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14年6月28日,当人们在萨拉热窝街头迎接来此视察的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时候,突然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的波斯尼亚学生)掏出手枪对着大公夫妇连开数枪,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倒在了血泊之中。
奥匈帝国在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如此惨烈的战争呢?
1.新兴列强与老牌列强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经过欧洲老牌列强几百年的瓜分,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这个世界的阳光下已经没有一寸多余的土地了,那些新近崛起的德国、美国、日本也需要殖民地, 该则么办?
美国有南美的后花园,日本有心心念念的亚洲大陆, 那么德国呢?
处在强敌环伺下的欧洲的德国该则么办呢?
德国也需要给未来的德国人留下一点阳光下的土地。

老牌的殖民国家占有庞大的殖民地,就比如大英帝国,在它极盛时期的殖民地约占全世界领土面积的1/4,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法国在非洲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就连弱小的荷兰、比利时等都拥有一片资源丰富的后花园。
但后起的德国除了在非洲捡了一点贫瘠的烂地以及在亚洲舔了一些别人留下的汤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你说这德国人能不眼红吗?

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后,罢免了持谨慎外交的老首相俾斯麦,雄心勃勃的德皇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政策,他公然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并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与“日不落帝国”之间的冲突加剧,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给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德法关系加了一把火。
2.民族主义的兴起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伴随着双方矛盾的加深的还有欧洲愈演愈烈的极端民族主义。
自15世纪以来,波斯尼亚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但却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
19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塞尔维亚逐渐取得独立;
1875年,奥斯曼帝国的波斯尼亚省发生内乱,奥匈帝国则趁机占领波斯尼亚;
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这引起塞尔维亚人强烈的仇奥情绪。
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就是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所为,在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的敌对结盟关系以及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的背景下,欧洲列强纷纷加入战争。
虽然这只是战争的一个借口,但一战中这种民族主义大大加深了战争的惨烈程度,各国纷纷进入总体战。

1870年,德意志帝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法皇拿破仑三世也被俘,大获全胜的普鲁士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
战败后的法国签下了异常苛刻的《法兰克福条约》,条约中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更让法国人无法接受的是德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这大大羞辱了法国,因此战后的法国复仇主义盛行。

1878年的柏林会议使得巴尔干半岛上的多个民族取得独立,这些民族主义国家很快就大打出手;
奥匈和俄罗斯的友好关系也破裂,这是因为柏林会议中亲俄的保加利亚版

德国实现统一,开始对外扩张;
奥斯曼帝国衰退,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独立;
奥地利、匈牙利组成了一个极不稳定的二元制帝国;
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目光重新转向巴尔干半岛;
还有巴尔干半岛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充满了火药味。
飘忽不定的国际关系,使得各个国家通过军事结盟来保护自身利益,最终萨拉热窝的一点火星引爆了欧洲这个炸药桶。

1879年10月,德国与奥匈在维也纳秘密缔结德奥同盟条约。
意大利在争夺北非突尼斯的过程中败给法国,因此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即三国同盟。
老练的俾斯麦在签订三国同盟的同时,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来安抚沙俄,但是俾斯麦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德俄关系恶化。
法国为打破外交孤立,趁机向俄罗斯提供资本以帮助其实现工业化,1894年,法俄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即法俄同盟。
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英国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也开始寻求欧陆同盟。
1904年,英国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1907年英国与俄罗斯签订《英俄协约》。
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三国协约来面对德国人的扩张。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英国向德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一场让空前惨烈的大战来临。

我们都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也导致了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在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这一时期里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殖民地与世界霸权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而在这种不平衡发展的影响下,欧洲国家之间的产生了矛盾,而这之间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国与德国的矛盾,法国在1870至1871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原有的霸主地位,而德国为了防止法国再次崛起,极大的扩充军备;
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英国与德国的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表现在英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一贯奉行其相应的外交政策,从而力求最大限度的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不愿意看到德国过分的强大。
而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国与德国在利益上的冲突的日益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
另外一个直接原因则是1914年的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此次事件成为了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在这一日,奥匈帝国的皇储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遇刺,一个月之后,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做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紧接着同盟国与协约国相继加入战争。

