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男子输注头孢素后引发过敏去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同大家分享几个我日常工作中常常遇见的故事或现象。
1、有一个年轻女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因为发热咽痛来到医院。
在头孢皮试阴性后予以某种头孢抗感染治疗。
输液后的第二天,患者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的瘙痒伴红疹。
毫无疑问,这是由于头孢过敏所导致的。
所以说:即使是皮试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过敏的可能,更何况还存在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
2、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胃肠炎。
某种头孢皮试阴性,予以输液。
结果输液后不到三分钟,患者随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一度意识丧失,被120转入上级医院。
所以说:头孢皮试有可能存在假阴性的可能。
3、有一天我接诊了一位外地来旅游的大妈,大妈因为肺部感染而持续咳嗽、发热。
但青霉素皮试阳性,所以我拒绝了大妈要求使用的抗感染方案。
大妈却吵着说:我之前从来没过敏过,现在怎么可能过敏?
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假阳性,但我依旧坚决拒绝了她。
因为我不敢拿着大妈的生命安全和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来开玩笑。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药典之中并没有要求做皮试的强行规定。
头孢或青霉素皮试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更加有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
有数据显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 0.07%~2.8%,过敏性休克罕见(0.0001%~0.1%)。
做皮试更多的是一种保护性医疗,对病人来说可能并无益处。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参考:
医疗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医疗规范。
在头孢菌素是不是需要做皮试方面,相关规范包括:《中国药典》、《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具体药品的说明。
药品说明书都是由药监局核定的,而且包含了药物原研机构研发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因此,具有法律和科学双重规范意义。
截至目前,
头孢菌素为什么不需要做皮试诚然,头孢菌素可以发生严重甚至致死性过敏反应。
但是,皮试其实是使用前的一种筛查试验。
这种筛查试验的结果存在很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也就是说,即使皮试阳性,也不一定说明就对头孢过敏;
即使皮试阴性,也不能保证不发生过敏。
这样,无论皮试结果如何,预测的准确性都很差。
就是说,从科学角度来说,头孢皮试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
另外,很多人也介绍过了,国外都不存在头孢皮试的问题。
甚至,青霉素都不要求做皮试。
因为,青霉素皮试跟头孢皮试存在一样的问题,预测准确率不高。
一项研究发现,被医生判定为青霉素过敏的人,有一半左右其实对青霉素并不过敏。
国内头孢皮试本质上就是推卸责任国内之所以存在这种争议,原本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有的医院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尤其是死亡事故,相关医院和地方医政部门出具地方性规定,要求使用前进行皮试筛查。
这种做法的最大意义在于,在将来的医疗纠纷中“抢占先机”——你看,我们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做的有多足,甚至连医疗规范没有要求的我们都做了,我们自然是没有责任的。
这样做,除了在纠纷扯皮中可以提高一下发声的分贝数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根本起不到推卸责任的作用。
因为,在日益严酷的医疗环境下,皮试本身实际上是无视医疗规范的行为,意味着医疗规范的存在与否,遵守与否并不重要。
那么,你与上位的医疗规范相违背的这点小聪明能帮助你医疗纠纷中占什么偏倚吗?
毫无意义。
正确的做法是,整个社会回归到原本固有的规范上来。
是谁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小聪明或赖皮都不会有屁用,才会真正拨乱反正。
这样,事情才能更简单。
该事件同仁医院最大可能的责任在于用药不规范有网友或者会说:“又来了一位替医院说话的砖家”!那么。
答主下面的话将会让你明白,你错了。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在该事件的确可能存在严重的过错责任。
甚至,如果拿出证据确定患者死于头孢曲松过敏反应,那么医院将会为此负上全责!因为,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分泌型中耳炎”,这根本就不是使用抗生素的指证。
而且,在抗菌素耐药日益严重的这一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面前,严格控制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使用,严控使用指证是最为优先考虑的。
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急性中耳炎可以分为分泌型和化脓性。
后者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疾病;
而前者则应该严格限制性使用抗生素——就是说在难以区分分泌型与化脓性时,才试验性使用观察。
这在小儿中耳炎中有时候是必要的,因为有时候鉴别诊断的确存在困难。
但在,成年人中耳炎,这种鉴别诊断是相对容易的。
而事件中,医生似乎给的就是“分泌型中耳炎”,意味着使用抗生素是违反相关规范的。
因此,目前家属只需要证明患者死于头孢曲松过敏,同仁医院就是全责。
事件中院方其他可能的责任其他,大概只能从抢救是不是及时,流程是不是规范上找差错。
最为关键的是,有没有第一时间注射真正救命的肾上腺素,以及注射方法是不是正确。
按照目前国际上的规范,应该第一时间使用肾上腺素笔在肌肉厚、而注射方便的部位直接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笔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准备,直接肌肉注射。
每注射一次,注入的药物剂量是注射笔设定好的。
甚至不需要脱衣服,更不需要进行皮肤消毒。
甚至,不需要确定是不是过敏性休克,只需要认为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就可以直接注射。
因为,即使不是过敏性休克,注射肾上腺素也不过造成一些不良反应,而没有致死之虞。
当然,国内目前还没有配置肾上腺素笔这种装备。
而且,国内的教科书上,还沿用了以前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途径。
这些都会减低注射或吸收的速度,影响药效的发挥。
过敏性休克,及时注射肾上腺素是真正的救命措施,是真正的刻不容缓。
或有人又会质疑答主:你谁阿,敢质疑同仁医院!?
