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予翻唱的《杜丘之歌》到底是什么来头

《追捕》在日本是1976年上映的,在日本本土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1978年,十年浩劫结束之后,一大批电影开始复映。
当时为了响应中日邦交正常化,《追捕》在当年的10月成为第一批在国内上映的外国电影。
它的出现立刻带动了当时译制片的热潮,封闭已久的国人通过电影开始了解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
1978年其实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改变了整个国家发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举办的时候,《追捕》正风靡全国,这部改编自西村寿行的小说《越过愤怒的河》的电影,不会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含义呢?
《追捕》之所以给国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首先是它让人们看到了彼时日本的发达。
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俯拍东京的航拍镜头。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上的人们衣着光鲜,这是当时中国人完全想象不到的。
片中真由美的家,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沙发、电视、冰箱样样齐全,要知道这些东西要在10年之后才开始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
其实就是它让当时中国人的服装业经历了一次大变革。
片中检察官杜秋和矢村警长一身风衣简直酷到毙,所以江南一带那些脑子很活的人,立刻抓住这次契机,推出“杜丘同款风衣”。
一时间街头风衣盛行,还有很多人学杜丘的样子,把领子竖起来,或者是戴上墨镜(那时叫蛤蟆镜),有的人连标签都不舍得摘。
再一个就是刷新了人们的审美观。
高仓健的冷峻成为女性争相追捧的男人特质,兴起一股“寻找男子汉”的潮流。
这下子让“奶油小生”唐国强没了市场,不得不转型。
那时候有一个话剧就叫《寻找男子汉》,探讨女性择偶的问题,在里面还总是提到高仓健,使得之后只要提到高仓健,指的就是《追捕》里的高仓健。
女人迷高仓健,那男人就迷中野良子了。
片中她饰演的真由美主动对杜丘说的“我喜欢你”,一改之前男追女的习惯,让当时的人们大开眼界。
当然还有那句“
《追捕》还影响了一批“伤痕”电影的创作。
上影厂有一部叫《检察官》的电影,讲的是一个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检察官,着手处理历史遗留的冤案,片中王伟平饰演的四处躲藏的角色就跟杜丘几乎一模一样。
还有一部《戴手铐的旅客》,于洋饰演的老公安在文革中蒙冤,从红卫兵手里逃脱以后,孤身展开调查,长途追踪真凶,这种背了黑锅冒死亲自洗刷冤屈的情节,显然是受了《追捕》的启发。
1994年中影公司开始引进美国大片,第一部引进中国的分账大片是《亡命天涯》,故事情节竟然跟《追捕》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难道又是一个巧合?
《追捕》的另一个影响来自于它的音乐。
青山八郎创作的音乐加入了当时时髦的电子合成器元素,营造出现代感十足的惊悚气氛,那首“啦啦啦”的《杜秋之歌》,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歌词,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从那之后,电子合成器音乐开始霸占国产电影音乐的主流,比如《保密局的枪声》就是这种。
还有《405谋杀案》,不但情节酷似《追捕》,而且主题歌也是一首“啦啦啦”。
被《追捕》带红的,还有那些幕后功臣:配音演员。
给高仓健配音的毕克,给中野良子配音的丁建华,都奉上了自己或性感、或纯美的声线。
还有杨成纯、邱岳峰、尚华,这些熟悉的名字,也都在《追捕》里出现过。
《追捕》的影响之大甚至波及到了其它艺术领域。
东北相声名家杨振华、金炳昶的相声《下象棋》中,就把《追捕》里的经典台词移植到了下棋的场景中:“我一吃了你的车,二吃了你的马,散会了你的炮,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追悔莫及,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参考:
张涵予翻唱的《杜丘之歌》,原曲不叫这个名字,这是中国观众的叫法,日本原名叫作《孤独的逃亡》,是日本电影《追捕》的主题歌(大映映画 1976年)。
《追捕》是1978年我国引进的三部日本电影之一,其余两部是《望乡》和《狐狸的故事》。
这三部电影的上映是当年的文化盛事!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聊聊原曲作者——那个演职表上缺席的名字,还有这首歌的诞生过程。