参考:
这是一场号称“两枪打出7000万人参与的世界大战”,虽然战争的爆发是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为标志的,但战争的策源地却并非在奥匈帝国,而是它的唯一盟友德国 。
所谓元凶再具体点就是时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上位后修理掉铁血宰相俾斯麦独揽大权,正是为所欲为的时代。
(德皇威廉二世)俾斯麦是三朝元老,辅佐了三代德国皇帝长达半个世纪,任内完成了德国统一,同时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按照俾斯麦的构想,德国从此应该避免军国主义和对外战争,在和平的环境下专注发展,然而这一切,都被年轻气盛的威廉二世打破了,他于1888年登上皇位。
皇帝和宰相的政见严重不合,互相之间冲突不断,俾斯麦终于在1890年被迫下野,大权在握的威廉二世开始了自己的穷兵黩武之路,目标是干掉英国和俄国成为欧洲唯一的老大。
威廉二世开始狂印钞票大造军舰,1912年出台的海军法案决定:德国海军将装备41艘战列舰、60艘巡洋舰、140艘驱逐舰和72艘潜艇,引起了海权国家英国的严重警惕。
(俾斯麦)英国派出海军大臣丘吉尔与德国进行交涉,被威廉二世嗤之以鼻,丘吉尔只好大叫:“德国每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将建造两艘”,军备竞赛就此展开。
而实际上,德军参谋总部根据皇帝的指示,自1905年起即着手制定两线作战计划,东线跟俄国开战,西线打击英法,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借口而已,不愿背负发动战争的罪名。
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德国的战争经济体制,使战争已经实际上不可避免,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而法国也跟英国、俄国结盟,两大集团剑拔弩张,整个欧洲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颗火星就足可以引爆它。
而点燃火药桶的就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当街刺杀。
(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巴尔干地区更是号称“欧洲的火药桶”,此地民族和信仰非常复杂,各类冲突不断,俾斯麦早就预言:“迟早会有一个巴尔干蠢货挑起一场欧洲大战来”,结果他不幸言中。
当时并没有后来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还是两个相邻的国家,而波斯尼亚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但领土上生活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
作为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是前往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视察部队演习的,因为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而生于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人普林西普,决定刺杀斐迪南的目的,就是策动波斯尼亚独立,然后并入塞尔维亚,因此在当天上午11时,他连开两枪狙杀了乘坐汽车经过闹市的斐迪南两口子,开火距离只有1.5米。
(斐迪南大公遇刺前)普林西普虽然点燃了欧战的导火索,不过当时的欧洲这样的导火索其实有好些条,他适逢中彩了而已,算不上什么战争元凶。
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认定暗杀是塞尔维亚政府指使的,因此调动部队进行威慑,但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其实并不打算真的开战,因为塞尔维亚是俄国的保护国,他担心遭到沙俄的武装攻击,所以在6月28日事件发生之后的一个月里,虽然形势十分紧张,双方却并未真打起来,都在寻求外交解决方式。
(一战时期的希特勒)威廉二世终于出手了,他极力撺掇约瑟夫一世宣战,并且作出正式承诺:哥们,你就干吧,如果俄国人敢伸手帮忙,我们无敌的德国军队就帮你揍丫的。
奥匈帝国的皇帝受到鼓舞和鼓励后,终于在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才是真正的战争元凶。
多米诺骨牌就此倒下,接下来就是密集宣战时间,奥匈军队侵入塞尔维亚后,俄国立即针对奥匈帝国进行战争动员,早就渴求一战的德国7月31日对俄国宣战,8月3日对法国宣战,两国随即也对德宣战,英国则于8月5日对德宣战,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爆发了。
直到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共造成1000万人因此丧命和2000万人受伤,以及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坦克的出现)
参考:
???????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世界的矛盾中,逐渐形成了两个敌对的同盟集团,即“德、奥、意同盟”和“法俄同盟”,双方形成了一种恐怖平衡。
????? 进入20世纪初期,日益强大的德国不再满足于现状,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严重威胁到了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
?????? 德国在亚洲、北非等地区,与英国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海上也试
英国人不得已,只能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传统——“光荣孤立”政策,被动地开始调整对外关系。
1902年,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希望假借小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亚洲的竞争对手沙俄和德国的实力。
与此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大陆缓和它与法国的关系,就算是“抱团取暖”吧。
???????? 而在法国方面,虽然长期与英国不睦,但此刻,自己的盟友俄国竟然没羞没臊的在“日俄战争”中败给了小日本,自身实力严重削弱,根本无法在法国在与德国的对抗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 ??????? 在这种背景之下,英法这两个“资本主义老鬼”逐渐走向同盟关系。
到1907年8月时,英俄两国也签订同盟协定,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 至此!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正式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好了前期的组织准备。
人员就位,可以开打啦!???????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扼守着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法国长期控制着摩洛哥这个国家,在摩洛哥处于一种“特殊地位”。
??????? 在1905年初时,摩洛哥发生动乱,引起了法国极大地担忧。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又选在这样一个敏感时期访问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发表挑衅性的公开演说,提出要维护摩洛哥的“主权和独立”,指责法国违反了马德里公约(1880年签订),并以战争相威胁。
??????? 最后,各方势力形成妥协,决定共同承认摩洛哥“独立”,但它的财政要由国际共同监管,警察组织由法国和西班牙分别负责,共同“协助”摩洛哥的治安,这就等于基本承认了法国对摩洛哥的实际控制,限制了德国的野心。
??????? 1911年4月,摩洛哥国内爆发了反对殖民统治的起义。
法国以恢复“秩序”和保护侨民为由,迅速出兵,企
德国人一看机会来了,当然不容许法国独占摩洛哥,也开始出兵摩洛哥,德法战争迫在眉睫,一触即发。
最后关头,双方勉强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和势力范围,法国则把法属刚果的一部分割给德国人作为“补偿”。
???????? 1914年6月12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为发动战争预先确定基本的方针和路线。
他们一致认为,此时的俄国国内困难较大,根本无力插手巴尔干局势,可以先从此处下手。
?????? 1914年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来到萨拉热窝招摇过市,被当地的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年仅19岁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妇连开数枪,两人当场就双双毙命,普林西普本人也直接被捕。
?????? 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身亡后,奥匈帝国极为震怒,立即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毫不避讳的进行战争威胁,内容如下:一、查封任何能引起对奥匈帝国以及皇室憎恨和藐视的一切刊物。
二、马上取缔一切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参与反奥匈宣传的所有组织。
三、立刻从教育团体和教学教材中,删除任何可能会煽动反奥匈宣传的内容。
四、罢黜军部或行政部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帝国提供,塞尔维亚遵照执行即可。
五、塞尔维亚需接受奥匈帝国相关部门的领导,在国内镇压企
六、在奥匈帝国有关部门的指示下,塞尔维亚采取法律措施,严厉惩罚策划和执行6月28日刺杀事件的所有人。
七、立刻逮捕经奥匈帝国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相关人士。
八、保持两国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九、向奥匈帝国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
十、马上采取
?????? 被逼无奈的塞尔维亚几乎接受了奥匈帝国提出的所有条件,但并没有换来期待中的和平。
???????? 奥匈帝国发出最后通牒之后,俄国人不干了。
毕竟是战斗的民族嘛,心说,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塞尔维亚归我,你动就不行。
正式通知奥匈帝国,你如果入侵塞尔维亚,俄国绝对不会置之不理。
不信!你试试?
好,试试就试试!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 7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召见德国大使,代表英国政府明确表态,如果冲突仅仅只限于俄奥之间,英国可以保持中立,继续执行孤立主义;如果德国和法国也卷入其中,那么局势立刻就会发生变化,英国政府将不得不参战。
??????? 德皇威廉二世在最终获知英国的参战意
可是,奥匈帝国太猴急了,军队都已经开进塞尔维亚境内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 战争迅速爆发后,俄法两国站在塞尔维亚的一边,立即进行战争的全国总动员,积极抽调兵马。
??????? 7月31日,德国向俄国和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军事总动员,遭到两国的断然拒绝。
当天,德国就向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
???????? 8月4日,德国悍然撕毁了“保证比利时永久中立”的条约,侵入比利时境内。
英国在获知德国入侵比利时之后,要求德国无条件尊重比利时中立的协定。
但德国人竟然声称:\"国际条约不过就是一张废纸。
\"??????? 就这样,英国人以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为借口,对德国进行宣战。
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一阵阵战争的叫嚣声中纷纷粉墨登场,各怀鬼胎的卷入到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当中。
?????? 可叹!这场几乎都是“狗咬狗”的战争,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超过6500万人参战,有2000万人死亡,另有2000万人受伤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始了!回答完毕。

