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了

庙号烈祖,谥号明帝。
曹叡几岁时就展出与众不同的才智。
据魏书:武皇帝异之,曰:我基於尔三世矣。
所以曹操选择曹丕也有曹叡的因素。
曹操把曹叡当作第三任接班人来培养。
于是曹操就经常带在身边,每次朝会商量国家大事都会让他参加。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临终前立曹叡为皇太子。
曹叡很少跟大臣往来,所以他继位后。
大臣很想知道曹叡咋样。
曹叡单独接见了刘晔。
刘晔评价: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但必竟曹叡年轻,蜀汉东吴都不把他放在心上。
公元226年八月东吴北伐。
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曹叡的表现堪称一代名君。
面对蜀汉北伐,曹叡亲自坐镇长安。
面对东吴北伐,亲御龙舟东征。
对外多次打退蜀汉东吴北伐,对内修理内政。
东吴名将陆逊评价: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时。
就是说陆逊认为曹叡比曹操更会用人治国,威胁比曹操在时还大。
但是从公元235年开始,曹叡就好像变了一
曹叡开始大兴土木,广选美女。
据三国志及裴注: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
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很多大臣劝谏,曹叡根本听不进去。
但是我认为曹叡只是在这一段时间如此而已,并不是完全的颓废不像明君。
之后一段时间曹叡的表现,说明仍然是明君。
例如1公元237年诏辽东将吏士民为渊所胁略不得降者,一切赦之。
辛卯,太白昼见。
2公元237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振救之。
3公元238年派司马懿率军征伐四千里外的公孙渊,群臣都反对讲人马太多粮草运输成本太高。
曹叡讲:\"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
司马懿到了辽东,天降大雨。
群臣建议召回司马懿。
曹叡: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曹叡大兴土木,广选美女的记录在公元235年。
之后没有类似相关记录了。
我觉得曹叡的颓废就在这一两年,之后就恢复原来了。
但我认为跟诸葛亮死没死并有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巧合。
何况蜀汉东吴尚在,东吴亦有大规模北伐。
(公元236年一次,公元237年一次)蜀汉小规模北伐。
辽东也不安份。
我认为是跟曹叡的儿子接连早夭有关系。
曹叡有三个儿子:曹冏公元226年十月去世、曹穆公元229年六月去世、曹殷公元232年去世。
公元232年也才二十七岁正当盛年,日后也会有皇子。
但是三年后曹叡心恢意冷了。
据三国志明帝纪:公元235年八月立皇子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曹芳、曹询都不是曹叡的亲生儿子。
而且藩王儿子,收养在宫中。
说明他对自已再能有皇子已经不抱希望。
任何一皇帝都想把皇位传给亲生儿子的。
所以我认为曹叡在这段时间才会颓废。
过了一段时间曹叡接受了现实,但心中始终有个坎。
曹叡三十五岁就挂了,我认为也许跟接连丧子之后又没有儿子有关。
只能传位于养子。
于是沉醉于酒色,色声犬马之中。
时间一久把身体搞垮也了。
主要还是跟其心态有关。
从公元235年至公元239年,短短四年身体就垮了。
像汉武帝宁可三天不吃饭,不可一日无女人。
一样活到近七十。
像阿斗自诸葛亮死后,没人能镇得住他。
广选妃子、增广声乐、频游观。
一样了六十多。

参考:
曹叡乃曹丕之子,曹魏政权第三任帝王。
他从小便被曹操寄予厚望,认为他可成大事。
曹叡继位后,果然励精
不仅多次抵御蜀吴的进攻,还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颇有建树。
如此明君,却在诸葛亮死后一改之前的行事风格,变得骄奢淫逸起来,这是为何呢?
