同意议和,就是在军事上已经落于下风,没有力量再进攻了,才会退而求其次,转而从政治上谋求较多利益。
也就是说,从两家议和时开始,金国已经失去了进攻南宋的能力——当然是指全面进攻,一人一卒的小范围军事冲突,并不在考虑之列。
金国失去了进攻能力,才想到议和;
议和又顺手除掉了心腹大患岳飞。
可不是“岳飞一死,天下太平”!
参考:
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更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都在为宋朝与金人对抗,征战沙场无数,胜多败少,因此提起他金人也要忌惮三分。
对此,金人更是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限感慨!由此可见,岳飞可是抗击金军的重要人物,但为什么在宋高宗杀了岳飞以后,金国还不趁机南下呢?
毫不夸张地说,南宋当时已经摇摇欲坠,如果不是岳飞带领着岳家军与金人对抗,我想南宋应该早就灭亡了。
要知道,岳飞自1128年至1141年,在这十三年间里,他前前后后共参与了数百次战争。
当初,在金军攻打江南的时候,岳飞更是所向披靡,全力以赴对抗金军,最后收复建康。
在1134年,又收复了襄阳六郡。
两年后,他又率师北伐,攻下了商州、虢州等地。
1140年,完颜撕毁盟约,开始攻打宋朝,于是岳飞挥师北伐。
两河的人民知道后都奔走相告,各个地方的义军也都加入到对抗金军的队伍中来。
金军受到夹击,而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从而进军朱仙镇。
可以说,岳飞的存在对于金军来说就是一个噩梦。
而南宋能够偏安一隅也多亏了岳飞带领的岳家军为其披荆斩棘。
看着岳飞屡屡立功,此时朝中的秦桧坐立不安,害怕日后岳飞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就劝说宋高宗召回岳飞。
金国野心勃勃,随随便便就能找个理由讨伐宋国。
秦桧一直建议宋高宗对金国采取求和的政策。
所以,在宋高宗的命令下,岳飞只好无奈撤兵。
后来,在南宋和金的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到了秦桧和张俊等人的诬陷,宋高宗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捕获并杀害。
这下对金军来说,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那么,此时可是金军趁机南下的大好时机,那为什么历史上的金军并没有这么做呢?
首先,当时的南宋少了一个岳飞还不至于倒下,要知道岳飞只是“中兴四将”中的一员,除了他还有张俊,韩世忠和刘光世三
我想这一点,金军也有所考虑,所以心里也不敢冒这个险。
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都是重文轻武,所以导致宋朝的战斗力十分低下。
但在与金国长达十几年的战争中也在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经过这么久的磨炼,宋军的战斗力也在逐渐变强。
而相比较下,金军虽然战斗力强,但因为长时间作战,其本身的实力也不足以支撑他们灭掉南宋。
要知道,金国与宋国之间自1127年就开始了战争。
长达数十年的战争早已消耗了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金国人民也是怨声载道,而且金国除了和南宋作战外,与西夏、高丽等国也常常发动战争,这么一来,金国就算有机会攻打南宋,而本国的实力却不能够支撑所有的开支。
金国士兵们的厌战情绪更是因为后方粮食供给不足而高涨。
甚至在军营中还出现“宰杀骡驴,相兼为食”,“辎重俱尽,有食奴婢者”的极端现象。
除此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金国本国内乱,已经自顾不暇,又怎么有心思去攻打南宋呢?
熙宗登基之后,金国朝中就分成了两股势力,一边是主和派一边是主战派,这两个门派的主张完全不同,因此在处理外交关系方面常常产生分歧,内部矛盾也不断激化。
其中,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人搞起了专政特权,滥用职权,最后被皇帝除掉了。
但是到了后来,金国的大权完完全全被完颜宗弼掌控在手中。
这样一来,他就开始对金国官场进行大清扫,先后把左丞相、众多大臣给杀掉,皇帝熙宗手中已经没有一点权力,只是个空壳子。
经过几番残杀,这个皇帝好不容易夺回了政权,但却也开始大开杀戒,朝中的宗室和大臣都难逃此劫。
但没想到是的,最终皇帝被右丞相完颜亮杀掉,并顶替了他的位置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完颜亮登上帝位后,为了巩固政权,他就开始对太宗的子嗣下手了。
金国国内这一系列的打打杀杀,根本就顾不上去攻打南宋了。
我
自己家的事情都解决不了,还有一个最重要事情就蒙古国也在和他们经常摩擦。
所以金国当时是自顾不暇。
抽不出手来攻打宋朝
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参考:
1、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南宋的武功还是不弱的。
与岳飞齐名的还有中兴四将的另外三位:刘光是,韩世忠,张俊。
所以岳飞之死,短期内不至于让南宋朝廷无将可用。
而且岳飞虽死,但岳家军的百战之士尚存,纵然各种原因遣散了一批,但还有一部分职业军人投奔他处,这批人的战斗力也是金人忌惮的点。
2、金人快速的腐败化。
靖康之变后,金人越发膨胀,尽管在对南宋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金人在骨子里已经没有了奋发
统治阶层骄奢淫逸,忘乎所以,终其一朝俨然没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
3、历史的必然。
纵观历史,一旦中国的国情陷入南北朝对立,那么这种分裂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宋氏南渡后,北宋的大地主阶级在中原大地可谓损失惨重,这波人迅速有组织的形成了高度的统一,坚决的抵制金人的进攻。
北方大地,金人立足未稳,各路义军也是此起彼伏。
南人空前团结则军心、民心一致对外,金人貌合神离则军心民心一盘散沙。
随着金人当初赖以横扫天下的铁骑精锐损失及快速腐化,此消彼长的势利就让南北趋于平衡。
因此长期对峙成了时代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