参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
它是帝国主义 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 行的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这次大战的策源地在欧洲。
早在1879年,德国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从 而形成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 盟国)。
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于1891~1893年建立 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从而形成为协约国。
这样,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展开了激烈斗争。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携妻子到波 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
由于他力
这件事成了战争的导火 线。
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把塞尔维亚视为争 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
8月1日和3日, 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其 领土的最后通牒,德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
英国曾要求德 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
第 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
先后卷入战争的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
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
战争在陆 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 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 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
经过4年零3个 月的反复搏斗,战争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这次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争期间,协 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余人,损失2210万余人,其中死亡515万余人。
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余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38万余人。
交战双方的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
各主要交战国先后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国民经济总动员。
协约国的 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
同时,大 战也为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新式武器的广泛运用,以 及军队使用和作战指挥等积累了经验,从而为战后军事学 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参考:
为什么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利益,俗话说得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这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体现的尤其的露骨,明显,而一战就是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新旧两种不同势力产生巨大的矛盾的基础上爆发起来的,毕竟战争永远是最为直接简单,但是又极具惨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战的爆发起源于一场刺杀活动,而这场刺杀又被称为一战的火药桶,当然了即便没有这场刺杀,一战也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毕竟随着新兴势力德国的崛起,国内的资源以及远远无法满足他自身的发展需要了,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去需求新的发展机遇,获取更多的资源,占据更多的世界话语权,以及更高的国际地位,而那时候的世界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被各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据,轻易不会放弃,而德国要想获取更多那只有发动战争,打破旧有的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世界利益。
一个是旧有利益的持有者,一个是新兴势力的迫切需求,两者互不相容,那么战争变毫无悬念的爆发了,旧有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战,新兴势力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而战,从头打到尾,所围绕的不过就是利益两个字。

