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西历”。
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国历”;
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叫做“新历”。
“公历”原为公元前46年罗儒略.恺撒始创,故此又称“儒略历”。
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历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儒略历”加以修订,从而成为今日之“公历”,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通用,我国也自民国元年开始采用此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年之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旧历”,也称为“农历”。
“太阴历”历史上共有四种: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
周建子,即以现行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
商建丑,即以现行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
夏建寅,即是现行的阴历,以寅月第一日为正月初一。
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为“夏历”。
相传,我国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正历,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成岁,与近世推算回归年略等。
夏后氏颁夏时,从而为我国正朔之唯一标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
其特点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与朔望月相接近(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便于计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计。
逢单的月份为大月30天,逢双的月份为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共计365天。
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位,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四季寒暑也无关。
由于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故此逐渐被淘汰。
至于当今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然沿袭这种历法,多与宗教原因有关。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民国之前采用之历,故也称“旧历”,因我国在夏朝时就用了这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此种称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以后才更名为“农历”。
“阴阳历”虽然与“阴历”都以朔望月为历月依据,但阴阳历多设置了闰月及二十四个节气的办法,从而使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无疑比“阴历”更优越。
由于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称法,人们往往把“阴历”与“阴阳历”混为一淡,当今人们所习惯称的所谓“阴历”,实际上是指“阴阳历”,也就是指“夏历”或“农历”。
参考: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会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史记》记载黄帝迎日推策,最早或用手,以指缝迎日观察太阳运行规律。
夏朝时,有了“柱缝迎日推策”,观察太阳的技术和水平得到提到。
又来还有立杆测日,日晷等手段。
因此,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历法。
阳历,就是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
它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就会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1天。
所以每四年增加一天,加在二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当然,4年加1天,实际上使回归年多了近45分钟,积满128年左右就会多出一天,到积满400年就会多出3天。
这就会用规定闰年的方法来解决。
太阴历又叫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
它的特点是每个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或接近于“朔望月”,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计有354天。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
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多,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今天我们阴阳历都用,使我们的生活既能与时俱进,又能使传统得到延续。
参考:
“阴历”,是根据“太阴”,也就是月亮的运行编制的历法。
“阳历”,通常是指根据“太阳”运行编制的历法。
所谓中国民国才开始使用“阳历”,而在这之前使用“阴历”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甲骨文的内容看,包括从迄今所发现的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看,中国从来没有使用过“阴历”,使用的,始终是“阴阳合历”。
把中国清代以前的历法称为“阴历”,只是民间一种不规范、不准确的说法。
就世界来说,曾经使用过纯粹“阴历”的古代文明,古埃及是唯一一个。
其他原生文明,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包括美洲原生文明,都从未使用过纯“阴历”的历法。
古埃及的主要历法,是纯粹的“太阴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的根据。
之所以会如此,一定与月亮运行会带来尼罗河潮汐变化,从而影响到古埃及人的生活,特别是影响到农业收成有关。
古埃及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凯迈特”,意为“低地”或“黑土地”。
外来人被称为“高地人”,“高地”是“戴什瑞特”,指淡红色的沙漠高原。
“低地”肥沃,但极易水灾泛滥。
因此,古埃及的“太阴历”,亦称“太阴农历”。
这种历法,一年分为“泛滥季、生长季、收获季”三个季节,每个季节四个月。
每年的“新年”,在收获季或叫夏季之中,那一天,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
古埃及人,还有“民用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另外加进五个神的节日,就成了每年365天。
据称,此种历法,对罗马人的历法,有很大启发。
在古埃及人的“太阴农历”和“民用历”之间起到“桥梁” 作用的,是“宗教太阴历”,据说可以协调两种历法之间的时间差。
中国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
太阳一升一落,古人称之为“日”;
月亮一缺一圆,古人语之曰“月”。
这个“一缺一圆”,现代叫“朔望月”。
“年”,《说文》云:“熟谷也”,就是“禾谷”成熟的周期。
大约这一周期,与太阳回归周期相同,“年”,也就被引申作为表示太阳运行一周期的时间了。
所有比较“成熟”的历法,大体都经历过“物候历”“观象授时”“推步历法”这样三个阶段。
中国也不例外。
谷熟之“年”,尚属于“物候历”。
成为时间之“年”,是在实现对太阳运行规律观测之后,这是“观象授时”阶段。
“推步”,是古人根据天文天象运行,推算历法的方法。
所谓日月经天,有如人之行步。
这种方法,需要足够长时间对天象的观测,积累足够多的天文知识,并掌握相当的“数术”技巧。
“阴阳合历”,已经很好地协调了太阳和月亮运行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属于“推步”阶段,毋庸置疑。
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了距今五千年的彩陶,上面画有十二个太阳。
这不仅意味着当时的先民,已掌握了太阳回归的规律,而且,已经与一年“十二月”结合在了一起。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200-2900年,其出土的金箔装饰有“太阳十二芒”,以象十二月;
四方的四鸟,则象征代表四季的“四气”。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法为“阴阳合历”的很好证明。
再向前追溯,距今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其中的北斗、龙、虎及“大火星”
中国的“阴阳合历”,在西周至春秋时,已经很“完善”。
每个月,从初一开始,是“朔”,看不到月亮;
每到十五,是“望”,恰好月圆。
这是“阴历”。
不过,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说:“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
这是说,“立春”,才是一年四季真正的开始。
显然,这是“太阳历”。
“立春”,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另外二十三个,讲的是太阳运行一年之间不同的二十个“点位”。
进一步说,“四时”,指“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按照现在天文学的说法,春分和秋分,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
夏至和冬至,则是太阳光分别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为何中国古人“舍简就烦”,非要搞出来一个很麻烦的“阴阳合历”呢?