诸葛亮一死,君主无能臣辅佐,群臣无能臣统领,蜀汉极可能不攻自破,曹叡也就失去动力。
蜀汉君主乃是刘禅,他性情软弱,又无见地。
继位之初,蜀国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是诸葛亮决断。
刘禅无帝王之姿,必须要有诸葛亮这样的能臣在旁辅佐,否则很有可能做亡国之君。
诸葛亮逝世后,蒋琬费祎等辈虽然也精明强干,但终究不如诸葛亮足智多谋。
君主平庸,又缺乏贤人辅佐,如此一来,蜀汉灭亡只是早晚而已。
蜀汉群臣矛盾重重,在诸葛亮威压之下尚且和睦,诸葛亮一死,蜀汉内部就会分崩离析。
刘禅刚刚继位时,国内就叛乱四起。
牂牁郡太守反叛,夷王高定又起兵。
诸葛亮平定叛乱,又与东吴交好,这才让形势稍微稳定下来。
就算是没有不臣之心的部下,也各为利益,相互算计。
魏延与杨仪早有矛盾,魏延又脾气火爆,两人更是水火不容。
诸葛亮与刘备都是惜才之人,所以多为其调解。
诸葛亮去世前,将部分权力交到杨仪手中。
魏延不服,又无人可以再压制他,他与杨仪短兵相接,最终被杀。
群臣不和,无德高望重之辈压制,久之便会生乱。
曹叡不必过分忌惮蜀汉,自然也就变得颓废起来。
曹叡认定诸葛亮死后自己可一统天下,心中难免自大,行事也会狂放。
曹魏的政敌乃是蜀吴。
吴国多次对魏作战,但都以失败告终。
其后。
孙和又与孙霸争当储君,内乱不止。
曹叡也就越发不将东吴放在眼中。
而蜀国又因为诸葛亮之死而有分崩离析之患。
如此一来,曹叡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曹叡年仅三十岁左右,就有可能完成其父辈终其一生都未完成的事业,难免内心自得。
诸葛亮之死也让曹叡意识到人生的无常,继而产生纵情享乐之心。
诸葛亮为完成刘备遗志,数次兴兵北伐,然而却在途中去世。
诸葛亮这般智多近妖的人物尚且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不禁令人唏嘘。
加之魏晋时期的玄学兴盛,人们更愿意放纵本性,追求风流。
曹叡难免会觉得生命短暂,应及时行乐。
曹叡大兴土木,建太极殿与昭阳殿,又广采众女,纵情享乐。
实际上,曹叡执政后期虽然为人诟病,但时期却并不长。
诸葛亮去世后仅五年,曹叡就去世了。
曹叡后期行事虽然不是明君所为,但就他整个执政生涯而言,曹叡此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他监制了《魏律》,平定了鲜卑,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
若不是后期诸葛亮之死让曹叡陡然堕落,他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参考:
秦始皇晚年由于没有确立继承人,自已去世后导致秦朝内乱,难道秦始皇不是明君吗?
汉武帝晚年,宠信酷吏小人,导致巫蛊之祸发生,不仅害死了自已的太子,还害死了自已的皇后及众多的功臣,难道汉武帝不是明君吗?
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明君?
是要看他是否能够分辩忠奸善恶,是否能够掌控朝政,是否能够控制权力,是否能够用人唯贤,这才是最重要的。
魏明帝曹睿一直就是个明君,直到他去世前一刻,才犯了糊涂,听信了刘放和孙资的妄言,立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最终导致司马代魏,这是曹睿要负的唯一责任。
曹睿23岁即皇帝位,刚过弱冠之年,虽然他的父亲曹丕给他留下了四大辅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两位宗亲+2位士族,而且重要的是四人资历是差不多的,但是没多久,曹睿就做到了政令由自已发出,让四辅臣形成虚设。
曹睿即位之初,江东的孙权就趁曹丕去世,曹睿即位政局不稳之机发兵攻魏,曹睿准确的判断出孙权只是佯攻而已,没有派出援军,而是仅仅让治书侍御史荀禹趁前往前线慰劳戍边将士之初,征发沿途郡县之兵,就击败东吴军队。
曹睿即位之后的头几年中,是曹魏政权处于外部环境最恶劣的几年,东南有孙权,西南有蜀汉,西北有鲜卑和乌桓崛起,东北有公孙氏,全部是虎视眈眈注视着年轻的曹魏帝国,而正是曹睿一步一步的化解危机,让曹魏的外部环境极大的改善。
正因为敌人的存在,才让曹睿对于政事如此勤勉,上进,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而在所有敌人中,蜀汉的诸葛亮无疑是最大威胁。
蜀汉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为什么诸葛亮是最大的威胁呢?