参考:

一战背景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欧洲分为了两大敌对阵营,一个是以英国、法国、俄国为主的协约国集团,他们对崛起的最强力量德国而感到了威胁和恐惧,从而达成同盟;
德意志帝国因对其自身陷入敌对势力包围的困境而感到了威胁。
奥匈帝国,则状况每况愈下,以及意大利(后来见风使舵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想对法国乘火打劫,于是这三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同盟国集团。
德国和法国的百年恩怨早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德国和法国就是一对死对头,在拿破仑1810年鼎盛时期之前,当时德国的前身,普鲁士就一直和拿破仑作战。
到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失败后,普鲁士立即背叛了拿破仑,成为了击败拿破仑的主力中坚,尤其是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普鲁士联手英国击败了拿破仑,从而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迅速垮台。
到了1870年的普法战争,则更是将两个国家的矛盾推导了顶点。
1870年之前德国处于严重分裂的状态,整个国家分成了无数的小国,在这些国家当中以普鲁士最为强大,自1862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之后,当时的普鲁士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先后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奥匈帝国前身)的战争基本统一了德意志地区。
当时德国的强大引起了欧洲大陆昔日霸主法国的不安,随即当时的普鲁士与法国就爆发了普法战争,由于法国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军事上屡屡出现失误,导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1871年普鲁士军队攻陷巴黎,在巴黎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最终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了德国,战争宣告结束。
战败后的法国对普法战争实际上一直耿耿于怀,也一直暗暗和德国较劲。
普法战争的结果也催生了另一个帝国,奥匈帝国的诞生,当时的奥地利在被踢出德意志之后,与匈牙利合并成为了奥匈帝国。
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一是英国向来奉行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英国向来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只要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英国就会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反对这个十分强大的国家,因为如果欧洲大陆被这个十分强大的国家统一,那么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所以在历史上,当法国在拿破仑时期强大的时候,英国数次组成反法联盟,最终击败了拿破仑帝国。
而到了1914年的时候,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是当时的德国,英国按照自身的外交原则,就只能站在德国的对立面而与与德国为敌的法国、俄国组成同盟。
二是当时的德国严重冲击了以英国为主的世界殖民体系同时英国和德国存在殖民地分配的矛盾。
英国和法国作为早期的殖民强国,在大航海时代到近代的数百年里获得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由于德国统一时间晚,因此当德国想到对外扩张殖民地的时候,海外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强国瓜分的差不多了。
这就让德国非常地不爽,德国认为应该按照实力重新划分殖民地。

而重新划分殖民地,就这点来说是严重打击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和法国都是当时殖民体系的利益既得者,他们自然是不希望殖民地被重新划分,也就天然地站在了一起对抗德国了。
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矛盾在19世界后期,统治着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俄国百年的打击下,逐步丧失了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范围被重新划分。
俄国以斯拉夫老大的身份积极介入巴尔干半岛事务。
但是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瓦解,出现了众多独立的国家,这些独立的国家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俄国支持的保加利亚版
一战的导火索——萨达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换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来到塞尔维亚首都萨达热窝进行访问,期间被塞尔维亚人刺杀身亡。
随后奥匈帝国追究其巴尔干死敌塞尔维亚的责任,并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塞尔维亚拒绝了最后通牒,随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而俄国作为斯拉夫的老大,也自然出面干预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进攻,出动军队增援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由此展开。
德国对奥匈帝国有军事同盟的关系,由于俄国对奥匈帝国开战,德国也对俄国宣战。
而俄国和英法是军事同盟关系,由于德国和奥匈帝国对俄国开战,英法也随即对德国及奥匈帝国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爆发。

参考:

一九一四年,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到巴干半岛的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
六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杀了大公夫妇。
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事件。