一、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词曲作者……《杜丘之歌》《杜丘夜查精神病院之歌/ 吉它弹奏歌曲》《杜丘夜查精神病院撞到横路敬二之歌/ 吉它弹奏歌曲》《杜丘看到死去的横路加代之歌/ 吉它弹奏歌曲》……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杂七乱八的歌名曲名,啼笑皆非之余,不经意间又被某种温情打动。
一些影迷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经年累月寻找原曲出处,急切之情跃然网上。
其实《追捕》整片下来只有两首贯穿音乐,只是根据剧情发展、人物内心活动不断变换节奏乐器而已。
敬请参看《追捕》原声大碟封面最上一行文字——先来说说《孤独的逃亡》,从前我们看到一些资料,标注原曲作者Hachiro Aoyama,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欧美人士,其实这是日本当时著名的青年音乐家青山八郎的英文名。
此君并不似我们想像中那般长发飘逸、一个叛逆十足的摇滚青年形象,整
《追捕》之前,青山八郎已先后为高仓健主演的《大越狱》、《无宿》、《新干线爆炸案》等三部电影创作了主题曲,与导演佐藤纯弥也是老熟人了。
日本著名导演佐藤纯弥在(中 1932年11月6日-2019年2月9日)晚年青山八郎回忆说:“佐藤导演跟我讲,尽量不要看拍好的片子,应该看完剧本之后,凭自己的想像来作曲。
因为看了样片之后,容易受它的影响,为了迎合影片的画面去想音乐。
”于是青山八郎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像,《追捕》两个主题音乐很快完成——一个是表达爱,另一个是表达悬念。
之所以是表达爱,是因为青山八郎头脑中最早浮现的画面是美丽的真由美骑着骏马带着杜丘逃出重围这一情节。
在这里他舍弃了日本影坛惯常的古典音乐配乐,而是采用了相对前卫的轻快的爵士乐,加入了电子合成乐器,华丽而甜蜜,仿佛在描述真由美那双忽灵灵的大眼睛,还有风中飘舞的长发。
青山八郎以这段爵士乐为基调,又延伸出片头曲《孤独的逃亡》。
原本他想用这首歌描述一个勇士奔向光明、冲天干云之气,起来的音乐应该从低向高,但以他对高仓健个性的了解,青山八郎有意识地从高往低,压在低的地方反复徘徊,仿佛是杜丘的心声在风中低吟,几番沉沦,几番挣扎。
二、这首吉它曲一直存在争议自打杜丘下了大巴,一脚踩上“能登金刚生神”的地界,这首吉它曲便响起,轻快悦耳,仿佛风光纪录片背景音乐。
直到杜丘发现横路加代的尸体,曲风一变,吉它又变成扫弦,透着跌宕起伏惊险刺激。
包括后来杜丘夜间在精神病院寻找横路敬二,这三段音乐其实都是一支曲子——《白色悬疑》,全长3分30秒。
可见佐藤导演真是节俭啊,一段音乐不停变拍,可以契合到不同场景,真是一分钱掰三瓣花。
话说这支吉它曲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业界人士指出,它源自电影《第三
所谓的哈利·莱姆,就是片中奥逊·威尔斯扮演的这个角色,一个幽灵主角。
在这个奥逊·威尔斯名垂青史的电影名场面中,出现的这段背景音乐《The Harry Lime Theme》与《追捕》中的《白色悬疑》相似度颇高。
专家们之所以如此指责,有可能两部电影题材近似,都是描写边缘人物与主流社会的对抗,虽然杜丘属于被边缘。
在笔者看来,虽有一小节近似,但并不能以此为据质疑青山八郎的创作能力。
《白色悬疑》后半部分弦乐单调持久地出现,加之电声合成,甚至大胆采用了“心电
其后《白色悬疑》也被许多业界同行屡屡致敬(扒款)。
三、张涵予翻唱版本可圈可点2017年,由吴宇森指导、陈嘉上等编剧、张涵予主演的新版《追捕》发布片花时,由张涵予翻唱了这首《杜丘之歌》。
张涵予的演唱只能说两字儿——惊喜!声线与原曲极为接近又揉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演绎,毕竟之前是京剧武生出身,功底摆在那里呢。
足斤足两,真情实感!开篇旁白,张涵予动情地说道:“一个旋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啦呀啦,啦呀啦啦呀啦……如今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再听到这首旋律的时候,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还有情怀。
”之所以依然采用《杜丘之歌》这个歌名,大概张涵予致敬的不仅是电影本身,还有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那份历久弥深的情感,它朴素,明媚,宛如初恋般懵懂而青涩,却充满了无限的温馨……(全文完)
参考:
76年原版《追捕》中该歌曲并不叫做《杜丘之歌》。
正式的名称为《孤独的逃亡》。
作曲为青山八郎。
这也是青山八郎继《无宿》和《新干线大爆炸》之后第三次参与高仓健主演电影的配乐。
央视的《电影传奇》还曾采访过他。
至于演唱者,也就是“啦呀啦”的发声人,并不是高仓健本人,而是日本爵士乐歌手沢田靖司。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76年《追捕》背后的故事,大家可阅读刘日观察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