是因为诸葛亮与曹魏为敌的决心最坚决,与曹魏开战的态度最坚定,蜀汉以汉朝延续自居,立志要首先消灭曹魏,先不论蜀汉是否有这个能力,但诸葛亮无疑有这样的决心。
相反,江东的孙权无意北伐中原,仅有的几次北伐,也只是走走过场,很少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就连机会最大的石亭之战,江东本有机会扩大战果,无奈由于江东保守的立场,不愿意扩大战争规模,反而没有更大的机会。
西北的鲜卑和乌桓等外族,由于鲜卑首领柯比能的崛起,越来越接近统一鲜卑各部,也给了曹魏不小的压力,并且诸葛亮还在北伐中曾拉拢柯比能从西北牵制曹魏,配合诸葛亮北伐,但在最初,柯比能的实力还不强。
辽东的公孙氏对于曹魏的态度是时降时叛,但由于地处偏远,对于曹魏的威胁倒不是很大,曹魏对于辽东主要也是安抚。
纵观曹魏周边的敌对势力中,唯有诸葛亮的威胁最大,因此在曹睿即位的头几年中,最大的敌人是诸葛亮,反而不是实力最大的孙权,因为曹睿明白,孙权无意北伐,无意统一,只是抢抢地盘而已,只有诸葛亮是曹魏最大的敌人。
从228年到234年的六年中,诸葛亮五次北伐,给曹魏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和威胁,尤其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完全是出其不意,谁也没有想到,经历关羽兵败被杀失荆州,刘备夷陵大败之后的蜀汉,还有能力发动主动攻击,以至于曹魏关中防备都开始松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睿显示重视,特意坐镇长安,离前线如此之近的地方,从容指挥,努力调度,在张郃击败马谡后,曹魏粉碎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接着诸葛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伐,都被曹魏一一化解,等到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北伐的军中时,曹睿终于散了一口气,最大的敌人终于死了,曹睿紧绷了6年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能理解弹簧被压得紧紧的很长时间后,突然放松的状态吗?
就和曹睿得知诸葛亮去世后的消息是一样的情况,当时曹睿的心中一定是这么想的:诸葛亮啊诸葛亮,你压了我6年了,害得我一天到晚也不敢放松,弄得我都得了高度紧张病,现在你终于死了,我曹睿再也不怕任何人了,终于可以好好的放松,好好的享受一下了。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曾向曹睿建议,发兵攻打蜀汉,一举消灭蜀汉,但是曹睿却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而是认为时机不成熟,也许并非是时机不成熟,而是曹睿有其它的想法。
于是曹睿开始享受,开始大兴土木,大修宫殿,修洛阳宫、昭阳殿、太极殿,建总章观,曹睿大兴土木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自已以后的享受,最终的结果就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大臣的劝谏,曹睿也不听,其实曹睿也不容易,当了几年皇帝,一直处于与外界开战的状态,神经紧绷,好不容易才有个机会,曹睿总得放松一下。
同时曹睿开始沉迷酒色,但曹睿并没有放弃政务,在享受的同时,曹睿派刺客刺死了几乎要统一鲜卑各部的柯比能,解除了曹魏西北边境的威胁,派司马懿远征辽东,杀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解除了东北边境的威胁。
西南边境自从诸葛亮死去后,蜀汉基本上没有像样的北伐,甚至没有北伐,反而是曹魏在曹真的建议下有一次南征蜀汉的行动,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失败,而曹魏的西南边境也暂时解除威胁。
东南的孙权,在诸葛亮去世后,曹睿在位前,再也没有一次像样的北伐,孙权在忙于内政,曹魏东南边境的威胁也暂时解除。
曹魏政权的外部威胁基本上全是在曹睿在位期间解决的,曹睿可以说是曹魏政权解除外部威胁功劳最大的皇帝,当威胁解除后,剩下的是什么呢?
是享受和安逸。
人都是如此,哪怕是皇帝,人一旦失去压力,就失去了动力和上进心,曹睿就是如此,但并不是说曹睿不是明君,他同样是明君,只是与之前的状态有些不同了,现在安于享受了。

参考:
公元235年,确实是曹叡人生的一个“分水岭”,从一个世人称道的明君逐渐转变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庸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曹叡产生了如此巨变呢?
有人说是诸葛亮死后,曹叡膨胀了,真是如此吗?