参考:
在欧洲地界上,有一群奇怪的国家,按血缘说的话,欧洲所有国家都是亲戚,但欧洲这些国家最大的好爱就是相互攻伐。
今天你和我吵,明天我和你打,整天热热闹闹不亦乐乎。
1870年,德国和法国又干了一架,结果法国战败。
按照欧洲国家征伐的潜规则,战败国向战胜国陪个错道个歉也就完事了,可是这一次德国的铁血宰相却做的有点过,法国赔了错道了歉,包了医药费(战争赔款),还被德国开走了心爱的小汽车(割让洛林和阿尔萨斯),这样做法国可就怀恨在心了。
德国也心知不妙,一边提防法国报复,一边壮大自己。
战败后的法国自然不甘心,打架后的伤还没好利索,只能四处找人合伙揍丫的。
话说德国有个亲兄弟叫奥匈帝国,高头大马胆子小。
德国将法国想对付自己的消息告诉了大哥奥匈帝国,兄弟被欺负,当哥的不能不管,它要对你动手告诉哥,咱两一块打丫的。
德国喜出望外。
但转眼一想我还得叫几
德国首先看重的是傻大个俄国,但俄国跟大哥奥匈帝国为两个苹果闹翻过,傻大个不同意,大哥也心理不爽,德国只能作罢。
没办法德国只能去找二流子意大利。
意大利一听好事啊,我早看中法国后院那只老母鸡了,趁这机会弄出来炖了吃。
这边德国招募帮手,法国是心急如焚。
弄不好报仇不成还得再挨顿揍。
没办法拉下脸皮找有点误解的表弟英国,一桌酒席道歉后英法两表兄弟尽弃前嫌,兄弟有难我不能不帮,英国胸脯拍的邦邦响。
有了表兄帮忙,法国松了一口气,再听到德国拉拢俄国傻大个不成后,两个苹果哄的傻大个信誓旦旦一起对付奥匈帝国,我的苹果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就这样德法分别拉拢了几个国家准备干群架。
突然有一天奥匈大哥去逗家门口的狗,这只狗是大傻家的塞尔维亚,不成想被狗咬了一口,还大出血。
奥匈大哥气急败坏,“TMD谁家的狗啊,没人要我可打死了。
”大傻性子急,一听这话立马站了出来,“老子家的狗,你动一下试试”,“哟呵,还挺横,咱手底下见真章。
”大哥和大傻扭打成一团。
大哥被打,作为亲弟弟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德国捡块砖头就上。
英法这边听到消息傻大个跟奥匈大哥打上了。
二话不说拾起棍棒就敲上德国家的门,德国身强体壮自然不惧,一手帮哥哥抵挡傻大个,一手招架英法两国。
意大利却悄悄盯上了法国后院那只鸡。
几个来回后,德奥两兄弟双拳不敌四手,逐渐处于下风,正在紧要时候傻大个被他妈喊回了家,原来傻大个的妈要改嫁,傻大个还得改姓。
一身是伤的傻大个被后爸揍了个七荤八素,不得已还改了姓。
而德奥兄弟总算是舒了口气,两兄弟合计将英法打了回去。
英法一看傻大个指望不上,德奥又这么厉害,我们还得找外援。
英国有个远房表兄叫美国,听说在外地混的风生水起,英国赶紧求援于远房表兄美国。
美国一听,“行啊,我帮你打赢了你得把德国那二亩好地分给我。
”英国一听连忙点头“没问题,没问题,反正又不是我的地。
”美国害怕不保险叫上了生意场认识的日本为自己摇旗呐喊。
意大利偷鸡时被法国发现,绑树上一顿好打,“叫你偷我的鸡,叫你跟我作对”。
意大利鬼哭狼嚎的说,“大哥我错了,我跟你混还不成么?
”法国满意的点点头。
意大利的反水给了德奥兄弟致命一击,德奥兄弟一声长叹,“家贼难防啊。
”在拼死一搏后,兄弟俩无奈投降。
投降后奥匈大哥家被砸烂,德国德家也被抢了个精光。
德国咬牙切齿地看着得意洋洋的英法,眼里充满了仇恨。
其实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情况,报复与反报复,至于那些什么经济啊利益啊,其实就是为了让一战看起来不那么俗,更好理解而已。