理论上,答主原本不敢的,同仁医院的用药原本应该是极其规范的。
但是,“分泌型中耳炎”它敢用抗生素,答主为什么就不敢质疑它用药和抢救的规范性!关于严重过敏反应中肾上腺素的使用答主前面有一篇文章,针对的是前段时间刷屏的谣文《北京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中“北京医生”不是就近注射肾上腺素,而是编造自己打的前往急救中心就医的作死做法而发布的,有兴趣的可以参阅。
扩展阅读:过敏究竟可以有多严重?
第一时间肌注肾上腺素是唯一救命手段https://www.toutiao.com/i6608330507866341895/
参考:
头孢抗生素是否需要做皮试,目前有很大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头孢的皮试很不准确,假阳性和假阴性都有,也就是说,你做了皮试没事,有可能使用的时候,还是会出问题。
根据统计,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 0.07%~2.8%,过敏性休克罕见(0.0001%~0.1%)。
药典并没有规定头孢需要做皮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目前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那就必须做。
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明确规定,那就需要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根据了解,该患者是第一次来同仁医院看病,医生询问过患者,病历上面写着没有药物过敏史。
所以,医院没做皮试也是可以的。
头孢皮试就像皇帝的新衣国内生产的头孢抗生素,质量不过关,杂质含量多,出现过敏的几率会高于进口药。
所以,国外都是不做皮试的。
但是在中国,很多医院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做皮试。
然而,皮试就像皇帝的新衣,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都很高。
举个例子,一
但是皮试结果已经阳性了,以后谁也不敢给这位患者用头孢抗生素,而只能使用那些副作用更大的抗生素,例如喹诺酮类抗生素。
而且,很多医院为了自保,即使患者以前用过头孢不过敏,每次输液之前,还是要做皮试,我们都知道,皮试是很痛的,而且还有浪费一支抗生素。
据统计,每年光做皮试的抗生素,就要花费数亿甚至是数十亿的费用。
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花费。
总而言之,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是小概事件,非常的可惜。
关于头孢是不是需要做皮试,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医院做,有的医院不做,还是比较混乱的,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统一的标准。
参考:
此事的具体经过虽然不是很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过敏史,是否过敏体质,发生药物过敏后有无及时抢救,这些细节尚不了解,但关于头孢皮试的问题我有话说,作为一家三甲医院,我们对头孢皮试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或该头孢药物规定要求使用之前皮试的,需要进行皮试,皮试阴性方可用药。
因此,头孢是否皮试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才和具体药物能决定,并非所有的头孢都需要皮试。
因为即使所有的头孢都做皮试,并不能确保没有过敏反应发生,因为有些人虽然皮试阴性,但进行注射给药后仍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这就是假阴性现象。
这种情况下,反而会因为阴性结果放松了警惕,可能导致过敏未能及时抢救的后果。
同样,假阳性也客观存在,有些人皮试阳性,但未必真的就是对头孢过敏。
从这一角度来说,很多皮试假阳性的人反而因为皮试给耽搁了头孢治疗的机会。
国际上,对头孢类药物并不强制要求皮试,可以说,认为头孢类药物都需要皮试的,是不科学的观点。
当然,上海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头孢类药物或其它相对容易过敏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有人陪护,加强监测,防止过敏反应等情况发生!
参考:
这些头孢过敏死亡每年都有,不足为奇?
怎么就成了很正常?
难道这就是西医的科学?
参考:
一句话,做了也白做,假阳性、假阴性太多。
没意思呢,就是有的人,其实对头孢不过敏,但是做出来头孢皮试却是阳性;
有的人其实对头孢过敏,但是做出来的头孢皮试却是显示阴性。
大量的头孢皮试,其实在浪费医疗资源。
但是很多临床依然在做皮试,原因无他,医护的自我保护,有点像保护伞,不管有用没用,反正该做的我们做了,让病人少点找茬。
我们科现在不常规做头孢皮试,除非病人有青霉素过敏史,且又没有其他替代抗生素时,那就例行公事做个皮试。
那么打上头孢之后,发现病人过敏该怎么办呢?
首先需要做的是马上停止输注头孢抗生素,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量给予抗过敏治疗,备好肾上腺素等抢救物品。
参考:
头孢类药物使用较为广泛,但随之也惹了不少祸端,过敏死亡不足为奇,每年有多少因此斃命还真不好计数。
也正为那么一些敢死队成提供了有利彊场。
而口服的风险要相对低得多,为何很多人却勇住之前不怕牺牲?
就发生在身边两例说几句。
曾有一位年近七旬老人,因感冒不适去医院看病说开点吃药就行了,这老婆倒好,非要输液说好得快,快到快两小时没命了,可悲不?
能吃药为何偏要输液丢命怨谁?
结果反到给医院找了个大烦事,赔了几万。
医生也有难处。
而大输液的医生倒也成了名医吧!更有离奇一例致死不明其真因。
一例三十少者因感冒输头孢被送进精神家院,病不见好却出现了精神症状,可能十医九闻所未闻。
致死亡专家们也没道出一个所以然悲不?
本例病毒性感冒,被谓大医一星期大量头孢使用,导致脑汁液头孢含量超高,而导致出现精神症就误医误治而命丧药泉可憾不?
这就是头孢类药的杰作吧!医学称之为虛性精神症。
十医九不知,故录言以警惊之。
此例真实,无毫虛言!
参考:
中耳炎致死的确是不应该的,是应该反思的,不要以为有医生资格证就胡乱治疗,中耳炎耳朵流脓流毒液是很容易治疗的,如耳内疼痛要预防耳朵长疔疮,可搽红霉素软膏,内服五味消毒饮。
如单纯的流脓水使用蛇蜕散搽三至五天即愈。
输入(蛇蜕散治中耳炎)网上可查询。
参考:
从治病药物到预防疫苗,万能的免责金牌“过敏”!
参考:
皮试忒疼啦,有好点儿的方法吗?
参考:
很多年前都在做头孢皮试了好吗!