其实不尽其然。
也许那个女人之死,更是关键!明,庸话曹叡公元234年八月,一代名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鞠躬尽瘁然壮志未酬,痛惜也!当然,诸葛亮的死讯对于曹魏来说却是天大的喜讯,曹叡心里的一块大石也总算是落地了。
曹叡一共在位 13年(公元226~239年),在诸葛亮未亡之前,他到底有多贤明呢?
曹魏著名战略家,汉室宗亲刘晔曾这样评价曹叡:“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不知道有没有夸张吧,时曹叡对内改革汉法,制订新律,删简死刑条款,减少死罪;
征召文士于崇文馆,大力发展文学创作,选用忠良,轻徭薄赋,深得民心。
对外方面,当蜀汉北伐之际,曹睿亲自坐镇长安。
面对东吴入侵,曹叡更是御驾东征。
连东吴陆逊都曾感慨:“其患更深於操时。
”说曹叡比当年曹操还难对付!而在诸葛亮死后仅半年,曹叡貌似换了一
修建洛阳宫,太极殿,筑总章观,尽管杨阜等大臣多次进谏,但曹叡依然是无动于衷。
后也因纵欲过度,英年早逝,死于公元239年正月,年仅36岁。
故后人亦多有评价曹叡荒淫之言,毕竟这个污点是确实存在的。
当然,曹叡后期之庸也不仅仅变现在贪恋美色上,其对继承人和辅政大臣的考虑方面也是欠妥的,所以也为后来司马懿夺权留下了隐患。
曹叡变化的原因
其一:外患没以前重了。
诸葛亮一死,至少蜀国数年不敢进犯,蜀国不进,孙吴也不敢妄动,只有一个区区辽东的公孙渊,这就不足为患了。
其二:皇太后郭氏之死。
要说曹叡是在诸葛亮死后开始为所欲为,倒不如说郭太后死后更为恰当。
郭太后病逝于235年二月,三月葬于魏文帝首阳陵涧西。
说起这位郭太后和曹叡之间的关系,还真是挺微妙的,当年曹丕将曹睿过继给郭太后,郭太后因无子对曹叡很是疼爱,而关于郭太后之死,据《魏略》记载:“曹睿继位后追痛生母甄氏之死,郭女王因为忧惧而暴崩。
”可见曹叡心中始终是对这位郭太后是心存芥蒂的,曹叡对其生母甄氏有着很深的感情,曹丕杀甄氏使曹叡产生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而郭太后一死,或许曹叡可以好好释放一番了吧。
其三:当时曹叡已绝后。
我们知道曹叡临终前,是让养子曹芳继位的,话说他自己没儿子吗?
有,只不过都匆匆而逝!长子曹冏于226年去世,次子曹穆于229年去世,幼子曹殷于232年去世,所以当时曹叡是没有后人的,这也许便是曹叡当时广招美女的原因吧!“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
”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
孙皓本没机会当皇帝,但无奈孙休短命,又无合适的继承人,所以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又被扶正。
孙和也是个可怜的人,排老三的他本来也可以无忧无虑的当个小“藩王”安然的过一生,但是二哥孙虑与大哥孙登先后病亡,孙和就成为了孙权最合法的继承人。
但孙权估计怕孙和也有个三长两短,所以就给了四儿子鲁王孙霸同样的培养模式,渐渐地,孙霸有了其他想法,就开始公然和孙和争夺太子之位,一时间东吴内部大乱。
二宫争斗也牵扯了超多的人,最终孙霸被杀,孙和被废,大位归在了孙亮手里。
也就是说,孙皓的童年,并不幸福。
孙和本为太子,却一再的被怀疑,被孤立,孙皓可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
所以等到他上位后,估计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复仇,可仇人都被孙休叔叔清理的差不多了,那么从小没怎么受过恩宠的他在大成之位自然要尽可能享受。
为了让自己的地位稳固,孙皓自然在尚未初期还是遍施仁政的,等到自己的地位巩固后,一个贪淫,嗜杀的孙皓,就出现了。
孙皓有多残忍这里不一一叙述,有分享见奇葩的事儿吧。
孙皓不喜欢别人直视他,谁敢看他就挖谁眼睛,所以在上朝时文武百官都低着头,一副参加追悼会的感觉…而曹叡,也有着和孙皓类似的经历。
我们知道曹叡的母亲是甄氏,起初是袁家的媳妇,后被曹丕所纳。
咱们不要怀疑曹叡的DNA,人家就是曹丕和甄氏的孩子无误。
甄氏是个才女,身上有着文人的特有的那种忧郁,但曹丕是帝王,有个三宫六院很正常,渐渐地曹丕对甄氏有所冷落,甚至称帝后都没有把他带回许昌,而是更宠更为机灵的郭女王。
于是甄氏就发出了抱怨,但我们不知道甄氏究竟抱怨了什么内容能让曹丕将其赐死。