参考:
如果用最简单,最现实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分赃不均的大战。
也是所谓一群“贵族”最后的疯狂。
此战过去之后。
欧洲再也没有所谓的贵族一说。
是一次西方文明国家之间的空前大战,是所有矛盾的总爆发。
现在主流历史的观点认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是新兴势力挑战固有国际秩序的一次战争,也就是以德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为争夺新的市场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套用一句话。
就是一战无关正义。
就战争本身而言,这也人类首次全面进入热兵器。
高科技军事时代,战争达到史无前例地惨烈的地步,这也是一场最野蛮,最残酷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萨拉热窝费迪南大公遇刺为起因。
于1914年7月28日正式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结束。
这次战争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获胜。
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失败告终。
但最终的结局却是欧洲整体衰败,美国全面崛起而结束。
这场战争导致两个帝国崩溃,(奥匈帝国,沙皇俄国)三顶王冠落地(德国帝制完结)1914年8月4日的夜晚。
正是大英帝国最后余辉的回光返照,整个伦敦灯火辉煌交相辉映,灿若星和。
就在这个一战刚刚开始的时候。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昂天长叹:“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
在我的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
这应该是4年之后对一战最好的解释,当然,一战也是美利坚登上世界之巅的加冕礼。
以整个欧洲伤亡1000万人的代价把一个美洲国家推上欧洲之主,从此以后,欧洲永远退出了世界霸主的能力和资格。
那么一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否可以避免。
一战起因首先就是德国的崛起威胁到了现存世界体系的既得利益者。
也就是威胁到英法的市场利益。
而德国发展又被英法所桎梏。
没有了市场,资源和殖民地。
另外一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
(和今天的土耳其没有任何关系)意大利彻底击败奥斯曼帝国,非洲殖民地换了主子。
而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巴尔干地区的其他民族。
也见到可以翻身独立的机会,纷纷起义要求独立。
引发巴尔干战争,推翻了奥斯曼土耳其。
可旧主子走了。
新主子也来了。
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看上了巴尔干地区。
两个国家为了这块肥肉开始了狗咬狗的战争。
在1908年奥匈帝国强行吞并波斯尼亚,引发塞尔维亚的不满。
塞尔维亚一个叫普林西普的青年为了报复奥匈帝国,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以他们夫妇之火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而战争中高科技运用也大大大地延长了战争的进程。
就一个马克沁机枪出现之后,一分钟660发的射速和屠杀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技术含量不高,训练起来非常容易。
一场战役死个几十万人成为常态。
,而无线电通讯技术运用,无异于千里眼顺风耳。
信息的传播速度的质变,让战争可以在任何地区的爆发。
一战之前,欧洲群雄崛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退出历史舞台。
国际秩序在激变。
德国空前强大。
而在巴尔干半岛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德国后起之秀应对老牌英法的激烈竞争,国际秩序已经到了必须从新洗牌的地步,这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其他方式根本无法解决。
法国和德国的世仇,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分歧。
沙俄和奥匈在奥巴尔干竞争,两个军事同盟的本意并不一定是争霸世界,但他们实际的行动产生了这样一个效果。
但谁也不会相到会打的这么惨,这么长,如果知道,这场战争也必然爆发。
战争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活动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在当时看来。
战争是证明优越性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当时在战争一线的都是各国的贵族。
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而且是井喷式爆发,每一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战争的正义一方,对方是侵略者。
既然坚信于战争的正当性。
就必须战斗到底。