司马迁下面这段话,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其《史记.天官书》云:“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
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他说,人类初年,世间的君主就开始推测日月星辰运行来制定历法了。
但直到五帝和夏商周,天体运行规律和观测天象的重要性,才被明确和发扬光大。
……仰观天象,俯对地上的事情进行模仿,所以知道天上有日月,地上有阴阳;
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
天上有列宿,地上有府郡,一一对应。
天上的日月星“三光”,是地上阴阳二气凝聚而成,“三光”之气以地为本源,圣人因此得以统一天地而加以治理。
古人观察天地、日月、昼夜等等,形成了世界万物皆有“阴阳”的观点。
这是中国最早,也最有影响的哲学。
这种“法天阴阳”哲学,也深刻影响了历法的制定。
“阴阳合历”,是中国最古老的“阴阳哲学”、易变转化思想的必然体现。
参考:
中国的历法,有陽历和阴历,区别如下:陽历产生在先,以太陽的运行(黄道)规律而定,相传天皇制干支,伏羲作甲历,黄帝作甲子,颛顼作新历,以指导农业生产又称农历。
。
至夏朝时,又有阴历产生在后,以月亮绕地轨迹(白道)而定,产生于夏朝又称为夏历。
。
陽历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以立春之日为每一年的岁首,而阴历以月亮一朔一望为一月,一年十二个月,以最接近立春点的朔日(无月亮日)为岁首,即正月初一。
中国历法实际运用中实际是阴陽历合用,阴历的润月就因农历的\"有节无气\"月份而定,计月份日子时,数字(阴历)与干支(陽历)都可以使用等,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开始使用现在世界都通用的公历,公历也称西历,也有叫陽历的,但这与中国历法的陽历是两码事,二者的共同点都以太陽为依据,所以中国陽历计年月四季更接近公历,比如清明节就总在公历的4月5日,有误差上下也不超过一两天。
参考:
阴历农历不一样?
!原来误解了几十年, \"ultra\": , \"normal\": },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38100032464864bb80e\", \"external_covers\": [], \"thumb_width\": 640, \"duration\": 135, \"hash_id\": 6269937068899985336, \"vu\": \"f01db51db3634b7f833ec2921ee826fb\", \"item_id\": 6486254497768145422, \"user_id\": 4499974603, \"thumb_url\": \"438100032464864bb80e\", \"md5\": \"25ca138fdf3159b1f99deff64e3cc13d\", \"neardup_id\": 634423998690705839} --}
参考:
阴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行推算的。
就是农历的月份。
阳历是以太阳的运行推算的。
如二十四节气。
所以咱们的农历是阴阳合历!
参考:
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采用了,阴阳历学说。
阳历又称“公历“,阴历又称“农历”。
阳历是指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算作年,它的长度为365天左右时,称为“平年”,长度为366天左右时,称为“闰年”。
由于地球绕行速度的快慢而产生零点几的时差。
这就所谓,平年与闰年的区别。
而阴历则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根据月亮在天象之长短,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所确定。
它的年平均公转长度为354天左右或355天左右。
每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后来我们智慧的古人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平均分成24等份,也就是后来的24节气歌。
阳历是全世界通用的日期,阴历则是我国古代农民用于农业生产,耕种的一种标志。
阳历,阴历日期的表示方法,通俗易懂,例如下
这种写法一般用在八字命理学。
参考: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又称为阴历。
虽叫阴历,但实际上还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指定而成的。
其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节气。
而节气如果也算历法的话,就是完全的太阳历。
节气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位置有关,和月球无关。
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一个太阳年是两个立春之间的时间,约365.2422天。
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
是汉朝初期初步定形,而后到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更好的与世界交流,便采用了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西历后来的世界通行,成为公历,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阳历。
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在实际上历法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但随着全球各国之间开始进行融合,历法的统一就是时代的趋势。
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既要与国际接轨,也要不忘初心,毕竟到现在为止,农历不仅能指导农耕,更主要的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计时的。
参考:
阳历(公元)是外来品。
鸦片战争以后从西方传入中国,2018年历史。
农历和阴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发明的,有五千年历史。
用天干和地支记载年代,从五帝历代纪元。
纪国家皇帝大典、封蝉丶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戊戌变法等。
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的阳历。
现在中国在执行三种历法。
参考:
在日历上,写数字的就是阳历,写汉字的就是阴历
参考:
历法是宇宙的时间记录。
历法来自天体运动规律。
阴历是指月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记录。
阳历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记录。
阳历就是现代的公元历法。
我国的节气历法就是阳历。
365天为一年的时间。
阴历就是阿拉伯国家使用的希吉拉历,354天为一年的时间。
中华农历最巧妙的将阳历与阴历结合。
两个354天的年,一个384天的一年。
地球月球为计时工具。
地月轨道为天地时间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