并且曹叡也不再受曹丕的疼爱。
此时曹叡也十七八岁了,在那个年代不算是小孩了,我想对于他父亲的做法,曹叡是不能理解的。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曹叡还是上位了,上位之初任人唯贤,大肆放权,等到时局稍微稳定点后,曹叡就大兴土木,广采重女,最终年纪轻轻就倒下了。
所以曹叡的变化,多少也和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这种以欢愉的方式去弥补童年阴影,医学上有个专有称呼叫啥来着我忘了。
文/逻辑文史游悔不该耽于逸乐,至有今日…
参考:
魏明帝曹叡之所以放浪形骸,是因为他失去了强劲的对手,再加上母亲和三个儿子离世,内无忧,外无患,渐渐地消磨了斗志,失去了目标。
诸葛亮病死后,多次袭扰曹魏边境的蜀汉政权从此沉寂下来进入短暂的休养生息状态,此时的三国也就没有了曹叡忌惮的敌手了。
失去对手的曹叡不再像起初那般励精
诸葛亮之死,对蜀国来说是失去了一根顶梁柱,魏国也失去强大对手,更为司马懿家族日后谋夺天下提供了机会。
魏明帝曹叡年幼丧母,弱小无助的他活的小心谨慎,23岁便开始征战沙场,年纪过小导致身体提前衰老,好不容易有了三个儿子,却不幸过早夭折。
失去对手和亲人使他丧失了斗志和目标,于是变得骄奢淫逸,纵情酒色,也渐渐失去人心,给司马懿创造了拉拢人心的绝佳机会。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回到魏国后开始慢慢发展他的势力,处心积虑的开始他的布局计划,最终司马氏取代了曹氏天下,并且最终完成了统一三国大业。

参考:
诸葛亮去世之前,曹叡是这样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工作996,生怕被亮哥给搞完犊子了。
诸葛亮去世以后,曹叡跟换了
结局:曹叡放纵了5年,结果英年早逝,终年36岁,还没能活得过他老爹曹丕(40岁)。
所以说,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论放纵与英年早逝的关联性有多大?
一、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叡有多拼?
曹丕接管了曹操的江山以后,顺带着也接管了曹操的铜雀台,终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昔日和曹丕母亲卞夫人称姐道妹的那帮女人,一眨眼居然得改称卞夫人为婆婆了。
气得卞夫人自此不再搭理曹丕。
曹丕也为自己的放纵埋单了,当了7年皇帝以后,40岁的曹丕就这么挂了。
曹丕去世以后,他的大位由他的长子曹叡接管。
诸葛亮在蜀汉踮着脚尖一看,哟呵?
曹丕死了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一言不合就要北伐,不光把刘禅吓了一跳,同时也把刚刚上台的曹叡给吓住了。
虽说当时曹叡已经24岁了,可是没怎么干过打仗的事情,一时间不知道咋处理。
而且亮哥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能力杠杠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亮哥给灭了。
于是乎曹叡那段时间甭提多忧虑了,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甚至吓出了不孕不育症。
好在他身边还有曹真、司马懿可用。
于是乎曹叡立刻让这帮人去抵挡诸葛亮。
曹叡还是有点儿不放心,所以自己亲自跑到长安来办公,相对来说,这儿已经算是前线了。
就这样挡住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没想到诸葛亮稍微休息了一下,第二次北伐又开始了,而曹叡这儿算是乱成了一团。
首先就是自己的俩儿子曹囧和曹穆相继去世,其次就是辽东公孙渊夺取了公孙恭的大位。
这期间曹叡还要应付前线诸葛亮的北伐,可谓是心乱如麻。
他还亲自跑到上庸巡查,可见曹叡有多勤奋了。
除了重视军事,曹叡对选拔官吏和办理民事纠纷的案子也十分
此后诸葛亮多次北伐,曹叡已经稍稍有些松懈了,因为他发现只要有司马懿在,诸葛亮就打不过来!至于东吴的北伐,就跟闹着玩一样,不理他们也没关系。
等到诸葛亮病逝以后,大喜过望的曹叡立刻换了
看来西北地区的隐患,他已经毫无顾忌了。
二、诸葛亮去世以后,曹叡有多懈怠?