期待你的

参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全世界造成冲击的战争:交战双方是以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与以英、法、俄等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在战争过程中日本、暹罗、美国、中国等国相继加入协约国阵营,最后发展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范围的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加了这场战争,战争造成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
相比新式武器的应用而言:这场战争更大的影响在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在此之前的战争主要比拼的是各国军队的战斗力,然而自此之后战争已不再单纯只是军人的事了,而是必须充分动员全国所有资源为战争服务,这除了直接考验各国军队的战斗力外更是对各国动员力和生产力的巨大考验,至此战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的较量。
一战初期各国在进行初期动员后的军队规模为:俄国近534万人、法国378万人、英国66万人、德国382万人、奥匈帝国230万人......在战争过程中协约国动员了4500万人,相比之下在人力资源上处于劣势的同盟国也动员了2500万人,对英、法、俄、德、奥等主要参战国家而言:几乎是把全国一半左右的适龄男性送上了战场。
即使是没上战场的平民也必须为战争而服务,因为现代化战争需要充足的粮食、药品及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供应以维持:当1914年战争爆发时法国空军有134架战斗机,而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这一数据被刷新为11500架,在短短四年间法国空军的战斗机数量就膨胀了八十多倍。
美国空军在战争初期只有55架飞机,然而到战争结束时已达到2600架。
整个战争期间各国生产了2800万支步枪、100万挺轻重机枪、15万门火炮、477亿发子弹、超过10亿发炮弹、18.2万架飞机、9200辆坦克。
这还只是武器装备层面,我们也可以看看一战对食物的消耗:仅仅只是俄军在战争中就消耗了964万吨面粉、140万吨米、374万吨肉、51万吨脂肪、1127万吨燕麦和大麦。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么一场消耗严重的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
败者自不待言,即使是胜者难道不知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吗?
事实上一战的参战国中很多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直接被这场战争摧毁,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朝也因此覆灭,身为战胜国的英、法也是十足的惨胜。
这场令各国付出惨重代价的战争爆发于1914年:这年的6月29日时年33岁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正在维也纳附近享受温暖灿烂的阳光,周围的人群都穿着轻盈的夏装在公园里翩翩起舞,突然音乐戛然而止,人们开始朝着公园的露天音乐台围拢过去。
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一副布告,人们通过这幅布告得知:就在前一天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这时茨威格心里隐约意识到这次刺杀事件将引起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场轩然大波。
时光倒流到前一天,这天是一个温和晴朗的星期天,同时也是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妻子苏菲结婚14周年纪念日。
这天他们来到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然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只知道这天是自己的结婚纪念日,却兴许是忘了这天还是塞尔维亚人神圣的“圣维多日”。
1389年的这一天塞尔维亚骑士米洛什·奥比利奇以假降之计刺杀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一世,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塞特一世立即在战场上宣布继位并率军击败塞尔维亚人的反抗,此后塞尔维亚经历了四个多世纪的被土耳其人统治的历史。
斐迪南大公的这一举动极大伤害了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感情,使他自己成为了塞尔维亚人眼中的众矢之的。
1914年6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杀。
这本来只是一次刑事案件,奥匈帝国方面只需要督促塞尔维亚配合其惩办凶手即可,然而这一事件却阴差阳错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那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什么会引发战争呢?
即使开战不也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两国之间的事吗?
为什么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呢?
事实上萨拉热窝事件只是最终点燃一战战火的导火索,而真正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源则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19世纪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日渐展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表现得越发明显:传统意义上的英、法两个老牌列强走上了持续衰败的道路,而崛起于欧洲中部的德国却日益蒸蒸日上——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本身就是通过普法战争踩着法国上位的,战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欧陆霸主地位的丧失都深深刺痛了法国,因此在普法战争后德法矛盾成为了欧洲的主要矛盾。
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超过了英国,随着自身国力的稳步提升德国已越来越不满足于扮演一个区域霸主的角色了,德国已明确将在争夺欧洲霸权的同时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提上议事日程——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让别的民族去分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然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然而当德国这个后起之秀加入到瓜分世界的行列时才赫然发现:几乎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都已被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瓜分完毕——英、法自不待言,甚至连早已衰落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殖民地都不比德国少。
在这样的局面下德国积极要求按现实国力重新分割世界,这就不可避免地同英、法这样的殖民大国产生摩擦:当时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洲同英国存在殖民地的争夺,在摩洛哥和西非则同法国存在竞争。
这一系列的竞争在一战前的30年间使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争夺殖民地的同时列强之间在经济上也构成尖锐的竞争关系,这一时期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之间都爆发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爆发了关税战,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爆发了关税战,1905~1910年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爆发了关税战。
不过这一时期在经济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英、德两国: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战全世界的比重为31.8%,而德国仅仅只占13.2%;
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已降到14%,德国则上升到14.3%。
这一时期作为新兴强国的德国在海外市场上同老牌强国英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英国为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则有必要削弱德国。