诸葛亮一死,曹叡就跟脱了缰的野马,谁也无法束缚他了!尽情玩乐的好时光终于到来了,曹叡穿上了自己一直不敢穿、但是非常喜欢的女性服装,开始招摇过市。
这癖好实在是有点儿让人想不通,估摸着诸葛亮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是送错人了,如果送给曹叡,可能曹叡会更加高兴。
此外曹叡还在身边养着一堆面首,这些面首长相俊美,深得曹叡喜爱。
这也没办法,汉朝皇帝就有这方面爱好,曹叡只是学习一下前辈们的经验而已。
诸葛亮死后,曹叡开始动用国库的票子大肆修建亭台楼榭,干嘛用的?
当然是给自己喜欢的那些姬妾、面首们玩乐了!这气势大有当年他爷爷曹操修建铜雀台的感觉。
有一次曹叡在新房子里和妃嫔们打闹玩乐,有妃嫔建议,是不是要请毛皇后一起过来玩?
曹叡当时已经有点不喜欢毛皇后了,所以立刻表示拒绝。
第二天毛皇后见到曹叡,立刻询问:陛下昨天玩得开心不?
这一问立刻把曹叡给惹恼了,他认为是随从们泄露了自己的行踪,所以立刻杀掉了10几个侍从,这还不够,他还顺带着把毛皇后给赐死了。
一言不合就杀掉自己的媳妇儿,曹叡可真够狠的。
后期的曹叡,基本上成了一个贪
这跟前期996的曹叡判若两人。
其根本原因就是曹叡觉得天下英雄已经没有对手了。
三、曹叡的荒淫,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除了诸葛亮去世这个外部因素以外,曹叡之所以开始变成庸主,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曹叡31岁,但是他面临一个很痛苦的事情,那就是他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全都相继夭折了!为了生下自己的亲生儿子,曹叡别提多努力了。
所以到民间挑选大量美女入宫,或许就是为了生儿子。
可惜这些美女不给力啊,曹叡整宿整宿地努力,都没能让这些美女给他生个孩子。
其实问题应该是出在曹叡身上,他或许被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的,参考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赵构。
夜夜风流这身体自然是每况愈下,曹叡也就慢慢放弃了生儿子的想法。
在大臣们的劝谏之下,曹叡找来了曹芳和曹询作为自己的嗣子。
此后的曹叡就更加放纵自己了,为啥?
反正自己死后,这皇位也不是自己的儿子来坐,人生苦短,为啥要那么努力呢?
总结:曹叡由明到昏,标志着曹魏由盛而衰。
曹魏的巅峰或许就在曹叡前期,这个时候,曹叡挡住了蜀汉和东吴若干次的进攻,真可谓是雄才大略的君主。
对内曹叡也能够做到知能善任,善罚分明,简直就是封建皇帝们的楷模。
可惜诸葛亮一死,失去压力的曹叡,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
曹叡开始变得昏庸,使得曹魏王朝也跟着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时候曹叡又没有亲生的继承人,那他当然要放飞自我了。
用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曹叡,我想再适合不过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参考资料:《三国志》
参考:
讲一句实话,曹丕的这个孩子确实挺可怜的,大家都知道曹丕身边有一个大美女叫做甄姬,这
但是曹丕的脾气就是这样,一时兴起了疼你爱你,就跟他捧在手心中的至宝一样,一旦不想要你了就跟他扔破抹布一样,甄姬后来年老色衰了,包括他跟曹植之间闹的那点关系,曹丕觉得很不对劲,所以另外娶了一个女人叫做郭女王,这不是说特意安排她这个外号,他的名字就叫郭女王。
作为甄姬的儿子,曹睿事实上这个时候面临的压力很大,为什么他的母亲不是正妻!在古代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比如说商朝,商纣王之前有一个哥哥叫微子,他们两个是同母同父所生,只不过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他不是正妻,等到商纣王的时候是正妻,(今日
这也就造成了曹睿一旦失去了压力以后,他面对那些美女啊或者经营财宝啊,都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了就是随便的把自己曾经压抑的那种欲望直接给发泄出来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一年曹睿立刻就开始大兴土木,广选美女。
这一点父子两个可以说特别像,曹丕之前为了争夺世子之位,也压抑的特别深,最后得到结果就是刚当皇帝没当了几年。
之前留下来的暗疾直接复发,把他给带走了。
当然,曹睿死的时候没有孩子,不是说他生育能力有问题,他是有三个儿子,只不过全死了,也就是说曹睿这

参考:
曹叡在诸葛亮死后,表现的确没有之前那么亮眼,但是这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曹魏政权比之前稳定多了,但是曹叡真的就变得颓废了吗?