德国为了争取到和自身国力相对应的殖民地和国际地位试
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1907年德国也开始建造这一新式战舰,英国随即宣布二对一的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应付,一时间英、德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列强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猜忌,战争爆发的风险日益增长。
欧洲各国出于在殖民地、经济领域、军备竞赛等各方面的摩擦矛盾日益增长开始纷纷寻找可以和自己一起对抗竞争对手的盟友,由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1873年德国鉴于同法国的尖锐矛盾而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缔结三皇同盟,然而这一同盟自缔结之日起就存在尖锐的内部矛盾——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俄国一直致力于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而奥匈帝国同样在这一地区存在利益,随着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关税战的爆发后俄国出于对被德、奥孤立包围的担忧而逐渐同德国的宿敌法国靠近,法国则不失时机地连续为俄国提供了多笔低息贷款——既争取到了俄国的好感,同时也借机控制了俄国经济命脉,使俄国不得不向自己靠拢。
这样一来在欧洲就形成了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阵营。
1882年5月20日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的意大利在维也纳和德、奥签订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集团至此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和法俄协约都极力争取英国加入自己一方,然而英国始终坚持传统的“光荣孤立”国策——不和任何国家或阵营保持固定的盟友关系,而是以超脱的离岸平衡手角色维持欧洲均势,然而随着咄咄逼人的德国对欧洲均势的破坏英国逐渐向法俄协约一方靠拢。
在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对立的格局下每当发生争端时就不再只是直接的当事国的事了,即使是本来和争端并没多少关系的国家也不得不选择支持卷入到争端中的自己阵营的盟国,否则就要承担联盟瓦解而使自己陷于孤立状态的危险,所以即使是再小的争端都注定会扩大为双方所有成员国集体参与的大争端。
萨拉热窝事件尽管看起来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当事件发生后迅速向战争方向急速发展着,而这一趋势其实是极其难以扭转的——19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的军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军事计划重视先发制人的优势令文官政府欠缺足够的时间进行外交斡旋工作。
事实上从一战起人类的战争形式开始和以前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从一战开始各国都执行了细致的军事计划——从命令下达的一刻起一切都是按预定的时间表进行的,人员和物资都是严格按时间表自动地大规模运输,一旦下令中止将会使己方人员物资堵塞。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己方中止对军队的动员而对方却没相应地中止,那么将使自己处于混乱的无防御状态,任何国家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理论上而言:除非各国同时宣布停止军事动员才有可能避免战争,然而事实上这是根本行不通的——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不敢相信对方不会趁机对自己下手。
在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的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未收到塞尔维亚方面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满意答复为由对塞尔维亚宣战,48小时后一向鼓吹泛斯拉夫主义的沙俄以援助身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为由下达了总动员令,而同奥匈帝国定有盟约的德国则在7月31日向俄国发出限其在12小时内取消动员的最后通牒。
8月1日凌晨6点德国驻俄大使以未收到俄方答复为由向俄国外交大臣递交了宣战照会并在国内进行动员。
德国的动员按钮启动后整个国家机器开始自动向战争状态转换:德国的铁路系统是由军方控制的,每条线路均派有一名参谋且不经总参谋部许可不得铺设或改变任何线路。
后备役军人开始前往指定的兵站集中领取制服和武器,先编成连,在编成营。
骑兵、摩托兵、炮兵、医疗队、炊事车、修理车等等均按预定的铁路时刻表送到邻近国境的集结地点,在那里将他们编成师,再由师编成军,由军编成集团军,然后待命出征。
单是调运一个军的军官就需要火车车厢170节,调运一个军的步兵需要火车车厢965节,调运一个军的骑兵需要2960节,炮兵需要1915节,调运一个军的总兵力合计需要火车车厢6010节。
这还只是调运这一个军的兵力,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同数量的车厢运送这一个军的各种后勤物资给养,而德军一共拥有40个军。
从命令下达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是按预定时间表的规定进行的,时间表甚至详细规定:在某一时刻多少对火车轮子应该通过哪座桥梁。
可想而知如果在此时突然停止军事动员,那么德国的所有军队及其军用物资将全部拥挤在铁路线上,一旦这时对方发动进攻对德国而言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德国向俄国宣战的同一天与俄国有盟约关系的法国发出总动员令,德国则随即对法国展开先发制人的打击并要求比利时准许德军通过比利时领土打击法国,在遭到比利时方面拒绝后德国随即展开了对比利时的入侵。
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一直致力于维持欧洲均势的英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挑战,英国随即于1914年8月4日23:00对德宣战。
8月5日德军入侵比利时的列日要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大战役正式打响,同一天门的内哥罗(今黑山共和国)对德、奥宣战,至此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
原属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被协约国收买而临阵倒戈,保加利亚则出于同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的矛盾加入同盟国。
当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时英国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威胁加强了自己的战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海军大臣丘吉尔征用了当时英国船厂正在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造的两艘新式战列舰。
这两艘军舰价值三千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土耳其为筹措造舰费用几乎发动了全民捐款。
然而英国方面在征用军舰后对赔偿问题只字不提,这令土耳其感觉自己受到了漠视——在英国眼中整个奥斯曼帝国还不如两艘额外的军舰重要。
于是土耳其在接受德国一笔价值8000万马克的援助后于1914年11月正式向协约国宣战。
随着土耳其的参战已使一战的战场由欧洲扩展到加里波利、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等地。
远东的日本试
日本的参战迫使中国也不得不考虑参战问题,否则日本就会借参战之机扩大侵华利益,但由于此时中国作为一个内部军阀混战的国家并没在一开始就介入战争。
1917年4月6日一直在大西洋另一侧隔岸观火并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因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其贸易航线以及德国在墨西哥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等原因对德宣战,美国的宣战使胜利的天平进一步向协约国方面倾斜,于是中国随即在1917年8月14日才正式对德、奥宣战,中国宣战后一方面废除此前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向欧洲派遣了30万华工支援协约国作战。
除中国之外巴西、希腊、古巴、利比里亚、暹罗(泰国)以及一些中南美洲国家共计11国也受美国参战的鼓舞而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至此一战波及范围蔓延到全球各大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