这不叫颓废,这叫放飞自我,穷奢极欲,唐玄宗和万历皇帝那两个才叫颓废,从曹叡一生的执政表现来看,他是一位明君。
曹叡在公元226年继位,这时的曹叡才22岁,他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君主,他面对的局势并没好到那里去,诸葛亮一心想辅佐刘禅,光复汉室,先后五次北伐;
孙权在南方虎视眈眈。
不过好在曹叡也有司马懿,陈群等人辅佐,曹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抵抗住了孙权的入侵,诸葛亮的北伐,又平息了鲜卑叛乱,稳定住了曹魏政权,就此而言他是一位合格的君主。
曹叡画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曹叡在军政上善于谋略,能听取大臣们的谏言,这些是他相比其他帝王优秀的地方,而生活奢靡,贪
他的这些问题和诸葛亮的死并没直接关系,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的,而曹叡开始大兴土木是在公元235年,这一年曹叡一直奉养的郭皇后死了,所以郭皇后的病逝和曹叡的变化可能关系更大一些。
三国鼎立形势
也许在这之后的十多年,曹叡和郭皇后的关系有了很大转变,所以在郭皇后活着之前,曹叡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但是始终还是有所收敛的。
而郭皇后死后,曹叡便不再顾虑,先后修了洛阳宫,太极殿等等。
曹丕画像如果我们非要把诸葛亮的死,与曹叡的变化拉上关系,那么诸葛亮的死让曹叡,乃至整个曹魏政权都放松了警惕。
要说对曹叡威胁最大的,那么不是孙权,也不是鲜卑,一定是想要光复汉室的诸葛亮,从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来看,也的确对曹魏政权构成了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曹叡是不具备大兴土木的条件的,因为外患还没排除,而诸葛亮一死,蜀汉就不用畏惧,而孙权在诸葛亮死后,也动过北上的心思,但是很快就失败了,所以诸葛亮一死,曹叡的外患就暂时排除,从而开始大兴土木也就不奇怪了。
诸葛亮画像其实,不只是普通人,对于君王也一样,压力会产生无限的动力,同时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
当制约我们的因素消失了,推着我们前进的压力消失了,人也就会慢慢的放纵,或消沉。

(今日
可能认为大敌已去,必须加强国内建设,曹叡诏令设置崇文观,征召天下善于撰属的人进观,其中就有名士,曹操养子何晏,何晏脸如傅粉,白晰得可疑,曹睿怀疑他是化妆的,便故意在热天赐给他热汤,让他当场吃完,何晏吃得浑身大汗,曹睿上前一看,并没有掉粉底,才信何晏之白晰乃是天生。
其不务正业大概如此。
作为年轻君主,曹睿继位时年约十八岁前后,这个年龄正是年轻贪玩心性,但作为母亲被赐死的皇室中人,又从小养成谨小慎微个性,当平原侯到平原王这一个阶段,广结名士,注重修养,其中有真为之,也有假意装扮,得到内外众人的交口称赞,曹丕对这个儿子也很满意,才让他给郭皇后当养子,成为嫡子,继承皇位才顺理成章。
年轻皇帝上位,敌国蜀汉东吴顺势打过来要捏软柿子,迫得年轻皇帝更加如履薄冰,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大患既了,贪玩奢华的品性便暴露了出来,变成半截明君。
(今日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也说“魏明帝一时雄主”。
后人认为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知悉军务,体察冤狱,能容纳直言、不杀谏臣是长处,最大缺点是奢淫过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